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獨醒之累:郭嵩燾與晚清大變局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436-632
    【優惠價】
    273-395
    【作者】 孟澤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明清史 
    【出版社】嶽麓書社 
    【ISBN】97875538151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3815183
    作者:孟澤

    出版社:嶽麓書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一段走向世界的挫折之路,一個獨醒先驅的悲劇人生。透過一個“失敗者”的執著與掙扎,讀懂內外矛盾交織的晚清政局。


    2.鎖線精裝,采用進口純質紙,印刷精美。閱讀收藏皆宜,閱讀體驗良好。


    3.內附精美插圖,直觀展現郭嵩燾及其時代。書末附《郭嵩燾大事記》,郭嵩燾生平經歷一目了然。


    4.隨書附贈宣紙印刷郭嵩燾致曾國藩函手跡,極具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以郭嵩燾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為主線,串聯起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晚清軍政重要人物;通過描寫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不同人物的抉擇與命運,反映內外矛盾交織的晚清政局。

    作者簡介

    作者:孟澤,湖南雙峰人,十五歲考入湘潭大學中文繫。曾師從羊春秋習古典文學、吳思敬習文藝學,文學博士,現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比較文學繫教授。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韻文學刊》《新詩界》編委。著有《中國歷代狂士》《無我有我之境界》《兩歧的詩學》《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等。

    目錄
    楔 子 ——————————— 001

    章 少年心事當拿雲 ———— 005
    水的隱喻 006
    湘陰三郭 008
    笑談都與聖賢鄰 018
    第二章 鳴鏑彎弓赴敵場 ———— 031
    親歷鴉片戰爭 032
    進士及第 038
    抵拒太平軍 042
    江南之行 050
    第三章 皇帝近臣 ——————— 057
    翰林院編修 058
    南書房行走 065

    楔 子 ——————————— 001


     


