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怎樣讓旅行遇見文化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吳玫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交流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875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1687597
    作者:吳玫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8月 

        
        
    "

    編輯推薦

    正如那句話所說,“生活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要有詩和遠方。”


    那麼,當我們去到遠方,又該如何不忘卻曾經的生活和詩歌呢?


    在《怎樣讓旅行遇見文化》一書中,作者吳玫呈現了多種解答方式。


    我的答案是:一場說走就走的任性旅行,遠遠不如一場有書相伴、由景生情、有人追憶的文化旅行。


    你呢?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27篇豐富、知性的隨筆和大量精美的圖片,生動地記錄了作者與朋友遠行俄羅斯的一次文化之旅。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作者參觀了與各位作家、詩人、作曲家、音樂家、舞蹈家相關的場所,引發了自己對俄羅斯文化的深遠回憶。上篇中,作者與普希金、屠格涅夫、高爾基、托爾斯泰等人對話,動情講述與俄羅斯文學的遇見;下篇中,作者聆聽柴可夫斯基、普加喬娃、梁贊諾夫等人的琴聲、曲聲、歌聲,優美再現與俄羅斯藝術的遇見。作者用極其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全方位的文化視角,詮釋了“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的完美結合。

    作者簡介

         吳玫,1985年從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繫畢業以後,做過五年語文老師,後在企業做過五年行政管理,1996年開始一直在目前供職的報社工作,從記者、編輯部主任一直到現在主管編輯業務的副總編,管轄有《上海中學生報》《少年日報》《當代學生雜志》和《好兒童》雜志等兩報兩刊,著有《怎樣聽一首名曲》《於悅讀中如痴如醉》等書。

    目錄
    上篇 遇見俄羅斯文學
    阿赫瑪托娃的皇村呢?
    背誦他,延續他
    高爾基去過克裡姆林宮後
    跟著車爾尼雪夫斯基問過:怎麼辦?
    攫住他,讓他相思
    靈魂碎了,安能苟且?
    涅瓦大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左,果戈裡在右
    普希金,用鵝毛筆宣誓了俄羅斯的豐贍
    我有我的肖洛霍夫
    燕燕,我在重讀屠格涅夫
    墓木已拱,但他從未走遠

    下篇 遇見俄羅斯藝術

    上篇    遇見俄羅斯文 


    阿赫瑪托娃的皇村呢?


    背誦他,延續他


    高爾基去過克裡姆林宮後


    跟著車爾尼雪夫斯基問過:怎麼辦?


    攫住他,讓他相思


    靈魂碎了,安能苟且?


    涅瓦大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左,果戈裡在右


    普希金,用鵝毛筆宣誓了俄羅斯的豐贍


    我有我的肖洛霍夫


    燕燕,我在重讀屠格涅夫


    墓木已拱,但他從未走遠


     


    下篇    遇見俄羅斯藝術 


    不再回首,隻為城南舊事?


    隔排而葬,天堂裡已經比鄰了嗎?


    看看,十二月黨人的女人們


    女人,是英雄永遠的手下敗將


    讓他醉吧,他已完成《圖畫展覽會》


    斯特拉文斯基,以毀滅為樂?


    雖有七年之癢,但鮑羅丁的《夜曲》經久不衰


    天纔是上帝脆弱的孩子


    鐵幕堅不可摧?有人穿牆而過 


    偉大的作曲家,卑劣的丈夫?


    鄉愁如潮水,退後一片荒蕪


    寫在五線譜上的俄羅斯聲音,從這裡散播出去


    一枚棋子?照樣走通全世界


    一走近柴可夫斯基,就情怯


    愛你入骨,但不承諾永遠


    所謂大師,能從錯綜復雜的世俗中犀利地看到必然

    前言
    序言
    我認識吳玫老師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吳玫老師的正式職位是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的編輯兼管理者。我知道吳玫老師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但我並不確定,她是否當過老師。不過,從認識她的那一天開始,一直到今天,我是一直稱她為“老師”的。
    這絕非出於客套,而是有理由的。
    吳老師曾經多次向我約稿,我當然敬謹奉命,為她主編的報刊寫過長長短短的大概幾十篇文章。這就讓我有了很多機會,領教吳老師嚴謹的編輯工作和扎實的文字功底。我們經常會為文中的幾個字爭執得不可開交,不過,後的結果總是令我們都很滿意。所以,她是我文字方面的老師。
    恐怕不僅僅是由於職業的關繫,我想主要還是因為吳老師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她對如何教育孩子以及當下的教育問題,確實有真知灼見。我經常就犬子的教育問題,向她請教。吳老師不以為麻煩,每次都小叩大發、黃鐘雷鳴,讓我感念,更令我欽佩。所以,她也是我教育方面的老師。
    稱呼她為“老師”的理由很多,我還可以列舉下去。

