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大家小書 兩宋史綱(精裝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張蔭麟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宋遼金元史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07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0120783
    作者:張蔭麟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張君為清華近年學生品學俱佳者中之*人,弟嘗謂庚子賠償之成績,或在此一人之身也。——陳寅恪

     
    內容簡介

    張蔭麟生前對於《中國史綱》的宋史部分已有寫作規劃,即:一、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二、北宋的外患與變法;三、宋代的文學與思想;四、女真的興起與宋金的和戰;五、蒙古的興起與金宋的覆滅。但寫作未半,即已去世。本書以張氏擬定章題為綱,收錄已成文的*章、第二章及中輟的第三章*節全部內容,並將張氏所撰論文中與各章主題相關者擇要選編,附於各章之後,以便讀者加深對宋代歷史和張蔭麟史學成就的理解與認識。

    作者簡介

    張蔭麟(1905—1942),號素痴,廣東東莞人。現代著名歷史學家。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史和社會學。1934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歷史、哲學兩繫講師,同時兼授北京大學歷史、哲學課程。1935年,應約編纂高中歷史教材,即《中國史綱》。抗戰爆發後,曾在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0年轉任浙江大學教授,1942年病逝於遵義,年僅37歲。張蔭麟博學多聞,在史學、哲學、社會學等領域都有所成就,能將各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每能自出新解,被同時代學者譽為“史學天纔”。

