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甲骨文叢書·天之子李世民:唐王朝的奠基者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21-467
    【優惠價】
    201-292
    【作者】 英費子智CPFitzgerald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隋唐五代十國史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201892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189279
    作者:[英]費子智(C.P.Fitzgerald)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英國著名中華文化專家費子智經典名作
    ★ 幾十年來一直位列歐美唐史研究的重點參考書目
    ★ 開西方唐太宗研究之先河
    ★ 榮新江、氣賀澤保規、T. H.巴瑞特等中外名家推薦

     
    內容簡介

    1933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天之子李世民》,開西方世界唐太宗李世民學術型傳記之先河。費子智用優美的英倫傳記筆調描述了偉大帝王李世民的傳奇一生,以及他的性格、生活與文治武功。同時,他將李世民及新生的唐王朝置於六世紀晚期至七世紀早期歐亞大陸社會、政治、軍事、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大脈絡下,盛贊了其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重建大一統的政治秩序、拯救東亞文明於崩潰和毀滅的邊緣,並在遠東地區保存和傳播“世界歷偉大的”中華文明之功績。

    作者簡介

    [英]費子智(C.P.Fitzgerald),原名查爾斯·帕特裡克·菲茨傑拉德(Charles Patrick Fitzgerald),一九〇二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曾在倫敦亞非學院學習漢語,因對中國文化興趣濃厚,一九二三年來華後在此居住和工作了十多年。其間曾到中國各地考察,他不僅對中國了解很深,而且十分推崇中國文化。他一九五〇年離開中國後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任教,直至一九九二年去世。他畢生從事中國歷史、文化和外交關繫的研究,著有《中國文化簡史》《武則天女皇》《五華樓》《胡床》等多部作品,對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
    童嶺,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六朝隋唐時代的學術、思想與文學,古代東亞史與域外漢籍等,著有《南齊時代的文學與思想》《炎鳳朔龍記:大唐帝國與東亞的中世》《六朝隋唐漢籍舊鈔本研究》,譯有《唐代傳奇小說論》《中古中國的文學與文化史》。

    目錄
    示意圖/Ⅲ
    版畫/Ⅳ
    隋唐重要人名表/Ⅴ
    唐帝室繫譜/Ⅸ
    說明/Ⅺ
    參考書目/ⅩⅢ

    七世紀的中國/001
    章隋王朝的覆滅/014
    第二章唐王朝的建立(617~618年)/032
    第三章西部征伐(618~620年)/052
    第四章汜水之戰(620~621年)/073
    第五章和平及其鞏固(622~624年)/096
    第六章玄武門之變(626年)/113

    示意圖/Ⅲ
    版畫/Ⅳ
    隋唐重要人名表/Ⅴ
    唐帝室繫譜/Ⅸ
    說明/Ⅺ
    參考書目/ⅩⅢ

    七世紀的中國/001
    章隋王朝的覆滅/014
    第二章唐王朝的建立(617~618年)/032
    第三章西部征伐(618~620年)/052
    第四章汜水之戰(620~621年)/073
    第五章和平及其鞏固(622~624年)/096
    第六章玄武門之變(626年)/113
    插曲李世民的性格/132
    第七章征服突厥(624~630年)/137
    第八章長安的朝廷(630~640年)/156
    第九章皇太子李承乾的悲劇(643年)/181
    第十章高句麗之戰及其晚年(645~650年)/201
    附錄一唐王朝前後中國統一與分裂時期一覽/221
    附錄二618年唐王朝人口的估量/222
    索引/230
    譯後記/246


    示意圖
    1.黃河流域形勢(617~621年)/038
    七世紀長安平面圖/046
    七世紀洛陽平面圖/077
    4.汜水之戰/086
    5.長江上遊形勢(621年)/098
    6.青海與甘肅(634年)/172
    版畫
    書前插畫李世民:唐太宗
    版畫一特勒驃/069
    版畫二颯露紫/079
    版畫三什伐赤/090

