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美國通史(全六冊)—人民文庫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
    【市場價】
    2020-2929
    【優惠價】
    1263-1831
    【作者】 劉緒貽,楊生茂 總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世界史  歐洲史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698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10069838
    叢書名:人民文庫

    作者:劉緒貽,楊生茂總主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5月 


        
        
    "

    編輯推薦
    一套集學術性、時代性、科學性和可讀性於一體的中國學者編著的《美國通史》,是中國的美國問題研究者多年來所夢寐以求的。
    《美國通史》的編寫策劃於1978年,1979年開始啟動,該通史計劃先出《叢書》分卷,再在單卷本的基礎上合成《通史》。全書由劉緒貽教授、楊生茂教授任總主編,人民出版社負責出版,鄧蜀生編審任全書的責任編輯。1989年《戰後美國史,1945-1986》於1989年6月出版。該卷在2002年4月出版了增訂版《戰後美國史,1945-2000》。《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1981—19世紀末》於1990年6月出版。《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1775—1980》出版於1993年9月。《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1929—1945》,出版於1994年12月。《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和《崛起和擴張的年代,1898—1929》兩本均出版於2001年9月。在6個單卷本出齊的基礎上人民出版社決定出版《美國通史(六卷本)》合集。 
    內容簡介
    《美國通史》共6卷。第1卷《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由李劍鳴教授所著,被認為是:以他多年潛心研究美國獨立前近200年的歷史的心得的成果,把習稱的“美國殖民地時代,準確概括為“美國的奠基時代”,全面地論述美國獨立以前北美的人文地貌、社會生活和政治經濟的變遷,是一本視野廣闊,見解新穎,論述精闢、資料豐富的高水平學術著作,是我國研究美國早期歷史的新的豐碩成果。
    《美國通史》第2卷《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1775—1980》,由張友倫教授任該卷主編,南開大學等單位的美國史研究者參與編著。全書敘述自美國18世紀70年代的反英獨立戰爭,到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前的建國初期階段。“在這一時期中,美國經歷了獨立後的多次重大考驗,怎樣擺脫英國統治時期的陰影,今後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要統一的聯邦,還是對立的分裂局面;要奴隸制還是資本主義等等。解決了這些問題,纔為此後美國迅速發展奠定基礎。”該卷集中了編著們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
    《美國通史》第3卷《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1981—19世紀末》,由丁則民教授任該卷主編,丁則民教授和東北師大的美國史研究者,經過八年的教學、研究、反復修改後成書。“全書比較全面地敘述了美國南北戰爭及戰後到19世紀末的40年的‘鍍金時代’)這是美國經濟迅猛發展時期,為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奠定了基礎。”《美國通史》共6卷。第1卷《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由李劍鳴教授所著,被認為是:以他多年潛心研究美國獨立前近200年的歷史的心得的成果,把習稱的“美國殖民地時代,準確概括為“美國的奠基時代”,全面地論述美國獨立以前北美的人文地貌、社會生活和政治經濟的變遷,是一本視野廣闊,見解新穎,論述精闢、資料豐富的高水平學術著作,是我國研究美國早期歷史的新的豐碩成果。
