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南方絲綢之路絲茶文化及交流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21-467
    【優惠價】
    201-292
    【作者】 範佳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618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661826
    作者:範佳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

    編輯推薦

    南方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中國、東南亞、南亞直至歐洲,跨越南海、印度洋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國際通道。現有研究成果和大量考古、文獻資料表明,南絲路沿線區域有著長期且持續的交往關繫,各區域在交往中相互在政治上取得平衡,經濟上進行交流,文化上相互影響。因此,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不僅對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亞歐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研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內容簡介

     絲綢和茶是南方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主要的經濟形態和文化形態。本書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歸類和分析,梳理了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歷史、現狀與價值;並結合巴蜀文化,闡述南方絲綢之路茶葉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傳播,以及絲綢產業文化、絲綢貨幣金融圈的形成。後本書指出,南絲路絲綢經濟文化以成都地區為盛,同時由雲南、貴州、廣西地區共同支撐,並由南絲路境內傳播至境外東南亞地區。南絲路茶業經濟文化也以巴蜀地區為典型,並由南方民族地區茶業經濟文化共同發展進步為整體趨勢,以歷史時期為線索,沿南絲路區域由北至南再出國境到達東南亞地區,在沿線區域呈現出明顯的經濟文化發展脈絡。巴蜀茶業文化沿南絲路向雲貴地區、東南亞輻射和發展,南絲路茶業經濟後期的商業發展,由於受茶葉專賣、茶馬貿易等官方政治經濟因素影響,發展逐漸緩慢並受到境外茶業經濟的較大衝擊。

    作者簡介

    範佳,1979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南方絲綢之路文獻整理研究”等項目,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目錄
    章研究現狀與價值......................................................................1
    節“南方絲綢之路”問題的提出.................................................1
    一、從“絲綢之路”到“南方絲綢之路”..............................................1
    二、20世紀20—40年代“中緬印”交通研究熱潮.................................4
    三、20世紀50—70年代“中緬印”研究的繼續....................................6
    四、20世紀80年代“南方絲綢之路”研究的深入.................................6
    五、“一帶一路”倡議與“南方絲綢之路”研究.....................................8
    第二節南方絲綢之路研究文獻綜述...................................................11
    一、南絲路經濟類研究文獻.................................................................11
    二、南絲路文化類研究文獻.................................................................16
    三、南絲路絲、茶類研究文獻..............................................................22
    第三節南方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研究現狀............................................28
    一、整體研究概況...............................................................................28

    目錄
    章研究現狀與價值......................................................................1
    節“南方絲綢之路”問題的提出.................................................1
    一、從“絲綢之路”到“南方絲綢之路”..............................................1
    二、20世紀20—40年代“中緬印”交通研究熱潮.................................4
    三、20世紀50—70年代“中緬印”研究的繼續....................................6
    四、20世紀80年代“南方絲綢之路”研究的深入.................................6
    五、“一帶一路”倡議與“南方絲綢之路”研究.....................................8
    第二節南方絲綢之路研究文獻綜述...................................................11
    一、南絲路經濟類研究文獻.................................................................11
    二、南絲路文化類研究文獻.................................................................16
    三、南絲路絲、茶類研究文獻..............................................................22
    第三節南方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研究現狀............................................28
    一、整體研究概況...............................................................................28
    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31
    三、未來研究增長點............................................................................33
    第二章南方絲綢之路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36
    節巴蜀地區是南絲路茶文化的發源地.........................................37
    一、“茶”字源自巴蜀古語...................................................................37
    二、巴蜀地區開人工種植茶樹之先.......................................................41
    三、蜀茶工藝在南絲路地區影響深遠...................................................44
    第二節南絲路茶文化的發展與交流...................................................48
    一、蜀茶文化的傳播與影響.................................................................48
    二、南絲路民族地區茶文化的發展.......................................................54
    三、南絲路境外茶文化的發展..............................................................57
    第三節南絲路禪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64
    一、巴蜀地區是南絲路禪茶文化的重要發源.........................................65
    二、南絲路雲南地區禪茶文化的發展...................................................71
    三、越南“蓮花茶”與中國禪茶關繫密切............................................81
    第四節南絲路茶文化在民眾生活中的表現.........................................83
