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牛史·晚清篇(譚伯牛說晚清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譚伯牛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明清史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ISBN】97875139194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919487
    作者:譚伯牛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歷史充滿偶然,我們總是誤會歷史;歷史沒有真相,重要的是你怎麼看
    繼《戰天京》十年後,譚伯牛重溫晚清歷史,獨到視角,重磅發布《牛史》
    馮唐、羅振宇、餘世存、張鳴、許知遠、和菜頭等一致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近代史研究者譚伯牛關於晚清以降軍政人物的另類之作。全書以時間為經,以人物故事為緯,在廣博的史料基礎上,從細節入手,以人性角度釐清了這段群星璀璨歷史中的諸多誤讀,再次展現譚伯牛對歷史的精通和對人性的了然,精細打磨一個與你印像中不一樣的晚清軍政界。
    這裡的事,知者或鮮,值得一記;這裡的人,百年後思之,仍使今人感佩萬分。這裡既有愛吐槽的中興名臣曾國藩,絮絮叨叨的左宗棠,一身痞氣的李鴻章;也有靠個人力挽狂瀾的名將鮑超,有著高明的權術、卻看不清時勢走向的“海翁”錢阿穆……在譚伯牛筆下,晚清群雄跳出你我刻板的印像框架,或莊或諧,或悲或喜,盡顯鮮活人性。

    作者簡介

    譚伯牛
    近代史學者,著有《戰天京》《天下殘局》《湘軍崛起》《盛世偏多文字獄》《近代史的明媚與深沉》《畢竟戰功誰》。作者對歷史的看法獨到,敘述語言幽默風趣,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文字令人捧腹大笑,自在天涯社區更文,便有“千軍萬馬來追(譚伯)牛”一說。

    目錄
    卷 萬馬齊喑(1851-1872)
    世態·一
    天國臆想集
    湘軍眾生相
    臉譜·曾國藩
    臉譜·咸豐
    第二卷 一江春水(1873—1895)
    世態·二
    臉譜·左宗棠
    臉譜·李鴻章
    第三卷 直搗黃龍(1896—1911)
    世態·三
    臉譜·光緒
    第四卷 番外

    卷 萬馬齊喑(1851-1872)
    世態·一
    天國臆想集
    湘軍眾生相
    臉譜·曾國藩
    臉譜·咸豐
    第二卷 一江春水(1873—1895)
    世態·二
    臉譜·左宗棠
    臉譜·李鴻章
    第三卷 直搗黃龍(1896—1911)
    世態·三
    臉譜·光緒
    第四卷 番外


    在線試讀
    暗而難知穆彰阿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清宣宗駕崩。二十六日,皇太子奕詝即位,宣布咸豐,是為文宗。文宗登極,面臨兩樁棘手之事,一是南方的叛亂,二是英國的侵略。內憂外患,俱是其父的政治遺產,一時間並無有效的辦法,文宗心緒甚惡,可想而知。就這麼惡心了九個月,他總算想出一招,以為滌舊迎新的嘗試。十月二十八日,文宗親筆寫下一道聖旨,譴責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將其革職,永不敘用。
    穆氏早在道光八年(1828年)就進入軍機處,十六年(1836年),授武英殿大學士,為軍機領班大臣,成為權傾一朝的“首相”。文宗將任職十五年之久的“首相”撤換,表面上看,不過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俗套做法,實際上,另有深意。
    首先,他以此表達對道光朝因政治不修、“夷務”失措而釀成當下難局的不滿;格於孝道,礙於顏面,他不能公開指責其父治國無方,隻能拿前朝老臣開刀,於是,穆氏首當其衝,罪無可逃。
