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絲綢之路大歷史:當古代中國遭遇世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635-920
    【優惠價】
    397-575
    【作者】 郭建龍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古代史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646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5564686
    作者:郭建龍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梳理中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全史,展現中國在絲路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這是一部中國視角下的絲路興衰史,完整梳理絲綢之路大舞臺上與中國相關的征伐、貿易和文明交融。著重挖掘中國傳世史料中的傳奇故事,從中國出發,展現絲綢之路的形成、演變、興盛和衰弱的宏大歷史,以及中國在絲路歷史上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2.人物故事和文明交融雙重敘事線索勾勒絲綢之路大歷史。
    從穿越地理障礙的探險家、僧人和外交家的傳奇故事切入,展現中西之間縱橫交錯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歷史上的世界格局,由表入裡呈現絲綢之路上的地緣政治、信仰傳播、商貿往來和文明踫撞。

    3. 讀懂絲綢之路的歷史,預見未來的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歐亞大陸的地理構造塑造了中西之間地理通道的路線和走向,一定意義上也決定這沿途國家的歷史命運和文明底色。絲綢之路不僅是歷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貿易之路和帝國之路,在當下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是決定著世界格局和人類文明走向的未來之路。

    4.劉擎、張宏傑、羅振宇、施展、馬伯庸、李碩誠摯推薦。


     

     
    內容簡介

    兩千多年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中國自成一體的大一統傳統和中華文明富有韌性的延續性。但自張騫鑿空西域開始,歷朝歷代都有層出不窮的使者、僧侶、商人懷著不同的使命和目的,從中國出發,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遠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帶回來的物質和思想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世界。絲綢之路由此誕生。
    這是一部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兩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國視角下的絲綢之路形成、興盛、演變和衰弱的宏大歷史。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動通俗的文字,還原了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險家等的傳奇經歷。西漢時期,張騫作為使者向西溝通大月氏和烏孫合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時期,玄奘遠赴印度取經;進入宋朝,東南海上貿易貿易興盛,瓷器、絲綢遠銷海外;明清時期,伴隨著海禁政策的嚴格執行,絲綢之路逐漸衰弱。
    絲綢之路不僅是歷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貿易之路和帝國之路,在當下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是決定著人類文明走向的未來之路。


     

    作者簡介

    郭建龍,自由作家,社會觀察家,曾任《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已出版社科歷史暢銷書《汴京之圍》、“帝國密碼三部曲”《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歷史遊記《穿越非洲兩百年》《穿越百年中東》;小說《告別香巴拉》;文化遊記“亞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三千佛塔煙雲下》《朝》等。


     

    目錄
    楔子 一個僧人踢開的百年外交
    戒日王遣使 002
    吐蕃王朝 004
    吐蕃 - 尼婆羅道的開通 006
    一人救一國 009
    “高速公路”的關閉 011
    哈裡發帝國 013
    後的西域朝聖者 016
    海上朝聖的僧人 018
    兩個帝國的興衰對比 020

    部 征服時代
    章 西漢:突然擴大的世界
    失敗的開拓 025

    楔子 一個僧人踢開的百年外交
    戒日王遣使  002
    吐蕃王朝  004
    吐蕃 - 尼婆羅道的開通  006
    一人救一國  009
    “高速公路”的關閉  011
    哈裡發帝國  013
    後的西域朝聖者  016
    海上朝聖的僧人  018
    兩個帝國的興衰對比  020

    部 征服時代
    章 西漢:突然擴大的世界
    失敗的開拓  025
    西漢時的西域地理  031
    難以到達的印度  037
    第二章 征服和反抗
    針對西域的三種策略  043
    不兩屬無以自安  046
    和親的公主  057
    當寶馬成為禍患  061
    遙遠的國度  066
    第三章 外交時代的縱橫家
    再建西域都護  070
    艱難騰挪  075
    三通三絕  079
    擴大的視野  082
    海外異草  090
    第四章 海洋時代的前奏
    東南亞的客觀世界  094
    南大門並入中央政府  097
    更遙遠的外國之地  100
    西方眼中的東方世界  104