    章 少年心事當拿雲 ———— 005


    水的隱喻 006


    湘陰三郭 008


    笑談都與聖賢鄰 018


    第二章 鳴鏑彎弓赴敵場 ———— 031


    親歷鴉片戰爭 032


    進士及第 038


    抵拒太平軍 042


    江南之行 050


    第三章 皇帝近臣 ——————— 057


    翰林院編修 058


    南書房行走 065


    第四章 官場人情 ——————— 071


    參贊僧王軍務 072


    查辦山東釐稅 087


    乞歸 099


    第五章 國變當前 ——————— 103


    庚申之變 104


     “知幾” 115


    第六章 封疆大吏 ——————— 129


    理財籌餉 130


    巡撫廣東 138


    交惡左宗棠 173


    第七章 賦閑長沙———————— 195


    感逝傷離 196


    天地氣機 207


     “發現”王船山 217


    第八章 謗毀遍天下———————— 223


    奉詔入京  224


    使英之命 230


    眾矢之的 233


    進退失據 240


    第九章 為國家任此艱苦—————— 251


    天眷  252


    洋務怪現狀 256


    第十章 西洋鏡 ———————— 267


    出使  268


    奏請禁煙 274


    國際舞臺 278


    西洋之“本” 282


    第十一章 國士之知 —————— 303


    激賞嚴復 304


    惺惺相惜 310


    第十二章 出洋“十宗罪” ——— 315


    《使西紀程》 316


    同室操戈 322


    觀念的衝突 341


    第十三章 不忍不談洋務 ———— 349


    返湘  350


    琉球之失 357


    伊犁事件 360


    中法戰爭 366


    第十四章 偉大的失敗者 ———— 383


    斯人獨醒  384


    天纔的自信 396


    附錄一 “漢奸”與“先知” —— 403


    附錄二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27


    附錄三 郭嵩燾大事記 ————— 437


    初版後記——————————— 445


    增訂版後記—————————— 453

    前言
    初知道郭嵩燾,是差不多三十年前,我正在讀研。湖南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裡,收錄了郭嵩燾的《倫敦與巴黎日記》,我讀下來,既怦然心動,又瞠目結舌。
    2007年,湖南教育電視臺開辦《湖湘講堂》,請我講一個湖南的歷史人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嵩燾,此時我對郭嵩燾已經有較多了解,驚訝他的見識,同情他的遭遇。我曾隨電視臺的編導去了郭嵩燾老家,與左宗棠得到格外重視不同,郭嵩燾在他的老家湘陰汩羅,幾乎找不到“遺跡”。我跟當地的朋友講,五十年之後,郭嵩燾的名望會高於左宗棠,朋友不敢置信。我為什麼這麼說?我當然也喜歡左宗棠,多有能耐的一個人,英雄。但是,我想告訴諸位,這種英雄哪朝哪代都有,特別是在中國文化水土裡,而類似郭嵩燾這種能夠提供新的世界觀,新的文化視界的人,卻不多見,這樣的人往往被我們忽略甚至敵視,因為他提供的是一種與既成觀念和秩序有所衝突的事實與道理,這會給我們的內心帶來焦慮和不安。

    初知道郭嵩燾,是差不多三十年前,我正在讀研。湖南出版的“走向世界叢書”裡,收錄了郭嵩燾的《倫敦與巴黎日記》,我讀下來,既怦然心動,又瞠目結舌。


    2007年,湖南教育電視臺開辦《湖湘講堂》,請我講一個湖南的歷史人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嵩燾,此時我對郭嵩燾已經有較多了解,驚訝他的見識,同情他的遭遇。我曾隨電視臺的編導去了郭嵩燾老家,與左宗棠得到格外重視不同,郭嵩燾在他的老家湘陰汩羅,幾乎找不到“遺跡”。我跟當地的朋友講,五十年之後,郭嵩燾的名望會高於左宗棠,朋友不敢置信。我為什麼這麼說?我當然也喜歡左宗棠,多有能耐的一個人,英雄。但是,我想告訴諸位,這種英雄哪朝哪代都有,特別是在中國文化水土裡,而類似郭嵩燾這種能夠提供新的世界觀,新的文化視界的人,卻不多見,這樣的人往往被我們忽略甚至敵視,因為他提供的是一種與既成觀念和秩序有所衝突的事實與道理,這會給我們的內心帶來焦慮和不安。


    求解郭嵩燾,意味著我們需要正視傳統文明在近代的困境,正視與我們自身的作為息息相關的累累傷痕。歷史其實聯繫著偶然的人事,並不是一個純粹宿命的過程,也隻有看到歷史的偶然性,我們纔會去反思歷史,去發現歷史的復雜與詭異,去理解歷史與我們自身的關聯。通過郭嵩燾,我們會看到,近代中國,也許有著不止一種可能的方向與命運,如果他的思想能夠成為晚清社會的主流思想,如果可以按照郭嵩燾的見識去調整自我、面對西方,會怎麼樣呢?這雖然有點“事後諸葛亮”,但正本清源,返回歷史的現場,正是作為人文學者應該具有的一種能力,也是不應該逃避的責任和使命。


     


    一、郭嵩燾生平大概


     


    郭嵩燾1818年出生在湖南湘陰。湘陰在清代屬於長沙府,是湘江在洞庭湖的出口,一個通達之地。郭嵩燾家曾經富甲一方,到他父親一代,家道中落。


    郭嵩燾進學後,到嶽麓書院讀書,與曾國藩、劉蓉一見如故,結為金蘭,他們的親近跟性情有關,更跟抱負有關,用今天的話說,他們都是有志青年,郭嵩燾臨終前作《枕上詩》,說他們“笑談都與聖賢鄰”,當然就是要比肩聖賢。


    1841年,郭嵩燾入浙江學政羅文俊幕,見識了英國炮艦在寧波定海一帶的攻擊,意識到“自古邊患之興,皆由措置失宜”,由此發願考察歷史上的“中外關繫”,撰著《綏邊征實》。


