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汴京之圍:北宋末年的外交、戰爭和人(馬伯庸、羅振宇、虞雲國鼎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郭建龍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宋遼金元史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494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549447
    作者:郭建龍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7月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1. 繼“帝國密碼”三部曲之後,郭建龍全新歷史大作重磅


    2.讀史明智,鋻古知今。北宋何以亡國,大金又如何崛起?通過讀懂歷史變局大事件,獲取受用終身的戰略和決策智慧,這是一部政商的罕見佳作!


    3. 一部全新視角下的遼金宋外交戰爭史,顛覆你既有的歷史觀,用豐富扎實的史料復原多方立場,帶你一起了解北宋政治、軍事和外交策略的得與失。


    4.把脈帝國繫統性痼疾,讀懂古代王朝衰亡的深層成因和歷史邏輯。圍城之下,惡性黨爭、財政危機、軍事痼疾、外交失策……本書帶領讀者身臨其境,感受盛世轟然崩塌後的人間百態。


    5.本書給你一份危急時刻的國家生存指南,從與之相通的戰略和決策層面,可以獲得企業生存法則和管理指南。2019書!


    6. 從盛世到滅亡僅隔3年,北宋何以轟然崩潰?細致解構帝國內外的危機根源,深度發掘歷史反思的現代啟示。


    7. 和戰兩派的惡性黨爭、日益加劇的財政危機、痼疾難除的軍事體制,以及昏聵不堪的外交策略,如何將內憂外困中的北宋一步步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內容簡介

    本書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難的完整歷史細節,講述宋、遼、金三方的和與戰,聚焦北宋歷史大變局的關鍵時刻,以及帝國由內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發的前因後果。北宋宣和年間,帝國上下一片繁榮景像,然而盛世之下的隱患已成暗湧。財政困難、軍事痼疾、惡性黨爭等內部危機,北方遼、金兩國的軍事威脅等外部危機,使得帝國漸成風雨飄搖之勢。為“收復”作為戰略屏障的燕雲十六州,宋徽宗決定聯金滅遼。宋金聯盟雖然逐漸將遼國蠶食,但金國借此窺見北宋的虛弱,加之兩國復雜的利益糾紛,金國轉而南下攻宋年(1126),金軍第二次圍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轟然崩潰,從盛世到滅亡僅隔三年。


    作者以兼顧宋、遼、金三方立場的史料記載為基礎,用通俗流暢的敘事筆法,試圖復盤靖康之難歷史發生的過程,探尋北宋盛衰之變背後的深層成因,以及超越時代的鏡鋻意義。

    作者簡介

    郭建龍,自由作家,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出版作品:社科歷史類“帝國密碼三部曲”《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歷史遊記《穿越百年中東》;小說《告別香巴拉》;文化遊記“亞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三千佛塔煙雲下》《朝》;人物傳記《一以貫之》;商業傳記《勢在人為》。

    目錄
    楔子 從盛世到滅亡隻用三年..........................001
    部 偉大的勝利
    章 繁榮之後...................................011
    四十二年不識兵//011
    盛世下的隱患//014
    商王世繫與黨爭//020
    第二章 北方遊牧區:衰老與新興.....................025
    成功的盟約//025
    從肘腋之患到心腹大患//031
    統兵的宦官與主戰的叛徒//038
    第三章 危險的和約...............................040
    和戰之爭//040
    三國的外交大競爭//043
    海上之盟//048