    第二部 信仰時代
    第五章 1 000 多年前的背包旅行記
    古代背包客旅行記  111
    1 000 多年前的阿富汗  116
    次詳細的南海記載  122
    法顯的印度世界  129
    法顯的旅友們  137
    第六章 分裂與信仰
    分裂的內亞  143
    萬裡遠征為高僧  147
    佛教東來  153
    佛教化的首都  160
    宋雲、惠生歷險記  170
    嚈噠、柔然和高車  175
    海上之路  178
    第七章 唐代的信仰旅行和異域想像
    大唐僧人上天竺  185
    神秘的《大唐西域記》  200
    玄奘時期的印度世界  207
    文學中的舶來信仰  218
    唐人的異域想像  223
    第八章 傳入中國的世界信仰
    兩個帝國的相遇  228
    蘇萊曼和馬蘇第  232
    祆教、摩尼教和景教  243


    第三部 貿易時代
    第九章 從南海到非洲的開拓
    遠至非洲人  255
    唐代對外的七條道路  259
    蜀身毒道和南詔重塑緬甸  263
    唐宋時期的東南亞國家  267
    王延德:後的西域使臣  273
    第十章 貿易立國的王朝
    外國人行刺引起的貿易變革  277
    貿易立國  282
    民間貿易與官方貿易之爭  288
    從絲綢到瓷器  292
    唐宋時期的舶來品  296
    文學中的外貿  299
    西歐蘇醒了  303


    第四部 帝國時代
    第十一章 帝國的使者們
    馬可·波羅的世界  309
    前往蒙古的修道士  320
    魯布魯克東遊記  325
    一位國王出訪蒙古紀  329
    耶律楚材與丘處機  332
    第十二章 海洋時代的冒險家
    伊本·白圖泰眼中的蒙古與世界  343
    印度抵御蒙古人  351
    鄂多立克東遊記  356
    一個中國人的吳哥觀察記  360
    第十三章 融入世界的中國人
    巴瑣瑪:中國人歐洲行  367
    汪大淵的海上世界  376
    中國終於落後了  378

    第五部 帝國依舊,中央已失
    第十四章 利瑪竇:敲開封閉之門
    獲得南方的立足點  385
    傳教士進軍北京  390
    解開契丹和“蠻子”的謎團  397
    第十五章 對外關繫變形記
    帖木兒宮廷的使者們  405
    被死亡解除的東征計劃  410
    中國與中亞的新均衡  414
    賺錢的外交團  422
    第十六章 鄭和下西洋:官方壟斷的高潮
    陳祖義事件:明初的對外干涉  426
    代表秩序的大艦隊  433
    下西洋時期的世界  437
    逝於中國的外國國王  443
    第十七章 明末開關:後的回光返照
    佛郎機進入亞洲  448
    次致命接觸  456
    封疆大吏之死:對外貿易的勝利  465
    隆慶開關與西荷到來  470
    第十八章 重歸閉關之路
    “棄文從武”的傳教士  476
    西方人眼中的明清換代  481
    逃不脫衰亡的事業  487
    前往歐洲的中國人  492
    第十九章 敲不開的大門
    貿易與叩頭  500
    小斯當東的選擇題  513
    兩個帝國的相遇  519
    受阻的俄國使者  526
    尾聲  534
    絲綢之路大事年表  542
    後記  558
    參考書目  564


     

