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影響中國的100部典籍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張秀平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古代史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 
    【ISBN】97875085505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550596
    叢書名:“中國100”叢書

    作者:張秀平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

    編輯推薦

    在中華文明的浩瀚長河中,無數璀璨的典籍猶如星辰點綴,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文化。如今,我們精心挑選最具代表性的、時間跨度上從先秦至清末的典籍,彙聚於《影響中國的 100 部典籍》一書中。在這 100 部典籍中,既有《論語》《老子》等哲學經典,也有《史記》《資治通鋻》等史學巨著;既有《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醫學名著,也有《山海經》《徐霞客遊記》等地理學佳作。這些典籍或闡發了深邃的哲學思想,或記錄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或揭示了自然科學的奧秘。每一部典籍都獨具特色,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壯麗畫卷。《影響中國的 100 部典籍》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書中我們將追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本書能夠成為讀者了解中華文化、探尋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提升人文素養的寶貴指南。

     
    內容簡介

    “中國100”叢書,以“100”為題,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活潑的敘述方式,對中國的歷史人物、典籍、戰爭進行了繫統的介紹和梳理。叢書文字簡練流暢,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學術性和普及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讓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中國100"繫列使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領略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勇氣。本書通過敘述100本翔實、繫統記錄中國數千年文化歷史的典籍,來概括中國通史的精髓。本書有選擇地介紹了上起先秦,下遠清末的哲學和思想類著作,歷史學類著作,科學醫藥類著作,地理、軍事類著作,語言文字類著作。每部典籍刪繁就簡,從其成書的經過、主要理論主張及影響諸方面以予縷述,使讀者看一篇有一篇所得,讀一篇有一篇的感想。

    作者簡介

    張秀平,浙江臨海人。歷任人民出版社編審,中國宋史研究會、中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會、中國嶽飛研究會會員,市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常委等職。曾獲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玄妙的陰陽八卦——《周易》 / 5“天道之數,人心之變”——《管子》 /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 12儒家的經典,道德的規範——《論語》 / 1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 21先秦法治理論的宣言——《商君書》 / 25“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 可得而不可見”——《莊子》 / 29“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 應之以亂則兇”——《荀子》 / 33古代勞動人民之哲學——《墨子》 / 37法家理論之集大成者——《韓非子》 / 41“天不變道亦不變”——《春秋繁露》 / 45中世紀神學、倫理學之法典——《白虎通義》 / 49“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論衡》 / 53“融貫群言,包羅古義”——《五經正義》 / 57“推極吾之知識”“窮致事物之理”——《四書章句集注》 / 61“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傳習錄》 / 65“手闢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焚書》《續焚書》 / 6 明末清初的“人權宣言”——《明夷待訪錄》 / 73“但開風氣不為師”——《定庵文集》《續集》 / 77“農業社會主義的空想”——《天朝田畝制度》 / 81康有為的烏托邦空想——《大同書》 / 84“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革命軍》 / 88鳴”— “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鐘—《警世鐘》 / 92“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孫文學說》 / 96最早的史書——《尚書》 / 