    前言
    序七世紀的中國(節選)
    李世民,作為太宗皇帝從626年至649年統治著唐王朝。然而,如果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時代,就無法欣賞李世民一生的成就及其生命的意義。作為他生活的背景,有必要先描繪六世紀時的中國的圖景,以及它的社會組織和主導那個時代的政治趨勢。

    序七世紀的中國(節選)


    李世民,作為太宗皇帝從626年至649年統治著唐王朝。然而,如果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時代,就無法欣賞李世民一生的成就及其生命的意義。作為他生活的背景,有必要先描繪六世紀時的中國的圖景,以及它的社會組織和主導那個時代的政治趨勢。


    <七世紀初,中國的疆域還沒有眼下“中華民國”譯注:本書英文版初版於1933年,因此中譯本保持“中華民國”稱呼的原貌,包括費子智書中提到“現代中國”的疆域表述,以及“現在”“今天”“至今”等說法,也指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此外,費子智對某些中外地點的稱呼,帶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如英屬印度、印度支那、南滿地區等,考慮到全書敘述的完整性,中譯本據英文原文譯出,敬請讀者留意。這麼大,人口也沒有這麼多。兩千多年來,漢人從他們在黃河流域的早期家園開始,一直在穩步擴大疆域。他們逐步將新的地域納入管轄範圍,同時不斷融入各民族七世紀時,漢人的統治已擴展到長江流域的南部,但現在的中國西南省份,在當時還沒有被中央政府有效管轄。長城界定了帝國的北部邊界,在那之外就是遊牧韃靼人的國家,他們常常是中原農耕者的大敵。而在南方,帝國的邊界並不十分清晰。廣東和沿海地區在幾個世紀以前就被納入中原王朝統治之下了,但這一狹長地帶仍然是一片有待開拓的“疆土”,居住著大量漢人之外的族群。如“撢族”(Shans)。又,古代中國南部和東南部海岸線地區的世居民被稱為“越族”(Yüeh),越族並不是漢族。至今仍然有非漢民族居住在福建沿海地帶,以及海南。


    雖然強大的王朝常常在西南部的不同地方駐軍,但西南地區,如雲南、貴州,以及四川、廣西和湖南的一些區域,當時並沒有受到中央政府的有效統治。即使在長江南岸2的湖南和江西,漢人還是很少的,山地裡仍然有世居民部落。司馬光:《資治通鋻》卷一八三,上海商務印書館重印本。裡面提到“蠻子”(Man Tzǔ)在江蘇南部建立了山區國家。


    因此,長江流域七世紀中原王朝真正的南部邊界。再往南是一個尚待開墾的地帶,在民族志人種學的意義上,它與當時中原王朝領土的關繫,同印度支那和馬來亞與現代中國的關繫類似。而這兩種關繫之間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在七世紀的華南地區已經處於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而近代華人在南洋的定居地則位於近代中國的疆域之外七世紀,中華帝國的重心仍然是黃河、長江和西北高原之間的大平原。強大的漢王前20220年)確實統治了更加遙遠且廣闊的地區,包括蒙古高原、中亞、朝鮮半島、遼東乃至安南。但到此時,廣袤的北方已不在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而是歸掌握了強大武力的遊牧民族所有。可以六世紀末時,中原王朝的這些外圍領土已喪失殆盡。


    在經歷了一個分裂割據的時期之後,晉王朝(265~419年譯注:此處據英文原文譯出。419年,劉裕以宋王身份加殊禮,世子稱太子,全面掌控東晉的軍政大權。420年六月,劉裕正式接受晉恭帝的禪讓,是為宋武帝。)取代了偉大的漢王朝,但這個新王朝內訌不斷,對北方邊境的防御也多有疏忽。311年,入侵的韃靼人在都城洛陽俘虜了西晉皇帝,同時征服了王朝的北部地區。晉王朝設法在南方得以延續。318年,這一王朝通過定都南京而得以重建(東晉)。譯注:此處據英文原文譯出。317年三月,司馬睿以“晉王”身份在,但到318年三月纔即皇帝位,帝。北方地區落入幾個互相競爭的韃靼政權手中,它們隻是因為彼此之間的激烈鬥爭纔未能征服整個帝國。


