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純粹·長亭與短亭:詞學研究及其他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美孫康宜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研究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476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47607
    作者:[美]孫康宜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賣點
    《長亭與短亭:詞學研究及其他》是一部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論著,內容廣博,其中尤為精彩的是對詞學的研究,與大陸學者的方法、思路、觀點相比均別開生面。作者以全球化的視角,中西比較的方法,對習以為常的名家名作都有新的洞見,別具隻眼地闡述傳統詩詞和史學命題,給人以新的啟迪和美的享受,對向世界推介中國文化起到一種獨特的作用。

    編輯推薦
    耶魯大學獻給孫康宜教授的榮休致敬辭:
    孫康宜教授,臺灣東海大學文學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自1982 年起任教於本校。孫教授您是中國古代文學專家,精研詩學,並於比較詩學、文學批評、性別研究、文化理論、美學等領域創獲豐碩。您勤於著述,筆耕不輟,至今已出版8 部英文專著(含編輯)、30 部中文著作,以及上百篇學術論文。您早年的英文專著《詞與文類研究》《六朝詩研究》《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使您晉升為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權威之一,也為您贏得世界性的贊譽。令人欣羨的是,這些為人稱道的起家之作僅是您成果累累的學術之旅的開端。
    除了個人的英文專著及大量的中文著述外,您還編纂了多種對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論集:您與魏愛蓮(Ellen Widmer)教授合編《明清女作家研究集》,讓我們得以認識眾多此前明清默默無聞的女詩人的作品。您與蘇源熙(Haun Saussy)教授合作,出版《中國歷代女作家選集:詩歌與評論》,輯譯了自漢朝至20 世紀130 多位女詩人的代表作。您與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合力編纂了在中國文學研究場域中堪稱別樹一幟的《劍橋中國文學史》,這是一部涵蓋3000 年、明白易曉的中國文學史,不僅學者專家獲益良多,一般讀者也喜得入門津梁。這林林總總的著述,為學人、讀者打開了進入中國文學世界的大門,惠人良多。
    在此向您致敬之際,還要特別提到您艱難的人生路途,以及您的克難、超越精神。您在《走出白色恐怖》一書中憶述,在時局動蕩之時,令尊攜家口自北京遷居臺灣,四載以後,因白色恐怖遭國民政府逮捕,自此身陷囹圄,長達10 年。令尊入獄時您纔6 歲,您倆再見到面時您已16 歲。與此同時,您的祖父留在中國大陸,歷經親人離散之苦。您熬過了這些磨難,後來到美國,開始了另一段漫長的、曲折的人生之旅。您先是取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及圖書館學碩士學位,終於本國秀的學府之一獲得博士學位。

    本書賣點


        《長亭與短亭:詞學研究及其他》是一部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論著,內容廣博,其中尤為精彩的是對詞學的研究,與大陸學者的方法、思路、觀點相比均別開生面。作者以全球化的視角,中西比較的方法,對習以為常的名家名作都有新的洞見,別具隻眼地闡述傳統詩詞和史學命題,給人以新的啟迪和美的享受,對向世界推介中國文化起到一種獨特的作用。


     


    編輯推薦


    耶魯大學獻給孫康宜教授的榮休致敬辭:


    孫康宜教授,臺灣東海大學文學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自1982 年起任教於本校。孫教授您是中國古代文學專家,精研詩學,並於比較詩學、文學批評、性別研究、文化理論、美學等領域創獲豐碩。您勤於著述,筆耕不輟,至今已出版8 部英文專著(含編輯)、30 部中文著作,以及上百篇學術論文。您早年的英文專著《詞與文類研究》《六朝詩研究》《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使您晉升為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權威之一,也為您贏得世界性的贊譽。令人欣羨的是,這些為人稱道的起家之作僅是您成果累累的學術之旅的開端。


    除了個人的英文專著及大量的中文著述外,您還編纂了多種對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論集:您與魏愛蓮(Ellen Widmer)教授合編《明清女作家研究集》,讓我們得以認識眾多此前明清默默無聞的女詩人的作品。您與蘇源熙(Haun Saussy)教授合作,出版《中國歷代女作家選集:詩歌與評論》,輯譯了自漢朝至20 世紀130 多位女詩人的代表作。您與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合力編纂了在中國文學研究場域中堪稱別樹一幟的《劍橋中國文學史》,這是一部涵蓋3000 年、明白易曉的中國文學史,不僅學者專家獲益良多,一般讀者也喜得入門津梁。這林林總總的著述,為學人、讀者打開了進入中國文學世界的大門,惠人良多。


    在此向您致敬之際,還要特別提到您艱難的人生路途,以及您的克難、超越精神。您在《走出白色恐怖》一書中憶述,在時局動蕩之時,令尊攜家口自北京遷居臺灣,四載以後,因白色恐怖遭國民政府逮捕,自此身陷囹圄,長達10 年。令尊入獄時您纔6 歲,您倆再見到面時您已16 歲。與此同時,您的祖父留在中國大陸,歷經親人離散之苦。您熬過了這些磨難,後來到美國,開始了另一段漫長的、曲折的人生之旅。您先是取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及圖書館學碩士學位,終於本國秀的學府之一獲得博士學位。


    您在本校長期任教,並在行政工作上貢獻良多,如您曾擔任東亞語言文學繫繫主任、研究所主任。您在教學上成就傑出,曾獲頒 DeVane 教學研究獎章。眾所周知,此一由全美大學優秀生聯誼會耶魯分會所頒授的教研獎項乃本校至高榮譽之一。


    在此,為您以中文或英文著述,在文學、學術上所做的重大貢獻;為您作為學者及教授為耶魯大學做出的竭誠奉獻;也為您感人勵志的人生經歷——從一個備嘗艱苦的小女孩,浴火重生而終成首屈一指的學者、教授,以及在本校社群中深受愛戴的一員——“耶魯”向您致上摯誠的“謝謝您”!


    ——耶魯大學(嚴志雄 譯)

     
    內容簡介

        《長亭與短亭——詞學研究及其他》是孫康宜先生漢學研究論集。收錄專著《詞與文類研究》及《“古典”與“現代”——美國漢學家如何看中國文學》《柳是對晚明詞學中興的貢獻》《漢學研究與全球化》《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女子無纔便是德?》等二十多篇學術論文,內容廣涉孫先生的詞學研究成果、對中西經典文學及中西文學比較方面的心得和洞見、邊緣論題、探索的生荒領域,其中對中國古典作家的審美追求、中國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問題等,均做了饒有趣味的探討,從中可以窺見孫康宜先生海外漢學研究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孫康宜,美國著名華裔漢學家。原籍天津,1944 年生於北京,兩歲時隨家人遷往臺灣。1968 年移居美國,曾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現為耶魯大學Malcolm G. Chace' 56 東亞語言文學榮休講座教授,曾獲美國人文學科多種榮譽獎金,中英文著作多種。2015 年4 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and Sciences)院士。

    目錄
    輯一  學術專著《詞與文類研究》/ 001
    北大版自序 / 003
    聯經中文版原序 / 005
    英文版謝詞 / 008
    常引書目簡稱 / 011
    前言 / 012
    章 詞源新譚 / 017
    第二章 溫庭筠與韋莊——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 / 047
    第三章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076
    第四章 柳永與慢詞的形成 / 117
    第五章 蘇軾與詞體地位的提升 / 163
    結語 / 211
    譯後記 / 214
    輯二 學術文章 / 217