100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 103“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春秋》三傳 / 107最早的國別史——《國語》 / 110“長短縱橫之術”——《戰國策》 / 113最早最完整的官制記錄——《周禮》 / 116最早的封建禮制教科書——《禮記》 / 11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 121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 125第一部編年體縮寫史書——《前漢紀》 / 129“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後漢書》《續漢書》 / 132“略舉義教所歸,庶以弘敷王道”——《後漢紀》 / 136“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三國志》 / 140 “銓次舊文,裁成義類”——《晉書》 / 144“式規萬葉,作鋻於後”——《宋書》 / 148“類敘得法,有補益於世”——《南齊書》 / 151“曲折明暢,一洗六朝蕪冗之習”——《梁書》 / 155“憑其舊稿,加以新錄”——《陳書》 / 159“包舉一代始終,頗為詳悉”——《魏書》 / 162“下筆不苟,以史為鋻”——《北齊書》 / 166“旁征簡牘,意在摭實”——《周書》 / 170修史與求治的結合——《隋書》 / 174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議》 / 178“編次別代,共為部秩”——《南史》《北史》 / 182“參詳舊史,撮其指要;舉其宏綱,義在懲勸”——《貞觀政要》 / 186“隨時立制,遇弊則變”“ 征諸人事,將施有政”——《通典》 / 190“新舊合璧,備一代之典”——《舊唐書》《新唐書》 / 194“綜事跡之備,追《史記》之文”——《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 198“鋻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資治通鋻》 / 202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通鋻紀事本末》 / 206“總天下之大學術而條其綱目”——《通志》 / 210 “有志於經邦稽古者,或有考焉”——《文獻通考》 / 213“天水一朝的輝煌”——《宋史》 / 216穹廬裡的春秋——《遼史》 / 219草原與田園的交響詩——《金史》 / 222因以往之興廢,作將來之法戒—&mdas史》 / 226“一代賢奸托布衣”——《明史》 / 229“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讀通鋻論》 / 233“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海國圖志》 / 236第一部女性名人傳記——《列女傳》 / 240第一部繫統性的史論專著——《史通》 / 243“史所貴者義也,而所具者事也,所憑者文也”——《文史通義》 / 247“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像也”——《新史學》 / 251先秦百工技藝之書——《考工記》 / 255“算經之首”——《九章算術》 / 260“惠民之政,訓農裕國之術”——《齊民要術》 / 265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夢溪筆談》 / 269古典建築之規範——《營造法式》 / 代三大農書之冠——《王禎農書》 / 276農業手工業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 280雜采眾家,兼出獨見——《農政全書》 / 284 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源泉——《黃帝內經》 / 288中國臨床醫學之祖——《傷寒雜病論》 / 292“洞明醫術,遂成其妙”——《針灸甲乙經》 / 296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備急千金要方》 / 300“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本草綱目》 / 305早期百科全書——《山海經》 / 310宇宙未有之奇書——《水經注》 / 314古代印度旅行記中的金字塔——《大唐西域記》 / 319“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mdas和郡縣圖志》 / 323中外交通史讀之書——《島夷志略》 / 327“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遊記》 / 331“造端宏大,未為定稿”——《天下郡國利病書》 / 335“千古絕作”“海內奇書”——《讀史方輿紀要》 / 339內容最豐富最完善的地理總志——《大清一統志》 / 343“武學之聖典,兵家之絕唱”——《孫子兵法》 / 347“仁道禮義,機權法制;克敵制勝,立國之道”——《吳子》 / 351“議兼儒、墨,合名、法;論誅暴亂,禁不義”——《尉繚子》 / 355“武學讀之書”——《六韜》 / 359“兵家之楷模,用兵之典範”——《唐李問對》 / 363第一部詞典——《爾雅》 / 367第一部詞典的續篇——《廣雅》 / 371最早、影響最大的字典——《說文解字》/ 375最完整、最古老、最重要的韻書——《廣韻》 / 379“懸諸日月不刊之書”——《方言》 /384“晰名物之殊,辨典禮之異”——《釋名》 / 388