    序言 


        我認識吳玫老師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吳玫老師的正式職位是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的編輯兼管理者。我知道吳玫老師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但我並不確定,她是否當過老師。不過,從認識她的那一天開始,一直到今天,我是一直稱她為“老師”的。


        這絕非出於客套,而是有理由的。


        吳老師曾經多次向我約稿,我當然敬謹奉命,為她主編的報刊寫過長長短短的大概幾十篇文章。這就讓我有了很多機會,領教吳老師嚴謹的編輯工作和扎實的文字功底。我們經常會為文中的幾個字爭執得不可開交,不過,後的結果總是令我們都很滿意。所以,她是我文字方面的老師。


        恐怕不僅僅是由於職業的關繫,我想主要還是因為吳老師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她對如何教育孩子以及當下的教育問題,確實有真知灼見。我經常就犬子的教育問題,向她請教。吳老師不以為麻煩,每次都小叩大發、黃鐘雷鳴,讓我感念,更令我欽佩。所以,她也是我教育方面的老師。


        稱呼她為“老師”的理由很多,我還可以列舉下去。


        交往的時間長了,我也就早已自居吳老師的好友之列,自以為對她還是相當了解的。但是,近幾年來,我的這份自信卻日見動搖了。我發現,在吳老師文靜雅致的外表背後,自有某種隱密的蘊藏,極深極厚,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蓄積,實在是難臻於此。吳老師的人文藝術素養,我多少是有所領略的。即便如此,我還是為之驚奇贊嘆了。我想,吳老師的朋友們,都會有類似的感覺吧。


        或許是其子已學有所成的緣故,吳老師蓄積有年的蘊藏還是顯露出來了。仿佛是一夜之間,她忽然開始發表大量的音樂評論。說“評論”也許未必恰當。那些傳播於友朋之間的音樂美文,是她聆聽欣賞西方古典音樂的感受與領悟,像極了閱讀文學經典之後自筆下流出的“讀後感”。她的聆聽和閱讀交融無間,自然別有意味。


        吳老師是很安靜的,現在又仿佛是一夜之間,忽然開始滿世界地旅遊了。說“旅遊”肯定不恰當,因為她怎麼會是一名過客般的遊客呢?吳老師依然是在閱讀。她用行走的腳步、移動的眼光,用似雲朵掠過天際的悠悠心情,在進行自己的閱讀。“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是熟語了,好像也並不足以描摹吳老師的閱讀。


        眼前的這本書,就是吳老師閱讀俄羅斯的紀遊文字,卻並不是一般的遊記。我相信,讀過這些文字的人,都會心生別樣的歡喜。


        我和吳老師是同齡人。說得平淡點,是“上有老、下有小”的60後;說得聳人聽聞點,就是“上氣不接下氣,中間幾乎斷氣”的中間的60後。其實,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講,俄羅斯的文學和藝術是有特別的意義的:我們出生在貧瘠甚至蠻荒的年代,那是我們珍貴無比的、幾乎是的資源和養分。如果順便說到音樂,那就是我在偶然聽到《貝加爾湖畔》時,會傷感,幾近落淚的原因。這種淒涼蒼白的無奈美感,是我們這代人的共同記憶的回聲嗎?


        如果大家多少還有興趣了解一下“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的我們這代人,多少願意感受下我們“氣緊”的痛苦和“斷氣”的憂懼,那麼,請讀讀吳老師的這本書吧!


        我感謝吳玫老師的文字,更感謝讀者諸君的閱讀。


     


