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昨日之城:桂林文化城的另一種溫故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黃偉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754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75413
    作者:黃偉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3年06月 

        
        
    "

    編輯推薦

    •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出現文化人雲集桂林的三次高峰,使桂林一躍而為全國著名的文化城。

    • 作者憑借數千萬字的史料文獻和生於斯長於斯的感性認識,將桂林文化城的歷史、人物娓娓道來,告訴我們前鐵路時代如何到桂林、桂林緣何被稱為出版之城,講述李宗仁的纔智和性格、夏衍的雙重身份、艾青的桂林愛情、馬君武與桂林的情緣……

    • 凡是希望真正了解桂林的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內容簡介

    由於歷史的原因,桂林承擔了那個年代全國抗戰文化中心的角色。桂林文化城的故事,實際上是那個年代中國文化人的故事。


    存在於1938至1944年的桂林文化城,既是昨日之城,它述說一段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文化歷史;也是今日之城,它啟示今日中國人文化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進程中的意義;更是未來之城,它將那種支持中華民族打敗侵略者的文化力量傳承、傳播到未來,讓國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進程中煥發出源源不斷、歷久彌新的創造力量。

    作者簡介

    黃偉林,桂林人。武漢大學文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特聘專家,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桂學研究院院長。創辦廣西師範大學新西南劇展、桂學博物館。曾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莊重文文學獎。著有《孔子的魅力》《中國當代小說家群論》《人:小說的聚焦》《歷史的靜脈》《山水之都》等。

    目錄
    前言

    昨日之城

    西南抗戰的門戶城市
    大轟炸中的桂林城
    前鐵路時代如何到桂林
    桂林曾如此國際化
    力揚詩中的山城桂林
    出版城
    桂西路
    昔日八桂堂今安在
    國防藝術社
    第三廳

    前言


     


    昨日之城


     


    西南抗戰的門戶城市


    大轟炸中的桂林城


    前鐵路時代如何到桂林


    桂林曾如此國際化


    力揚詩中的山城桂林


    出版城


    桂西路


    昔日八桂堂今安在


    國防藝術社


    第三廳


    桂林曾有百樂門


    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


    國立漢民中學


    穿山時期的無錫國專


    桂林師範學院的戲劇活動


    《大公報》裡的桂林師範學院


    西南劇展與桂林師院


    尋找桂林文化城留下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初的模樣


    桂林抗戰摩崖


    尋訪抗戰文化地標


    張桂林版《大公報》


    桂林三寶的 N 種說法


     


    昨日之人


     


    廣西之朝氣


    廣西人的抗戰基因


    廣西司機的硬性


    臺兒莊上空的八桂雄鷹


    文化人湧入桂林的波高潮


    文化人雲集桂林的三次高峰


    民國時期的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人物考錄


    體育家李宗仁


    李宗仁首倡“焦土抗戰”


    李宗仁的纔智和性格


    “小諸葛”白崇禧


    白崇禧的另一面


    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


    教育家馬君武


    隱蔽戰線領導人李克農


    隱蔽戰線的學者陳翰笙


    巴金次到桂林


    艾青詩歌裡柔軟的憂傷


    艾青的桂林愛情


    夏衍的雙重身份


    融入桂林土地的王魯彥


    物理學家丁西林的話劇創作


    《秋聲賦》中的桂林和田漢


    歐陽予倩是否曾在桂林師範學院任教?