    目錄

    章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附一宋太宗繼統考實

    附二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

    附三宋代南北社會之差異

    附四北宋關於家庭制度之法令

    附五北宋的土地分配與社會騷動

    附六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順之亂—一失敗之均產運動


    第二章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第三章宋代的文學與思想

    附一宋儒太極說之轉變

    附二關於朱熹太極說之討論

    附三 陸像山的生平 

    附四 陸學發微 

    附五 南宋初年的均富思想 


    第四章 女真的興起與宋金的和戰

    附一 跋折公墓志銘 

    附二 劉锜與順昌之戰 


    第五章 蒙古的興起與金宋的覆滅

    附一 端平入洛敗盟辨 

    附二 《宋史 ·兵志》補闕

    附三 南宋亡國史補 
    前言
    史學奇纔張蔭麟及其宋史研究蒙木一、張蔭麟生平大概張蔭麟,1905年11月出生於廣東東莞石龍鎮。1923年考入清華學堂,在清華7年,是一個如饑似渴地在圖書館裡鑽研的好學生。入學僅半年,即在《學衡》雜志發表《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對老師梁啟超考證老子事跡的提出異議,梁啟超嘆為天纔。他積極參加當時學術界的許多討論,公開撰文批評胡適、郭沫若、梁漱溟、顧頡剛、馮友蘭諸先進的思想和著作。1929年畢業後,獲公費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史和社會學。1933年他在斯坦福大學致信張其昀(1900— 1985)表示,自己將以史為志業,學習哲學、社會學是為治史做準備,希望從哲學中得到“超放之博觀與方法之自覺”,從社會學明了“人事之理法”。是年鼕,張蔭麟獲哲學博士學位後歸國。陳寅恪向傅斯年特地說:“張君為清華近年學生品學俱佳者中之人,弟嘗謂庚子賠償之成績,或在此一人之身也。……其人記誦博洽而思想有條理,若以之擔任中國通史課,恐現今無更較渠適宜之人。若史語所能羅致之,則必為將來有希望之人纔。”因為史語所經費困難,張蔭麟回到清華歷史、哲學兩繫任教,並兼任北大一門歷史哲學的功課,常常看書寫文章至夜深不睡。受聘當年,他加入了吳晗等發起的史學研究會,又與容庚、容肇祖、徐中舒、商承祚等發起成立金石學會,與容庚、顧頡剛、洪業等創辦《大公報·史地周刊》;史哲雙棲,他稍後和賀麟又一起參加了馮友蘭、湯用肜、金嶽霖等1935年創立的中國哲學會。1935年,因傅斯年,張蔭麟應之聘編撰高中歷史教材《中國史綱》。抗戰爆發後南下,1938年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史和邏輯學。因為婚變、待遇等原因,1940年7月他離開昆明赴遵義浙江大學任文學院史地繫教授,主講中國上古史、唐宋史和歷史研究法。按照張蔭麟自己的說法,《東漢前中國史綱》於是年刊布,他在自序中寫道:“在這抱殘守缺的時日,回顧過去十年來新的史學研究的成績,把他們結集,把他們綜合,在種種新史觀的提警之下,寫出一部分新的中國通史,以供一個民族在空前大轉變時期的自知之助,豈不是史家應有之事嗎?”這本書既不重考證,也不繁瑣征引,而是融會貫通後,用“講故事”的筆法,畫出四千年來動的歷史,開通俗性通史之新河,好評如潮。錢穆說:“常謂張君天纔英發,年力方富,又博通中西文哲諸科……則中國新史學之大業,殆將於張君之身完成之。”張其昀說:“《中國史綱》一書是嘔心瀝血的著作,他常常工作至午夜以後,因此就深伏了病源。本書價值,識者自有公評,即就文字而論,亦用力至勤。世人多驚羨其文筆之粹美,以為勝過一般文學創作,不知其字字珠璣,皆為潛心涵泳幾經錘煉而後成。”後來陳夢家推許這本書為“歷史教科書中好的一本創作”。 1941年夏,他還與張其昀等浙大同人創辦《思想與時代》雜志,試圖“在建國時期從事思想上的建設,同時想以學社為中心,負荷國史編纂之業,刊行《國史長編叢書》”。這時期,張蔭麟治史重心轉為宋史,“搜宋人文集筆記殆遍,論宋事諸篇精審越古作者,讀書著文恆達旦。”熊十力說:“蔭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懷衝曠,與人無城府,而一相見以心。使天假之年,縱其所至,則其融哲史兩方面,而特闢一境地,恢前業而開方來,非蔭麟其誰屬乎?”但當學界普遍寄予厚望時,他因為慢性腎髒炎又缺醫少藥,全身浮腫,病痛的折磨令他難以忍受,常常號啕大叫,於1942年10月24日不幸病逝,年僅37歲。張效乾回憶說:“蔭麟師在病危的時候,猶朗誦《莊子·秋水篇》。……聲音悲涼,誦後似感舒暢,默然無語。” “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但死與生的距離如此之近!學界同人莫不悲悼。吳宓先生聲淚俱下,惋嘆不已,挽聯曰:“玉碎珠沉憐爾我,麟傷鳳逝黯人天。”在日記中,他寫道:“英纔早逝,殆成定例。宓素以蔭麟為第二梁任公,愛其博雅能文,而惜其晚歲《中國通史》之作,創為新體……且未卒業而殂逝,亦與任公同。”熊十力、陳寅恪、馮友蘭、朱自清、錢穆、張其昀、王芸生、賀麟、吳晗、錢鍾書等名流紛紛以詩文紀念他。陳寅恪寫有《挽張蔭麟二首》:“流輩論纔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共談學術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朱自清《挽張素痴》五古:“淋漓修國史,巨眼幾揮斤。自古纔為累,天慳狷與狂。”錢鍾書《傷張蔭麟》五古詩中說:“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雲正譎詭。