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乒乓外交高層內幕--講述臺前幕後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144-208
    【優惠價】
    90-130
    【作者】 唐灝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近現代史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97875154010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401065
    作者:唐灝著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4月 

        
        
    "

    編輯推薦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乒乓外交”是一項富有戲劇性的、啟示性的外交舉措,它體現著中國領導人的某種個性:精明老練、聰明過人、富有智慧,有“小中見大”的戰略謀劃意識。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霍爾德裡奇
    這本《乒乓外交高層內幕(一個細微事件開啟一個時代)》由唐灝著,記述了這次著名外交事件臺前幕後的歷史細節。


     
    內容簡介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這本《乒乓外交高層內幕(一個細微事件開啟一個時代)》由唐灝著。20
    世紀60年代中後期,新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由於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沼,軍事和經濟實力受到削弱。不得不從亞洲收縮力量,對中國的實際威脅逐漸減弱;蘇聯由於同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影響到國家關繫,在中蘇邊境地區大量增兵並挑起一連串武裝衝突,構成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同時。蘇聯的霸權主義也在世界範圍挑戰著美國的霸主地位。
    *從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出發。著手調整對外戰略,考慮改善中美關繫。美國尼克松政府也試圖借助中國的力量。扭轉與蘇聯爭霸中的被動局面。中美關繫出現了緩和的轉機。促成松動中美緊張關繫步的,就是聞名於世的“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高層內幕(一個細微事件開啟一個時代)》記述了“乒乓外交
    ”臺前幕後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中美兩國領導人如何利用各種手段傳遞緩和關繫的消息?*、周恩來如何劍走偏鋒,通過一枚小小的乒乓球,舉重若輕,讓極度對立的中美兩國神奇地走到一起?時機稍縱即逝,看似平常的乒乓球場上,健兒的行止絕非限於體育競技;球場之外,*、周恩來運籌帷幄,四兩撥千斤。大國角力,步步驚心,蘊含了多少外交秘聞、風雲變幻……


    作者簡介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唐灝,無錫市文聯專業作家。曾參與創作故事片《周恩來萬隆之行》(編劇之一)《肝膽相照》(編劇之一)《東京審判》(編劇之一,獲金雞獎*編劇獎)等電影作品。


    目錄
    楔子 揚起手中那本卷著的英文雜志,幽默地笑道:“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啊!已經從大洋彼岸開始向我們暗送秋波了。”章 在水一方 1. 尼克松上臺後的道指示,就是要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與中 國人接觸的可能性” 2. 早在延安時期,就曾明白無誤地指出:中國共產黨希望與 美國政府合作 3. 從1944年的“歡迎”,到1949年的“別了”,準確反映了中共對 美國態度的轉變過程 4. 中關兩國軍隊在朝鮮狹路相逢,激戰三年,但兩國之間始終未曾 正式宣戰 5. 盡管蘇共也不是友好可靠,但當時認為,這完全是兄弟黨 之間的問題,並不像中美之間那樣具有對抗性 6. 等人已經十分明顯地感到:蘇聯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大國沙 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 7. 珍寶島上的槍炮聲震驚了世界,這是兩個共產黨國家之間的 次武裝衝突 8. 基辛格拿出十幾張寫滿字的紙放到桌上說:“看看吧,克裡姆林 宮的那幾個家伙決定用核導彈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 ……”第二章 戰略決策 1. 美國尼克松總統在白宮揚言對付“中國共產黨的潛在威脅”,中 共在九大上再次強調,美蘇勾結共同反華 2. 經過對國際形勢的認真討論,四位老帥一致得出結論:美蘇矛盾 大於中蘇矛盾,中蘇關繫之尖銳超過了中美矛盾 3. 周恩來從美國政府的反共老調中,看出了某些細微的變化 4. 基辛格焦慮不安,20年對華隔絕給美國政府的懲罰,就是“根 本不知道怎樣纔能接近中國領導人” 5. 