    楔子 從盛世到滅亡隻用三年..........................001


    部 偉大的勝利


    章 繁榮之後...................................011


    四十二年不識兵//011


    盛世下的隱患//014


    商王世繫與黨爭//020


    第二章 北方遊牧區:衰老與新興.....................025


    成功的盟約//025


    從肘腋之患到心腹大患//031


    統兵的宦官與主戰的叛徒//038


    第三章 危險的和約...............................040


    和戰之爭//040


    三國的外交大競爭//043


    海上之盟//048


    第四章 各懷鬼胎...................... ............056


    漁獵民族的生活與外交//056


    主動權拱手相讓//059


    突然加速的滅遼競賽//062


    第五章 買來的勝利.................................071


    搖擺的軍事與外交//071


    攻克燕京,漫天要價//075


    峰回路轉的西京問題//082


    燕京的回歸//088


    幕間 另一個版本的收復燕京........................091


    第二部 戰爭與和議


    第六章 從和平到戰爭..............................097


    一位降將帶來的艱難抉擇//097


    按下葫蘆起來瓢//102


    許亢宗使團觀察記//105


    風雨前夜//110


    第七章 閃擊戰....................................116


    鉗形攻勢與制敵之道//116


    長驅直入//118


    臨陣換帥//124


    逃亡的皇帝//130


    第八章 遺患無窮..................................134


    孤城守將//134


    短兵相接//138


    外交大潰敗//143


    官家議和,百姓遭殃//148


    第九章 戰爭無釐頭................ ...... ........153


    主戰派得勢//153


    劫營//157


    群體事件//162


    金人撤離//165


    第三部 汴京失陷


    第十章 再起波瀾...................................171


    太上回鑾//171


    和約遭遇執行難//174


    老將離去//178


    無力的主戰派//181


    第十一章 戰端重啟.................................187


    太原失陷//187


    長驅直入//192


    康王單飛//197


    第二次圍城//202


    第十二章 汴京失陷..................................209


    合圍//209


    攻與守的較量//214


    邊打邊談//218


    裝神弄鬼//226


    第十三章 艱難的談判................................234


    下風口的談判//234


    皇帝親臨//238


    康王避難//244


    索求不已//246


    第四部 靖康之難


    第十四章 驚天之變..................................257


    永離龍庭//257


    失控的首都//265


    廢黜趙氏//274


    第十五章 大楚政權..................................286


    宋朝版本的選舉//286


    以九族換取一城生靈//293


    第十六章 戰爭中的女人..............................301


    賣妻女還債的皇帝//301


    男人之罪女人償//305


    詳細的皇帝後宮報告//309


    第十七章 撤離......................................316


    部署撤退//316


    融入北方的血脈//321


    皇帝的結局//327


    畫外音 人民真的在乎帝王嗎..........................334


    第十八章 還政趙氏..................................341


    孟後聽政//341


    遲來的康王//343


    回歸均勢//348


    尾聲 消失的艮嶽....................................353


    附錄...............................................369


    後記.............................................373


    參考書目.................... ....................377

    前言
    楔子:從盛世到滅亡隻用三年
    在缺乏機械的古代,即便是皇權,在自然面前仍然是渺小的。 在頤和園中,有一塊叫作青芝岫的巨大北派太湖石,這塊石頭長 8 米,寬 2 米,高 4 米,重量大約為 30 噸,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風擺在樂壽堂前的庭院裡, 這塊石頭發現於距離北京城幾十公裡外的良鄉。如今,一個中型弔車和一輛重 卡,可以輕松地將它運送到陸地上的很多地方。 但在並不遙遠的清代,還隻能利用人力、畜力和簡單機械,30 噸的重量就 成了巨大的負擔。初發現石頭的人為了移動它而傾家蕩產,隻好棄置道旁。 乾隆皇帝也是動用了皇權的力量,纔將石頭移入頤和園中。 但如果是一塊更大的石頭呢? 比如,大約在北宋徽宗宣和四 1122 年)a,從南方的太湖中就發現 了一塊巨型太湖石,大約有 15 米高(約合五層樓),需要近百人手牽手纔能將 其環繞。b 凡是見過這塊石頭的人都會被它巨大的規模驚到,不由自主產生崇拜 之情。石頭也不是移往幾十公裡外,而是從太湖到千裡之外的北宋首都汴梁(現 河南省開封市),當時的人們又該怎樣纔能完成任務呢? 這個任務交給了一個叫作朱勔的人,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能夠推斷出朱 勔是如何做到的。
    好的太湖石是出於太湖水中,保留著水流衝刷的痕跡,這塊大石也不例外。當人們潛水發現石頭後,會綁上繩索,清掉淤泥,用大船將石頭拖出水。但用船拖的辦法對小石頭都非常不易,更何況是大如居民樓的巨石?