    一、茶歌在南絲路地區的流傳情況.......................................................83
    二、茶祖文化在南絲路的普遍存在.......................................................94
    三、茶文化對南絲路民族習俗的影響...................................................97
    小結...............................................................................................103
    第三章南方絲綢之路的茶業經濟發展..............................................104
    節南絲路茶業經濟整體狀況.....................................................104
    一、巴蜀地區是南絲路茶業貿易的核心..............................................104
    二、南絲路茶區的並行發展...............................................................108
    三、南絲路茶馬貿易的政治意圖........................................................117
    第二節唐宋時期南絲路茶業經濟狀況..............................................121
    一、南絲路茶業商品化始自巴蜀地區.................................................121
    二、國家強化對南絲路茶業經濟的控制..............................................124
    明清時期南絲路茶業經濟狀況..........................................135
    一、南絲路茶業貿易的新變化............................................................135
    二、南絲路茶業經濟衰落的原因........................................................140
    小結...............................................................................................146
    第四章南方絲綢之路的絲綢產業和文化..........................................148
    節四川是南絲路絲綢文化的中心..............................................149
    一、蜀地與蠶桑起源關繫密切............................................................149
    二、蜀錦直接影響南絲路經濟發展.....................................................151
    第二節南絲路絲綢產業的發展狀況.................................................153
    一、織錦業遍及南絲路沿線地區........................................................153
    二、南絲路織錦工藝領先全國............................................................155
    第三節南絲路絲綢貿易的興盛........................................................158
    一、絲綢成為南絲路貿易的大宗........................................................158
    二、絲綢商品種類極多而豐富............................................................160
    三、民族地區絲綢產業持續發展........................................................164
    四、絲綢是普通百姓的主要經濟來源.................................................165
    第四節絲綢產業在南絲路地區的擴大..............................................167
    一、諸葛亮在民族地區的影響............................................................167
    二、南絲路境內段絲綢產業的擴大.....................................................168
    三、南絲路境外段絲綢業發展緩慢.....................................................176
    第五節南絲路絲綢產業的國際互融.................................................177
    一、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絲綢產業的互融..........................................177
    二、巴蜀絲綢傳入印度......................................................................179
    三、南絲路境內段絲綢的外銷............................................................180
    小結...............................................................................................181
    第五章南方絲綢之路的絲綢貨幣金融圈..........................................183
    節絲綢貨幣金融圈形成的基礎.................................................183
    一、官營強化了絲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183
    二、產業發展進一步鞏固了絲綢貨幣的地位.......................................185
    三、文獻可見蜀與滇之間的絲綢貿易.................................................187
    四、文獻可見蜀與西南夷之間的絲綢貿易..........................................189
    第二節絲綢充當貨幣的功能............................................................190
    一、絲綢貨幣之用的普遍性...............................................................190
    二、社會動蕩時期的非典型貨幣........................................................192
    三、絲綢作為實物貨幣的使用............................................................193
    第三節南絲路絲綢貨幣的流通方式.................................................195
    一、朝貢中所使用的絲綢...................................................................195
    二、用於賞賜的絲綢..........................................................................197
    三、高層互訪時的饋贈物資...............................................................198
    四、互市中的絲綢貨幣......................................................................200
    五、僧侶互訪時攜帶絲綢以作貨幣之用..............................................200
    第四節南方絲綢之路的絲綢貨幣金融圈..........................................202
    一、絹馬貿易之用.............................................................................202
    二、國庫與軍資之用..........................................................................204
    三、征收賦稅之用.............................................................................208
    四、以絲綢作為民間實物貨幣............................................................212
    小結...............................................................................................218