風趣地說,他和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弔膀子” 6. 巴基斯坦駐美大使取出一封信皮上沒有寫字的信,對基辛格說: “我沒有獲得授權將這封信留在白宮,因而隻能宣讀它的內 容。”第三章 國球滄桑 1. 1926年正式開始國際比賽的乒乓球運動,到20世紀末,已發展 成為世界上的單項體育組織之一 2. 在中國,從事乒乓球的人們肩負的往往是特殊的使命 3. “文革”中的中國乒乓球隊被迫留在國內,與世隔絕,很快亂成 一團 4. 當周恩來得知中國乒乓球隊的嚴重情況後,指示對著名運動員要 保護,不能關押拘留第四章 厲兵秣馬 1. 當宋中坐在前往機場的“伏特加”轎車中凝思的時候,日本友人 後籐鉀二先生,正在飛機上俯瞰中國 2. 後籐鉀二風趣地說:“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如果沒有高水平的中 國隊參加j怎麼能稱得上是‘’的比賽呢?” 3. 把手中的煙蒂往桌上煙缸中使勁一摁,斷然作出決定: “面對風雲變幻,盡管困難不少,甚至還會有危險,但我隊應去 ……” 4. 走帥批準建造的訓練館的莊則棟,不但是中國乒乓球隊 的主力運動員之一,而且身世頗富傳奇 5. 周恩來果斷地說:“我國遵守諾言,參加第31屆世乒賽。” 6. 周恩來已經下決心要打開中美關繫之門,他在等待和尋找著契機 7. 面對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提出不參加世界乒乓球賽的請求, 中國感到為難,既不能那麼做,也不能不考慮柬埔寨王國政府的 要求 8. 周恩來神采飛揚地說道:“現在,你們要開闢新的戰場。我們在 各個戰場都要爭取友誼。” 9. “這次去與以往真槍實彈地面對敵人打仗是大不一樣的,”周恩 來提醒趙正洪,“這次是一場特殊的戰爭……”第五章 決戰東瀛 1. 一位同艙的美國記者在海空飛行中這樣記述飛往日本的中國乒乓 球隊員:“……他們似乎已經遠離了國內仍在繼續的‘文化大革 命’的喧聲……” 2. “宋先生,我們聊聊吧。”停頓了一下,戴著眼鏡,白發雜生的 美國乒乓球隊員斯廷霍文顯然希望打破僵局 3. ……瞬間,全場掌聲雷動,歡呼聲大作,觀眾紛紛向中國運動員 致意 4. 護士長好奇地問道:“主席,你怎麼這麼關心對乒乓球代表團的 反應?” 5. 同在一艘遊艇上的美國乒乓球運動員追問道:“你們還會邀請其 他國家代表隊訪問北京嗎?比如說……我們美國隊?” 6. 名古屋方面的乒乓球隊在電話中報告:“美國乒乓球隊想來華訪 問……” 7. 周恩來對喬冠華說:“我也曾經要你們外交部盡快研究美國人來 華的問題。” 8. 比林慧卿小4歲的鄭敏之伸過手來,讓她看自己貼在手腕上那一 塊一寸見方的膠布 9. 林慧卿的一個抖腕猛扣,猶如千斤巨斧劈開了沉寂的山岩,一聲 轟鳴,山崩石飛,滿場嘩然 10. 是否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在外交部和國家體委官員之間產 生了意見分歧 11. 混合雙打結束後,“茲·赫杜塞克杯”首次被中國運動員高高舉 起第六章 妙棋傑作 1. 將煙蒂送入煙灰缸內,口中喃喃自語道:“是啊,能夠坐 在一起就好啊!” 2. “是啊!”吸了一口煙,沉思道,“時機難逢,稍縱即逝 ……” 3. 正在趙正洪焦急萬分之時,兩個同事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張記 錄。“家裡來了指示。” 4. “小莊,干嘛去?”翻譯見狀忙問道。“我過去和這個美國人聊 聊。”莊則棟平靜地說 5. 科恩的瞎打誤撞,看似一種偶然之偶然,但卻使“敵人”與“朋 友”瞬間完成了轉換! 6. 魯挺提醒道:“但是……小莊啊,這事鬧大了可就……”“噢?!” 莊則棟聞聲一怔,“怎麼……?” 7.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科恩見了不由得欣喜若 狂,立刻掏出錢來,一下子就買了兩件,一件給自己,一件回贈 給莊則棟 8. 是否邀請美國代表隊訪華這件事,幾天來已成為思維的焦 點第七章 石破天驚 1. “噢?!”想了想,中央是有這一條規定,但此刻已顧不得 了!於是他笑著將大手一揮:“這次例外,算數!你要趕快去辦! 不然可就來不及了!” 2. 看著四位老帥署名的文件,周恩來手裡的紅鉛筆停在半空中,他 摘下眼鏡,陷入沉思…… 3. 觀光旅館大廳裡人頭攢動,花園裡歡聲笑語,中國乒乓球代表團 舉辦的宴會和聯歡活動,呈現出一片熱鬧非凡的情景 4. “你們美國乒乓球隊不是多次表達過希望訪問中國的願望嗎?” 宋中耐心解釋,“現在,我高興地通知閣下,願望成為現實 了!” 5.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改一下護照,因為美國乒乓球隊員們先前 的護照上,白紙黑字印著“不準許持照人前往共產黨中國”的規 定 6. 基辛格不無感慨地說:“……總統閣下……我不能不驚嘆中國領 導人行動的高明!” 7. 周恩來著重指出:“從這個意義上說,接待美國乒乓球隊來訪的 政治意義已經大於體育意義。” 8. “這個好辦!”宋中笑道,“你們部分困難,我們部分解決;全部 困難,我們就全部解決。” 9. “接受邀請去中國!”這一條美國乒乓球運動員們立即就確 定了 10. 一則關聯社的新聞,引起了的濃厚興趣,趕忙讓護士長 過來讀給他口斤 11. 張主任接過文件去看了後,頗感意外地說:“讓我們率先接待美 國乒乓球代表團?” 12. 中美兩國乒乓球代表團聯合舉辦了這次記者招待會後,“乒乓外 交”這個新鮮的名詞便不脛而走 13. 周恩來視察接待來訪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的新僑飯店時,指示: 不要把畫像、照片、石膏像和語錄等宣傳品放在外賓客 房裡 14. 