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後附帶說一下張蔭麟的學術輩分,以便讀者對他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他比顧頡剛(1893—1980)、洪業(1893— 1980)、容庚(1894—1983)、錢穆(1895—1990)、傅斯年(1896—1950)、李濟(1896—1979)等略晚,亦師亦友;作為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的學生,比吳晗(1909— 1969)、夏鼐(1910—1985)、錢鍾書(1910—1998)稍長。二、張蔭麟的宋史研究張蔭麟是早在大學裡開設宋史課程的教授之一,宋史研究更是他人生後半段的學術重心所在,“搜宋人文集筆記殆遍,論宋事諸篇精審越古作者,讀書著文恆達旦。”他在西南聯大指導丁則良(1915—1957)、李埏(1914—2008),在浙大指導徐規(1920—2010)等治宋史。顧頡剛檢點現當代中國史學斷代史研究的成就,認為宋史研究以鄧廣銘和張蔭麟貢獻。吳晗說張蔭麟“已寫成的論文有六七篇,都很精警,有獨到之處”。其實總括張蔭麟關於宋史文章逾二十篇。引人注目的還是他志在寫兩宋通史的努力。據他去世一年後《思想與時代》第27期發表的《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前面的編者識說:先生於《中國史綱》宋史部分,擬作五章:(一)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二)北宋的外患與變法;(三)宋代的文學與思想;(四)女真的興起與宋金的和戰;(五)蒙古的興起與金宋的覆滅。早在1935年,他發表的高中本國史教科書草目,第三十五章至第四十二章是關乎宋代的,篇目依次是:宋的建國及其規制;宋與契丹、西夏;北宋的社會及文物;慶歷新政與熙寧新法;女真的興起和宋室的南渡;南宋的社會和文物;朱熹的理學;遼國的社會和文物。顯見同人的編者識所言是作者早年草目的修正。作者認為寫通史,就是要明晰、有趣地普及那些人人應知,而無人能否認的歷史常識,這個常識的取舍按照所謂“新異性”“實效”“文化價值”“現狀淵源”四重標準,依次說也就是:內容的特殊性、牽涉和間接影響於人群的苦樂、增進真與美、啟發當代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參閱《論史實之選擇與綜合》)。他寫作通識的思路就是選擇少數的節目為主題給所選節目以相當透徹的敘述,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顧並詳。(參《東漢前中國史綱·自序二》)張蔭麟對好友謝幼偉說,寫考據文章易,寫通史文字難,張蔭麟特別注意歷史的美學價值。謝幼偉回憶在遵義曾看張蔭麟寫《中國史綱》關於宋史部分的幾章,“原稿塗改之處甚多”。所以本書將《思想與時代》第27期編者識看作張蔭麟寫《兩宋史綱》的綱目,以此排比他關於兩宋的文章。《兩宋史綱》章是作者生前審定發表的。通史原為普及,缺略是難免的,因此本書將其相關的六篇論文附錄於後。篇質疑金匱之約的真實性也就是質疑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第二篇《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涉及宋代政治史上兩個很重要的關節,是後來宋史研究者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可注意的是《宋代南北社會之差異》一篇,該文所論述的宋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確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大關捩點。《北宋的土地分配與社會騷動》是用社會統計方法研究歷史的一個嘗試,其結論很有意思:社會騷動與土地的集中沒有直接關繫,也就是說反抗激烈的地方未必是被壓榨殘酷的地方。至於王小波、李順之亂,一經撚出,後來成為我們主流歷史教科書膾炙人口的故事。第二章,北宋的外患與變法,也是已經發表的成稿,將慶歷新政和熙寧變法一並寫來,參酌人物軼事,將範仲淹和王安石的人格形像寫得非常生動。1937年他擬就的《兒童中國史》目錄關乎宋代的英雄人物傳包括:寇準、範仲淹、王安石、宗澤、孟珙、文天祥。因為抗日期間,張蔭麟對抵御外侮和對內改革弊政的歷史英雄是格外注意的。第三章,宋代的文學與思想。他隻是開了一個頭,這便是“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附錄四篇,主要是他關於太極說和陸九淵思想的討論。這裡顯然缺少了朱熹理學這個關鍵點。張蔭麟本來是學哲學的,他對宋代全面思想論述的缺失讓人倍感遺憾。歐陽修、蘇軾、辛棄疾的文學成就是全部缺略了,僅僅有一篇《曾南豐先生年譜序》,鋻於文章性質以及曾鞏在中國文學史中不甚顯赫,本書未收。該文非常簡短,大致觀點是:文章與世運為隆污。五代之文蕪而弱,太祖、太宗兩朝館閣篇章不過五代之餘;王禹偁、楊億有纔無識;尹洙有識無纔。直到歐陽修奮起提倡古文,加之東坡之宏肆,王安石之奇峭,曾鞏之質健嚴整纔成就盛宋文學的規模。第四章是全缺的。附錄兩篇,一是《跋折公墓志銘》,主要彰顯張蔭麟對出土資料的重視;同時鉤沉折可存(1096— 1126)這位宋史無傳的將領,他有抵御西夏和抗金經歷,還可資考辨方臘和宋江故事。二是劉锜與順昌之戰,這是南宋抗金戰爭中,以少勝多、以步制騎的著名戰例。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嶽飛、韓世忠的抗金故事,抱憾而缺。第五章也是全缺的。附錄三篇,主要是一質疑端平入洛的是非曲直,二關於南宋的軍隊、民生和財政等問題,說明南宋之亡的歷史之由。張蔭麟另有《南宋末年的民生與財政》,寫得清晰易懂,隻是內容完全和稍後的《南宋亡國史補》的第二部分相疊合,且材料不如後者豐贍,所以本書未收。張蔭麟的宋史研究成果大致荟萃於斯。