    楔子:從盛世到滅亡隻用三年


    在缺乏機械的古代,即便是皇權,在自然面前仍然是渺小的。 在頤和園中,有一塊叫作青芝岫的巨大北派太湖石,這塊石頭長 8 米,寬 2 米,高 4 米,重量大約為 30 噸,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風擺在樂壽堂前的庭院裡, 這塊石頭發現於距離北京城幾十公裡外的良鄉。如今,一個中型弔車和一輛重 卡,可以輕松地將它運送到陸地上的很多地方。 但在並不遙遠的清代,還隻能利用人力、畜力和簡單機械,30 噸的重量就 成了巨大的負擔。初發現石頭的人為了移動它而傾家蕩產,隻好棄置道旁。 乾隆皇帝也是動用了皇權的力量,纔將石頭移入頤和園中。 但如果是一塊更大的石頭呢? 比如,大約在北宋徽宗宣和四 1122 年)a,從南方的太湖中就發現 了一塊巨型太湖石,大約有 15 米高(約合五層樓),需要近百人手牽手纔能將 其環繞。b 凡是見過這塊石頭的人都會被它巨大的規模驚到,不由自主產生崇拜 之情。石頭也不是移往幾十公裡外,而是從太湖到千裡之外的北宋首都汴梁(現 河南省開封市),當時的人們又該怎樣纔能完成任務呢? 這個任務交給了一個叫作朱勔的人,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能夠推斷出朱 勔是如何做到的。


    好的太湖石是出於太湖水中,保留著水流衝刷的痕跡,這塊大石也不例外。當人們潛水發現石頭後,會綁上繩索,清掉淤泥,用大船將石頭拖出水。但用船拖的辦法對小石頭都非常不易,更何況是大如居民樓的巨石?


    普通的船已經不夠用了。根據記載,中國古代淡水中的船隻載重量為2 000石,實際使用載重量隻有四分之一,也就是500石,大約折合30噸,隻能勉強載得動青芝岫規模的石頭,對於更大的則無能為力。a


    為了移動這塊石頭,必須建造更大的專用船隻纔行。


    船建造完畢,將石頭拖出水,纔是運輸的步。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保護石頭。在運輸中難免磕踫,但太湖石的價值在於它的身上布滿了孔洞,讓人們充滿了浪漫的遐想。一旦這些孔洞損壞,價值就打了。為了避免損壞,必須首先用膠泥將石頭上的孔洞填上,外面再用摻了麻的膠泥敷上厚厚的一層,做成圓圓的球形,放在陽光下曬結實了,纔能繼續運輸。b


    這麼重的石頭陸路運輸是不可能的,隻有繼續走水路。接下來,必須用大木頭做成滾輪,將石頭裝船。運輸船從太湖出發,進入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河段,從江南河北上進入長江,從長江岸邊的江都(現江蘇省揚州市)進入京杭運河的淮揚河段。從運河轉入淮河,再順著淮河的支流泗水北上,到達徐州附近水域。在徐州,石頭將開始它的後一段,也是艱難的旅程。


    北宋時期,從徐州到達首都汴梁的河段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小河:汴河。


    汴河的歷史很前206年),正值楚漢相爭時期,劉邦、項羽有一次議和,雙方約定以一條叫作鴻溝的小河劃定邊界。鴻溝其實是一條人工運河,它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由魏國開鑿。魏國的首都在大梁,也就是後來的開封(汴梁),魏國通過開鑿鴻溝,將黃河的水引到首都,再向南彙入淮河。另外,在淮河與長江之間早就有一條春秋時期吳國開鑿的運河邗溝(後來成為隋代大運河的淮揚河段),鴻溝—淮河—邗溝就溝通了長江和黃河,而汴梁(大梁、開封)就成了這條交通要道上的著名城市。


    鴻溝經過千年的演化和修整,到了北宋就成了汴河。北宋時期,汴河的流向是從滎陽附近的黃河將水引入,經過首都汴梁,再向東彙入泗水,通過泗水的自然河道進入淮河。a


    汴河是宋代交通的大動脈,承運了絕大部分供應朝廷的糧食(漕糧),占全國總運力的80%以上。b由於漕糧是國家財政的基礎,承擔著養官和養兵的重任,汴河也就成了國家經濟的重中之重。


    北宋著名文學家瀋括的哥哥、龍圖閣直學士瀋文通曾經作過一首詩,反映朝廷對東南漕糧的依賴:“漕舟上太倉,一鐘且千金。太倉無陳積,漕舟來無極。畿兵已十萬,三垂戍更多。廟堂方濟師,將奈東南何?”c


    雖然汴河運力如此重要,可這條河流卻有一個極大的問題:水太淺了,許多河段隻有不足兩米深,寬不過十幾米。d站在運河邊,人們很難想像這樣一條小河溝竟然是整個中央帝國的經濟命脈。


