[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智人之路:基因新證重寫六十萬年人類史(吳國盛、李輝、歌德學院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德)約翰內斯·克勞澤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世界通史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907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390711
    作者:(德)約翰內斯·克勞澤,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作者背景權威,約翰內斯·克勞澤教授是人類歷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參與了破譯尼安德特人基因組以及發現未知原始人(丹尼索瓦人)的科研項目,並發揮了關鍵作用。
    2.作者文筆幽默,結合時事,表達風趣,本書另一位作者托馬斯·特拉佩是一位科學與政治記者,擅長通俗化講述,將晦澀的知識易懂地講述。
    3.丹尼索瓦人的發現是2019年十大科學發現之一,而本書作者正是該領域的領軍人物,本書也是從丹尼索瓦人指骨的DNA講起的。
    4.本書德語版一經推出,迅速成為德國現像級暢銷圖書,得到德國著名周刊《明鏡周刊》大版面推薦,並登上德國亞馬遜圖書暢銷榜,連續霸榜超36周,版權售出超17國。
    5.歌德學院遴選好書,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教授王傳超審閱推薦,現代人類學實驗室主任李輝、清華大學科學史繫教授吳國盛等閱讀推薦。

     
    內容簡介

    智人"走出非洲"繼而遍布全球是真的嗎?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能從三個智人亞種的競爭中勝出?早期獵人和農民有著怎樣不同的基因表現?遷徙何以導致人類從青銅器時代回到石器時代?語言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統治工具的?鼠疫、麻風病、肺結核等傳染病如何隨人類一起遊蕩在大陸之間?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這本書裡都能找到。
    作者以其自身的權威知識和研究成果為依托,顛覆了我們對人類演化進程的刻板認識,重新書寫60萬年人類進化史,為廣大讀者送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閱讀盛宴。

    作者簡介

    約翰內斯·克勞澤(Johannes Krause)
    1980年生於德國圖林根州,圖賓根大學史前史與中世紀考古研究所教授,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所長,馬克斯·普朗克-哈佛研究中心主任,海德堡科學院院士,人類學學術研究與培訓中心(CARTA)和德國考古研究所(DAI)的成員,目前在萊比錫生活。克勞澤教授的重點研究領域是傳染病和瘟疫歷史,他領導並參與了破譯尼安德特人基因組以及發現丹尼索瓦人的科研項目。他做了100多場演講,其研究成果已得到眾多媒體的報道,其中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BBC、探索頻道、《國家地理》等。

    托馬斯·特拉佩(Thomas Trappe)
    1981年出生於德國松德斯豪森,知名記者,《柏林人報》的作家兼主編,主要報道科學及政治相關新聞,目前生活在柏林,為《時代周報》《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彙報》等媒體撰寫文章,並多次報道約翰尼斯·克勞澤的相關研究。

    目錄

    章 骸骨工作 / 1
    第二章 頑強的外來移民 / 27
    第三章 移民是未來 / 49
    第四章 平行社會/ 75
    第五章 單身男青年 / 89
    第六章 歐洲人找到了一種語言 / 113
    第七章 父權結構 / 131
    第八章 他們帶來了鼠疫 / 147
    第九章 新大陸,新瘟疫 / 177
    結局 黑與白的結束 / 201
    致謝 / 229
    注釋 / 232
    參考文獻 / 239

    媒體評論
    一本引人入勝的可讀性極強的好書。作者是著名的丹尼索瓦人種的發現者。他講述的智人遷移之路,為歐亞大陸上的人類分布提供了DNA層面上的根據。移民帶來了新文化,也帶來了致命的傳染病。讀罷發人深省!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繫教授)

    與其他類似暢銷書不同,這部著作的*優點是*人類學家直接參與撰寫,因此書中的推理和結論格外謹慎,我幾乎找不到什麼缺陷,更別說錯誤。所以這無疑屬於了解人類進化歷程*值得閱讀的科普著作。
    --李輝(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現代人類學實驗室主任)

    這本書就是一個新知識寶庫,它像一部歷史犯罪電影一樣令人興奮,即使是遺傳學的門外漢也能夠讀懂。

    一本引人入勝的可讀性極強的好書。作者是著名的丹尼索瓦人種的發現者。他講述的智人遷移之路,為歐亞大陸上的人類分布提供了DNA層面上的根據。移民帶來了新文化,也帶來了致命的傳染病。讀罷發人深省!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繫教授)

