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晚清中國的光與影:杜德維的影像記憶(1876-1895)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248-358
    【優惠價】
    155-224
    【作者】 杜德維;譯者:李亞飛,領讀文化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近代史(1840-1919)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156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9915617
    作者:杜德維;譯者:李亞飛,領讀文化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230餘張國內罕見老照片,感受歷史細節的震撼——


    真實的歷史不在宮鬥劇裡,不在教科書裡,隻有直面這些真實的影像,纔能感受到歷史細節的震撼。230餘張老照片,帶你走進遙遠卻真實的歷史,去看一看一百多年前人們生活的樣子。


    來自西方攝影師的客觀記錄,從別人眼中看到我們自己的歷史——


    北京、福建、江浙滬、廣州、香港、澳門……人物、風光、建築、物什……


    曾擔任中國海關福州和寧波的稅務司的美國人杜德維,是一位老資格的中國通,帶著西方人探尋的目光,記錄下他生活中的中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近150年前真實存在過的,多角度的中國,也看到了今天的中國是如何從百年前的羸弱一步一步走向現在的強大。


    一個時代的縮影,珍稀的實景史料——


    這些照片記錄的不僅是19世紀末中國的真實面貌,也是更長的時間跨度內、甚至在某些方面數千年都鮮有改變的中國的側寫。


    不惜成本,追求卓越——


    采用國際印刷巨頭德國海德堡四色印刷機印刷單色圖文,據說印刷RMB的也是它。


    附贈:清末民俗畫畫師周培春繪《京城店鋪幌子圖》,該作品屬國際上首次實體印刷呈現,四色精美印刷,可鋻賞、可臨摹、可收藏



    更多精彩好書請點擊:


     
    內容簡介

    《晚清中國的光與影:杜德維的影像記憶(1876-1895)》是作者在中國任職期間拍攝的攝影集,記錄了1876-1895年間北京、福建、江浙滬、廣州、香港、澳門等地的人物、風光、建築、物什及作者家人和朋友,這230多幅照片記錄下了作者眼中落後腐朽與求變圖強並存的中國,是晚清重要的實景資料。這些照片不僅是19世紀末中國的面貌,也是更長的時間跨度內、甚至在某些方面數千年都鮮有改變的中國的側寫。透過西方人探尋的目光,我們看到了一個近150年前真實存在過的中國,也看到了今天的中國從哪裡走來。

    作者簡介

    杜德維(EdwardBangsDrew1843-1924),美國人,1865年來到中國。曾任中國海關福州和寧波的稅務司,並長期在中國任職。這些照片是他在中國任職期間拍攝的,拍攝於1876-1895年間,記錄了這個時期北京、福建、江浙滬、廣州、香港、澳門等地的風景人物及杜德維家人及其朋友。

    目錄

    冊:福建周邊(1876-1877)/001


     


     


    第二冊:上海/澳門(1887)/035


     


     


    第三冊:寧波周邊(1876-1880)/063


     


     


    第四冊:北京周邊(1892)/139


     


     


    第五冊:廣州/香港(1893-1895)/165

    前言
    我們為什麼要做這本書?

    攝影術的發明和應用幾乎與我們近代打開國門的時間相同。這個讓西方遐想的神秘國度吸引了許多知名的攝影師——從戰地紀實記者到社會學家、傳教士、旅行者,等等。有一些名字如費利斯.比托、約翰.湯姆森、甘博、小川一真、赫達.莫裡遜..被大家熟知,但還有大量普通的西方旅行者特別是一些駐華工作者,如格雷戈裡、杜德維、菲爾曼.拉裡貝,他們有著更多的機會和更充裕的時間去行遊中國,他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一百多年前中國的風土人貌。但他們畢竟不是職業的攝影師,許多照片沒有刻意瞄準時事,也沒有試圖渲染成媒體想要的氛圍,甚至沒有做任何的照片筆記。

    我們為什麼要做這本書?


     


    攝影術的發明和應用幾乎與我們近代打開國門的時間相同。這個讓西方遐想的神秘國度吸引了許多知名的攝影師——從戰地紀實記者到社會學家、傳教士、旅行者,等等。有一些名字如費利斯.比托、約翰.湯姆森、甘博、小川一真、赫達.莫裡遜..被大家熟知,但還有大量普通的西方旅行者特別是一些駐華工作者,如格雷戈裡、杜德維、菲爾曼.拉裡貝,他們有著更多的機會和更充裕的時間去行遊中國,他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一百多年前中國的風土人貌。但他們畢竟不是職業的攝影師,許多照片沒有刻意瞄準時事,也沒有試圖渲染成媒體想要的氛圍,甚至沒有做任何的照片筆記。


     