    在線試讀
    楔子 一個僧人踢開的百年外交
    逗留之後,麹文泰送給玄奘許多金銀物資,並派人護送玄奘一路進入現代的新疆境內,到達位於中亞素葉城的西突厥葉護可汗處。葉護可汗又擔負起接下來的行程,派人將玄奘一路護送,南下穿越了如今的中亞地區,直達位於現代阿富汗境內的迦畢試國。之後,迦畢試國派人與玄奘繼續隨行,將他送入了北印度,到這時,一路上的護送纔告結束。
    玄奘進入印度後,穿越了如今的巴基斯坦北部、印度的西北部和北部,後到達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那爛陀寺,開始了在印度的學習經歷。
    這一段歷史是國人無比熟悉的,也創造了西天取經的神話。然而,即便是熟悉的歷史之中,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情節。
    人們通常認為,玄奘的旅行隻是一個宗教事件,或者一個文化交流事件,卻忽略了玄奘旅行的另一面:正是他,一不小心踢開了一場跨越數百年的國際大外交活動。這場大外交以大唐和印度的相互試探開場,伴隨著尼婆羅(今尼泊爾)、吐蕃、東南亞海島等地的卷入,卻以強勢崛起的“第三者”阿拉伯人占據中亞作為結局,在中國古代地理認知的寬度上,見證了三個巨大帝國的起起落落。為了理解這場外交運動,還需要回到原點,從那位僧人開始述說。
    在玄奘私自前往印度的同時,一場不經意的外交試探,讓唐太宗在玄奘還沒有回國時,就知道了這個身在佛境的東土僧人……
    戒日王遣使
    玄奘還在印度活動時,整個北印度恰好進入了印度古典世界的後一個黃金時期。統治北印度的戒日王也被認為是笈多王朝之後著名的國王。
    在世界史上,亞洲兩個巨型帝國印度和中國通常是作為兩極存在的,然而兩者又截然不同。其中中國在 2 000 年裡大部分時間都是統一的,而印度卻相反,大部分時間內都分裂成眾多的小國。