    《美國通史》第2卷《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1775—1980》,由張友倫教授任該卷主編,南開大學等單位的美國史研究者參與編著。全書敘述自美國18世紀70年代的反英獨立戰爭,到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前的建國初期階段。“在這一時期中,美國經歷了獨立後的多次重大考驗,怎樣擺脫英國統治時期的陰影,今後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要統一的聯邦,還是對立的分裂局面;要奴隸制還是資本主義等等。解決了這些問題,纔為此後美國迅速發展奠定基礎。”該卷集中了編著們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
    《美國通史》第3卷《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1981—19世紀末》,由丁則民教授任該卷主編,丁則民教授和東北師大的美國史研究者,經過八年的教學、研究、反復修改後成書。“全書比較全面地敘述了美國南北戰爭及戰後到19世紀末的40年的‘鍍金時代’)這是美國經濟迅猛發展時期,為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奠定了基礎。”
    《美國通史》第4卷《崛起和擴張的年代,1898—1929》,由餘志森教授任該卷主編,他和華東師大等單位的美國史研究者,對於19-20世紀之交(1898-1929年)美國的巨大轉變年代,進行了全面的論述,“讀者將從本書中清晰地了解到美國從一個一般的資本主義國家,怎樣迅速發展為世界一流強國的歷程。崛起和擴張是20世紀美國時代的主題。與此同時,也為美國歷史空前的經濟大危機(1929-1933年)埋下了火藥和導火索。”
    《美國通史》第5卷《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1929—1945》,由劉緒貽教授擔任主要撰稿人,李存訓教授參與合著,該卷對羅斯福“新政”的論述,全面而精闢,作者提出了“新政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觀點和新論證,是我國學者研究美國史的一個獨特見解。“作者講第32屆美國總統羅斯富主政的史無前例的十二年單獨作為一卷,在於強調這一時期對美國歷史的重大影響,也是中國部分學者對美國近代歷史分期的一個創見。”
    《美國通史》第6卷《戰後美國史,1945-2000》,由劉緒貽教授擔任主編,韓鐵、李存訓兩位教授參加編著,該卷成書歷時7載,該卷由劉緒貽教授在版的基礎上,補充了1987—2000年間的歷史和資料,“全面闡述和剖析了戰後美國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社會、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和進程”。“是了解20世紀後半期(1945-2000)美國的一本力作。”
    六卷本《美國通史》總主編劉緒貽教授、楊生茂教授2002年7月21日在《總主編的話》中說明了《美國通史》的一些特點:“首先,既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又要克服‘左’的教條主義,並結合美國歷史實際進行實事求是的論述;要寫出中國的美國史著作的特點,體現中國美國史研究的*水平。其次,要理論聯繫實際,糾正一些流行的對美國歷史的錯誤和模糊認識;既要借鋻美國一些對我國有益的經驗,又要消除人們對美國存的某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第三,要衝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雖未公開宣布但實際存在的界限,不能像以往美國史出版物那樣隻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止,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當今的美國。第四,要全面論述美國歷史,不能隻寫成簡單而片面的美國政治、經濟史。第五,要運行比較豐富而新穎的資料。要附有全面扼要的外文參考書目和便利讀者的索引。
    目錄
    卷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
    引言
    章兩上世界的相遇
    第二章英屬北美的形成
    第三章土地、勞動和經濟發展
    第四章政治文化的演進
    第五章多樣性的發育
    第六章社會生活的場景
    第七章獨立運動的興起