    結語...............................................................................................220
    參考文獻...........................................................................................223

    前言
    序言
    南方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中國、東南亞、南亞直至歐洲,跨越南海、印度洋連接亞歐大
    陸的重要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國際通道。現有研究成果和大量考古、文獻資
    料表明,南絲路沿線區域有著長期且持續的交往關繫,各區域在交往中相互在政
    治上取得平衡,經濟上進行交流,文化上相互影響。因此,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不
    僅對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亞歐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研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古典文獻學角度對南方絲綢之路進行研究是本書的重點。現有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成
    果多囿於考古領域,學者對南絲路秦漢時期之前的研究關注更多,成果也更多,對南絲路漢

    序言
    南方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中國、東南亞、南亞直至歐洲,跨越南海、印度洋連接亞歐大
    陸的重要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國際通道。現有研究成果和大量考古、文獻資
    料表明,南絲路沿線區域有著長期且持續的交往關繫,各區域在交往中相互在政
    治上取得平衡,經濟上進行交流,文化上相互影響。因此,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不
    僅對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亞歐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研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古典文獻學角度對南方絲綢之路進行研究是本書的重點。現有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成
    果多囿於考古領域,學者對南絲路秦漢時期之前的研究關注更多,成果也更多,對南絲路漢
    魏時期以後的研究則相對缺乏。本書以文獻為基礎,對南方絲綢之路研究的時間段更多是延
    伸至漢魏以後,在考古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占有古典文獻資源,以絲綢和茶葉為主要
    研究對像,對涉及南絲路絲茶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主要線索和主要特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
    究和論證。在對南絲路茶葉、絲綢相關文獻進行整理、比較、解讀的基礎上,基於文獻實證
    分析形成本書的主要觀點。
    在南方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對絲綢文化及交流情況進行探討。南方絲綢之
    路的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一直是絲綢之路研究中的重點,絲綢之路存在的基礎是地區間經濟文
    化交流的強烈需求,政治互信、經濟發展、文化互補一直是絲綢之路沿線地區進行交往的原
    因。南絲路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國家政治、社會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將其中的問題探討清
    楚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國家交往中的目的和意義,認識經濟發展的原因和動力。分析不同地區
    間文化形因,相互影響下地區文化所呈現出的相同與不同之特征及南絲路文化圈的特性。
    絲綢和茶是南方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主要的兩種經濟形態和文化形態。“國
    家置市舶司於泉、廣,招徠島夷,阜通貨賄,彼之所闕者,絲、瓷、茗、醴之屬,皆所願得。”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如文獻所述,其中足見絲綢、茶葉在中國古代經
    濟中的重要地位。絲綢在古代歐亞國家之間的商貿活動中起著貨幣功能,其原因在於絲綢這
    一商品在國際市場中需求旺盛。除考古資料外,大量文獻資料表明絲綢對於國家經濟的重要
    性,正如諸葛亮所說,蜀漢經濟“唯仰錦也”。南絲路絲綢經濟文化以成都地區為盛,同時
    由雲南地區、貴州地區、廣西地區共同支撐南絲路絲綢經濟文化的發展,並由南絲路境內傳
    播至境外東南亞地區,從文獻來看,有明顯的傳播線索和接受演變過程。南絲路茶業經濟文
    化也以巴蜀地區為典型,並由南方民族地區茶業經濟文化共同發展進步為整體趨勢,以歷史
    時期為線索,沿南絲路區域由北至南再出國境到達東南亞地區,在沿線區域呈現出明顯的經
    濟文化發展脈絡。巴蜀茶業文化沿南絲路向雲貴地區、東南亞輻射和發展,南絲路茶業經濟
    後期的商業發展,由於受茶葉專賣、茶馬貿易等官方政治經濟因素影響,發展逐漸緩慢並受
    到境外茶業經濟的較大衝擊。
    巴蜀地區是南絲路經濟文化發展和傳播的中心之一。南絲路絲綢和茶葉經濟文化均與巴
    蜀地區有著密切關繫,其經濟文化發源、形成、演變在巴蜀地區都有著明顯表現。本書以大
    量文獻證明,巴蜀地區是絲綢和茶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區,沿南絲路區域、巴蜀地區的經
    濟文化發展對沿線地區均產生了重要影響,巴蜀地區是南絲路絲綢和茶經濟發展的中心之
    一,同時也是絲綢和茶文化在南絲路形成和傳播的中心之一。
    南絲路經濟交流中絲綢貨幣金融圈的存在。絲綢以貨幣功用在南絲路經濟發展中產生作
    用並影響經濟,從文獻實證研究來看,表現在南絲路的朝貢貿易中,絲綢占據了朝貢貿易的
    主要經濟份額,南絲路經濟發展中除茶馬貿易外,絹馬貿易也是經濟交流的主要形式,絲綢
    在南絲路經濟運行中承擔過賦稅繳納、實物貨幣、互市貨幣等重要經濟職能,絲綢是南絲路
    區域國庫、軍資的重要來源。
    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本書以“絲綢”和“茶”為主要研究對像,在相關文獻的使
    用上並沒有進行明確的歷史時期分段,而是圍繞二者將文獻進行整合並分析。
    前言
    南方絲綢之路途經區域包括中國南方地區、東南亞地區、南海島國、南亞地區及歐洲部
    分地區,從中國南方沿東南亞、南海、印度洋到達歐洲,是橫跨亞歐大陸及印度洋海域的重
    要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通道。
    南方絲綢之路普遍存在地區和國家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交流關繫,相互影響
    較深,因為地緣關繫和區域間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持續不斷的各方面交流融合一直存在於
    南絲路,使得南絲路地區逐漸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共同體。
    經濟文化交流是南絲路各地區之間重要的關繫形式。不同地區從經濟文化交流中得以
    實現政治交往的目的,並實現不同文明之間的物質交換,互通有無,不同的經濟文化因素使
    得文明的發展更具生命力。從現有考古成果來看,南絲路存在已超過幾千年,千年來經濟文
    化交流從未中斷,一直伴隨南絲路各個文明、民族和政權的存在。經濟文化交流是南絲路得
    以延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文明的發展從來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外來文化的新鮮血液會帶來很
    多有益的因素,完善本國文明,推動經濟發展。經濟文化交流是國家之間穩定的形式和
    永恆的利益,南方絲綢之路在海路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共同構成重要的國際貿易通道,
    中國的特產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正是沿南絲路和海絲路運往東南亞和歐洲,而東南亞、
    歐洲的商品也正是沿這條交流通道運往中國。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地區間先進生產技術,
    不同宗教、民俗、文化形態等的相互交流,並且可以明顯看出地區間相互影響與接受的痕跡。
    從三星堆文明開始,南絲路巴蜀文化中便表現出明顯的東南亞、南亞及歐洲文化因素。例如,
    像牙文化、海貝文化等,這些都具有明顯的外來文化特征。而史書中也有文獻明確記載,緬
    甸音樂文化對中原音樂文化及巴蜀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過影響。中國西南地區珍寶、玉石、
    琥珀、香料等物品的傳入,從文獻記載來看,其主要來源應該是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甚至