    百年之後,我們再看這些老照片,從面對鏡頭面色忐忑不安的清末到充滿期待與欣喜的民國,從蕭條泥濘的街道到布滿西洋招牌的馬路,從金錢鼠尾到剪發易服..我們還能看到百年前京城的宮闕市景、江南的商船漕運、山間的僧道寺觀、田間的農人勞工……簡單的文字記錄讓這些照片像電影畫面一樣從我們眼前演過——微笑有了溫度、街道熙熙攘攘、寺廟有了香火氣息、服飾也變得鮮艷..通過這些照片之間時間與空間的組合,我們或許可以還原百年前的一些生活片段。


     


    感謝影像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讓這些老照片歷經百年後再次呈現,讓今天的我們能透過膠片感受近代中國的變遷,但由於那個時代的影像技術還未普及,社會跌宕起伏、戰火不斷、文化變革..所能保留下來的影像資料少之又少,致使我們不能完全了解清末民初的社會狀況。這些影像記錄算作一個基礎的鋪墊,我們希望更多的讀者也參與到老照片的解讀和分享,讓今天的人們對那個時代有一個更加清晰、豐滿、鮮活的認識。


     


    代序


    ——老照片的“意義”


     


    影像歷史,暗含著一種“無意”與“巧合”。地域溝通的便捷與網絡通信的發展,讓今人得以打開一個萬裡之外、又頗為神秘的“影像歷史寶庫”,使那些曾經在中國這片土地駐足的西方人,和他們所拍攝的照片,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攝影術誕生後的發展歷程,無疑是西方世界日漸崛起的一個縮影,與之相對的是,近代中國經歷苦難和傾頹的重重危機。堅船利炮轟開國門,通商口岸從沿海向內陸延伸,官員、傳教士、商人、旅行者..各色人等紛至沓來,也帶來了他們引以為傲的西洋物件。


     


    如同當下很多人外出旅遊,總要拍照片留念一樣,百年前的西方人其實也是旅行者,甚至還比今人有著更濃重的好奇心,想要親眼目睹這個神秘東方國度的真實狀貌。在此之前,他們對中國和中國人的認知,僅停留於為數不多的圖畫與文字之中,交織著曲解與誤讀。待到自己登上這片廣袤的土地,用相機記錄感興趣的景觀與時刻,把底片帶回去集中衝印留存、或分贈好友,其間借助某個特定時機,通過報刊雜志書籍等途徑廣泛傳播,以真實的影像記錄,更新西方人對於中國的認知..探究照片背後蘊含的信息與動機不難發現,這些拍攝者大多都是在“無意”間進入歷史進程的,圖像浩繁、時間太久,個體生活的“無意”記錄,在種種“巧合”下被提煉出來,轉而成為我們對歷史的共同記憶。


     


    這種“無意”與“巧合”的出現,與照片自身的特定屬性有著很大關聯——可操作者眾多,時間與取材各異,私密屬性強,存量基數大,不確定性多。正因如此,任何新物證的出現,都可能顛覆之前所有的研究成果;而一旦掌握了全新的史料,便可能意味著在一個領域內占據先機。


     


    近年來“歷史影像”的持續升溫,推動了大批晚清及民國時期的中國影像的出現,涵蓋自然風光、社會景觀、民風民俗等各個領域,拍攝者難以計數,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佚名拍攝者。這批影像文獻為觀者帶來驚喜與好奇的同時,也引起不少有心者的深思——應該怎樣有效利用如此龐大且散碎的史料基礎,以期搭建一個相對完整且涵蓋面廣的近代中國影像史?當下通用的研究方法,是將一個或幾個拍攝者作為個案,設置一個特定時間段,在此基礎上進行影像整理與比較研究,三位不是攝影師的“攝影師”因此納入視野:


     


    杜德維、菲爾曼.拉裡貝、格雷戈裡,三位身份不同的西方人,在不同的時間來到中國,以照片呈現出他們對中國社會的觀察與記錄。值得一提的是菲爾曼.拉裡貝,他少時便喜歡攝影,後來在華負責法國公使館的保衛工作,工作之餘拍攝了大量照片,涵蓋題材廣泛,同時他也有意通過照片來體現自己對中國的獨到觀察,並由此為法國的《畫報》(L’illustration)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新聞照片。而杜德維和格雷戈裡集中呈現的人文及自然景觀影像,將其與眾多西方攝影師的已知影像進行對照,亦能發現中國社會在動蕩變遷的大背景下,體現出的細微變化。


     


    這些流落在西方的影像回歸“故土”,說明近代中國歷史正在得到更多人的重視,這是非常好的現像。我們研究這些歷史影像的終目的,絕不是看個新鮮、圖個熱鬧,一定要讓“無意”變得“有意義”:以史為鋻,正確認識歷史,纔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張逸良

    在線試讀
    北京城牆頂

    On top of the wall of Peking


    北京,皇城,景山

    Coal Hill, Imperial City, Peking

    景山
    <代這裡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大內後苑的範圍。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宮時,曾在這裡堆過煤,所以又稱煤山。由於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軸線上,又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所以,風水術士稱它為 “鎮山”。
    明清時園內種了許多果樹,養過鹿、鶴等動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園,山上曾叫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改名為景山。

