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海外稀見抗戰影像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
    【市場價】
    2020-2929
    【優惠價】
    1263-1831
    【作者】 李學通,高士華,金以林 等著,漢唐陽光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世界近現代史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ISBN】237740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774050
    叢書名:海外稀見抗戰影像集(套裝1-6冊)

    作者:李學通,高士華,金以林等著,漢唐陽光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15年09月 


        
        
    "

    編輯推薦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領銜主編

    見證苦難歲月裡,中國人的苦苦求生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不屈不撓,起而抗爭,*終贏得獨立 
    內容簡介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和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家領銜主編的1800餘張海外稀見抗戰影像出版近日出版,這套大型叢書共分六卷,分別為《從九一八事變到全面抗戰》《日本社會與侵華戰爭》《中緬印戰場》《戰時中美合作》《大後方的社會生活》《從反攻到受降》,幾乎涵蓋了抗日戰爭的方方面面。

    《國家記憶:海外稀見抗戰影像集(套裝1-6冊)》圖片主要來源於史迪威家族、顧維鈞家族復制、捐贈的照片、美國國家檔案館藏戰時美軍隨軍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MILITARYOPERATIONSINCHINA和AMRICANFORCESINCHINA兩種圖片檔案),還有從東京神保町舊書街購置的老照片和部分日本戰時出版的各類畫冊、寫真集如《大東亞戰爭寫真集》、《滿洲事變從軍紀念寫真帖》、《從軍:滿洲事變關東軍紀念寫真帖》、《從軍:上海派遣軍》等,以及從臺灣搜集的各種老照片。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新聞界曾派遣了部分記者,跟隨日本侵略軍到中國。例如,在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的隨軍記者的鏡頭中,就記錄了大量日軍侵略中國華北、華中各地的戰鬥、行軍與日常生活照片。這些照片部分在《支那事變畫報》等戰時出版的雜志中公開。同時,還有許多照片,在日本軍方審查時被認為有損天皇和日本軍隊聲譽,或者暴露日軍武器等軍事秘密而都被蓋上了“不許可”的印章後遭到雪藏。戰爭失敗前後,日本政府曾要求銷毀所有不利於日本的檔案、資料,但仍然有一部分照片得以秘密保存下來。這也是本書照片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作者簡介
    《從九一八事變到全面抗戰》
    叢書主編: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資料》編審,近年主要從事抗戰史、近代科學史研究。
    高士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金以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教育史、國民黨史。
    本卷作者:
    馬曉娟、郭蕾
    《日本社會與侵華戰爭》
    叢書主編:《從九一八事變到全面抗戰》

    叢書主編: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資料》編審,近年主要從事抗戰史、近代科學史研究。

    高士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金以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教育史、國民黨史。

    本卷作者:

    馬曉娟、郭蕾

    《日本社會與侵華戰爭》

    叢書主編: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資料》編審,近年主要從事抗戰史、近代科學史研究。

    高士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金以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教育史、國民黨史。

    本卷作者:

    徐志民,2009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出站,並留所工作。6月,開始援藏工作,任西藏社會科學院當代西藏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是中日關繫史。

    《中緬印戰場》

    叢書主編: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資料》編審,近年主要從事抗戰史、近代科學史研究。

    高士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金以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教育史、國民黨史。

    本卷作者:

    卞修躍,1989年7月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工作至今,1999年晉為副編審職稱。近幾年著重從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問題等方面的課題研究工作。

    《戰時中美合作》

    叢書主編: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資料》編審,近年主要從事抗戰史、近代科學史研究。

    高士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金以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教育史、國民黨史。

    本卷作者:

    李學通

    《大後方的社會生活》

    叢書主編: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資料》編審,近年主要從事抗戰史、近代科學史研究。

    高士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金以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教育史、國民黨史。

    本卷作者:

    劉萍,1991年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資料編譯室工作,現任資料編譯室主任,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資料編輯及抗日戰爭研究。

    《從反攻到受降》

    叢書主編:

    李學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資料》編審,近年主要從事抗戰史、近代科學史研究。

    高士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研究》主編。

    金以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教育史、國民黨史。

    本卷作者:

    高瑩瑩、郭蕾。


     

    目錄
    《從九一八事變到全面抗戰》
    貳· 鞏固殖民統治及進一步擴張
    參· 一·二八事變
    肆· 盧溝橋事變
    伍· 淞滬會戰
    陸· 華北戰場
    柒· 華中戰場
    捌· 華南戰場
    《日本社會與侵華戰爭》
    貳· 軍校、軍訓、軍人與政客
    參· 日本民眾的戰爭狂熱
    肆· 戰時日本教育與宗教
    伍· 多行不義的侵略惡果
    《中緬印戰場》