    包括中亞地區。
    絲綢和茶葉是南絲路中重要的兩項經濟文化交流載體。絲綢之路的名稱由來自然與
    “絲綢”密不可分,研究者已經明確指出絲綢在北方絲綢之路中的金融貨幣作用,而南絲路
    中的“絲綢”同樣具有等質作用,這一點是支撐南絲路經濟文化研究整體框架的基礎。在中
    國社會區域中,南絲路地區自古以來是生產絲綢、茶葉的主要集中地,其生產支撐著中國絲
    綢經濟和茶葉經濟的半壁,而南絲路中國一線是以巴蜀地區、雲貴地區、廣西地區為經濟文
    化發展的核心區域,上述地區的經濟發展左右著南絲路經濟發展的消長。主要可以從以下幾
    個方面來看。巴蜀地區是中國絲綢生產的中心之一。巴蜀地區的絲綢生產可以上溯到黃帝時
    期的嫘祖,由此可見巴蜀地區絲綢生產的悠久歷史。《史記》中明確記載漢代時,在印度地
    區已有商人在販賣“蜀布”,成都老官山漢墓考古發現有設備精良的織布機,這說明漢代時
    巴蜀地區的絲綢織造已相當成熟。同時,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帛品有“蜀錦”,新疆考
    古發現漢魏時期的“蜀錦”,這一切證據清晰地表明,“蜀布”“蜀錦”的織造技藝已達到相
    當成熟的階段,並且早已進入商業貿易的階段,這種貿易不僅限於中國地區內,而是早已形
    成國際貿易的成熟市場。“蜀布”的國際貿易線路正是南絲路的經濟文化交流線路。南絲路
    雲貴地區、廣西地區的絲綢產業相對於巴蜀地區雖然起步稍晚,但其織造工藝和文化也頗具
    特色,並在南絲路絲綢產業發展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南絲路絲綢貨幣金融圈是南絲路經濟交流重要的特征。從文獻來看,南絲路其他國家
    與中國進行經濟交流的主要商品是絲綢和茶葉,尤其是絲綢,其貨幣金融的地位主要在於其
    在世界範圍內廣泛的需求。絲綢在歐洲貴族中有著極高的需求,因此絲綢之路沿線經濟可以
    說均是圍繞“絲綢”這一主要商品而展開。在南絲路上,境外國家在與中國的朝貢貿易中,
    希望換得的商品無疑是絲綢,這在有關於南絲路朝貢貿易的文獻記載中有明確表述。而絲
    綢在西南夷、南夷、南詔、東南亞等國都有著重要的貨幣意義。
    茶馬貿易對於南絲路乃至中國政治穩定有著重要意義。在中國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期,
    中國政治活動的主要區域在北方,而南方地區相對於北方戰事較少,統治者更希望以南方相
    對的政治穩定來達到經略南方的政治目的。綜合分析上來看,中國統治者在南方的政治布局
    是保證政治的穩定和進行政治的威懾,他們並不願意在南方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行為,因
    此統治者在南方所采取的很多政治經濟政策都是以穩定、羈縻、威懾為主。南絲路地區是茶
    葉經濟文化發展較早、影響較深的地區,早期的茶葉經濟發展為巴蜀地區帶來的是可觀的經
    濟利益,但當統治者發現茶葉逐漸成為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包括吐蕃地區必不可少的日常生
    活必需品時,其經濟性質開始發生改變。中國需要北方少數民族的戰馬,而少數民族需要中
    國南方的茶葉,於是中國政府便將茶馬貿易賦予了政治目的和意義。從唐後期開始,中國的
    茶葉貿易基本失去經濟自由貿易的特性,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專營和專賣。這種政治經濟政策
    帶來的是在國家的主導下,茶葉在南方的廣泛種植,因此整個南方包括沿海地區都有著數量
    巨大的茶園,整個南方地區同時擁有極其繁盛的茶葉文化,包括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但從
    北宋中期開始,巴蜀地區成為政府指定的茶馬專賣主要來源,即南絲路地區的茶葉主要用於
    “易馬”,茶農所生產的茶葉不再到市場進行買賣,而是直接由政府收購。好的一面是生產
    的茶葉無論優劣都能賣出,不好的一面是破壞了茶葉經濟的市場化發展,這為明清以後南絲
    路茶葉經濟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南絲路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以本書中主要討論的絲綢文化和茶葉文化來看,
    其文化發展過程完全是依附於經濟發展的。如果沒有高度的物質文明作為引領,南絲路沿線
    也不會形成如此豐富的文化類型。南絲路發達的絲綢文化是建立在經濟發展基礎上的,其傳
    播力也是基於經濟的影響力而增值,其豐富程度隨著經濟的變化而變化。
    巴蜀地區是南絲路的起點,也是南絲路經濟文化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成都作為南方絲
    綢之路的起點,其商品生產、出口貿易、思想文化,對於南絲路的發展無疑都具有重要的引
    導和支撐作用。按照徐中舒先生的說法,成都在古蜀時期便已成為重要的自由貿易城市1

    同時,“成都是連通南北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對於古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形成、發展和繁
    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2
    成都商品貿易自古以來便十分發達,首先成都是絲綢生產
    的重要基地,南方絲綢之路尚且不說,南絲路上所流通之絲綢基本產自成都,即使西域絲綢
    之路,也有大量絲綢來自蜀造。近年來,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先
    後出土大批織錦,均為蜀錦,其年代從南北朝到唐代均有。除此之外,早期成都的青銅器、
    金銀器、冶鐵、冶礦、竹木器、漆器等商品制造,均十分發達,商品大量對外銷售。3
    南方
    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商品大多產自成都造或是四川造。而就茶葉生產來說,巴蜀地區無疑也是
    重鎮。首先,從歷代文獻記載來看,巴蜀地區的茶葉產量和向中央提供的產量均為各地區之
    冠。其次,從茶葉發展歷史來看,巴蜀地區是茶葉人工種植的發源地之一,對於人類茶葉文
    明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後,從茶葉經濟文化的傳播路徑來看,巴蜀地區的茶葉經濟文化
    發展應該稍早於南方的雲南、貴州、廣西地區。南方民族有將諸葛亮視為“茶祖”的文化現
    像,唐代南詔時期的茶葉文化,受到魏晉時期中原和巴蜀地區茶葉文化的影響。從這些現像
    1
     徐中舒.成都是古代自由都市說[J].成都文物,1983(1):16-17.
    2
     段渝.成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歷史地位[N].成都日報,2015-04-15(4).
    3
     段渝.四川通史(冊)[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127-149.
    中,可得出茶葉經濟文化從中原沿巴蜀地區向南方傳播的趨勢。
    雲南地區、貴州地區、廣西地區的茶葉、絲綢經濟文化發展是南絲路絲茶文化及交流的
    重要組成。雲南地區的茶文化歷史悠久、頗具特色,其禪茶文化內涵較豐富,茶葉產業在茶
    馬貿易中得到迅速發展。明朝開始,貴州地區、廣西地區先後被納入榷茶的範圍,茶葉產業
    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在絲綢文化及產業發展方面,南方民族地區也形成自身特點,絲綢
    織造技藝不斷提高,絲綢文化成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產生了各個地區的代表性絲
    綢品種,詩文中曾留下對這些絲綢進行吟詠的記錄,還有被作為貢品的文獻記錄。這些因素
    表明南絲路地區的絲茶文化及經濟交流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並產生影響。
    南絲路的經濟文化發展與海上絲綢之路關繫密切。可以說,海絲路極大地擴展了南絲路
    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和影響力,尤其是宋代以後。南絲路經濟文化交流線路除中、西、東三
    條線路外,水路上經長江經濟帶又沿海絲路經南海到達東南亞、南亞。考古資料、文獻中均
    有關於巴蜀經濟與長江流域地區的交流證據,而海絲路的外貿物資中也有大量巴蜀地區的特
    產。在古代,水路運輸是適宜的貨運方式,相比南絲路隻能在山路間的貨運方式,海上運
    輸具有明顯的優勢,於是巴蜀地區的商品也經長江向海絲路聚集。

    在線試讀
    章研究現狀與價值
    本章主要對南方絲綢之路研究史進行梳理,對南方絲綢之路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整理。
    同時,對國內外主要代表性論文、論著等的不同觀點進行歸類和分析,明確研究者關心的問
    題、認同的方面、爭論的焦點等,從不同觀點的比較中明確南方絲綢之路已經取得的研究成
    果和研究進展,認識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的不足,分析絲綢和茶葉問題在南方絲綢之路研究
    中的現狀與價值。
    節“南方絲綢之路”問題的提出
    一、從“絲綢之路”到“南方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於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1877年,李希霍芬在
    其著作《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書中指出前114