    輯一  學術專著《詞與文類研究》/ 001


    北大版自序 / 003


    聯經中文版原序 / 005


    英文版謝詞 / 008


    常引書目簡稱 / 011


    前言 / 012


    章 詞源新譚 / 017


    第二章 溫庭筠與韋莊——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 / 047


    第三章 李煜與小令的全盛期/076


    第四章 柳永與慢詞的形成 / 117


    第五章 蘇軾與詞體地位的提升 / 163


    結語 / 211


    譯後記 / 214


    輯二 學術文章 / 217


    劉勰的文學經典論 / 219


    解構與重建——北美《文心雕龍》會議綜述 / 236


    從“文類”理論看明傳奇的結構 / 244


    北美 20 年來詞學研究——兼記緬因州國際詞學會議 / 259


    “古典”與“現代”——美國漢學家如何看中國文學 / 275


    《樂府補題》中的像征與托喻 / 282


    重讀八大山人詩——文字性與視覺性及詮釋的限定 / 315


    陶潛的經典化與讀者反應 / 330


    女子無纔便是德? / 348


    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 / 374


    柳是對晚明詞學中興的貢獻/ 392


    一位美國漢學家的中西建築史觀 / 398


    《劍橋中國文學史》簡介——以下卷 1375—2008 年為例 / 404


    漢學研究與全球化 / 418


    試論 1333—134史闡釋的諸問題 / 424


    中國文學作者原論 / 439


    輯三 漢學研究序文、書評、贈詩 / 459


    序卞東波《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新視鏡——北美漢學論文選譯》/ 461


    序卞東波編譯《中國古典文學與文本的新闡釋——海外漢學論文新集》/ 464


    介紹一位新一代的歷史學者 / 471


    介紹一部有關袁枚的漢學巨作──施吉瑞《隨園:袁枚的生平、文學思想與詩歌創作》/ 476


    評吳妙慧《聲色大開:永明時代(483—493)的詩歌與宮廷文人文化》/ 487


    評艾朗諾《纔女的累贅:詞人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492


    評艾朗諾《歐陽修(1007—1072)的文學作品》/ 495


    評李惠儀《明清之際文學中的女性與國族創傷》/ 508


    《劍橋中國文學史》中譯本前言 / 516


    介紹耶魯部中文古籍目錄/ 522


    雙喜——祝賀吾友宇文所安/ 530


    輯四 漢學研究訪談 / 535


    經典的發現與重建——訪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繫教授孫康宜 / 537


    美國漢學研究中的性別研究/ 551


    有關《金瓶梅》與《紅樓夢》的 7 個問題 / 569


    關於《劍橋中國文學史》的采訪 / 575


    附錄 / 585


    《孫康宜作品繫列》校讀後記 / 587

    前言
    徜徉於古典與現代之間
    ——《孫康宜文集》導讀
    韓晗


    徜徉於古典與現代之間


    ——《孫康宜文集》導讀


    韓晗


     


     


     


    今年73歲的孫康宜先生是國際漢學界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她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深耕多年,著作等身。曾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The Gest Oriental Library at Princeton University)館長,後又兩度出任耶魯大學東亞繫(Th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at Yale University)主任,2015年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2016年又當選為臺灣“中研院”院士,在國際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聲譽卓著。而且,孫康宜還是一位馳名國際的華語散文家,其代表作《我看美國精神》《走出白色恐怖》不但在華語散文界影響頗大,而且還被翻譯為韓文、捷克文,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版,形成了世界性的影響。


    5年間,《孫康宜文集》在大陸、臺灣兩地先後問世,受到了許多同行學者的關注與好評,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孫康宜文集》的出版不但是國際漢學研究的大事,更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眾望所歸的喜事,當然這也說明了孫康宜先生作為學術泰鬥,其卓異成就得到了海峽兩岸、海內外學界的高度認可。作為《孫康宜文集》的主編,我願不揣淺陋,撰此導讀,向孫康宜先生的學術思想與創作成就致敬。



    總體來看,孫康宜先生的學術研究分為如下兩個階段。


    與其他同時代許多海外華裔學者相似,孫康宜出生於中國大陸,20世紀40年代末去臺灣,在臺灣完成了初等、高等教育,爾後赴美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執教。但與大多數人不同之處在於,孫康宜的人生軌跡乃是不斷跌宕起伏的結果,並非一帆風順。因此,孫康宜的學術研究分期,也與其人生經歷、閱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1944年,孫康宜出生於北京,兩歲那年,因為戰亂而舉家遷往臺灣。其父孫裕光曾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並曾短期執教北京大學,而其母陳玉真則是臺灣人。孫康宜舉家遷臺之後,旋即爆發二二八事件,孫康宜的舅舅陳本江因涉“臺共黨人”的“鹿窟基地案”而受到通緝,其父亦無辜受到牽連而入獄10年。


    可以這樣說,幼年至少年時期的孫康宜,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在其父蒙冤入獄的歲月裡,她與母親在高雄林園鄉下相依為命。這樣獨特且艱苦的生存環境,鍛煉了孫康宜堅強、自主且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性格,也為其精於鑽研、刻苦求真的治學精神起到了奠基作用。


    1962年,18歲的孫康宜被保送進入臺灣東海大學外文繫,這是一所與美國教育界有著廣泛合作並受到基督教會支持的私立大學,首任校董事長為臺灣前教育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杭立武先生,這是孫康宜學術生涯的起點。據孫康宜本人回憶,她之所以選擇外文繫,乃與其父當年蒙冤入獄有關。英文的學習可以讓她產生一種逃避感,使其可以不必再因為接觸中國文史而觸景生情。


    在這樣的語境下,孫康宜自然對英語有著較大的好感,這也為她今後從事英語學術寫作、比較文學研究打下了基礎。她的學士學位論文“The Importance of Herman Melville to Chinese Students wit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deas of Melville and Prominent Chinese Thinkers”(《赫爾曼麥爾維爾對中國學生的重要性—兼論麥爾維爾與中國著名思想家的思想比較》)以美國小說家赫爾曼麥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1891)的小說《白鯨》()為研究對像。用孫康宜本人的話講:“他一生中命運的坎坷,以及他在海洋上長期奮鬥的生涯,都使我聯想到自己在白色恐怖期間所經歷的種種困難。”


    從東海大學畢業後,孫康宜繼續在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攻讀美國文學研究生。多年英語的學習,使得孫康宜有足夠的能力赴美留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孫裕光已經出獄,但屬於“有前科”的政治犯,當時臺灣處於“戒嚴”狀態下,有“政治犯”背景的孫康宜一家是被“打入另冊”的,她幾乎不可能在當時臺灣的體制內獲得任何上升空間(除了在受教育問題上還未受到歧視之外),甚至離臺赴美留學,都幾乎未能成行。在這樣的處境下,定居海外幾乎成為孫康宜的出路。


