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世紀敦煌 :(專享佛教傳播之路 彩圖) 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 敦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179-1708
    【優惠價】
    737-1068
    【作者】 孫志軍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22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32207
    作者:孫志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贈:眾神在此相遇  佛教傳播之路[敦煌-南亞段] 


    ①敦煌研究院文物攝影師孫志軍耗時14年重磅打造,用影像的力量守護永恆的敦煌
    ②珍貴影像收錄:海外收藏的1900年代莫高窟照片的首次繫統整理並在國內公開付梓,大英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加入圖片提供者行列。
    ③獨特的莫高窟“重攝”過程:精準模擬百年前文物攝影角度、景別、光照等技術環境進行重攝,重現敦煌百年變遷
    ④豐富的信息量:320頁大畫冊,精選150餘幅敦煌精華影像,帶你走進神秘的莫高窟世界
    ⑤新穎的編排形式:古今對比的編排形式,帶你感受莫高窟的生命脈動
    ⑥高端大氣的裝幀和設計

     
    內容簡介
    <366年,樂僔開始開鑿莫高窟洞窟。此後的1500多年,莫高窟身處東西方文明的交彙之地,各民族和宗教的交叉點,興榮交替直至被人徹底遺忘了幾百年。從1900年6月藏經洞被重新發現到現在的這120多年,敦煌學逐漸興起,莫高窟從默默無名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遺珠,經歷了一個世紀,其中既有大自然的風霜雨雪沙對莫高窟的侵蝕,也有國家的動蕩、殘酷的戰爭等人為因素帶來的干擾破壞。這一個多世紀,濃縮了莫高窟所經歷的漫長歲月,也是莫高窟建成以來變化劇烈的一個世紀。通過120年時間跨度的影像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留下的、那些逝去的永遠不可再見的,那些被破壞的;可以看到莫高窟生命脈搏的跳動;聽到她的心跳和呼吸;看到一代代的敦煌守護者為什麼而奉獻,而著迷。我們看到的,並不是遺跡和死掉的壁畫,而是活生生的歷史和生命脈動。

    作者簡介

    敦煌研究院網絡中心主任,副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攝影委員會理事。1984年至今在敦煌研究院從事石窟攝影和數字敦煌項目。

    目錄

    早期探險家、學者和攝影師鏡頭下的莫高窟(1907—1949) 
    120 年,從藏經洞現世到“數字敦煌” 
    莫高窟攝影師的“西遊記” 


    彼時與此時:新舊影像“重攝”展現 


    早期石窟——十六國、北朝 
    盛期石窟——隋至盛唐 
    中期石窟——中唐至五代、宋 
    末期石窟—— 


    後記

    前言
    120 年,從藏經洞現世到“數字敦煌”
    周舒
    面對著道士王圓那張留存至今的照片——寬大的道袍裹著一副瘦小的身軀,干枯褶皺的臉上掛著樸實的笑容,人們也隻能揣測:他在將那些珍貴的敦煌遺書賣給外國探險家們時,到底懷著怎樣的心態?
    據說,這位道號法真的出家人次登上三危山眺望敦煌千佛洞的時候,虔誠地發出了“西方極樂世界,其在斯乎”的驚嘆。一如1400多年前,拄杖西遊的樂和尚在茫茫的鳴沙山上望見了千佛顯現的幻影。為此,法真道人王圓留在了敦煌,留在了莫高窟。他日夜清理著洞窟中的流沙,隻盼著能早日將其中一處佛殿修繕成他的道場——太清宮。而1900年6月22日夏至這一天,王圓孜孜不倦的功德終於得到了上天的回應。
    當那座如今編號為第16號窟的洞中的流沙被清理殆盡時,窟壁因失去了積沙的壅護,發生了輕微的傾斜和開裂。一同打掃洞窟的貧士楊果無意中的一次輕擊,竟使牆壁後回蕩起空洞的聲音。那天夜裡,王圓和楊果敲碎了外層的牆壁,發現了一扇高不足容一人、完全被泥塊封塞的小門。當這扇門被打開時,敦煌莫高窟藏經洞驚現人間。

