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風的女兒: 二戰德國女飛行員的交錯人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英克萊爾·馬利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33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683315
    作者:[英]克萊爾·馬利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這是一段波瀾壯闊不讓《夜航西飛》的女性飛行故事,作為梅利塔和漢娜的雙人傳記,講述了1936年奧運會、東方戰線、柏林航空俱樂部等二戰背景下兩位卓越德國女飛行員的真實人生往事。



    ? 在男性領域獲得一席之地的女性,本就是難得的翹楚。軍事航空領域更是一座難以攀登的高峰,而漢娜與梅利塔憑著自身的纔能與熱愛,堅忍不撥地成為了飛行領域裡的卓越人物。


    ? 猶太人反抗納粹責無旁貸,但德國人反抗納粹,就需要在正義和立場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 政治時局波詭雲譎,然而很少有人能在危難中依然堅持高貴的人格,去做大多數人已經妥協後不再敢觸及的事情。做正確的事,在戰爭年代,更是難如逆風飛翔。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真實的雙人傳記,通過1936年奧運會、東方戰線、柏林航空俱樂部等背景,講述了二戰時期兩位德國女飛行員的真實人生往事。
    漢娜和梅利塔都戰勝了輿論對女性的偏見,在20世紀30年代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德國飛行領域爭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兩人的命運截然不同,她們也不能苟同對方的抉擇。
     出身中產階級的漢娜是雅利安人,在1945年企圖將希特勒帶出柏林,失敗後被世人所鄙棄;而不愛出風頭的普魯士貴族梅利塔,卻全家支持並參與了*首刺殺計劃:“女武神”行動,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 

    作者簡介

    克萊爾•馬利(Clare Mulley)
    著名的英國獲獎傳記作家,曾著有《諜海迷情:二戰英國女特工的傳奇一生》(麥克米蘭出版公司2012年出版);還有一部是榮獲《每日電訊報》傳記作者俱樂部大獎的《救助兒童的女人:埃格蘭泰恩﹒傑布傳》。克萊爾本人參與了英國channel5的歷史節目《阿道夫和愛娃:愛與戰爭》的制作,並為《觀察家》《今日歷史》等報紙雜志撰寫評論。克萊爾還擔任了英國歷史作家協會非虛構桂冠獎評委會主席。

    目錄
    致謝
    卷首語
    前言
    章 向往自由 1903 ~ 1932 1
    第二章 尋找完美 1912 ~ 1933 32
    第三章 公共關繫 1933 ~ 1936 51
    第四章 公開會面 1936 ~ 1937 86
    第五章 盤旋 1938 110
    第六章 下降 1938 ~ 1939 131
    第七章 戰時女性 1939 ~ 1941 147
    第八章 挑戰重力 1942 ~ 1943 180
    第九章 眾矢之的 1943 214
    第十章 獻身行動 1943 ~ 1944 245
    第十一章 瓦爾基裡行動 1944 278

    致謝
    卷首語
    前言
    章 向往自由 1903 ~ 1932 1
    第二章 尋找完美 1912 ~ 1933 32
    第三章 公共關繫 1933 ~ 1936 51
    第四章 公開會面 1936 ~ 1937 86
    第五章 盤旋 1938 110
    第六章 下降 1938 ~ 1939 131
    第七章 戰時女性 1939 ~ 1941 147
    第八章 挑戰重力 1942 ~ 1943 180
    第九章 眾矢之的 1943 214
    第十章 獻身行動 1943 ~ 1944 245
    第十一章 瓦爾基裡行動 1944 278
    第十二章 集中營裡 1944 312
    第十三章 在地堡 1945 352
    第十四章 後一次飛行 1945 380
    第十五章 解放和關押 1945 ~ 1946 404
    第十六章 名聲 436
    結語:矛盾時期 474
    參考文獻 481