    其次,他認為前朝政治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柄國大臣“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偽學偽纔,揣摩以逢主意”。穆氏是“首相”,自應擔負重的懲罰。不過,嚴格地講,“陰柔”與“揣摩”,並不能視作實際的罪行,隻能是一種微妙的觀感。文宗亦明此義,故在諭旨末尾,特地強調了一句,說:“穆彰阿暗而難知。”
    確實,在近代史上,穆彰阿真是一個“暗而難知”的人。嘉、道二朝,他多次出任主考,門生故吏遍布朝野,時有“穆黨”之稱;他與另一位“首相”曹振鏞(以“多磕頭少說話”為做官秘訣者)前後相繼,左右了道光朝三十年(1850年)的政局,養成一種“不黑不白不痛不癢”的風氣(曾國藩語);他在鴉片戰爭時期掌控朝局,贊成和議,罷黜林則徐,實為歷史轉型期的關鍵人物。但是,不論善惡忠奸,地位這麼高、影響這麼大的一個人,我們對他卻知之甚少。當時的官方資料,隻有《清史列傳》一篇傳記(《清史稿》本傳即據此刪節而成),僅述履歷,不及其他;私家筆記倒是有十幾條,但多是軼聞傳說之類,且多剿襲,是否廉得其情,不能無疑;民國至今,史學界沒有出版過一本關於他的傳記,甚至連研究他的論文也不過寥寥一二篇,品質亦非上乘。
    他就像一個巨大的影子,無法忽視他的存在,卻看不清他的面目。不過,細心觀察陰影的形狀,或能推知幾分造影者的輪廓。

    暗而難知穆彰阿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清宣宗駕崩。二十六日,皇太子奕詝即位,宣布咸豐,是為文宗。文宗登極,面臨兩樁棘手之事,一是南方的叛亂,二是英國的侵略。內憂外患,俱是其父的政治遺產,一時間並無有效的辦法,文宗心緒甚惡,可想而知。就這麼惡心了九個月,他總算想出一招,以為滌舊迎新的嘗試。十月二十八日,文宗親筆寫下一道聖旨,譴責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將其革職,永不敘用。
    穆氏早在道光八年(1828年)就進入軍機處,十六年(1836年),授武英殿大學士,為軍機領班大臣,成為權傾一朝的“首相”。文宗將任職十五年之久的“首相”撤換,表面上看,不過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俗套做法,實際上,另有深意。
    首先,他以此表達對道光朝因政治不修、“夷務”失措而釀成當下難局的不滿;格於孝道,礙於顏面,他不能公開指責其父治國無方,隻能拿前朝老臣開刀,於是,穆氏首當其衝,罪無可逃。
    其次,他認為前朝政治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柄國大臣“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偽學偽纔,揣摩以逢主意”。穆氏是“首相”,自應擔負重的懲罰。不過,嚴格地講,“陰柔”與“揣摩”,並不能視作實際的罪行,隻能是一種微妙的觀感。文宗亦明此義,故在諭旨末尾,特地強調了一句,說:“穆彰阿暗而難知。”
    確實,在近代史上,穆彰阿真是一個“暗而難知”的人。嘉、道二朝,他多次出任主考,門生故吏遍布朝野,時有“穆黨”之稱;他與另一位“首相”曹振鏞(以“多磕頭少說話”為做官秘訣者)前後相繼,左右了道光朝三十年(1850年)的政局,養成一種“不黑不白不痛不癢”的風氣(曾國藩語);他在鴉片戰爭時期掌控朝局,贊成和議,罷黜林則徐,實為歷史轉型期的關鍵人物。但是,不論善惡忠奸,地位這麼高、影響這麼大的一個人,我們對他卻知之甚少。當時的官方資料,隻有《清史列傳》一篇傳記(《清史稿》本傳即據此刪節而成),僅述履歷,不及其他;私家筆記倒是有十幾條,但多是軼聞傳說之類,且多剿襲,是否廉得其情,不能無疑;民國至今,史學界沒有出版過一本關於他的傳記,甚至連研究他的論文也不過寥寥一二篇,品質亦非上乘。
    他就像一個巨大的影子,無法忽視他的存在,卻看不清他的面目。不過,細心觀察陰影的形狀,或能推知幾分造影者的輪廓。