    在臺大外文所讀書期間,成績優異的孫康宜就被得克薩斯州的 A & M 大學(Texas A & M University)英文繫錄取並獲獎學金。但後來由於個人情況的考慮,她決定進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圖書館學繫的碩士班。歷史地看,這是一個與孫康宜先前治學(英美文學)與其之後學術生涯(中國古典文學)並無任何直接聯繫的學科;但客觀地說,這卻是孫康宜在美國留學的一個重要的過渡,因為她想先學會如何在美國查考各種各樣的學術資料,並對書籍的分類有更深入的掌握。1971年,孫康宜獲得該校圖書館學繫的碩士學位之後,旋即進入南達科他州立大學(The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英文碩士班學習,這是孫康宜獲得的第二個碩士學位—她又重新進入了英美文學研究領域。


    嗣後,孫康宜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繫(The East Asian Studies Department at 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班,開始主修中國古典文學,副修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師從於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1922—2005)、高友工(Yu-kung Kao,1929—2016)等知名學者。此時孫康宜真正開啟了她未來幾十年的學術研究之門—比較文學視野下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1978年,34歲的孫康宜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並發表了她的篇英文論文,即關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教授西裡爾白之(Cyril Birch, 1925— )的《中國文學文體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Literary Genres)的書評,刊發於《亞洲研究》()雜志上。這篇文章是她用英文進行學術寫作的起點,也是她進入美國學界的裡程碑。


    1979年,是孫康宜學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她的份教職就是在人文研究頗有聲譽的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擔任助理教授,這為初出茅廬的孫康宜提供了一個較高的起點。同年,孫康宜回到中國大陸,並在南京大學進行了學術講演,其間與唐圭璋、瀋從文、趙瑞蕻等前輩學者和作家有過會面。作為新時期早回到中國大陸的旅美學者之一,孫康宜顯然比同時代的其他同行更有經歷上的優勢。


    次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繫創繫主任牟復禮教授的推薦下,孫康宜受聘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擔任館長,這是一份相當有榮譽感的職位,比孫康宜年長53歲的中國學者兼詩人胡適曾擔任過這一職務。當然,這與孫康宜先前曾獲得過圖書館學專業的碩士學位密不可分。在任職期間她在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出版了自己本英文專著(《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這本書被認為是北美學界部完整地研究晚唐至北宋詩詞的繫統性著述,它奠定了孫康宜在北美學術界的地位。1982年,孫康宜開始執教耶魯大學東亞繫,並在兩年後擔任東亞語文研究所主任,1986年,她獲得終身教職。


    在《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一書中,孫康宜以溫庭筠與韋莊兩人為重要對像,以文體學為研究方法論,探索了花間詞獨特的結構原理。20世紀60至80年代,是文體學研究在北美突飛猛進的年代,孫康宜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正是文體學研究在美國學界聲勢正隆的20世紀70年代末,甚至可以說,文體學代表了當時美國文學理論界為前沿的研究方法。當時美國著名文藝理論家韋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曾認為:“文體學研究一切能夠獲得某種特別表達力的語言手段,因此,比文學甚至修辭學的研究範圍更廣大。”從孫康宜本學術專著便可看出其對於歐美前沿文論的關注並努力將其借鋻於中國文學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花間詞”得名於五代後蜀詩人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該詞集中收了18位詞家的500首詞,共同主題便是描述女性以及異性之間的相思。在孫康宜的本學術專著裡,她就選擇用歐美文論界前沿的文體學理論來解讀花間詞,可以這樣說,這本書在總體上奠定了孫康宜今後的學術風格。


    如果將孫康宜的學術生涯形容為一張唱片的話,從東海大學到普林斯頓大學這段經歷,視為這張唱片的A面,而其後數十年的“耶魯時光”是這張唱片的B面。因此,《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既是A面的終曲,也是B面的序曲。此後孫康宜開始將目光聚集在中國古典文學之上,並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本英文專著(《六朝詩研究》)。


    從嚴謹的學科設置來看,唐宋文學與六朝文學顯然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但孫康宜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歷史考據研究學者,她更注重於從現代性的視野下凝視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性變革,即作家如何在不同的時代下對政治、歷史乃至自身的內心進行書寫的流變過程。這與以“樸學”為傳統的中國大陸主流古典文學研究不盡相同,而是更接近西方學界主流研究範式—將話語分析、心理分析、性別研究與文體研究理論引入古典文學研究範疇。


    這就不難理解孫康宜的第三本英文專著(《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下文簡稱《情與忠》)緣何會成為該領域的代表作之緣由。陳子龍是一位被後世譽為“明詩殿軍”的卓越詩人,而且他官至“兵科給事中”,屬於位高權重之人。明亡後,他被清軍所俘並堅決不肯剃發,終投水自盡。孫康宜將這樣一個詩人作為研究對像,細致地考察了他的文學活動、政治活動與個人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繫,認為其“忠”(家國大愛)與“情”(兒女私情)存在著情感相通的一面。


    不言自明,《情與忠》的研究方式明顯與先前兩本專著不同,前兩者屬於概論研究,而後者則屬於個案研究。但這三者之間卻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繫:以比較文學為核心,用一繫列現代研究範式來解讀中國古典文學。這是有別於傳統學術的經典詮釋研究。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孫康宜別出心裁地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孫康宜的一繫列著述與單篇論文中,“現代”與“古典”合奏而鳴的交響旋律可謂比比皆是。如《〈樂府補題〉中的像征與托喻》著重研究了“詠物詞”中的像征與托喻;而《隱情與“面具”—吳梅村詩試說》獨闢蹊徑,將“面具(Mask)說”與“抒情主體”(lyric self)理論引入對吳梅村(即吳偉業)的詩歌研究當中,論述吳梅村如何以詩歌為工具,來闡釋個人內心所想與家國寄托;《明清詩媛與女子纔德觀》則是從性別研究的角度論述女性詩人的創作動機與群體心態。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從東海大學到普林斯頓大學,完整的學術訓練,讓孫康宜具備了“現代”的研究視野與研究方式,使其可以在北美漢學界獨樹一幟,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在當代重要的學者之一。


    但公正地說,用“現代”的歐美文學理論來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絕非孫康宜一人之專利,在海外漢學領域內,可謂比比皆是。如艾朗諾(Ronald Egan, 1948— )對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探索,浦安迪(Andrew H. Plaks, 1945— )的《紅樓夢》研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1946— )對唐詩文本的精妙解讀,餘國藩(Anthony C. Yu, 1938—2015)的《西遊記》再解讀以及卜松山(Karl-Heinz Pohl, 1945— )在儒家美學理論中的新發現,等等,無一不是將新方法、新理論、新觀點乃至新視角與傳統的“老文本”相結合。甚至還有觀點認為,海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其實就是不同新方法的博弈,因為研究對像是相對穩定、明確的。


    無疑,這是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截然不同的路數。發現一個“被忽略”的現當代作家(特別是在世的作家)不難,但要以考古學的研究範式,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中找到一個從未研究過的個案,之於海外學者而言可謂是難於上青天。


    談到這個問題,勢必要談到孫康宜學術思想的特殊之處。“傳統”與“現代”的相結合當然是大多數海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者的“共性”,但孫康宜的“傳統”與“現代”之間卻有著自身的特色,我認為,其特殊之處有二。


    首先是從性別研究出發的視角。這是許多海外中國古典文學學者並不具備的。在海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如孫康宜這樣的女性學者本身不多見,孫康宜憑借著女性特有的敏感性與個人經驗對中國古典文學進行獨特的研究與詮釋,這是其特性而非共性。因此,“女性”這個角色(或身份)構成了孫康宜學術研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詞。譬如她在研究陳子龍時,會考慮到對柳如是進行平行考察,而對於明代“纔女”們的審理,則構成了孫康宜極具個性化的研究特色。