    前言
    前言:真相和生命
    漢娜•萊契自詡是一個誠實的女人。審問她的美國人在1945 年10 月的報告結語裡這樣寫道:“她提供信息時態度誠懇且認真,能看出她在盡力做到描述得真實準確。”“她稱她活到現在全部是為了真相。”審訊人員還這樣補充道。在這次審問六周前去世的梅利塔•馮•施陶芬貝格卻從來沒有得到同樣的在歷史資料中發聲的機會。她仍在世的妹妹克拉拉表示,梅利塔“做不到宣揚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2但是假使梅利塔有能力去回憶和反思戰時的經歷,這兩位了不起的女性的記錄恐怕也會大相徑庭。
    作為僅有的兩位效力於納粹政權的女試飛員,漢娜•萊契和梅利塔•馮•施陶芬貝格在許多方面幾乎都是對方的翻版,雖然一個膚白貌美,風趣幽默,說話大嗓門,時時精力充沛;另一個則臉色黝黑,永遠表情嚴肅,凡事都深思熟慮——從表面上看,這兩個人之間明顯的相似之處少得可憐——但是她們都是愛國主義戰士,都對榮耀、責任和奉獻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同時她們也都是不被時代認可的人,她們對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感的狂熱,以及對個人自由的追求都讓她們站在了所處時代社會預期的對立面上。

