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布爾喬亞經驗1:感官生活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585-848
    【優惠價】
    366-530
    【作者】 美彼得·蓋伊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其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26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62600
    作者:[美]彼得·蓋伊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8月 

        
        
    "

    編輯推薦

    ★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19世紀布爾喬亞階層文化史。
    五卷本《布爾喬亞經驗》,是文化史巨擘、耶魯大學榮休教授彼得·蓋伊晚年代表作,備受贊譽。獲美國歷史學會前主席戈登·克雷、布克獎委員會主席格約翰·貝利共同推薦,被《紐約時報》譽為“歷史學領域劃時代的裡程碑”。
    ★細致入微、圖文並茂、有趣好讀的19世紀全景式時代畫卷。
    引用大量布爾喬亞的日記和書信、小說以及繪畫、音樂等材料,收錄62幅插圖,用近似文學的筆調,重現一個急劇動蕩的時代中,19世紀布爾喬亞在文化上的矛盾態度:一方面,布爾喬亞們謹慎保守,另方面,在隱蔽的環境中,他們又直接坦率。
    ★從私人精神領域入手,開啟歷史研究的新視角。
    以心理線索追蹤19世紀布爾喬亞階層*直接的感官體驗,打破以往對維多利亞時期布爾喬亞謹慎保守的刻板印像。

     
    內容簡介

    本書對從19世紀20年代到*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和美國布爾喬亞的感官生活進行了全景式研究。在這一段時間中,西方文化經歷了不可逆轉的、常常是痛苦的根本變遷。布爾喬亞求愛的方式和教育的理想、對女性的描繪和建築的品味,還有其他諸多的文化特性,都發生了重大轉型。全書梳理並引用了一繫列豐富的一手資料,如大量布爾喬亞的日記和書信、小說中的情愛段落,以及繪畫等,試圖重現19世紀布爾喬亞文化的矛盾衝突。

    作者簡介

    彼得·蓋伊 (Peter Gay),德裔美國史學家,耶魯大學榮休教授。1923年生於柏林,後移民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曾於此任教。著作等身,研究廣泛涉及啟蒙運動、中產階級等諸多社會文化史領域。曾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歷史學會傑出學術貢獻獎、美國藝術與文學院金獎。
    早期代表作之一《啟蒙時代》(The Enlightenment: An Interpretation)在文化史研究領域具有典範意義,五卷本《布爾喬亞經驗》(The Bourgeois Experience: Victoria to Freud)是其晚年重要的作品。

    目錄
    總導言
    概論...3
    1. 綱領...3;2. 經驗的維度...10
    章 定義的張力...21
    1. 從名到物...22;2. 簡單化的誘惑...40;3. 認知的戰爭...46
    第二章 變遷的締造者與殉道者...59
    1. 新的流行...59;2. 快車時代...74
    感官生活
    布爾喬亞經驗,I:情色日記...95
    1. 梅貝爾 middot; 盧美斯...95;2. 梅貝爾 middot; 盧美斯 middot; 托德...109;3. 梅貝爾 middot; 盧美斯 middot; 狄金森...120
    章 甜蜜的布爾喬亞性愛...145
    1. 兩人的天堂...147;2. 不確定的數字...177;3. 性的問題...191
    目 錄
    第二章 攻勢的女人與守勢的男人...222