    1847年,郭嵩燾中為進士。很快,太平天國起來了,曾國藩出山,羅澤南出山,郭嵩燾也親臨戰場。大約在1856年初,郭嵩燾奉曾國藩之命,赴浙江籌餉,順道去了上海。根據《南京條約》,五口通商,其中包括上海。郭嵩燾到來時,英國人、法國人在洋涇浜落腳十餘年,已經經營得有模有樣。這是郭嵩燾次與洋人打交道,他有點始料不及,傳說中的“紅毛”“鬼佬”,居然長得很漂亮,居然很講禮貌,修的房子居然窗明幾淨,洋酒——葡萄酒居然也不難喝,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船艦,尤其超乎想像,那完全是一種新文明的產物。


    從上海返回後,郭嵩燾前往北京就任翰林,不久,入值南書房。其時,英、法諸國要求重訂條約,要求更多門戶開放,要求使臣駐京。在無法得到許可時,便以武力相要挾,炮艦停泊渤海,窺伺京師。咸豐皇帝命郭嵩燾參贊主持天津海防的王爺僧格林沁,以郭嵩燾已有的見識和理解,他認為“洋務一辦便了,必與言戰,終無了期”。這樣的思路顯然無法對應英雄闊步的僧王,而僧王卻獲得了庚子、辛丑以來與洋人作戰的勝利,舉朝歡呼。對此,郭嵩燾似乎並不開心,曾國藩在來信中就奇怪他為什麼對於備戰欲言又止,對於勝仗無動於衷。接下來,郭嵩燾受命作為欽差稽查山東沿海釐稅而遭算計,被朝廷處分,繼續到南書房任職。郭嵩燾請求回籍,他以身體為由的反復告假,連皇帝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回到湘陰僅一個月,1860年9月18日,郭嵩燾從朋友來信中得知天津塘沽失陷,然後是京城失陷,咸豐帝逃往熱河——號稱“駕幸”。郭嵩燾“為廢寢食”“痛悼不已”,事情的發展是他早已有所預判的,想不到自己“不幸而言中”,而且還是“昨歲之言”。


    他因此憤然說:“諸臣之罪,豈復可逭哉!”“僧邸之罪,殺之不足蔽辜矣!”他開列出“洋務四兇”,包括琦善、耆英、葉名琛、僧格林沁。他解釋,之所以沒有算上林則徐,是因為林則徐的人格實在令人欽敬,但處置洋務,林則徐同樣不得要領。


    後,正與太平軍作戰的李鴻章希望借重既懂洋務且能理財籌餉的郭嵩燾,郭嵩燾復出,先是作為蘇松糧道,然後轉任兩淮鹽運使,不到一年,朝廷任命他署理廣東巡撫。1866年,因為左宗棠的糾參,也因為他自己在抑郁憤懣中的請求,郭嵩燾解職還鄉,回到長沙。


    長沙八年,郭嵩燾仰觀俯察,對於家國天下事,有更多思考,也產生了更多憂患。1874年,郭嵩燾五十七歲,朝廷詔命他赴京陛見。這年二月,日本借口琉球漁民被害,興師臺灣。看來,正是這種敷衍不過去的危機,讓朝廷想起了在洋務上似乎有些辦法的郭嵩燾。


    郭嵩燾束裝就道,朝廷先是任命他作為福建按察使,到任不滿三月,又緊急召回,讓他出使英國。原來,朝廷因為雲南馬嘉理事件,需要有大臣前往英國賠罪,此事尤其緊迫。


    1876年12月2日,郭嵩燾一行從上海冒雨登舟,前往英國,正式就任駐英公使,後兼任駐法公使。在公使任上,郭嵩燾如魚得水,他曾經對於西方的一知半解都得到了印證,他像海綿一樣吸納西方文明,尋找這種文明的動力,並由此自我反思,感嘆國家遲暮,自己“年老失學”,小楷的日記有時一天寫到七八千字。


