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過去的鄉居生活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朱志強、唐桓臻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民俗文化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4723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472339
    作者:朱志強、唐桓臻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如果這種傳統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靈魂,那麼,作者的圖畫與文字呈現就是對於這種根與靈魂的一種致敬。(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 陳華文) 這本書的一筆一墨裡,飽含著作者對家園、鄉土、傳統文化深層的愛。在傳統文化的餘音漸行漸遠的時代裡,這份愛尤顯珍貴。(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李華東) 
    內容簡介
    中國舊時鄉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鄉居的生活,鄉愁的眷戀,兒時的記憶,成了當代人腦海中的一泓清泉。為了留住那些記憶,兩個地道的“老武義”,足跡遍布城鄉,挖掘整理浙中風土人情,用他們獨到的眼光,記錄了一件件陳年舊事,描繪了一幅幅風情畫圖。浙中地區融合了中國南北方的氣候和風土特點,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厚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書中描繪的鄉居生活場景,在今天的中國鄉村,仍能找到不少類似的片段。
    作者簡介
    朱志強1947年生於浙江武義。1967年武義一中高中畢業,1969年上山下鄉,1972年回城,先後在武義鋼鐵廠、武義水泥廠、武義印刷廠工作,1985至1986年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1998年企業轉制下崗後,先後受聘於杭州宋城集團、臺州吉利集團、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從事景觀設計。現為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參加國家、省市美展,入編《中國美術選集》《中國水彩名家》等書籍,近年出版著作有《朱志強水彩畫集》《朱志強武義風景畫集》《水彩武義》。
    唐桓臻號山裡人。1960年4月出生於浙江武義,大學本科學歷,研究館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自幼受傳統文化熏陶,對地方民俗文化情有獨鐘,從事文化工作40年,工作之餘潛心於武義民俗文化挖掘整理與研究。已出版武義地方文化專著《武義風俗志》《武川記憶》(合著)、《武義剪紙》(合著)、《武義民俗文化》《武義民間文學》《風情桐琴》及《守望鄉村文化》。書法、攝影作品多次在全國、省級賽(展)中獲獎、入展;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均有獲獎和發表;發表(獲獎)學術論文80多萬字。
    目錄
    一、農事 篇
    1.耕作/ 002
    2.種田/ 006
    3.耘田/ 008
    4.車水/ 010
    5.割稻/ 012
    6.曬谷/ 013
    7.打豆/ 014
    8.放牛/ 015
    9.養豬/ 016
    10.養雞、鵝、鴨/ 020
    11.養蜂/ 023
    12.采蓮/ 024
    13.種菜/ 025

    一、農事 篇

    1.耕作/ 002

    2.種田/ 006

    3.耘田/ 008

    4.車水/ 010

    5.割稻/ 012

    6.曬谷/ 013

    7.打豆/ 014

    8.放牛/ 015

    9.養豬/ 016

    10.養雞、鵝、鴨/ 020

    11.養蜂/ 023

    12.采蓮/ 024

    13.種菜/ 025

    14.養蠶/ 026

    15.剝麻/ 027

     

    二、行業 篇

    1.做木/ 030

    2.木雕/ 032

    3.做泥水/ 034

    4.做篾/ 036

    5.箍桶/ 038

    6.油漆/ 040

    7.串棕/ 042

    8.打石頭/ 044

    9.做裁縫/ 045

    10.彈棉絮/ 046

    11.做磚瓦(燒窯)/ 048

    12.造紙/ 051

    13.打鐵/ 052

    14.打金、打銀、打錫/ 054

    15.磨刀/ 056

    16.釘秤/ 058

    17.補碗/ 061

    18.補銅壺、補鍋/ 062

    19.做陶器/ 064

    20.做泥茶壺/ 066

    21.制傘/ 069

    22.染布/ 071

    23.做珩燈/ 072

    24.船家/ 073

    25.纖夫/ 074

    26.撐排擺渡/ 076

    27.拉黃包車/ 078

    28.撥牙/ 080

    29.榨糖/ 082

    30.制竹交椅/ 084

    31.雞毛換糖/ 085

    32.擺香煙攤/ 087

    33.賣梨膏糖/ 089

    34.算命/ 091

    35.剃頭/ 093

     

