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秦漢史: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呂思勉、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47-502
    【優惠價】
    217-314
    【作者】 呂思勉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秦漢史 
    【出版社】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63026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6302628
    作者:呂思勉

    出版社: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編輯推薦

    ★《秦漢史》1947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83年經楊寬、呂翼仁諸先生校訂,《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繫列的第二部著作。
    ★《秦漢史》多摘引史書,前後左右論及以求其實,夾注及札錄做進一步證明探討及引申,此點也是呂思勉斷代史和通史不同之處,也是其斷代史精彩之處。值得注意的史學架構:將“三國始末”置於“秦漢史”的敘述框架之內。
    ★《秦漢史》在敘“西漢人之主張變革,直到新莽;及漢武帝之獨尊儒術,為不改革社會制度而轉入觀點論之開端;儒術之興之真相;漢武時物價及其時富人及工資之數;選舉、刑名、宗教各章節,均有特色”。
    ★呂思勉史學基於傳統史書,一般人也把其歸類為傳統史學代表,從其史學著作論述中也可以看到呂思勉先生也在積極的吸收西方史學、社會學及政治學等思想方法為己用。
    ★讀呂思勉《秦漢史》,解讀事態百變、人纔輩出的秦漢風雲。


     

     
    內容簡介

    《秦漢史》是呂思勉所著中國斷代史的第二部,寫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九四七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印行。後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漢史*基本的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全書共二十章,上部分講王朝興衰,朝代更迭,下部分專門將秦漢時期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作為大一統帝國的起源,秦漢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草創時期,呂先生以四史等正史為基本資料,通過對史料的縝密對比、解構、重整,建立新的秦漢史邏輯,並借抉發曾經遮蔽的史實,呈現更多價值的歷史細節。既作了全面繫統的敘述,又能抓住重點進行比較詳細的闡釋。其對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均有重要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
    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江蘇常州人。 
    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陳寅恪、錢穆、陳垣並稱為“現代史學四大家”。
    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瀋陽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省立師範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繫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


    呂思勉一生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有錢任、黃永年等,他是我國現代史學史僅有的在通史、斷代史和專題史等諸多領域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其作品通貫性強,融合歷史敘述與考據,並具有橫跨社會學、地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視野。


    主要作品:《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歷史研究法》《史學四種》《中國民族史》《經子解題》《先秦學術概論》《理學綱要》《宋代文學》《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目錄
    秦漢史呂思勉
    第*章總論
    第二章秦代事跡
    第*節始皇治法
    第二節始皇拓土
    第三節秦之失政
    第四節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漢興亡
    第*節陳涉首事
    第二節劉項亡秦
    第三節諸侯相王
    第四節楚漢興亡
    第四章漢初事跡
    第*節高祖初政