    不幸的是,和他一同出使的副手劉錫鴻似乎別有用心,成為郭嵩燾英倫生活的心腹大患。1879年年初,郭嵩燾黯然離任,他甚至沒有再到北京述職,而直接返回了長沙,他對朝廷有點絕望,對朝廷大佬們主導的洋務也幾乎失去信心。


    然而,伊犁事件、琉球事件、中法戰爭接連發生,眼見國家危殆,民生悲苦,郭嵩燾“不忍不談洋務”,他希望人們可以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早一點覺醒過來,對自己以及身邊的世界有真確的了解與認知,盡量減少因為顢頇帶來的自我傷害。


    1891年7月,郭嵩燾在長沙去世,李鴻章等人上疏,請求朝廷將他的學行政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予賜謚,朝廷的旨意是:“郭嵩燾出使外洋,所著書籍,頗滋物議,所請著不準行。”


    二、郭嵩燾的性情


    讓當局認為“頗滋物議”而至於妨礙給他立傳賜謚的“所著書籍”,是郭嵩燾出使英國後發回總理衙門刊印的《使西紀程》。


    或許是因為郭嵩燾在洋務上已經落下“口碑”,左都御史景廉在出使前就參奏他“一以順悅夷心為事”,家鄉士子更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相譏諷,差點燒掉了他的住所;或者是郭氏“顯赫”的朝臣身份,讓人對他的言行格外關注;更重要的是,郭嵩燾力求平和而其實無法掩飾的批判性的自我觀照,讓《使西紀程》在朝廷上下引起的反響異常強烈,好朋友王闿運認為他的文字已經“中洋毒”,李慈銘說郭嵩燾所言“誠不知是何肺肝”“凡有血氣者,無不切齒”。


    這是當時號稱有見識的學者的議論,政客的反應則是“動手”。光緒三年六月,翰林院編修何金壽,奏劾郭嵩燾“有二心於英國,欲中國臣事之”,請求將《使西紀程》毀版。接下來,張佩綸奏參,不僅要求禁書,還要求撤回郭嵩燾。


    知道此事後,郭嵩燾有點想不明白,他在為反擊何金壽的奏劾所上折片中說,何金壽所據為罪狀者,在指摘日記中“並不得以和論”一語。《使西紀程》中確實有一段議論,說“南宋以後邊患日深,而言邊事者峭急褊迫,至無以自容”,“以夷狄為大忌,以和為大辱,實自南宋始”,而現在的形勢與南宋不同,“西洋立國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與遼、金崛起一時,倏盛倏衰,情形絕異”。如此,怎麼能不認真講求應付之法,怎麼就一定“不得以和論”呢?無緣無故把“和”字當作罪行,“侈口張目以自快其議論,至有謂寧可覆國亡家,不可言和者”。郭嵩燾早已經聽慣這種“愛國”言論。


    郭嵩燾認為,辦理“洋務”不當的重要表現,就是自己首先明確立場,以“玉碎瓦全”相激發,弄得沒有立足的餘地。觀念和立場上的自我孤立,直接帶來對策上的盲目。這種“主題先行”的做法,其來有自。他曾經指出,歷史上的事,特別涉及國際關繫時,必須“究知當日之情事”,纔能有公允的理解,他一直對宋明士大夫“於天下大勢懵然無所知”“不考當時之事勢,不察人情之順逆”的放言高論,不以為然,譬如明末魏禧論嶽飛“朱仙鎮班師事”,他認為就“不足當有識之一笑”,為此不惜專門著文辯論。