    景山名稱含義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詩.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說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內有一座景山;其次,因為這裡是帝後們“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該園1928年闢為公園。

    北京城牆頂


     


    On top of the wall of Peking


     


     


    北京,皇城,景山


     


    Coal Hill, Imperial City, Peking


     


    景山


     


    明清時園內種了許多果樹,養過鹿、鶴等動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園,山上曾叫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改名為景山。


     


    景山名稱含義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詩.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說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內有一座景山;其次,因為這裡是帝後們“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該園1928年闢為公園。


     


     


    北京城外,黃寺,或稱黃廟


     


    Huang-Ssu, or Yellow Temple, outside Peking


     


    黃寺


     


    黃寺位於安定門外黃寺大街,修建年(1723年),當時稱之為西黃寺。因為在西黃寺之東,早在清順治年間就建有一座藏傳佛教寺院,稱之為東黃寺,因此清人常常把這兩座寺院叫作“雙黃寺”。


     


     


    北京,皇城,寺廟


     


    Temple, Imperial City, Peking


     


     


    北京大鐘寺,或稱覺生寺


     


    Ta-Chung-Ssu, or Bell Temple, Peking


     


    覺生寺


     


    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鼕天正式獲賜名覺生寺,現時覺生寺山門的“敕建覺生寺”匾額乃由雍正帝御筆手書。根據雍正帝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立的《敕建覺生寺碑文》記載,雍正帝選址西直門外曾家莊(今海澱區內)建寺,乃在於該處高朗干爽,林木佳茂,而且“右隔塵市之囂,左繞山川之勝”,適宜用作“寂靜清修之地”。該碑文又記載,雍正帝有雲“以無覺之覺,覺不生之生,所謂覺生也”,是故雍正帝為寺廟取名覺生寺,希望借佛寺“振其大覺之道,達夫正覺之旨”。


     


     


    北京,英國公使館大門


     


    Gateway, British legation, Peking


     


     


    北京,英國公使館公使住宅


     


    Minister’s house, British legation, Peking


     


     


    北京,英國公使館,贊善裡小巷


     


    Chancery Lane, British legation, Peking


     


     


    北京,英國公使館成員


     


    Members of the British legation, Peking


     


     


    北京,美國公使館


     


    American legation, Peking


     


     


    北京,美國公使館,楊約翰(美國公使、政要)


     


    J. Russell Young, U.S. minister and party, American legation, Peking


     


    楊約翰


     


    又譯約翰.拉塞爾.楊恩(John Russell Young18401120日-1899117日),美國記者、作家、外交官、第七任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他曾受邀加入了尤利塞斯. S .格蘭特總統1877年到1879年的環球旅行,這段旅程也記入了他所寫的書《與格蘭特將軍環球旅行》中。他在旅程中的表現受到格蘭特的賞識,特別是在中國他與李鴻章建立起了友誼。格蘭特向切斯特.艾倫.阿瑟總統引薦楊約翰,他也因此受命於1882年成為美國駐華公使。在這段任職期間,他為美中關繫和法中關繫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官員乘坐的轎子


     


    Chinese official chair


     


     


    中國的有篷馬車


     


    Chinese covered cart


     


     


    西山,通往三山庵的石橋


     


    Bridge leading to the San-shan-an’, Western Hills


     


    西山


     


    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又稱小清涼山。西山林海蒼茫、煙光嵐影、四時俱勝,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士為它四時的景色所傾倒,詩人陳志歲《夏棲西山》“暫絕去來心,西山一片林。枯根滴泉響,嫩蝶抱花沉。日午蟬聲懶,庭蔭榻跡深。白雲如有意,穿竹伴清吟。”便是對西山物像人文的詩意表述。


     


    三山庵


     


    三山庵是北京八大處風景區中的第三處寺院,創建於金天德三年,距今九百餘年。山門面朝東北,是一座布局精巧、構築工美的四合院落。


     


     


    西山,通往大悲寺的石橋


     


    Bridge leading to Ta-pei-ssu, Western Hills


     


    大悲寺


     


    位於北京市西山繫脈平坡山半腰,三山庵西北一裡的密林深處。大悲寺舊名“隱寂寺”,始建於遼金時代(1033),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在原有兩層大殿後增建了大悲閣,以供奉觀世音菩薩。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重建此廟,改為“大悲寺”。大、明兩代皆為名剎,清代康熙、朝降時期香火尤盛。康熙帝幾度幸臨此寺,召見慧燈和尚,並賜詩,賜“敕建大悲寺”匾額等。


     


     


    大處中面積的一座寺院,過去是帝王遊山時休息的地方。因這裡山勢平緩,又名『平坡寺』。該寺創建初年(758),年(1425)重建,改稱『大圓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再次重建,改稱『聖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經重修改名為『香界寺』,意為『香林法界』。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