    秦漢史呂思勉
    第*章總論
    第二章秦代事跡
    第*節始皇治法
    第二節始皇拓土
    第三節秦之失政
    第四節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漢興亡
    第*節陳涉首事
    第二節劉項亡秦
    第三節諸侯相王
    第四節楚漢興亡
    第四章漢初事跡
    第*節高祖初政
    第二節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節高祖和匈奴
    第四節漢初功臣外戚相誅
    第五節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第六節封建制度變遷
    第五章漢中葉事跡
    第*節漢代社會情形
    第二節儒術之興
    第三節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節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節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節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節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節論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節武帝求神仙
    第十節武帝刻剝之政
    第十一節巫蠱之禍
    第十二節昭宣時政治情形
    第十三成時兵事一
    第十四成時兵事二
    第十五成時兵事三
    第十六成時兵事四
    第六章漢末事跡
    帝寬弛
    第二節成帝荒淫
    第三節哀帝縱恣
    第七章新室始末
    第*節新莽得政
    第二節新室政治上
    第三節新室政治下
    第四節新莽事四夷
    第五節新莽敗亡
    第八章後漢之興
    第*節更始劉盆子之敗
    第二節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節光武平關中
    第四節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節光武平群雄下
    第九章後漢盛世
    第*節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節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節後漢定西域
    第四節漢與西南洋交通
    第五節後漢平西羌
    第六節後漢開拓西南
    第七節後漢時東北諸族
    第十章後漢衰亂
    第*節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上
    第二節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下
    第三節後漢羌亂
    第四節黨錮之禍
    第五節靈帝荒淫
    第六節後漢中葉後外患
    第七節後漢中葉後內亂
    第十一章後漢亂亡
    第*節何進之敗
    第二節董卓之亂
    第三節李傕郭汜之亂
    第四節東諸侯相攻
    第五節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節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節孫氏據江東
    第八節赤壁之戰
    第*節九節劉備入蜀
    第十節曹操平關隴漢中
    第十一節劉備取漢*
    第十二節孫權取荊州
    第十二章三國始末
    第*節三國分立
    第二節三國初年和戰
    第三節諸葛亮伐魏
    第四節魏氏衰亂
    第五節魏平遼東
    第六節司馬氏專魏政
    第七節蜀魏之亡
    第八節孫吳盛衰
    第九節孫吳之亡
    第十節三國時四裔情形
    第十三章秦漢時社會組織
    第*節婚制
    第二節族制
    第三節戶口增減
    第四節人民移徙
    第五節各地方風氣
    第十四章秦漢時社會等級
    第*節豪強
    第二節奴客門生部曲
    第三節遊俠
    第四節秦漢時君臣之義
    第五節士大夫風氣變遷
    第十五章秦漢時人民生計情形
    第*節秦漢人訾產蠡測
    第二節秦漢時豪富人
    第三節秦漢時地權不均情形
    第四節漢世禁奢之政
    第五節漢世官私振貸
    第十六章秦漢時實業
    第*節農業
    第二節工業
    第三節商業
    第四節錢幣
    第十七章秦漢時人民生活
    第*節飲食
    第二節倉儲漕運籴糶
    第三節衣服
    第四節宮室
    第五節葬埋
    第六節交通
    第十八章秦漢政治制度
    第*節政體
    第二節封建
    第三節官制
    第四節選舉
    第五節賦稅
    第六節兵制
    第七節刑法
    第十九章秦漢學術
    第*節學校
    第二節文字
    第三節儒家之學
    第四節百家之學
    第五節史學
    第六節文學美術
    第七節自然科學
    第八節經籍
    第二十章秦漢宗教
    第*節祠祭之禮
    第二節諸家方術
    第三節五德終始之說
    第四節圖讖
    第五節神仙家
    第六節道教之原
    第七節佛教東來

    前言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任等人。
    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繫、歷史繫教授兼繫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後,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繫教授。
    呂思勉是我國現代史學史上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史學家,其治史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其著述豐富,其中《白話本國史》具開創之功,《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四大斷代史和《呂思勉讀史札記》更是久負盛名。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說:“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並謂呂思勉為“通貫的斷代史家”。
    《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繫列的第二部著作,1947年由上《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繫列的第二部著作,1947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83年經楊寬、呂翼仁諸先生校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作為“呂思勉史學論著”之一出版。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任等人。
    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繫、歷史繫教授兼繫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後,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繫教授。
    呂思勉是我國現代史學史上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史學家,其治史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其著述豐富,其中《白話本國史》具開創之功,《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四大斷代史和《呂思勉讀史札記》更是久負盛名。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說:“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並謂呂思勉為“通貫的斷代史家”。
    《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繫列的第二部著作,1947年由上《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中國斷代史繫列的第二部著作,1947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83年經楊寬、呂翼仁諸先生校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作為“呂思勉史學論著”之一出版。
    本次出版的《秦漢史》,我們以開明書店的初版本為底本重新校對。為方便讀者閱讀,我們將原書直排繁體改為橫排簡體,將原書的雙行夾注改為單行楷體夾注;其他除了比較明顯的訛誤和不規範用法有所改動外,均未改動。原書中的作者札錄,是作者為研究所做的摘錄,文字非常簡略,且都標有相應的頁碼,現以頁下注附於正文之中,供讀者參考。