    以對於歷史的理性認識為前提,不再被高亢的自我中心主義所主宰,郭嵩燾因此不僅可以從流行的議論中看出“厚誣古人,貽誤後世”的歷史偏弊,而且可以返回實情,還原是非。


    有可靠的認知,纔會有準確的判斷。郭嵩燾說,辦洋務必須講道理,而且是講全面的道理。什麼是全面的道理?並不高深,隻要“以之處己,以之處人,行焉而宜,施焉而當,推而放之而心理得,舉而措之而天下安”就行。如果既不能“心理得”,又不能“天下安”,卻人人自矜其氣、自我鼓噪,這就是“妄人”了,妄人充斥的世界,情形可想而知。


    郭嵩燾說,此“區區愚忱,不惜大聲爭之,苦口言之,以求其一悟。願與讀書明理之君子,一共證之。”沒想到,苦心的“爭”和“言”,“證”成的卻是“有二心於英國”的苦果。


    事實上,郭嵩燾出使之前的言論,被指為“不容於堯舜之世”的出使本身,已經觸犯了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郭嵩燾本人,就如同少年時被人評價的“猛獸鷙鳥”,對於所見分明的是非,對於自己洞若觀火的判斷,不免固執,尤其不能忍受為了個人“持祿固位博盛譽”而置家國大義於不顧,謀食不謀道。曾國藩說他“芬芳悱惻”,劉蓉說他“天資粹美,熒澈無瑕”,他顯然不是那種權勢欲強、功利心重、可以屈己從人的人,而是精神卓越、氣質清潔、靈臺澄澈,似乎“非今世有也”。因為所思深遠,富有洞察力,眼界和價值理想非一時一地的


    功利可以籠絡,又因為敏感於憂患,忠誠於使命,遭遇不可理喻的人事時,難免生發議論,議論多批評,批評難免針對現實,於是容易讓人以屈原、賈誼視之。一旦以屈、賈視之,在功利主義的官場文化中,就很不容易存身,很容易成為既得利益者的敵人。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郭嵩燾的任事能力與人格魅力遠在晚清中興諸名臣之下,他無法把自己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做得像左宗棠那樣前呼後擁,做得像曾國藩那樣集“功、德、言”於一身,做得像李鴻章那樣左右逢源,失敗的原因正在於他自己的性格。在我看來,這樣的講法似是而非。


    首先,所謂“失敗”就是一個中國式的“成王敗寇”標準,不足以衡量一切人,尤其不能以之衡量變革時代的人物,在一個“壞時代”,“成王敗寇”的標準,尤其遠離人道。


    其次,人與人的相處或共事,性格當然重要,但觀念與思想同時主導著一個人的性格與人格,思想上不能相安,性格再好也無法真的相處妥帖,郭嵩燾與僧格林沁,與李湘棻、瑞麟、左宗棠、劉錫鴻等人的衝突,表面上看來是個性使然,實際上無不隱含了觀念上的深刻對立,包括對於曾國藩,雖然情同手足,但他沒有表現出類似劉蓉那樣的無以復加的尊崇,其實也在於郭嵩燾認為曾國藩“於洋務素非通曉”。因此,郭嵩燾的驕傲,正是一種基於思想觀念上的驕傲,有著此種“先知”般思想觀念的人,除非出落成為純粹的哲學家、宗教家,否則,很難容忍周圍的蒙昧。其實,郭嵩燾對於自己“勇於任事而輕於信人”“嫉惡太深,立言太快”以至於“一事乖方,椎心自激”的“質性之隘”,所見分明,但是,因為關乎是非,關乎家國大局,他雖屢屢告誡自己,卻無法“喫一塹長一智”,讓自己圓通起來。


    再次,郭嵩燾的時代,在今天的反觀中,重要的國務就是洋務,觀念的突破是重要的突破,沒有觀念的突破,一切所謂事功,所謂作為,隻能範圍在傳統的價值理想之下,也無法改變一次失敗接著又一次失敗的悲情局面。如此,可以肯定地說,人們對於郭嵩燾性情的接受程度,正取決於對他的觀念的接受程度,這也是如何評價他的關鍵。