    總導言


    概論...3


    1. 綱領...3;2. 經驗的維度...10


    章 定義的張力...21


    1. 從名到物...22;2. 簡單化的誘惑...40;3. 認知的戰爭...46


    第二章 變遷的締造者與殉道者...59


    1. 新的流行...59;2. 快車時代...74


    感官生活


    布爾喬亞經驗,I:情色日記...95


    1. 梅貝爾 · 盧美斯...95;2. 梅貝爾 · 盧美斯 · 托德...109;3. 梅貝爾 · 盧美斯 · 狄金森...120


    章 甜蜜的布爾喬亞性愛...145


    1. 兩人的天堂...147;2. 不確定的數字...177;3. 性的問題...191


    目 錄


    第二章 攻勢的女人與守勢的男人...222


    1. 前進中的女性...225;2. 危險中的男人...251;3. 望而生畏的女人...264;4. 心理和身體的性...286


    第三章 現實的壓力...321


    1. 生命和死亡的事實...323;2. 從意識到控制...346;3. 關於馬爾薩斯的爭論...363


    第四章 飽學的無知...393


    1. 虛假的純真年代...393;2. 焦慮的職業...415;3. 向知識的逃亡...447


    第五章 身體知識...462


    1. 柏拉圖式的放縱...462;2. 身體的經驗...472;3. 衝突中的讀者...503;4. 距離的信條...532


    第六章 自我的強化...579


    1. 尋求安全...580;2. 作為文化癥候的社會科學...606;3. 舒適的民主化...627;4. 私人的經驗...635


    附 錄


    關於梅貝爾 · 托德日記中的性像征符號的說明...657


    文獻綜述...660


    插圖出處...767


    致謝...773


    索引...781

    前言
    1. 綱領

    1. 綱領
    此項寫作計劃將囊括幾卷大部頭的著作,因此讀者完全有權利了解將要讀到的內容。我相信,通過閱讀,讀者終將同意我的觀點:從維多利亞到弗洛伊德時期的中產階級〔2〕經驗值得—實際上也強烈地要求—我們進行繫統的研究。我的探討將從19世紀初開始,一直到次世界大戰爆發。我把19世紀20年代(在某些地方稍早幾年)作為合適的時間起點,因為誘使歷史學家對“維多利亞人”大加諷刺的中產階級保守的性愛觀和道德的嚴肅性,在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前的一二十年就已經確立了。1914年正是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這一年明顯可以作為我的時間終點:次世界大戰(還有其他的諸多事件)戕害了作為我的研究主題的那種中產階級文化。在這一段時間中,西方文化經歷了不可逆轉的、常常是痛苦的根本變遷。這種變化並不是協調一致的,這樣就為我們做出某些歸納總結留下了足夠的空間。我將在此後的幾章展開詳細的敘述;但在此時,我要概括性地指出:我把19世紀劃分成前後兩個階段—主要是19世紀50年代和19世紀90年代,並著重探討此間發生的意義深遠的文化變遷。在這幾十年中,求愛的方式和教育的理想、對手淫的恐懼和體罰的觀念、對女性的描繪和建築的品味,還有其他諸多的文化特性,都發生了重大轉型,有時是難以覺察的,有時甚至是完全不可辨認的。我在各卷中作為標題使用的術語,也隻不過是這些變遷的標記。敏銳的歷史學家不止一次地指出,維多利亞女王不屬於維多利亞人;同樣,弗洛伊德也不屬於弗洛伊德學派:他們不對圍繞他們的名字所編織起來的神話負責。我隻是要使他們起到一種提示的作用:19世紀90年代的中產階級文化與半個世紀之前的中產階級文化已經大相徑庭了。