    三、飲食 篇

    1.餛飩擔/ 096

    2.豆腐湯擔/ 098

    3.豆腐擔/ 100

    4.賣油擔/ 102

    5.舂麻糍(麻糍擔、賣麻糍片)/ 103

    6.舂年糕/ 105

    7.裹粽/ 106

    8.炸油條/ 108

    9.爆米花/ 109

    10.切糖/ 111

    11.結花/ 113

    12.烤麥餅/ 114

    13.烤桶餅/ 115

    14.做豆腐/ 117

    15.豆腐圓/ 118

    16.抽索面/ 120

    17.釀酒/ 122

     

    四、生活 篇

    1.迎親/ 126

    2.報生/ 130

    3.團拜/ 131

    4.拍全家福/ 132

    5.待客/ 133

    6.火桶/ 135

    7.坐車/ 136

    8.打獵/ 137

    9.捕魚/ 139

    10.過年守歲/ 144

    11.砍柴賣柴/ 146

    12.水碓舂米/ 147

    13.金華火腿/ 148

    14.踏齏菜/ 149

    15.編草鞋/ 150

    16.做鞋/ 151

    17.搓麻線/ 153

    18.織布/ 155

    19.織帶/ 157

    20.洗衣裳/ 158

    21.曬醬/ 159

    22.趕市/ 161

    23.賣魚花/ 162

    24.吸煙/ 163

    25.猜拳/ 165

    26.打拳/ 166

    27.修譜/ 167

    28.廟會/ 169

    29.取龍祈雨 / 171

    30.刺繡 / 173

    31.打繩 / 175

     

    五、娛樂 篇

    1.小人書攤/ 178

    2.吹糖人/ 181

    3.看西洋鏡/ 183

    4.打陀螺、跳繩、彈弓、放風箏/ 185

    5.蕩秋千、踢毽子、滾鐵環、打彈子/ 187

    6.社戲/ 190

    7.耍猴/ 193

    8.演雜技/ 195

    9.唱道情/ 196

    10.座唱班/ 198

    11.走像棋/ 200

    12.鬥牛/ 202

    13.迎臺閣/ 205

    14.迎大蠟燭/ 207

    15.賽龍舟/ 209

    16.推端午船/ 210

    17.迎龍燈/ 213

    18.舞獅子/ 216

    19.走馬燈/ 218

    20.踩高蹺/ 219

     

    六、店鋪 篇

    1.茶館店(早茶攤)/ 222

    2.中藥店/ 226

    3.山貨店/ 228

    4.南貨店/ 229

    5.布店/ 231

    6.醬菜店/ 232

    7.當鋪 / 234

    8.饅頭鋪/ 236

    9.酥餅鋪/ 238

    10.榨油坊/ 240

    11.賣肉店/ 241

    12.文具店/ 242

    13.飯店/ 244

    14.刻字(章)店/ 246

    15.棺材店/ 248

    16.打算盤/ 250

     

    後記

    前言
    民間文化的復興,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我記得次見到朱老師是在2016年2月16日,天氣並不和悅,還有些熱。
    朱老師來浙江蘭溪遊埠古鎮尋我,我正在那裡考察。他瘦弱的身上,挎了個重重的包,看起來要被壓倒的樣子。
    他一見到我,忙不迭地掏出幾大沓紙來。我過去一看就驚獃了——那是與古村相關的素描。歲月和人生的沉澱,讓老人的筆法祥和而優美,直讓我聯想起《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
    朱老師說想把這些民俗畫稿出版出去,可是四萬塊的出版費讓他頗為喫力。一場酒肉揮霍的宴請就可能幾萬塊,為何如此鮮活的寶貝竟無人過問?我隨即答應老人幫他聯繫出版。

      民間文化的復興,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我記得次見到朱老師是在2016年2月16日,天氣並不和悅,還有些熱。

    朱老師來浙江蘭溪遊埠古鎮尋我,我正在那裡考察。他瘦弱的身上,挎了個重重的包,看起來要被壓倒的樣子。

    他一見到我,忙不迭地掏出幾大沓紙來。我過去一看就驚獃了——那是與古村相關的素描。歲月和人生的沉澱,讓老人的筆法祥和而優美,直讓我聯想起《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