解釋說:“我要讓他們來中國看看,共產黨並不是如外國 某些人所說的鐵板一塊,更不是什麼三頭六臂、青面獠牙 嘛!”第八章 破冰之旅 1.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走過羅湖橋時,那神情似乎是在走向月球 2. 科恩沉思起來:“這裡的工人、農民並未像國內有些報刊上所說 的那樣,會拿鋤頭、棍棒追打我們,他們也不是都缺衣少食,面 黃肌瘦呀!……” 3. 面對這些,科恩和哈裡森他們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因為他們驚 喜地發現——原來中國人對西方並不陌生! 4. 如今真的來到天安門前,親眼見到這座日夜向往的、代表中國形 像的建築物時,科恩不由得激動得手舞足蹈起來 5. 羅德裡克抑制不住激動,從北京發出了他闊別中國大陸22年後, 重新踏上這片國土的首篇報道,詳細描述了在新中國訪問的 天 6. 尼克松說:“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麼事要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 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們去。” 7. 周恩來特別強調:“和美國隊比賽,不要光是我們贏!要發揚 ‘友誼,比賽第二’的風格。” 8. 美國人無論如何也搞不清楚“工農兵上、管、改大學”這句話 的含義,更加弄不懂為什麼這裡的大學生又叫“工農兵大學 生”…… 9. “啊!我終於登上了像征人類和平的萬裡長城,終於成為毛先生 說的好漢了!” 10. 因“文化大革命”而關閉幾年的故宮博物院,重新對外開放之 後,迎接的首批遊客,居然是美國乒乓球代表團 11. “這裡真是一塊充滿著神奇和矛盾的土地。”科恩面對著滿大街 都穿著或深或淺的藍色中山裝,騎著自行車來往穿梭的行人, 心中暗自思忖著 12. “這是在世界芭蕾舞歷史上次出現了拿著刀槍的足尖舞, 很精彩。你們太了不起了!” 13. 周恩來站起來充滿信心地說:“請你們回去後把中國人民的問候 轉告給美國人民……”尾聲 新的篇章 兩個相互隔絕22年的國家,終於重新找到了談話的管道,這不 但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的大門,而且開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 戰略格局


    楔子
    揚起手中那本卷著的英文雜志,幽默地笑道:“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啊!已經從大洋彼岸開始向我們暗送秋波了。”
    章 在水一方
    1. 尼克松上臺後的道指示,就是要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與中
    國人接觸的可能性”
    2. 早在延安時期,就曾明白無誤地指出:中國共產黨希望與
    美國政府合作
    3. 從1944年的“歡迎”,到1949年的“別了”,準確反映了中共對
    美國態度的轉變過程
    4. 中關兩國軍隊在朝鮮狹路相逢,激戰三年,但兩國之間始終未曾
    正式宣戰
    5. 盡管蘇共也不是友好可靠,但當時認為,這完全是兄弟黨
    之間的問題,並不像中美之間那樣具有對抗性
    6. 等人已經十分明顯地感到:蘇聯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大國沙
    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
    7. 珍寶島上的槍炮聲震驚了世界,這是兩個共產黨國家之間的
    次武裝衝突
    8. 基辛格拿出十幾張寫滿字的紙放到桌上說:“看看吧,克裡姆林
    宮的那幾個家伙決定用核導彈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
    ……”
    第二章 戰略決策
    1. 美國尼克松總統在白宮揚言對付“中國共產黨的潛在威脅”,中
    共在九大上再次強調,美蘇勾結共同反華
    2. 經過對國際形勢的認真討論,四位老帥一致得出結論:美蘇矛盾
    大於中蘇矛盾,中蘇關繫之尖銳超過了中美矛盾
    3. 周恩來從美國政府的反共老調中,看出了某些細微的變化
    4. 基辛格焦慮不安,20年對華隔絕給美國政府的懲罰,就是“根
    本不知道怎樣纔能接近中國領導人”
    5. 風趣地說,他和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弔膀子”
    6. 巴基斯坦駐美大使取出一封信皮上沒有寫字的信,對基辛格說:
    “我沒有獲得授權將這封信留在白宮,因而隻能宣讀它的內
    容。”
    第三章 國球滄桑
    1. 1926年正式開始國際比賽的乒乓球運動,到20世紀末,已發展
    成為世界上的單項體育組織之一
    2. 在中國,從事乒乓球的人們肩負的往往是特殊的使命
    3. “文革”中的中國乒乓球隊被迫留在國內,與世隔絕,很快亂成
    一團
    4. 當周恩來得知中國乒乓球隊的嚴重情況後,指示對著名運動員要
    保護,不能關押拘留
    第四章 厲兵秣馬
    1. 當宋中坐在前往機場的“伏特加”轎車中凝思的時候,日本友人
    後籐鉀二先生,正在飛機上俯瞰中國
    2. 後籐鉀二風趣地說:“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如果沒有高水平的中
    國隊參加j怎麼能稱得上是‘’的比賽呢?”