    我是從廣泛的人類學意義上來使用“文化”這個詞的,在這裡也需要稍作說明。有助於構建人類經驗的造物都歸屬在這個廣泛的標題之下:社會制度、經濟發展、家庭生活、道德和宗教信條、醫生的焦慮、時尚潮流、情感結構,甚至還有政治體制。毫無疑問,盡管每一種文化都表現出顯著的特點和一定程度的連貫性,但其各分支卻顯示出某種程度的獨立性,甚至各自毫不相干。在其他場合,我曾經半開玩笑地說過,“維也納”不僅是一個真正的城市,而且是文化史家的創造,因為他們試圖尋求一個廣闊的框架,以便能涵蓋在幾平方英裡內存在過的生機勃勃、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科學和哲學生活。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玩笑: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的文化與雨果 · 馮 · 霍夫曼斯塔爾〔1〕的文化已經截然不同了—前者深受德國古典主義、19世紀實證主義思想以及眾多猶太醫生的影響,後者還包括那個想像的城市中眾多傑出的居民。我的觀點非常清楚:文化更加復雜,更具有非連貫性,遠比學習現代西方文明的學生所了解的更加令人驚訝。因果關繫的相互作用、此消彼長,對於試圖闡明文化的歷史學家來說更加曲折復雜。
    我所說的“中產階級”與“文化”這個概念相比,同樣難以捉摸、難以界定,但通過這篇導言,以及我所列舉的人物表,還有我所引用的主要文獻,“中產階級”這個概念的意義將凸顯出來。我的男女主人公是醫生、商人、教師、家庭主婦、小說家、畫家、政治家,還有因為經營有方而獲得了一定的經濟獨立和社會聲譽的工匠,更有為數不多的貴族—盡管他們的真正身份令人懷疑,但他們的姿態卻是真正的中產階級。在我看來,理想的文獻常常是無意識的內心表白,例如私人日記、家庭通信、醫療診斷書、家庭手冊、宗教小冊子,還有藝術作品。我將重塑顱相學的片段、解讀親密的信件、闡釋畫作、分析夢境。19世紀中產階級經驗豐富繁雜,既簡明清晰,又深奧難解;既有章可循,又雜亂無章。
    在這個引人入勝的、非連貫的領域,我既找到了歐洲的材料,也找到了美國的資料。實際上,美國的材料占據了相當有利的地位。這些材料非常引人注目,因此人們在搜集材料時,不會錯過;對我來說,利用這些材料不僅僅有地利之便,還有其他更多有趣的原因。這些材料對於身後事件解釋的豐富程度遠遠超出我的期望之外。總體上來說,除了極少數顯著的歐洲材料之外,美國人留下的日記、日志和信件相比於那些來自法國、德國或英國的材料,遠沒有那樣深思熟慮、無可挑剔。現在看來,這些來自美國的材料也是當事人生前懇求銷毀的,卻又有意無意地希望保存下來。並且,我對這些美國材料的解讀也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當代評論家的預言:盡管美國有其無可置疑的歐洲淵源,但大多數美國人的觀念還是預示了歐洲的未來發展。從19世紀30年代的亞歷克西 · 德 · 托克維爾到80年後的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批評家都把美國看成中產階級社會的典型代表,是中產階級文化的化身,不管是充滿希望,還是充滿威脅,都是歐洲社會不可抗拒的發展方向。正如司湯達、狄更斯和無數的其他評論家指出的那樣,美國中產階級渴求物質利益、缺乏更高的理想、無力追求愛情—所有這一切在美國社會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誠然,我已經指出,並將詳盡地證明,19世紀的中產階級文化既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對於情感表現的態度、疾病的討論、女孩的監護、避孕套的使用以及中產階級生活中其他的重要構成因素,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階層之間都相差懸殊。但是,除了細微的差異和變化之外,對於每一種獨特的歷史研究來說,中產階級理想和行為的多樣性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欲望和焦慮的集合。采用美國的證明材料就是把握19世紀中產階級純粹的形式—對其注定的命運而言,也是較好的形式。由於在19世紀中產階級文化中,女性的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像征意義,因此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各方面都開創了風氣之先:是個招收女性上大學的國家、個賦予女性選舉權的國家、個頒發女性行醫執照的國家、個(從材料的印像看來)鼓勵或至少是默許婚外性愛行為的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說,19世紀的美國就是19世紀歐洲的未來形態。