    《從九一八事變到全面抗戰》



    壹· 九一八事變及偽滿洲國成立

    貳· 鞏固殖民統治及進一步擴張

    參· 一·二八事變

    肆· 盧溝橋事變

    伍· 淞滬會戰

    陸· 華北戰場

    柒· 華中戰場

    捌· 華南戰場





    《日本社會與侵華戰爭》



    壹· 日本皇室與侵華戰爭

    貳· 軍校、軍訓、軍人與政客

    參· 日本民眾的戰爭狂熱

    肆· 戰時日本教育與宗教

    伍· 多行不義的侵略惡果





    《中緬印戰場》



    壹· 從飛虎隊到中美空軍聯合大隊

    貳· 滇緬戰場

    參· 戰地生活

    肆· 與戰勤服務

    伍· 史迪威在中國





    《戰時中美合作》



    壹· 陳納德與飛虎隊

    貳· 飛越駝峰

    參· 史迪威公路

    肆· 修建機場

    伍· 中印油管

    陸· 軍隊培訓

    柒· 美軍駐延安觀察組

    捌· 中美合作所

    玖· 戰時外交

    拾· 物資援華





    《大後方的社會生活》



    壹· 戰時重慶

    貳· 戰時工業

    參· 戰時軍事訓練

    肆· 戰時社會生活

    伍· 戰時教育文化

    陸· 中國模範縣——壁山

    柒· 戰爭 災難

    捌· 戰時難民

    玖· 戰時兒童

    拾· 戰時國人肖像





    《從反攻到受降》



    壹· 滇西反攻作戰

    貳· 勝利

    參· 各地受降

    肆· 遣返

    前言

    影像·戰爭·人
    傳統史學,對影像史料的價值往往關注不夠,由於它的主要表達工具是文字,因而讀者聽不到聲音,看不到圖像,更看不到連續的圖像。近年來,影像史料不斷受到史家的推崇。它不僅能為讀者揭示檔案記錄中所遺漏的重要細節,彌補文本之不足,更能讓讀者生動地“想像”歷史現場。影像史料如同文本和口述回憶一樣,也是史料的重要形式。面對一幅幅反映歷史現場的鮮活照片,再生動的筆觸,也難以描繪真實的戰鬥場景。而幾張圖片,卻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隨軍記者捕捉到的軍隊生活和戰鬥準備等影像內容,更是檔案記錄者時常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歷史細節。

    影像·戰爭·人

    傳統史學,對影像史料的價值往往關注不夠,由於它的主要表達工具是文字,因而讀者聽不到聲音,看不到圖像,更看不到連續的圖像。近年來,影像史料不斷受到史家的推崇。它不僅能為讀者揭示檔案記錄中所遺漏的重要細節,彌補文本之不足,更能讓讀者生動地“想像”歷史現場。影像史料如同文本和口述回憶一樣,也是史料的重要形式。面對一幅幅反映歷史現場的鮮活照片,再生動的筆觸,也難以描繪真實的戰鬥場景。而幾張圖片,卻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隨軍記者捕捉到的軍隊生活和戰鬥準備等影像內容,更是檔案記錄者時常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歷史細節。

    史料貴在“難得”。珍貴史料往往獲取困難,搜集不易,同時有些史料甚至是當事人有意或無意掩蓋遮蔽的對像,更提高了收集的難度。本書收錄的圖片得益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同仁的不懈努力,特別關注抗日戰爭時期拍攝、散落在海外的影像史料。本書所選用的全部照片都來自於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我們希望透過這批“海外稀見”影像,呈現給讀者不常見到的另一個抗日戰爭。相信這些影像的整理出版,將有助於研究者從國際化的視角,多維、立體地還原日本的侵華歷史。由於海外圖片本身的缺失,因而不可能反映抗戰的全貌,它們隻是歷史過程中的某些側面,還請讀者諸君甄別。雖然浮光掠影,但求鮮活、真實。