    120 年,從藏經洞現世到“數字敦煌”
    周舒


    時至今日,世人恐怕再難想見,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被打開的那一刻究竟是怎樣的情形。
    面對著道士王圓那張留存至今的照片——寬大的道袍裹著一副瘦小的身軀,干枯褶皺的臉上掛著樸實的笑容,人們也隻能揣測:他在將那些珍貴的敦煌遺書賣給外國探險家們時,到底懷著怎樣的心態?
    據說,這位道號法真的出家人次登上三危山眺望敦煌千佛洞的時候,虔誠地發出了“西方極樂世界,其在斯乎”的驚嘆。一如1400多年前,拄杖西遊的樂和尚在茫茫的鳴沙山上望見了千佛顯現的幻影。為此,法真道人王圓留在了敦煌,留在了莫高窟。他日夜清理著洞窟中的流沙,隻盼著能早日將其中一處佛殿修繕成他的道場——太清宮。而1900年6月22日夏至這一天,王圓孜孜不倦的功德終於得到了上天的回應。
    當那座如今編號為第16號窟的洞中的流沙被清理殆盡時,窟壁因失去了積沙的壅護,發生了輕微的傾斜和開裂。一同打掃洞窟的貧士楊果無意中的一次輕擊,竟使牆壁後回蕩起空洞的聲音。那天夜裡,王圓和楊果敲碎了外層的牆壁,發現了一扇高不足容一人、完全被泥塊封塞的小門。當這扇門被打開時,敦煌莫高窟藏經洞驚現人間。
    然而,迎接這滿窟經卷帛畫的,卻是個混亂的世界。
    對於王圓來說,他希望用這些經卷換取功德錢的願望是真誠的,可清廷官員對敦煌遺書的輕視和竊取,又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困惑。王圓似乎知道這些經卷有一定的價值,但很顯然,他也沒能用它們換到期望中的功德錢。而這些,都為後來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國探險家買走敦煌遺書埋下了伏筆。
    1907年5月,英國人斯坦因走進了莫高窟。他用一套渴望追尋玄奘腳步的說辭以及將經卷完全用於考察研究的保證,打動了小心謹慎的王圓。終,王圓以40錠馬蹄銀的價格,賣出了所有被斯坦因選中的經卷和帛畫,那都是莫高窟的無價之寶。
    一年後的1908年3月,法國人伯希和也成功地進入了被稱為“至聖所”的莫高窟藏經洞,他帶走了7000餘件敦煌文獻,以及200多幅唐代繪畫、幡幢、織物、木制品等。
    這些西方探險考察者對敦煌遺書的盜竊和掠奪固然令人心痛,但也驚醒了百年前的中國學界,國人關於歷史學的概念從此發生了轉變。自20世紀2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前往敦煌展開考察。在艱難的歲月裡,這些前輩學者為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其中常書鴻先生的故事已經成為傳奇。
    1904年出生於杭州西湖邊的常書鴻自幼痴迷繪畫。24歲時,他遠赴法國留學,先後進入裡昂美術專科學校、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因為作品一再獲獎,常書鴻逐步躋身知名美術家行列,當選為巴黎美術家協會會員,是首位進入該協會的中國藝術家。那時的他,可謂如魚得水,他甚至在寓所裡成立了“中國留法藝術家學會”,徐悲鴻和蔣碧薇也曾登門造訪。
    但這一切,都因為塞納河畔舊書攤上的一部名為《敦煌石窟》的畫冊而改變了。
    這部《敦煌石窟》正是伯希和回國後出版的關於敦煌石窟的圖錄。翻開圖錄的那一刻,一直為西方藝術所傾倒的常書鴻驚覺:中國竟有這樣一座藝術的寶庫,而自己對祖國如此燦爛悠久的文化竟然毫無所知!於是,常書鴻毅然放棄了法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
    1942年,幾經波折,常書鴻終於走進了敦煌,走進了莫高窟。看著那些被流沙掩埋的洞窟,仰望著窟頂上斑駁的壁畫,他的心被深深刺痛。雖然隻能居住在空無一物的破舊寺廟裡,雖然每日都是以面條拌鹽果腹,可常書鴻守護莫高窟的心意從未消退。他一面展開對石窟建築及文物古跡的調查,一面修築土牆、清理沙土,他要保護這些沉睡於荒蕪戈壁上的千年瑰寶,以免使其再遭掠奪和破壞。
    1944年2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常書鴻為任所長,此時,保護莫高窟的工作仍舊步履維艱。當時的國民政府*撥給敦煌藝術研究所的經費少得可憐,一年多後甚至撤銷了研究所。莫高窟保護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和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許多工作人員都離開了,甚至連常書鴻二十年的發妻都棄他而去。滿懷愴然的常書鴻,依然在艱苦與寂寞中守望著莫高窟,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949年底,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設立文物局,開始了對全國文物、博物館、圖書館事業的指導管理。次年,部由國家制定的文物保護法規——《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正式頒布。由此,莫高窟的保護工作漸露曙光。