    在這個寫作計劃中,我的主要論點大多得益於弗洛伊德的思想。這個總體提綱亦是如此。我將各卷的理論框架都建構在基本的人類經驗之上—愛、侵犯、衝突。在本書中,我將探討中產階級的感官生活;在道德戒律和物質可能性壓力之下,性本能衝動所表現出來的形態。在接下來的第二卷中,我將討論中產階級的情愛方式、中產階級性愛的表達和隱現模式。在第二卷中,我還將討論關於愛情的理論;這個時代所表現出的文化幻想;在所謂更高級的文化領域中,性愛欲望所表現出的各種偽裝;聖徒稱為“罪惡”、精神分析學家稱為“異常”的情愛形態;中產階級為性的限制付出的代價—或者是中產階級認為的代價。在這兩卷之中,愛和性是相互交織的,仿佛是作為中產階級幻想的一個理想形態而交織在一起。我決定將這兩卷區別開來,完全是出於技術上的考慮:材料過於豐富龐雜,很難用可控制的方式包含在同一本書中。
    我之所以選擇中產階級的性和它更加成熟形式的愛作為此項研究的起點,就是旨在戲劇化地呈現,或者說糾正(也許會使之更加復雜化)對維多利亞文化的解讀之中一個揮之不去的頑固的錯誤觀念:在這個欺詐、虛偽的中產階級世界中,為了滿足性欲,丈夫都包養情婦、經常光顧妓院或者猥褻孩童;而妻子都靦腆溫順、盡職盡責,但都性麻木,而將其愛的全部潛能傾注於操持家務、撫養孩子之中。誠然,這種荒唐可笑、一成不變的主導觀念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實際上,在本卷中,我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討論受過教育的專業人士—當然還有稍處劣勢的19世紀中產階級—對女性在性方面的無知和偏見。在這個中產階級的世紀中,肯定有性無能的丈夫、性冷淡的妻子、對生活中基本的事實懵懂無知的青年男女;而關於同性戀組織和拐賣未成年少女的丑聞和報道,則進一步證實了中產階級感官經驗中陰暗的一面。水手、士兵、四處遊蕩的推銷員並非19世紀妓院賴以生存的顧客群體。弗洛伊德診斷過很多病人,在他看來就是無可辯駁的證據:他所處時代的中產階級文化過度地壓抑了性的衝動。我的寫作就是要修正關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流行觀點,其中包括弗洛伊德的一些觀點,但是我並非為了修正而修正,而是旨在重現19世紀中產階級文化的矛盾衝突、模稜兩可和復雜多樣。在我將討論侵犯的幾卷中,這種文化的矛盾衝突和多樣性也將顯得更加突出。在精神分析之中,對於侵犯的定義仍然莫衷一是;不管對其如何定義,侵犯肯定不僅僅包括仇恨的機制和毀滅的欲望。弗洛伊德不止一次地談到過征服的本能;在侵犯這個大主題之下,我還包括進人類試圖通過技術、政治、美學和社會創造的方式來控制環境的衝動。我將分析中產階級的適應方式,將討論專業化、職業化、社會研究、科學進展、歷史寫作,還將討論作為幽默的隱含敵意行為模式,以及傳統上對兒童、學生、窮人和外國人的嚴厲態度和行為。
    此後的幾卷討論自由主義文化的痛苦,我將把衝突的主題移至社會層面,而在精神分析家看來,這主要表現為個體自身的經驗。到19世紀末,在左衝右突中疲憊不堪的中產階級面臨著三個對手,其中每一個對手似乎都毫不妥協:殘餘的貴族勢力和聲望;在富有戰鬥精神的(常常是革命的)意識形態刺激下成長起來的工人階級團體;勇往直前的先鋒派文學、藝術、戲劇和哲學思想則貶斥中產階級喪失了品位、貪戀金錢、對文化充滿敵意。我們對這三個對手當中的後一個缺乏了解:先鋒派實際上像中產階級一樣也是一個松散的團體,盡管其雄辯的代言人不遺餘力地自我標榜其統一性;許多優秀的中產階級實際上歡迎新的藝術形態,在對先鋒藝術的贊助中毫無屈尊之感,而另一方面,很多先鋒派藝術家和作家也是中產階級的中堅力量。歷史學家習慣於引用福樓拜和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的猛烈抨擊,仿佛他們的憤懣都是來自反中產階級前線的冷靜嚴肅的報道,但這無助於澄清這種復雜混亂的狀態。在後面幾卷中,我希望修正這種處於紛擾、敵意的宏大世界中,我們對於中產階級生活的既定觀念,而更加接近於它真實的(包括無意識的)經驗。