    3. 把手中的煙蒂往桌上煙缸中使勁一摁,斷然作出決定:
    “面對風雲變幻,盡管困難不少,甚至還會有危險,但我隊應去
    ……”
    4. 走帥批準建造的訓練館的莊則棟,不但是中國乒乓球隊
    的主力運動員之一,而且身世頗富傳奇
    5. 周恩來果斷地說:“我國遵守諾言,參加第31屆世乒賽。”
    6. 周恩來已經下決心要打開中美關繫之門,他在等待和尋找著契機
    7. 面對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提出不參加世界乒乓球賽的請求,
    中國感到為難,既不能那麼做,也不能不考慮柬埔寨王國政府的
    要求
    8. 周恩來神采飛揚地說道:“現在,你們要開闢新的戰場。我們在
    各個戰場都要爭取友誼。”
    9. “這次去與以往真槍實彈地面對敵人打仗是大不一樣的,”周恩
    來提醒趙正洪,“這次是一場特殊的戰爭……”
    第五章 決戰東瀛
    1. 一位同艙的美國記者在海空飛行中這樣記述飛往日本的中國乒乓
    球隊員:“……他們似乎已經遠離了國內仍在繼續的‘文化大革
    命’的喧聲……”
    2. “宋先生,我們聊聊吧。”停頓了一下,戴著眼鏡,白發雜生的
    美國乒乓球隊員斯廷霍文顯然希望打破僵局
    3. ……瞬間,全場掌聲雷動,歡呼聲大作,觀眾紛紛向中國運動員
    致意
    4. 護士長好奇地問道:“主席,你怎麼這麼關心對乒乓球代表團的
    反應?”
    5. 同在一艘遊艇上的美國乒乓球運動員追問道:“你們還會邀請其
    他國家代表隊訪問北京嗎?比如說……我們美國隊?”
    6. 名古屋方面的乒乓球隊在電話中報告:“美國乒乓球隊想來華訪
    問……”
    7. 周恩來對喬冠華說:“我也曾經要你們外交部盡快研究美國人來
    華的問題。”
    8. 比林慧卿小4歲的鄭敏之伸過手來,讓她看自己貼在手腕上那一
    塊一寸見方的膠布
    9. 林慧卿的一個抖腕猛扣,猶如千斤巨斧劈開了沉寂的山岩,一聲
    轟鳴,山崩石飛,滿場嘩然
    10. 是否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在外交部和國家體委官員之間產
    生了意見分歧
    11. 混合雙打結束後,“茲·赫杜塞克杯”首次被中國運動員高高舉

    第六章 妙棋傑作
    1. 將煙蒂送入煙灰缸內,口中喃喃自語道:“是啊,能夠坐
    在一起就好啊!”
    2. “是啊!”吸了一口煙,沉思道,“時機難逢,稍縱即逝
    ……”
    3. 正在趙正洪焦急萬分之時,兩個同事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張記
    錄。“家裡來了指示。”
    4. “小莊,干嘛去?”翻譯見狀忙問道。“我過去和這個美國人聊
    聊。”莊則棟平靜地說
    5. 科恩的瞎打誤撞,看似一種偶然之偶然,但卻使“敵人”與“朋
    友”瞬間完成了轉換!
    6. 魯挺提醒道:“但是……小莊啊,這事鬧大了可就……”“噢?!”
    莊則棟聞聲一怔,“怎麼……?”
    7.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科恩見了不由得欣喜若
    狂,立刻掏出錢來,一下子就買了兩件,一件給自己,一件回贈
    給莊則棟
    8. 是否邀請美國代表隊訪華這件事,幾天來已成為思維的焦

    第七章 石破天驚
    1. “噢?!”想了想,中央是有這一條規定,但此刻已顧不得
    了!於是他笑著將大手一揮:“這次例外,算數!你要趕快去辦!
    不然可就來不及了!”
    2. 看著四位老帥署名的文件,周恩來手裡的紅鉛筆停在半空中,他
    摘下眼鏡,陷入沉思……
    3. 觀光旅館大廳裡人頭攢動,花園裡歡聲笑語,中國乒乓球代表團
    舉辦的宴會和聯歡活動,呈現出一片熱鬧非凡的情景
    4. “你們美國乒乓球隊不是多次表達過希望訪問中國的願望嗎?”