    媒體評論

    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錢穆
    在常州府中學堂讀書時,呂先生教我們歷史地理課,如果在答題中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史料,分析透徹,論述嚴謹,並有創見,即使四題中僅答一題,先生也會給予高分。


    著名史學家 嚴耕望
    呂思勉的治史是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著名歷史學家 顧頡剛
    編著中國通史的人,易犯的毛病,是條例史實,缺乏見解,極為枯燥。及呂思勉出,有鋻於此,乃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個。 

    在線試讀
    秦漢史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封建之制,至秦滅六國,業已不可復行。然當時之人,不知其不可行也。乃 以秦滅六國,為反常之事。陳涉一呼,舊邦悉復;戲下之會,益以新封;幾謂帶 礪河山,可傳苗裔,然不可行者,終於不可行也。五年擾攘,所建侯王,幾無不 隕命亡國,耗矣。然人仍不知其不可行也,於是有漢初之封建。
    漢初之封建,先以異姓諸侯王。高祖與功臣戮力共定天下,其勞亦相等耳, 一人貴為天子,而其餘則無尺土之封,必非情理之所安,觀高祖成敗未可知之 言;劉敬山東雖亂,秦地可全之說;則數年之間,翦滅殆盡,不獨非諸侯王所及 料,抑亦非漢之君臣始願所及也。劉季之不可信,韓信豈不知之?而終距蒯徹三 分之計,其以此與?
    漢五年,十二月,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正月,立信為楚 王,王淮北,都下邳。彭越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二月,以長沙、豫章、 像郡、桂林、南海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今湖南長沙縣故粵王無諸為閩粵王, 王閩地。張耳先已立為趙王。韓王信剖符王潁川。黥布亦剖符為淮南王,都六, 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焉。《史記•黥布列傳》,《漢書》同。《漢書》本紀言 豫章以封吳芮,而此又雲屬黥布者,政令改變,史文容或不具,且或有錯誤也。時戲下舊封, 仍有臧荼。七月,荼反。上自將征之。九月,虜荼。立長安侯盧綰為燕王。六 年,十月,人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問陳平。平曰:“陛下 兵精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
    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 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守,會諸 侯。陛下第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 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為然。發 使告諸侯,因隨以行。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項王亡將鐘
    離昧,素與信善,亡歸信,漢詔楚捕昧,人或說信曰“斬昧謁上,上必喜,無 患”。昧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上令武士縛信。田肯說上曰:“甚善。 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裡,持戟百萬,秦 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 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 裡。持戟百萬。縣隔千裡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 齊者。”上曰:“善。”還至洛陽,赦韓信,封為淮陰侯。始剖符,封功臣曹參 等為通侯。正月,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十三縣立劉賈為荊王。高帝從父兄。
    劉攽曰:按《地理志》:東陽、鄣、吳,皆非秦郡,後漢順帝始分會稽為吳,此文殊不可曉。案史

