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海外中國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像(古代女性研究著作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美盧葦菁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明清史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490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49005
    作者:[美]盧葦菁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備受關注的女性史研究著作


    獲美國伯克希爾女性史會議書籍獎“著作獎”


    探究明清時期的貞女現像與性別問題的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中國封建末期的貞女現像引發了中國歷史上關於禮與女德激烈、持久的意識形態論爭。
    本書從家庭衝突、國家政策、地方歷史、學術論爭以及貞女個人的主觀觀點等角度,對中國封建末期貞女的生活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對貞女現像及其與當時社會制度、文化、經濟、思想變遷的關繫進行全面的了解,探討女性與其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繫。通過勾勒貞女現像之形成、發展軌跡以及國家和社會對它的反應,通過判析圍繞著貞女現像的矛盾衝突,揭示這種行為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本書的根本目的在於探索貞女的心理、情感、理想和生活歷程,並由此解釋是什麼影響了這一時期女性的性別身份,以及她們如何看待和表達尊嚴、責任和愛情,從而為了解中國封建末期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

    作者簡介

    盧葦菁(Weijing Lu),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歷史繫教授。復旦大學學士、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婦女史、清代社會和文化史。除本書外,還著有《遊鋻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婦女生產》(Arranged Companions:Marriage and Intimacy in Qing China,2021)等。


     


    秦立彥,現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繫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學士、碩士,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研究方向包括中美文學關繫研究、中英文學關繫、英美現代詩歌、中國電影。著有《理想世界及其裂隙——華茲華斯敘事詩研究》;譯有《我孤獨地漫遊,如一朵雲——華茲華斯抒情詩選》《華茲華斯敘事詩選》等;並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詩集《各自的世界》《可以幸福的時刻》《地鐵裡的博爾赫斯》。

    目錄
    致 謝 1
    引 言 1
    貞女現像的背景與本文討論的核心問題 3
    貞女現像與明清歷史 8
    貞女與明清的家庭 11
    “為什麼”的問題 14
    本書的資料問題 17
    章 道德英雄主義與崇尚:明朝(1368—1644) 25
    “貞”和“貞女” 26
    早期故事 28
    話語變時期 32
    明朝的國家政策 37
    追求新奇與的文化 44
    政治動蕩與道德英雄主義 47

    致 謝 1
    引 言 1
      貞女現像的背景與本文討論的核心問題 3
      貞女現像與明清歷史 8
      貞女與明清的家庭 11
      “為什麼”的問題 14
      本書的資料問題 17


    部分 歷史 23
    章 道德英雄主義與崇尚:明朝(1368—1644) 25
      “貞”和“貞女” 26
      早期故事 28
      話語變時期 32
      明朝的國家政策 37
    追求新奇與的文化 44
      政治動蕩與道德英雄主義 47
      女性的忠貞與男性的忠誠 53
    第二章 聚焦於貞女:17世紀 58
      贊美殉死 59
      清初文人對貞女的贊美 63
      雪棠紀 64
      宋典事件 65
      王秀文傳奇 67
      朝代危機和貞女像征 67
      不合作者 69
      復明分子在行動 72
      效忠清廷 76
    第三章 表彰貞女的國家和社會網絡:18—19世紀 79
      旌表和滿族的民族身份 80
      禁殉政策及其妥協 83
      對貞女的旌表 87
      地方政府的獎勵 95
      文人歌詠和征文 100
      建祠 105
      地區差異 112


    第二部分 選擇 119
    第四章 勸阻:貞女的母家與夫家 121
     守貞———的出路? 122
    貞女的階級與教育背景 125
      父母—女兒的衝突 126
      矛盾的責任:貞與孝 129
      面對“抗命”的女兒 132
      父母威逼的問題 136
      應對不尋常的“兒媳” 140
      立嗣 144
      務實的新策略 148
    第五章 為理念而獻身:選擇殉節 151
      選擇死亡 152
      風光的自殺:奔殉 159
     為名而自殺? 161
      自殺行為的文化像征 163
      義:不容推卸的責任 169
      幼年訂婚的心理影響 177
      包辦訂婚中的“情” 179
      相聚於另一個世界 185
      “美麗的想法”從何而來 186
    第六章 年輕的生命,漫長的旅程:貞女的生活 197
      婚禮 198
      特殊的兒媳 203
      “處女母親” 207
      貞女的行為規範 212
      枯井波瀾 223
      性的問題 229
      伸張正義 234
    當地精英和貞女的娘家 240


    第三部分 意識形態 245
    第七章 古禮與新解:關於貞女的爭論 247
      歸有光與明朝的貞女爭論 248
      清初的爭論 254
      著名的乾嘉學者加入討論 261
      在考據圈子之外 267
      儒家經典注釋中的爭論 269
      合葬的問題 273
      中庸之道———平衡道義與禮儀 275
      父兄筆下的貞女 278
    結 論 287