    楔子 一個僧人踢開的百年外交

    逗留之後,麹文泰送給玄奘許多金銀物資,並派人護送玄奘一路進入現代的新疆境內,到達位於中亞素葉城的西突厥葉護可汗處。葉護可汗又擔負起接下來的行程,派人將玄奘一路護送,南下穿越了如今的中亞地區,直達位於現代阿富汗境內的迦畢試國。之後,迦畢試國派人與玄奘繼續隨行,將他送入了北印度,到這時,一路上的護送纔告結束。
    玄奘進入印度後,穿越了如今的巴基斯坦北部、印度的西北部和北部,後到達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那爛陀寺,開始了在印度的學習經歷。
    這一段歷史是國人無比熟悉的,也創造了西天取經的神話。然而,即便是熟悉的歷史之中,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情節。
    人們通常認為,玄奘的旅行隻是一個宗教事件,或者一個文化交流事件,卻忽略了玄奘旅行的另一面:正是他,一不小心踢開了一場跨越數百年的國際大外交活動。這場大外交以大唐和印度的相互試探開場,伴隨著尼婆羅(今尼泊爾)、吐蕃、東南亞海島等地的卷入,卻以強勢崛起的“第三者”阿拉伯人占據中亞作為結局,在中國古代地理認知的寬度上,見證了三個巨大帝國的起起落落。為了理解這場外交運動,還需要回到原點,從那位僧人開始述說。
    在玄奘私自前往印度的同時,一場不經意的外交試探,讓唐太宗在玄奘還沒有回國時,就知道了這個身在佛境的東土僧人……
    戒日王遣使
    玄奘還在印度活動時,整個北印度恰好進入了印度古典世界的後一個黃金時期。統治北印度的戒日王也被認為是笈多王朝之後著名的國王。
    在世界史上,亞洲兩個巨型帝國印度和中國通常是作為兩極存在的,然而兩者又截然不同。其中中國在 2 000 年裡大部分時間都是統一的,而印度卻相反,大部分時間內都分裂成眾多的小國。
    雖然在大部分時間內印度是分裂的,但在它的古代史上也出現了三大古代王朝(帝國),在這三大王朝期間,印度的大部分領土都被納入了統一皇權之下。其中早出現的是孔雀王朝,這個王朝在時間上相當於中國的戰國和秦漢早期,孔雀王朝在著名的阿育王的統治下皈依了佛家,促進了佛教在印度的繁榮。孔雀王朝崩潰後,一個外來的民族貴霜(與曾經居住在中國西北部的大月氏人有著很深的淵源)占據了印度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部分地區,建立了一個超強王朝——貴霜王朝,相當於中國的東漢時期。貴霜人從人種上說並不屬於印度人,但在文化上繼承了對佛教的尊崇,深受印度本土文明的影響貴霜王朝衰落後,則出現了使印度教迅速發展的笈多王朝,也是印度文化的峰,時間在中國的東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另一個著名僧人——東晉的法顯去往印度時,就見證了這個輝煌王朝。
    玄奘去印度時,笈多王朝也已經衰落了。但另一個著名的國王卻和這個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戒日王(本名曷利沙·伐彈那,號尸羅逸多)從世繫上來說,是笈多王朝公主的孫子。笈多王朝末年,中亞的一支遊牧民族“白匈奴”(嚈噠)進攻印度,強大的笈多王朝崩潰了,隨之而來的是眾多的小王國。在諸多小王國中,有一個叫塔內薩爾(Thanesar)的小王國盤踞在以現代德裡為中心的區域606 年,由於兄長的去世,年輕的戒日王繼承了王位,他一生中南征北戰,將首都遷往了更加靠東的曲女城,並將北印度在名義上統一起來,這也進入了古代印度的回光返照時期。
    戒日王的國家與其說是一個統一的中央王朝,不如說是一個“帝國”。在龐大的疆域內,是許多各行其是的小國家,他們都願意承認戒日王的首領地位,卻又獨立行使統治權。但戒日王的威望又很大,影響力足以達到印度南部很遠,以及遙遠的克什米爾地區。他還制定了一繫列的禮儀制度,讓自己超乎於其他國王之上,每次出行,都要帶上數百面金鼓,走一步敲一下,號稱節步鼓。
    戒日王除了令人稱道的武功,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他寫過若干劇本,同時更尊重學者,將笈多時期的優良傳統延續了下來。他本人和他的國家一樣都信奉印度教的濕婆神,但他性格寬厚,對所有宗教都很尊重,甚至有些偏袒佛教。