     


     


     


     


     

    在線試讀
    正文試讀:
    楔子

    光緒十五年(1889),郭嵩燾在長沙的寓所開始撰寫回憶錄性質的《玉池老人自敘》。寫作斷斷續續,一直堅持到他行將去世的光緒十七年(1891)三月二十日,纔於病中收筆。
    初的用意,似乎隻是為了安排自己的身後事。他說,自己年逾七十,精力衰耗已極。疾病顛連,累月逾時,自度無長生久視之理。而諸子諸孫,幼弱不諳人事,恐一旦委溝壑,一切應行事宜,茫然莫知所措。所以,趁自己年之未盡,預為之程式安排。屆時,讓他們可以有所循守。
    郭嵩燾交代了自己死後入殮的裝束,所含碎玉,所用朝珠、棺具,棺具內他認可的飾物,報喪的範圍,以及應該遵行的祭奠禮儀。他說:吾素寡酬應,年來朋舊凋落,往來知好尤少,學行聲名,無關時俗輕重,無庸訃告親友,以滋唁問之煩。三日成服,傳知本家及一二至親,並於靈前行禮,其他親友概不通報,徒使諸老輩奔走來臨,相與嘆息,以重吾心之咎。他要求“刪除一切繁文”,以“情所宜盡,義所應為”為準,而“不必盡依世《郭嵩燾全集》第十五冊,755頁,嶽麓書社2012年。後引或不再注明出版社與出版日期。
    俗通行之禮”。他告誡家人,不準延僧誦經,他深不喜釋氏“福田利益之說”,禁用“爭奇鬥巧,煩費無謂”的紙扎,等等。
    寫著寫著,話題很快就轉移到了關於自己生平的回首和反思,謂“自少奔走衣食,中年以後又經兵亂,出入軍幕,蒙被國恩。生平所以自命,必求有益國計民生,而尤以抱道自重為心,未嘗敢稍自貶損”。又謂“吾自通籍後,連丁父母憂,又值粵匪之亂,遂不復以仕宦為意,而於經營國計、保衛地方,無敢稍釋於心”。如此,種種事跡與心跡,“今我不述,後生何聞哉?”他決定把“區區一生行誼”記錄下來,以稍存崖略。
    “未嘗敢稍自貶損”,這是郭嵩燾置身於衰頹之世的自我期待和自我許可;“無敢稍釋於心”,這是郭嵩燾自覺對於天下家國的抱負和使命。他確實是在這樣的自命和自許中度過自己並不平順的一生的,為此,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智和熱情。然而,所到之處,總不免荊棘叢生,“耿耿此心,自喻之亦惟能自勉之而已”。

    正文試讀:


    楔子


     


    光緒十五年(1889),郭嵩燾在長沙的寓所開始撰寫回憶錄性質的《玉池老人自敘》。寫作斷斷續續,一直堅持到他行將去世的光緒十七年(1891)三月二十日,纔於病中收筆。


    初的用意,似乎隻是為了安排自己的身後事。他說,自己年逾七十,精力衰耗已極。疾病顛連,累月逾時,自度無長生久視之理。而諸子諸孫,幼弱不諳人事,恐一旦委溝壑,一切應行事宜,茫然莫知所措。所以,趁自己年之未盡,預為之程式安排。屆時,讓他們可以有所循守。


    郭嵩燾交代了自己死後入殮的裝束,所含碎玉,所用朝珠、棺具,棺具內他認可的飾物,報喪的範圍,以及應該遵行的祭奠禮儀。他說:吾素寡酬應,年來朋舊凋落,往來知好尤少,學行聲名,無關時俗輕重,無庸訃告親友,以滋唁問之煩。三日成服,傳知本家及一二至親,並於靈前行禮,其他親友概不通報,徒使諸老輩奔走來臨,相與嘆息,以重吾心之咎。他要求“刪除一切繁文”,以“情所宜盡,義所應為”為準,而“不必盡依世《郭嵩燾全集》第十五冊,755頁,嶽麓書社2012年。後引或不再注明出版社與出版日期。