    秦漢史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封建之制,至秦滅六國,業已不可復行。然當時之人,不知其不可行也。乃 以秦滅六國,為反常之事。陳涉一呼,舊邦悉復;戲下之會,益以新封;幾謂帶 礪河山,可傳苗裔,然不可行者,終於不可行也。五年擾攘,所建侯王,幾無不 隕命亡國,耗矣。然人仍不知其不可行也,於是有漢初之封建。 
    漢初之封建,先以異姓諸侯王。高祖與功臣戮力共定天下,其勞亦相等耳, 一人貴為天子,而其餘則無尺土之封,必非情理之所安,觀高祖成敗未可知之 言;劉敬山東雖亂,秦地可全之說;則數年之間,翦滅殆盡,不獨非諸侯王所及 料,抑亦非漢之君臣始願所及也。劉季之不可信,韓信豈不知之?而終距蒯徹三 分之計,其以此與? 
    漢五年,十二月,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正月,立信為楚 王,王淮北,都下邳。彭越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二月,以長沙、豫章、 像郡、桂林、南海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今湖南長沙縣故粵王無諸為閩粵王, 王閩地。張耳先已立為趙王。韓王信剖符王潁川。黥布亦剖符為淮南王,都六, 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焉。《史記•黥布列傳》,《漢書》同。《漢書》本紀言 豫章以封吳芮,而此又雲屬黥布者,政令改變,史文容或不具,且或有錯誤也。時戲下舊封, 仍有臧荼。七月,荼反。上自將征之。九月,虜荼。立長安侯盧綰為燕王。六 年,十月,人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問陳平。平曰:“陛下 兵精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 
    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 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守,會諸 侯。陛下第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 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為然。發 使告諸侯,因隨以行。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項王亡將鐘 
    離昧,素與信善,亡歸信,漢詔楚捕昧,人或說信曰“斬昧謁上,上必喜,無 患”。昧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上令武士縛信。田肯說上曰:“甚善。 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裡,持戟百萬,秦 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 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 裡。持戟百萬。縣隔千裡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 齊者。”上曰:“善。”還至洛陽,赦韓信,封為淮陰侯。始剖符,封功臣曹參 等為通侯。正月,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十三縣立劉賈為荊王。高帝從父兄。 
    劉攽曰:按《地理志》:東陽、鄣、吳,皆非秦郡,後漢順帝始分會稽為吳,此文殊不可曉。案史 
    據後來封域言之,而誤加故字耳,古人於此等處不甚審諦也。以碭郡、薛郡、郯郡三十六縣•38• 立弟交為楚王。以雲中、雁門、代郡五十三縣立兄宜信侯喜為代王。以膠東、膠 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子肥為齊王。《齊悼惠王世家》:食七十 餘城,諸民能齊言者皆予齊王。以太原郡三十一縣為韓國,徙韓王信都晉陽。今山西太 原縣。上已封大功臣三十餘人,其餘爭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宮,從復道上,見 諸將往往耦語。以問張良。良曰:“陛下與此屬共取天下。今已為天子,而所封 皆故人、所愛,所誅皆平生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為不足用遍封,而恐以過 失及誅,故相聚謀反耳。”上曰:“為之奈何?”良曰:“取上素所不快,計群 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三月,上置酒封雍齒。因趣丞相:急定 功行封。罷酒,群臣皆喜曰:“雍齒且侯,吾屬亡患矣。”案高帝之擊陳豨,封 趙壯士四人各千戶,左右諫曰:“從入蜀、漢,伐楚,賞未遍行”,則其時功臣 尚未盡封,可見酬功之不易,此大兵之後皆然也。韓王信之徙也,《史記》本傳 雲:“上以信材武,所王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 
    乃詔徙王太原,以北備御胡”,蓋本有猜忌之意。信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 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今山西朔縣。上許之。九月,匈奴圍信馬邑。信數 使使胡求和解。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信恐誅,因與 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七年十月,上自將擊信於銅鞮,今山 西沁縣西南。斬其將。信亡走匈奴,與其將曼丘臣、王黃共立故趙後趙利為王。收 信散兵,與匈奴共距漢。上從晉陽連戰,乘勝逐北,至樓煩。今雁門關北。高祖用 兵亦甚速,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今山西大同縣。為匈奴所圍, 七日,用平秘計得出。參看第三節。使樊噲留定代地。十二月,上還過趙。先是 張耳薨,子敖嗣。五年秋。高祖公主為後。高祖過趙,趙王禮甚卑,高 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趙相貫高、趙午等,年六十餘,故張耳客也。生平為氣, 怒,請為王殺之。敖不可。