    當然,很多人會同時想到另外兩位華裔女性學者:田曉菲(Xiaofei Tian,1971—)與葉嘉瑩(Chia-ying Yeh, 1924—)。前者出生於1971年,曾為《劍橋中國文學史》(,該書的主編為孫康宜和宇文所安)撰寫從東晉至初唐的內容,並在六朝文學研究中頗有建樹,而出生於1924年的葉嘉瑩則是一位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成果豐碩的女性學者,尤其在唐宋詞研究領域,成就不凡。


    雖都是女性學者,但她們兩者與孫康宜的研究仍有著不可忽視的差異性。從年齡上講,田曉菲應是孫康宜的下一代人,而葉嘉瑩則是孫康宜的上一代人。孫康宜恰好在兩代學人之間。因此,相對於葉嘉瑩而言,孫康宜有著完整的西學教育,其研究更有“現代”的一面,即對於問題的認識與把握乃至個案研究,都更具備新理論與新方法。但之於田曉菲,孫康宜則顯得更有文學批評性。畢竟田曉菲是從中國現代史轉型而來,其研究風格仍帶有歷史研究的特征,而孫康宜則是相對更為純粹的文學研究,其“現代”意識下從性別研究出發的視角,更有承上啟下、革故鼎新的學術史價值。


    廣義地說,孫康宜將性別研究與中國古典文學糅合到了一起,打開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扇大門,提升了女性作家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中的地位,為解讀中國古典文學史中的女性文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工具。更重要的在於,長期以來中國古典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基本上都是男權中心主義的主導,哪怕在面對女性作家的時候,仍然擺脫不了男權中心主義這一既成的意識形態。


    譬如《情與忠》就很容易讓人想到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該著對於陳(子龍)柳之傳奇故事也頗多敘述,但仍然難以超越男權中心主義的立場,即將柳如是作為“附屬”的女性進行闡釋。但是在《情與忠》中,柳如是卻一度構成了陳子龍文學活動與個人立場變化的中心。從這個角度來看,孫康宜不但提供了解讀中國古典文學史中女性作家的理論工具,而且還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提供一個相當珍貴的新視野。史景遷(Jonathan Spence,1936— )曾評價該著的創見:“以生動的史料,深入考察了在17世紀這個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人們有關愛情和政治的觀念,並給予了深刻的闡述。”


    其次是將現代歐美文論引入研究方法。之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而言,引入歐美文論是有一定爭議的,與之相比,乾嘉以來中國傳統學術(即“樸學”)中對古籍進行整理、校勘、注疏、輯佚,加上適度的點校、譯釋等研究方式相對更受認可,也在古典文學研究體繫中占據著主流地位。


    隨著“世界文學”的逐步形成,作為重要組成的中國古典文學,對其研究已經不能局限於其自身內部的循環闡釋,而是應將其納入世界文學研究的體繫、範疇與框架下。之於海外中國文學研究,尤其應承擔這一歷史責任。同樣,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古典文學的形成絕非是在“一國一族”之內形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過程。因此,中國古典文學的體制、內容與形態是在“變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就必須要將當代歐美文論所涉及的新方法論納入研究體繫當中。在孫康宜的研究中,歐美文論已然被活學活用。譬如她對明清女性詩人的研究如《明清文人的經典論與女性觀》《寡婦詩人的文學“聲音”》等篇什,所著眼的即是比較研究,即不同時代、政權、語境下不同的女性詩人如何進行寫作這一問題;而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經典文本、作家的傳播與影響,也是孫康宜所關注的對像,譬如她對“典範作家”王士禎的研究,她敏銳地發掘了宋朝詩人蘇軾對王士禎的影響,並提出“焦慮說”,這實際上是非常典型的比較文學研究了。此外,孫康宜還對陶潛(陶淵明)經典化的流變、影響過程進行了文學史的審理,並再度以“面具理論”(她曾用此來解讀過吳梅村)進行研究。這些都反映出歐美文論研究法已構成了孫康宜進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內核。


    孫康宜通過自己的學術實踐有力地證明了:人類所創造出的人文理論具有跨民族、跨國家的共同性,歐美文論同樣可以解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譬如前文提到的《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一書(北大版將該書名改為《詞與文類研究》),則明顯受到克勞迪歐吉倫(Claudio Guillen,1924—2007)的《作為繫統的文學:文學理論史札記》()、程抱一(François Cheng, 1929—)的《中國詩歌寫作》()與埃裡希奧爾巴赫(Erich Auerbach,1892—1957)的《摹仿論:西方文學中現實的再現》()等西方知名著述的影響,除了文體學研究方法之外,還將話語分析與心理分析引入對柳永、韋莊等詞人的作品研究,通讀全書,宛然中西合璧。


    性別研究的視角與歐美文論的研究方法,共同構成了孫康宜學術思想中的“新”,這也是她對豐富現代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體繫的重要貢獻。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孫康宜的“新”,是她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所決定的,在孫康宜求學、治學的半個多世紀裡,臺灣從封閉走向民主,而大陸也從貧窮走向了復興,整個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作為世界目光所聚集的焦點而被再度寫入人類歷史中重要的一頁。在大時代下,中國文化也重新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孫康宜雖然面對的是古代經典,但從廣義上來講,她書寫的卻是一個現代化的時代。

    媒體評論
    簡體增訂版致謝詞


    孫康宜

    拙著在繁體版《孫康宜文集》基礎上,增訂為《孫康宜作品繫列》五卷本能在中國出版,首先要感謝《南方周末》的朱又可先生,因為是他把拙著介紹給多馬先生的。聽朱又可先生說,多馬一直想出版我的作品,對我來說當然很高興。

    簡體增訂版致謝詞


     


     


    孫康宜


     


    拙著在繁體版《孫康宜文集》基礎上,增訂為《孫康宜作品繫列》五卷本能在中國出版,首先要感謝《南方周末》的朱又可先生,因為是他把拙著介紹給多馬先生的。聽朱又可先生說,多馬一直想出版我的作品,對我來說當然很高興。


    能認識多馬先生乃是我個人的一大榮幸。奇妙的是,雖然彼此沒見過面,但發現雙方的觀點一拍即合,仿佛遇到了知心人。尤其當初在偶然間見到他和我的好友顧彬(Wolfgang Kubin)的合照,感到多馬的面孔甚為熟悉,頗為震撼!後來發現多馬辦事敏捷,富判斷力,凡事充滿創意,令我十分欽佩。所以此次拙著《孫康宜作品繫列》能順利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完全靠多馬先生的持續努力,在此我要特別向他獻上感謝。


    同時,我也要感謝好友徐文博士,為了這套簡體版,她特別為新加的數篇文章重新打字,並為我完成作品繫列的繁簡轉換。今年她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當訪問學者,在極其忙碌之中,還不斷抽出時間協助我,讓我無限感激。此外,我的耶魯學生凌超博士[目前執教於緬因州的貝茨學院(Bates College)]多年來一直不斷給我各方面的幫助,這次又為這套作品繫列題簽,令我終生難忘。住在費城附近的李保陽博士,幫我校閱全部作品繫列五卷,原稿總字數近170萬字,合計1914頁,校改條目共1329處,並為簡體版作品繫列撰寫“校讀後記”,我對他的感激之情是言語所無法形容的。