    不僅水淺,由於鼕天黃河結冰,運河失去了水源,所以隻能在春天之後使用。在汴河中運送漕糧的船也很難借助水力航行,許多時候隻能靠纖夫拉船——在運河兩側都設有專門的纖道,禁止人們占用。這對於船的載重量更是巨大的限制。


    更麻煩的是,運河上有許多橋梁。大部分是傳統的平橋,橋洞非常低。除了平橋之外,汴河上還有不少拱橋。北宋發明了另一種不需要橋墩的橋——虹橋,如同一座彩虹從此岸飛到彼岸。拱橋和虹橋比起平橋來,可以通行更大的船隻。


    但即便是虹橋和拱橋,拱高多也隻有十幾米。比如,著名的趙州橋拱高隻有7.25米左右。建於明代的杭州拱宸橋,已經算古代的橋之一,其橋高也隻有16米。橋這麼高,還得益於河足夠寬,如果河很窄,那麼橋洞將隻有幾米高。a


    汴河上的橋大都隻能允許不大的漕船通過,裝載巨石的特殊船如同是一個龐然大物,能夠擠進小小的汴河已經不易,更別提通過這些橋了。


    除了橋之外,汴河還經常從城市中通過。北宋時期的許多城市都有水道,讓河流穿城而過,在城牆上專門開有水門供船隻通過。這樣做是為了便於運送城內的物資。


    但城市的水門也往往隻有幾米高,依然無法通過巨石。


    到底怎樣纔能保證石頭的運輸呢?這一點並沒有難倒朱勔,他可以動用整個中央帝國的人力、物力來保證任務完成。


    根據史料記載,由於船太重、汴河狹窄,朱勔動用了數千民夫在岸上拉纖。經過橋梁時,將橋梁拆除,到了城市的水門,將水門上的城牆扒開豁口,保證船通過。b


    幾個月後,這塊巨大的太湖石終於在“百折不撓”的精神下被運到了北宋首都汴梁。


    當時的汴梁城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帝宮城(也叫大內)。內城在外城的中央,而大內又在內城的中央。汴河從外城穿城而過,經過兩個水門,分別是西水門和東水門。從西水門到東水門外七裡的地方,一共有十三座橋梁,其中有三座橋是虹橋,可以通船,其餘的都是平橋,無法通船。a因此,到了汴梁城外,必須從船上卸下巨石,依靠畜力運送進入首都。


    石頭進入首都時,恰逢北宋首都汴梁的一個建設高峰期。在位的皇帝宋徽宗是一個愛好藝術的人。大內本來是皇帝的宮殿和帝國官僚的辦公區,但宋徽宗卻總感覺大內不夠用,於是開始大面積擠占內城的區域。


    宋徽宗對於建築的喜愛與道教有關。他剛即位時缺乏男性繼承人,一位叫劉混康的道士告訴他,這是因為京城東北角太低了,需要稍微墊高一點。宋徽宗照著做了之後,突然間男丁興旺起來。這片墊高的地方,就成了一片皇家園林。b從此以後,在道士們的影響下,加上他本人對建築的喜愛,建設規模也越來越大。


    八年前的政和四1114年),在大內正北方,內城之內,落成了一個大型的宮殿群延福宮。c在建設這個宮殿群時,宋徽宗采取了競爭性做法,讓五位宦官d同時負責建造,他們互不隸屬,爭先恐後地盡一切努力疊山壘石,將延福宮打造成了人間仙境。


    延福宮落成後,宋徽宗對宮殿的需求更大了,於是繼續擴大建設,將另一個宮殿群上清寶箓宮與延福宮打通e,擴建京城、修繕諸王府邸。


    到了政和七1117年),宋徽宗野心勃勃的工程終於上馬了,這個工程叫作艮嶽。f宣和四1122年)十二月,艮嶽建成,它立刻成了中國皇家園林的峰。即便後來的頤和園、圓明園等雖在規模上取勝,但艮嶽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質和精雕細琢的用心,仍然是無法超越的。


    艮嶽原名萬壽山,在內城的東北角,北宋汴梁人口稠密,但內城的東北區域卻清理出了一片周長十餘裡的區域。區域的中心是幾座人工的小山,山上怪石林立、古樹參天,亭臺樓閣移步換景,珍禽異獸前所未聞,沒有一寸土地不是精心打造的,堆滿了從全國各地運送來的珍貴觀賞石材。