    前言:真相和生命
    漢娜•萊契自詡是一個誠實的女人。審問她的美國人在1945 年10 月的報告結語裡這樣寫道:“她提供信息時態度誠懇且認真,能看出她在盡力做到描述得真實準確。”“她稱她活到現在全部是為了真相。”審訊人員還這樣補充道。在這次審問六周前去世的梅利塔•馮•施陶芬貝格卻從來沒有得到同樣的在歷史資料中發聲的機會。她仍在世的妹妹克拉拉表示,梅利塔“做不到宣揚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2但是假使梅利塔有能力去回憶和反思戰時的經歷,這兩位了不起的女性的記錄恐怕也會大相徑庭。
    作為僅有的兩位效力於納粹政權的女試飛員,漢娜•萊契和梅利塔•馮•施陶芬貝格在許多方面幾乎都是對方的翻版,雖然一個膚白貌美,風趣幽默,說話大嗓門,時時精力充沛;另一個則臉色黝黑,永遠表情嚴肅,凡事都深思熟慮——從表面上看,這兩個人之間明顯的相似之處少得可憐——但是她們都是愛國主義戰士,都對榮耀、責任和奉獻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同時她們也都是不被時代認可的人,她們對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感的狂熱,以及對個人自由的追求都讓她們站在了所處時代社會預期的對立面上。
    漢娜和梅利塔都出生於德國航空時代的開拓初期,那時候人們都希望飛行可以讓整個國家更加團結。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種輿論,飛行員在軍事偵察和軍事格鬥中都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但人們卻繼續執著於這種飛行情懷。飛行員以他們的榮譽為傲,也以他們在空中的英勇身姿為豪,包括“紅男爵”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在內的王牌飛行員成就了一代傳奇。《凡爾賽條約》規定,戰敗的德國必須解散空軍並銷毀軍用飛機,連發動機驅動的民用飛機的生產制造也被暫時叫停,但滑翔機被準許制造,結果導致戰後的幾年內,滑翔成了這個國家年輕人志向高遠的標志性運動,這項運動不僅代表著和平和自由,也承載著這個國家得以重建的民族自尊心。很快地,成千上萬的人開始集中到一起做飛行展示並舉行飛行競賽。
    希爾施貝格谷天然適合滑翔,梅利塔就是在這裡上的寄宿學校,而漢娜則在這裡長大。兩個女人在同一片長滿青草的山坡上學會了滑翔,她們都曾經從用木頭和帆布做成的滑翔機駕駛艙裡探出過頭,惹來朋友們的陣陣驚呼。對於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的年輕德國小姐們來說,這是無法想像的。一場飛行是具有危險性的,這種腎上腺素所帶來的刺激感對於女人來說同樣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然而讓這兩個女人愛上飛行的不隻是這種快感,還有滑翔所帶來的自由,可以讓她們遠離魏瑪時期德國的壓抑和壓迫,飛行也給她們提供了一個加入恢復祖國榮譽大業的機會。
    1922 年,大漢娜九歲也更有學問的梅利塔奔赴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航空工程,而慕尼黑正是納粹運動的腹地。她一走入社會開始工作,就把下來的每一芬尼都花在了學習駕駛發動機驅動的飛機上,很快地,她考下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飛行駕照。與此同時,漢娜則在大學校園裡,翹課去學開滑翔機,並很快用她的天賦征服了大家。1928 年,阿梅莉亞•埃爾哈特成了首個駕駛飛機橫跨大西洋的女人,令世界為之嘆服。兩年後,埃米•約翰遜單人駕駛飛機從英格蘭飛抵澳大利亞,創下了女性的又一個紀錄。這是一個迷人的飛行時代,埃爾哈特後來甚至還影響到了時尚界, 香水“翱翔”在各類時尚排行榜中榜上有名。不久,關於漢娜和梅利塔的報道在德國的民間雜志上變得隨處可見,人們贊美她們的美貌,也贊賞她們的飛行技巧和在空中“細膩”的工作狀態。
