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1789年大恐慌:法國大革命前夜的謠言、恐慌和反叛(謠言如何在民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法)喬治·勒費弗爾(George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ISBN】97872031098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3109884
    作者:(法)喬治·勒費弗爾(George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 

        
        
    "

    編輯推薦

    北京大學歷史教授高毅審校並作序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榮休教授譚旋
    法國魯昂大學歷史學繫教授米歇爾·比阿爾  專為此版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1789年7月和8月初,一股異乎尋常的恐慌蔓延整個法國,幾乎無與倫比地展示了謠言的力量及其對整個社會造成的衝擊。短短兩星期內,在三分之二的法國領土上,一座座城鎮和村莊相繼淪陷,隻因害怕“盜匪”來襲。據說,這群盜匪在鄉間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恐懼的脅迫下,大批村社居民紛紛逃離家園,藏身近旁的樹叢和森林。或者,他們匆匆糾集起來,在城鎮外圍攔起路障,試圖抵御歹徒的襲擊。在恐慌期間,*令人驚訝的事實莫過於——那些令人戰栗的“盜匪”實際上從不存在。
           本書作者勒費弗爾堪稱20世紀研究法國大革命獨一無二的大家,通過對法國國家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當代出版物和手稿的仔細研究,他對大恐慌作了旨趣迥異的描述和解釋,並深入探討了可能引發大恐慌的深層原因和背景因素。 
           這一著作不愧是對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大眾心理和集體情感*卓越和*有影響力的研究之一,是一部史學經典,任何有志於了解歷史上人類行為動機的讀者都不應錯過。

    作者簡介

    喬治·勒費弗爾(George  Lefebvre,1874—1959)


    20世紀研究法國大革命史獨一無二的大家,他終生孜孜不倦地在檔案中發掘,著作等身,不僅開農民研究的風氣之先,而且探索了許多社會史研究方法,1937年起擔任索邦大學法國革命史講座教授,並在此創建了法國大革命史研究所,培養了好幾代大革命史的研究者。


    高毅


    1955年出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近現代史研究會會長,代表作主要有《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專著)和《福柯的生死愛欲》(譯著)。


    周思成


    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就職於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通曉英、法、德等多門語言,著有《大汗朝征伐日本小史》。

    目錄
    001 / 前言

    篇1789年的法國鄉村
    007 / 章饑餓
    015 / 第二章流浪漢
    027 / 第三章騷亂
    039 / 第四章大革命的開端與波農民反叛
    053 / 第五章民眾武裝的開端與波“恐慌”

    第二篇“貴族的陰謀”
    065 / 章巴黎和陰謀論
    073 / 第二章消息的傳播
    083 / 第三章外省對“陰謀”的反應:城市
    101 / 第四章外省對“陰謀”的反應:鄉村

    001 / 前言


     


    篇1789年的法國鄉村


    007 / 章饑餓


    015 / 第二章流浪漢


    027 / 第三章騷亂


    039 / 第四章大革命的開端與波農民反叛


    053 / 第五章民眾武裝的開端與波“恐慌”


     


    第二篇“貴族的陰謀”


    065 / 章巴黎和陰謀論


    073 / 第二章消息的傳播


    083 / 第三章外省對“陰謀”的反應:城市


    101 / 第四章外省對“陰謀”的反應:鄉村


    111 / 第五章農民的反叛


    135 / 第六章恐懼盜匪


     


    第三篇大恐慌


    149 / 章大恐慌的特點


    155 / 第二章初的恐慌


    161 / 第三章恐慌的傳播


    171 / 第四章警報引起的恐慌


    179 / 第五章恐慌的接力


    185 / 第六章恐慌諸潮流


    221 / 第七章恐慌的餘威


    225 / 第八章恐慌的後果


    233 / 結論


     


    237 / 附錄


    239 / 參考文獻


    250 / 專名表

    媒體評論

    究竟是什麼引發了“大恐慌”?迄今能在綜合的層面上把這個問題說透的,看來還隻有勒費弗爾的《1789年大恐慌》。
    本書首次嘗試了社會經濟、時事政治和集體心理諸要素的有機結合,視角獨到,分析精彩,幾乎就是勃興於20世紀末的心態史學新潮的一次預演。當然,本書的意義恐怕還遠不止於此。
    ——高毅  北京大學歷史學繫教授、中國法國史研究會副會長