    這場災難導致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中華帝國的統一格局被中斷,漢王朝的努力被徹底摧毀4。從長城到華北平原的南緣,帝國的北方被一繫列短命的韃靼王朝所割據,終隻有一個國號為“魏”(386~534年)的王朝成功地把整個北方統一在一個韃靼統治者的勢力之下。南方的東晉王朝仍然由漢人控制,在東晉之後又先後出現了四個王朝,但沒有一個王朝的統治時間能超過一個普通人的個體生命時長。


    在這段南北分治時期,中國的形勢與黑暗時代歐洲的狀況十分相似。就像羅馬帝國部分領土被蠻族占領了一樣,羅馬人隻能在東部的行省維持其權威。與此相對,古老的漢帝國的北部疆土被韃靼人占據,但漢人卻設法保住了對南方各地的控制。就像君士坦丁堡,南京是上層文化的中心,也是典雅文明(refined civilisation)的後避難所。同時,就像拜占庭帝國一樣,南方的中華帝國之所以能夠延續,更多的是因為它的敵人們缺乏協調性與延續性,而不是因為其自身的軍事力量強大。但兩者結局是不一樣的,歐洲保持了永久的分裂,歐洲人失去的不僅僅是政治上的統一,還有過去的古典語言與文化。相反,隋唐王朝則吸收了諸多韃靼種族,重建了古老的大一統帝國,復興了古代的文化,取得了之前從未達到過的輝煌。


    在這些巨大的成就之中,李世民扮演了改變東方世界歷史的角色,因為中國的復興正是在他建立的王朝之下得到了鞏固。中國為什麼能成功復興,而東羅馬帝國為什麼走向了失敗?中國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五世紀及六世紀歐洲和中國面臨的困境,存在兩個重要的不同之處。,羅馬帝國不僅遭到北方日耳曼蠻族(Teutonic barbarians)的攻擊,還遭到波斯人的攻擊,後來又遭到來自南方的阿拉伯人的攻擊。而中原漢人隻需要與北方的韃靼人對抗,因為在南方的世居民部落中從來沒有發展出強大的勢力。5第二,幾個世紀以來,希臘羅馬人(GraecoRoman)的數量一直在持續減少,也從來不是一個民族志人種學意義上的整體。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被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凝聚在一起的民族,他們的人數比他們的對手多得多。結果,韃靼征服者們很快被當地的原生族群所吸收,而後者本質上仍然是中原漢人。在歐洲,羅馬公民和蠻族入侵者的後裔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拉丁諸民族。然而在中國,韃靼的人口規模太小,無法培育出新的混血種族。因此,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很容易就恢復了政治優勢。


    六世紀末中國的人口規模,目前尚沒有權威的實證表述。然而我們可以做一個估量,這一估量數值不僅能與現存的證據相符,也不至於與常識或歷史概率相衝突。這一估算數值所基於的具體討論與史料,請參見本書附錄二。這篇估量研究的論文,初發表於The China Journal (Shanghai, January and February 1932)。其部分內容能夠收載於本書附錄,要感謝該雜志編輯的好意。根據這一估算,到618年時,業已在韃靼諸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北方地區人口約為1023億 。而在人口相對較少的南方,有約2715萬人處於漢人王朝統治之下的地區。將南北方人口相加,整個帝國的人口約為1:2945億。