    20 世紀30 年代中期,漢娜和梅利塔超人的能力、膽識和毅力使得她們成了新成立的納粹政權的無價之寶,她們雙雙被授予女上尉軍銜,成為首次被授予上尉軍銜的女性。自此她們肩負起一些特定的愛國主義政治任務,比如,在聲名狼藉的1936 年柏林奧運會上,兩名女飛行員都做了飛行表演,梅利塔還在頗有聲望的德國飛行日上展示了飛行特技。兩年後,漢娜作為首個駕駛直升機的女性在柏林汽車展上進行了室內飛行表演,讓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大為驚嘆。
    1939 年,戰爭又一次降臨,兩個女飛行員都決定為德國效力。小小的駕駛艙承載著她們對祖國和對飛行的熱愛,這份熱愛的程度在這一刻得到了檢驗。漢娜曾駕駛過許多滑翔機原型機,也批準過包括翼盾在內的德國首創飛機部件的設計和制造,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飛機在防空氣球的鋼纜中間穿過。1941 年,她成為這場戰爭中首個獲得鐵十字勛章的女性。此後不到兩年,梅利塔也獲得了同樣的鐵十字勛章,以表彰她在容克-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研發和試飛等開創性工作中的卓越表現。盡管她們作為女性,在嚴格意義上從未正式加入德國空軍,但這對雙子星從那時起在其飛行生涯中就一直致力於納粹軍事航空事業前沿的發展。
    作為飛行員,在戰場上多次為祖國出生入死的漢娜和梅利塔對於她們所取得的勛章尤為自豪。她們雖然都曾經為戰時的納粹德國做出過巨大貢獻,但兩個人對於祖國和納粹政權的態度卻有著天壤之別:漢娜認為當下的祖國纔真正充滿生命力,她為祖國應有的榮譽而戰,對此,她備感驕傲;梅利塔則更為謹慎,那個傳統保守的德國曾經是她的故鄉,那個德國不僅在為生存反抗同盟國的攻擊,也在反抗暴政極權的納粹政權。雖然她們時時飛過同一片空域,也都是柏林飛行俱樂部的常客,但在戰爭期間這兩個女人始終在回避彼此,無視彼此,甚至貶低彼此。她們大不相同的政見不僅讓她們保持著這樣的距離,也使得她們在與納粹德國層領導建立聯繫時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選擇。
    戰後的漢娜不但在德國家喻戶曉,國際上也有很多書籍和電影作品以她為原型,雖然歷史還原度良莠不齊。在美國人的審問壓力下,她被迫對自己原有的價值觀頻頻改口,但她始終堅定地認為誠實是她做人的根本,並發起了一場宣稱要還原歷史真實的運動。“殘酷的現實不管多難接受也是必須要講出來的,”她激動地對某個采訪者說,“這對於全人類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終她出版了多本回憶錄,每一本都隻寫到她是一名飛行員、一個不關心政治的普通愛國者。她曾表示這些書寫起來都很容易,“因為我隻需要講真話,有什麼說什麼”。然而作為她的舊友,英國飛行員埃裡克•布朗則認為,漢娜至多隻講了“稀疏幾句真話”。3她從未就納粹政權的罪惡政策和
    犯罪事實發表過任何評價,也從未解釋過她和這個政權的關繫。
    梅利塔和漢娜恰恰相反,她像是從歷史記錄中消失了一般。20世紀70 年代中期,她的兩個妹妹,克拉拉和尤塔,開始從梅利塔的朋友及同事處收集關於她的故事和記憶。漢娜回復得很快:“梅利塔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成就。”這是當她聽說有人可能開始籌劃關於梅利塔的傳記後,在給克拉拉的信中寫的。漢娜還表示,連梅利塔的鐵十字勛章也“不是正當所得”,她的試飛“連危險的邊都沾不到”,而她的志向“也不是那種正常人有的志向,不過是一種誘惑罷了,大概是源於某種她內心深處的絕望”。2“你要是能過來,我們當面說會更好,因為有些話寫下來會比當面說更傷人,”漢娜繼續寫道,“有些話我沒法寫下來,我想和你私下講。”3 不論是迫於書信禮儀還是擔心留下白紙黑字的證據,漢娜在信中並未明確她想說的話,但還是裝腔作勢地指責了梅利塔。“這些真實的事件原本隻為少數人所知,要是連同細枝末節都寫出來了不會很過分嗎?但是謊言遲早會被拆穿,”她寫道,“我相信你會正確理解我的意思。我想要保護你,也想要保護梅利塔的記憶。”4漢娜並沒有講真話。問題在於,她在向誰說謊粉飾她和梅利塔的歷史?又為什麼要這樣做?克拉拉回信感謝漢娜“如此真誠”地解釋她的想法和用心。“當然,我們會接受所有歷史事件的真相,”克拉拉在回信的結尾委婉地寫道,“我想你也會樂見其成——為了發現真相。”