    勒費弗爾堪稱20世紀研究法國大革命史獨一無二的大家,他不僅開農民研究的風氣之先,而且探索了許多社會史研究方法,其所著《1789年大恐慌》不愧是對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大眾心理和集體情感*卓越和*有影響力的研究之一……一部史學經典,任何有志於了解歷史上人類行為動機的讀者都不應錯過。
    ——譚旋(Timothy Tackett),法國革命政治文化史專家、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榮休教授,《暴力與反暴力:法國大革命中的恐怖政治》一書作者。


    《1789 年大恐慌》名列法國大革命歷史編纂學的煌煌巨著之林,該書對於理解革命群眾的“集體心理”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理解謠言和恐懼的傳播方式。在許多方面,我們不妨將該書看作是一部開拓性作品,它預告了後來稱為“心態史”(Histoire des mentalités)的史學潮流。
    ——米歇爾·比阿爾(Michel Biard),法國大革命史專家,法國魯昂大學歷史學繫教授

    在線試讀
    章饑餓
    泰納在《舊制度》(L'Ancien Régime)中寫到,“民眾,好比是一個在池塘裡艱難跋涉的人,水已經淹到了嘴邊,一遇到淤泥有輕微凹陷,水面有一點波瀾,他都會失去立足點,沉溺,然後窒息”。泰納對民眾的描述雖然粗略,其結論仍然有效。在大革命前夕,對於絕大多數法國人來說,的敵人乃是饑餓。
    市鎮的工人,城市“無賴”的悲慘狀況是毫無爭議的。在所有城市中,就像在巴黎一樣,隻要面包價格有些許上漲,引發的騷動就足以引起當局的巨大焦慮。每日掙得30到40蘇的人,纔僅免於饑寒。面包的價格一旦超過每磅2蘇,麇集在陰暗貧民窟裡的人就會發生騷動,這些貧民窟在一些法國市鎮仍然殘存著。就商人和手工業者而言,總是存在大量的非熟練工人和搬運工,這是一支注定找不到工作的後備軍,隻要出現一點危機,他們就會成批地加入流浪漢和農業雇工的大軍。
    至於鄉村,泰納認為,這裡一直是大恐慌的溫床。不過,連推崇泰納的人也不同意這一點。有人反對說:1789年已經有許多小土地所有者,農民決不像看上去那麼貧窮,並且遞交給全國三級會議的陳情書絕不可信。近有人指出,“這種貧困是表面上的”,“在衣衫襤褸的背後,人們生活寧靜,往往也很舒適,有時還很富足”。事實上,20世紀初以來對於陳情書的仔細研究證明了其記載的真實性,對農村人口狀況的深入調查如今表明,泰納是完全正確的。
    確實,在1789年,農民占有很大一部分土地,也許是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這個比例因地區而異,各教區之間也不一樣。在利穆贊(Limousin)、在桑斯(Sens)附近以及濱海佛蘭德(Flandre maritime)南部,這個比例約為二分之一;在康布雷齊(Cambrésis),略多於四分之一;在圖盧茲(Toulousain),略少於四分之一。但是,在大城市——例如凡爾賽(Versailles)——周邊,以及森林、荒野和沼澤地區,這個比例通常不到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由於農村人口密度比今天大得多,許多家庭可謂家徒四壁,有的甚至連庇身之所或園圃都沒有:康布雷齊和蒂勒(Tulle)附近就是如此,5個人當中就有一人一貧如洗;在奧爾良(Orléanais),4人當中就有一人;到諾曼底博卡日(Bocage),這一比例上升到5人當中有2人;在佛蘭德和凡爾賽周圍則是4人中有3人,在這裡,真正的農村無產階級迅速增加。至於擁有土地的農民,他們占有的土地份額通常極小。每百人之中,占有土地不到2公頃(也就是5英畝)的,在利穆贊有58人,在拉昂(Laon)地區是76人;在諾爾省,每百人中就有75人占有土地不及1公頃。這麼少的土地,遠遠無法養活一個家庭。

    章饑餓


    泰納在《舊制度》(L'Ancien Régime)中寫到,“民眾,好比是一個在池塘裡艱難跋涉的人,水已經淹到了嘴邊,一遇到淤泥有輕微凹陷,水面有一點波瀾,他都會失去立足點,沉溺,然後窒息”。泰納對民眾的描述雖然粗略,其結論仍然有效。在大革命前夕,對於絕大多數法國人來說,的敵人乃是饑餓。