    若要使我們的研究涵蓋歷史經驗的所有維度,我們就要將傳統的歷史態度與對人性和人類發展的精神分析技巧融合在一起,並做到彼此間相互照應、取長補短。搜集文獻、探求因果聯繫、時刻警覺以保持對臆測的質疑,所有這些都必須與精神分析緊密結合,隻有這樣纔能從材料的表面內容深入到其潛在的含義。當然,歷史學家不可能在躺椅或檔案館中復制出這種精神分析的情形,因為它總是傾向於內斂、與外界隔絕,主要是為了促進無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交流。然而,歷史學家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這種精神狀態。歷史學家能闡釋夢境,特別是當做夢者將夢與一定社會背景聯繫在一起時;他能解讀私人日志中連貫的主題,就仿佛它們是自由聯想的意識流動;他能夠理解公共文獻,將其作為願望的濃縮和未付諸實踐的行動;他能從對流行的小說或廣受歡迎的藝術作品的痴迷中發掘出其潛在的無意識幻想。
    在此,我並不是呼吁歷史學家的精神分析化,更不是要成為精神分析學家。即使不受惠於弗洛伊德的理論,明智的歷史學家們也能利用各種動機的分析、潮流的影響、微妙的表達方式或者是輕微的暗示所提供的信息。我無意奉承歷史學研究的巨擘—不管是埃裡 · 哈勒維〔1〕、馬克 · 布洛赫〔2〕,還是我們能想到的任何典範式人物—我也不是在暗示:如果他們能有幸接受精神分析的訓練,他們可能成為更優秀的歷史學家。常年浸淫於史料之中、訓練有素而且充滿智慧、高度敏感的直覺足以發掘各種聯繫,也能得出精神分析學家即使以其專業素養可能也要付出艱巨努力纔可得出的合理結論。就我們所知,弗洛伊德就曾經表達過對詩人的羨慕,因為他們單憑直覺就理解了他花了多年時間纔發現的理論。精神分析學家也可能以同樣的理由羨慕歷史學家。
    但也無須過分羨慕他們。大部分歷史學家間或采納和運用的心理學理論隻是把握了過去的部分節奏和旋律,但其弦外之音、潛在的共鳴、富有深意的復調音樂,還有繁多的驚奇喜悅都超出了他們的掌控。精神分析對闡釋經驗的貢獻在於一套方法和原理,旨在探求過去的隱晦的意義和解讀其精心安排的音符。我的目標在於將精神分析與歷史研究結合起來。本書所在的繫列研究並非心理史著作,而是精神分析關照下的歷史研究。這就是區別所在。
    也許,這種歷史研究突出的特征就在於承認社會世界對心理結構的顯著影響,甚至是對無意識心理機制的影響。我們很快就能認識到,19世紀中產階級用以指導其行為的文化符號常常是不確定和充滿焦慮的。那是一個進步和自信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疑慮和沉思的時代,是悲觀主義迸發的時代,是質疑身份認同的時代。

    媒體評論

    彼得·蓋伊大膽進入了一個從未有人涉足的領域。他從私人精神領域入手的歷史研究,讓幾乎所有其他學者甘拜下風。這五卷不僅弔足了公眾的胃口,也挑起了學界興趣,提問、審讀與修正接踵而來。同時,他也讓弗洛伊德的信徒們激動不已。這部巨著無疑是歷史學領域劃時代的裡程碑。
    ——《紐約時報》


    *重要的文化史研究巨著之一,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具有高度的可讀性、強烈的人文關懷。它注定要改變我們對於現在和過去的觀念。
    ——《民族》雜志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