    朱老師說想把這些民俗畫稿出版出去,可是四萬塊的出版費讓他頗為喫力。一場酒肉揮霍的宴請就可能幾萬塊,為何如此鮮活的寶貝竟無人過問?我隨即答應老人幫他聯繫出版。

    老人也給我新的開悟。智慧和傳奇在民間,這有別於學院派的出版邏輯,但符合民間文化事業的邏輯。之前古村之友和創基金聯合發起了一個民間文化出版的專項扶持計劃,目的就是幫助這些民間鄉土作者出書。《過去的鄉居生活》的出版項目,正與創基金的理念不謀而合。後來,這件事又得到了朱老師的好朋友、當地民俗學家唐桓臻老師的支持,為這些民俗畫稿撰寫了文字。之後這部書居然得到了多家出版社的追捧,說明民間鄉土學者及其傳遞內容的稀缺和珍貴。當我得知朱老師和唐老師共同合作的《過去的鄉居生活》即將付梓時,既興奮又感動,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民間鄉土學者能夠出版更多的書。

    傳承和復興民間文化是古村之友和創基金共同的心願,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祝福我們的民間文化和這批堅守在民間的鄉土文化學者!

    是為序。

    “古村之友”發起人

     湯  敏

     

    序言二  傳統文化是一條不斷流淌的河

     

    中華民族的文化有著上萬年的農耕歷史,上山文化就是明證。當時有成熟的種植農業,以水稻等生產為主,定居生活已經是常態。這種生活方式後來不僅是人類生存的主要方式,也是所有相關而豐富文化的淵藪。武義就在上山文化輻射的金衢盆地的南緣,是一個傳統的農耕生產文化區域。這裡民風淳樸,人民安土重遷、安居樂業,一直以耕讀傳家為榮耀,創造並傳承了豐富而多樣的文化形態,“風物是秦餘”是它的典型寫照。

    這種富有“詩意”的傳統農耕生活方式,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進程中受到巨大的衝擊。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現代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幾乎不可逆轉地改變了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影響到了從穿衣到飲食,從居住到出行,從婚喪喜慶到節日文化,從語言到思維,從人際關繫到溝通方式,從行為方式到價值觀等方方面面。而浙江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領跑者,因此,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在先感受到這種衝擊的同時,也試圖保護和保存具有自己傳統印記和鮮明特色的民族或地方文化。從政府推行的文化大省建設到文化強省建設,從地方文化研究到浙江文化研究繫列工程,就是這種保護或保存的有效工作。

    進入21世紀以後,全國或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提倡和重視,使浙江在“非遺”保護等領域走在全國的前列。一種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上而下的推動,形成自下而上的保護自覺,形成民眾對於歷史傳統文化的重視,尤其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成為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軟實力展示和傳播的重要理念。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在民間存續,也在民間獲得很高的認同。自覺地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自信的表達。不管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民眾層面,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靈魂,越來越成為全民的共識。失去傳統文化,我們將失去文化生命的靈魂,我們的民族將沒有自己的特色、個性、特征;沒有民族性格,我們將無法證明我們是誰,我們的文化發展也將失去方向,甚至失去動力。

    確實,現代化給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使我們的生產效率極大地提高,產品極大地豐富,生活質量極大地提升,生活方式開始走向另外一條軌道。但這一切真的是我們必須的改變嗎?建立在資源可以無限利用假設基礎上的現代化,對於資源、環境的破壞和毀滅已經到了我們不得不深思的地步。我們的一些不可再生資源日益枯竭,我們的環境,尤其是河流(水)、空氣等污染日益嚴重並轉化為社會問題,尤其是發展問題。科學發展,主要是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哪裡?人們在思考的同時,其實也在尋找是否能從傳統的智慧中獲得靈感或解決的方法。於是,我們開始反思,反思現代化的後果,反思現代化的可持續性問題,反思傳統文化受到衝擊或改變對於我們自身文化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等。