    市鎮的工人,城市“無賴”的悲慘狀況是毫無爭議的。在所有城市中,就像在巴黎一樣,隻要面包價格有些許上漲,引發的騷動就足以引起當局的巨大焦慮。每日掙得30到40蘇的人,纔僅免於饑寒。面包的價格一旦超過每磅2蘇,麇集在陰暗貧民窟裡的人就會發生騷動,這些貧民窟在一些法國市鎮仍然殘存著。就商人和手工業者而言,總是存在大量的非熟練工人和搬運工,這是一支注定找不到工作的後備軍,隻要出現一點危機,他們就會成批地加入流浪漢和農業雇工的大軍。


    至於鄉村,泰納認為,這裡一直是大恐慌的溫床。不過,連推崇泰納的人也不同意這一點。有人反對說:1789年已經有許多小土地所有者,農民決不像看上去那麼貧窮,並且遞交給全國三級會議的陳情書絕不可信。近有人指出,“這種貧困是表面上的”,“在衣衫襤褸的背後,人們生活寧靜,往往也很舒適,有時還很富足”。事實上,20世紀初以來對於陳情書的仔細研究證明了其記載的真實性,對農村人口狀況的深入調查如今表明,泰納是完全正確的。


    確實,在1789年,農民占有很大一部分土地,也許是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這個比例因地區而異,各教區之間也不一樣。在利穆贊(Limousin)、在桑斯(Sens)附近以及濱海佛蘭德(Flandre maritime)南部,這個比例約為二分之一;在康布雷齊(Cambrésis),略多於四分之一;在圖盧茲(Toulousain),略少於四分之一。但是,在大城市——例如凡爾賽(Versailles)——周邊,以及森林、荒野和沼澤地區,這個比例通常不到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由於農村人口密度比今天大得多,許多家庭可謂家徒四壁,有的甚至連庇身之所或園圃都沒有:康布雷齊和蒂勒(Tulle)附近就是如此,5個人當中就有一人一貧如洗;在奧爾良(Orléanais),4人當中就有一人;到諾曼底博卡日(Bocage),這一比例上升到5人當中有2人;在佛蘭德和凡爾賽周圍則是4人中有3人,在這裡,真正的農村無產階級迅速增加。至於擁有土地的農民,他們占有的土地份額通常極小。每百人之中,占有土地不到2公頃(也就是5英畝)的,在利穆贊有58人,在拉昂(Laon)地區是76人;在諾爾省,每百人中就有75人占有土地不及1公頃。這麼少的土地,遠遠無法養活一個家庭。


    若不是法國的租佃制度對農民比歐洲其他地方更有利,農業危機還會更加嚴重。有興趣自己經營土地的教士、貴族或資產階級很少,不像中歐和東歐的鄉紳可以支配大批農奴的勞役,法國的上層階級像英國地主那樣出租土地。但是,英格蘭經營的主要是大型農場,而法國的農場規模卻五花八門,從幾百公頃的大莊園到幾英畝的小農場、分成制農場和散布各處的小農莊無所不有。大部分土地被租賃給貧窮的佃農,許多地塊甚至被拆分出租,因此雇工也能夠租上一小塊田地或草地,小地主則能夠設法擴大自己的產業。那些完全沒有土地可耕的人的比例因而降低了,有時甚至大幅降低了。但是,如果說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卻並沒有被完全解決,因為,絕大多數農場對養活一個家庭來說遠遠不夠:在北方,每百人中就有60到70人連1公頃土地也沒有,20到25人少於5公頃。


    後,這種狀況還在不斷惡化,因為除少數地區外——例如,位於內陸的布列塔尼(la Bretagne),該地曾遭疾疫肆虐——人口持續穩定增長。從1770年到1790年,法國似乎增加了200萬人口。沙隆(Châlons)拜伊司法區的拉科雷(La Caure)村民在陳情書裡抱怨說:“孩子的數量讓我們陷入絕望,他們衣食無著,不少人有八九個孩子。”結果,完全不占有或不租土地的小農人數不斷增加,而且從那時起,地主去世後,共有財產往往被分割給繼承人,因此,農地被分割成越來越小的單位。在洛林(Lorraine),陳情書經常提到的“laboureurs”,也就是經營平均規模的農場的農民,正變得越來越少。在舊制度的末期,人們到處尋找土地。窮苦的人侵占公共地產,大批擁入森林、荒野和沼澤地邊緣。他們抱怨那些承諾雇傭總管或長工來經營農場的特權階層,要求出售甚至免費開放國王的地產,有時甚至包括教會的財產,他們激烈抗議大農場繼續存在,要求將其分割為小塊土地,從而為許多家庭提供就業。


