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人生況味(《老照片》典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馮克力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近現代史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ISBN】97878071370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137016
    叢書名:《老照片》典藏版

    作者:馮克力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7月 


        
        
    "

    內容簡介

    一張照片、一段往事,雖然敘說的隻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經歷,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於不經意間折射出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歷史。沒有“民”何來“族”,沒有“家”又何來“國”?說到底,民族和國家不過是無數個人、無數家庭的集合罷了。

    這是本老照片集合冊。書中的每張照片都蘊涵了一個真切、感人的故事。在這裡,它們向我們傳遞的就是這些現代的我們所不知道一切,這些內容包括有人物經歷、抗日戰爭歷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本書是《老照片》叢書之“逝鴻片羽”。書中收錄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照片,這些照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為讀者揭開了過去那一件件鮮為人知的事件。一本珍貴的老照片,就是一本回憶錄,本書向我們再現了過去,讓我們認識過去,了解過去。一張照片、一段往事,雖然敘說的隻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經歷,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於不經意間折射出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歷史。沒有“民”何來“族”,沒有“家”又何來“國”?說到底,民族和國家不過是無數個人、無數家庭的集合罷了。
    這是本老照片集合冊。書中的每張照片都蘊涵了一個真切、感人的故事。在這裡,它們向我們傳遞的就是這些現代的我們所不知道一切,這些內容包括有人物經歷、抗日戰爭歷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本書是《老照片》叢書之“逝鴻片羽”。書中收錄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照片,這些照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為讀者揭開了過去那一件件鮮為人知的事件。一本珍貴的老照片,就是一本回憶錄,本書向我們再現了過去,讓我們認識過去,了解過去。

    目錄
    一個在格魯吉亞的中國商人家庭
    身為晚清遺臣的祖輩
    曾祖父的全家福
    天地間的女孩
    就讀日本女校的中國學生
    祖父的題識照
    膠東的一個農民家庭
    兒孫滿堂的喜悅
    爺爺奶奶的結婚照
    身世迷離的父親
    陳銘樞之子的人生之旅
    孔子後裔的人生
    祖母的老照片
    七十年前的外企白領一個在格魯吉亞的中國商人家庭
    身為晚清遺臣的祖輩
    曾祖父的全家福
    天地間的女孩
    就讀日本女校的中國學生
    祖父的題識照
    膠東的一個農民家庭
    兒孫滿堂的喜悅
    爺爺奶奶的結婚照
    身世迷離的父親
    陳銘樞之子的人生之旅
    孔子後裔的人生
    祖母的老照片
    七十年前的外企白領
    爺爺奶奶的結婚照
    海口名媛吳玉琴
    1931年的一個家庭
    祖上
    一場演出與一段姻緣
    曾是文學青年的烈士
    含辛茹苦的祖母
    一個小地主家庭
    結拜姐妹的合影
    兄妹合影
    母親年輕時
    三個苦力在虎丘
    七十年前的家庭合影
    畢業同窗照
    鄉下人“喝甜酒”
    百姓人家
    往事並非如煙
    照片拍過之後
    勞工的合影
    大運河邊上的母子
    小康之家
    生活在兩個大國之間
    西康省政府幼兒園的孩子
    五姐妹
    母子情
    姥姥的最後一張照片
    難忘的“蜜月”
    天配良緣
    西南聯大一女生
    姥姥
    父親的長袍照
    一張結婚照
    姥姥舊事
    從參贊到領班
    作為“高級白領”的父親
    鐵蹄下的華工
    潘家園留住的記憶
    留影華西大
    遇羅克兒時留影
    當過兵的父親
    軍校模範班
    天各一方的家庭
    並非演員的合影
    我們這個班級
    兒時伙伴
    “自動脫黨”的母親
    “土包子”進城
    讀這一家子
    往昔少女的聚會
    返回臺灣的留越軍人的女眷
    穿上制服的民間藝人
    離亂中的父子
    1957年夏:北海留影
    “下放”瑣記
    漂泊異國的老人
    父母結婚十周年紀念照
    下放鍛煉
    楊偉名一家
    辛酸裡的溫情
    娘家故事
    鄉鎮干部的合影
    把握一瞬
    苦澀歲月
    裙子的故事
    離別之時
    在宣傳雷鋒的日子裡
    難忘北陵
    與房東的合影
    父親的風景照
    女兒“落榜”之後
    校友程應銓
    難忘“格爾木”
    苦兒
    千裡步行上延安
    夢驚一刻
    “學習班”裡的夫妻
    革命年代的婚禮
    特殊年代的結婚照
    難報三春暉
    被解散的“文工隊”
    難忘的童年
    父親當過“文革主任”
    不堪回首的歲月
    遙遠的烏蘭布和
    “毛選”姻緣
    一張全家福
    親情歲月
    一位叫珊珊的女孩
    旅美老華人的起居室
    照相
    未曾謀面的戰友
    家裡來了華僑親戚
    我們輪流當了回“烈士”
    1975年的姐弟合影
    歿於地震的二嫂
    當兵之路
    上學·輟學
    劫後重逢
    特殊的“室友”