    玄妙的陰陽八卦——《周易》 / 5“天道之數,人心之變”——《管子》 /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 12儒家的經典,道德的規範——《論語》 / 1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 21先秦法治理論的宣言——《商君書》 / 25“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 可得而不可見”——《莊子》 / 29“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 應之以亂則兇”——《荀子》 / 33古代勞動人民之哲學——《墨子》 / 37法家理論之集大成者——《韓非子》 / 41“天不變道亦不變”——《春秋繁露》 / 45中世紀神學、倫理學之法典——《白虎通義》 / 49“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論衡》 / 53“融貫群言,包羅古義”——《五經正義》 / 57“推極吾之知識”“窮致事物之理”——《四書章句集注》 / 61“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傳習錄》 / 65“手闢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焚書》《續焚書》 / 6 明末清初的“人權宣言”——《明夷待訪錄》 / 73“但開風氣不為師”——《定庵文集》《續集》 / 77“農業社會主義的空想”——《天朝田畝制度》 / 81康有為的烏托邦空想——《大同書》 / 84“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革命軍》 / 88鳴”— “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鐘—《警世鐘》 / 92“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孫文學說》 / 96最早的史書——《尚書》 / 100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 103“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春秋》三傳 / 107最早的國別史——《國語》 / 110“長短縱橫之術”——《戰國策》 / 113最早最完整的官制記錄——《周禮》 / 116最早的封建禮制教科書——《禮記》 / 11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 121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 125第一部編年體縮寫史書——《前漢紀》 / 129“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後漢書》《續漢書》 / 132“略舉義教所歸,庶以弘敷王道”——《後漢紀》 / 136“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三國志》 / 140 “銓次舊文,裁成義類”——《晉書》 / 144“式規萬葉,作鋻於後”——《宋書》 / 148“類敘得法,有補益於世”——《南齊書》 / 151“曲折明暢,一洗六朝蕪冗之習”——《梁書》 / 155“憑其舊稿,加以新錄”——《陳書》 / 159“包舉一代始終,頗為詳悉”——《魏書》 / 162“下筆不苟,以史為鋻”——《北齊書》 / 166“旁征簡牘,意在摭實”——《周書》 / 170修史與求治的結合——《隋書》 / 174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議》 / 178“編次別代,共為部秩”——《南史》《北史》 / 182“參詳舊史,撮其指要;舉其宏綱,義在懲勸”——《貞觀政要》 / 186“隨時立制,遇弊則變”“ 征諸人事,將施有政”——《通典》 / 190“新舊合璧,備一代之典”——《舊唐書》《新唐書》 / 194“綜事跡之備,追《史記》之文”——《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 198“鋻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資治通鋻》 / 202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通鋻紀事本末》 / 206“總天下之大學術而條其綱目”——《通志》 / 210 “有志於經邦稽古者,或有考焉”——《文獻通考》 / 213“天水一朝的輝煌”——《宋史》 / 216穹廬裡的春秋——《遼史》 / 219草原與田園的交響詩——《金史》 / 222因以往之興廢,作將來之法戒—&mdas史》 / 226“一代賢奸托布衣”——《明史》 / 229“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讀通鋻論》 / 233“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海國圖志》 / 236第一部女性名人傳記——《列女傳》 / 240第一部繫統性的史論專著——《史通》 / 243“史所貴者義也,而所具者事也,所憑者文也”——《文史通義》 / 247“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像也”——《新史學》 / 251先秦百工技藝之書——《考工記》 / 255“算經之首”——《九章算術》 / 260“惠民之政,訓農裕國之術”——《齊民要術》 / 265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夢溪筆談》 / 269古典建築之規範——《營造法式》 / 代三大農書之冠——《王禎農書》 / 276農業手工業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 280雜采眾家,兼出獨見——《農政全書》 / 284 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源泉——《黃帝內經》 / 288中國臨床醫學之祖——《傷寒雜病論》 / 292“洞明醫術,遂成其妙”——《針灸甲乙經》 / 296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備急千金要方》 / 300“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本草綱目》 / 305早期百科全書——《山海經》 / 310宇宙未有之奇書——《水經注》 / 314古代印度旅行記中的金字塔——《大唐西域記》 / 319“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mdas和郡縣圖志》 / 323中外交通史讀之書——《島夷志略》 / 327“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遊記》 / 331“造端宏大,未為定稿”——《天下郡國利病書》 / 335“千古絕作”“海內奇書”——《讀史方輿紀要》 / 339內容最豐富最完善的地理總志——《大清一統志》 / 343“武學之聖典,兵家之絕唱”——《孫子兵法》 / 347“仁道禮義,機權法制;克敵制勝,立國之道”——《吳子》 / 351“議兼儒、墨,合名、法;論誅暴亂,禁不義”——《尉繚子》 / 355“武學讀之書”——《六韜》 / 359“兵家之楷模,用兵之典範”——《唐李問對》 / 363第一部詞典——《爾雅》 / 367第一部詞典的續篇——《廣雅》 / 371最早、影響最大的字典——《說文解字》/ 375最完整、最古老、最重要的韻書——《廣韻》 / 379“懸諸日月不刊之書”——《方言》 /384“晰名物之殊,辨典禮之異”——《釋名》 / 388

    前言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曾經創造出了什麼樣的精神產品;這些精神產品,又在何種程度上以怎樣的特點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人們為了認識自己的歷史,尤其是為了認識這些精神產品過去所產生的作用,以至於現今仍在產生的作用,曾力圖從浩瀚無涯的文獻海洋中,列舉出十幾種、幾十種乃至上百種著作,以表明它們在廣袤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影響,從而增益智慧,明確抉擇,啟迪新的創造。盡管這種以有限的列舉比之於無限的存在,可謂滄海一粟,具有難以避免的局限性,但它畢竟是人們渴求了解精神的歷史、智慧的積累之願望的一種形式。歷史證明,人們對於這種願望的追求,是始終存在、持續不斷的,可以說它本身也是精神的歷史的一部分。本書的編撰,也是這種努力的一個嘗試,它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書,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包含哲學、歷史學、科學技術、醫學、地理學、軍事學、語言文字學等方面。按照傳統的文獻分類,其中清初以前的著作,多出於經、史、子三部類。中國歷史悠久,而其文明之發展又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史書作為這一文明之連續性發展的記錄,在100種著作中占了將近半數的位置,恰恰是上述特點的最有力的明證。綜觀其他各類著作,則不獨反映了中國文明發展的連續性,而且也顯示了中國文明內涵的豐富性,盡管它們還沒有包含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作品和燦爛的文物文明在內,但也足以證明這一點。從分類學的觀點和歷史傳承的觀點來看,這裡所列舉的100種著作,要完全避免重復與交叉,顯然是困難的。經文與注疏之間有這種情況,經與史之間有這種情況,獨立的著作與合輯的著作之間也有這種情況。它們或是產生於不同的時代,因而反映著各個時代的精神面貌,並影響著歷史的進程;或是各從不同的方面對歷史、文化的發展產生著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重復與交叉,卻也反映出悠久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豐富的文明內涵中的聯繫性。這裡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書,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如何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對於這個問題作總體性的綜合考察與闡述,遠非本書所能勝任的。退而言之,即便是就其中某一類著作來說明它們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也是困難的。本書編撰的目的,是在對它們作簡要評介的基礎上,試圖提出作綜合評論的價值取向。盡管本書是一本通俗性和知識性讀物,但它或許有利於讀者增強這種評論和思考的興趣,從而豐富和提高對於中國歷史上之精神產品及其歷史作用的認識。誠然,當我們說到這些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的連續性和文明發展內涵的豐富性時,事實上已經包含了這種綜合評論的價值取向。但是,歸根結底,這種綜合價值的具體體現,卻又不在評論而在於這些著作本身及其在歷史上的實際影響。舉例來說,從《五經》《九經》《十一經》《十三經》及有關的注疏不斷被確立為國學的過程中,從《三史》《十七史》《二十四史》一再被確認為正史的過程中,從歷代皇朝屢屢頒發各種農書、醫書的敕令中,從封建王朝的不斷發展和全國性地理書的反復編纂過程中,從思想家們對於天與人、義與利、物與我、道與器、有與無、名教與自然、形與神、天理與人欲、心與物、理與勢等哲學範疇的長期論辯中,人們便有可能逐步估量到它們本身及其對於歷史影響的綜合價值,並有可能從長階段的歷史發展上全面評論這個綜合價值的得失。自秦漢以後,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但也確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本書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著作,尤其是哲學著作和歷史著作,曾經產生了何等巨大的作用,這是值得每一位讀者思考和研究的。以史書為例,我們可以從《尚書》《春秋》《左傳》《國語》中,看到它們都記述了先秦時期中國古代多民族活動的史實;從《史記》《漢書》以下,歷代統一皇朝的正史,是如何反映了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面貌。