    錢文忠


     201674

    在線試讀
    高爾基去過克裡姆林宮後

    紅場,是每一位到莫斯科遊玩的旅人必到的一個地方。俄語的另一層意思為“美麗廣場”的紅場,因為疏闊,仿佛再多遊客湧入其間,都會被吸附:地上的條石照樣放著幽光、牆上的紅磚照樣含蓄得耀眼、聖母升天大教堂的尖頂照樣奪目、古姆百貨公司照樣用一副愛答不理的姿態宣示它淡而又淡的名貴。隻有列寧陵墓前,排著很長很長的隊伍,人們耐心地挪動著緩慢的腳步,等待走進去,看一眼安睡在水晶棺材裡的列寧。
    就算極度緩慢,從走進安放著列寧棺槨的墓室到圍著經過技術處理、百年以後看上去還像在熟睡中的列寧遺體轉一圈,頂多三五分鐘,我們卻為這三五分鐘用了一個多小時排隊等候。剛剛度過20周歲生日的俄羅斯姑娘麗達表示很不理解:為什麼要去看一個死去那麼多年的人?他把俄羅斯搞成了什麼樣你們知道嗎?他其實是一個德國人??我們冷眼看著麗達,用行動表示,哪怕再多一倍的時間我們也要去看看列寧,與歷史如何蓋棺定論無關,隻因為在我們比麗達還小很多的時候,這個小個子、禿腦袋、說起話來喜歡將雙手大拇指插在西裝馬甲袖口的外國人,曾經不容置疑地左右了我們的思想。
    還記得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被老師關在一間牆壁雪白、鋼窗被剝蝕、日光燈亮得刺眼的教室裡集體通讀列寧關於星期六義務勞動的論斷“普通工人起來克服極大的困難,奮不顧身地設法提高勞動生產率,設法保護每一普特糧食、煤、鐵及其他產品,這些產品不歸勞動者本人及其‘近親’所有,而歸他們的‘遠親’即全社會所有,歸起初聯合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然後聯合為蘇維埃共和國聯盟的千百萬人所有—這也就是共產主義的開始”,並像尾巴一樣跟隨爸爸媽媽參加在當時此地風起雲湧的義務勞動:愛國衛生、脫磚坯、除四害,等等。至於《列寧在1918》和《列寧在10月》這兩部電影究竟看過多少遍,我的同齡人恐怕都難以說清。隻是看的遍數太多,到後來關注的重點已從列寧轉移到了一閃而過的芭蕾舞《天鵝湖》片段上—滿大街灰藍色的20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有著曼妙身材的舞蹈家們在能讓人屏息凝神的音樂中翩翩起舞,值得我們因此一次次地走進電影院。
    高科技讓水晶棺材裡的列寧遺體鮮活得猶如昨天他還在跟這個世界相談甚歡。我們一邊討論著是什麼技術能夠做到讓一個百年前故人的面容還如此真切,一邊走進了紅場的先賢祠。抬頭望去,十二塊墓碑各歸其主: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位宇航員加加林等。
    在紅場的先賢祠看見高爾基墓碑時,我心潮澎湃。

    高爾基去過克裡姆林宮後


     


     紅場,是每一位到莫斯科遊玩的旅人必到的一個地方。俄語的另一層意思為“美麗廣場”的紅場,因為疏闊,仿佛再多遊客湧入其間,都會被吸附:地上的條石照樣放著幽光、牆上的紅磚照樣含蓄得耀眼、聖母升天大教堂的尖頂照樣奪目、古姆百貨公司照樣用一副愛答不理的姿態宣示它淡而又淡的名貴。隻有列寧陵墓前,排著很長很長的隊伍,人們耐心地挪動著緩慢的腳步,等待走進去,看一眼安睡在水晶棺材裡的列寧。


    就算極度緩慢,從走進安放著列寧棺槨的墓室到圍著經過技術處理、百年以後看上去還像在熟睡中的列寧遺體轉一圈,頂多三五分鐘,我們卻為這三五分鐘用了一個多小時排隊等候。剛剛度過20周歲生日的俄羅斯姑娘麗達表示很不理解:為什麼要去看一個死去那麼多年的人?他把俄羅斯搞成了什麼樣你們知道嗎?他其實是一個德國人??我們冷眼看著麗達,用行動表示,哪怕再多一倍的時間我們也要去看看列寧,與歷史如何蓋棺定論無關,隻因為在我們比麗達還小很多的時候,這個小個子、禿腦袋、說起話來喜歡將雙手大拇指插在西裝馬甲袖口的外國人,曾經不容置疑地左右了我們的思想。


    還記得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被老師關在一間牆壁雪白、鋼窗被剝蝕、日光燈亮得刺眼的教室裡集體通讀列寧關於星期六義務勞動的論斷“普通工人起來克服極大的困難,奮不顧身地設法提高勞動生產率,設法保護每一普特糧食、煤、鐵及其他產品,這些產品不歸勞動者本人及其‘近親’所有,而歸他們的‘遠親’即全社會所有,歸起初聯合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然後聯合為蘇維埃共和國聯盟的千百萬人所有—這也就是共產主義的開始”,並像尾巴一樣跟隨爸爸媽媽參加在當時此地風起雲湧的義務勞動:愛國衛生、脫磚坯、除四害,等等。至於《列寧在1918》和《列寧在10月》這兩部電影究竟看過多少遍,我的同齡人恐怕都難以說清。隻是看的遍數太多,到後來關注的重點已從列寧轉移到了一閃而過的芭蕾舞《天鵝湖》片段上—滿大街灰藍色的20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有著曼妙身材的舞蹈家們在能讓人屏息凝神的音樂中翩翩起舞,值得我們因此一次次地走進電影院。


    高科技讓水晶棺材裡的列寧遺體鮮活得猶如昨天他還在跟這個世界相談甚歡。我們一邊討論著是什麼技術能夠做到讓一個百年前故人的面容還如此真切,一邊走進了紅場的先賢祠。抬頭望去,十二塊墓碑各歸其主: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位宇航員加加林等。