    歐陽予倩留下的三筆遺產


    端木蕻良的桂林轉型


    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


    徐悲鴻與桂林的緣分


    長眠普陀山麓的音樂家張曙


    音樂界領軍人物吳伯超


    吳伯超音樂創作的黃金時期


    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東蓴


    廣西大學教授盛成


    桂林《大公報》總編輯徐鑄成


    發現另一個廣西的陳志良


    桂林籍音樂家滿謙子


    容縣美人封鳳子


    桂林籍文藝家李文釗


    在文化城中成長的桂林文人羅孚


    桂林中學高中生陳文統


    白先勇的桂林童年 後記


     

    在線試讀
    前言
    抗日戰爭時期,軍事抗戰自不待言,文化抗戰亦相當重要。許多有識之士都在思考文化對於抗戰的意義。一方面,人們發現日本侵略者不僅對中國進行軍事侵略,而且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對淪陷區進行奴化教育。翦伯贊專門談到過這個現像:
    從“九一八”以後,所謂王道文化的毒氛就彌漫了我們的東四省——並且在我們全國差不多都已有這種毒素的散布。他們組織許多文化別動隊,深入到我們的都市和農村,利用一切的報紙雜志,在中國的各種社會層,盡量地利用一些文化的奴纔,往復的去擴大奴化我們的文化運動。他們改編我們中小學的教科書,從根本的地方做根絕中國青年對於國家和民族復興的意識。他們企圖以文化去毒死中國人民的心靈,使中國人民像死人一樣貼伏在他們那些強盜的腳下。
    盧溝橋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者對中國文化的毀滅、對在中國領土上建立其侵略主義文化更加急迫,翦伯贊對這個現像亦有描述:
    近來它更毫無人性地焚燒我們的天津、北平,轟炸我們的上海、南京、廣州、南昌以及沿海沿江一帶的文化機關,殘殺我大學的教授、青年學生,以及他們認為有抗日意識或表現的著作家、新聞記者、雜志的編輯人,以及一切與文化有關繫的中國人民,同時並給予一切愛護人類文化的“中國的友人”以各種的危害。企圖以暴力給予中國文化以撥根地鏟除,在中國領土內重建其侵略主義的文化。
    北平、天津都是當時的中國文化重鎮,然而,隨著戰爭的進展, 翦伯贊不得不承認:“平津失陷以後,曾經長期的作為我們民族文化 中心的北平,以及文化中心的文化基礎,已經被日本帝國主義的大炮打得粉碎。”
    日本侵略者在軍事侵略的同時,對中國實施文化侵略,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批中國文化人投身抗戰,與軍人抗戰不同,他們從事的不是軍事抗戰,而是文化抗戰,他們在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新聞、出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想教育等各個領域從事文化抗戰。那麼,文化在戰爭中究竟有什麼作用?
    這也是抗戰時期許多有識之士討論的問題。
    當時的國民政府教 育部部長陳立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應該有相當的代表性,他認為:
    軍事勝敗的終決定因素,還是文化而不是暴力。某一民族之文化而具有特種優點,亦即必為其致勝之道。閃電戰不能殘一民族的文化力量,但持久戰卻能試驗一民族的文化力量。戰爭是文化的試金石,文化是戰鬥力的基石。這在歷史上是顛撲不破的一原則。

    前言


    抗日戰爭時期,軍事抗戰自不待言,文化抗戰亦相當重要。許多有識之士都在思考文化對於抗戰的意義。一方面,人們發現日本侵略者不僅對中國進行軍事侵略,而且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對淪陷區進行奴化教育。翦伯贊專門談到過這個現像:


    從“九一八”以後,所謂王道文化的毒氛就彌漫了我們的東四省——並且在我們全國差不多都已有這種毒素的散布。他們組織許多文化別動隊,深入到我們的都市和農村,利用一切的報紙雜志,在中國的各種社會層,盡量地利用一些文化的奴纔,往復的去擴大奴化我們的文化運動。他們改編我們中小學的教科書,從根本的地方做根絕中國青年對於國家和民族復興的意識。他們企圖以文化去毒死中國人民的心靈,使中國人民像死人一樣貼伏在他們那些強盜的腳下。


    盧溝橋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者對中國文化的毀滅、對在中國領土上建立其侵略主義文化更加急迫,翦伯贊對這個現像亦有描述:


    近來它更毫無人性地焚燒我們的天津、北平,轟炸我們的上海、南京、廣州、南昌以及沿海沿江一帶的文化機關,殘殺我大學的教授、青年學生,以及他們認為有抗日意識或表現的著作家、新聞記者、雜志的編輯人,以及一切與文化有關繫的中國人民,同時並給予一切愛護人類文化的“中國的友人”以各種的危害。企圖以暴力給予中國文化以撥根地鏟除,在中國領土內重建其侵略主義的文化。


    北平、天津都是當時的中國文化重鎮,然而,隨著戰爭的進展, 翦伯贊不得不承認:“平津失陷以後,曾經長期的作為我們民族文化 中心的北平,以及文化中心的文化基礎,已經被日本帝國主義的大炮打得粉碎。”


    日本侵略者在軍事侵略的同時,對中國實施文化侵略,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批中國文化人投身抗戰,與軍人抗戰不同,他們從事的不是軍事抗戰,而是文化抗戰,他們在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新聞、出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想教育等各個領域從事文化抗戰。那麼,文化在戰爭中究竟有什麼作用?


    這也是抗戰時期許多有識之士討論的問題。


    當時的國民政府教 育部部長陳立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應該有相當的代表性,他認為:


    軍事勝敗的終決定因素,還是文化而不是暴力。某一民族之文化而具有特種優點,亦即必為其致勝之道。閃電戰不能殘一民族的文化力量,但持久戰卻能試驗一民族的文化力量。戰爭是文化的試金石,文化是戰鬥力的基石。這在歷史上是顛撲不破的一原則。


    陳立夫說這番話的時候,抗戰已經進入相持階段,也就是持久戰階段。這時候,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武漢等大城市均已 淪陷,成千上萬的文化人雲集桂林。桂林從一個偏僻的城市,豹變為全國著名的文化城。


    當年的桂林文化城,在人們心目中有怎樣的位置?


    我們也不妨引用當時的報刊文字來說明。1944 年 2 月 15 日的 《大公晚報》發表《桂林劇壇略述》一文,署名何泛的作者在文章中寫道: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總時常不能克制的懷戀著一個地方,我們遠離開的城市:桂林。看到每一張從桂林出版的報紙都使我們興奮,收到每一封從桂林寄出的信件都使我們心跳。這是一種很難述說的感情。事實上,桂林也的確是一個值得使許多人懷戀的地方。


    這篇文章道出了當時桂林在許多人心中的地位。 那麼,桂林究竟憑什麼贏得當時人們如此的眷戀呢?因為她甲天下的山水?因為她和平安逸的生活? 顯然不是。 從山水風光上說,盡管當年有些文化人也留下了少量描寫桂林山水的文字,但與他們篇幅巨大的抗戰文字相比,這些山水紀勝的文字完全不成比例。


    從和平安逸上說,盡管桂林不是淪陷區,但桂林北邊的城市長沙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桂林南邊的城市南寧也曾經淪陷。戰火隨時可能蔓延到桂林。而敵機對桂林轟炸的頻繁程度,更是令人難以想像。


    那麼,人們為什麼如此眷戀桂林?


    事實上,上面的引文已經說出了端倪,“每一張從桂林出版的報紙都使我們興奮”,是桂林的文化、桂林的文化氛圍、桂林的文化產品對全國那些已經淪陷或者未曾淪陷的人們構成了強大深刻的吸引。


    確實,桂林文化城,抗戰時期的桂林,是以抗戰文化而非美麗山水吸引著億萬中國人民。 文化,對於當時的國人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想,對於當時的國人,文化的意義首先在於它的傳承力。文化將一顆中國文化的種子,根植於每一個中國人心中,讓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是中國文化塑造的人,是內含著中國文化基因的人。


    桂林漓江西岸有一座著名的伏波山,“伏波”二字來源於漢代伏波將軍馬援。這個名字的來源已經將桂林人與整個中國連成一體。抗戰時期,人們在伏波山還珠洞裡制作了一塊摩崖石刻,這塊摩崖石刻由四個字組成:還我河山。這四個字據說采用的是嶽飛的字體,我不知道是否屬實。但不管怎樣,“還我河山”這四個字,不僅深深銘刻在桂林的山體上,而且深深烙印於桂林文化城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人的心中。