    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之間存在一條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西域交通道路,李希
    霍芬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這一說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中外學者的一致認可並
    引起熱議。事實上,考古資料早已證明,中國通往中亞、南亞的交通貿易通道古已有之,很
    多學者也已開始關注這條西域之路。
    “絲綢之路”的說法正式提出之後,學者們對其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將其內涵不
    斷豐富和完善。李希霍芬初以“絲綢”命名這條西域通道,緣於中國的絲綢貿易在整個中
    亞、南亞以至歐洲社會中,都極為發達。中國的商品——絲綢,受到印度、歐洲等貴族的喜
    愛,絲綢在當時是奢侈品,下層普通民眾是沒有能力購買的,因此,絲綢便通過這條西域通
    道源源不斷地運往中亞、南亞和歐洲。當然,這條通道的貿易物品遠不止絲綢。後來,國內

    章研究現狀與價值
    本章主要對南方絲綢之路研究史進行梳理,對南方絲綢之路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整理。
    同時,對國內外主要代表性論文、論著等的不同觀點進行歸類和分析,明確研究者關心的問
    題、認同的方面、爭論的焦點等,從不同觀點的比較中明確南方絲綢之路已經取得的研究成
    果和研究進展,認識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的不足,分析絲綢和茶葉問題在南方絲綢之路研究
    中的現狀與價值。
    節“南方絲綢之路”問題的提出
    一、從“絲綢之路”到“南方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於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1877年,李希霍芬在
    其著作《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書中指出前114
    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之間存在一條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西域交通道路,李希
    霍芬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這一說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中外學者的一致認可並
    引起熱議。事實上,考古資料早已證明,中國通往中亞、南亞的交通貿易通道古已有之,很
    多學者也已開始關注這條西域之路。
    “絲綢之路”的說法正式提出之後,學者們對其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將其內涵不
    斷豐富和完善。李希霍芬初以“絲綢”命名這條西域通道,緣於中國的絲綢貿易在整個中
    亞、南亞以至歐洲社會中,都極為發達。中國的商品——絲綢,受到印度、歐洲等貴族的喜
    愛,絲綢在當時是奢侈品,下層普通民眾是沒有能力購買的,因此,絲綢便通過這條西域通
    道源源不斷地運往中亞、南亞和歐洲。當然,這條通道的貿易物品遠不止絲綢。後來,國內
    外的學者研究發現,不僅中國對外貿易的商品不止於絲綢,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也
    不止於這條西域之路。所以,研究者逐漸提出“草原絲綢之路”,主要指從中原向北穿越古
    陰山、燕山一帶長城沿線,經蒙古草原、中西亞北部,後到達歐洲的歐亞大陸貿易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指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越印度洋,
    進入紅海,後抵達東非和歐洲;“南方絲綢之路”,從成都出發,經雲南、貴州,進入東南
    亞、南亞後到達歐洲,主要指中國西南地區經東南亞、南亞與歐洲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通
    道。
    可以看出,從李希霍芬提出“絲綢之路”這一說法,國內外學者便就這一概念的內涵和
    外延進行了極為重要的擴展和豐富。目前,中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絲綢之路”解讀早
    已超越了李希霍芬當初所提出的概念範疇。事實上,從國家這一產物出現,或者早於國家的
    早期形態酋邦,甚至於早於酋邦的原始部落開始,“交流”就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人與人、
    部落與部落、酋邦與酋邦、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動關繫。而任何互動都不可能是單一的、單
    向的,所以,中國向外輸出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也輸出了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等科
    學技術;而國外向中國輸入玉石、香料、馬匹、大像等商品,也輸入玻璃制作技術、西方醫
    學以及宗教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現代意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中國與國外經濟、
    文化、民族等各方面進行互動交流的多條通道。
    下面就“南方絲綢之路”的線路狀況進行簡要分析。南方絲綢之路國內段的起點為蜀文
    化的中心——成都,向南分為東、西兩路。西路沿犛牛道南下,經今邛崍、雅安、滎經、漢
    源、越西、西昌、會理、攀枝花、大姚,西折至大理。東路從成都南行至今樂山、犍為、宜
    賓,再沿五尺道經今大關、昭通、曲靖,西折經昆明、楚雄,進抵大理。兩道在大理會為一
    道,又繼續西行,經保山、騰衝,出德宏抵達緬甸八莫,或從保山出瑞麗進抵八莫,跨入外
    域。
    另外還有一條從蜀入滇至外域的國際交通線,在蜀文化與滇文化以及緬、印文化和越南
    北部紅河地區的文化交流中,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這條國際線路有西路、中路和東路三條。
    西路,從緬甸八莫至印度阿薩姆地區,這條道路其實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延伸。中路是一條水
    路,利用紅河下航越南,水陸分程的起點為步頭。“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頭,從步頭船行
    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蠻。”1
    這條線路是溝通雲南與中南半島交通的古老的一條水路。從雲南
    通海北至晉寧,再北至昆明,即步入滇、蜀之間的五尺道,可直抵成都。東路,從蜀入滇,
    至昆明,經彌勒渡擅南盤江,經文山,出雲南東南隅,經河江、宣光,循盤龍江(清水河),
    1
     (唐)樊綽撰.向達校注.蠻書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145.
    直抵河內。
    “南方絲綢之路”特指中國西南地區對外進行經濟交流、文化互動、民族融合的線路,
    這條道路從西南重鎮成都出發,經雲南出緬甸,經東南亞、南亞到達歐洲大陸。需要強調的
    是,這條線路隻是“南方絲綢之路”負盛名的西線。而“南方絲綢之路”的中線為從四川
    經雲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島的交通線,歷史上稱為“步頭道”和“進桑道”。“南方絲綢之路”
    的東線為從四川經貴州、廣西、廣東至南海的“牂牁道”,或稱為“夜郎道”。三條線路共同
    構成南方絲綢之路的完整區域。由此可見,南絲路是一條跨越雲、貴、川、渝、粵多地,貫
    穿亞洲、歐洲的重要交通線路。2
    在本書中,主要以“南方絲綢之路”的西線途經地區為主
    要研究對像,同時也涉及南絲路的中線和東線區域。
    二、20世紀20—40年代“中緬印”交通研究熱潮
    如果將“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研究定義為中國與外界政治、經濟、文化、民
    族等交往的廣義通道的話,那麼這種交往互動的研究絕不是始於“絲綢之路”的名稱出現之
    後。距今4000年的三星堆古蜀文化時期,已經明確存在對外交流的文化因素,3
    而《史記》
    中所記載的蜀布、邛杖之路,也明確看出中國西南地區發達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狀況。在長
    達千年的歷史時空裡,歷經各個朝代更替,對於一個主權國家來說,對外交往是亙古不變、
    不可或缺的。對於20世紀初期“南方絲綢之路”研究出現的次高峰,將其稱為“中緬
    印”交通研究的高峰。
    羅群教授等在《20世紀以來“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述評》一文中將梁啟超先生的《中
    國印度交通》4
    視為20世紀研究滇緬道路的源頭之作:
    第六,滇緬路。《求法高僧傳》所記古代唐僧二十許人遵此路。《求法傳》言
    五百年前有僧二十許人從蜀川牂牁道而出,注雲:“蜀川至此五百餘驛。”記當時
    由雲南經緬甸入印也。5
    2
     段渝.南方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8-13(633).