     

    前言
    重溫《老照片》(代序) 汪家明 《老照片》出典藏版,克力要我寫點文字。一兩周來,重讀已出的58輯,常常掩卷沉思,感慨良多。沉思什麼?感慨什麼?一句話說不清楚。 十五年前,我受命創辦山東畫報出版社。五六月間,來京參加培訓、在運河邊,結識兩位朋友:劉方煒
    在線試讀
    一個在格魯吉亞的中國商人家庭
    照片上的男主人公叫劉峻周,祖籍是中國廣東,19世紀末遠赴格魯吉亞種植加工茶葉,培育出了適合當地種植的茶樹品種。除種茶外,劉峻周還在黑海港口巴統附近買田置地,經管恰克瓦沙皇莊園,他還是一位養馬、馴馬的專家。這張照片是他1901年在巴統與家人的留影。
    十月革命後,作為外國人,劉峻周已不能擁有私產,無法再經營自己的產業。1924年,劉峻周舉家回國,定居在哈爾濱。在哈爾濱度過的十年,雖然清貧,倒還安定。日本鬼子一來,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一家人開始了顛沛流離。九一八事變後,劉峻周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與投靠日本人的朋友斷絕了往來,並於1935年將家遷至北京。劉先生因一生愛馬養馬,與馬難合難分,獨自留守哈爾濱經營跑馬場,1942年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不治身亡。
    旅居格魯吉亞期間,劉峻周的次子劉維周與一位叫娜達的格魯吉亞姑娘相愛,他們不顧雙方家長的反對,於1922年離家出走,到阿扎利亞(今屬土耳其)接受教堂的洗禮並成婚。1925年,娜達輾轉來到中國,與丈夫劉維周一家團聚,從此便一直生活在中國,解放後,受聘於北京師範大學,擔任俄語教師,1980年病逝於北京,與億萬中國人一起經歷了戰亂流離與“革命”洗禮,演繹了一段充滿曲折的人生傳奇。(述弢)

    身為晚清遺臣的祖輩
    這張照片上是我的二祖父德裕。二祖父同治八年(1869)生於北京,歷任清朝官職。光緒十四年(1888)封二等輔國將軍。二十三年(1897)授護軍參領。1904~1905年,授任中俄邊境巡閱使,力促俄軍退出邊境。宣統二年(1910)奉旨授盛京副都統兼署金州副都統。兼充任福陵(努爾哈赤墓)、昭陵(皇太極墓)守護大臣。清末民初又受命接替墨麒任興京副都統兼永陵守護大臣。家屬跟著移居永陵鎮。
    德裕來到東北山間小鎮,忠心守護祖宗第一陵,盡心盡力做些對得起祖先,有利於當地人民的事情。每逢夏季由隨從人員說評書,老百姓很歡迎。春秋佳日晚間,還出資從盛京請來演員,給大家演皮影戲。德裕往往坐上小馬扎與人們閑聊。之後打發人為困難人家送錢物。每逢正月十五臨近,放開衙門大院,進秧歌隊,唱小戲,老百姓進入院內賣果兒,然後以果匣宵贈秧歌隊。永陵在永陵鎮西北兩公裡。大樹遮天蔽日。當地士紳意欲伐林賣錢,他們選出代表向德裕遊說。德裕正色回答:此林建陵時即栽種,迄今三百多年,歷代保存完好。現在我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十二代孫,跑這來私賣祖業,貪贓分肥,何以見先人於九泉之下?士紳們無顏退下。 