    在紅場的先賢祠看見高爾基墓碑時,我心潮澎湃。


    他是我早讀到其作品的外國作家。還在童年時期,我就讀過改編自他的三部曲的連環畫。比常見的雜志小了一半的開本,每一頁都被畫面占據了大半面積,隻在畫面的下方有三兩行文字說明。每一本書都不厚,相較於高爾基的原著,我讀到的三本連環畫要精簡了許多,但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太缺乏讀物了,而高爾基講的故事,苦情、溫暖、勵志等這些在今天看來素一樣不缺,於是它們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記憶中。我為《童年》中喪父的阿廖沙隨母親回到外祖父家後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啜泣,我為《在人間》中因為外祖父家橫遭災禍十歲的阿廖沙不得不去當繪圖師的學徒、到輪船上做洗碗工、去聖像作坊做徒工備受凌辱而悲傷,我為稍稍長大的阿廖沙終於可以自主地在喀山的貧民窟和碼頭這樣的“社會大學”中接觸到革命團體、讀到了《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等著作感到欣慰,甚至羨慕—誰在少年時期不曾跟父母有過矛盾?每每與父母產生衝突,我就會告訴自己,忍一忍吧,再長大一點就能像高爾基一樣,去隨便什麼地方上“社會大學”。


    再長大一點,我就在語文課上讀到了高爾基的散文《海燕》和《鷹之歌》。這兩篇至今還在我們語文教材裡的他的散文,不知道讓多少原本就血脈賁張的青少年更加熱血澎湃,所以,上高中、上大學、做了老師之後,我不知道聽過多少回他或她站在簡易的舞臺上,面孔因為豪情萬丈而通紅,開始朗誦:“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


    很久以來,對高爾基的認知,就是一位偉大的紅色作家,直到1998年讀到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合時宜的思想》。


    十月革命的初時期,高爾基在彼得堡自己辦的《新生活報》上發表大量文章,謾罵和攻擊列寧和十月革命。他反對武裝起義奪取政權,一切政權歸蘇維埃;反對列寧“消滅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的政策;反對推翻選舉產生的立憲議會,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還反對簽訂《布列斯特和約》等。在這些原則下,他對十月革命采取了徹底反對的立場。高爾基的這些文章,結集為《不合時宜的思想—關於革命與文化的思考》。此書沒有被收錄進三十卷本的《高爾基全集》,七十年後纔重見天日。


    乍一讀中譯本的《不合時宜的思想》,我簡直不敢相信作者是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的傑出的代表”的高爾基!這是另外一個我們感到陌生的高爾基,一個閃耀著人道主義思想的偉大作家。懷著對《不合時宜的思想》作者的尊敬,我重讀《海燕》和《鷹之歌》,真有點“不知鴻鵠之志”的羞愧。


    離開列寧陵墓,我們進入克裡姆林宮參觀。


    沒有去過莫斯科的人,一聽說克裡姆林宮,會以為那是俄羅斯國家政權的所在地。事實上,克裡姆林宮是一個建築群,主要建築物有:列寧陵墓、二十座塔樓、聖母升天大教堂、天使教堂、伊凡大帝鐘樓、捷列姆諾依宮、大克裡姆林宮、兵器庫、大會堂、古兵工廠、蘇聯部長會議大廈、蘇聯蘇維埃主席團辦公大廈、特羅依茨克橋、無名戰士墓,等等。允許我們參觀克裡姆林宮的時間不長,我們隻來得及四周環顧一下這個世界上的建築群之一和選擇其中一個教堂細看。恰好,克裡姆林宮的衛隊表演漸入佳境,吸引了很多遊客,平時需要排長隊的聖母升天大教堂門前冷清,我們趕緊入門參觀。聖母升天大教堂是克裡姆林宮建築群中巍峨壯觀的一座,建於15世紀後期,一直是俄羅斯皇家舉行加冕大典的地方。整個建築呈月牙白色,山字形拱門和三個金光閃閃的圓塔是它別具一格的地方。教堂內保存著許多堪稱俄羅斯宗教藝術珍寶的壁畫和聖像畫,這些畫都在克裡姆林宮內創作完成。不過,教堂內值得看的,恐怕是伊凡雷帝的棺槨。棺槨再豪華,伊凡雷帝也已經是隔了幾世的歷史人物了,我在想,在伊凡雷帝行將就木的瞬間,他有沒有後悔過自己誤殺兒子的衝動?肯定有吧。展示在特列恰科夫畫廊裡的那幅由列賓創作的《伊凡四世殺子》,在被兒子的鮮血染紅的地毯上,身著黑衣的伊凡雷帝緊緊擁住身著金色睡袍的兒子,親吻著他的頭發,眼裡滿是意外、驚恐、慌張和不舍、不甘。