    決定派遣使者之後,接下來國王和使者面臨的問題是:玄奘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再繞行中亞,後到達印度,在路上一共花了三年時光。印度的使者如果也走這條路,必然需要很長時間纔能進入唐朝的土地,一路上,面臨的風險也是巨大的。玄奘雖然被高昌、西突厥和迦畢試一路護送過來,但不管在戈壁,還是在北印度期間,也都遭遇過極大的危險。印度使者如果得不到這些國家的配合,那麼去大唐將更加麻煩。是否有其他路徑能夠連接起兩個龐大的帝國呢?
    恰好這時,一個新興國家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
    吐蕃王朝
    根據藏族史書記載,藏族人來自一個叫雅礱的部落,早的王叫聶赤贊普,是天神的兒子,之後經過了天赤七王、上丁二王、中烈六王、地德八王、下贊三王,一共 27 代王約 500 年的統治,到了第 28 代拉托托日寧協時,佛教次傳入了吐蕃,又經過了四代約 110 年,到了朗日松贊時代,雅礱部落在贊普(國王)
    的領導下,滅亡了北方的遊牧民族蘇毗。著名的松贊干布,就是朗日松贊的兒子。
    這些傳說諸王雖然無法一一驗證,但到了松贊干布時期,吐蕃已經成了一個地區性的強權。之前,除了建立吐蕃的雅礱部落,在西藏北方還有蘇毗人,西方還有像雄人。至今,在西藏西部和中部地區,還有不少的像雄遺址。到了松贊干布時代,吐蕃(雅礱)人已經從位於現代西藏山南地區的雅礱谷地出發,征服了蘇毗、像雄,成了廣大藏域的主人。
    根據史書,松贊干布出 617 年(大業十三年年),13 歲時父親去世,他成了新的贊普。在他當政期間,吐蕃進行了大量的改革,除了統一藏域,還遷都拉薩,創造了文字,並進行了經濟、軍事等多方面的改革,將吐蕃從部落變成了一個集權式的國家。
    對現代西藏人而言,他們津津樂道的,反而是松贊干布的兩次婚姻。他首先從尼婆羅迎娶了尺尊公主
    ,又從漢地迎娶了文成公主,這兩位公主表明了吐蕃的身份:夾在南方印度(包括今天的尼泊爾)和北方漢地之間的強權。
    但這兩次娶親與其說是友好,不如說是一種實力的較量和權衡。以尼婆羅為例,松贊干布派遣大臣吞彌·桑布扎前往尼婆羅求婚時,尼婆羅人並不願意。直到吐蕃威脅發兵 5 萬摧毀尼婆羅,對方纔不得不同意出嫁女兒。尺尊公主出嫁不久,尼婆羅發生了內亂,老國王被弟弟殺害,王子那陵提婆逃亡到吐蕃接受庇護,在吐蕃軍隊的護送下奪回了政權,從此以後,尼婆羅成了吐蕃的附庸。尼婆羅的歸附,意味著從吐蕃到印度通道的暢通。尼婆羅在文化和政治上一直受印度的影響,這條路的暢通,也為吐蕃終皈依佛教創造了條件。
    松贊干布與唐朝公主的婚姻也並非是一帆風順 634 年(貞觀八年),玄奘已經在印度遊歷時,唐朝的宮廷裡也次迎來了吐蕃的使者,唐太宗隨即派遣了一位叫馮德遐的人跟著去往吐蕃撫慰。在兩個文明的次交往中,雙方往往都帶著一定的優越感,當松贊干布聽說遊牧民族的突厥和吐谷渾等都有個娶唐朝宗室女子的經歷,決定派人去下聘禮,但這一次,唐朝拒絕了。
    松贊干布大怒,認為是橫亙在吐蕃與唐朝之間的吐谷渾在挑撥,攻打了吐谷渾,隨後又進攻唐朝的邊疆,被唐朝的三路大軍擊敗。
    這時,松贊干布纔放下了傲慢的架子,派遣使者謝罪的同時,又派他的大論(國相)祿東贊(噶爾·東贊)到長安再次請求聯姻,這一次,唐太宗選擇了一位宗室女子,封為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這位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當公主到了黃河源頭附近的柏海,也就是現在黃河上遊附近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時(這裡現在還屬於青海省境內),公主一行扎營等待,松贊干布親自從拉薩出發,來到了數千裡之外迎接公主。他見到江夏王李道宗,用女婿對嶽丈的禮節拜見。當文成公主到達拉薩,松贊干布在這座建立不久的小城裡為她修宮建廟,一股“華風”開始成為當地的潮流。
    吐蕃 - 尼婆羅道的開通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經歷暫且不表,且說就在松贊干布迎親之時,從印度來了一批戒日王的使者,他們正要前往唐朝。