    媒體評論

    世界媒體評論——


    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通俗歷史。
    ——《泰晤士報》


    (一本)關於兩位都為德國而戰但命運截然不同的女性的雙重傳記。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關於兩個女人性格差異的部分描寫生動,*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每日電訊報》


    這是有關航空史上兩位*傑出女性的沉重的雙重傳記……馬利的傳記經過精心的研究,編寫得非常優美。同時也為戰爭提供了一個視角,即使是讀書破萬卷的人讀來也會覺得清爽。
    ——《旁觀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線故事已經由男人們講述過了,不妨聽聽前線女性講二戰能帶給我們什麼全新的啟示。
    ——《新政治家》

    在線試讀
    向往自由
    17 歲的梅利塔•席勒把她深色的長發塞進皮飛行帽,讓帽子緊緊地扣在頭上,大步向她夢寐已久的滑翔機走去。它靜靜地停在草地上,薄薄的木制機身看起來就像一隻小鳥的骨架一樣又輕巧又脆弱,卻仍舊能帶給人希望。1920 年春天,在德國東部的希爾施貝格,梅利幾個月以來一直在觀察這些在她寄宿學校附近學習山谷草地滑翔起降的年輕人。起先,她是完全被無視的。人們都認為,女孩子就該遠離危險活動,隻需為勇敢的男人搖旗吶喊,對他們不惜以生命換取飛行的刺激和榮光的行為表達崇敬之情。但是梅利塔對飛行充滿了興趣,全然不顧社會慣例和風俗。不久後,隻要一有機會,她就開始參與滑翔機的起飛、回收和維修工作。一個暖陽高照的日子,她終於得到了一個親自試飛的機會。她小心地在充當滑翔機座椅的木板中間坐好,雙手放在操縱杆上,抬起頭。她那張“我很好,我不好”的臉上一面寫著欣喜一面寫著緊張。接著她短促地點了下頭,片刻後,兩排穿著針織套頭衫的年輕人用橡膠牽引索拖著她的滑翔機向山坡下俯衝,梅利塔的滑翔機隨即騰空而起。她拉起操縱杆,放下牽引,從地勤小組頭上一躍而起,衝上雲霄,而這些年輕人則由於慣性紛紛栽倒在草坪上。滑翔機在空中翱翔,世界在她腳下變成了一條條輪廓線。她的每一個動作,小到身體重心的移動,大到對操縱杆的控制,整臺機器都發出震動予以回應,她則一邊體會著飛行的快感一邊觀察著這種震動。梅利塔被這種奇妙的感受深深迷住了。她事後坦陳,從開始的一瞬間,“飛行這件事就對我施了咒,我難以抗拒……我被這種向往自由的感覺所主宰,自始至終”。