    本書圖片主要來源於史迪威家族、顧維鈞家族復制、捐贈的照片、美國國家檔案館藏戰時美軍隨軍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MILITARYOPERATIONSINCHINA和AMRICANFORCESINCHINA兩種圖片檔案),還有從東京神保町舊書街購置的老照片和部分日本戰時出版的各類畫冊、寫真集如《大東亞戰爭寫真集》《滿洲事變從軍紀念寫真貼》《從軍:滿洲事變關東軍紀念寫真帖》《從軍:上海派遣軍》等,以及從臺灣搜集的各種老照片。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新聞界曾派遣了部分記者,跟隨日本侵略軍到中國。例如,在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的隨軍記者的鏡頭中,就記錄了大量日軍侵略中國華北、華中各地的戰鬥、行軍與日常生活照片。這些照片部分在《支那事變畫報》等戰時出版的雜志中公開。同時,還有許多照片,在日本軍方審查時被認為有損天皇和日本軍隊聲譽,或者暴露日軍武器等軍事秘密而大都被蓋上了“不許可”的印章後遭到雪藏。戰爭失敗前後,日本政府曾要求銷毀所有不利於日本的檔案、資料,但仍然有一部分照片得以秘密保存下來。這也是本書照片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在已有的抗戰史研究成果中,往往“知己”而不“知彼”,研究中國抗戰的成果很多,但研究日本如何侵略的著作相對較少,也較少會引用日文和英文史料,這是研究的一大缺憾。本書選編的照片,不同於網絡上時常流傳的照片,隻有大概的記載。我們選編的照片,大多記有拍攝地點和拍攝時間等詳細說明,這更增加了它的史料價值。無論是讀者還是研究者,都可以根據明確的時間和空間線索,重新梳理日本侵華的具體細節。同時,這批照片的另一珍貴意義在於,可以彌補文字史料之不足。例如日軍對一些鄉村的占領,留下的中文文獻中,並無詳細的記錄,這些圖片可進一步深化抗戰史研究,提供影像上的支持。

    我們回顧戰爭,是為了防止戰爭再度發生。抗日戰爭已勝利結束70年了,如何能夠讓後人對戰爭的慘烈後果有所警醒,圖像可以充當連接過去與當下的橋梁。圖像的感受是直觀的,當斷壁殘垣,累累尸骨,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時,它會讓不同時空的觀眾感同身受,體驗戰爭的殘酷和痛苦,流離與毀滅。這並不要求讀者有極高的文學修養,或是知識儲備,普通人就可以感知當時人們的所思所想。這就是影像的力量,它可以讓人們更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戰爭是由人發動,也由人來承受。中華民族飽嘗侵略戰爭帶來的苦難滋味。著名記者範長江《皖中戰影》中生動記載了難民景像:“許許多多戰區被難同胞,婦女尤占比較多數,看衣服和面貌,逃難者多中人以上家庭,向日皆在家安閑自在,而今亦被迫在道途上轉徙。交通工具是談不到的,縱有,也不過獨輪小車幾輛,上面可以放些行李,甚而至於完全無代勞工具,重重的行李,通通自己背上。小腳老婦,黃發兒童,也得在地上徒步;紅顏少女,多也執繩挽車。當然,他們一天不會走多少路,而且他們究竟走到什麼安樂的地方,走到哪裡去生活,他們通通沒有把握。”如此哀痛慘絕的文字,配合難民輾轉遷徙,有饑餒苦難中掙扎的圖片為證,相信任何人都會為之動容。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更加能夠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我們不會忘記,這場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同時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不僅記錄下受害國民眾的苦難,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發動國民眾的苦難。例如,在本書中我們選編了一些反映中國、美國、英國俘虜的照片,也輯錄了日本俘虜的照片和戰時部分日本民眾的生活,他們都是日本軍國主義挑起侵略戰爭的犧牲品。他們受到日本軍國主義教育和蠱惑,主動或被動扮演了戰爭幫兇,終,還是要自食戰爭的苦果。他們既是戰爭的加害者,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希望通過圖像,讓人們牢記戰爭教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本書影像大致按時間線索和主題進行梳理。通過圖片,我們可以追蹤日軍罪惡的魔爪,是如何從東北一隅伸向華北、華中、華南,並終被英勇的中華民族所打敗,自食惡果。

    卷主要反映的是從1931年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到一二八事變,直到全面抗戰爆發,這幾年當中的事情。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策動各地漢奸宣布“獨立”,拼湊各級偽政權,繼而把清廢帝溥儀劫持至東北,扶植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對東北進行殖民統治。日本的殖民統治遭到中國軍民的群起抵抗。