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國,自歸洛陽,赦為合陽 侯,立子如意為代王。八年,鼕,上東擊韓信餘寇於東垣,還過趙,貫高等乃壁 人柏人,今河北唐山縣。要之置。上過,不宿去。九年,貫高怨家知其謀,上變告 之,於是並逮捕趙王。趙午等十餘人爭自剄。貫高隨王詣長安。高對獄曰:“獨 吾屬為之,王實不知。”吏治,榜籉數千,刺剟,身無可擊者,《漢書》作刺爇,身 無完膚。終不復言。使中大夫洩公以私問之。高具道本指。正月,廢趙王敖為宣 平侯。徙代王如意為趙王。十年,九月,代相國陳豨反。豨者,宛句人。今山東渮 澤縣。不知始所以得從。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豨以郎中封為列侯,以 趙相國將,監趙、代邊,邊兵皆屬焉。豨少時嘗稱慕魏公子,及將守邊,招致賓 客。嘗告過趙,賓客隨之者,千餘乘,邯鄲官舍皆滿。趙相周昌乃求入見上,具 言豨賓客盛,擅兵於外,恐有變。上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諸為不法事,多連引 豨。豨恐,陰令客通使王黃、曼丘臣所。是年,秋,太上皇崩。上因是召豨。豨 稱病,遂與王黃等反,自立為代王,劫略趙、代。上自東至邯鄲。十一年,鼕, 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正月,淮陰侯韓信謀反長安,夷三族。《淮•39• 陰侯列傳》雲:陳豨拜為巨鹿守。《集解》:徐廣曰:表雲為趙相國,將兵守代也。辭於 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 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 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 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 教。”陳豨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 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後、太子。部署已定,待 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後。呂後欲 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 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 
    案陳豨當初受命時,未必有反心,信安得與之深言?呂氏以失南北軍而敗,信 是時,與長安將相大臣,一無要結,豈有但恃家臣徒奴,可以集事之理?趙、 代、長安,相去數千裡,聲援不相及,信苟決發,何待豨報?部署既定矣,豨報 不至,又可已乎?其誣不待言矣。將軍柴武斬韓王信於參合。縣名,今山西陽高縣。 
    立子恆為代王,都晉陽。如淳曰:《文紀》言都中都。又文帝過太原,復晉陽、中都二歲, 似遷都於中都也。中都,今山西平遙縣。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夷三族。《越傳》雲: 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至邯鄲,征兵梁王,梁王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高 帝怒,使人讓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 往則為禽矣,不如遂發兵反。”梁王不聽,稱病。梁王怒其大僕,欲斬之,大僕 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洛 陽。有司治反形已具,請論如法。上赦以為庶人,傳處蜀青衣。縣名,今四川雅安 縣。西至鄭,今陝西華縣。逢呂後從長安來,欲之洛陽。道見彭王,彭王為呂後泣 涕,自言無罪,願處故昌邑,呂後許諾。與俱東至洛陽,呂後白上曰:“彭王壯 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後乃令其舍人告 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案高帝之猜忌甚矣,越果反形已 具,安得赦之?其誣又不待言也。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今河南淮陰縣。 
    五月,立南海尉它為南越王。參看第五章第七節。七月,淮南王布反,高後誅淮陰 侯,布因心恐。漢誅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淮南王大恐。陰令人部聚 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疾,請就醫。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姬數如醫 家。賁赫自以為侍中,乃厚饋遺,從姬飲醫家。姬侍王,從容,語次譽赫長者 也。王怒曰:“女安從知之?”具說狀。王疑其與亂。赫恐,稱病。王愈怒,欲 捕赫。赫言變事,乘傳詣長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變,言布謀反有端, 可先未發誅也。上語蕭相國,相國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請繫赫, 使人微驗淮南王。”淮南王遂族赫家,發兵反。東擊殺荊王劉賈。劫其兵,度 淮擊楚,楚王交走入薛。上立子長為王。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從軍。征諸侯•40• 兵。上自將以擊布。十二年,十月,上破布軍於會甀。在蘄西。布走,命別將追 之。布故與番君昏,長沙王吳芮子成王臣。使人紿布,與亡,信而隨之番陽,番陽 人殺布。周勃定代,斬陳豨於當城。縣名,今察哈爾蔚縣。立沛侯濞為吳王,帝兄仲 之子也。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綰親與太上皇相愛。高祖、綰同日生, 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裡中嘉兩家親相愛, 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高祖為布衣時,有吏事闢匿,綰常隨,出 入上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