    1776年以前北美歷史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索引
    第二卷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1775-1860)
    引言卷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
    引言
    章兩上世界的相遇
    第二章英屬北美的形成
    第三章土地、勞動和經濟發展
    第四章政治文化的演進
    第五章多樣性的發育
    第六章社會生活的場景
    第七章獨立運動的興起
    1776年以前北美歷史大事年表
    參考書目
    索引
    第二卷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1775-1860)
    引言
    章北美獨立戰爭和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
    第二章聯邦的產生和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
    第三章傑斐遜時期和美國民主制度的發展
    第四章門羅宣言的產生和19世紀上半期美國的外交政策
    第五章“傑克遜時期”
    第六章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開始
    第七章大陸擴張西進運動
    第八章美國農業發展的開端和特點
    第九章移民和次移民高潮
    第十章廢奴運動的兩種社會制度的衝突
    第十一章獨立戰爭後至19世紀中期的科學技術與教育
    第十二章獨立戰爭到19世紀中期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和宗教發展概況
    獨立戰爭到內戰期間美國歷史大事記
    參考書目
    索引
    第三卷美國內戰與鍍金時代(1861-19世紀末)
    引言
    章美國內戰
    第二章南部的重建
    第三章經濟高速度發展與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第四章西部的開拓及其對美國發展的歷史作用
    第五章內戰後湧入美國的移民洪流及其對美國發展的巨大作用
    第六章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的兩黨政治和國內政策
    第七章19世紀後期工人運動的發展
    第八章19世紀後期農民運動的高漲
    第九章城市的大規模興起與市場改革
    第十章19世紀後期美國的對外政策
    第十一章19世紀後期美國的思想文化
    19世紀後期美國歷史大事記
    主要外文參考書目
    索引
    再版後記
    第四卷崛起和擴張的年代(1898-1929)
    第五卷富蘭克林•D•羅斯福時代(1929-1945)
    第六卷戰後美國史(1945-2000)
    在線試讀
    章兩個世界的相遇
    當16、17世紀之交,北美大陸處在一個歷史性轉折的關口:以往間歇性來北美探查、捕魚和開展貿易的歐洲人,開始在這個他們所知甚少的地方建立永久定居地,歐洲人的世界和印第安人的世界從此正面接觸,發生經常性的激烈踫撞,北美大陸的面貌也就開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要了解這一歷史巨變的由來、進展及後果,必須首先對歐洲和北美這兩個異若霄壤的世界,做一個鳥瞰式的掃描。
    一、歷史的新舞臺
    在今天來想像1585年以前北美大陸的景像,自然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當年的山脈、河流、海灣和平原,大多保持到現在,但面目早已今非昔比。在當今能夠看到的關於北美大陸的文獻記載中,接近16世紀以前狀況的描述,大多出自歐洲探險家、傳教士和殖民者的筆下。他們當年受到空間障礙的限制,對於北美的了解大多限於一隅;而且,他們對於所見所聞的感受,也受制於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標準,特別是在涉及北美土著居民及其文化的時候,難免以偏見代替事實。另外,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言,“歐洲人所發現的土地的面貌,與他們所留下的樣子之間,在許多關鍵方面是不一樣的”。因此,即便是博學的歷史學家,也難以準確再現數百年前北美大陸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海洋和港灣] 從英國倫敦到美國的紐約或波士頓,乘坐超音速客機隻有幾個小時的路程。從數千米高的飛機上俯瞰,浩瀚的大西洋隻是在白雲之間時隱時現的一抹蔚藍色。但是,在400年以前,對那些前往北美的移民和往來於大西洋兩岸的商賈官宦來說,大西洋乃是一片漫無際涯、兇險莫測的海域。在17—18世紀的北美歷史中,大西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大西洋沿岸地區的印第安人,對於他們東面的茫茫大海,無疑隻有十分有限的知識。他們的船隻一般隻適合在內陸河流上航行,如馬撒葡萄園島、羅阿洛克島一類附陸小島的土著居民,經常渡海和大陸交通往來,但他們的航行大抵限於近海一帶。對於他們中的多數人來說,目力所及以外的大海,是一個未知的神秘世界,故當歐洲人揚帆而至時,他們以為是天外來客。章兩個世界的相遇