    1932年初,“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突襲閘北,十九路軍奮起抵抗,堅守陣地,在英美法意等國的調停下,中日雙方簽署《上海停戰協定》。關東軍占領東北三省後,加緊侵占熱河、進犯華北的步伐。1933年3月4日,日軍進入承德。10日抵古北口,到達長城一線,占領了熱河全省。熱河淪陷後,關東軍繼續入侵河北省灤東地區。國民政府派駐長城各險要關口的中央軍徐庭瑤部、東北軍三個軍、晉軍商震部、第二十九部,在喜峰口、冷口、南天門等地對日軍進攻長城各口進行了堅決抵抗。

    1937年7月,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平津淪陷。不久,日軍又在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仍然陷於不利的境地,首都南京面臨威脅。10月30日,為了保存實力,堅持抗戰,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隨即,政府各軍政機關向重慶、武漢、長沙遷移。國營及私營工礦企業、高校等也向後方轉移。從此,西南、西北各省成為中國堅持抗戰的大本營。

    第二卷主要以鏡頭記錄了戰時日本社會生活的百態和對侵華戰爭的態度。處於戰時日本社會的昭和天皇,既是日本民眾信奉的“現人神”,又是日本陸帥,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日本政府、軍部、軍隊在的侵華舉措。他不僅頒布詔書,嘉獎在華日本侵略軍的“忠勇”,而且御賜他們軍刀、繃帶、香煙、美酒,參拜靖國神社,祈禱戰爭勝利。昭和天皇雖然深居簡出,但通過其侍從武官隨時掌握著侵華戰爭的動態和狀況。日本皇室成員或親自披掛上陣,參加戰爭;侵略戰爭服務的各種活動。然而,由於他們皇室成員的身份,在東京審判中都逃脫了正義審判。作為日本社會特殊群體的軍人,不僅接受嚴格而繫統的軍國主義教育,而且備受社會尊重和推崇。

    戰時日本軍閥與政客相互勾結,通過安置傷兵,賦予戰死者遺屬以優待和榮譽等行為,在日本社會狂熱地煽動侵華戰爭。這也是戰時日本民眾熱烈歡送軍人“出征”,為侵華日軍募集慰問品和資金,積極“勤勞奉仕”和勇於“報國”,在後方支持侵略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與之同時,日本學校教育中充滿了軍國主義色彩和侵略戰爭的內容,學生們不僅積極為侵略戰爭募捐,而且被灌輸了強烈的排外主義思想。

    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戰爭災難——土地荒蕪、家園毀壞,以及無數家庭的妻離子散、生死相隔,但同時也使日本國民深受其害。

    第三卷主要反映了以往被人忽略的中國遠征軍的影像。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後,中、美、英、蘇等國經過認真協商,決定成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任中國戰區統帥,美國派遣史迪威將軍來華出任中國戰區總參謀長。中國戰區中印緬戰場的對日反攻作戰,也正是在史迪威將軍的指揮下,盟國密切合作,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配合作戰,美軍航空隊協同制空,並開闢駝峰航線,保證美國援華戰略物資的運輸,從而擊潰了日軍精銳部隊,取得了中印緬戰場的勝利。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從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歷時17個月,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裡,共斃也發起了亞洲太平洋戰場對日大反攻作戰的先聲。

    第四卷展示的是戰時中美關繫。戰時的中美關繫,是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相互聲援,相互支持,共同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英雄史詩。陳納德與飛虎隊,以好萊塢大片式的英雄形像,奏響了中美共同對敵的序曲,成為戰時中美關繫中富傳奇色彩和戲劇化的景像。

    梅樂斯主持的中美合作所(存在於1943年至1946年初),對大多數讀者而言充滿神秘色彩和血腥想像,然而它也是戰時中美合作抗戰的產物。戰時中美合作所以對日作戰提供氣像信息,從事情報搜集和騷擾日軍的工作為主,對美軍在太平洋上的軍事行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軍統培訓了大量特工,並提供大量器材和武器彈藥等。

    第五卷反映的是大後方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抗戰爆發後,平津淪陷,上海孤懸,南京危機,為了保存實力,堅持抗戰,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隨即,政府各軍政機關向重慶、武漢、長沙遷移。國營及私營工礦企業、高校等也向後方轉移。從此,西南各省成為中國堅持抗戰的大本營。

    這一時期,逃空隙、“跑警報”成為後方百姓的日常內容,在日軍的轟炸下,許多城市變成廢墟,成為空城。轟炸激起了後方各省人民參軍抗日的熱潮,有近300萬四川壯丁出川抗日,平均每100人中就有6人當兵;雲南人民有近30萬人參軍。在抗戰困難時期,四川承擔了國家總支出近50%的負擔;自1941年至1945年,四川征實、征購、征借的糧食總數共約7100萬市石。西南各省人民在抗戰困難的情況下,還節衣縮食,積極開展獻金運動,支援抗戰。