    史學奇纔張蔭麟及其宋史研究蒙木一、張蔭麟生平大概張蔭麟,1905年11月出生於廣東東莞石龍鎮。1923年考入清華學堂,在清華7年,是一個如饑似渴地在圖書館裡鑽研的好學生。入學僅半年,即在《學衡》雜志發表《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對老師梁啟超考證老子事跡的提出異議,梁啟超嘆為天纔。他積極參加當時學術界的許多討論,公開撰文批評胡適、郭沫若、梁漱溟、顧頡剛、馮友蘭諸先進的思想和著作。1929年畢業後,獲公費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史和社會學。1933年他在斯坦福大學致信張其昀(1900— 1985)表示,自己將以史為志業,學習哲學、社會學是為治史做準備,希望從哲學中得到“超放之博觀與方法之自覺”,從社會學明了“人事之理法”。是年鼕,張蔭麟獲哲學博士學位後歸國。陳寅恪向傅斯年特地說:“張君為清華近年學生品學俱佳者中之人,弟嘗謂庚子賠償之成績,或在此一人之身也。……其人記誦博洽而思想有條理,若以之擔任中國通史課,恐現今無更較渠適宜之人。若史語所能羅致之,則必為將來有希望之人纔。”因為史語所經費困難,張蔭麟回到清華歷史、哲學兩繫任教,並兼任北大一門歷史哲學的功課,常常看書寫文章至夜深不睡。受聘當年,他加入了吳晗等發起的史學研究會,又與容庚、容肇祖、徐中舒、商承祚等發起成立金石學會,與容庚、顧頡剛、洪業等創辦《大公報·史地周刊》;史哲雙棲,他稍後和賀麟又一起參加了馮友蘭、湯用肜、金嶽霖等1935年創立的中國哲學會。1935年,因傅斯年,張蔭麟應之聘編撰高中歷史教材《中國史綱》。抗戰爆發後南下,1938年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史和邏輯學。因為婚變、待遇等原因,1940年7月他離開昆明赴遵義浙江大學任文學院史地繫教授,主講中國上古史、唐宋史和歷史研究法。按照張蔭麟自己的說法,《東漢前中國史綱》於是年刊布,他在自序中寫道:“在這抱殘守缺的時日,回顧過去十年來新的史學研究的成績,把他們結集,把他們綜合,在種種新史觀的提警之下,寫出一部分新的中國通史,以供一個民族在空前大轉變時期的自知之助,豈不是史家應有之事嗎?”這本書既不重考證,也不繁瑣征引,而是融會貫通後,用“講故事”的筆法,畫出四千年來動的歷史,開通俗性通史之新河,好評如潮。錢穆說:“常謂張君天纔英發,年力方富,又博通中西文哲諸科……則中國新史學之大業,殆將於張君之身完成之。”張其昀說:“《中國史綱》一書是嘔心瀝血的著作,他常常工作至午夜以後,因此就深伏了病源。本書價值,識者自有公評,即就文字而論,亦用力至勤。世人多驚羨其文筆之粹美,以為勝過一般文學創作,不知其字字珠璣,皆為潛心涵泳幾經錘煉而後成。”後來陳夢家推許這本書為“歷史教科書中好的一本創作”。 1941年夏,他還與張其昀等浙大同人創辦《思想與時代》雜志,試圖“在建國時期從事思想上的建設,同時想以學社為中心,負荷國史編纂之業,刊行《國史長編叢書》”。這時期,張蔭麟治史重心轉為宋史,“搜宋人文集筆記殆遍,論宋事諸篇精審越古作者,讀書著文恆達旦。”熊十力說:“蔭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懷衝曠,與人無城府,而一相見以心。使天假之年,縱其所至,則其融哲史兩方面,而特闢一境地,恢前業而開方來,非蔭麟其誰屬乎?”但當學界普遍寄予厚望時,他因為慢性腎髒炎又缺醫少藥,全身浮腫,病痛的折磨令他難以忍受,常常號啕大叫,於1942年10月24日不幸病逝,年僅37歲。張效乾回憶說:“蔭麟師在病危的時候,猶朗誦《莊子·秋水篇》。……聲音悲涼,誦後似感舒暢,默然無語。” “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但死與生的距離如此之近!學界同人莫不悲悼。吳宓先生聲淚俱下,惋嘆不已,挽聯曰:“玉碎珠沉憐爾我,麟傷鳳逝黯人天。”在日記中,他寫道:“英纔早逝,殆成定例。宓素以蔭麟為第二梁任公,愛其博雅能文,而惜其晚歲《中國通史》之作,創為新體……且未卒業而殂逝,亦與任公同。”