    當16、17世紀之交,北美大陸處在一個歷史性轉折的關口:以往間歇性來北美探查、捕魚和開展貿易的歐洲人,開始在這個他們所知甚少的地方建立永久定居地,歐洲人的世界和印第安人的世界從此正面接觸,發生經常性的激烈踫撞,北美大陸的面貌也就開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要了解這一歷史巨變的由來、進展及後果,必須首先對歐洲和北美這兩個異若霄壤的世界,做一個鳥瞰式的掃描。
    一、歷史的新舞臺
    在今天來想像1585年以前北美大陸的景像,自然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當年的山脈、河流、海灣和平原,大多保持到現在,但面目早已今非昔比。在當今能夠看到的關於北美大陸的文獻記載中,接近16世紀以前狀況的描述,大多出自歐洲探險家、傳教士和殖民者的筆下。他們當年受到空間障礙的限制,對於北美的了解大多限於一隅;而且,他們對於所見所聞的感受,也受制於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標準,特別是在涉及北美土著居民及其文化的時候,難免以偏見代替事實。另外,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言,“歐洲人所發現的土地的面貌,與他們所留下的樣子之間,在許多關鍵方面是不一樣的”。因此,即便是博學的歷史學家,也難以準確再現數百年前北美大陸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海洋和港灣] 從英國倫敦到美國的紐約或波士頓,乘坐超音速客機隻有幾個小時的路程。從數千米高的飛機上俯瞰,浩瀚的大西洋隻是在白雲之間時隱時現的一抹蔚藍色。但是,在400年以前,對那些前往北美的移民和往來於大西洋兩岸的商賈官宦來說,大西洋乃是一片漫無際涯、兇險莫測的海域。在17—18世紀的北美歷史中,大西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大西洋沿岸地區的印第安人,對於他們東面的茫茫大海,無疑隻有十分有限的知識。他們的船隻一般隻適合在內陸河流上航行,如馬撒葡萄園島、羅阿洛克島一類附陸小島的土著居民,經常渡海和大陸交通往來,但他們的航行大抵限於近海一帶。對於他們中的多數人來說,目力所及以外的大海,是一個未知的神秘世界,故當歐洲人揚帆而至時,他們以為是天外來客。
    然則當日歐洲人是否就認識大西洋的面目呢?即便那些經常出沒於海上的航海家,那些熱衷於海上航行和貿易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對於大西洋的了解同樣十分狹隘。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十分形像地寫道,“16世紀的大西洋是由好幾塊半獨立的洋面拼湊起來的共同體”;歐洲各國對於大洋的認識,僅限於他們航海路線所及的區域,而那些歐洲海船所未到的地方,同樣是神秘莫測的。當然,歐洲人關於大西洋的知識在不斷擴展。古代的人們僅對近海水域略有所知,後來,隨著海洋知識的積累和航海技術的提高,開始有漁船冒險到未知的海域去捕魚。到15世紀,英國不少漁船就到達了冰島的西面;至於他們如何到達那裡,以及航行的具體情形,由於文獻的缺乏,今人已了無所知。生8—10世紀的維京人,曾采用逐島航行的辦法,從大西洋的西北端到達北美海岸。這種辦法也許為後來的英國漁民所借鋻。
    1400年以後,歐洲的航海技術逐漸進步。在15世紀,各國用於海上航行的船隻,排水量大多在15~100噸之間,船體短而寬,裝有主帆以提供驅動力。由於船上空間有限,所攜帶的給養不多,不適合遠海航行。英國海軍的戰船一度屬於這一類,喫水線以上船舷內傾,前後各有船樓高高矗立,供水手居住。後來,船身變長,甲板由單層變成多層,船體增高,空間擴展,載重增大;動力繫統得到改進,原來隻有單一主帆,此時風帆的形狀、功能不一,能夠適應不同的風向和風力。到1500年,任何一種排水量在60~100噸的船隻,都能用於遠洋航行。16世紀到紐芬蘭捕魚的歐洲人,所駕駛的不過是20-80噸的小船,但他們仍能年復一年地往返於兩個大陸之間,可見他們具有獨到的航海經驗。