    第六卷內容為反攻和受降。正面戰場的反攻作戰,是從中國遠征軍的滇西緬北反攻作戰開始的。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開始滇西反攻,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抗日戰爭從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隨後的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桂柳反攻作戰收復了南寧、桂林、柳州等湘桂鐵路沿線各城鎮。桂柳反攻作戰也是正面戰場後一次大的戰役。蘇聯出兵東北和美國原子彈的成功,使戰爭走向勝利的進程大為加速。

    8月15日上午10時,裕仁天皇廣播《終戰詔書》,隨即,中國戰區劃分了包括北越、臺灣等地的16個受降區並任命了受降主官,指定了100處日軍繳械點。另外,中國東北地區由蘇軍受降,香港地區由英軍受降。中國戰區日軍陸續在各指定地區繳械投降,總計128.3萬餘人。

    抗日戰爭是中日兩國傾盡人力、物力、財力的大決戰,是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民族尊嚴的偉大戰爭,是關繫到中華民族存亡續絕、廣大民眾生命與財產安全的生死之戰。中國人民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展開了長達十年的浴血戰鬥,成為個向法西斯侵略者堅決抵抗的國家。抗日戰爭從反攻到勝利、受降的歷程,也真實地反應了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軍民在盟國的支持與協同下,共同對日作戰的勝利,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和東方主戰場的地位。正是由於中國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時間長,中國在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成為《聯合國憲章》的個簽字國。

    我們還應更關注抗日戰爭中人的因素。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戰爭,是無數人親歷和參與的宏大歷史過程。不關注微觀層面的戰時眾生,我們對於抗戰的理解將會是表層和淺顯的。所以,隻有真正感受到人在戰爭中的角色和作用,纔能真正立體、深刻地追思抗戰,緬懷英烈。戰爭陶冶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和覺悟。在戰爭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增強,孕育出寧死不屈的民族獻身精神、眾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民族奮鬥精神,這種精神,使得中華民族在困難的情況下,抵抗住了日軍的進攻,並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後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國際地位。抗日戰爭成為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

    編者

    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


     

    在線試讀
    影像·戰爭·人
    傳統史學,對影像史料的價值往往關注不夠,由於它的主要表達工具是文字,因而讀者聽不到聲音,看不到圖像,更看不到連續的圖像。近年來,影像史料不斷受到史家的推崇。它不僅能為讀者揭示檔案記錄中所遺漏的重要細節,彌補文本之不足,更能讓讀者生動地“想像”歷史現場。影像史料如同文本和口述回憶一樣,也是史料的重要形式。面對一幅幅反映歷史現場的鮮活照片,再生動的筆觸,也難以描繪真實的戰鬥場景。而幾張圖片,卻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隨軍記者捕捉到的軍隊生活和戰鬥準備等影像內容,更是檔案記錄者時常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歷史細節。
    史料貴在“難得”。珍貴史料往往獲取困難,搜集不易,同時有些史料甚至是當事人有意或無意掩蓋遮蔽的對像,更提高了收集的難度。本書收錄的圖片得益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同仁的不懈努力,特別關注抗日戰爭時期拍攝、散落在海外的影像史料。本書所選用的全部照片都來自於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我們希望透過這批“海外稀見”影像,呈現給讀者不常見到的另一個抗日戰爭。相信這些影像的整理出版,將有助於研究者從國際化的視角,多維、立體地還原日本的侵華歷史。由於海外圖片本身的缺失,因而不可能反映抗戰的全貌,它們隻是歷史過程中的某些側面,還請讀者諸君甄別。雖然浮光掠影,但求鮮活、真實。
    本書圖片主要來源於史迪威家族、顧維鈞家族復制、捐贈的照片、美國國家檔案館藏戰時美軍隨軍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MILITARYOPERATIONSINCHINA和AMRICANFORCESINCHINA兩種圖片檔案),還有從東京神保町舊書街購置的老照片和部分日本戰時出版的各類畫冊、寫真集如《大東亞戰爭寫真集》《滿洲事變從軍紀念寫真貼》《從軍:滿洲事變關東軍紀念寫真帖》《從軍:上海派遣軍》等,以及從臺灣搜集的各種老照片。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新聞界曾派遣了部分記者,跟隨日本侵略軍到中國。例如,在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的隨軍記者的鏡頭中,就記錄了大量日軍侵略中國華北、華中各地的戰鬥、行軍與日常生活照片。這些照片部分在《支那事變畫報》等戰時出版的雜志中公開。同時,還有許多照片,在日本軍方審查時被認為有損天皇和日本軍隊聲譽,或者暴露日軍武器等軍事秘密而大都被蓋上了“不許可”的印章後遭到雪藏。戰爭失敗前後,日本政府曾要求銷毀所有不利於日本的檔案、資料,但仍然有一部分照片得以秘密保存下來。這也是本書照片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影像·戰爭·人