    懷著要去特列恰科夫畫廊看看列賓的原作是不是比印刷品更恐怖的念頭,我們離開了聖母升天大教堂,此時,排隊等候進入教堂的遊客已經繞了教堂一匝半。我們當然有些得意,得意中腳步難免輕快,結果被導遊警告:“別過去,當心衛兵開槍。”抬眼一看,果然,一名荷槍實彈的衛兵守在路口,衛兵身後,就是俄羅斯政要包括普京辦公的地方。


    我突然想問,高爾基有沒有進過克裡姆林宮衛兵身後的區域?當然,那時在那裡主政的,是斯大林。


    《不合時宜的思想》以後,出乎高爾基意料,十月革命勝利了。高爾基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關繫頗為尷尬,一直當面包容背後不那麼留情的列寧於1921年勸告高爾基去國外養病,“如果你不走,那麼我們就不得不送你走了。”高爾基完全可以逗留在德國或他喜歡的意大利直至客死他鄉,從而成為像索爾仁尼琴、納博科夫那樣以文名著稱全世界的蘇聯流亡作家,也未可知。事實上,從1921年10月到1928年,高爾基在彼邦的七年間,始終在用自己的文字和影響在批判十月革命和革命勝利之後蘇維埃的一些舉措,特別是關乎文化的運動,但是,被墨索裡尼政權監視的極不舒服感和蘇維埃政權日益強大起來的事實,讓高爾基開始後悔自己曾經的“不合時宜”,在給羅曼·羅蘭的信箋中,高爾基慨嘆蘇聯進入了新聲時代的同時,真心“隔山打牛”起來:“國內生活的進步越來越顯著,從旁觀的角度可以進行比較,俄國共產主義領袖們的驚人毅力令我嘆服。”高爾基的新聲和心聲通過各種途徑傳回蘇聯之際,列寧死後,贏得了黨內鬥爭、已經成為列寧接班人的斯大林,需要一位列寧的舊好站在自己這一邊,一個思鄉成疾一個急需支持,雙方一拍即合,1928年,高爾基回到了闊別近七年的蘇聯,與此同時,也徹底從不合時宜變成了跟在斯大林身後亦步亦趨。


    以報復心強著稱的斯大林,怎麼可能忘記高爾基曾經“不合時宜”過?不錯,他親自在莫斯科為高爾基找了一幢房子,離克裡姆林宮很近,曾是一位百萬富翁的豪宅。此外,還分給高爾基兩幢大別墅,一座在克裡米亞,一座在莫斯科近郊,有警衛保護。但是,斯大林肯定沒有也不想忘記高爾基那些不利於蘇維埃政權的言論,他要為高爾基“建築”一個高高在上的平臺,那樣的話,一旦讓他摔下去,高爾基粉身碎骨就不必說了,更是對那些喜歡多嘴多舌的知識分子的一個警告!於是,給予高爾基的榮譽數量在不斷增長:以高爾基名字命名的城市、研究所、街道越來越多;給予高爾基的榮譽級別也越來越高:慶祝高爾基創作40周年的熱烈程度遠遠超過了列夫·托爾斯泰誕辰一百周年。如若此時高爾基還擁有“不合時宜”時的清醒,他大概能看出事情的端倪,但是,高爾基已經對斯大林為他安排的生活安之若素了,一個鐵骨錚錚的作家就此成為斯大林的寵臣,他也不必害怕別人的批評,政府不許人們批評他。在斯大林的主持下,文學界開始崇拜高爾基。


    斯大林的抬舉很快就在高爾基那裡收獲了他想要的東西,在集體化時期,高爾基向當局提供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口號“敵人不投降,就讓他滅亡”。1931年3月,他同意布爾什維克人士受審,其中包括他以前的一些朋友,他稱他們是罪犯和破壞者,還在一封信裡稱贊:“斯大林干得多漂亮啊!”1934年12月,列寧格勒黨委書記基洛夫被刺,給了斯大林展開大清洗一個借口,許多人未經調查或審判就以間諜罪名被立即槍決。1935年1月2日,高爾基在《真理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為斯大林吶喊助威:“必須無情地、毫無憐憫地消滅敵人,不要理睬那些職業的人道主義者們的喘息和呻吟。”


    然而,淪為斯大林寵臣的高爾基,並沒有在斯大林那裡得以善始善終。


    1934年5月,高爾基的兒子馬克西姆神秘死亡,高爾基雖倍感打擊沉重,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家庭醫生等參與馬克西姆死因調查的人員一個個死去。這無疑是一個信號,它告訴高爾基,他在斯大林那裡的價值已經在慢慢減損。他不想失去作為斯大林寵臣的地位。生命的後兩年,高爾基拼了老命頌揚斯大林,可斯大林已不以為意,使出專門為他印刷一張報紙的損招,把高爾基與外界完全隔絕。