    西班牙人在15-16世紀的航海中長期居於領先地位,在船舶的改進方面也有建樹。他們對船隻的構造和航行技術作了成功的探索,尤其是使風帆繫統更為復雜,不僅能提供更大的驅動力,而且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氣候和風向。到16世紀中期,船體更趨於流線型,不僅外觀更為好看,而且功能更強。這種船被稱作“西班牙大帆船”。隨後,法國人和英國人在此基礎上再作改進,使排水量達到500-1000噸,其航速比原來的西班牙橫帆商船提高兩倍,既可用於商業,還能裝備成戰船,更多的則是集兩者於一身。在19-17世紀,在橫渡大西洋的航行中,常見的就是這種船隻。西班牙用大帆船裝備成的戰艦,體積大於英國艦船,火力裝備也具有優勢,但行動不夠靈便,容易受到小船的攻擊,這是1588年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西班牙人借助船隻大而多的優勢,在向美洲的擴張中,也把英、法等國拋在後面。英、法即使將所有船隻都投入殖民活動,一時仍不足以和西班牙抗衡。
    從歐洲啟航穿越大西洋的航行,通常不走一條筆直向西的路線。由於風向和海流的影響,船隻一般要經常變換航向。有的是先取北向,然後折向西行。英、法的航海者則喜歡先向西南航行到大西洋中央,然後改向北行。在秋天,海上風力很猛,海面較高,從美洲向歐洲的東向航行十分危險。歐洲和美洲之間航程的長短,取決於季節、海流和風向。如在順風季節,隻需2-3周即可抵達目的地;但若遇到逆風天氣,則要在海上渡過3個月方可見到美洲的陸地。1748年,瑞典生物學家彼得•卡爾姆赴北美考察,8月5日從英國的格雷夫森德出發,9月15日抵達費城,在海上度過了41天。他認為這是短的航程之一,若在鼕天,這段路程需要走14-19周,甚至更長的時日。
    航海者在海上須借助經驗和知識來判斷航線,定位船隻,確認方向,這是航行安危所繫的關鍵。根據風向、風力、海流、月相、潮汐、水色和星辰等自然現像,有經驗的航海者能夠避免迷失航向。到15世紀,羅盤、指北針、像限儀、平行線規和兩腳規等器具,逐漸在航海中得到采用;海上定位和測速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掌握了通過推測航行位置來估算經緯度的方法;利用中午的太陽測算航位的技術也得到了完善;航海的危險程度於是得以降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者,在航海知識和技術方面均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他們對天文航海術在遠洋航行中的運用作了繫統的研究,對領航員的訓練也比較正規。葡萄牙的領航員技術尤為熟練,西班牙人在16世紀下半葉到北美探查時。也曾雇傭葡萄牙領航員,英國人更不例外。到16世紀晚期和17世紀初,西、葡等國的航海教材漸次被譯成英文和法文。在海圖上,美洲的位置變得更準確和具體,特別是東部海岸的地形和地名趨於精確。1569年問世的墨卡托世界地圖,是張可以用於航海的平面地圖;1599年愛德華•賴特將它投入大批印刷,使之在航海中得到更廣泛的運用。即便如此,仍隻有具備經驗、耐力和勇氣的人,纔能涉足遠洋航行。
    在16-18世紀,對那些不得不奔波於海上的人來說,大西洋有如一個賭場。他們在登上渡海的航船時,就已經用生命作了冒險的賭注。當長達數周乃至數月的航程結束時,有幸活著登岸的人,也深感疲憊勞頓。那個時期所有進入北美的歐洲移民,都乘船遠渡大洋,途中飽受煎熬。他們不僅要經受風濤之苦.而且由於航海條件和船主的態度而遭遇額外的不幸。船主為了盡量獲取利潤而載人過多,使船內擁擠不堪,乘客沒有充分的活動空間,艙內氣息污濁難耐。由於缺乏保鮮技術,船上所供應的肉類經大量鹽腌制,長期食用對身體損害極大,即便這種食物也不能保障供應。飲用水的儲存有限,往往供不應求,而且很不潔淨。此外,猛烈的暴風雨、酷熱的陽光以及海盜的掠劫,更增添了旅途的艱辛和風險。在這種惡劣條件下,船上往往疾病肆虐,許多人死於途中。即便到18世紀中期,這種狀況也沒有大的改觀。年幼體弱的人,很難熬過這一關。有錢的旅客能得到較好的待遇,他們的空間和食物都要優於其他人。但隨時來襲的惡劣氣候、疾病和海盜,並不分富貴貧賤,任何人都難免身陷險境。暴風雨是海上航行的大敵,船毀人亡的事情經常發生。有時海盜的威脅比暴風雨更為可怕。無論是商船還是移民船隻,都有可能遭到海盜的掠劫,特別是交戰期間,利用海盜攻擊敵國民船,乃為歐洲各國的慣技,此時航行於大西洋上,完全沒有安全的保障。另外,海上慘禍實在是一個難以估量的神秘數字。雖然載於史籍者不多,但偶爾見到的有關記述,仍然令人驚心失色。1741年,有一艘名叫“海之花”的船運載106名移民,由於食物匱乏,在路途餓死了46人,並有6具尸體被喫掉。那些被迫乘販奴船到美洲的非洲黑人,在大西洋上經歷了更加痛苦和悲慘的生死考驗,約有1/6的黑人被拋尸海上。據說,鯊魚往往尾隨裝運奴隸的船隻,等著吞喫被拋下的黑人尸體。