    傳統史學,對影像史料的價值往往關注不夠,由於它的主要表達工具是文字,因而讀者聽不到聲音,看不到圖像,更看不到連續的圖像。近年來,影像史料不斷受到史家的推崇。它不僅能為讀者揭示檔案記錄中所遺漏的重要細節,彌補文本之不足,更能讓讀者生動地“想像”歷史現場。影像史料如同文本和口述回憶一樣,也是史料的重要形式。面對一幅幅反映歷史現場的鮮活照片,再生動的筆觸,也難以描繪真實的戰鬥場景。而幾張圖片,卻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隨軍記者捕捉到的軍隊生活和戰鬥準備等影像內容,更是檔案記錄者時常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歷史細節。

    史料貴在“難得”。珍貴史料往往獲取困難,搜集不易,同時有些史料甚至是當事人有意或無意掩蓋遮蔽的對像,更提高了收集的難度。本書收錄的圖片得益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同仁的不懈努力,特別關注抗日戰爭時期拍攝、散落在海外的影像史料。本書所選用的全部照片都來自於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我們希望透過這批“海外稀見”影像,呈現給讀者不常見到的另一個抗日戰爭。相信這些影像的整理出版,將有助於研究者從國際化的視角,多維、立體地還原日本的侵華歷史。由於海外圖片本身的缺失,因而不可能反映抗戰的全貌,它們隻是歷史過程中的某些側面,還請讀者諸君甄別。雖然浮光掠影,但求鮮活、真實。

    本書圖片主要來源於史迪威家族、顧維鈞家族復制、捐贈的照片、美國國家檔案館藏戰時美軍隨軍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MILITARYOPERATIONSINCHINA和AMRICANFORCESINCHINA兩種圖片檔案),還有從東京神保町舊書街購置的老照片和部分日本戰時出版的各類畫冊、寫真集如《大東亞戰爭寫真集》《滿洲事變從軍紀念寫真貼》《從軍:滿洲事變關東軍紀念寫真帖》《從軍:上海派遣軍》等,以及從臺灣搜集的各種老照片。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新聞界曾派遣了部分記者,跟隨日本侵略軍到中國。例如,在日本大阪《每日新聞》社的隨軍記者的鏡頭中,就記錄了大量日軍侵略中國華北、華中各地的戰鬥、行軍與日常生活照片。這些照片部分在《支那事變畫報》等戰時出版的雜志中公開。同時,還有許多照片,在日本軍方審查時被認為有損天皇和日本軍隊聲譽,或者暴露日軍武器等軍事秘密而大都被蓋上了“不許可”的印章後遭到雪藏。戰爭失敗前後,日本政府曾要求銷毀所有不利於日本的檔案、資料,但仍然有一部分照片得以秘密保存下來。這也是本書照片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在已有的抗戰史研究成果中,往往“知己”而不“知彼”,研究中國抗戰的成果很多,但研究日本如何侵略的著作相對較少,也較少會引用日文和英文史料,這是研究的一大缺憾。本書選編的照片,不同於網絡上時常流傳的照片,隻有大概的記載。我們選編的照片,大多記有拍攝地點和拍攝時間等詳細說明,這更增加了它的史料價值。無論是讀者還是研究者,都可以根據明確的時間和空間線索,重新梳理日本侵華的具體細節。同時,這批照片的另一珍貴意義在於,可以彌補文字史料之不足。例如日軍對一些鄉村的占領,留下的中文文獻中,並無詳細的記錄,這些圖片可進一步深化抗戰史研究,提供影像上的支持。