    向往自由
    17 歲的梅利塔•席勒把她深色的長發塞進皮飛行帽,讓帽子緊緊地扣在頭上,大步向她夢寐已久的滑翔機走去。它靜靜地停在草地上,薄薄的木制機身看起來就像一隻小鳥的骨架一樣又輕巧又脆弱,卻仍舊能帶給人希望。1920 年春天,在德國東部的希爾施貝格,梅利幾個月以來一直在觀察這些在她寄宿學校附近學習山谷草地滑翔起降的年輕人。起先,她是完全被無視的。人們都認為,女孩子就該遠離危險活動,隻需為勇敢的男人搖旗吶喊,對他們不惜以生命換取飛行的刺激和榮光的行為表達崇敬之情。但是梅利塔對飛行充滿了興趣,全然不顧社會慣例和風俗。不久後,隻要一有機會,她就開始參與滑翔機的起飛、回收和維修工作。一個暖陽高照的日子,她終於得到了一個親自試飛的機會。她小心地在充當滑翔機座椅的木板中間坐好,雙手放在操縱杆上,抬起頭。她那張“我很好,我不好”的臉上一面寫著欣喜一面寫著緊張。接著她短促地點了下頭,片刻後,兩排穿著針織套頭衫的年輕人用橡膠牽引索拖著她的滑翔機向山坡下俯衝,梅利塔的滑翔機隨即騰空而起。她拉起操縱杆,放下牽引,從地勤小組頭上一躍而起,衝上雲霄,而這些年輕人則由於慣性紛紛栽倒在草坪上。滑翔機在空中翱翔,世界在她腳下變成了一條條輪廓線。她的每一個動作,小到身體重心的移動,大到對操縱杆的控制,整臺機器都發出震動予以回應,她則一邊體會著飛行的快感一邊觀察著這種震動。梅利塔被這種奇妙的感受深深迷住了。她事後坦陳,從開始的一瞬間,“飛行這件事就對我施了咒,我難以抗拒……我被這種向往自由的感覺所主宰,自始至終”。
    阿道夫•希特勒首次登上駕駛艙的記錄也是在1920 年的春天。希特勒的飛行經歷更加傳奇,他當時所乘坐的是一架開放駕駛艙的雙翼飛機,為的是從慕尼黑飛往柏林參加卡普政變,正是這場政變推動了歷史上魏瑪共和國的倒臺。飛機上的希特勒用護目鏡勒住皮帽,整理好情緒和表情,握緊他的小旅行箱,把生命交給了他的駕駛員——“一戰”德國空軍王牌飛行員羅伯特•裡特爾•馮•格萊姆。“在這個狹窄的開放駕駛艙裡,他擠在儲物桶和油桶之間,勁風吹打著他的臉,而他的全部思緒都在一個問題上,”記者奧托•迪特裡希寫道,“我們能不能按時抵達柏林?” 惡劣的天氣使他們的速度減慢,視野之差、風雨之急讓飛行員和乘客都受了罪。在那個沒有導航的年代,格萊姆隻能在於特博格中途著陸,他們終於到達柏林的時候,政變已告失敗。據說希特勒為了避人耳目,還特意貼了個假胡子,假扮成一名會計離開機場。然而盡管有駭人的天氣、暈機的不適和遲到柏林以及政變失敗的事實,希特勒對這次飛行經歷仍然感到非常激動。對於他而言,飛機不隻是消遣運動和軍事工具,更是一個政治機器,他就此下定決心要支持這一的出行方式。德國在20 世紀初期迎來了“航空時代”。1900 年,巨大的齊柏林飛艇首次打開德國大眾的想像力,具像化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於自由和權力的渴求。三年後——梅利塔出生(1903 年1 月9 日)後不到一年,萊特兄弟在美國成功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動機驅動的飛機。之後五年內,在德國掀起的“飛行熱”一直熱度不減。之後的十年中,這個國家一再在飛行高度、飛行距離、飛行速度和續航時間上創造世界紀錄,而這一繫列成功又激起了一波愛國潮。飛行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衡量現代化和活力的指標,德國的壯志雄心逐漸成了它的新標志。盡管成長在這樣一個對飛行抱有高度熱忱的時期,但正如梅利塔日後坦陳的那樣,“將畢生奉獻給飛行事業和因此做出的工作的決定,從初就似乎是一個格外男性化的決定,無可否認的是,這並不是一個在年輕女孩中常見的決定”。
    梅利塔出生在一個叫克羅托申的小鎮,歷史上屬於波蘭王國,但在普魯士王國時期,克羅托申屬於波森省,靠近俄國邊境。 這座小鎮的歷史從它的人口統計中也可見一斑。幾乎三分之二的小鎮人口都是波蘭人,但梅利塔家屬於有錢有勢的日耳曼社區新教保守派。她的父親米夏埃爾•席勒是一名土木工程師、建築師,也是一名公務員,他的家族原本來自敖德薩,通過做皮毛生意在當地發家致富,深深地扎下了根基。他是一名驕傲的地方官,喜歡穿高領的襯衣和昂貴的雙排扣大衣,精心打理過的小胡子在發蠟的作用下總是向上翹著。她的母親,瑪格麗特•埃伯斯坦因,可以說是一位大家閨秀,祖上是高貴的日耳曼家族,父親來自比得哥什,如今是本地的督學。瑪格麗特比丈夫小了快20 歲,她那位畢業於布雷斯勞藝術學院的天纔姐姐葛特魯德•馮•庫諾爾斯基曾給她畫過一幅肖像,畫中的瑪格麗特身著婚紗,貼頸的珊瑚鎖骨鏈和裙上的深紅色牡丹紋樣相映成趣,3 她的美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又幾乎是漫不經心的。瑪格麗特的女兒們始終記得她高貴而冷靜的形像,盡管她曾經歷過兩場世界大戰。
    (本文摘自克萊爾•馬利《風的女兒: 二戰德國女飛行員的交錯人生》,三聯生活書店2021年3月出版。)