    附錄 《欽定大清一統志》中所錄的貞女 295


    參考書目 299


    索 引 317


    譯後記 330

    前言

    引言


        烈女吳氏,名淑姬,歙人。吳瀚女也,許字黃是。未嫁,是遊學楚中死。訃聞,女絕粒不欲生。父母慰之曰:“寧節毋烈也。”乃稍稍食。是柩歸,烈女往黃氏哭盡哀,父促之歸,女曰:“我黃氏婦也,歸將安往?”父不得已從之。越幾日,是將窆,夜中,女自經死,年十有七。
    徐釚(1636—1708),《吳烈女傳》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忠於未婚夫而終身不嫁的故事時有記載。但是,後來被稱為“貞女”的這一理念隻有到了明清時期(1368—1911)纔引起了年輕女子的想像,終引起公眾的注意。在這一時期,數以千計的年輕女子抗拒父母的權威,終生忠貞於她們的未婚夫,不論其是生是死。很多以寡婦的身份終其一生,有的為未婚夫自殺殉死。 她們選擇做貞女的決定在家庭內外引發了極大的緊張。明清社會對貞女的看法大相徑庭。有的把她們視為具有“奇節”的楷模,國家予以褒獎;有的則認為她們是違反儒家禮儀的“淫奔者”。貞女現像引發了中國歷史上關於禮與女性道德的激烈、持久的意識形態爭論。在其他任何歷史時期,未婚年輕女子都未曾在如此長的時期內受到這樣的社會注視:被如此大力地贊美、批評、嘲笑或辯護。


    本書旨在對貞女現像作一歷史描述,並探討賦予其意義的、反過來又被它所影響的明清社會和文化。通過勾勒貞女現像之形成、發展軌跡,以及國家和社會對它的反應的歷史語境,本書試圖對貞女現像與帝國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變遷的關繫達到較為全面的了解;通過判析圍繞著貞女現像而產生的矛盾衝突,揭示年輕女子與家庭和社會之間關繫的觀念和實踐。本書根本的目的,則在於探索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歷程,並由此解釋是什麼塑造了這一時期年輕女性的社會性別身份,以及她們是如何看待和表達尊嚴、責任和情愛的。


    在過去二十年中,大量新的研究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古代中國女性史和性別關繫史的視角,迫使我們對以往被視為真理的女性犧牲品說以及女性在歷史變革中無足輕重的說法提出質疑。在挑戰那些成見時,貞女的故事也許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證據。中國女性被普遍認為是被動消極的,在自身的婚姻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完全沒有發言權。但是,貞女們抗拒父母的意願,堅守信念,終成功地獲得自己選擇的生活(大多數情況下如此)的故事,對上述成見是有力的反駁。更重要的是,她們的行為將我們帶入年輕女性復雜的內心世界,給了我們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來觀察她們的情感以及她們對自己的角色、身份、生活意義的理解。貞女現像對明清時期的文化、社會、政治、意識形態領域帶來的衝擊表明,在創造這一時期歷史的過程中,女性完全不處於邊緣。貞女現像是這一時期歷史變革進程的一個有機部分,年輕女性在這一進程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貞女現像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以女性為中心來敘述明清歷史的新角度。


    貞女現像的背景與本文討論的核心問題


    貞女是晚期帝國的一個特殊現像。簡言之,這一現像初現於13世紀,在 明 朝 (1368—1644)後 半 葉 開 始 形 成 風 氣,在 清 朝(1644—1911)繼續蔓延(本書大部分例證都來自這一時期)。雖然貞女現像跨越地域,但更集中於南方,尤以明清帝國中心地帶的長江下遊大經濟地區為重心。晚期帝國時期包括帝制中國史的後五個半世紀,開始於將蒙古征服者逐出長城的明朝,結束於另一個異族王朝———清朝的覆亡。盡管這一時期的中國政治動蕩,但疆域卻大大拓展,從地域和人口上來說都遠遠超過此前的任何時期,其人口從14世紀的6500萬—8000萬,增加到1850年的4億。隨著商業化經濟、市鎮發展和地區融合達到,廣大的國土上點綴著以市場為功能的城鎮,移民開發出了新的邊疆。


    從16世紀開始,晚期帝國的文化和思想持續繁榮發展。部分由於印刷業的發展,教育階層以外的民眾也有機會獲取書籍,因而大眾識字率持續提高。 白話文學與通俗戲劇都很繁榮,滿足了大眾對娛樂的需要。在受教育階層中,科舉考試因競爭加劇而日益艱難,而帝國一些出眾的人纔,則把熱情傾注在科舉課程之外的考據學和其他思想流派中。對他們無法參加科舉考試的姐妹們來說,讀書寫作成為思想滿足和社會交往的主要手段。明清(尤其是清朝)女作家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和其他文學作品,展示出精英家庭中女性所受的高水準教育。