    對於臺灣秀威資訊的發行人宋政坤先生的授權,以及鄭伊庭、杜國維等人的幫忙,我要表達衷心的謝意。同時,我也要感謝從前繁體版文集的主編韓晗教授,他為整套書的初步構想做出了。


    這套作品繫列五卷本將在我的出生地—北京編輯出版,令我感到特別興奮。尤其在目前全球遭受巨大衝擊、合力抵抗疫情的艱難期間,能得到出書的些微安慰和喜悅,也算是一種幸福了。


     


    2020年5月12日


    寫於美國康州木橋鄉

    在線試讀
    輯一  學術專著《詞與文類研究》
    第二章溫庭筠與韋莊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



    以年齡論,溫庭筠長韋莊不過20歲左右,但兩人所處的政治環境卻有天壤之別。韋莊生逢黃巢之亂(880年),溫庭筠幸而未曾得遇。這是區野關鍵。黃巢亂後,唐室將傾,藩鎮割據,國勢日危,存亡就在旦夕之間。而烽火連天,狼煙遍地,尋常百姓家破人亡更是所在多有。時局紊亂若此,韋莊哪能安享溫庭筠所過的太平盛世?未及而立之年,他就遠離帝京,避亂南下,在江淮之間遊蕩了10年以上。到了耳順之年(901年),他又買櫂入蜀,後終老於此,時值910年。韋莊所寫的許多七律,因此都有一股故國不堪回首的滄桑感,也把黃巢亂後造成的哀鴻遍野與悲雁處處訴說殆盡:

    過揚州
    當年人未識兵戈
    處處青樓夜夜歌
    花發洞中春日永
    月明衣上好風多
    淮王去後無雞犬
    煬帝歸來葬綺羅
    二十四橋空寂寂

    輯一  學術專著《詞與文類研究》


    第二章溫庭筠與韋莊


    ——朝向詞藝傳統的建立


     


     


     


    以年齡論,溫庭筠長韋莊不過20歲左右,但兩人所處的政治環境卻有天壤之別。韋莊生逢黃巢之亂(880年),溫庭筠幸而未曾得遇。這是區野關鍵。黃巢亂後,唐室將傾,藩鎮割據,國勢日危,存亡就在旦夕之間。而烽火連天,狼煙遍地,尋常百姓家破人亡更是所在多有。時局紊亂若此,韋莊哪能安享溫庭筠所過的太平盛世?未及而立之年,他就遠離帝京,避亂南下,在江淮之間遊蕩了10年以上。到了耳順之年(901年),他又買櫂入蜀,後終老於此,時值910年。韋莊所寫的許多七律,因此都有一股故國不堪回首的滄桑感,也把黃巢亂後造成的哀鴻遍野與悲雁處處訴說殆盡:


     


    過揚州


    當年人未識兵戈


    處處青樓夜夜歌


    花發洞中春日永


    月明衣上好風多


    淮王去後無雞犬


    煬帝歸來葬綺羅


    二十四橋空寂寂


    綠楊摧折舊官河


    (《全唐詩》冊10,第8021頁)


     


    憶昔


    昔年曾向五陵遊


    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


    露桃華裡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


    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


    夕陽唯見水東流


    (《全唐詩》冊10,第8007頁)


     


    就在“當年人未識兵戈”的時代(《過揚州》,行一),晚唐詞人溫庭筠度過了半生。但是對韋莊來講,當年的花柳繁華和如今的兵燹連天對照,徒然令人唏噓浩嘆。溫、韋的表現—不管詩中天地或生活實況—都截然不同,而本章的目的正是要討論其間的差異,看看這兩位詞國先鋒有何不同之處。循此,我們還可進一步認識晚出的詞在體格方面到底受過他們多大的影響,尤其可以了解個人風格對詞體的撞擊有多深。


    一、詞的修辭學:弦外之音與直言無隱


    溫庭筠用《菩薩蠻》填過的詞不在少數,其中有一首卻可顯示他個人的一般風格:


     


    水精簾裡頗黎枕


    暖香惹夢鴛鴦錦


    江上柳如煙


    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


    人勝參差翦


    雙鬢隔香紅


    玉釵頭上風


    (《全唐詩》冊12,第10064頁)


     


    讀罷此詞,我們隨即可以注意到的是:全詞兩片的聯繫並不強,因為各片所寫似乎僅為單景一色。所幸這兩片逸興遄飛,無礙讀者在其間找到可能的關聯。


    詞句之中,並沒有透露誰是發話者,但其敘述觀點若屬全知全能,則首片所寫或為某閨中怨婦:“暖香”使她情思乍起,竟然沉酣在春夢之中。如此一來,後片就是夢中世界,怨婦盛服華發,臨江而立。雖然如此,首片的發話者也可能是個男人,目前正在回首閨中密友的十裡送別。水精簾,鴛鴦錦:他猶記得春宵一度,觸處盡是濃情蜜意(行一至二)。怎奈雞鳴破曉,他就得離此他去(行三至四)。於是,就在第二片,我們看到婦人依江送別,玉釵猶迎風舞動(三至四行的聯句)。此外,若說發話人是個婦女亦無不可,則全詞所寫當屬她個人際遇。她前夜尚在紅樓擁被而臥,一床絲羅都是錦繡鴛鴦。回想至此,她不禁為良人不在而倍感惆悵,雖然繡花枕被所譜的都是琴瑟和鳴。拂曉時分,她憑窗遠眺,薄霧中幾株垂柳,而天色迷蒙裡野雁破空而去。良人他適,愁思如何不上心頭?到了尾片,她乃刻意裝扮,身披輕紗,薄如藕絲,頭飾鷺羽,迎風搖擺,可是依然解不開心頭的千絲萬緒。


    不管我們中意哪一種詮解,這首詞的前後片顯然是由不同的兩組對照並列所構成,而不是一氣呵成的連貫動作。讀者得馳騁想像力,細按各種可能的換頭原則,纔有和詞家交融為一體的可能。既然要把注意力由字義顯然的幕前轉移到字義含糊的幕後,那麼這首詞的玄妙之處,我們或可用“言外意的修辭策略”(rhetoric of implicit meaning)界定之。作者鏤刻出一幅客觀的圖景,收拾起自己的真面目,所以在閱讀感覺中,言外意更勝過字面義。情景也是自然裸現,而非直接敘述出來。


    講究各景並列可不是尋常筆法,用言外意來媾和各景的修辭方式更是常人罕見。溫庭筠的特殊風格便存乎此等策略之中。我們深入再探溫詞結構,發現統合換頭的組織原則,講究的乃是不同詞語的肌理聯繫(textual linkage)—亦即行與行之間、語詞與語詞之間都有這種聯繫。再質而言之,溫詞少假連接詞,也不用任何指涉性的代名詞或指示詞(demonstratives)。中國詩詞善用簡便的意像來結構字句,溫氏的構詞原則用的也正是這種組織方式。示意字(deictics)既不多見,連帶也就缺乏直接而詳明的意涵。不過,正因示意字有闕,溫詞纔能開創模稜兩可的詞意,增添撲朔迷離之感。他的詞句愈玄妙,批評家對他也就益發折服。例如一首《更漏子》—尤其是第四到第六句,不但堂奧深妙,而且玄機處處,歷代詞話家雖然讀得莫名其妙,卻也頻頻贊美,叫好之聲盈耳:


     


    柳絲長


    春雨細


    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


    起城烏


    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


    透簾幕


    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


    繡簾垂


    夢長君不知


    (《彙編》冊1,第61頁)


     


    第四到第六句的塞雁、城烏與屏上鷓鴣之間,看似一無文法聯繫,彼此形同解體。然而,溫庭筠隱喻性的修辭美學也正存乎此種筆法之中。全詞首寫某日春景,發話者繼之出現,形單影隻,一片靜寂,唯有細雨淅瀝以及遠方滴漏答答(行二至三)。在傳統上,細柳是別離的像征,發話者眼見及此(行一),不禁想起情郎遠適。待野雁從塞外驚起,群烏在城垣上鼓翅而飛,而暖房風屏上所繪的金鷓鴣仍寂然不動(行四至六),她的落寞感就油然生起,而且更深更強。無可置疑,第二片的情景仍源自這些並列的感官意像(sensory images),而這種解讀可能也正中作者心意,雖然他並無一語道及此點:讀者必須自行揣摩,求詮求解。由另一個角度說,溫詞表面上是一團破碎的意像,我們唯有了解他慣用言外之意的填詞方法,重新拼組,纔能使這堆意像意蘊更豐。溫詞肌理嚴密,他又善於堆棧與並呈名詞,組織益發細致,予人的印像更加深刻。下舉例句皆為溫詞典型:


     


    畫羅金翡翠


    (《彙編》冊1,第57頁)


     


    寶函鈿雀金鸂鶒


    (《彙編》冊1,第58頁)


     


    翠翹金縷雙鸂鶒


    (《彙編》冊1,第57頁)


     


    這些例句後半部的意像如“金翡翠”“金鸂鶒”與“雙鸂鶒”,似乎都能貼合前半部的意涵。不過,其間根本沒有文法聯繫可言。


    溫詞的弦外之音,往往逼得研究者非從理論的角度出發,一探他的風格特色不可。他的構詞原則並非出自“敘事性”的線形發展,而是取乎對意像畀重甚深的詮釋過程。這套原則背後的思想是:詞或詩都無須借重連貫性的發展,定向疊景本身就饒富意義。此一筆法使用的頻率愈高,各個彼此就會益形疏離,而這一切又都意味著溫氏筆端講究“並列法”(parataxis),對“附屬結構”(hypotaxis)缺乏興趣。上面兩個西方古典修辭學術語,都是已故的奧爾巴哈(Erich Auerbach)教授在討論拉丁語法時提出來的。雖然如此,我覺得這兩個名詞對中國詩詞的討論還是蠻管用,可以視為詩人詞客的基本創作法。“並列法”指的是詞、句的排比;“附屬結構”則有不同的聯繫字詞,可以“結構”相異的時間或因果關繫。就詞體的演進而言,這兩種修辭方法皆有其基本重要性,我們故此應該不憚煩言細述一番。


    從中國詩詞的傳統來看,意像“並列”了無獨特之處。事實上,一般人總期望詩人詞客都能結合創作技巧,即使含糊其詞,讀起來也應有主題重心。唐代以後的中國讀者,對此等閱讀基設特有所求,因為他們讀慣律詩,早已養成透視高度意像語的能力,此所以傳統詞話家總努力想要認識溫詞的言外“真”諦:就算是簡略排比的意像,也可能寓有微言大義。例如清代詞話家周濟,就曾總括溫氏詞藝,用中國傳統詞話籠統評道:“飛卿醞釀深。”


    就溫詞的並列結構而言,現代詞學學者也著有精研,頗具貢獻。俞平伯曾觀察溫詞道:溫著“每截取可以調和的諸印像而雜置一處,聽其自然融合”。葉嘉瑩也說溫詞如畫,感人肺腑,而這種種乃奠基於溫氏特有的美學—亦即他所使用的感性意像,而非文句的邏輯次序。


    縱然如此,現代讀者也應該再問一聲:溫詞是否有一套要言不煩的原則以統合各處的並列結構?溫庭筠排比意像,一向直截了當,有時似乎漫無章法,但仔細探究,我們卻發覺其中要題都經過精挑細選,而各個意像就繞此回旋發展。下引這首《菩薩蠻》正可展現上述溫詞詞藝:


     


    翠翹金縷雙鸂鶒


    水文細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


    煙草粘飛蝶


    青瑣對芳菲


    玉關音信稀


    (《全唐詩》冊12,第1064頁)


     


    破題處的意像也是這首詞的核心,全詞所有的意像都循此開顯。婦人在句中首現身影,不但頭插翠翹,還飾上一對鸂鶒 。這個意像一旦形成,其他意像便蜂擁而至。讀者由女人的美貌聯想到室外的美景,奔至眼底的乃是碧水、青池與海棠梨(行二至四)。到了第二片,意像轉回婦人自己:她拿錦袖半遮臉,笑靨一時間看不著(行五)。值此之際,敘述者放眼自然景致,又把讀者拉到煙草飛蝶去(行六)。第五句呼應了句,顯而易見。而第六句也讓人聯想起二至四句。雖然如此,這種句法仍顯示這些彼此呼應的意像遵循的不是線形發展而是“並列”的形式。稍後的宋代詞人周邦彥,也曾用過極其類似的詞藝以組織自己的意像。


    和溫庭筠相形之下,韋莊填詞的原則就大異其趣。權引兩首為例:


     


    女冠子


    昨夜夜半


    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


    依舊桃花面


    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


    欲去又依依


    覺來知是夢


    不勝悲


    (《彙編》冊1,第110頁)


     


    荷葉杯


    記得那年花下


    深夜


    初識謝娘時


    水堂西面畫簾垂


    攜手暗相期


     


    惆悵曉鶯殘月


    相別


    從此隔音塵


    如今俱是異鄉人


    相見更無因


    (《彙編》冊1,第118頁)


     


    這些詞的發話人幾乎同時在傾訴他們的際遇。韋莊並不像溫庭筠:他並沒興趣在前後片呈現不同的兩個景;他反而漠視前後片的界限,干脆讓敘事態勢一路奔瀉到底。易言之,韋莊擬以次序井然的方式寫景抒情,一切都隨著思路綰結在一起。


    韋莊的做法,不啻表明他所宗奉的乃文意朗朗的詞句。比起溫庭筠,他的詞體更直截了當。就句法而言,附屬結構的情形也多過溫詞。當然,所謂“好詞”多少都有點晦澀—用蘇珊朗格(Susanne Langer)的話來講,世上根本“沒有一根腸子通到底的詩”。因此,本章中用明晦做對比隻是權宜之計,庶幾方使我們分析全然相異的兩種詞體。


    詞行的“序列”究竟為何?詞意“明朗”的程度要有多大?這些問題都不好回答,況且我們現在面對的也不是演繹推理,而是“附屬結構”的技巧、相續的詞句與示意字本身。在中文文法上,所謂的連接詞(connectives)包括“倘若……那麼”“因為”“由於”,以及“時”等字詞。這些字詞若化之於詩詞之中,每能引發邏輯或時序之感,讀者也會覺得全詩正在某序列的控制之中。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Smith)的解說為透徹:“相對詩行所寫,通常會令人引頸期盼,以為也可以在相對的部分看到同樣的文字。”詞句一氣呵成,敘說上自成整體。詞人寫出來的若是這種前後照應的相續句,則序列結構的效果立即顯現。如果能深入使用示意字,詳陳某時地與人物,則詞意自然外現,朗朗有致。