    尋找完美
    1920 年,當少女梅利塔打量著寄宿學校附近山坡上的滑翔機時,在同一個小鎮的另一端,活潑可愛的七歲女童漢娜•萊契也正抬頭望著天空。她長得很水靈,身材嬌小,金發藍眼,甚是好看。漢娜和她的父母住在希爾施貝格,家裡還有哥哥庫爾特、妹妹海蒂和幾名女傭,但她從小就知道自己注定要去更廣闊的天地中闖蕩。據她家裡人說,她四歲的時候就次嘗試擺脫萬有引力,雙臂張開,要從二層的陽臺起跳。盡管那一次失敗了,但她從來沒有停止對飛行的憧憬,也沒有放棄飛上天的嘗試。“這種向往越來越強烈……”她寫道,“我看到鳥兒飛過湛藍的夏日晴空的時候,我看到空中隨風飄搖的雲的時候,這種向往都會演變成一種深沉而恆久的思鄉之情,不管我走到哪裡它都伴隨著我,一刻不停。” 漢娜曾在進行一次雄心勃勃的嘗試——從一棵杉樹樹杈上向下跳——時把頭骨摔骨折了,從此徹徹底底被父母禁足關在屋裡,但她從沒懷疑過自己,她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會在空中翱翔。“是哪個孩子,如我一般,生活在現實和童話的夾縫之間?”她在回憶錄開頭寫道,“誰不曾時常渴望離開熟悉的一切,去探求新的完美世界?” 漢娜不像梅利塔那樣,她想要的不隻是自由。在很多方面她本都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但她從沒真正面對過現實,有時候在她全身心追求完美世界的過程中,她已經難辨現實和夢想。
    生於1912年3 月29日的漢娜,兩歲的時候次世界大戰爆發,七歲時戰爭纔結束。戰時的漢娜已經到了懂得很多道理的年紀,可以理解祖國對於勝利的熱望,也能體會戰敗帶來的困苦和恥辱。然而她大部分的童年記憶並不是這場戰爭帶來的人間冷暖或萬念俱灰,而是戰後的大蕭條和在經濟困難時期長大的經歷。漢娜的少女時期充斥著德國戰後賠款、通貨膨脹、失業焦慮和民間暴動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她家原是中產階層,算得上小康之家,全心全意愛國敬上帝。在他們看來,《凡爾賽條約》所規定的將上西裡西亞東部地區劃歸波蘭,以及協約國殘酷的戰爭賠款條款都是極大的不公。“要尊重尊嚴和榮譽”、熱愛祖國,是漢娜家重要的道德觀和做人原則。她從小被教育,認為德國的民族榮譽和家族榮譽都被戰爭所侵害,祖國的團結統一也受到了威脅。魏瑪共和國所欠缺的是一個強有力的,可以訓練、團結、號召全國人民的領袖。漢娜的父親維利•萊契博士是一個為人嚴格、沉默寡言的男人,他是普魯士人,信新教,也是共濟會成員,在全家人面前有“不容置疑的權威”。1 他是一名眼科醫生,經營著一家私人診所。漢娜很欽佩自己的父親,父親卻很少表揚她。維利•萊契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大提琴手,他家熱鬧的時候就是他在家開音樂演奏會的時候。他的演奏會標準很高,雖然孩子們都在認真地學小提琴和鋼琴,還學唱三聲部的奧地利特色音樂約爾德調(yodelling),他們卻很少得到在家裡的演奏會上表演的機會。孩子們剩下的和父親親近的機會就是學醫——有時候維利會從屠夫那裡收一些豬或者羊的眼睛,帶回家演示眼部手術,有時候庫爾特和漢娜甚至會被允許陪父親一起去上班。他們看到父親對病人的細心付出,父親的形像變得更加高大、讓人敬仰,但他們卻從未對父親的日常工作真正提起興趣。對於漢娜來說,這倒不是一件大事。“在我家,”她後來寫道,“大家都對一條原則心知肚明,女孩的一生隻有一個任務:結婚,然後做一個好媽媽。”2
    漢娜的母親埃米,是一個喪偶的奧地利貴族的大女兒。她雖然明面上讓孩子們和父親一起信仰新教,但暗地裡始終試圖讓孩子們皈依天主教。和丈夫一樣,埃米也是一個熱誠的愛國者。她通常為人和藹大度,但一談到政府、外國勢力、猶太人或者任何她覺得有愧於德國的人事物,偶爾也會發表一番激憤的長篇大論加以批評。埃米有著豐富的感情,但少有懷疑精神,她是漢娜的道德模範,盡管這個模範未必真的值得信賴。“我的母親和我非常了解彼此,”漢娜寫道,“我們不需要刻意坦白或透露什麼,就可以覺察到對方的想法。”埃米知道自己的女兒所追求的不隻是信個教、生個娃,在一個宜人的鄉下小鎮平靜地度過一生,這一點讓她很擔心。她經常提醒漢娜不要對虛榮和野心懷有執念。
    維利•萊契則沒有妻子這樣的同理心。他隻單純覺得女兒的考試成績太差,她對什麼都興致勃勃的勁頭也讓他頭疼。對他來說,女兒對於飛行的執念是令他無法接受的,他一點都不能理解。漢娜喜歡花半天時間隻為看百靈鳥在田野上空盤旋,或是夏日翱翔的禿鷹,又或是劃過天空的某架滑翔機。就像梅利塔一樣,有時候,漢娜會堅持在樹上寫作業,也經常張開雙臂從不同的窗臺向下跳。但漢娜的問題似乎是——就像她學校的某個朋友說的那樣——你“很難無視”她。1漢娜永遠都精力充沛,而且自信滿滿,她經常十分招搖,甚至有些放肆。她經常頭上扎著兩條辮子,辮子上繫著顏色鮮亮的發帶,笑起來臉頰上會有兩個頑皮的酒窩。她常常大笑,而且笑得很失態,她不太容易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覺得無聊,
    “說話的用詞經常用”,就像很多小女孩一樣。2她在學校學的東西不多,歷史隻學到了1848年,老師不鼓勵學生討論,隻要求他們聽話。漢娜不在乎考試作弊,但她非常在意別人對她的批評,對不公正之事也表現得非常敏感。她是一個天生外向的孩子,當她感到自己的個人榮譽被玷污了,就會立刻將她的所有痛苦和委屈一抒為快,這樣纔能讓她心情暢快,然後重新振作起來。


    (本文摘自克萊爾•馬利《風的女兒: 二戰德國女飛行員的交錯人生》,三聯生活書店2021年3月出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