    我們回顧戰爭,是為了防止戰爭再度發生。抗日戰爭已勝利結束70年了,如何能夠讓後人對戰爭的慘烈後果有所警醒,圖像可以充當連接過去與當下的橋梁。圖像的感受是直觀的,當斷壁殘垣,累累尸骨,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時,它會讓不同時空的觀眾感同身受,體驗戰爭的殘酷和痛苦,流離與毀滅。這並不要求讀者有極高的文學修養,或是知識儲備,普通人就可以感知當時人們的所思所想。這就是影像的力量,它可以讓人們更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戰爭是由人發動,也由人來承受。中華民族飽嘗侵略戰爭帶來的苦難滋味。著名記者範長江《皖中戰影》中生動記載了難民景像:“許許多多戰區被難同胞,婦女尤占比較多數,看衣服和面貌,逃難者多中人以上家庭,向日皆在家安閑自在,而今亦被迫在道途上轉徙。交通工具是談不到的,縱有,也不過獨輪小車幾輛,上面可以放些行李,甚而至於完全無代勞工具,重重的行李,通通自己背上。小腳老婦,黃發兒童,也得在地上徒步;紅顏少女,多也執繩挽車。當然,他們一天不會走多少路,而且他們究竟走到什麼安樂的地方,走到哪裡去生活,他們通通沒有把握。”如此哀痛慘絕的文字,配合難民輾轉遷徙,有饑餒苦難中掙扎的圖片為證,相信任何人都會為之動容。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更加能夠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

    我們不會忘記,這場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同時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不僅記錄下受害國民眾的苦難,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發動國民眾的苦難。例如,在本書中我們選編了一些反映中國、美國、英國俘虜的照片,也輯錄了日本俘虜的照片和戰時部分日本民眾的生活,他們都是日本軍國主義挑起侵略戰爭的犧牲品。他們受到日本軍國主義教育和蠱惑,主動或被動扮演了戰爭幫兇,終,還是要自食戰爭的苦果。他們既是戰爭的加害者,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希望通過圖像,讓人們牢記戰爭教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本書影像大致按時間線索和主題進行梳理。通過圖片,我們可以追蹤日軍罪惡的魔爪,是如何從東北一隅伸向華北、華中、華南,並終被英勇的中華民族所打敗,自食惡果。

    卷主要反映的是從1931年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到一二八事變,直到全面抗戰爆發,這幾年當中的事情。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策動各地漢奸宣布“獨立”,拼湊各級偽政權,繼而把清廢帝溥儀劫持至東北,扶植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對東北進行殖民統治。日本的殖民統治遭到中國軍民的群起抵抗。

    1932年初,“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突襲閘北,十九路軍奮起抵抗,堅守陣地,在英美法意等國的調停下,中日雙方簽署《上海停戰協定》。關東軍占領東北三省後,加緊侵占熱河、進犯華北的步伐。1933年3月4日,日軍進入承德。10日抵古北口,到達長城一線,占領了熱河全省。熱河淪陷後,關東軍繼續入侵河北省灤東地區。國民政府派駐長城各險要關口的中央軍徐庭瑤部、東北軍三個軍、晉軍商震部、第二十九部,在喜峰口、冷口、南天門等地對日軍進攻長城各口進行了堅決抵抗。

    1937年7月,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平津淪陷。不久,日軍又在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仍然陷於不利的境地,首都南京面臨威脅。10月30日,為了保存實力,堅持抗戰,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隨即,政府各軍政機關向重慶、武漢、長沙遷移。國營及私營工礦企業、高校等也向後方轉移。從此,西南、西北各省成為中國堅持抗戰的大本營。

    第二卷主要以鏡頭記錄了戰時日本社會生活的百態和對侵華戰爭的態度。處於戰時日本社會的昭和天皇,既是日本民眾信奉的“現人神”,又是日本陸帥,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日本政府、軍部、軍隊在的侵華舉措。他不僅頒布詔書,嘉獎在華日本侵略軍的“忠勇”,而且御賜他們軍刀、繃帶、香煙、美酒,參拜靖國神社,祈禱戰爭勝利。昭和天皇雖然深居簡出,但通過其侍從武官隨時掌握著侵華戰爭的動態和狀況。日本皇室成員或親自披掛上陣,參加戰爭;侵略戰爭服務的各種活動。然而,由於他們皇室成員的身份,在東京審判中都逃脫了正義審判。作為日本社會特殊群體的軍人,不僅接受嚴格而繫統的軍國主義教育,而且備受社會尊重和推崇。

    戰時日本軍閥與政客相互勾結,通過安置傷兵,賦予戰死者遺屬以優待和榮譽等行為,在日本社會狂熱地煽動侵華戰爭。這也是戰時日本民眾熱烈歡送軍人“出征”,為侵華日軍募集慰問品和資金,積極“勤勞奉仕”和勇於“報國”,在後方支持侵略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與之同時,日本學校教育中充滿了軍國主義色彩和侵略戰爭的內容,學生們不僅積極為侵略戰爭募捐,而且被灌輸了強烈的排外主義思想。