    現代化是一次全民族或全國性的洗禮,我們在發展、成長的同時,也收獲煩惱和憂慮。然而,我們如何面對這種在西方出現、成熟的現代化,是我們發展現代化時必須回答的問題。西方在自己的傳統基礎上建立並發展現代化,難道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傳統纔能建立或發展如西方一樣的現代化嗎?其實未必。新加坡的經驗告訴我們,現代化也可以在以儒家文化為主或相關傳統的基礎上生長。習近平在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講話說:“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傳統與現代不是矛盾對立體,現代可以適應傳統,傳統可以在現代得到傳承發展。傳統文化是一條不斷流淌的河流,彙聚了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發源的各種水源或支流,不斷奔騰,彙流入海。

    從本質上說,農耕文明是我們現代社會發展成熟的根,是河流的源頭。在歷史時期形成的傳統文化,就像不同的支流一樣,不斷流淌。生活的點點滴滴就是彙聚成河,成支流,成涇流,成大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遺忘,也不能輕易舍棄。朱志強與唐桓臻合作完成的《過去的鄉居生活》就是歷史文化河流中不斷流淌的細流中的一支,它展示的是一個地域、一個農耕地區民眾的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在現代化過程中遠去,其精神又在現代化和現代生活中延續——它是背過身去的歷史,是轉過身來的現代或當下生活的本源。

    《過去的鄉居生活》選取浙江武義縣一個縣域傳統民眾的生活片斷或場景,通過圖片的形像化和文字的具體化來記錄並保存。雖然這種圖片與文字結合的方式,在從前的一些地方風俗文化的記錄中,被許多人所運用,但如此詳盡的文字和涉及如此眾多的生活內容而不僅僅限於所謂的風俗或民眾文化,卻是我從未見過的。作者朱志強雖然祖籍安徽,卻是出身並成長於武義的“土著”。他本人熱愛生活,也熱愛美術,術業都有不俗的成績,一生從事過多種職業,上過山下過鄉,做過知青,也從事過多種工人的行當,年過半百時到多個全國知名企業從事景觀設計等工作。但他熱愛的是美術。他用自己的專業,形像地描寫武義文化和武義人的生活,他的《朱志強武義風景畫集》《武義水彩》和花三年時間完成的《民國武義縣城風情圖》,都是傾注了自己心血的重要畫作。而以武義生活為背景形成的《過去的鄉居生活》是在他長期生活經歷和調查訪問基礎上完成的另一部記錄、保存武義傳統生活方式,形像地展示武義人過去生活形態的百科全書。這本著作的另一合作者唐桓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武義人,他長期從事武義地方文化的調查、搜集和研究,也是武義文化工作的組織者、施行者和領軍人物,出版了《武義風俗志》等十餘部作品。他在武義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為他與朱志強的合作提供了直接、能表達武義傳統文化的文字。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去的鄉居生活》可以說是天作之合。因此,這部著作至少在下述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特色:

    ,內容涉及的面非常廣。目前的分類有農事篇、行業篇、飲食篇、生活篇、娛樂篇和店鋪篇等六個方面,雖然這一分類完全是作者個人的,沒有學科依據或邏輯上的內在關聯,但卻符合實際生活中的一種現實。是根據作者對於過去鄉居生活的理解和存在方式而進行的一種歸類,它突出的是生活氣息和生活邏輯。這六類內容是武義人在傳統生活中必須經歷或多少都有經歷的,是他們一生過程中或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傳達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本質。

    第二,畫作非常形像、真實和流暢。看到幅畫的時候,我就有一種內心的激動。它真實地再現了傳統農耕生產方式中的農耕,這是傳統農耕的典型方式,適宜於武義的半山區半丘陵地形所形成的耕作需要,是傳統生產方式的圖畫式呈現,多幅圖畫形成一個繫列,猶如連環畫,像清明上河圖那樣呈現宋代時的生活場景一樣。這種耕作生產方式傳承了數千年,實際上今天依然還,存在於當下的武義,隻是區域已經縮小,成為一種僅在部分山區使用或個體農耕的小眾方式。另外,圖畫的線條流暢,極為賞心悅目,表現出畫作者高超的技藝水平。