    那些沒有土地的人需要工作,那些沒有足額土地養家糊口的人需要額外收入。他們去哪裡找呢?有進取心或幸運的人轉行當了商人或手工業者。在一些村莊,尤其是小城鎮,他們成了磨坊主、客棧老板、小酒館老板、禽蛋批發商和谷物商人和燒酒商,這是在中部和南方,在北方則叫釀酒商。制革商要少一些,但是馬車夫、鞍具工、馬蹄匠和木鞋匠越來越多。修築工作為一些人提供了工作,還有采石場、磚廠和瓷磚廠也為人們提供了謀生的機會。但是,絕大多數人不得不去大農場謀生:洛林的維克(Vic)拜伊司法區的7個教區提交的陳情書顯示,每百人中就有83人是農場雇工,特魯瓦(Troyes)拜伊司法區的比例是每百人中有64人。但除了收獲莊稼或采摘葡萄的季節,他們無活可干。在鼕天,隻有少數人被雇去打谷子,其他雇工都失業。因此,他們的工資非常低,而且跟不上大革命前幾年持續上漲的食品價格。隻有在莊稼等待收割之時,雇工們纔會試圖和雇主討價還價,結果是經常發生衝突,特別是在巴黎附近,這可以解釋某些恐慌事件。在北方,農業勞動者多能賺到12到15蘇和食物,但往往不到10蘇,鼕季則隻有5到6蘇。那些擁有小塊土地的人,在豐收年份狀況好,尤其是如果他們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兼充耕童、牧羊人或農場僕役,但是,普通雇工注定陷入長期貧困,陳情書中許多令人動容的段落為此提供了證據:“陛下,國王陛下!”昂古萊姆(Angoumois)的尚涅(Champniers)的農民哀求說:“請務必體恤你的子民,他們正在飽受赤貧和痛苦的折磨,請洞察法國發生的一切吧!”


    幸運的是,在某些地區,鄉村工業為農民提供了額外的收入。商人很快就懂得利用這些隨時情願接受極低工資的大量勞動力。幾乎全部紡紗工業、大部分的編織工業都遷移到了佛蘭德、皮卡第(Picardie)、香檳、布列塔尼、曼恩(Maine)、諾曼底和朗格多克(Languedoc)的村莊。商人向農民提供原料,有時還有設備。男子坐在他的小屋裡編織,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則在不停地紡線。需要下地勞作的時候,他就離開織機。冶金工業和玻璃工業仍然以農村為根據地,因為它們隻能在森林附近昌盛,森林為農民提供了充足的柴火,也為伐木工和燒炭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此外,如果某個行業不能或不願意向外搬遷,那麼城鎮對農民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例如,一大幫季節性工人來到南特(Nantes),春季一到就離開。1788年10月,在特魯瓦應該有超過一萬名失業者,但是其中6000人是外來務工者,一旦無活可干,便會繼續流浪。


    當然,鄉村工業的工資也非常低。在北方,熟練工每天能掙25到50蘇,不包括食物。學徒和普通工人能掙15到20蘇。麻布紡織工多掙20蘇,紡紗工多掙8到12蘇。1790年,佛蘭德的某市政當局報告:“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每天收入隻有20蘇的男子無法養活一個大家庭。每天隻有15蘇進賬的人就會陷入貧困。”


    直到舊制度終結前,集體性權利對貧苦農民提供了很多恩惠:他們可以撿拾地裡的麥茬,這是莊稼收獲時鐮刀割剩的部分,割下來的麥茬用於修葺屋頂和谷倉;公共牧場使用權允許他們在休耕地上放養牲畜,並在第二次甚至常常是輪收獲後,在田地上放養牲畜。後,許多村莊還可以使用廣闊的公共草地。但是,在18世紀下半葉,這些“權利”遭到特權地主和大農場主的嚴重侵蝕,他們得到了政府的默許。農民盡全力抵抗這種侵蝕。在《農民》(Les Paysans)中,巴爾扎克(Balzac)描述了農民對權利篡奪者及其爪牙展開的持續而狡詐的鬥爭,隻是他不願意承認,一旦貧民的權利和土地被剝奪了,他們便無法生存。