    3
     段渝.商代蜀國青銅雕像文化來源和功能之再探討[J].四川大學學報,1991(2):97-106.
    段渝.論商代長江上遊川西平原青銅文化與華北和世界古文明的關繫[J].東南文化,1993(2):1-22.
    4
     梁啟超.梁啟超佛學文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129.
    5
     羅群,朱強.20世紀以來“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述評[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由此可知,唐代僧人便由此道前往印度求取佛法。
    此外,這一時期研究“中緬印”通道的代表作還有嚴德一的《論西南國際交通路線》?6

    方國瑜的《雲南與印度緬甸之古代交通》?7
    、朱伯奇的《國際交通新路線》?8
    、姚寶猷的《中
    國絲絹西傳史》?9
    、鄭天挺的《歷史上的入滇通道》?10
    、龔學遂的《中國戰時交通史》?11
    ,以
    及夏光南的《中印緬道交通史》等12

    彼時,眾多學者熱衷於“中緬印”通道研究的原因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20世紀20—
    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逐漸燃燒到東南亞和中緬邊境,當時的東南亞幾乎全部淪
    為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東南亞國家強烈希望擺脫歐洲的殖民統治,日本於是以經濟支持的方
    式來到東南亞,由此逐漸將各方面的勢力範圍擴大到東南亞。這種狀況影響了中國在東南亞
    的政治布局,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一方面利用占據東北的地理優勢對中國采取猛烈的攻勢,
    另一方面又企圖從東南亞對中國形成夾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迫切需要打通北方和南方對
    外交通的通道,對於西南地區來說,從雲南經緬甸通往印度的通道尤其重要,幾乎成為戰時
    西南對外交通的生命線。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緬印”通道。
    正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次“中緬印”道路研究的熱潮,學者們投入“中
    緬印”道路研究中,因此這一時期的研究不僅具有學術性,更多的是政治性和時代性的反映,
    是學者們的學術研究與國家、政治密切融合的重要表現。
    121-131.
    6
     嚴德一.論西南國際交通路線[J].地理學報,1938(1):1-10.
    7
     方國瑜.雲南與印度緬甸之古代交通[J].西南邊疆(昆明版),1941(12).
    8
     朱伯奇.國際交通新路線[J].旅行雜志,1949(6):41-43.
    9
     姚寶猷.中國絲絹西傳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4.
    10
     鄭天挺.歷史上的入滇通道[J].旅行雜志,1943(3):58.
    11
     龔學遂.中國戰時交通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7.
    12
     夏光南.中印緬道交通史[M]北京:中華書局,1948.
    三、20世紀50—70年代“中緬印”研究的繼續
    接下來的20世紀50—70年代,“中緬印”道路研究得到了繼續的深入。
    除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的《交廣印度兩道考》13
    產生了較大影響外,美國東方學者勞費爾、
    英國漢學家亨利·法國漢學家玉爾、沙畹、日本學者籐田豐八等,在這方面也都有專門論著
    問世。此外,英國學者哈威的《緬甸史》14
    、緬甸學者波巴信的《緬甸史》15
    則對中印緬早期
    交通進行了論述,英國學者霍爾的《東南亞史》16
    對此也有所涉及。中國港臺地區學者則以
    桑秀雲的《蜀布邛竹杖傳至大夏路徑的蠡測》17
    、饒宗頤的《蜀布與Cinapatta——論早期中、
    印、緬之交通》、嚴耕望的《漢晉時代滇越道》18
    等為代表。這些研究成果可以說對後來的南
    方絲綢之路研究影響深遠。
    四、20世紀80年代“南方絲綢之路”研究的深入
    隨著中國政治形勢的穩定,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各方面事業百廢待興,經濟復興的同
    時哲學社會科學各方面的研究也迅速跟上,“絲綢之路”作為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
    要通道迅速重新進入研究者的視野。
    1987年,中共中央發出13號文件,號召重開“絲綢之路”。羅群教授等人在論文《20
    世紀以來“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述評》一文的注釋中寫到,中共中央在13號文件中提出重
    開“南、北絲綢之路”。19
    13
     〔法〕伯希和.交廣印度兩道考[M].馮承鈞,譯.北京:中華書局,2003.
    14
     〔英〕哈威.緬甸史[M].姚梓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3.
    15
     〔緬〕波巴信.緬甸史[M].陳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16
     〔英〕霍爾.東南亞史[M].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17
     桑秀雲.蜀布邛竹杖傳至大夏路徑的蠡測[A].段渝.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論集[C].成都:巴蜀書社,
    2008:122.
    18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第四卷)《山劍滇黔區》篇三五:漢晉時代滇越道[M].臺北:中研院史語
    所專刊之八十三,1986.
    19
     羅群,朱強.20世紀以來“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述評[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121-131.