    第三,文字敘述生動、具體而全面。朱志強的畫與唐桓臻的文字,一方面是畫得到位,另一方面是文字敘述錦上添花。我們知道,該書是先有畫纔有文字敘述的,但唐桓臻對於武義文化的了解和文字功底,使人們對朱志強的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畫作雖然形像,但畢竟畫面有限,部分內容還因為地方性文化的制約使對這種歷史、文化不熟悉的讀者感到茫然。但文字的敘述,尤其是部分文字對於畫作的延伸性的敘述,使讀者有了一種對於畫作更全面、深刻、形像、生動的理解。文字圖畫兩相宜,真正是相得益彰。

    第四,傳統文化色彩濃郁,知識性強。《過去的鄉居生活》再現的是所謂過去的生活,而且是鄉居的,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對於武義全域的傳統文化的一種再現,包括縣城居民的生活,因此,它是對於武義正在逝去或已經逝去的一種生存方式的記錄,不僅飽含著作者濃厚的故土情愫,也體現了作者對於傳統的情懷和理解。如果這種傳統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靈魂,那麼,作者的圖畫與文字呈現就是對於這種根與靈魂的一種致敬。本書在保護與傳承濃郁傳統文化這條不斷流的河流時,還給讀者呈現了非常獨特又有個性化的地方文化知識,這種知識以畫面和文字的形式來傳達,具體、形像,有繫統性。

    非常感激朱志強和唐桓臻對於保護、保存武義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作為在武義生長,在外地從事文化研究的武義人,我在閱讀《過去的鄉居生活》一書時,常常飽含著淚水——當年熟悉的生活場景就像昨天一樣在我眼前浮動,這也是我的祖輩、父輩的生活方式,在那片厚重的土地上已經傳承了數千年甚至可能上萬年。它的重復和延續,深深地烙進了我們傳統的血液,成為我們文化的遺傳基因。它與天地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居住於斯的每一個村、每一個人和諧相處。它不斷重復,可持續發展。它的適當的物欲、財欲、情欲,都在證明終達到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是一種農耕精神,也是一種自然精神,更是未來社會發展需要重新回歸的大同世界精神。相信這本《過去的鄉居生活》的出版,不僅對於武義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對於武義人回望自己具有個性和特色的歷史有著特殊的意義,對於整個農耕文化的其他區域讀者,也是一種有著鮮明對比的參照物,一種更有趣味地咀嚼歷史和生活的添加劑。我推薦這本書。

    是為序。

    浙江師範大學二級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

                                                               陳華文

                                                             2017年6月21日

     

    序言三對鄉土的深愛,帶我們回家

    中華文明的底色是蘊含深厚的農耕文明。數千年農耕孕育出的傳統文化,支撐著中華民族經千難萬險卻能夠延綿至今。但是,發展到今天,傳統文化的存續卻面臨著巨大的威脅,人們正主動或被動地拋棄傳統文化。我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活動,離中華傳統越來越遠。如果放任這種情況,長此以往,中國人的文化面貌,將日漸模糊;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將遭遇重大危機;中華民族的復興,將面臨巨大的障礙。因此,國家將傳統文化的保護發展列為重大戰略,將文化安全寫入國家安全法,將傳統文化定性為獨特的戰略資源,正大力開展傳統文化的搶救、保護和傳承。

    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去的鄉居生活》一書,就具有了標本般的意義。在農耕生活逐漸成為落後愚昧的代名詞,鄉土風情日漸褪色消散,傳統文化迅速被人忘卻,外來思維逐步占據今人心田的時候,作者以完整的體繫、翔實的記敘、雋永的筆風、精美的插畫,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記憶,讓讀者們看到、感受到過去的鄉居之美、農事之辛、節慶之喜、生活之趣……這是意義重大的成績,為傳統文化的發掘記錄、傳播弘揚,樹立了一個可觀可學的典範。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一筆一墨裡,飽含著作者對家園、鄉土、傳統文化深層的愛。在傳統文化的餘音漸行漸遠的時代裡,這份愛尤顯珍貴。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是文化的復興,而文化復興的出路,隻能是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反本開新,創造出新的中華文化。如果沒有這樣的愛,何談文化自信?沒有文化自信,何談文化自覺?不能文化自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還有什麼希望?

    這份愛,能帶我們回家,也能帶整個民族回家。

     

                                                   北京工業大學建規學院 副教授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李華東

                                                             2017年6月30日

    媒體評論
    評論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