    宋中耐心解釋,“現在,我高興地通知閣下,願望成為現實
    了!”
    5.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改一下護照,因為美國乒乓球隊員們先前
    的護照上,白紙黑字印著“不準許持照人前往共產黨中國”的規

    6. 基辛格不無感慨地說:“……總統閣下……我不能不驚嘆中國領
    導人行動的高明!”
    7. 周恩來著重指出:“從這個意義上說,接待美國乒乓球隊來訪的
    政治意義已經大於體育意義。”
    8. “這個好辦!”宋中笑道,“你們部分困難,我們部分解決;全部
    困難,我們就全部解決。”
    9. “接受邀請去中國!”這一條美國乒乓球運動員們立即就確
    定了
    10. 一則關聯社的新聞,引起了的濃厚興趣,趕忙讓護士長
    過來讀給他口斤
    11. 張主任接過文件去看了後,頗感意外地說:“讓我們率先接待美
    國乒乓球代表團?”
    12. 中美兩國乒乓球代表團聯合舉辦了這次記者招待會後,“乒乓外
    交”這個新鮮的名詞便不脛而走
    13. 周恩來視察接待來訪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的新僑飯店時,指示:
    不要把畫像、照片、石膏像和語錄等宣傳品放在外賓客
    房裡
    14. 解釋說:“我要讓他們來中國看看,共產黨並不是如外國
    某些人所說的鐵板一塊,更不是什麼三頭六臂、青面獠牙
    嘛!”
    第八章 破冰之旅
    1.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走過羅湖橋時,那神情似乎是在走向月球
    2. 科恩沉思起來:“這裡的工人、農民並未像國內有些報刊上所說
    的那樣,會拿鋤頭、棍棒追打我們,他們也不是都缺衣少食,面
    黃肌瘦呀!……”
    3. 面對這些,科恩和哈裡森他們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因為他們驚
    喜地發現——原來中國人對西方並不陌生!
    4. 如今真的來到天安門前,親眼見到這座日夜向往的、代表中國形
    像的建築物時,科恩不由得激動得手舞足蹈起來
    5. 羅德裡克抑制不住激動,從北京發出了他闊別中國大陸22年後,
    重新踏上這片國土的首篇報道,詳細描述了在新中國訪問的

    6. 尼克松說:“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麼事要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
    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們去。”
    7. 周恩來特別強調:“和美國隊比賽,不要光是我們贏!要發揚
    ‘友誼,比賽第二’的風格。”
    8. 美國人無論如何也搞不清楚“工農兵上、管、改大學”這句話
    的含義,更加弄不懂為什麼這裡的大學生又叫“工農兵大學
    生”……
    9. “啊!我終於登上了像征人類和平的萬裡長城,終於成為毛先生
    說的好漢了!”
    10. 因“文化大革命”而關閉幾年的故宮博物院,重新對外開放之
    後,迎接的首批遊客,居然是美國乒乓球代表團
    11. “這裡真是一塊充滿著神奇和矛盾的土地。”科恩面對著滿大街
    都穿著或深或淺的藍色中山裝,騎著自行車來往穿梭的行人,
    心中暗自思忖著
    12. “這是在世界芭蕾舞歷史上次出現了拿著刀槍的足尖舞,
    很精彩。你們太了不起了!”
    13. 周恩來站起來充滿信心地說:“請你們回去後把中國人民的問候
    轉告給美國人民……”
    尾聲 新的篇章
    兩個相互隔絕22年的國家,終於重新找到了談話的管道,這不
    但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的大門,而且開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
    戰略格局
    在線試讀
    尼克松上臺後的道指示,就是要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與中國人接觸的可能性”1968年底,尼克松順利地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第37屆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於1913年1月9日出生在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一個清貧的家庭,自幼學習刻苦,成績優異,1937年畢業於杜克大學法學院,然後當過幾年律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於1942年8月參加美國海軍,次年10月晉升上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以少校軍銜退役。接著,尼克松投身政界,於1946年11月當選為加利福尼亞州的國會參議員。1952年,共和黨候選人、“二戰”名將艾森豪威爾提名尼克松為副總統候選人,結果在大選中獲勝。時年40歲的尼克松成了美國歷年輕的副總統之一,他當了整整8年的副總統,並一直深受艾森豪威爾總統的重用。在1955年、1956年、1957年艾森豪威爾總統3次臥病期間,他3次代行總統職權,徹底改變了副總統原來在美國人頭腦中隻是“閑職”的印像。擔任副總統期間,尼克松以堅決反對共產主義而著稱。對中國,他長期持有敵視態度。對臺灣海峽問題,尼克松主張保持第七艦隊的力量,防止中國方面收復臺灣。在中國的聯合國代表權問題上,尼克松主張保留蔣介石集團的席位,在國際上對中國進行封鎖。