熊十力、陳寅恪、馮友蘭、朱自清、錢穆、張其昀、王芸生、賀麟、吳晗、錢鍾書等名流紛紛以詩文紀念他。陳寅恪寫有《挽張蔭麟二首》:“流輩論纔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共談學術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朱自清《挽張素痴》五古:“淋漓修國史,巨眼幾揮斤。自古纔為累,天慳狷與狂。”錢鍾書《傷張蔭麟》五古詩中說:“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雲正譎詭。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後附帶說一下張蔭麟的學術輩分,以便讀者對他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他比顧頡剛(1893—1980)、洪業(1893— 1980)、容庚(1894—1983)、錢穆(1895—1990)、傅斯年(1896—1950)、李濟(1896—1979)等略晚,亦師亦友;作為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的學生,比吳晗(1909— 1969)、夏鼐(1910—1985)、錢鍾書(1910—1998)稍長。二、張蔭麟的宋史研究張蔭麟是早在大學裡開設宋史課程的教授之一,宋史研究更是他人生後半段的學術重心所在,“搜宋人文集筆記殆遍,論宋事諸篇精審越古作者,讀書著文恆達旦。”他在西南聯大指導丁則良(1915—1957)、李埏(1914—2008),在浙大指導徐規(1920—2010)等治宋史。顧頡剛檢點現當代中國史學斷代史研究的成就,認為宋史研究以鄧廣銘和張蔭麟貢獻。吳晗說張蔭麟“已寫成的論文有六七篇,都很精警,有獨到之處”。其實總括張蔭麟關於宋史文章逾二十篇。引人注目的還是他志在寫兩宋通史的努力。據他去世一年後《思想與時代》第27期發表的《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前面的編者識說:先生於《中國史綱》宋史部分,擬作五章:(一)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二)北宋的外患與變法;(三)宋代的文學與思想;(四)女真的興起與宋金的和戰;(五)蒙古的興起與金宋的覆滅。早在1935年,他發表的高中本國史教科書草目,第三十五章至第四十二章是關乎宋代的,篇目依次是:宋的建國及其規制;宋與契丹、西夏;北宋的社會及文物;慶歷新政與熙寧新法;女真的興起和宋室的南渡;南宋的社會和文物;朱熹的理學;遼國的社會和文物。顯見同人的編者識所言是作者早年草目的修正。作者認為寫通史,就是要明晰、有趣地普及那些人人應知,而無人能否認的歷史常識,這個常識的取舍按照所謂“新異性”“實效”“文化價值”“現狀淵源”四重標準,依次說也就是:內容的特殊性、牽涉和間接影響於人群的苦樂、增進真與美、啟發當代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參閱《論史實之選擇與綜合》)。他寫作通識的思路就是選擇少數的節目為主題給所選節目以相當透徹的敘述,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顧並詳。(參《東漢前中國史綱·自序二》)張蔭麟對好友謝幼偉說,寫考據文章易,寫通史文字難,張蔭麟特別注意歷史的美學價值。謝幼偉回憶在遵義曾看張蔭麟寫《中國史綱》關於宋史部分的幾章,“原稿塗改之處甚多”。所以本書將《思想與時代》第27期編者識看作張蔭麟寫《兩宋史綱》的綱目,以此排比他關於兩宋的文章。《兩宋史綱》章是作者生前審定發表的。通史原為普及,缺略是難免的,因此本書將其相關的六篇論文附錄於後。