    總而言之,在那些土地肥沃、農民辛勤勞作的省份,大多數農民勉強能得到溫飽。這確實是一個進步!但是,還有許多人沒有這麼幸運,而運氣好的人也經不起一點打擊。此外,危機也頻繁發生。


    首先,民眾的處境取決於收獲與否。即使本年度收成不錯,問題仍然很多。由於仍然采用連枷打谷,在漫長的鼕季,民眾隻能一點一點地獲得谷物。與此同時,由於缺少谷倉,麥束隻能先保存在磨坊裡。這就容易發生各種危險,包括各種天災、失火或鼠患。在谷穗打完一輪之前,人們必須依靠“陳谷”度日。如果收成不好,未來就會一片慘淡,因為等不到明年下種,糧倉就會空空如也,直到下一輪收割前,人們不得不長期忍受匱乏。這就是為什麼農民和城鎮居民目睹商人把糧食帶到別處出售時會義憤填膺:陳谷的庫存從來就不夠。由於這個原因,他們也對農業領域的革新——例如擴大草地和果園面積,引入油籽或茜草——持保留意見。大土地所有者可以借此獲得豐厚利潤,卻意味著耕種谷物的土地越來越少。


    自然災害不是農民害怕的東西,還有戰爭,戰時,政府會增加稅收,把戰區附近的土地暴露在軍事征用之下,強迫勞力承擔後勤運輸和修整道路,更不用說軍隊的肆虐和廣泛的破壞。此外,工業的進步,盡管養活了很多人口,但也讓他們處於市場波動的影響之下。法國已經成為一個出口國,遙遠的貿易國度一旦發生戰爭或饑荒,或者關稅增加,或者頒布新的貿易禁令,法國工人就不無失業之虞。


    準確地說,所有這些災害,都在大革命爆發之前幾年內同時降臨:1788年發生了嚴重歉收;土耳其剛剛參加了反對俄奧聯盟的戰爭;瑞典出於自身利益進行了干預。普魯士表示一旦獲得英國和荷蘭的支持,就會繼而加入戰爭。在普魯士的慫恿下,波蘭竭力擺脫了莫斯科的枷鎖。結果,波羅的海和地中海變得不再安全,中歐和東歐市場逐漸凋零。更糟糕的是,西班牙禁止進口法國布料,法國時尚業也一落千丈:人們開始喜愛麻布,摒棄絲綢,這使裡昂(Lyon)的絲織業遭受了沉重打擊。


    可悲又可嘆的是,君主的政策極大加劇了危機,這場危機在舊制度的毀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787年的敕令解除了一切谷物貿易的限制。直到那時,在市場上出售谷物受到限制,敕令頒布後,生產者可以直接在市場上銷售。谷物可以通過陸路和海路自由運輸,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出口。這道敕令的初衷是希望通過使谷物生產有利可圖,進而鼓勵農業發展。但是,當1788年發生歉收後,糧倉就全空了,谷物價格不受控制地飆升,並在1789年7月達到。此時,在巴黎,每磅面包要賣4個半蘇,在某些地區甚至更貴;如在科(Caux)地區要賣每磅6蘇。


    與此同時,政府的短淺目光也引發了失業危機。1786年,法、英兩國簽訂了貿易條約,大大降低了法國進口國外工業品的關稅。這個想法的初衷是好的:時人以為,有必要采用英式“機械”(mécaniques),而將這套東西強加給法國工業家的方法,就是引入某種形式的國外競爭。其實,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過渡期間,明智之舉是逐步地實施這一計劃,同時為國內的工業品提供適當的保護。現在,法國突然向具有決定性優勢的英國工業開放邊界,造成了可怕的後果。在亞眠(Amiens)和阿布維爾(Abbeville),1785年還有5672架織機在運轉,到了1789年就有3668架停工,有人估計,這一下子就剝奪了3.6萬人的工作。在針織工業中,8000架織機中就有7000架停工。各處情形都是如此,其他行業也好不到哪去。


    通常情況下,危機可能不會延續很長時間。但是,出口限制又讓問題更加復雜。同時生活成本大幅上漲,結果就是危機變得無法忍受。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