    朱勔運送來的那塊巨石移入園區後,被放在水中浸泡,將土皮泡掉,露出本來的面貌,在巨大的孔洞中還專門放了雄黃和爐甘石,因為雄黃可以將蛇蠍驅走,而到了陰天時,爐甘石可以制造出雲霧繚繞的效果。a


    石頭立刻成了艮嶽園林的中心,它被放在山叢中的一片平地上,皇帝甚至專門給石頭修建了一座亭子,如同一個巨大的君王在睥睨著世界。大石周圍,還有上百塊小一些的石頭,如同臣子一般圍繞著它。


    園林之中除了石頭之外還有許多古樹。宋代人喜愛的樹種之一是檜樹,園子裡著名的兩棵檜樹就在大石旁邊,一棵高聳,所以叫“朝日升龍”;另一棵橫臥,叫“臥雲伏龍”。b也是朱勔幫助皇帝從外地運來的,其中一棵可能來自浙江。


    現在浙江海寧著名的安國寺(宋時屬於鹽官縣)內,宋代時曾經有兩棵檜樹,是唐代出使西域的高僧悟空大師栽種的。朱勔打聽到這兩棵樹之後,經過察看制訂了移植方案,他決定那棵大一些的樹用海路運輸,小一點的走河運。不幸的是,走海運的大樹由於遭遇風浪,和船一起沉沒了,隻有小一點的到了京師。c


    巨石旁的兩棵樹都掛了用玉做成的牌子,牌子上的字是用金填的。至於大石頭,待遇比兩棵樹更高,皇帝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昭功敷慶神運石”。皇帝還不滿意,又給它封了個爵位,號稱“盤固侯”。d


    石頭封了侯,皇帝也沒忘記送石頭的人。宣和五1123年)六月,皇帝正式給朱勔加官晉爵。朱勔被封為寧遠軍節度使、醴泉觀史。a宋代的節度使已經不像唐代那樣是獨霸一方的諸侯,卻也是隻有有功之人纔能獲封的大吏,一個人因為運送石頭而被封節度使總有些說不過去,但皇帝找了一個很好的借口:被稱為女真人的金國剛剛滅掉了遼國,將燕雲十六州中重要的城市幽州(即燕山,現在的北京)還給了北宋,皇帝借口朱勔參與了收復幽州的行動,所以封官。


    不僅朱勔被封官,就連他的子孫也都有封賞。他的幾個兒子裡,汝賢封為慶陽軍承宣使,汝功封靜江軍承宣使,汝翼封朝奉大夫、直龍圖閣,汝州封明州觀察使,汝楫封華州觀察使,汝明封熒州刺史,兒子汝文和弟弟朱績封門宣贊舍人,就連孫子輩都受到了封賞,分別封為門宣贊舍人或者門祗侯。一家人大大小小全是官,這在流行蔭庇制度的宋代也都屬於少有。b


    巨石獲封盤固侯時,恰好是北宋疆域之時,在當時被鼓吹為盛世。與其他朝代不同,北宋的北方邊境上,由於被遼國(契丹)占去了燕雲十六州,一直沒有穩固的邊境線,各位皇帝都耿耿於懷,卻由於軍隊戰鬥力不強而不敢發動戰爭。但這一年,宋徽宗卻通過外交和軍事手段收復了燕山以南的幽州,達到了王朝邊境的極致。


    宋徽宗叫這塊石頭“神運石”,也反映了皇帝對於老天眷戀的感激之情,與收復幽州的運氣相比,拆掉了多少橋梁,毀掉了多少城牆,都是不重要的。


    宣和五年的北宋也是一片盛世,歌舞升平,人民仍然生活在一片燈紅酒綠之中,軍隊和官僚沉浸在收復幽州的狂熱裡,皇帝為自己的豐功偉績接受著恭維。


    宰相蔡京將社會的繁榮概括成了一個詞:豐亨豫大,用來形容北宋末年的盛世景像。c他說的並沒有錯,即便南方因為朱勔、蔡京、童貫等人的壓榨出現了一些反抗d,但整個北宋社會仍然是繁榮的。汴梁朱雀門外的夜市還是那麼發達,大相國寺的市場一如既往車水馬龍,大內皇宮外不遠處,就是妓女扎堆的雞兒巷。從官員到普通民眾都生活在一片和樂之中,仿佛這樣的盛世還會持續萬年,沒有危機,沒有貧窮,有的隻是歡樂與舒適。