    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人,他們在桂林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文化抗戰,就是用文化的方式,迫使日本侵略者“還我河山”。


    這個“我”,就是大寫的中國人,是經過文化啟蒙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的中國人;這個“河山”,就是大寫的中國,是那個被日本侵略者通過軍事武力暫時占領的中國山河。


    文化不僅具有傳承力,還具有傳播力。我們經常引用出版家趙家璧說的一段話:“它(桂林)有近百家的書店和出版社,抗戰時期自由中國的精神糧食——書,有百分之八十是由它出產供應的……”


    真是難以置信,一個小小的隨時可能被戰火焚燒的城市,竟然生產了如此大量的圖書。這些圖書傳播到那些尚未淪陷的中國國土,甚至傳播到那些已經淪陷的中國國土,成為自由中國億萬人民的精神食糧,營養著在艱難困苦中生存的億萬中國人的靈魂。這種文化的傳播 力,使億萬民眾能夠在千難萬險中仍然葆有一顆中國心,為全民族的抗戰傳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援助。


    文化還具有凝聚力。文化使所有中國人凝聚成一個整體。當時有一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題目為《中華民族是一個》。這篇文章的作者顧頡剛不在桂林文化城,但桂林文化城的文化人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在努力使散沙一盤的億萬國人凝聚成一個整體,凝聚成一個人。 “凝聚”這個詞,更通俗的表達就是“團結”。桂林文化城的文化,就是要團結多數的中國人,使多數的中國人成為一個整體,從而以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擊侵略者。


    文化還具有持久力。文化還能夠使中華民族獲得持久的抵抗力量。武漢淪陷之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也就是說,這場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戰爭,不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結束,而必須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段中進行。正所謂閃電戰短時間定勝負,持久戰長時間決輸贏。


    桂林文化城正是在這個時間節點形成。也就是說,歷史安排了這樣一個機會,讓桂林扮演這樣一個文化的角色,擔當這樣一個文化的大任,去喚醒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生產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凝聚中華民族的抵抗意志,持續中華民族的奮鬥精神。


    閃電戰短時間定勝負靠的是武力,持久戰長時間決輸贏既要靠武力,也要靠文化。中國有句老話:慷慨就義易,從容赴死難。慷慨就義憑的是一腔熱血,從容赴死則需要根深蒂固的文化。唯有文化,纔能讓中華民族在長達十四年的戰爭歲月中,在反復的失敗中,在九死 不悔的劫難中,仍然堅守中華民族的信仰,仍然堅定中華民族的信念。如果說抗日戰爭時期的中日軍事,是日強中弱;那麼,抗日戰爭時期的中日文化,則是日弱中強。日本文化,猶如櫻花,絢爛一時;中國文化,則仿佛精衛,堅韌不撥。


    當然,文化還具有創造力。文化使中華民族能夠不斷創新,不斷創造,無論是在物質領域,還是在精神領域,創造能力始終是中華民族終贏得這場生死之戰的關鍵因素。


    抗日戰爭時期的桂林文化城,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文學藝術、文化教育、國際交往各個領域,皆表現出卓越的創新創造能力。正是這種文化的創新創造力量,纔能讓中華民族由弱變強,轉敗為勝,洗刷了中華民族自甲午戰爭以來五十餘年在中日對抗中的屈辱,改變了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年屢戰屢敗的宿命,中華民族終於能夠在百年挫敗中站立起來,以東方雄獅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938 年至1944 年的桂林文化城,既是昨日之城,它述說一段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文化歷史;也是今日之城,它啟示今日中國人文化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進程中的意義;更是未來之城,它將那種支持中華民族打敗侵略者的文化力量傳承、傳遞、傳播到未來,讓國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進程中煥發出源源不斷、歷久彌新的創新與創造力量。


    是為序。


     2022 年 7 月 7 日於桂林星子岩東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