    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戰爭災難——土地荒蕪、家園毀壞,以及無數家庭的妻離子散、生死相隔,但同時也使日本國民深受其害。

    第三卷主要反映了以往被人忽略的中國遠征軍的影像。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後,中、美、英、蘇等國經過認真協商,決定成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任中國戰區統帥,美國派遣史迪威將軍來華出任中國戰區總參謀長。中國戰區中印緬戰場的對日反攻作戰,也正是在史迪威將軍的指揮下,盟國密切合作,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配合作戰,美軍航空隊協同制空,並開闢駝峰航線,保證美國援華戰略物資的運輸,從而擊潰了日軍精銳部隊,取得了中印緬戰場的勝利。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從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歷時17個月,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裡,共斃也發起了亞洲太平洋戰場對日大反攻作戰的先聲。

    第四卷展示的是戰時中美關繫。戰時的中美關繫,是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相互聲援,相互支持,共同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英雄史詩。陳納德與飛虎隊,以好萊塢大片式的英雄形像,奏響了中美共同對敵的序曲,成為戰時中美關繫中富傳奇色彩和戲劇化的景像。

    梅樂斯主持的中美合作所(存在於1943年至1946年初),對大多數讀者而言充滿神秘色彩和血腥想像,然而它也是戰時中美合作抗戰的產物。戰時中美合作所以對日作戰提供氣像信息,從事情報搜集和騷擾日軍的工作為主,對美軍在太平洋上的軍事行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軍統培訓了大量特工,並提供大量器材和武器彈藥等。

    第五卷反映的是大後方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抗戰爆發後,平津淪陷,上海孤懸,南京危機,為了保存實力,堅持抗戰,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隨即,政府各軍政機關向重慶、武漢、長沙遷移。國營及私營工礦企業、高校等也向後方轉移。從此,西南各省成為中國堅持抗戰的大本營。

    這一時期,逃空隙、“跑警報”成為後方百姓的日常內容,在日軍的轟炸下,許多城市變成廢墟,成為空城。轟炸激起了後方各省人民參軍抗日的熱潮,有近300萬四川壯丁出川抗日,平均每100人中就有6人當兵;雲南人民有近30萬人參軍。在抗戰困難時期,四川承擔了國家總支出近50%的負擔;自1941年至1945年,四川征實、征購、征借的糧食總數共約7100萬市石。西南各省人民在抗戰困難的情況下,還節衣縮食,積極開展獻金運動,支援抗戰。

    第六卷內容為反攻和受降。正面戰場的反攻作戰,是從中國遠征軍的滇西緬北反攻作戰開始的。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開始滇西反攻,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抗日戰爭從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隨後的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桂柳反攻作戰收復了南寧、桂林、柳州等湘桂鐵路沿線各城鎮。桂柳反攻作戰也是正面戰場後一次大的戰役。蘇聯出兵東北和美國原子彈的成功,使戰爭走向勝利的進程大為加速。

    8月15日上午10時,裕仁天皇廣播《終戰詔書》,隨即,中國戰區劃分了包括北越、臺灣等地的16個受降區並任命了受降主官,指定了100處日軍繳械點。另外,中國東北地區由蘇軍受降,香港地區由英軍受降。中國戰區日軍陸續在各指定地區繳械投降,總計128.3萬餘人。

    抗日戰爭是中日兩國傾盡人力、物力、財力的大決戰,是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民族尊嚴的偉大戰爭,是關繫到中華民族存亡續絕、廣大民眾生命與財產安全的生死之戰。中國人民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展開了長達十年的浴血戰鬥,成為個向法西斯侵略者堅決抵抗的國家。抗日戰爭從反攻到勝利、受降的歷程,也真實地反應了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軍民在盟國的支持與協同下,共同對日作戰的勝利,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和東方主戰場的地位。正是由於中國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時間長,中國在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成為《聯合國憲章》的個簽字國。

    我們還應更關注抗日戰爭中人的因素。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戰爭,是無數人親歷和參與的宏大歷史過程。不關注微觀層面的戰時眾生,我們對於抗戰的理解將會是表層和淺顯的。所以,隻有真正感受到人在戰爭中的角色和作用,纔能真正立體、深刻地追思抗戰,緬懷英烈。戰爭陶冶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和覺悟。在戰爭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增強,孕育出寧死不屈的民族獻身精神、眾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民族奮鬥精神,這種精神,使得中華民族在困難的情況下,抵抗住了日軍的進攻,並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後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國際地位。抗日戰爭成為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

    編者

    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