    晚清學者李慈銘雖對穆彰阿的“誤國”深惡痛絕,於“穆黨”卻有一番平情的議論,他說,穆氏“引掖後進,地道孤寒,雖多在門牆,而不離文字。較之樹援植黨、傅法持權者,尚有間也”;意謂穆氏雖構建了龐大的政治勢力,但與傳統上貪賄弄權、黨同伐異的“奸臣”有本質區別,甚至可以說,他在培植人纔方面還功大於過。此非泛泛之談,而是基於史實的判斷。
    曾國藩便是穆門高纔的傑出代表,他出身“孤寒”(其家六百年無科第仕宦),經穆氏“引掖”,三十七歲即官至二品,以此,終生對恩師感激不盡;此外,季芝昌、駱秉章、勞崇光、李星沅、彭蘊章、何桂清、黃宗漢、葉名琛、鄭敦謹、袁甲三、羅遵殿、喬松年、毛鴻賓、閻敬銘等咸、同、光三朝的大員,其人之政績或有優劣之殊,品德或有良莠之別,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全都出諸穆門,且與師門保持良好互動。可見,穆彰阿雖被皇帝扳倒,但是,“穆黨”仍是構成整個皇權統治的堅實基礎。
    當然,從人性上分析,穆彰阿的行為也不算弔詭。對他來說,權力本身—甚或說“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的感覺—就具有極大的誘惑,遠邁斂財貨積帶來的快感。
    聊舉三例:
    ,勞崇光由京官外放,臨行登門請訓,並奉上禮銀,穆雲,你在京清貧,哪來的錢?日後外任有了收入,再跟我講這個禮節吧。
    第二,穆門某人,“氣節人也”(穆語),以知縣候補部吏,但任上有虧欠,無法交代。穆氏(其時已褫職家居)聞之,立贈三千兩,替他解困。後來,此人“以殺賊死”,穆氏慨曰:“以三千金而成一節義之士,所獲多矣。”
    第三,駱秉章任御史,稽查戶部銀庫,穆彰阿從旁打聽他的節操,聽說一毫陋規也不收,贊曰:“真體面,此是我門生。”
    除了咸豐三年被皇帝“勒捐”一萬兩銀子,穆彰阿並未受到罰沒財產的處分,但他過世後不到十年,家境已形破敗,令來訪的曾國藩大為感傷。適如時人的評價:“若謂之誤事則有之,謂其貪黷則不然。”(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
    他不是貪官,也不是小人;他對人纔有準確的品鋻,卻嚴誡弟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有高明的權術,卻看不清時勢的走向。換一個“盛世”,他可能“不謚文忠,便謚文恭”(當時對聯語);當彼之世,他隻能成為時代的影子。
    軍機處裡偷金印
    穆彰阿是道光朝的權臣,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少年成名,入仕後,三次主持鄉試,五次主持會試(清代“五典春闈”者,除他之外隻有三人),門人弟子遍天下,所謂“敢為科名致身早,風檐輕與辨驪黃”。他的學生雖有良莠之別,但都是近代史上有名人物,著名的是曾國藩,其他如杜受田(協辦大學士,帝師)、黃爵滋(鴉片戰爭前力主禁煙,姓名常見於中學歷史教科書)、駱秉章(協辦大學士,“中興名臣”)、葉名琛(大學士,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軍擄至印度)、何桂清(兩江總督,以棄城不守被誅)、彭蘊章(大學士)、閻敬銘(大學士,著名廉吏)、魏源(近代著名學者)諸人,都不是一般人。
    盡管權勢煊赫,穆彰阿卻是一個清官。不僅有很多拒賄的記錄,從他子孫的狀況,也能說明一二。
    其子薩廉,光緒六年(1880年)翰林,仕至禮部侍郎,歷史上的名氣不大,在當時確是一號人物。主要因為他在官場的輩分太高。譬如,他生於1844年,曾國藩生於1811年,足足小其三十三歲,可曾國藩的老師是季芝昌,季芝昌的老師是穆彰阿,則曾國藩比薩廉晚了一輩,嚴格說,可以見面磕頭了。更不要說到了同治、光緒年間,很多京官甚至比薩廉低了兩輩,見面要稱他“太叔”了。因此,薩廉有個外號,就叫“京城太叔”。雖然輩分高,薩廉卻不是一個耀武揚威的人,哪怕對家中僕人,有表現出驕橫恣肆的,他也隻是苦口勸誡,不忍疾言厲色,甚至說到自己墮淚。因此,薩廉又有一個“菩薩”的外號。
    薩廉喜歡唱戲,尤擅胡琴,“圓轉如環”,據說水平要超過當時的名家梅大鎖。穆彰阿的曾孫德珺如,隻比薩廉小八歲,也喜歡唱戲,爺孫倆耍成了好票友。德珺如早年唱青衣正旦,其音可裂金石,名震一時,然而是個長臉,故被人取了個“驢頭旦”的外號。他一怒改為扮小生,僅論唱功,當時也沒有比他更好的角兒。