    在改革開放、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是必須提上日程的,因此,時任
    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提出四川省“借邊出境”“借船出海”的對外經貿方針。這無疑為“南
    方絲綢之路”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四川怎樣“借邊出境”呢?四川毗鄰雲南、貴州、
    廣西等地區,這些地區均與東南亞的多個國家直接接壤,因此,四川經南方地區出境的對外
    貿易無疑是便利的,而這條貿易線路正是蜀人千百年來通往東南亞、南亞直至中亞、歐洲
    的線路——“南方絲綢之路”。
    可以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纔真正進入全面發展階段,不同
    於前兩個階段主要集中於道路、線路走向的研究,這一階段的南方絲綢之路研究可謂是全面
    開花,在政治、文化、考古、民族、經濟、自然風光等方面都成果頗豐。同時,在政府的大
    力支持下,研究者們發起了多次“重走南方絲綢之路”行動,這種實地考察也為南方絲綢之
    路的研究帶來了更多的手資料。
    20世紀80年代末期,由川、滇兩地的學者對南方絲綢之路進行了次全面而深入的
    實地考察。這一次實地考察的主要範圍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國內段線路,主要目的是釐清南方
    絲綢之路國內段各條線路的走向問題,同時對沿途進行考古探察。事實證明,早期的實地考
    察十分重要,正是當時的實地考察,保留了大量南方絲綢之路的手資料,因為後來隨著
    經濟的發展、道路的修築、水電的開發等,許多考古資料都被永遠塵封於歷史記憶之中,再
    也無法公布於世人。次重走南方絲綢之路的直接成果包括《南方陸上絲綢路》《西南絲
    綢之路考察札記》和《西南絲路——穿越橫斷山》等著作。在這些著作中,研究者保留了極
    其珍貴的歷史資料。
    同時,方國瑜、王叔武、蒙文通、任乃強、童恩正、林向、李紹明等學者從各個角度對
    南方絲綢之路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出現了一繫列頗具代表性的論文。此外,也出現了
    一批有關於南絲路研究的專著,召開了一繫列學術研討會。對於這些研究成果,在李紹明研
    究員《近30年來的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一文中進行了十分詳盡的總結。20
    從1980—2016年有關“南方絲綢之路”的論文統計數量來看,南方絲綢之路研究
    次高峰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國家重新提出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方針之後,南方絲綢之路
    研究順應時代的需要備受研究者關注。在此之後,南方絲綢之路研究又歸於平靜,雖然數量
    上並不占優勢,但也不乏代表性研究成果。
    20
     李紹明.近30年來的南方絲綢之路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09(1):157-160.
    五、“一帶一路”倡議與“南方絲綢之路”研究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近幾年時間內,“南方絲綢之路”重新迎來研究的高潮時期,
    新形勢下的相關研究成果層出不窮,讓南絲路研究與國家經濟文化發展密切結合起來。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意味著中國的對外交流進入全
    新的階段。而南方絲綢之路作為中國歷史上悠久而重要的西南出境通道,無疑在當今時期有
    著更重要的意義。因此,近年來,南方絲綢之路相關研究和實踐應用都得到重點關注和長足
    發展,許多學者圍繞南方絲綢之路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南方絲綢之路的發展,提出了許多
    可供參考的重要觀點,出現了大量有關於南方絲綢之路研究的專著、論文等,圍繞南方絲綢
    之路相關主題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相繼召開,中外與會者熱烈討論、達成共識,並形成了
    一繫列具有參考價值的會議成果,對南絲路沿線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這也是
    契合國家倡議布局的研究方向。
    正是在“一帶一路”大背景的影響下,近年來,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呈現出更加廣闊的
    視野,同時也更加注重與現實的結合,努力在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尋求研
    究的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圍繞南方絲綢之路召開的較有影響的國際、國內會議主要包括:巴文化與南方
    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南方絲綢之路與中華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南方絲綢之路化石論壇、
    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南方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等。從這些研討會的主題和內
    容來看,跨文化的廣闊視野十分明顯。正如段渝教授在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召
    開後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專論所言:“南方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貿易通道,它實際上
    是古代中國同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等地各文明之間踫撞、交流、互動的重要紐帶,
    是歐亞大陸相互影響、促進發展的文明載體,對歐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
    作用,而古代中國與歐亞文明關繫的發展又對南方絲綢之路的演變產生了重大影響。”21
    所以,
    我們隻有將南方絲綢之路放在更廣闊的世界文明視域內,纔能真正發掘和認識到南方絲綢之
    路各個方面的內在含義和重要價值。
    近幾年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論文,也呈現出了與“一帶一路”倡議規劃、國際視野、應
    用實踐等密切相關的研究趨勢。這些研究論文中有對南絲路沿線文化旅遊開發進行研究的,
    21
     段渝.在更大背景下研究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N].光明日報,2015-12-25(8).
    如方偉潔等的《文化線路遺產旅遊開發研究——以南方絲綢之路雲南永昌段為例》22
    、趙建
    軍的《友好城市機制在南方絲綢之路旅遊帶建設中的困境與對策》23
    、張蓉等的《南方絲綢
    之路五尺道旅遊開發研究——以鹽津縣豆沙段為例》24
    、潘君喜等人的《“一帶一路”助推黑
    井古鎮旅遊轉型》25
    等。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帶動了沿線文化產業的發展,其中旅遊開發也
    是其重要的一方面,文化旅遊的研究對南方絲綢之路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對各種
    文化現像進行研究的,如張偉的《南方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巴蜀樂舞的發展與變遷
    為例》26
    、常雁來的《淺析南方絲綢之路民間美術對外交流的當代價值》27
    、鄒一清的《南方
    絲綢之路與道教在東南亞的傳播》28
    、納文彙的《“一帶一路”建設和重構新南方絲綢之路語
    境中的宗教文化建設與調適》29
    等,對南方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現像進行了深入研究。有對
    當代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發展進行研究的,如鄒一清的《南方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研
    究及展望》30
    、宋志輝等人的《南亞非傳統安全形勢及其對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影響》31
    《南
    22
     方偉潔,袁英蕾,杜菲菲.文化線路遺產旅遊開發研究——以南方絲綢之路雲南永昌段為例[J].四
    川民族學院學報,2018(1):74-80.
    23
     趙建軍.友好城市機制在南方絲綢之路旅遊帶建設中的困境與對策[J].大理大學學報,2018(9):
    123-128.
    24
     張蓉,喻麗,巴勝超.南方絲綢之路五尺道旅遊開發研究——以鹽津縣豆沙段為例[J].名作欣賞,
    2017(27):174-176.
    25
     潘君喜,敖思.“一帶一路”助推黑井古鎮旅遊轉型[J].四川旅遊學院學報,2017(2):55-59.