    然而,這種盛世景像並沒有持續太久。給石頭封官加爵之年,已經是宣和五1123年),此時,距離北宋滅亡的靖康二1127年)已經不滿四年(實際上隻有三年半)。


    當帝國一百多年的敵人遼國消失時,北宋的君臣拍手相慶,在他們看來,敵人的消失也是盛世的標志之一。遼國消失後,一個微不足道的野蠻民族占據了北方。這個民族與相對更文明的契丹人不在一個層次上,也不需重視,由於北方太貧窮,他們仰仗著北宋每年的“歲賜”苟且活著。


    但三年後,出乎所有人意料,正是這個微不足道的野蠻民族利用斬首行動攻陷了汴梁,一切戛然而止,北宋滅亡了。從盛世到滅亡隻用了三年時間。


    那麼,在這三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一個盛世瞬間滅亡呢?那些慶祝盛世的官僚和百姓又是如何面對茫茫的未知?本書的目的,就是考察這短短的歷史一瞬,尋找背後的歷史細節,剖析可能指導當下的經驗與教訓……

    在線試讀
    111楔子:從盛世到滅亡隻用三年
    在缺乏機械的古代,即便是皇權,在自然面前仍然是渺小的。 在頤和園中,有一塊叫作青芝岫的巨大北派太湖石,這塊石頭長 8 米,寬 2 米,高 4 米,重量大約為 30 噸,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風擺在樂壽堂前的庭院裡, 這塊石頭發現於距離北京城幾十公裡外的良鄉。如今,一個中型弔車和一輛重 卡,可以輕松地將它運送到陸地上的很多地方。 但在並不遙遠的清代,還隻能利用人力、畜力和簡單機械,30 噸的重量就 成了巨大的負擔。初發現石頭的人為了移動它而傾家蕩產,隻好棄置道旁。 乾隆皇帝也是動用了皇權的力量,纔將石頭移入頤和園中。 但如果是一塊更大的石頭呢? 比如,大約在北宋徽宗宣和四 1122 年)a,從南方的太湖中就發現 了一塊巨型太湖石,大約有 15 米高(約合五層樓),需要近百人手牽手纔能將 其環繞。b 凡是見過這塊石頭的人都會被它巨大的規模驚到,不由自主產生崇拜 之情。石頭也不是移往幾十公裡外,而是從太湖到千裡之外的北宋首都汴梁(現 河南省開封市),當時的人們又該怎樣纔能完成任務呢? 這個任務交給了一個叫作朱勔的人,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能夠推斷出朱 勔是如何做到的。
    好的太湖石是出於太湖水中,保留著水流衝刷的痕跡,這塊大石也不例外。當人們潛水發現石頭後,會綁上繩索,清掉淤泥,用大船將石頭拖出水。但用船拖的辦法對小石頭都非常不易,更何況是大如居民樓的巨石?
    普通的船已經不夠用了。根據記載,中國古代淡水中的船隻載重量為2 000石,實際使用載重量隻有四分之一,也就是500石,大約折合30噸,隻能勉強載得動青芝岫規模的石頭,對於更大的則無能為力。a
    為了移動這塊石頭,必須建造更大的專用船隻纔行。
    船建造完畢,將石頭拖出水,纔是運輸的步。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保護石頭。在運輸中難免磕踫,但太湖石的價值在於它的身上布滿了孔洞,讓人們充滿了浪漫的遐想。一旦這些孔洞損壞,價值就打了。為了避免損壞,必須首先用膠泥將石頭上的孔洞填上,外面再用摻了麻的膠泥敷上厚厚的一層,做成圓圓的球形,放在陽光下曬結實了,纔能繼續運輸。b
    這麼重的石頭陸路運輸是不可能的,隻有繼續走水路。接下來,必須用大木頭做成滾輪,將石頭裝船。運輸船從太湖出發,進入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河段,從江南河北上進入長江,從長江岸邊的江都(現江蘇省揚州市)進入京杭運河的淮揚河段。從運河轉入淮河,再順著淮河的支流泗水北上,到達徐州附近水域。在徐州,石頭將開始它的後一段,也是艱難的旅程。
    北宋時期,從徐州到達首都汴梁的河段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小河:汴河。