    一個在格魯吉亞的中國商人家庭

    照片上的男主人公叫劉峻周,祖籍是中國廣東,19世紀末遠赴格魯吉亞種植加工茶葉,培育出了適合當地種植的茶樹品種。除種茶外,劉峻周還在黑海港口巴統附近買田置地,經管恰克瓦沙皇莊園,他還是一位養馬、馴馬的專家。這張照片是他1901年在巴統與家人的留影。

    十月革命後,作為外國人,劉峻周已不能擁有私產,無法再經營自己的產業。1924年,劉峻周舉家回國,定居在哈爾濱。在哈爾濱度過的十年,雖然清貧,倒還安定。日本鬼子一來,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一家人開始了顛沛流離。九一八事變後,劉峻周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與投靠日本人的朋友斷絕了往來,並於1935年將家遷至北京。劉先生因一生愛馬養馬,與馬難合難分,獨自留守哈爾濱經營跑馬場,1942年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不治身亡。

    旅居格魯吉亞期間,劉峻周的次子劉維周與一位叫娜達的格魯吉亞姑娘相愛,他們不顧雙方家長的反對,於1922年離家出走,到阿扎利亞(今屬土耳其)接受教堂的洗禮並成婚。1925年,娜達輾轉來到中國,與丈夫劉維周一家團聚,從此便一直生活在中國,解放後,受聘於北京師範大學,擔任俄語教師,1980年病逝於北京,與億萬中國人一起經歷了戰亂流離與革命洗禮,演繹了一段充滿曲折的人生傳奇。(述弢)

    身為晚清遺臣的祖輩

    這張照片上是我的二祖父德裕。二祖父同治八年(1869)生於北京,歷任清朝官職。光緒十四年(1888)封二等輔國將軍。二十三年(1897)授護軍參領。19041905年,授任中俄邊境巡閱使,力促俄軍退出邊境。宣統二年(1910)奉旨授盛京副都統兼署金州副都統。兼充任福陵(努爾哈赤墓)、昭陵(皇太極墓)守護大臣。清末民初又受命接替墨麒任興京副都統兼永陵守護大臣。家屬跟著移居永陵鎮。

    德裕來到東北山間小鎮,忠心守護祖宗第一陵,盡心盡力做些對得起祖先,有利於當地人民的事情。每逢夏季由隨從人員說評書,老百姓很歡迎。春秋佳日晚間,還出資從盛京請來演員,給大家演皮影戲。德裕往往坐上小馬扎與人們閑聊。之後打發人為困難人家送錢物。每逢正月十五臨近,放開衙門大院,進秧歌隊,唱小戲,老百姓進入院內賣果兒,然後以果匣宵贈秧歌隊。永陵在永陵鎮西北兩公裡。大樹遮天蔽日。當地士紳意欲伐林賣錢,他們選出代表向德裕遊說。德裕正色回答:此林建陵時即栽種,迄今三百多年,歷代保存完好。現在我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十二代孫,跑這來私賣祖業,貪贓分肥,何以見先人於九泉之下?士紳們無顏退下。

    永陵鎮南有蘇子河西流,德裕發現山北坡土質陽光同書本上栽培人參的條件接近,於是派人由外地請來兩位把頭,向他們學習研究創建參園事宜,德裕出資,請他們開闢了參園。初具規模三四年,將要出產品的時候,因1924年皇室優待政策廢止,都統衙門撤消,德裕去職回京。臨行將園子交給地方。囑將種參事業辦成永陵鎮人的一條活路。1925年德裕因病逝世。(廣莊)

    二祖父德裕,(原載《老照片》第46輯)

    曾祖父的全家福

    我們在整理祖父王宗璽的遺物時,發現一本民國初年相冊。王宗璽(1886-1943),字尊信,遼寧海城人,清光緒朝兵部右侍郎王英楷之子。王英楷在《海城縣志》有傳。王宗璽早年在天津北洋學堂從師於一位瑞士籍工程師,學習物理和機械學。民國五年,他出任北洋政府航空署總工程師,是中國第一個設計三引擎飛機的專家。當時正值直皖大戰,北洋軍閥無暇顧及組建空軍。這架飛機連試飛都沒進行,一直放在倉庫裡無人問津。最終淡出人們的記憶。