    1936年的春天,高爾基在克裡米亞的別墅裡接待了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當馬爾羅問到蘇聯文學是否處於衰落階段以及他對《真理報》正在批判肖斯塔科維奇音樂這件事的看法時,高爾基一下子回到了“不合時宜”時期的犀利,明確回答馬爾羅,蘇聯文學正處於衰落時期,他不同意批判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


    這似乎是一個旁證:從1928年到1936年的八年間,高爾基始終在頭腦極為清醒的狀態下助紂為虐?一個在苦水裡泡大的孩子,一個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舉世聞名的作家,一個完全能夠以流亡作家的身份保全自己人格的漢子,到底為了什麼,那麼徹底地投靠了心狠手辣的斯大林?


    這是一個暫時無解的問題。


    這又是一個有著明確答案的問題:克裡姆林宮衛兵身後的那一片建築,深似海。


     


     


    攫住他,讓他相思


     


    我次聽到果戈裡的名字,是在讀初二的時候。


    這是一所如今已不見蹤影的蹩腳學校,卻有一位出色的語文老師,他叫周纔蓀。周纔蓀老師右眼不知怎麼的,瞎了。我們看見他的時候,那裡填進了一隻義眼,大小、凹凸、色彩對比度與左眼明顯不一樣,還不能眨動。我們班幾個學不好語文的壞種背地裡就叫他周狗眼—原諒他們吧,那時他們不懂事。


    是不是受了這隻義眼的影響?周老師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給我們講課時也不太跟我們眼神交流,總是偏過頭看窗外的景色。那時,陳衝因為《小花》成為國內影壇一時無兩的明星,有一天,周老師上著課突然說:“陳衝好看,是因為下巴翹著。”說得我們全班同學都大喫一驚地看著周老師,他居然笑著對我們說:“我們班有個同學,下巴也很翹。”說著,僅有的那隻左眼看向了我。“刷”,全班所有的腦袋都轉向了我,幾個壞種甚至用各種誇張的表情嘲笑我。從那以後,我就有了一個跟翹下巴相關的外號。但是我從來沒有怪過周老師,我知道他是因為喜歡我纔會開這樣的玩笑。他喜歡我,是因為我打心眼裡願意呼應他的語文課,比如,在上魯迅先生的《故鄉》時,周老師還告訴我們,魯迅先生除了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翻譯家,是他先將俄羅斯作家果戈裡的作品《死魂靈》介紹到中國的。一間教室裡還有誰聽到了周老師的“旁白”,我不知道,反正下課後我就跟著周老師去了他的辦公室,要借《死魂靈》。周纔蓀老師用我平生都忘不掉的眼光溫柔地看了看我,從他的辦公桌裡找出《死魂靈》,鄭重地交給我:“可惜,這不是魯迅先生的譯本。”初二的女學生,又剛剛從文化禁錮中被解救出來,正走在掙脫文化饑渴癥的路上,根本不懂“不是魯迅先生的譯本”的含義,接過《死魂靈》,連譯者是誰都沒去看一眼,就翻開了封面,走進了果戈裡虛構的一個悲愴又教會人憎恨的故事。


    俄語中,農奴有一個別解,為魂靈。果戈裡管那些已死去卻沒有注銷戶口的農奴叫死魂靈,其中的悲憤可比天高可比海深。為了將一腔悲憤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果戈裡虛構了一個名叫乞乞科夫的騙子,對,虛構了乞乞科夫這個人,但乞乞科夫的所作所為卻不是果戈裡憑空捏造而來:遊走在鄉間討價還價地從地主手裡購買死魂靈,這些法律上還活著的農奴,就成了乞乞科夫向政府申請土地的砝碼。等到獲得了土地證明,乞乞科夫再將死魂靈和土地捆綁在一起高價賣出去。已經累死、餓死、窮死的農奴,死後還要被無恥之徒用作掙錢的籌碼,一位宅心仁厚的作家將如何用小說讓乞乞科夫們遭受天譴?可惜的是,原本打算寫作《死魂靈》三部曲的果戈裡,發現寫完部後,靈感也隨部的成功飛到了雲天外,第二部是隻有五章的殘稿,第三部更是空中樓閣。於是,我沒有讀到乞乞科夫一定是可鄙的結局,這成為埋伏在初二女生心裡一個與果戈裡有關的懸念。


    《死魂靈》以後,我雖然沒有刻意去尋找果戈裡,但是,遇到果戈裡,我就會走近他。2009年,由焦晃領銜、在上海戲劇學院舞臺上重現《欽差大臣》時,我又一次前去觀賞,因此,對果戈裡就有了認定:這是一位握著辛辣之筆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所以,他應該時常眉頭深鎖、嘴角滿是譏屑。


    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又像是一個雕塑公園,頂著榮耀過或者被爭議過的名字的肉身已經先後躺在了地下,隻有個性各異的墓碑代表著他們向後人訴說著前塵往事。那些或具像或抽像地雕塑在石頭上的他們的形像,應該是地上地下合一的吧?