1960年,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尼克松與民主黨候選人肯尼迪競選,結果以微弱票數敗北。失敗使他從華盛頓返回加利福尼亞,重操律師舊業,並開始了他非常引人注目的寫作生涯,出版了部著作《六次危機》,此書記述了他從政以來所經歷的一些重大事件。當年6月,他開始參加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競選,結果又敗於民主黨人之手,一時間有些心灰意冷,以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已到盡頭。但是,作為律師的尼克松擺脫不了政治的吸引,一旦時機到來,他還要東山再起,而且,他逐漸改變了對中國的認識。1967年10月,尼克松在美國《外交季刊》上發表《越南戰爭後的亞洲》一文,其中有一段話異乎尋常地提到了中美關繫,美國對亞洲的任何一項政策都要一開始就面對中國的現實。“從長遠來看,我們簡直不能永遠讓中國留在國際大家庭之外,這樣就會助長它的狂熱性,使它懷抱仇恨而威脅它的鄰國。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不容許十億可能是有纔能的人民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中生活。但是,在追求這個長遠目標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在短時期內吸取歷史的教訓,我們就會犯災難性的錯誤。”1968年8月初,尼克松在總統競選演說中說,不管誰是今後4年或8年的美國總統,“都必須從這樣一個假設出發:到頭來必須同下一個超級大國共產黨中國的領導人談判。”8月9日,他對記者表示:“我將會訪問中國,如果中國肯發給我簽證的話。在今後8年內,中國問題一定要得到解決,不然它將成為懸在頭上的劍。”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華盛頓白宮草坪發表總統就職演說,又一次就改善與中國的關繫發出信號,並在演說中有意識地針對中國說:“在本屆政府時期,我們的通話線路是敞開的。我們尋求建立一個開放的世界——對各種思想開放……在這個世界裡,國家無論大小,它們的人們都不應生活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之中。”尼克松上臺後的道指示,就是要他新任命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與中國人接觸的可能性”。基辛格當時雖然對此不大支持,但這位出生於德國的猶太族外交博士還是照他的指示開始考慮。亨利·基辛格於1923年5月27日出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代基辛格曾親身遭受希特勒納粹黨徒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幸運的是1938年8月,基辛格一家趕在希特勒政權對猶太人進行一次新的大屠殺之前就已移民美國。他們居住在紐約,少年基辛格在那裡上了中學。在德國上小學的時候,基辛格愛玩,成績平平,可是來到了美國以後,基辛格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成了門門功課撥尖的優等生。1940年,基辛格中學畢業,他當時的志願是報考紐約市立大學會計專業。他事後說:“當一個會計是我那時的抱負。”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基辛格也應征人伍,並於當年6月加入美國籍。基辛格隨軍到歐洲作戰,來到了他的母國——德國,擔任了師長的德語翻譯,很受器重。1954年,基辛格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核武器與對外政策》,這部書的核心思想是,否定了大規模報復的戰略思想,樹立了新的“有限核戰爭”的概念。如基辛格所說:“有限核戰爭是我們對付核大國或一個用人力來代替技術的大國的有效戰略。”此書出版後,很快在全美暢銷,連國務卿杜勒斯也接受了這個觀念,而之前並不認識基辛格的美國副總統尼克松也來信,向基辛格表示問候。後來尼克松承認,他正是從基辛格的一繫列著作中認識了他。正是由於自己的研究成果,基辛格很快就成為國際戰略問題權威。漸漸地,基辛格先後成為4屆總統任職期間軍事或外交部門的咨詢顧問。基辛格人雖一直在校園,但他一隻腳卻不斷地跨出來探索新路。終於,他和著名財閥洛克菲勒掛上了鉤,為他出謀劃策。進入60年代,洛克菲勒接連幾次出馬競選總統,基辛格都出現在他的鞍前馬後。特別是1968年,洛克菲勒以紐約州州長的身份參加總統競選,他的黨內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克松,他甚至在一次談話中指出:“在所有候選人中,尼克松當總統危險。要是尼克松當選,那將意味著共和黨的完結。” 有一次,記者問基辛格:“如何評價尼克松?” 基辛格回答:“荒謬可笑!”記者又問:“要是尼克松當選總統呢?” 基辛格說:“那就更加荒謬可笑了。”但後的結局卻是,在共和黨代表大會候選人輪投票中,尼克松以較大優勢獲勝,洛克菲勒隻得宣布退出競選。出乎意料的是,尼克松卻並沒有忘記基辛格。1968年11月25日,在助手查平的安排下,當選總統尼克松在紐約皮埃爾飯店會見了基辛格。尼克松不計前嫌,開口向基辛格請教了許多戰略問題。幾天後,基辛格又奉詔而去。 尼克松正式提出,請基辛格出山,擔任他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基辛格卻回話說要回去考慮考慮。基辛格抽身來見洛克菲勒,想聽聽老先生的主意。誰知洛克菲勒一口贊成,主張基辛格投到尼克松的門下效勞。洛克菲勒認為,這一來說明基辛格的運氣來了,二來基辛格這樣的人纔應該為任何一位當選總統服務。一席話說得基辛格頓開茅塞,兩天後回訪尼克松,表示接受新政府的任命。