    與其他類似暢銷書不同,這部著作的*優點是*人類學家直接參與撰寫,因此書中的推理和結論格外謹慎,我幾乎找不到什麼缺陷,更別說錯誤。所以這無疑屬於了解人類進化歷程*值得閱讀的科普著作。
    --李輝(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現代人類學實驗室主任)

    這本書就是一個新知識寶庫,它像一部歷史犯罪電影一樣令人興奮,即使是遺傳學的門外漢也能夠讀懂。
    --約阿希姆·米勒-容,《法蘭克福彙報》

    一本充滿人性的書,它向我們講述了現代智人一次又一次踏上嶄新旅途,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古伊多·克萊恩胡波爾特,《明鏡周刊》

    在短短200多頁的篇幅裡,你能學習到大量從根本上顛覆常識的人類學知識,我找不到第二本這樣神奇的書了。
    --布克哈德·米勒,《南德意志報》

    約翰內斯·克勞澤的研究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能夠重新理解我們自己的過去。
    --蘭加·尤格施沃,知名科學記者

    在線試讀
    章 骸骨工作
    一截來自中國西部邊境阿爾泰山脈適應性的指骨讓我們認識了新的原始人。
    在淘金過程中,基因研究者們擁有了一臺能夠創造奇跡的神奇儀器。
    亞當和夏娃並沒有生活在一起。
    尼安德特人是一個假像。
    侏羅紀公園讓所有人都變得瘋狂。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查理大帝的親戚。
    書桌上的一塊骨頭
    2009年鼕天的一個早晨,我在書桌上發現了一根手指的殘餘部分。沒有指甲,也沒有皮膚,實際上,它隻是一根手指上指骨的部分,比櫻桃核還小。研究後發現,它其實屬於一個5~7歲的女孩。這個指尖被裝在一個普通的軟墊信封裡,自遙遠的新西伯利亞寄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早晨喝咖啡前於書桌上見到一塊來自俄羅斯的殘肢斷體,但我卻是個例外。
    2000年,歷時10年、耗資數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順利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制工作,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鄭重宣布了這項重大成果。一時間,DNA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為此,《法蘭克福彙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特意用整個專題版面刊登了人類基因組的排列順序——作為DNA組成部分的堿基A、T、C以及G之間的無數排列組合。在這段時間裡,許多人突然意識到,遺傳學將在未來產生巨大的作用。畢竟,DNA是人類生命的藍圖。
    到了2009年,科學界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近。當時我在位於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縮寫為MPI-EVA)從事博士後研究,它是全世界所使用高科技技術對古代人類骸骨的DNA進行排序的科研機構。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遺傳學專家們終於能夠憑借我書桌上的這截手指指骨對人類的進化史做出一些解釋。這個出土於西伯利亞地區的古物是一位生活在7萬年前的女孩的遺骨,她來自一個至今尚未被我們認識的人類物種。這一切都是通過幾毫克的骸骨粉末和一臺精密的測序儀發現的——就在幾年前,由一個微小指尖引出其主人的起源還是一種不可想像的“高深技術”。骨頭殘片展示給我們的不隻這些信息,從中我們還能得知,這位女孩和今天的人類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繫和區別。