    這些使者可能是前一年末出發,第二年就完成了使命,帶著唐朝的使者一同返回了印度。從時間上看,印度使者走的不可能是玄奘的西道,隻可能是經過拉薩,再經由剛剛開通的唐蕃古道前往長安。甚至有另一種可能性,當印度的使者來到了熱鬧非凡、張羅著迎親的拉薩,或者到達柏海時,就踫到了護送文成公主的唐朝使者,唐朝的護親隊伍臨時推選了一個人作為使節,跟著印度使者回到了戒日帝國。隻有這樣,纔有可能解釋為什麼印度人在這麼短時間內就帶回了唐朝使節。
    跟隨印度使者前往戒日帝國的唐朝使節叫梁懷璥,官職為雲騎尉。唐朝使者這麼快出現在戒日帝國首都曲女城,不僅讓人民感到喫驚,而且連戒日王都沒有想到。他詢問大臣以前是否有來自摩訶震旦(即中國)的使者到訪本國,大臣們回答沒有。戒日王於是決定出城迎接使者,按照唐朝人的記載,戒日王采取了“膜拜”接受詔書的禮節,將詔書頂在了頭上。
    雖然兩個遙遠國家之間是否有一方會主動稱臣,這一點是有疑問的,但由於流傳到現在的隻有唐朝一方的記載,我們隻能權且接受這種說法。
    歷史也沒有記載梁懷璥是否與玄奘相遇,但梁懷璥到達的這一年,恰好是玄奘在印度為風光的一年。戒日王在曲女城舉辦了“無遮大會”,將玄奘訪印的活動推向了高潮。
    第二年初,玄奘就離開了印度,繼續順著他來時的路線,經過西域向大唐進發。他之所以選擇繼續從西域這條遙遠的道路,而並非從尼婆羅新開闢的近路,可能與他和高昌王麹文泰的約定有關,麹文泰在玄奘去印度時幫助過他,並希望他在回程路過高昌時,將佛法帶到這座西域小城。
    梁懷璥成功完成外交使命後,帶著印度的使者再次回到了大唐。唐太宗見到印度使者後,再次派出團隊前往印度,此時,已 643 年(貞觀十七年)。這次出使的主使是衛尉丞李義表,隨行共 22 人。而在後世看來,更加著名的反而是團隊中的副使王玄策,並由此演出了一場中外關繫史上的傳奇。
    先不說王玄策此後更加傳奇的經歷,單說李、王使團的出行。使643 年三月出發,到了年底的十二月,就到了戒日王所在的國家。戒日帝國雖然是個新興的帝國,但它所在的土地卻繼承了一個更古老的國家的名字:摩揭陀。這就像人們當時生活在大唐,卻也將大唐首都所在地稱為關中或者秦地,將大唐稱為中國,是一樣的道理。
    使者們去往摩揭陀仍然使用了吐蕃-尼婆羅道,在尼婆羅停留期間,還見到了尼婆羅的傀儡國王那陵提婆。
    到達印度後,唐使開始對這個國家進行遊歷,這花了他們一整年的時光。當唐使在印度停留時,玄奘已經翻越帕米爾高原 644 年三四月間回到了今天新疆地區的於闐 ,並在這裡上書皇帝,請求皇帝原諒他私自前往印度,並等待皇帝的消息。
    直到第二 645 年,貞觀十九年)正月初七,獲得了皇帝恩準的他纔到達了長安。在玄奘到達長安 20 天後的正月二十七,李、王使團也到達了印度佛教聖地之一——靈鷲山(也叫耆阇崛山)。
    印度北部佛教聖地菩提伽耶和它的北方,是一片廣袤的平原,但在菩提迦耶的東面,卻突兀地聳立著一列陡峭的山峰,這些山峰如此奇形怪狀,使人不得不懷疑這是神造之物。更奇怪的是,在這些山峰的中間竟然圍著一塊平地,這塊平地上有一座城市叫王舍城,就是古代摩揭陀國初的都城。而這些山峰,就構成了佛教的另一個聖地——靈鷲山。
    靈鷲山上遍布聖跡,更有佛陀當年說法的地方,這裡也是碑塔林立,令使者們觸摸到了佛陀滅度 1 000 年來的滄桑,他們決定在這裡也刻一段銘文。
    十幾天後的二月十一,他們來到了位於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這裡是佛教的聖跡,也是佛陀悟道的地方,於是,使者們再次立了一個碑,由團隊中一個叫魏纔的人書寫了碑文。碑文中談到了此次出訪的目的,並附上了碑銘。
    這兩處石刻雖然已經淹沒在歷史之中,卻仍然被視為中國與印度交往的關鍵性文件。
    但由於無法找到這些碑銘,所以對現代人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擺在面前:既然缺乏實物證據,到底怎樣確認這些文獻的記載是可靠的?唐代使節到底有沒有經過尼泊爾前往過印度呢?這個問題留在下文解答。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