    民國十四年,祖父應孫傳芳的邀請,出任上海高昌廟兵工廠幫辦,從事軍事工程技術工作。孫傳芳生於1885年,早年家庭貧苦,曾和我祖父在一個塾班學習,一起喫住。他的三姐嫁給了曾祖父,因此祖父稱其為舅。1925年,孫傳芳成為江南五省聯軍總司令,任王宗璽為軍械顧問,從事武備研究和配制。王宗璽也是常規武器專家,改良了許多進口步槍,使孫的部隊在裝備上與其他軍閥相比,處於最優狀態。爾後,王宗璽的興趣從軍事轉移到民用。北方旱地居多,農田灌溉是一大問題。王宗璽經過調查研究,設計一種機井設備和新式泵,為一般農戶所買得起。隻是因為資金匱乏,無法擴大再生產,因而沒有在華北普及開來。1938年保定淪陷,日寇從檔案裡知道王英楷以抗日起家,甲午海城戰役殺過日軍數百人,早有報復心理。我的叔父因參加八路軍被人告密,日軍便以祖父通共罪名,抄了家。祖父事發出走,幾位叔父被弔打,一位致殘,一位致死。祖父也於1942年流亡他省,貧困交加,客死他鄉。(王木南)

    天地間的女孩

    這張照片刊於《圖片中國百年史》,隻附有一行說明:外國教會在上海王家堂聖母院開設的女塾,專收教內女生。外國傳教士在中國辦學,起自英國軍事入侵取得了不平等條約的特權之後。1844年,英國東方女子教育會派遣阿爾德塞女士在寧波開設的女子學塾,是外國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女子學校。其後,又有十一所女子學校先後在五15和香港開設。傳教士辦的學校雖然采用免費入學的辦法,但進校學生不多,中途退學的倒不少,尤其是女校更不易招收學生。

    照片上的這十一位女孩無疑是幸運的。識字會使她們的人生與前人不同。她們一個人的識字,也許將帶來整個家族的變遷。細細端詳照片,我發現這些滿臉稚氣的女孩那寬大的衣袍下面竟有一雙雙畸形的小腳!照片正中坐在黑板下面的那個小女孩也不過六七歲,她多麼精神,笑得多麼無牽無掛,可她的腳已被纏成了那麼一種樣子。我不知道識了字的她們將怎樣再與這一雙雙丑陋的小腳相處。好在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在她的((我的中國世界》中有不少記述。

    裹小腳——學文化,反差如此鮮明的事物,如果同時出現在一個女孩身上,也許是一種偶然。但如果同時出現在許許多多的女孩身上,便預示著一個變革時代的到來。隻是,從野蠻到文明的進步,一個社會要比一個人艱難得多。不過,管它哪個朝代的女孩,要活得像個人樣,首先得自己邁開雙腳,走進學堂。因為,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包括女皇帝。

    (馮曉春)

    就讀日本女校的中國學生

    這是一張中國女性離家東渡,求學扶桑的照片。記錄了晚清和民國年間,女留學生在日本生活學習狀況的一個側面。

    照片中站在後排的兩人是身穿實踐女校校服的中國學生。實踐女學校校規很嚴,集體住校,統一管理,不許隨便外出。盡管這樣,在校留學生仍積極參加了拒俄運動等愛國革命活動。女學生們對阻止她們參加留學生集體活動的下田校長說:無國哪有我,無我哪有學。在女性教育未正式納入教育體繫的清末,女性的赴日留學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首先,她們的留學行為本身就是對封建禮教的巨大衝擊,此外,她們還先後在日本結成了四個女學生的獨立組織,並創辦了七種女性雜志,大力宣傳新的女性觀、愛國革命新思想。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大多數留學生都返回了祖國。

    民國初年的女留學生與清末不同,中華民國成立後,她們留學的目的已由清末的革命、改革救國科學、教育救國轉變。近代史上,中國人的留日熱潮共有三次,第一次是清末1905—1907年,第二次是民國初年的1913—1914年,第三次是抗日戰爭前夕的1935—1937年。從2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日本的部分大學開始有條件地招收女生,30年代進入大學學習的留日女學生也不在少數。此時中國政局不穩,留日學生的成分非常復雜。從政治觀點來看,留學生可分為右翼、左翼和中間派,黨派鬥爭激烈。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建設新中國的中堅力量。

    抗日戰爭爆發後,幾乎所有的留學生都先後返回了祖國。抗日戰爭中,各地的傀儡政權先後向日本派遣留學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每年仍有數千名留學生在日本學習。(周一川)

    就讀日本女校的中國學生。(原載《老照片》第35輯)