    111楔子:從盛世到滅亡隻用三年


    在缺乏機械的古代,即便是皇權,在自然面前仍然是渺小的。 在頤和園中,有一塊叫作青芝岫的巨大北派太湖石,這塊石頭長 8 米,寬 2 米,高 4 米,重量大約為 30 噸,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風擺在樂壽堂前的庭院裡, 這塊石頭發現於距離北京城幾十公裡外的良鄉。如今,一個中型弔車和一輛重 卡,可以輕松地將它運送到陸地上的很多地方。 但在並不遙遠的清代,還隻能利用人力、畜力和簡單機械,30 噸的重量就 成了巨大的負擔。初發現石頭的人為了移動它而傾家蕩產,隻好棄置道旁。 乾隆皇帝也是動用了皇權的力量,纔將石頭移入頤和園中。 但如果是一塊更大的石頭呢? 比如,大約在北宋徽宗宣和四 1122 年)a,從南方的太湖中就發現 了一塊巨型太湖石,大約有 15 米高(約合五層樓),需要近百人手牽手纔能將 其環繞。b 凡是見過這塊石頭的人都會被它巨大的規模驚到,不由自主產生崇拜 之情。石頭也不是移往幾十公裡外,而是從太湖到千裡之外的北宋首都汴梁(現 河南省開封市),當時的人們又該怎樣纔能完成任務呢? 這個任務交給了一個叫作朱勔的人,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能夠推斷出朱 勔是如何做到的。


    好的太湖石是出於太湖水中,保留著水流衝刷的痕跡,這塊大石也不例外。當人們潛水發現石頭後,會綁上繩索,清掉淤泥,用大船將石頭拖出水。但用船拖的辦法對小石頭都非常不易,更何況是大如居民樓的巨石?


    普通的船已經不夠用了。根據記載,中國古代淡水中的船隻載重量為2 000石,實際使用載重量隻有四分之一,也就是500石,大約折合30噸,隻能勉強載得動青芝岫規模的石頭,對於更大的則無能為力。a


    為了移動這塊石頭,必須建造更大的專用船隻纔行。


    船建造完畢,將石頭拖出水,纔是運輸的步。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保護石頭。在運輸中難免磕踫,但太湖石的價值在於它的身上布滿了孔洞,讓人們充滿了浪漫的遐想。一旦這些孔洞損壞,價值就打了。為了避免損壞,必須首先用膠泥將石頭上的孔洞填上,外面再用摻了麻的膠泥敷上厚厚的一層,做成圓圓的球形,放在陽光下曬結實了,纔能繼續運輸。b


    這麼重的石頭陸路運輸是不可能的,隻有繼續走水路。接下來,必須用大木頭做成滾輪,將石頭裝船。運輸船從太湖出發,進入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河段,從江南河北上進入長江,從長江岸邊的江都(現江蘇省揚州市)進入京杭運河的淮揚河段。從運河轉入淮河,再順著淮河的支流泗水北上,到達徐州附近水域。在徐州,石頭將開始它的後一段,也是艱難的旅程。


    北宋時期,從徐州到達首都汴梁的河段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小河:汴河。


    汴河的歷史很前206年),正值楚漢相爭時期,劉邦、項羽有一次議和,雙方約定以一條叫作鴻溝的小河劃定邊界。鴻溝其實是一條人工運河,它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由魏國開鑿。魏國的首都在大梁,也就是後來的開封(汴梁),魏國通過開鑿鴻溝,將黃河的水引到首都,再向南彙入淮河。另外,在淮河與長江之間早就有一條春秋時期吳國開鑿的運河邗溝(後來成為隋代大運河的淮揚河段),鴻溝—淮河—邗溝就溝通了長江和黃河,而汴梁(大梁、開封)就成了這條交通要道上的著名城市。


    鴻溝經過千年的演化和修整,到了北宋就成了汴河。北宋時期,汴河的流向是從滎陽附近的黃河將水引入,經過首都汴梁,再向東彙入泗水,通過泗水的自然河道進入淮河。a


    汴河是宋代交通的大動脈,承運了絕大部分供應朝廷的糧食(漕糧),占全國總運力的80%以上。b由於漕糧是國家財政的基礎,承擔著養官和養兵的重任,汴河也就成了國家經濟的重中之重。