1968年12月2日,尼克松尚未確定內閣的所有人選,卻先前一步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了他對基辛格的任命。自1949年以後的20年內,還沒有一個美國政治家敢於在華盛頓公開談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緩和關繫的問題。1949年,當共產黨取得勝利時,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就勇敢地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預言:華盛頓官方將“等到塵埃落定後”纔能承認中共新政府。可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場塵埃竟然紛飛了20年。朝鮮戰爭、麥卡錫主義、中蘇聯盟、中國發展原子彈、越南戰爭和中國“文化大革命”,這些事件結合在一起,使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和約翰遜等美國領導人既不相信中國人,也懷疑自己的國人。但是,基辛格的歷史觀點卻不是那種誰都能夠接受的普通看法。為了盡快改善與中國的關繫,尼克松上任不久便出訪了法國,這次他帶著基辛格特意專程去法國向戴高樂請教對華政策問題。在巴黎的總統官邸愛麗舍宮內,戴高樂與尼克松兩位總統就兩國對華政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我對他們的意識形態不抱任何幻想,但是我認為——”戴高樂這樣勸尼克松說,“我們應該力圖了解中國,同他接觸,對他產生影響。”“公開接觸,那就意味著承認,”尼克松思量道,“但現在……”“你現在承認中國,總會比將來中國強大後被迫這樣做好得多。”戴高樂笑道。P006-009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尼克松上臺後的道指示,就是要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與中國人接觸的可能性”
    1968年底,尼克松順利地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第37屆總統。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於1913年1月9日出生在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一個清貧的家庭,自幼學習刻苦,成績優異,1937年畢業於杜克大學法學院,然後當過幾年律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於1942年8月參加美國海軍,次年10月晉升上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以少校軍銜退役。接著,尼克松投身政界,於1946年11月當選為加利福尼亞州的國會參議員。
    1952年,共和黨候選人、“二戰”名將艾森豪威爾提名尼克松為副總統候選人,結果在大選中獲勝。時年40歲的尼克松成了美國歷年輕的副總統之一,他當了整整8年的副總統,並一直深受艾森豪威爾總統的重用。
    在1955年、1956年、1957年艾森豪威爾總統3次臥病期間,他3次代行總統職權,徹底改變了副總統原來在美國人頭腦中隻是“閑職”的印像。
    擔任副總統期間,尼克松以堅決反對共產主義而著稱。對中國,他長期持有敵視態度。對臺灣海峽問題,尼克松主張保持第七艦隊的力量,防止中國方面收復臺灣。在中國的聯合國代表權問題上,尼克松主張保留蔣介石集團的席位,在國際上對中國進行封鎖。
    1960年,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尼克松與民主黨候選人肯尼迪競選,結果以微弱票數敗北。失敗使他從華盛頓返回加利福尼亞,重操律師舊業,並開始了他非常引人注目的寫作生涯,出版了部著作《六次危機》,此書記述了他從政以來所經歷的一些重大事件。當年6月,他開始參加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競選,結果又敗於民主黨人之手,一時間有些心灰意冷,以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已到盡頭。
    但是,作為律師的尼克松擺脫不了政治的吸引,一旦時機到來,他還要東山再起,而且,他逐漸改變了對中國的認識。1967年10月,尼克松在美國《外交季刊》上發表《越南戰爭後的亞洲》一文,其中有一段話異乎尋常地提到了中美關繫,美國對亞洲的任何一項政策都要一開始就面對中國的現實。
    “從長遠來看,我們簡直不能永遠讓中國留在國際大家庭之外,這樣就會助長它的狂熱性,使它懷抱仇恨而威脅它的鄰國。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不容許十億可能是有纔能的人民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中生活。但是,在追求這個長遠目標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在短時期內吸取歷史的教訓,我們就會犯災難性的錯誤。”
    1968年8月初,尼克松在總統競選演說中說,不管誰是今後4年或8年的美國總統,“都必須從這樣一個假設出發:到頭來必須同下一個超級大國共產黨中國的領導人談判。”8月9日,他對記者表示:“我將會訪問中國,如果中國肯發給我簽證的話。在今後8年內,中國問題一定要得到解決,不然它將成為懸在頭上的劍。”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華盛頓白宮草坪發表總統就職演說,又一次就改善與中國的關繫發出信號,並在演說中有意識地針對中國說:“在本屆政府時期,我們的通話線路是敞開的。我們尋求建立一個開放的世界——對各種思想開放……在這個世界裡,國家無論大小,它們的人們都不應生活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之中。”