我們還可以從《魏書》《周書》《遼史》《金史》中,看到分裂時期少數民族統治者所建皇朝的歷史,同樣被莊嚴地列入正史;可以從《遼史》《金史》的記載中,看到《貞觀政要》《資治通鋻》等漢文史書和經書,是如何受到重視而被譯成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以廣為流傳、誦習的事實,等等。這表明,中國豐富的史學遺產,對中華民族發展中的歷史認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書,作為思想和倫理的集中反映,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金史·世宗紀下》載: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譯經所進所譯《易》《書》《論語》《孟子》《老子》《揚子》《文中子》《劉子》《新唐書》。上謂宰臣曰:'朕所以令譯《五經》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命頒行之。"金世宗的認識和做法,足以表明這種影響的深刻程度。字書,即所謂小學之書,主要是關於漢語言文字研究的專門著作。這門學問的延續和發展,對於保證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連續性和漢文化的擴散、傳播,有非常巨大的作用。《隋書·經籍志》小學類著錄《鮮卑語》字書多種,《宋史·藝文志》小學類著錄《蕃漢語》一種,說明古代史家在文獻著錄上也並不僅限於漢語言文字的專書,同樣反映出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意識。《遼史》所附《國語解》和《金史》所附《金國語解》,也是這種歷史意識的具體表現。以上所舉的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研究的。本書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著作,是從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帶有共同性的問題,這也可以說是言在書中、意在書外吧。這100種書中,於1840年至1911年期間問世的隻有為數不多的幾種,但也約略反映了它們對於中華民族救亡圖強、尋求改革和革命之路所起的振聾發聵的吶喊作用。中國文化不是封閉的,至少可以說在絕大多數的世紀裡不是封閉的。自漢唐以下,它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也不斷向外擴散;這種擴散的積極後果之一,是推動了歐洲歷史走向近代化的歷程,這是已經有了定論的。中國文化在許多方面影響著世界,不獨是日本,也包括被黑格爾一再贊頌的歐洲沿海國家。20世紀初,當中西文化交流浪潮興起之際,德國人利奇溫於1923年出版了《18世紀中國與歐洲文化的接觸》一書(朱傑勤譯,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指出早在18世紀,中國文化已深深地影響著歐洲的年輕一代。他認為20世紀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無論如何,這是歐洲史上東亞第二次在精神上與西方的接觸"了。作者的歷史觀點固有不少可議之處,但他是一個切切實實認識到中國文化對歐洲文化有重大影響的人。如果聯繫到當今在世界範圍內的"中國學"的興起,我們或許會進一步加深對於我們本民族文化即中華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這些話,似已超出了本書主旨的範圍,但確也是順理成章,不得不寫下來的。-﹣瞿林東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曾經創造出了什麼樣的精神產品;這些精神產品,又在何種程度上以怎樣的特點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人們為了認識自己的歷史,尤其是為了認識這些精神產品過去所產生的作用,以至於現今仍在產生的作用,曾力圖從浩瀚無涯的文獻海洋中,列舉出十幾種、幾十種乃至上百種著作,以表明它們在廣袤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中所具有的特殊的影響,從而增益智慧,明確抉擇,啟迪新的創造。盡管這種以有限的列舉比之於無限的存在,可謂滄海一粟,具有難以避免的局限性,但它畢竟是人們渴求了解精神的歷史、智慧的積累之願望的一種形式。歷史證明,人們對於這種願望的追求,是始終存在、持續不斷的,可以說它本身也是精神的歷史的一部分。本書的編撰,也是這種努力的一個嘗試,它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書,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包含哲學、歷史學、科學技術、醫學、地理學、軍事學、語言文字學等方面。按照傳統的文獻分類,其中清初以前的著作,多出於經、史、子三部類。中國歷史悠久,而其文明之發展又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史書作為這一文明之連續性發展的記錄,在100種著作中占了將近半數的位置,恰恰是上述特點的最有力的明證。綜觀其他各類著作,則不獨反映了中國文明發展的連續性,而且也顯示了中國文明內涵的豐富性,盡管它們還沒有包含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作品和燦爛的文物文明在內,但也足以證明這一點。從分類學的觀點和歷史傳承的觀點來看,這裡所列舉的100種著作,要完全避免重復與交叉,顯然是困難的。經文與注疏之間有這種情況,經與史之間有這種情況,獨立的著作與合輯的著作之間也有這種情況。它們或是產生於不同的時代,因而反映著各個時代的精神面貌,並影響著歷史的進程;或是各從不同的方面對歷史、文化的發展產生著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重復與交叉,卻也反映出悠久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豐富的文明內涵中的聯繫性。