    俗通行之禮”。他告誡家人,不準延僧誦經,他深不喜釋氏“福田利益之說”,禁用“爭奇鬥巧,煩費無謂”的紙扎,等等。


    寫著寫著,話題很快就轉移到了關於自己生平的回首和反思,謂“自少奔走衣食,中年以後又經兵亂,出入軍幕,蒙被國恩。生平所以自命,必求有益國計民生,而尤以抱道自重為心,未嘗敢稍自貶損”。又謂“吾自通籍後,連丁父母憂,又值粵匪之亂,遂不復以仕宦為意,而於經營國計、保衛地方,無敢稍釋於心”。如此,種種事跡與心跡,“今我不述,後生何聞哉?”他決定把“區區一生行誼”記錄下來,以稍存崖略。


    “未嘗敢稍自貶損”,這是郭嵩燾置身於衰頹之世的自我期待和自我許可;“無敢稍釋於心”,這是郭嵩燾自覺對於天下家國的抱負和使命。他確實是在這樣的自命和自許中度過自己並不平順的一生的,為此,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智和熱情。然而,所到之處,總不免荊棘叢生,“耿耿此心,自喻之亦惟能自勉之而已”。


    他自承:生平自信沒有害人之心,沒有忌刻人之心,也沒有一意自私自利之心。自處不敢寬假,而論人則常從恕道。常謂廉者,君子所以自責,不宜以責人。惠者,君子所以自盡,不宜以望於人。至於生平的學問文章,算是勉強可以“自效”,但自己皆不甚屬意,隻是想以自己之所學,匡時正俗,利濟生民。雖然力有所不能逮也,然而,志氣不為稍衰。王少鶴通政歸粵西,在長沙小住,曾經對他說:“吾輩已近暮年,急須料檢生平志業,內毖之心,求所以信今而傳後。而觀君心志所屬,仍在用世、興事、立功,與希榮計利之心發用不同,而為心之累同也。”郭嵩燾悚然驚懼於王少鶴之所言,說中了自己“要害”。但是,自己始終不能對於那一種“用世、興事、立功”的熱衷有所克治。在自己見聞所及的範圍之內,隻要是稍關天下利病得失,必定反復推求其實,下至民間奸巧利弊,挾私求逞,無不引以為世道人心之憂患。為此,常至拊膺感憤,結塞於心,“此用世之一念,生於其心,發於其事,自然感觸而莫能自喻者也”。


    能夠“自喻”並且“自勉”的,是自己不避困窘的用世之心;不能“自喻”的,也是自己的“用世之一念”——對於家國天下、世道人心的憂患,連自己也想不明白,拊膺感憤,結塞於心,一何至此。他曾經在信中告訴曾國藩:“吾人生世,要為天下不可少之人,纔算全德;要為一家所可少之人,纔算全福。”他知道,此種“全德”“全福”之人,隻有曾文正公足以當之,自己則恰恰相反。他還說,死生變幻,本難把捉,“於吾生則亦無多遺憾,當與草木之榮落,逆旅之去來,等量齊觀,不必多生悲感,過事鋪張。……以我一生,了我一生應盡之責而已”。


    他的自述,充滿確定無疑的自信與自負,也充滿無可諱言的委屈和失望;充滿明朗的激情和坦然的驕傲,也充滿幽微的隱痛和傷情。他的大半生涯,正是在他所知清明的自我分解、自我省思、自我分辨中展開的,抱道自重,讜言直行,刻苦自勵,繾綣悲憫。


    回首前塵,他有一種不能自已的慷慨、激憤和悲涼,他其實深深懂得:“夫聖賢,汲汲天下之利病,非自侈其知之能謀,力之能任也,其心有不得已者焉。”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