    中原王朝主導權的重新建立無疑主要是由於這樣一個事實:盡管韃靼人統治了近三個世紀,但占壓倒性優勢的人口仍然是漢人。雖然韃靼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可怕對手,但他們沒有理由相信自己的部族能在人數上與帝國境內的中原居民匹敵——所有相關的歷史文獻記載都暗示了這一點。中原王朝的歷史學家以他們對史實和日期一絲不苟的精準記載而無比自豪,但他們對統計數值卻不太感興趣。中原王朝的歷史文獻記述了韃靼人的歷次進犯、戰爭和征服,但它們沒有記錄到底有多少韃靼人在戰爭中幸存下來並定居中原,6也沒有透露到底有多少中原人留在了被韃靼人占據的土地上。


    現代歷史學家們在研究與中國南北朝分治同時發生,且在情節上也頗為相似的日耳曼蠻族入侵時,已傾向於懷疑傳統的歷史認識,認為蠻族並沒有以壓倒性的規模橫掃整個歐洲,滅絕了羅馬帝國原本的居民。這是因為數量如此龐大的部落群體既不可能來自北歐未開墾的森林地帶,也不可能具備足夠的後勤與運輸條件,在整個歐洲大陸上長途行軍。現在歷史學家的觀點認為,日耳曼蠻族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人數優勢,而是因為他們具備更為頑強的鬥志,以及墮落的羅馬臣民在抵抗蠻族時的懦弱無力。


    在這一點上,韃靼人進犯中原王朝北部地區,毫無疑問具有與此類似的性質。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半沙漠地帶的蒙古大草原可以供養與華北平原(這是地球上為肥沃的農耕地區之一)數量相當的人口。彼時的韃靼部族和今天一樣以遊牧為生,他們不得不長途跋涉為羊群尋找牧草。堅忍不撥的品質、高超的騎術,以及敵對勢力內部的種種分歧,是他們在發起襲擾行動時可以利用的主要優勢。他們用優越的移動性彌補了自己在人數上的不足。就像日耳曼蠻族首先是作為皇帝的雇傭兵得以在羅馬帝國立足一樣,韃靼人初也是被邀請進入中原地區,為當時正在互相殘殺的晉朝王室宗親們提供軍事支援。


    當韃靼勢力決定篡奪權力掌控大局時,他們隻遇到了微弱的抵抗。中原民眾早已厭倦了晉朝統治者的無能,他們即便沒有因北族的統治感到解脫,也默然接受了這一事實,以至於在390年,韃靼的又一輪進攻行動來得更加容易。譯注:東晉孝十五年,鮮卑西燕皇帝慕容永進攻洛陽,但被東晉兗青二州刺史朱序所敗。同年,東晉的北府兵將軍劉牢之又擊敗南下的丁零族翟遼。拓跋鮮卑諸部後來建立了持續時間為長久的王朝——北魏。他們之所以能夠進入中原,是以早先的諸多韃靼王朝的滅亡為代價,因為此後這些韃靼王朝都被拓跋部落懾服了。直到450年,7這些拓跋新統治者纔真正試圖與統治南方的中原王朝一決雌雄。譯注: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嘉二十七年),《宋書·文帝紀》雲:“(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午,虜偽主率大眾至瓜步。壬午,內外戒嚴。”韃靼人對北方地區的占領並沒有遭到當地人的強烈反對。當新的韃靼人襲擊原有的韃靼統治者時,真正的原住民們會不關痛癢地袖手旁觀,甚至很可能會對發生在韃靼人之間的爭鬥幸災樂禍。


    然而,拓跋鮮卑部落的出現實際上帶來了更好的變化:這些新的統治者具有通古斯血統,他們比早先的匈奴人更聰明,適應性也更強。在經歷了近一個世紀幾乎從不間斷的戰爭之後,拓跋鮮卑的北魏王朝終於給中國北方帶來了和平。這一有著通古斯血統的新來部族很快就接受了中華文明,並與當地人自由通婚。這一北魏王朝在建立約一百年之後,其皇帝(孝文帝拓跋宏)親自頒布了一項法令,禁止國民使用韃靼語言、服裝和習俗。作為表率,皇帝親自放棄了他的韃靼姓“拓跋”,轉而支持改用漢姓&ldq”,其意思與“拓跋”一樣。拓跋統治者的漢化認同十分徹底,甚至以中原王朝的方式加修了長城,以抵御蒙古草原上尚未馴服的其他遊牧部族。