    祖父的題識照

    我祖籍湖南,原屬湘鄉,現屬漣源,在漣源的一處山衝衝裡。我家院子的大門上掛著一塊匾,匾上的四個大字養春山莊,是我祖父的手筆。他是湘軍的軍官之一。我手頭有祖父的兩件遺物。其中一件是他的朋友寫的一副對聯,寫的是:興至也沽村店酒書來時問故園花下款寫的是伯和弟章壽彝。另一件是他老人家的一張珍貴的六寸照片。照片鑲在一個中間是橢圓形的厚紙框裡。他老人家沿著厚紙框的橢圓用蠅頭小楷寫了一篇題記,最後幾個字是:戊午暮春書,時年七十有二。標點是我加的。戊1918年,老祖父暮春時節寫了這篇像記,秋八月我就出生了。這對我來說,其寶貴可想而知。全文一百五十三字,字字間架均勻、筆筆工整有力。今天能寫這樣小楷的七十二歲的老人,恐怕很少很少了。

    1911年辛亥革命,滿清皇朝倒臺。祖父早該告老了,他立即放棄了他在杭州的滿屋子藏書回老家,在離老家二十多裡的地方買了一個小山頭,蓋了幾間茅屋,一心修道去了。

    我祖父是湘軍,應當說是後期湘軍。前幾年查族譜,纔知道他是從邑庠生(湘鄉縣學堂學生)開始進入仕途,到浙江補用縣丞,保升知縣。當過兩三任知縣之後,以知府仍留原省補用,卻沒有補得上去。於是他棄文就武,當過楚軍老湘軍等許多名目的武官。他打過仗,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苦戰連月,足受炮傷。最後的武官職務是浙江全省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教練處提調。後來得到四品頂戴。我對湘軍”“太平軍這雙方的看法,到老年發生了大變化,對太平軍,我少而是之、老而非之。對湘軍,我少而非之、老而是之。(李普)

    祖父的題識照(原載《老照片》第42輯)

    膠東的一個農民家庭

    這張照片是1920年代膠東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人物的排列,體現了男性在家族中的地位。站立在老人右側的兒子,有三分無奈和尷尬,或許和他養育的女孩太多有關。在中國,特別是北方,村莊大都由幾個或幾十個有血緣關繫相連的組成。這種固化了的超穩定的姓氏宗族村莊把所有的人都編進了這個網中,構成了人的最基本社會存在方式和生存空間。宗族村莊構成了中國社會的母體。面對眾多的家族、宗族,維繫大家(國家)的政治基礎,隻能是從小家那裡復制出來的,並凌駕於小家之上的家長制的中央集權和專制。

    以個人自由為基礎的民主制度,其本質是反映了人和人、人和社會之間建立的平等、契約關繫。而以傳統農業為基礎,以血緣關繫為紐帶的大一統宗族社會既不需要,也不可能產生這種個人自由。宗族聚居,就注定了民主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路。血緣關繫,既產生了情同手足,也產生了另一個極端,不可開交窩裡鬥,已經演化為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基因。

    城市化,無疑是消除宗族困惑的途徑。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人被定位在一種被稱作單位的封閉體內。陸續走進城市的人們,把從老家帶來的觀念,改頭換面地移植到單位,並營造出新家的意識。單位,正在成為城市深化改革的瓶頸

    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和在此基礎上的城市化及計劃生育,正在成為改變宗族困惑的基因工程。關注中國,關注改革,首先要關注農村。擺脫宗族的困惑,我們不僅是炎黃子孫,也是地球村的居民和人類所有文明的傳承者。(馮群力)

    兒孫滿堂的喜悅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我的父親卻不畏艱險,於上世紀初挈妻攜幼,從江蘇乘輪船溯長江而上,到成都做生意。所攜之幼是大小三個女兒,在成都定居後,母親又相繼生了兩個丫頭,這就正好是五朵金花。在那重男輕女的時代,五朵金花給父母帶來的是渴求得男的朝恩暮想。父親常嘆道:不知猴年馬月纔會有個兒子啊!誰知此話幸而言中:1920年,排行第六的長子呱呱落地。那年是農歷庚申,正是猴年。喜獲麟兒,全家喜極;誰知兩年後我又降生,再次給全家帶來歡悅。這下,母親心中踏實了。不想之後四年內,我的三弟、四弟又陸續出生。

    這張照片是父親為抒發多福多壽多男兒女滿堂的喜慶心情,同我們四個兒子的合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