    我站在果戈裡的墓碑前,詫異地打量著他:面容飽滿、眉宇舒展、眼神溫和、嘴角微微含笑。一個敢於揭露社會諷刺現實的作家,他應該是雙頰塌陷、眉目含恨、眼裡全是憤恨的,對吧?於是,盯著果戈裡的雕像我默默地問:這是《死魂靈》、《欽差大臣》的作者嗎?我有些疑惑:他的作品不應該隻有《死魂靈》和《欽差大臣》。


    回家之後,我用互聯網整理了一張果戈裡作品的書單,到社區圖書館借了一摞果戈裡的作品,快讀或者精讀之後,纔對這位沙皇時期被稱作俄羅斯心髒的作家有了全面的了解。


    這位出生於烏克蘭的作家,鄉村生活給了他豐富的創作素材,所以甫一寫作就出手不凡,當時的代表作是《狄康卡近鄉夜話》、《密爾格拉得》等。隨著作品受到廣泛好評,果戈裡嘗試在創作題材和風格上有所突破,除了以其在聖彼得堡的生活為藍本的《彼得堡故事》外,好友普希金提供給他的一則荒誕見聞,狠狠地刺激了他的創作衝動,隻用了兩個月,一部傑出的、享譽世界的戲劇作品《欽差大臣》就問世了。


    《欽差大臣》的轟動效應,讓果戈裡思考起自己的創作未來。《狄康卡近鄉夜話》《密爾格拉得》以及《彼得堡故事》這樣的題材寫作起來固然得心應手,但是,就挑戰性和社會影響力而言,《欽差大臣》更佳。堅定了自己的創作藍圖後,果戈裡殫精竭慮,五年之後的1841年,因為《欽差大臣》不得不遠走他鄉的果戈裡帶著《死魂靈》榮歸故裡,並以此作一舉躋身俄羅斯乃至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


    對於我,這一次重讀果戈裡,重點是他的《狄康卡近鄉夜話》和《密爾格拉得》。猶記當年老師給我們上課講到果戈裡時,說《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太長也太難記,我們就記成“兩個伊凡吵架的故事”吧;也還記得,一萬兩千多字的《老式地主》中鋪滿了俄羅斯美食,曾經讀得我們垂涎欲滴。


    “我非常喜愛那些幽居在偏遠鄉村的莊園主的簡樸生活,他們在小俄羅斯通常被人稱為舊派人物,猶如年久失修而又優美如畫的小屋一樣討人喜歡??”在這種暖洋洋的調子中開始的《老式地主》,情節很簡單,就是講述老式地主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托夫斯托古勃和他的妻子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托夫斯托古比哈後半生的生活狀態。因為富足,托夫斯托古勃夫婦幾乎不用勞作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哪怕莊園裡的樹木被農奴偷伐、倉庫裡的布匹被傭人盜拿、儲藏室裡的食品被傭人們偷喫了大半,都不會影響老式地主夫婦的生活質量。果戈裡衡量他們生活質量的標準,不是住宅有多麼豪華,而是他們隨時隨地都能喫到自己想喫的東西。


    先登場的,是豬油蜜餅、帶罌粟花籽的包子和腌松乳菇。這豬油蜜餅可是小俄羅斯烏克蘭的美食,外皮用俄語所稱“薩洛”亦即腌豬油制成,再包上用蜂蜜、白糖和果干熬制成的餡料,就可食用了。至於包子,更是從農奴到地主餐桌上常見的食物,隻不過,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讓丈夫選擇的包子額外添加了罌粟花籽,味道就更鮮美了。至於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給出的第三種選擇方案腌松乳菇,這又是俄羅斯特別是烏克蘭家庭的常備佳肴。半年封凍期過去之後,俄羅斯許多地方的林子裡會長出各種各樣的蘑菇,像羊肚菌、卷邊乳菇、黑色和紅色的羊蘑、口蘑、烏克蘭蘑、牛肝菌、蜜環菌等,人們采摘到蘑菇之後,一時食用不完,就會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將蘑菇腌制起來,就好像我們在俄羅斯任何一家餐廳都能喫到的酸黃瓜,清香爽口,特別好喫。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讓傭人拿給丈夫的,是同樣清香爽口、卻比酸黃瓜更加鮮美的腌蘑菇中的一種—腌松乳菇。老式地主早晨起來,喝了好幾杯咖啡也許還就了幾口軟糕,隻在莊園裡走了幾步,就要求加餐。