    北宋著名文學家瀋括的哥哥、龍圖閣直學士瀋文通曾經作過一首詩,反映朝廷對東南漕糧的依賴:“漕舟上太倉,一鐘且千金。太倉無陳積,漕舟來無極。畿兵已十萬,三垂戍更多。廟堂方濟師,將奈東南何?c


    雖然汴河運力如此重要,可這條河流卻有一個極大的問題:水太淺了,許多河段隻有不足兩米深,寬不過十幾米。d站在運河邊,人們很難想像這樣一條小河溝竟然是整個中央帝國的經濟命脈。


    不僅水淺,由於鼕天黃河結冰,運河失去了水源,所以隻能在春天之後使用。在汴河中運送漕糧的船也很難借助水力航行,許多時候隻能靠纖夫拉船——在運河兩側都設有專門的纖道,禁止人們占用。這對於船的載重量更是巨大的限制。


    更麻煩的是,運河上有許多橋梁。大部分是傳統的平橋,橋洞非常低。除了平橋之外,汴河上還有不少拱橋。北宋發明了另一種不需要橋墩的橋——虹橋,如同一座彩虹從此岸飛到彼岸。拱橋和虹橋比起平橋來,可以通行更大的船隻。


    但即便是虹橋和拱橋,拱高多也隻有十幾米。比如,著名的趙州橋拱高隻有7.25米左右。建於明代的杭州拱宸橋,已經算古代的橋之一,其橋高也隻有16米。橋這麼高,還得益於河足夠寬,如果河很窄,那麼橋洞將隻有幾米高。a


    汴河上的橋大都隻能允許不大的漕船通過,裝載巨石的特殊船如同是一個龐然大物,能夠擠進小小的汴河已經不易,更別提通過這些橋了。


    除了橋之外,汴河還經常從城市中通過。北宋時期的許多城市都有水道,讓河流穿城而過,在城牆上專門開有水門供船隻通過。這樣做是為了便於運送城內的物資。


    但城市的水門也往往隻有幾米高,依然無法通過巨石。


    到底怎樣纔能保證石頭的運輸呢?這一點並沒有難倒朱勔,他可以動用整個中央帝國的人力、物力來保證任務完成。


    根據史料記載,由於船太重、汴河狹窄,朱勔動用了數千民夫在岸上拉纖。經過橋梁時,將橋梁拆除,到了城市的水門,將水門上的城牆扒開豁口,保證船通過。b


    幾個月後,這塊巨大的太湖石終於在“百折不撓”的精神下被運到了北宋首都汴梁。


    當時的汴梁城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帝宮城(也叫大內)。內城在外城的中央,而大內又在內城的中央。汴河從外城穿城而過,經過兩個水門,分別是西水門和東水門。從西水門到東水門外七裡的地方,一共有十三座橋梁,其中有三座橋是虹橋,可以通船,其餘的都是平橋,無法通船。a因此,到了汴梁城外,必須從船上卸下巨石,依靠畜力運送進入首都。


    石頭進入首都時,恰逢北宋首都汴梁的一個建設高峰期。在位的皇帝宋徽宗是一個愛好藝術的人。大內本來是皇帝的宮殿和帝國官僚的辦公區,但宋徽宗卻總感覺大內不夠用,於是開始大面積擠占內城的區域。


    宋徽宗對於建築的喜愛與道教有關。他剛即位時缺乏男性繼承人,一位叫劉混康的道士告訴他,這是因為京城東北角太低了,需要稍微墊高一點。宋徽宗照著做了之後,突然間男丁興旺起來。這片墊高的地方,就成了一片皇家園林。b從此以後,在道士們的影響下,加上他本人對建築的喜愛,建設規模也越來越大。


    八年前的政和四1114年),在大內正北方,內城之內,落成了一個大型的宮殿群延福宮。c在建設這個宮殿群時,宋徽宗采取了競爭性做法,讓五位宦官d同時負責建造,他們互不隸屬,爭先恐後地盡一切努力疊山壘石,將延福宮打造成了人間仙境。


    延福宮落成後,宋徽宗對宮殿的需求更大了,於是繼續擴大建設,將另一個宮殿群上清寶箓宮與延福宮打通e,擴建京城、修繕諸王府邸。


    到了政和七1117年),宋徽宗野心勃勃的工程終於上馬了,這個工程叫作艮嶽。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