    且拿前引的《荷葉杯》為例。這首詞到處可見附屬結構、相續詞行與示意字。第四句的“時”點出時間上的附屬結構,把至第五句的思緒糾集在一起,全詞開端便出現思緒動詞“記得”,表示敘述者乃人稱的“我”,而此刻正追憶的是當年別離謝娘時。破題之後,相續詞句直走到第七句纔完成動作,暫告一個段落。詞裡的時間副詞包括第九句的“如今”與句的“那年”。從溫庭筠的欲語還休到韋莊的直接陳述,幾乎全都由這首詞的時間副詞和指示形容詞“那”字作為區隔點。


    韋莊使用“附屬結構”,揚棄“並列法”。他的詞可以當作“故事”讀,原因在此。溫庭筠有一繫列的《菩薩蠻》,每首主題獨立。但韋莊所填的歌詞《菩薩蠻》卻像一道溪流,其“敘事態勢”流經各闋,蜿蜒不已:


    其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


    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


    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


    綠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盡說江南好


    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


    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


    還鄉須斷腸


     


    其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


    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


    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


    白頭誓不歸


     


    其四:


     


    勸君今夜須沉醉


    尊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


    莫訴金杯滿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幾何


     


    其五:


     


    洛陽城裡春光好


    洛陽纔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


    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


    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


    憶君君不知


    (《彙編》冊1,第112—113頁)


     


    首詞的發話者在回憶昔年夜別景(或許在洛陽),遙想當年謝娘促歸淚。第二首的景致轉移到江南:美景處處,美人無數(行三至四)。他當時少年氣盛,有家不得或不敢歸,因為“還鄉須斷腸”(行七至八)。逮及第三首,發話者早已離開江南,但他對過去的溫柔富貴仍然眷戀不已(行一至六)。如今馬齒徒增,異鄉漂泊,發話者終於了解,兵荒馬亂,他不可能還鄉歸洛陽。內心雖然痛苦,他還是發誓不到白頭不回家(行七至八)。第四首和第三首收尾的對句頗有關聯:招待他的東道主力勸樽內寞空,今朝不管明朝事(行一至四)。他欣然接受主人的殷勤意,因為生命原本就倥傯。第五首詞一開頭就在回應首:洛陽雖有佳人在,促歸聲聲切,但他已經是他鄉白發人(行一至二),回想故園心轉迷(行三至四)。偏偏桃花綠水在,不堪回首故人情。後一句,總括了如今的失意與落寞:“憶君君不知。”


    上面的探討,並不表示這是的解讀法。全套詞組還有一個共同點:詞人語無心機,感情自然流露。詞評家之所以把這五首詞視為經驗的聯章,原因不能不溯至此。韋莊舉筆都是情態詞與思緒動詞。這種特殊詞藝,使他直言無隱的修辭學更具言談效力。“須”與“莫”這兩個情態動詞不但貫穿詞人的意志與語鋒,而且打一開頭就出現在這組《菩薩蠻》的“情節”裡,例如第四首至第二句,同詞第五至第六句,以及第二首的第七與第八。


    類此感性的強調,讓人想起敦煌通俗詞的一般風格。我在本書首章裡說過,敦煌詞的特色之一,就是在句頭頻見情態詞與思緒動詞。韋莊或許受過這類通俗詞的影響,其修辭技巧所傳遞出來的纔是風格如此直截的詞。不論實情如何,韋莊的言談確實不會啰唆得令人有拖泥帶水之感。


    話說回來,韋莊的詞雖然情感強,完全外鑠,但詞所特有的微意並未因此而慘遭抹殺。何以如此?蓋韋詞不論如何淺顯,總帶有一層痛苦的覺悟,不願讓冀願與現實妥協,讀者故此可獲各種質疑與想像的空間。舉例言之,《菩薩蠻》各首詞的命令句,便都有極其無奈的況味。他說“未老莫還鄉”(第二首,行七),實在傷痛自己有家歸不得。因此,這個命令句的意涵就超撥於純命令的語意之上,增強了詞人窮途潦倒的無奈感。整個場面都在這種有力的控制之下,詞中的吶喊乃產生高度的隱喻性,不輸任何藝術偉構。他的隱喻性讀者頗能感同身受,而且愀然哀戚。在強烈的命令語句背後,我們還可認識詞客渴盼者何,憎恨的又是什麼。兩者之間的張力,不容小覷。


    各命令句都帶有濃郁的感性,必然能抓住聽眾—就我們而言是“讀者”—的注意力。當然,韋莊的傷感不是故作姿態,而是有深層的意義。雖說如此,有一點也很要緊:這位詞人並不曾猶豫用自己的聲音來說話。我的感覺是:韋莊不但喜歡道出心中所思所想,而且也喜歡順手導出讀者的心緒。直言無隱的修辭言談一旦結合附屬結構與直述詞,作者就得敞開心扉,把意圖暴露在眾人之前。


    長久以來,批評家就注意到,“弦外之音”與“直言無隱”的對照,並不是“詞”出類撥萃的原因。詩裡面,我們照樣可以看到具備這兩種特質的例子。溫庭筠和韋莊也都是詩壇宗匠,構詞時很可能不自覺地受到傳統詩體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溫、韋詩作的某些層面,看看他們如何化之為“詞”的創作形式。


    二、從詩到詞:模仿與創作


    我們在正式探討詩詞的文體風格之前,應該先澄清一點。溫庭筠的詞體常受到顏色意像的制約;由於題材的性質所限,溫詞裡的名詞大都是對女人飾物的白描。溫氏筆下的女人一向濃妝艷抹,披金戴銀。他又在脂粉堆裡打滾,感官意像的來源可說層出不窮。不論形容詞或名詞,一旦涉及珠寶與妝臺等等,在我們的總體印像中突顯的總是眾女的意像。像下面這類的句子,溫詞裡可謂比比皆是:


     


    新帖繡羅襦


    雙雙金鷓鴣


    (《彙編》冊1,第56頁)


     


    山枕隱濃妝


    綠植金鳳凰


    (《彙編》冊1,第59頁)


     


    翠鈿金壓臉


    寂寞香閨掩


    (《彙編》冊1,第58頁)


     


    溫庭筠何以好填這類五顏六色的意像,創造出這麼多女人的生命?談到事情原委,我們不得不提歐陽炯,因為他曾以駢體籠括溫派詞客填詞的原則。且看《花間集序》如何說:


     


    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


    裁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


     


    對溫庭筠這類詞人來說,填詞的目的就是要“雕金鏤玉”,要為“披金戴銀”的婦人講話,更要為“寧巧飾也不尚天然”的美女代言。《花間集》就是這種美學觀活生生的紀錄,是晚唐迄五代“頹廢運動”的代表作。在這種運動的聚照下,詞便凝結成為一種新的詩體,而崇尚華美艷麗乃成其的目標。若無上述這種文化間架,溫庭筠也難以目為詞人典範。


    溫詞尚有另一特色,而且關聯到下面矛盾:他筆下的女人靜如處子,而且默默然如畫中人,但是和這女人有關的種種卻玲瓏多姿,虎虎有生氣。下面一句詞裡的“鬢雲”可以為證:


     


    鬢雲欲度香腮雪


    (《彙編》冊1,第56頁)


     


    溫氏寫活了這“鬢雲”,好像會動似的。這種生命倒轉,無生命的反而化為有生命的,也是溫詞話中有話、極盡曲折的緣故。溫庭筠不用為環境而屑屑求解,自然就可為讀者畫出女人慵懶的樣子。而這女人未免懨懨然;如此襯托之下,反倒讓周遭景致變得生動活潑。閨房內的陳設愈華麗,女人看來就愈無奈。


    顏色的意像與閨房的主題,溫庭筠當非始作俑者。六朝的宮體詩就常用到各種類似的技巧。縱然如此,感官意像的自主性、擬人化的物體與意義綿延的詩中隱喻,卻要等到晚唐纔蔚成氣候。其時的近體詩開始對一種新技巧情有獨鐘—一種能轉化人情成為藝術抽像體的新技巧。而寫近體詩的詩人也開始把焦距對準輕盈雅致的物體,如燈飾、窗簾、細雨與眼淚等等。在晚唐詩人眼中,貫注全神寫活這些物品,不啻就在創造人世種種。即使小若一根蠟燭,也都帶有人世情感: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全唐詩》冊8,第5988頁)


     


    晚唐近體詩取景,往往以垂淚的蠟燭作為典型,而溫庭筠的詞裡也不乏同類的意像:


     


    畫羅金翡翠


    香燭銷成淚


    (《彙編》冊1,第57頁)


     


    玉爐香


    紅蠟淚


    (《彙編》冊1,第62頁)


     


    話說回來,溫庭筠如果一味以晚唐律詩為師,拘泥不化,那麼他對中國詩詞的貢獻必然有限。溫氏卓絕的一點是:他能體認晚唐律詩的活力,並頻頻使用。但是他在以磊落巨筆開創律詩格局之際,也將其視為文學史的楚河漢界,由此再出發追尋一種新詩體—“詞”。職是之故,常人纔會覺得溫詞婉約,所寫盡為閨女香飾,而他筆下的律詩則毫不矯飾,渾然天成,活力充沛。一箭雙雕談何容易,溫庭筠卻是左右開弓,舉重若輕。


    在溫氏律詩中,隱士、漁夫、山僧等人物非但待人親切,過的也都是靜謐歲月,與世無爭。所以溫庭筠就像多數中國詩人一樣,透過筆端刻畫的桃花源,開顯畢生之志,希望後能夠歸隱田園。他寫過許多借古諷今的詩,勾勒宦途失意的傳統主題。溫氏的律詩和他的詞實在不搭調。前者眼界開闊,直可視為傳統律詩的範格。


    就傳統觀之,律詩的頷聯和頸聯當為並列聯句,尾聯纔幾乎是附屬結構。溫庭筠的律詩也是這種構造,所遵循的模式全然吻合理想,如《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全唐詩》冊9,第6741頁)


     


    像大部分的律詩一樣,“並列法”與“附屬結構”的詞句構造,符合發話人詞中經驗的走向。開頭的對句是楔子,引船入港;頷聯和頸聯對仗嚴整,在一連串的意像裡讓動作安靜下來;尾聯的對句則把玄想拉回到與之互呈關涉的現實裡。因此,通詞復歸圈形的經驗結構:發話者先由玄想出發,然後又回到這個世界來。這種結構的圓滿與完整,實有賴於“並列法”與“附屬結構”的交相應用。


    溫詞中“並列法”的重要性,上文已經指出。我們接下來可以提出另一個問題:律詩講究對仗,可不可能是溫庭筠填詞時借鋻的對像?我們知道,中國所有的詩體當中,隻有典型律詩中間兩聯有可能使用“並列法”,因為這兩組詩句若使用平行結構,便意味著意像有其空間上的排比。雖然如此,我們仍不能硬說溫庭筠的貢獻是使用了並列法的句構;我們充其量應該認識的一點是:他能夠轉化律詩少部分的技巧為詞的重要風格特征—尤其是他本人的詞。倘非溫庭筠這番奇思異想,詞可能還不會具有如今這種獨特的文學地位。


    韋莊也學步溫庭筠,向詩裡大量借用技巧。不過,他不同於溫氏的是,他的詞借鋻的對像以古體詩的成分較重,近體詩的影響鮮矣!一般而言,古體詩的結構有連貫性,句構流暢而且互有關聯,對語意明朗的詞作用較大。下文之中,我想略費篇幅討論韋詞與近體詩的一些共通巧藝。


    韋莊一談到過去的親身經歷,筆下的幻設總會以特定的日期開場,如下面這首《女冠子》:


     


    四月十七日


    正是去年今日


    別君時


    忍淚佯低面


    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


    空有夢相隨


    除卻天邊月


    沒人知


    (《彙編》冊1,第110頁)


     


    全詞伊始的數行,可見其中有個關涉境界—雖然此乃想像性的境界。整首詞的“敘事”意義都在這個意義的刺激之下;過往陳跡也因此變得真而又真。韋莊曾用古體寫過一首敘事詩《秦婦吟》,開頭名聯也援用了特定的日期:


     


    中和癸卯春三月


    洛陽城外花如雪


     


    韋莊何以要在敘事詩中講究歷史幻設?原因不明。大部分中國敘事詩的作者都不會把“逼真”(verisimilitude)當作詩藝的中心課題,因為讀者所要求於詩者的實為抒情的質量。這種傳統一旦確立,就不難想像“歷史真相”何以不能在敘事詩中扎根。


    雖然如此,韋莊好用特定時間的傾向,卻使他的敘事詩擁有“真實”的歷史向度。事情的真相可能如同史家的慣例:黃巢之亂刺激韋莊極深,所以他要為後代留下一幅有朝代年紀可考的陰慘畫面。是非且勿管,至少韋莊把這種“歷史性”—或至少是幻設的一種技巧—反映在他的詞作裡。這就有趣了。上引《女冠子》本為抒情詞,但因有了朝代年紀,反而像是真曾發生過的事實。


    詩、詞這兩種體式,當然拜上述技巧所賜者不少。《秦婦吟》是敘事詩,外在世界—或是當代事件—乃其強調重心,而其主要用意是要道出某事始末。但是,“詞”裡的“歷史真相”卻隻能強化眼前抒情經驗的復雜度。


    我們發現,韋莊不僅繼承了前人的結構原則,他還進一步把詩中的個人情感與“自傳”細節轉化成為直接的陳述。韋詞中的發話者,擔當的都是這種責任。溫庭筠就有所不同:他細描女性,用的都是間接的筆法。韋莊的作為顯示他對“詞”這種新詩體信心十足,認為其內可含括“大千世界”。他用附屬結構作為修辭風格,而這點亦可反映他的題材為何。序列結構必然會在附屬結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過分雕鑿與排比牽強的意像在此行不通,因為這種結構的目的是要準確地敘說某事。韋莊在詞體上所做的任何添加,對溫庭筠來說都是十足的反動。雖然如此,我們也注意到溫、韋仍有共通處,例如溫氏對女人柔情萬千,風流韻事不斷。他不用詩來鋪陳溫柔鄉,因為這是“詞”的要塞據點,當然得加以保留。同理類推,兵燹政局與史事就得用“詩”來處理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