    20世紀60年代初,在國家遭遇困難的情況下,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撥發了100用於莫高窟南區危崖和洞窟的搶險加固工程,使莫高窟擺脫了瀕臨崩塌的險境,當時的加固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保護作用。
    改革開放後,莫高窟的保護工作進入了新的時期。盡管國家不斷加大對敦煌石窟的保護力度,大幅增加經費投入,但自然侵蝕造成的壁畫病害、岩體坍塌和迅速攀升的遊客人數都給莫高窟及周邊環境的保護帶來嚴峻的挑戰。
    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不但增加了編制,彙聚了人纔,更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學習引進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方式,初步建立了預防性保護科學技術體繫。從那時起,莫高窟的文物保護從過去的搶救性保護轉變為科學保護,往昔滿目瘡痍的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變。
    20世紀80年代末,一次偶然的出差,讓後來成為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的樊錦詩先生找到了莫高窟保護工作的新方向。在接觸到計算機數字化儲存的概念後,樊錦詩“腦洞大開”,提出了“數字敦煌”的概念。
    此後二十餘年間,敦煌研究院通過國內外合作,探索文物數字化技術,自主制定了文物數字化保護的標準體繫,建立了敦煌石窟數字化檔案,使莫高窟的珍貴價值和歷史信息得到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
    當初,常書鴻先生帶領下屬日夜工作:臨摹、修復莫高窟壁畫,搜集整理流散文物,舉辦各種展覽、講座,為的是讓世人看到敦煌,看到莫高窟的美。如今,數字化技術不僅實現了全球在線共享30個洞窟的高清圖像,讓莫高窟真正地活了起來,更有效地解決了兼顧莫高窟文物保護與旅遊開放的難題。
    莫高窟的命運一直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發端於漢代的絲綢之路,在一千年的繁榮興盛中促進了古代東西文明的交流,催生了敦煌莫高窟這座文化藝術寶庫。而隨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莫高窟曾在四五百年間處於無人管理、風沙侵襲、任人偷盜的境地。一百多年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官員的守土失責、國民的愚昧無知,導致了莫高窟藏經洞文物遭人盜賣的劫難,造成了我國文物主權喪失的巨大恥辱。
    今天,強大的祖國成為我們堅強的後盾,一代代堅守大漠的莫高窟人,從篳路藍縷到開拓創新,讓在時光中模糊的莫高窟壁畫華彩重現,更徹底改變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的局面。
    1994年,常書鴻先生逝世於北京。根據其遺囑,他的一半骨灰被帶回敦煌安葬。宕泉河畔那方面對著莫高窟九層樓的黑色花崗岩墓碑上,隻鐫刻著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常書鴻同志之墓。而在先生墳茔周圍,還長眠著史葦湘、段文傑等二十多位將一生光陰奉獻給莫高窟的前輩學人。
    陳寅恪先生曾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但得遇常書鴻這樣的守護人,卻不能不說是敦煌之大幸,中國藝術之大幸。七十餘載的光陰,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薪火相傳,樹立了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他們一生隻為一件事:守護敦煌,守護莫高窟,守護中華文明的寶藏。
    莫高窟藏經洞被道士王圓打開的那一刻,作為20世紀顯學之一的“敦煌學”就此開啟。百餘年間,莫高窟經歷了迅疾而深刻的變化。如今,當我們回溯這段歷史,試圖探尋莫高窟的過去與未來時,又該以何種方式,重新打開那扇“門”呢?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