這裡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書,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如何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對於這個問題作總體性的綜合考察與闡述,遠非本書所能勝任的。退而言之,即便是就其中某一類著作來說明它們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也是困難的。本書編撰的目的,是在對它們作簡要評介的基礎上,試圖提出作綜合評論的價值取向。盡管本書是一本通俗性和知識性讀物,但它或許有利於讀者增強這種評論和思考的興趣,從而豐富和提高對於中國歷史上之精神產品及其歷史作用的認識。誠然,當我們說到這些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的連續性和文明發展內涵的豐富性時,事實上已經包含了這種綜合評論的價值取向。但是,歸根結底,這種綜合價值的具體體現,卻又不在評論而在於這些著作本身及其在歷史上的實際影響。舉例來說,從《五經》《九經》《十一經》《十三經》及有關的注疏不斷被確立為國學的過程中,從《三史》《十七史》《二十四史》一再被確認為正史的過程中,從歷代皇朝屢屢頒發各種農書、醫書的敕令中,從封建王朝的不斷發展和全國性地理書的反復編纂過程中,從思想家們對於天與人、義與利、物與我、道與器、有與無、名教與自然、形與神、天理與人欲、心與物、理與勢等哲學範疇的長期論辯中,人們便有可能逐步估量到它們本身及其對於歷史影響的綜合價值,並有可能從長階段的歷史發展上全面評論這個綜合價值的得失。自秦漢以後,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但也確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本書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著作,尤其是哲學著作和歷史著作,曾經產生了何等巨大的作用,這是值得每一位讀者思考和研究的。以史書為例,我們可以從《尚書》《春秋》《左傳》《國語》中,看到它們都記述了先秦時期中國古代多民族活動的史實;從《史記》《漢書》以下,歷代統一皇朝的正史,是如何反映了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面貌。我們還可以從《魏書》《周書》《遼史》《金史》中,看到分裂時期少數民族統治者所建皇朝的歷史,同樣被莊嚴地列入正史;可以從《遼史》《金史》的記載中,看到《貞觀政要》《資治通鋻》等漢文史書和經書,是如何受到重視而被譯成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以廣為流傳、誦習的事實,等等。這表明,中國豐富的史學遺產,對中華民族發展中的歷史認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書,作為思想和倫理的集中反映,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金史·世宗紀下》載: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譯經所進所譯《易》《書》《論語》《孟子》《老子》《揚子》《文中子》《劉子》《新唐書》。上謂宰臣曰:'朕所以令譯《五經》者,正欲女直(真)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命頒行之。"金世宗的認識和做法,足以表明這種影響的深刻程度。字書,即所謂小學之書,主要是關於漢語言文字研究的專門著作。這門學問的延續和發展,對於保證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連續性和漢文化的擴散、傳播,有非常巨大的作用。《隋書·經籍志》小學類著錄《鮮卑語》字書多種,《宋史·藝文志》小學類著錄《蕃漢語》一種,說明古代史家在文獻著錄上也並不僅限於漢語言文字的專書,同樣反映出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意識。《遼史》所附《國語解》和《金史》所附《金國語解》,也是這種歷史意識的具體表現。以上所舉的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研究的。本書所列舉和評介的100種著作,是從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帶有共同性的問題,這也可以說是言在書中、意在書外吧。這100種書中,於1840年至1911年期間問世的隻有為數不多的幾種,但也約略反映了它們對於中華民族救亡圖強、尋求改革和革命之路所起的振聾發聵的吶喊作用。中國文化不是封閉的,至少可以說在絕大多數的世紀裡不是封閉的。自漢唐以下,它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也不斷向外擴散;這種擴散的積極後果之一,是推動了歐洲歷史走向近代化的歷程,這是已經有了定論的。中國文化在許多方面影響著世界,不獨是日本,也包括被黑格爾一再贊頌的歐洲沿海國家。20世紀初,當中西文化交流浪潮興起之際,德國人利奇溫於1923年出版了《18世紀中國與歐洲文化的接觸》一書(朱傑勤譯,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指出早在18世紀,中國文化已深深地影響著歐洲的年輕一代。他認為20世紀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無論如何,這是歐洲史上東亞第二次在精神上與西方的接觸"了。作者的歷史觀點固有不少可議之處,但他是一個切切實實認識到中國文化對歐洲文化有重大影響的人。如果聯繫到當今在世界範圍內的"中國學"的興起,我們或許會進一步加深對於我們本民族文化即中華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這些話,似已超出了本書主旨的範圍,但確也是順理成章,不得不寫下來的。-﹣瞿林東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