    媒體評論
    一九三三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天之子李世民》,開西方世界唐太宗李世民學術型傳記之先河。費子智用優美的英倫傳記筆調描述了偉大帝王李世民的傳奇一生,以及他的性格、生活與文治武功。同時,他將李世民及新生的唐王朝置於六世紀晚期至七世紀早期歐亞大陸社會、政治、軍事、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大脈絡下,用比較史學的視域,講述了包括汜水之戰在內的統一戰爭、玄武門之變、改革文官制度、太子李承乾的悲劇等重大歷史事件,不僅將李世民定義為一位屹立於歐亞大陸的偉大帝王,也盛贊了其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重建大一統的政治秩序、拯救東亞文明於崩潰和毀滅的邊緣,並在遠東地區保存和傳播“世界歷偉大的”中華文明之功績。

    唐太宗李世民,實際上是築下了唐王朝牢固基礎的人物,他在整個中國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近代以來,首先將唐太宗的生涯寫成傳記的,既不是中國學者,也不是日本學者,而是英國學者費子智。原著出版於一九三三年……我深知這本書至今仍未失去它的生命力,將之中譯出版是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
    ——氣賀澤保規教授(日本明治大學東亞石刻文物研究所)

    一九三三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天之子李世民》,開西方世界唐太宗李世民學術型傳記之先河。費子智用優美的英倫傳記筆調描述了偉大帝王李世民的傳奇一生,以及他的性格、生活與文治武功。同時,他將李世民及新生的唐王朝置於六世紀晚期至七世紀早期歐亞大陸社會、政治、軍事、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大脈絡下,用比較史學的視域,講述了包括汜水之戰在內的統一戰爭、玄武門之變、改革文官制度、太子李承乾的悲劇等重大歷史事件,不僅將李世民定義為一位屹立於歐亞大陸的偉大帝王,也盛贊了其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重建大一統的政治秩序、拯救東亞文明於崩潰和毀滅的邊緣,並在遠東地區保存和傳播“世界歷偉大的”中華文明之功績。

    唐太宗李世民,實際上是築下了唐王朝牢固基礎的人物,他在整個中國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近代以來,首先將唐太宗的生涯寫成傳記的,既不是中國學者,也不是日本學者,而是英國學者費子智。原著出版於一九三三年……我深知這本書至今仍未失去它的生命力,將之中譯出版是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
    ——氣賀澤保規教授(日本明治大學東亞石刻文物研究所)
    費子智對唐太宗的形像描述可能是很傳統的,但在希特勒、墨索裡尼之流主導國際事務的一九三〇年代初期,他從古代歷史上引入了一位能夠虛心納諫、受人敬重的中國領導人——李世民。費子智的這一成就不應該被淡化、被遺忘,因他讓英語世界的讀者開始把中國當成反對法西斯主義的盟友。現在,這部重要的英語唐代歷史著作由童嶺翻譯出版,意義顯著,同時我認為這一中文版也會對中國讀者大有裨益。
    ——T.H.巴瑞特教授(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經典著作的力量是不會隨著時間長久而流失的,英國年輕學者費子智在一九三三年出版的《天之子李世民:唐王朝的奠基者》正是這樣一部學術著作。作者以獨到的眼光,選擇了一位奠定唐帝國基業的人物,用優美英語的傳記形式,展現出其一生功業。這部著作多年來列在歐美唐史論著的參考書目中,而今又由同為中古史專家的童嶺教授譯成漢文,都說明經典著作永恆的力量。
    ——榮新江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繫)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