    德珺如與譚鑫培結成親家。其初,女婿譚小培在同文館學德語,但譚鑫培唱出名頭後不願子女再做這一行,畢竟是賤業。而譚郭聯姻(穆彰阿為郭佳氏),也希望借助歷代仕宦的親家,洗白自家的身世。誰知德珺如不但自己“脫離家庭”,下海做了演員,還“以不學戲為可恥”,嚴令小培學戲。譚家沒辦法,隻能“俯就”。或也因為有這一出,否則未來的著名老生譚富英(德珺如外孫),戲迷就看不到了。
    薩、德隻是體現了八旗子弟好玩會玩的特征,穆彰阿另一個兒子薩隆阿,則讓人感受到豪門的衰落。
    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十七日,軍機章京薩隆阿上早班,見去年收繳的天王洪秀全自用的“太平天國萬歲金璽”,放在一處打開的櫥櫃,趁無人看見,包著就帶回家裡。七天後,即去東四萬盛長首飾鋪,偽稱是四叔做道員從外省帶回來的,請鋪伙化成十根金條。鋪伙見是熟客,也沒多話,幫他做了。十一月,內務府訪查此案,纔從金鋪找到線索,揪出薩隆阿監守自盜。可笑的是,審訊薩隆阿時,他說已向銀鋪兌了兩根,家中還剩七根,可內務府去他家爐坑一搜,發現還有八根。死到臨頭,還想留一根以後花,對此,除了呵呵無語,實在不知如何評價了。
    為琦善點個贊
    琦善官運特別好。
    十九歲入仕,即授刑部員外郎,二十五歲,擢通政使司副使,是正四品官,而在清代,凡五品以上皆稱高官。三十歲,任河南巡撫(正二品),三十六歲,升兩江總督(從一品)。據說有人來不及改口,見了升任總督的他,還小琦、小琦地叫,雖然失禮,但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的官場,這都算一段佳話了。五十歲,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直隸總督,已是民間所謂“宰相”;這就是他去廣東處理“夷務”時的正式身份(同時也是欽差大臣,兼署兩廣總督與粵海關監督)。然而,年輕人升遷如此迅速,似乎不符合慣常對道光朝的理解。
    清代道光朝,用人行政,講究資格。這當然體現了道光皇帝的風格。有人嘗試用“心理史學”分析,為什麼道光朝是一個“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時代?因為道光皇帝當皇子的時間太長,在競爭成為皇太子的兇險道路上養成了穩重以至失於保守的性格,而等到即位時年紀已經三十八歲,從生理上來說早已進入中年(古人比今人成熟得早,似無疑義),更加求穩懼變,於是,不僅以此律己,還要以此規範百官,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至上而下的暮氣。初聞此論,覺得很有道理。在他之前,順治、康熙、乾隆與嘉慶諸朝,皇帝登基之時,從數歲到三十餘歲,都比他年輕,稱得上虎虎有生氣,故氣像大不同。但是,仔細一點兒,去查書,卻會發現他的皇阿瑪嘉慶皇帝,盡管三十七歲就名義上稱了帝,可接下來四年的朝政仍由太上皇乾隆主持(雖已是嘉慶朝,但宮中的時憲書繼續使用乾隆年號),待到真正接班,已是四十一歲,比道光皇帝登基時大了三歲。不僅如此,他的曾祖雍正皇帝,四十五歲纔接班,也沒見誰評論雍正朝的空氣如何保守,如何壓抑,這又怎麼破?
    “萬馬齊喑究可哀”,是仕途不得意的龔自珍對他所處的時代做出的判斷,這位偉大的文學家,自有他的經驗與情緒,後世讀者須尊重,然而,不能用他的話來定義整個時代,更別說否定一個時代,因為這不科學。同理,道光皇帝確實打敗了鴉片戰爭,可不能因為這場敗仗,就把他個人一筆抹殺。至少,琦善的火箭式升遷,就是一個反證。
    當然,琦善出身不一般,毋庸諱言。照修正版的五德始終說,清為水徳,然而尚什麼色說不準,隻好以宗室的黃色來權代,恰好琦善也是正黃旗人;他的始祖格得理爾,本是蒙古貴族,而能率眾歸附滿洲,因此受封為一等侯爵,世襲罔替,傳到琦善,正是第十二代。以此,可說琦善是黃十二代。他是侯爵繼承人,即能以蔭生授刑部員外郎,遠比辛苦參加科舉的讀書人要輕松。
    不過,琦善未來能在史書占據一席之地,不論褒貶,原因在於他既有了先天的地位,可也從不放松後天的努力。
    琦善借著家世顯赫,不到二十歲,免試去刑部當了干部,可想而知,同事們自然有羨慕他的,也會有從心裡瞧不起他的。心裡的鄙視,不必寫在臉上、出諸口中,但會體現在做事上,於是,如何應付各種刁難,成了琦善初入職場的難題。