    說到軟糕,俄羅斯出名的點心就是蘋果軟糕了,又以科洛姆納市出產的蘋果軟糕為上品,它用當地出產的偏酸的蘋果、上等蜂蜜、堅果和漿果調制而成,制作工藝相當繁復。十月革命之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科洛姆納像蘇聯其他城市一樣,男人們都上了戰場,軟糕廠紛紛關門。戰爭結束後,冷戰時期的蘇聯為對抗西方社會,重重工輕輕工,不要說恢復軟糕廠了,就連軟糕的制作方式都已失傳,直到近,當地纔找到制作軟糕的古法,這款16世紀以來風靡俄羅斯,為伊凡雷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偏好的俄羅斯美食,纔得以恢復生產。


    喫過了豬油蜜餅或者帶罌粟花籽的包子或者腌松乳菇後不久,距離午飯還有一個小時,果戈裡又讓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和妻子兩人喫了一頓點心:用古舊的銀制酒杯小酌一杯伏特加,配以一些蘑菇、各式魚干和其他佐飲食品。在俄羅斯靠近江河湖海的地方,人們喜歡將小魚特別是胡瓜魚曬干,要麼用作佐酒小菜,要麼鼕天做湯時撒一把進去,湯水因此會鮮美許多。


    午餐之後晚餐之前,在丈夫的要求下,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讓人為他準備了漿果餡的甜餃。喫甜餃的時候,俄羅斯人喜歡配上酸奶油、蛋黃醬一起喫,然而,如此高熱量的下午茶,都沒能叫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倒了胃口,“晚餐前,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又喫了些點心。九點半,他們坐下來用晚餐。喫完晚餐,他們立即去就寢了。”然而,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睡不著,覺得肚子不舒服。誰都知道那是因為他喫撐了,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也知道,不過在她看來,治療此癥的方式是再喫一頓,在她的建議下,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又喫了一些酸牛奶和梨干煮的稀甜羮,這纔送走了喫貨心滿意足的一天,安然入睡。


    在小說情節推進的那些日子裡,果戈裡還讓這兩個一生簡樸、隻在意喫什麼的老式地主喫了乳渣餡的包子和用酸白菜加荞麥米飯做餡的包子,喫了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從土耳其女人那裡學來的加了香薄荷或丁香和核桃腌的蘑菇??普利赫裡婭·伊凡諾芙娜病死後,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傷心又孤獨地在世上活了很多年,當小說的敘述者“我”再度見到阿法納西·伊凡諾維奇時,“他常常舀起一勺粥,沒有送到嘴裡,卻挨到鼻子上;他拿著叉子,沒有插到雞塊上,卻戳到酒瓶上去了,於是,女僕隻好捉住他的手,往雞塊上戳去。”就算這樣,當澆了酸奶油的乳渣餅端上桌後,“‘這是那個食品??我??那??亡??妻??’,淚水忽然奪眶而出。”老式地主的懷念都與食物緊緊相連,這也是我當年閱讀《老式地主》時不太懂得的地方:寫一對疏於農莊管理、一天到晚都在喫喫喫的老式地主,果戈裡寓意何在?現在再讀,大概懂了。


    《老式地主》寫於1836年,1830年到1840年是沙皇統治下俄羅斯好的年代,一份題為《18世紀和19世紀上半葉俄國農村的伙食》的調查報告告訴我們,這十年中,哪怕是農民,也是一日三餐,不缺牛奶、黑面包、燕麥餅、乳渣餡的淡餡餅、酸奶、煮土豆、咸魚干、梭鱸魚和鱘魚肉等食物。對曾經忍饑挨餓的俄羅斯人來說,能夠喫剩有餘實在是天大的幸福,這種社會現像當然影響了果戈裡的創作,這纔有了一篇布滿俄羅斯美食的小說《老式地主》。說得準確一點,這些琳瑯滿目的俄羅斯食品是烏克蘭的美食,如慈母或嬌妻攫住了果戈裡,1835年已經在聖彼得堡大學擔任副教授的果戈裡,生活安定下來後思鄉之情如窗外的天空,晴有晴的模樣陰有陰的牽掛,何以排遣?寫出來!說果戈裡是“俄國的心髒”,是因為他有一顆細膩如篦子的心,將俄羅斯民族的像征,細密地排布在他的作品裡—所以,新聖母公墓果戈裡墓碑上的那尊雕像,應該是1835年的果戈裡,國家安好、個人順暢,他的臉龐怎能不飽滿而安謐?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