    章 骸骨工作
    一截來自中國西部邊境阿爾泰山脈適應性的指骨讓我們認識了新的原始人。
    在淘金過程中,基因研究者們擁有了一臺能夠創造奇跡的神奇儀器。
    亞當和夏娃並沒有生活在一起。
    尼安德特人是一個假像。
    侏羅紀公園讓所有人都變得瘋狂。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查理大帝的親戚。
    書桌上的一塊骨頭
    2009年鼕天的一個早晨,我在書桌上發現了一根手指的殘餘部分。沒有指甲,也沒有皮膚,實際上,它隻是一根手指上指骨的部分,比櫻桃核還小。研究後發現,它其實屬於一個5~7歲的女孩。這個指尖被裝在一個普通的軟墊信封裡,自遙遠的新西伯利亞寄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早晨喝咖啡前於書桌上見到一塊來自俄羅斯的殘肢斷體,但我卻是個例外。
    2000年,歷時10年、耗資數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順利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制工作,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鄭重宣布了這項重大成果。一時間,DNA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為此,《法蘭克福彙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特意用整個專題版面刊登了人類基因組的排列順序——作為DNA組成部分的堿基A、T、C以及G之間的無數排列組合。在這段時間裡,許多人突然意識到,遺傳學將在未來產生巨大的作用。畢竟,DNA是人類生命的藍圖。
    到了2009年,科學界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近。當時我在位於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縮寫為MPI-EVA)從事博士後研究,它是全世界所使用高科技技術對古代人類骸骨的DNA進行排序的科研機構。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遺傳學專家們終於能夠憑借我書桌上的這截手指指骨對人類的進化史做出一些解釋。這個出土於西伯利亞地區的古物是一位生活在7萬年前的女孩的遺骨,她來自一個至今尚未被我們認識的人類物種。這一切都是通過幾毫克的骸骨粉末和一臺精密的測序儀發現的——就在幾年前,由一個微小指尖引出其主人的起源還是一種不可想像的“高深技術”。骨頭殘片展示給我們的不隻這些信息,從中我們還能得知,這位女孩和今天的人類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繫和區別。
    一天一萬億
    DNA作為生命的藍圖,幾百年來已經為人所熟知。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在羅薩林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研究的基礎上發現了DNA的結構。憑借此項發現,兩人9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富蘭克林當時已經去世,年僅37歲)。此後,醫學也成為推動DNA研究的重要領域,並終啟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
    20世紀80年代,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的發展是實現DNA破譯——解讀DNA中的信息——的一個裡程碑。1今天測序儀的研制就建立在該方法的基礎之上,它使測序儀能夠讀取一個DNA分子內的堿基序列。進入21世紀以來,測序儀發展迅速。回憶一下以前的計算機康懋達64(Commodore 64),再看看今天使用的智能手機,每個人都能想像出基因技術的更新速度有多快。
    人類基因組由33億個堿基對組成,這個數字讓我們對破譯DNA涉及的數量級有了一些了解。2 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結束,當時破譯一個人的遺傳信息需要花費10年以上的時間。3如今,在實驗室裡,我們每天對數以萬億計的堿基對進行分析。過去12年時間裡,測序儀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幾萬倍,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在一臺測序儀上同時解析300個基因組。10年後,在全世界的範圍內,人們有把握破解數百萬人的基因組,盡管未來的發展一直被低估。DNA測序會變得越來越快捷,成本越來越低,終被所有人接受。到那時,基因組檢查的費用將會低於全血細胞計數的費用。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對年輕的父母來說,破譯新生兒的基因組將成為一種慣例。DNA測序為我們提供了做夢也想不到的可能性,如提早發現某些疾病的基因易感性以及提高自身潛能。4
    醫學界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以及研發新的治療方法和藥物而著眼於破譯當今人類的基因組,與此同時,考古遺傳學家則利用人類遺傳學的研究方法,分析考古發現——遠古時期的骨頭、牙齒以及土壤——的樣品,提取其中的DNA來推斷死者的出身和來源。這為考古學開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種研究方法不再隻是依靠理論和闡釋,而是將基因分析視作論證(如對於人類遷徙活動的研究)的依據,其準確度遠超以往。能夠破譯遠古時期的DNA對考古學的重要性不亞於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那一次科技革命。在此期間,考古遺傳學家用以估算考古發掘物年代的放射性碳測定方法有了一個全新基礎,我們次可以讓確定人類骸骨年代的工作變得令人信服,雖然還無法精確到年。5現在,考古遺傳學家甚至可以做到看過骸骨的殘片後,就能發現其中的聯繫,甚至發現這些骸骨的主人都不知道的聯繫。數萬年以來,遺存在地球上的人類骸骨成為過去歷史的珍貴“送信者”,它們書寫了我們祖先的故事。本書將講述這些故事,其中許多故事大家可能會是次聽說。