    有人總結清代政治失敗的原因,說主要因為三個字:“例,吏,利。”清代的官方法律是《大清律例》,律文有四百多條,條例卻有近兩千條,律是成文法,例,則集合了歷朝皇帝的詔旨、對臣下奏折的批諭,以及從刑部審定案件中抽像出來的原則性意見。法律是死的,皇帝是活的,由此可以推知,律與例,孰為重要?當然是例。
    對胥吏來說,他們雖然沒有科舉或貴族出身,不能擔任各項高貴或重要的領導職務,但是,中央各部官員、地方各級官員,在具體辦事與辦案方面,幾乎都要按照胥吏的意見辦。官員們並不想這樣,但他們不熟悉業務,辦不好這種事情。在胥吏面前,他們都是廢物。試想,至少花二十年工夫研究八股文寫作的領導,哪有時間去熟悉例案?在一省一部連續工作幾乎不超過十年的領導,哪有動力去熟悉例案?可是,在中舉後,在赴職後,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與例案有關,請問,領導該怎麼辦?單位裡正好有一些幾乎一輩子都在同一職崗工作的胥吏,甚至他們的父兄也在同一職崗,而且他們的子孫還很有可能繼承同一職崗,請問,要不要請教這些同事,如果嫌麻煩,是不是干脆就委托這些同事去辦算了?是的。因此,可以看到六部的長官(尚書、侍郎)對本部基層員工特別尊重,遠遠超過對中層干部的尊重。
    後一個利字,也就有著落了。胥吏既不能通過科舉獵取功名,也不能借助家世掌握權力,就隻能通過工作體現價值—精熟例案,挾例弄權,以權謀利。
    琦善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的刑部新來的年青人。雖然是干部,但不是領導,上班還得干活,干活就容易被老同志們噎著,噎壞了還沒地兒投訴。如前所述,各部首長對本部胥吏都是由衷地尊重,小琦要告他們的狀,那是不懂事。
    小琦懂事,小琦不哭,小琦愛學習。他花三百兩銀子,請來一位刑部退休的老同志,咬緊牙關,苦學三年,學到“例案精熟”為止。有品官的地位,則未來有發展的空間,再兼有胥吏的本事,如虎添翼,則前途不可限量矣。為什麼琦善在三十六歲成為兩江總督?這就是答案。
    1841年,當英軍兵艦到了天津,琦善臨危受命,去廣州處理“夷務”,在確信打不過對方的情況下,與英方簽訂了《穿鼻草約》。他所以被稱為“漢奸”,即因這次簽約。然而,照當時的情勢,不簽約,又能如何?不過二十年,有所謂“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不願完全履行條約,結果是圓明園被燒,廣州被占領。或曰,歷史不能假設,二十年前後的事情不能用來互證,那好,且看事實:一年後,清廷雖不承認《穿鼻草約》,卻須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纔能停戰。
    再看看《南京條約》與《穿鼻草約》條款的比較。前者同意完全割讓香港,開五口通商,後者規定割讓香港,然由中國保留在香港收取關稅的權利;前者賠款二千,後者隻須補償煙款。於是,說到喪權辱國,二者皆然。說到外交利益的得失,則琦善謀國,猶有多者。以此,蔣廷黻纔說:“倘與《南京條約》相較,就能斷定《穿鼻草約》是琦善外交的大勝利。”
    做出這種判斷,實在不難。然而在當時,在晚清,以至其後的民國與共和國,出於各種原因,大家都不願為琦善點個贊。僅就當時而言,皇帝事前到底如何授權,事後到底如何卸責,失地賣國的真正罪人到底是誰,就是一樁疑案。雖無確證,但我們從琦善以擅訂和約得罪,革職充軍,不久即赦還,且很快又做回一品大員的事實來分析,可以相信清宣宗並未真把琦善當罪人。
    至於當時的輿論與後世的清議,不利於琦善,更易理解。鴉片戰爭後,琦善任陝甘總督,有位下屬叫張集馨,在回憶錄裡這麼說:琦大人“天分絕頂,見事機警”,在刑部辦秋審(死刑復核),有“白面包龍圖”之號。在地方做官,辦案與用人,亦非不徇人情,但必須情理相合,方肯同意,總以“不貽害地方”為原則。也不是不受賄,但必須“公事結實可靠”,方肯收錢,而決不做買官賣官的勾當。若然,則琦善在有清一代官場,應能獲得中上的評語了。但是,張氏又說,琦善“性氣高傲,不欲下人”,對當時的“名公巨卿”,基本上都瞧不起,不給面子(林則徐應在其列),以此,以名公巨卿領銜的評論界,對他自然是“毀多譽少”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