    在這一時期,國家和儒家精英也更致力於以道德準則來規範民眾的生活,儒家的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被看作政治領導的指導原則。通過在全國表彰道德楷模的“旌表”等制度,政府在城鎮鄉村推廣正統道德價值的措施日趨成熟。儒家正統的性別價值觀貫穿於國家法典、家訓族規、教化作品,甚至通俗文學中,不僅對規範精英階層而且對規範普通百姓的行為也起到了作用。 在這一背景下,在明代的數百年間,選擇守寡的女性數量劇增,與此前的歷史形成鮮明對比。此前(比如宋代),即便精英階層的妻子再婚,都不被視為污點,然而寡婦守節在明代不再隻是一種道德理想,而是一種道德實踐。不僅如此,至明代後期,無論男女,道德實踐變得更為激烈。面臨王朝覆滅、異性侵犯(對女子而言)或丈夫死亡,自殺作為道德品格的終極表達成為風尚。明清兩朝將幾十萬個道德楷模表彰為“節烈”,其中絕大多數 為 女 性。而 受 到 地 方 政 府 和 儒 家 文 人 表 彰 的 人 數 則更多。


    但在明清人眼中,激烈的道德行為莫過年輕女子為未婚夫終身守節甚至殉死。這個女性群體的家庭背景是很多樣的。在她們立志做貞女時,其年齡小則十幾歲,大則二十幾歲。其中很多出身於書香門第,也有一些出自帝國層的政治或知識精英家庭。比如,清朝有幾位大學士的女兒或孫女後來成為貞女。著名學者和文人中,顧炎武(1613—1697)即是由一位貞女母親領養並撫育成人,而袁枚則是和一位後來成為貞女的姊妹一起長大。在社會光譜的另一端,普通家庭(包括農民或小商人家庭)也出現了一定數量的貞女。雖然貞女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但她們的父母對她們所作選擇的反應基本相同,即都反對女兒成為貞女。在貞女故事中,父母無益的勸阻和由此帶給父母的焦慮是其基本情節之一。


    在明清兩朝,關於貞女的故事被國家和文人廣泛傳播。除清初的幾十年外,兩朝政府都不斷對貞女加以旌表,由政府出資造祠或樹立牌坊以示恩遇。比如,從1644年到1850年,清廷表彰了大約5000位終身不婚的貞女和1000位自殺的貞女。 儒家文人對貞女的熱衷,則從他們撰寫的有關貞女的作品占他們撰寫的貞節婦女總體作品的不同尋常的比例上可見一斑。同當時成千上萬的節婦相比,貞女的數量要小得多。但在文人撰寫的贊揚女性的傳記、詩歌中,貞女與節婦的地位幾乎一樣重要。


    毋庸置疑,貞女與節婦緊密相關,共同表現了席卷明清時期的驚人的女性節烈行為。雖然二者在當時都放在“貞節”這一名目下,但節婦與貞女在時人眼中從未混淆。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
    是:雖然貞節是任何正派女子都應遵循的古老美德,但儒家從不反對未婚女子再次訂婚。文人們驚嘆於這些年輕女子的意志,他們指出,寡婦守節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從禮、情感、經濟上來說,她們與已故丈夫的關繫已經確立,而貞女與未婚夫的關繫與此完全不同。這一關鍵區別說明了為什麼貞女的支持者對貞女大加贊美,並在她們身上投射了強烈的道德像征。因為在他們看來,當年輕女子承擔起唯有成熟女性和真正的寡婦纔應承擔的重任時,她們代表了終極的美德。

    媒體評論

    作者大大豐富了我們對那些令人不安的、有趣的現像的了解:一大批年輕女性發誓終身守貞,或以自殺的方式來紀念她們生病、精神錯亂或死去的未婚夫。作者闡明了那個時期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復雜性,並將廣泛的性別問題納入了關注範圍,遠遠超出了所調查的主題。
    ——加拿大約克大學人文部女性研究院教授,季家珍(Joan Judge)


    社會歷史學家面臨的重要也是挑戰性的任務之一,就是解釋那些在現代讀者看來令人困惑甚至震驚的行為。作者在這本優秀的書中抽絲剝繭地闡明了這個問題。
    ——明尼蘇達大學歷史教授,王安(Ann Waltner)


    作者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封建末期,女性在意識形態、心理、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對社會的反應。作者收集的資料豐富,包括了貞女們自己的作品,以及生動的插圖、編年表和地圖,同時保持學術嚴謹。這本書對非專業人士和專家理解這個時期女性、家庭、社會的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歷史繫,艾志端(Kathryn Edgerton-Tarpley)


    作者整理了一繫列令人印像深刻的原始檔案,細致入微地展現了中國封建末期的“貞女”這個被極度塑造的人群形像。她的書將這種對女性貞節的崇拜置於當時文化和知識討論的背景中,為研究女性生活和中國歷史增添了寶貴的內容。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學繫教授,胡纓(Ying Hu)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