    尼克松上臺後的道指示,就是要他新任命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與中國人接觸的可能性”。
    基辛格當時雖然對此不大支持,但這位出生於德國的猶太族外交博士還是照他的指示開始考慮。
    亨利·基辛格於1923年5月27日出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代基辛格曾親身遭受希特勒納粹黨徒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幸運的是1938年8月,基辛格一家趕在希特勒政權對猶太人進行一次新的大屠殺之前就已移民美國。他們居住在紐約,少年基辛格在那裡上了中學。在德國上小學的時候,基辛格愛玩,成績平平,可是來到了美國以後,基辛格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成了門門功課撥尖的優等生。
    1940年,基辛格中學畢業,他當時的志願是報考紐約市立大學會計專業。
    他事後說:“當一個會計是我那時的抱負。”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基辛格也應征人伍,並於當年6月加入美國籍。基辛格隨軍到歐洲作戰,來到了他的母國——德國,擔任了師長的德語翻譯,很受器重。
    1954年,基辛格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核武器與對外政策》,這部書的核心思想是,否定了大規模報復的戰略思想,樹立了新的“有限核戰爭”的概念。如基辛格所說:“有限核戰爭是我們對付核大國或一個用人力來代替技術的大國的有效戰略。”此書出版後,很快在全美暢銷,連國務卿杜勒斯也接受了這個觀念,而之前並不認識基辛格的美國副總統尼克松也來信,向基辛格表示問候。後來尼克松承認,他正是從基辛格的一繫列著作中認識了他。
    正是由於自己的研究成果,基辛格很快就成為國際戰略問題權威。漸漸地,基辛格先後成為4屆總統任職期間軍事或外交部門的咨詢顧問。
    基辛格人雖一直在校園,但他一隻腳卻不斷地跨出來探索新路。終於,他和著名財閥洛克菲勒掛上了鉤,為他出謀劃策。進入60年代,洛克菲勒接連幾次出馬競選總統,基辛格都出現在他的鞍前馬後。特別是1968年,洛克菲勒以紐約州州長的身份參加總統競選,他的黨內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克松,他甚至在一次談話中指出:“在所有候選人中,尼克松當總統危險。
    要是尼克松當選,那將意味著共和黨的完結。” 有一次,記者問基辛格:“如何評價尼克松?” 基辛格回答:“荒謬可笑!”
    記者又問:“要是尼克松當選總統呢?” 基辛格說:“那就更加荒謬可笑了。”
    但後的結局卻是,在共和黨代表大會候選人輪投票中,尼克松以較大優勢獲勝,洛克菲勒隻得宣布退出競選。
    出乎意料的是,尼克松卻並沒有忘記基辛格。1968年11月25日,在助手查平的安排下,當選總統尼克松在紐約皮埃爾飯店會見了基辛格。尼克松不計前嫌,開口向基辛格請教了許多戰略問題。
    幾天後,基辛格又奉詔而去。 尼克松正式提出,請基辛格出山,擔任他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基辛格卻回話說要回去考慮考慮。
    基辛格抽身來見洛克菲勒,想聽聽老先生的主意。誰知洛克菲勒一口贊成,主張基辛格投到尼克松的門下效勞。洛克菲勒認為,這一來說明基辛格的運氣來了,二來基辛格這樣的人纔應該為任何一位當選總統服務。一席話說得基辛格頓開茅塞,兩天後回訪尼克松,表示接受新政府的任命。
    1968年12月2日,尼克松尚未確定內閣的所有人選,卻先前一步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了他對基辛格的任命。
    自1949年以後的20年內,還沒有一個美國政治家敢於在華盛頓公開談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緩和關繫的問題。1949年,當共產黨取得勝利時,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就勇敢地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預言:華盛頓官方將“等到塵埃落定後”纔能承認中共新政府。可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場塵埃竟然紛飛了20年。朝鮮戰爭、麥卡錫主義、中蘇聯盟、中國發展原子彈、越南戰爭和中國“文化大革命”,這些事件結合在一起,使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和約翰遜等美國領導人既不相信中國人,也懷疑自己的國人。
    但是,基辛格的歷史觀點卻不是那種誰都能夠接受的普通看法。
    為了盡快改善與中國的關繫,尼克松上任不久便出訪了法國,這次他帶著基辛格特意專程去法國向戴高樂請教對華政策問題。
    在巴黎的總統官邸愛麗舍宮內,戴高樂與尼克松兩位總統就兩國對華政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我對他們的意識形態不抱任何幻想,但是我認為——”戴高樂這樣勸尼克松說,“我們應該力圖了解中國,同他接觸,對他產生影響。”
    “公開接觸,那就意味著承認,”尼克松思量道,“但現在……”
    “你現在承認中國,總會比將來中國強大後被迫這樣做好得多。”戴高樂笑道。P006-00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