    海灣是北美早期歷史中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從人文地理的角度說,海灣地帶是北美巨變的領先之區。初的拓殖地大多建在海灣附近。建立普利茅斯和馬薩諸塞的移民,選擇了馬薩諸塞灣;荷蘭人把新阿姆斯特丹建在長島附近一個平靜的海灣邊;切薩皮克灣更是南部殖民地的發祥地,成了馬裡蘭和弗吉尼亞的代名詞。海灣的重要性來自於它們在地理上的優越性。初越海而至的移民選擇海灣邊上立足,是由於這裡能夠停靠船隻,便於接受母國的給養,而且能夠有效地防衛當地部落的襲擊。越到後來,海灣的地理優勢就越明顯:交通的便利使之成為人口、資源和財富的彙聚之所,在殖民地和母國之間充當中轉站,是貨物與信息的集散地。於是,在海灣邊上興起了許多人口眾多、商業繁榮的城鎮。港灣和河口的另一個好處是魚類繁多,每到汛期,人們很容易捕撈到各種魚蝦。
    從海岸特征來說,弗吉尼亞南部邊界是一條分界線。其北海岸線較為曲折,有不少適宜大船停泊的港灣和大河出海口,後來北美的城市大多出現在這個地段;其南則海岸相對平直,港灣不多,早期移民一般不從這個地區登岸。不過,以17世紀的航海要求,港口不必很大很深,因為移民乘坐的船隻不大,喫水不深。後來,隨著大船增多,一些老港口因水淺而遭到廢棄。
    新英格蘭沿海的山地多與海洋相接,海岸曲折而險峻,不少地段有臨海懸崖,經海浪衝刷而形成各種奇特的地貌,近海島嶼也為數甚多。這樣的景觀一定給當年的探險家和移民留下了深刻印像。更重要的是,在這曲折的海岸上,有許多可以停泊船隻的大小港灣,這對早期移民和出海捕撈的漁民,當然是天賜的便利。科德角有一條狹長的陸地和大陸相連,在地圖上形似一條翹起的蠍子尾巴,圍出一個很大的海灣。初來到這裡的歐洲人一定發現了大量的鱈魚,不然不會留下“科德角”這個名字。1620年鼕天到來的“清教徒始祖移民”,在抵達科德角後,發現當地並不適合定居,因為土質較差,而且沒有可供利用的良港:他們派人四處尋找更理想的地點,結果在離他們乘坐的“五月花號”停靠處25英裡以外的地方,發現了普利茅斯灣。那裡的水深利於航運,岸上的土地也適合耕作,於是他們在那裡建立了村落。波士頓附近許多港灣也受到英國人的重視,如安角港、塞勒姆港,在17世紀初都是天然良港。
    從紐約東面的長島開始,海岸開始變得平緩,接近沉積型海岸。現在的紐約市以南則基本上屬於沉積型海岸,比新英格蘭地區更為曲折。在哈得孫河、特拉華河等大河的河口,有水深而浪小的良港,後來作為貿易港口而興起的大城市紐約和費城,均得益於這種地理條件。荷蘭人、瑞典人、教友會移民以及德意志人,都從這些河口和港灣登陸,漸次向內地推進。
    再往南便是夾在大陸和一個半島之間的切薩皮克灣。這個巨大的海灣位於北緯36度55分和38度32分之間,從極南點到極北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為184英裡。在當地部落的語言中,“切薩皮克”(Chesapeake)是“眾河之母”的意思。海灣兩岸河流密布,詹姆斯河、約克河、拉帕漢諾克河、波托馬克河、帕圖克森河和薩斯奎漢納河等六條大河直注海灣,大多能夠通航,有的還可容當時的遠洋船隻進入。靠近海岸的潮汐帶,土地平坦而肥沃,灌溉方便,適宜種植。特別是詹姆斯河和約克河的河口,水面開闊,有許多和陸地相距很近的小島,便於航運和防衛。1607年來到詹姆斯河口的移民,在一個小島上建立了定居點,周圍有沼澤,漲潮時和大陸分離,外可通航,內可防範印第安人。但附近可供種植的土地較少,居民隻得在房屋之間的街道種植作物,這個選址因此受到許多人非議。
    大致從弗吉尼亞的亨利角到北卡羅來納的菲爾角,大陸海岸以外有一道延綿的沙堡礁,如同海上防浪堤。沙堡礁上有缺口,可供船隻通過;沙堡礁和海岸之間的水域有一些港灣和河流的人海口,但水淺,隻能停靠較小的船隻。16世紀有探險家來到沙堡礁外,遙望內海,以為就是歐洲人一直向往的通往東方的“東海”。南卡羅來納海岸上的港灣是查爾斯頓灣,這裡有南部的城市查爾斯頓。佐治亞和佛羅裡達的海岸更為平直,海灘平坦,於今已是遊覽消閑的勝地,但當年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價值。
    [富饒的平原] 1584年,英國熱衷於向美洲殖民的人士,將英國自認擁有主權的北美地區命名為“弗吉尼亞”(意即處女地),以取悅終身未婚的伊麗莎白女王,希望從她那裡得到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根據16-17世紀英國人的理解,“弗吉尼亞”乃是從海岸一直向西平行延伸至陸地盡頭的整個大陸;但實際上,英國人所知的北美,不過是大西洋沿岸平原。後來真正以“弗吉尼亞”這個名字而留在北美地圖上的地區,僅是切薩皮克灣岸邊的一小片土地。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闊地區,當日尚未進入白人的視野。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