    26
     張偉.南方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巴蜀樂舞的發展與變遷為例[J].戲劇之家,2018(13):
    13-15.
    27
     常雁來.淺析南方絲綢之路民間美術對外交流的當代價值[J].藝術評鋻,2018(4):179-180.
    28
     鄒一清.南方絲綢之路與道教在東南亞的傳播[J].中華文化論壇,2017(10):118-126 194.
    29
     納文彙.“一帶一路”建設和重構新南方絲綢之路語境中的宗教文化建設與調適[J].雲南社會科學,
    2015(3):135-141.
    30
     鄒一清.南方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研究及展望[J].中國史研究動態,2016(4):22-28.
    31
     宋志輝,馬春燕.南亞非傳統安全形勢及其對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影響[J].南亞研究季刊,2017
    (2).
    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及其與“一帶一路”的關繫》32
    《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對西部邊疆安
    全的意義》33
    、楊達等人的《“一帶一路”戰略下貴州發展路徑探析》34
    、林文勛的《“一帶一
    路”戰略與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大走廊構想》35
    、王志民的《建設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的
    地緣環境探析》36
    等,這類研究論文的數量和種類較多,足見經濟戰略研究在南方絲綢之路
    研究中的重要性。
    所以,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南方絲綢之路研究更加注重與
    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結合,也呈現出了更加強勁的研究力。
    第二節南方絲綢之路研究文獻綜述
    在近幾十年裡,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現將論文、論著等按照研究類型的
    不同進行分類述評,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並明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為未來南方絲綢之路
    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參考。
    一、南絲路經濟類研究文獻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經濟、文化研究是日前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的熱點,
    同時也是南絲路研究中成果豐碩的部分。
    段渝教授在《巴蜀絲綢對世界古代文明的貢獻》37
    一文中對巴蜀絲綢的產生、發展、貿
    32
     宋志輝,蔣真明,張齊美晨.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及其與“一帶一路”的關繫[J].南亞研究季
    刊,2016(4):86-93.
    33
     宋志輝.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對西部邊疆安全的意義[J].西部發展研究,2014:123-131.
    34
     楊達,林子.“一帶一路”戰略下貴州發展路徑探析[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35
     林文勛.“一帶一路”戰略與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大走廊構想[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6(2):83-85.
    36
     王志民.建設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地緣環境探析[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1):118-124.
    37
     段渝.巴蜀絲綢對世界古代文明的貢獻[J].文史雜志,1997(4):26-28.
    易狀況等進行了詳盡的論述。絲綢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商品,廣泛而長期地存在於北方
    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巴蜀絲綢產業發達,起源相當早遠。黃帝正妃嫘祖被奉為“先蠶”,
    歷史史籍的記載均認為嫘祖是“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的先祖,而嫘祖正是巴蜀地
    區西陵氏之女,嫘祖為今天四川鹽亭人,而鹽亭也被稱為“嫘祖故裡”。後,黃帝與嫘祖之
    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馴養家蠶、繅絲織衣的技術便進一步流入巴蜀地區。據此而看,巴蜀
    地區絲織業歷來發達,有其深厚的歷史原因。所以,段渝教授認為南方絲綢之路是進行絲綢
    貿易早的線路,不無道理。
    任乃強教授在《中西陸上古商道——蜀布之路》38
    中對《史記·西南夷列傳》中所提到
    之“蜀布”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借用司馬遷之語,將“南方絲綢之路”稱為“蜀布之路”。
    他認為,“蜀布”是蜀地古代行銷印緬地區的主要貨品,而這種經濟交流直接導致了中國與
    東南亞、南亞乃至歐洲的商品貿易,甚至包括文化、宗教的交流。
    童恩正教授在《略談秦漢時代成都地區的對外貿易》39
    一文中對秦漢時期以成都為代表
    的周邊地區對外貿易情況進行了全面論述。出於經營西南的需要,從秦王朝到漢王朝,成都
    都備受歷任統治者的關注。成都城在秦朝已頗具規模,到漢朝更是按照商業發展的需要建制
    完備。成都地區在秦漢時期發展了以成都為中心的商業、手工業區,其中成都、郫都區、雒
    縣主要生產紡織品及銅器、漆器,而臨邛則主要生產鐵器。而成都地區所產絲綢、鐵器、銅
    器也遠銷海內外,大大超乎南方絲綢之路的範圍。
    鄒一清研究員在《南方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研究及展望》40
    一文中針對南絲
    路對外貿易的發端、內容、貨幣、性質及方式等進行了綜合論述。藍勇教授在
    《明清西南絲路國際貿易研究》41
    一文中對明清時期南方絲綢之路的國際貿易進
    行了論述。明清時期,南方絲綢之路的國際商品貿易依然繁榮,交易商品包括
    絲綢、糧食、布匹、銅、鉛、鹽等。湯洪教授在《邛竹杖產地再考》一文中不
    僅以翔實的文獻考證了邛竹杖的產地,而且對其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早期對外經
    貿交流的重要憑證和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進行了深入分析。張學君教
    38
     任乃強.中西陸上古商道——蜀布之路[J].思想戰線,2001(5):139-140.
    39
     童恩正.略談秦漢時代成都地區的對外貿易[J].成都文物,1984(3).
    40
     鄒一清.南方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研究及展望[J].中國史研究動態,2016(4):22-28.
    41
     藍勇.明清西南絲路國際貿易研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3):31-37.
    授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食鹽貿易》42
    和《續篇》43
    中對南方絲綢之路沿線主要
    食鹽產地進行了梳理,對7—19世紀川滇產鹽基本情況、鹽業貿易基本情況進
    行了簡要分析,並用翔實的數據印證了其觀點。朱昌利的《南方絲綢之路與中、
    印、緬經濟文化交流》44
    、李桂芳的《秦漢時期的南方絲綢之路與中印交流》、45
    王韻的《唐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中緬經濟文化交流》46
    、顏信的《先秦兩漢時期
    中國西南道路與區域交流》47
    、鄒懷強的《歷史上騰衝與緬甸的翡翠開發和貿易
    關繫》48
    等論文對南方絲綢之路上中國西南地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