篇質疑金匱之約的真實性也就是質疑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第二篇《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涉及宋代政治史上兩個很重要的關節,是後來宋史研究者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可注意的是《宋代南北社會之差異》一篇,該文所論述的宋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確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大關捩點。《北宋的土地分配與社會騷動》是用社會統計方法研究歷史的一個嘗試,其結論很有意思:社會騷動與土地的集中沒有直接關繫,也就是說反抗激烈的地方未必是被壓榨殘酷的地方。至於王小波、李順之亂,一經撚出,後來成為我們主流歷史教科書膾炙人口的故事。第二章,北宋的外患與變法,也是已經發表的成稿,將慶歷新政和熙寧變法一並寫來,參酌人物軼事,將範仲淹和王安石的人格形像寫得非常生動。1937年他擬就的《兒童中國史》目錄關乎宋代的英雄人物傳包括:寇準、範仲淹、王安石、宗澤、孟珙、文天祥。因為抗日期間,張蔭麟對抵御外侮和對內改革弊政的歷史英雄是格外注意的。第三章,宋代的文學與思想。他隻是開了一個頭,這便是“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附錄四篇,主要是他關於太極說和陸九淵思想的討論。這裡顯然缺少了朱熹理學這個關鍵點。張蔭麟本來是學哲學的,他對宋代全面思想論述的缺失讓人倍感遺憾。歐陽修、蘇軾、辛棄疾的文學成就是全部缺略了,僅僅有一篇《曾南豐先生年譜序》,鋻於文章性質以及曾鞏在中國文學史中不甚顯赫,本書未收。該文非常簡短,大致觀點是:文章與世運為隆污。五代之文蕪而弱,太祖、太宗兩朝館閣篇章不過五代之餘;王禹偁、楊億有纔無識;尹洙有識無纔。直到歐陽修奮起提倡古文,加之東坡之宏肆,王安石之奇峭,曾鞏之質健嚴整纔成就盛宋文學的規模。第四章是全缺的。附錄兩篇,一是《跋折公墓志銘》,主要彰顯張蔭麟對出土資料的重視;同時鉤沉折可存(1096— 1126)這位宋史無傳的將領,他有抵御西夏和抗金經歷,還可資考辨方臘和宋江故事。二是劉锜與順昌之戰,這是南宋抗金戰爭中,以少勝多、以步制騎的著名戰例。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嶽飛、韓世忠的抗金故事,抱憾而缺。第五章也是全缺的。附錄三篇,主要是一質疑端平入洛的是非曲直,二關於南宋的軍隊、民生和財政等問題,說明南宋之亡的歷史之由。張蔭麟另有《南宋末年的民生與財政》,寫得清晰易懂,隻是內容完全和稍後的《南宋亡國史補》的第二部分相疊合,且材料不如後者豐贍,所以本書未收。張蔭麟的宋史研究成果大致荟萃於斯。

    媒體評論

    ***中央歐亞草原民族的活動改變了地中海文明與中國文明的命運,世界史揭開了序幕。本書從蒙古的發展與傳統,重新認識世界歷史。——《深港書評周榜》***隨著“新清史”話題的升溫和*的推薦,與“新清史”學派淵源甚深的日本滿蒙史學者岡田英弘走進了國內學界與媒體的視野。——澎湃新聞·思想市場 2015-6-10***中央紀委書記*在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政治思想史學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的會晤談話中,數次提及日本著名蒙古學、東洋史學者岡田英弘。王在引述岡田觀點的同時,認同了岡田從微觀研究基礎到宏觀比較視野的思想理路,並提及其作為第三代“蔑視派”(*語)學術領袖,對日本傳統史學的挑戰與創新……岡田極力倡導消彌東洋史與西洋史的界限,強調將東亞社會置於世界史的重要性。《世界史的誕生:蒙古的發展與傳統》便是岡田將其理論付諸實踐的例證。                              ——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5-5-1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