    突變帶來的進步
    考古遺傳學,這一新興的學科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人類歷史中古老的和基本的一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怎樣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是該研究領域重要的先驅之一。自1999年以來,他一直擔任位於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所長。1984年,在瑞典的烏普薩拉大學(Universit?t Uppsala)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帕博趁著夜色偷偷從醫學院大樓的實驗室裡提取了一具古埃及木乃伊的DNA。從此,他開啟了自己輝煌的職業生涯。2003年,帕博教授在萊比錫招收我作為他的研究生。經過兩年時間的學習,我確定了自己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主題。他建議我和他的團隊一起破解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這是一個瘋狂的舉動:根據當時的技術水平,這樣的工作需要數十年纔能完成。此外,我們還必須立即把幾十千克珍貴的尼安德特人的骸骨研磨成粉末。當然,我相信帕博以及他從實際出發評估項目的眼光,因此接受了邀請。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得益於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在3年後就完成了這項工作,而且骸骨研磨工作也比預想的要少得多。
    也正是在此期間,這截手指指骨從阿爾泰山區運送到了我這裡。骸骨是考古遺傳學的數據載體,我們從中可以發現許多有價值的東西。這塊骸骨的主人是我們的直繫祖先嗎?還是說她的後代已經在什麼時候滅絕了?如何區分出她的遺傳物質和我們的遺傳物質之間的不同?原始人基因組因此成為放置我們今天DNA的“模板”。身為科學家,我們對模板上“不匹配”的位置很感興趣,因為這些“不匹配”其實就是我們的DNA發生的變化,即基因突變。雖然傳到許多人的耳朵裡時,“基因突變”可能會帶有一種讓人不舒服的言外之意,但“突變”卻是進化的發動機,也是人類在今天看來不同於黑猩猩的原因所在——這種巨大的不同甚至可以用動物園裡的柵欄隔離開來。對考古遺傳學而言,突變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裡程碑。
    閱讀這一章節的這段時間裡,你體內上百萬細胞的DNA也正在發生無數化學變化,因為細胞不斷死亡,就需要不斷更新——皮膚上、腸道裡,無處不在。該過程中的差錯被我們稱作“突變”。鋻於細胞的更新頻率非常快,突變會頻繁發生也就不奇怪了。通常情況下,身體可以立即修復突變,但修復並不總是有效。當突變出現在人類的生殖細胞中時,如在精子和卵子細胞裡,它們會作為遺傳物質傳給下一代。身體此時開啟了自我保護功能:大多數攜帶會導致嚴重疾病的突變的生殖細胞會凋亡。較小的突變或許能夠逃過劫難,這樣一來,基因上的改變就可能被遺傳下來。6
    讓後代變得更多的基因改變在群體中傳播得更快,因為這些改變被更加頻繁地傳遞。例如,人類比他們的遠方親戚——類人猿——有著更少的毛發。這可能就是多次基因突變的結果,在此過程中,人類進化的不是毛發,而是汗腺。憑借著這種新型“冷卻繫統”,毛發稀少的原始人能夠長時間奔跑、更好地狩獵以及逃跑,因此壽命更長,更有機會繁衍後代。而擁有讓毛發變得更多的遺傳物質的原始人卻在這些方面喫了虧,終走向消亡的命運。實際上,大部分的突變都沒有針對性和指向性,也不會帶來什麼好的發展。它們中的一些不會對機體有任何影響,另一些則會帶來損害,因此被負向選擇(被剔除)。隻有很少的一些例外,即那些已被證明對生存和繁殖有利的改變,纔會被正向選擇。這樣的突變在人類族群裡擴散開來,持續推動人類發展。進化就是這樣一種經過不間斷實踐檢驗而發生的偶然性共振。
    來自原始人的問候
    對考古遺傳學家來說,研究古老骸骨裡的遺傳物質就像是坐上了時光機:借助生活在數萬年前祖先們的DNA,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基因突變至今仍在人類身上發揮作用,哪些身體特征已經消失了。研究這截來自俄羅斯的指骨時,我們希望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阿納托利·德雷夫揚克(Anatoli Derevjank),俄羅斯著名的考古學家之一,在阿爾泰山區海撥700米高的丹尼索瓦(Denisova)洞穴裡發現了7萬年前的人類骸骨。該山脈位於莫斯科以東3500多千米,地處中國、哈薩克斯坦和蒙古三國交界地區(亞洲中部)。丹尼索瓦洞穴不僅是一個深受人們歡迎的度假勝地,多年來,它還是一個科學研究寶庫,科學家們定期在這裡發掘來自石器時代的骸骨,以及各式各樣人類手工制作的物品。阿爾泰山區就像你想像的西伯利亞一樣,這是一個很大的優點,因為寒冷的氣候有利於保存挖掘出來的文物。我和斯萬特·帕博以及一些同事在2010年年初來到這個地區。見到德雷夫揚克後,我纔知道,當氣溫在零下42℃時,人的皮膚上會長出冰晶。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