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徽州文化史?代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192-1728
    【優惠價】
    745-1080
    【作者】 翟屯建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地域文化  其他地域文化圖書  文化  文化史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20758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2075880
    作者:翟屯建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

    內容簡介


    本卷為《徽州文化史·代卷》。徽州文化萌生的歷史繫統而完整,文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四五萬年以前的新安江流域的智人時代,境內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徽州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時代,這裡的先民們已經創造了原始土著文化。從早期的土著古越文化,到與中原漢文化的融合,再到產生新質的徽州文化,本卷論述了以下六個階段:原始土著文化(漢及其以前),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初步融合(魏晉南北朝),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深入融合(隋唐),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完全融合(五代北宋),徽州文化的形成(南宋),徽州文化的代)。

    作者簡介
    翟屯建:黃山市地方志辦公室調研員、研究員,安徽省地方志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黃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黃山市程朱理學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方志學、文物學、徽州學研究。
    目錄
    目 錄
    序/ 001

    引論 / 001

    章 漢及其以前徽州地區的土著文化 / 013
    一 徽州自然地理狀況與人文環境 014
    (一)山嶺川谷崎嶇的自然地理 014
    (二)先秦時期的土著先民 018
    (三)山越武裝集團 021
    二 漢及其以前徽州地區的行政歸屬 024
    (一)先秦“”國之謎與行政歸屬 024
    (二)黟、歙二縣的設置 026
    (三)早的州郡機構——新都郡 029


      



    序/ 001



     



    引論 / 001



     



    章 漢及其以前徽州地區的土著文化 / 013



    一 徽州自然地理狀況與人文環境 014



    (一)山嶺川谷崎嶇的自然地理 014



    (二)先秦時期的土著先民 018



    (三)山越武裝集團 021



    二 漢及其以前徽州地區的行政歸屬 024



    (一)先秦“”國之謎與行政歸屬 024



    (二)黟、歙二縣的設置 026



    (三)早的州郡機構——新都郡 029



    三 徽州土著居民的生產與文化 032



    (一)土著的經濟生產狀況 032



    (二)土著的文化習俗 035



    四 中原文化的傳入和滲透 039



    (一)中央行政的管治 039



    (二)中原士族遷入徽州 043



    (三)中原文化的滲透 046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徽州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初步融合 / 049



    一 永嘉之亂與次人口大遷徙 050



    (一)永嘉之亂與遷徽士族 050



    (二)入徽始遷祖的疑問 054



    (三)從始遷祖看漢文化的影響 056



    二 漢越文化的初步融合 058



    (一)土著尚武習俗對中原士族的影響 058



    (二)漢文化對徽州生產習俗的影響 061



    (三)儒學與佛教的傳入 065



    (四)陶淵明與徽州 067



    三 新安文風的初興 069



    (一)文人官員在徽州 069



    (二)文化名人詠徽州 071



    (三)徽州籍文人的創作 073



    (四)文風初興的特點與影響 075



     



    第三章 隋唐時期徽州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深入融合 / 077



    一 黃巢起義與第二次人口大遷徙 078



    (一)黃巢起義對徽州的影響 078



    (二)中原士族的大規模遷徽 079



    (三)士族的黃墩敘事 084



    二 徽州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不同表現形式 090



    (一)剽悍犯險習氣泛濫 090



    (二)保捍鄉土之風湧現 093



    (三)犯險與保土所體現的文化意義 095



    三 徽州山區經濟的發展 098



    (一)高度發展的茶葉生產 098



    (二)名滿天下的手工業制作 100



    (三)流通四方的商品經濟 103



    四 儒學與宗教在徽州的興起與傳播 105



    (一)儒學教育的興起 105



    (二)佛教在徽州的傳播 108



    (三)道教在徽州的傳播 114



    五 徽州文風的崛起 119



    (一)吳少微對唐代文學的影響 119



    (二)徽州文風的流行 121



    (三)李白與徽州 124



    (四)張志和與徽州 127



     



    第四章 五代北宋時期徽州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完全融合 / 131



    一 靖康之亂與中原人口第三次大遷徙 132



    (一)靖康之亂與遷徽士族 132



    (二)遷徽士族對當地的影響與融入 135



    二 徽州經濟的全面開發 139



    (一)五代北宋時期的重賦 139



    (二)農業經濟的深度開發 140



    (三)文房四寶生產的高度發達 144



    三 漢文化主導地位在徽州的確立 150



    (一)徽州教育的崛起 150



    (二)徽州科舉的興盛 153



    (三)儒家思想的踐行 156



    四 徽州宗教流傳與鄉土神信仰 160



    (一)佛教在徽州的流傳 160



    (二)道教在徽州的流傳 165



    (三)“汪王”及其他鄉土神信仰 171



    五 徽州文化與科技成就 178



    (一)編書、藏書與刻書 178



    (二)徽州文學創作成就 181



    (三)科學技術成就 186



     



    第五章 南宋時期徽州文化的形成 / 191



    一 徽州人文的全面勃興 192



    (一)教育快速發展 192



    (二)科舉人纔輩出 196



    (三)文學創作成果豐碩 202



    (四)藏書、刻書與書畫藝術成就 211



    二 徽州經濟結構的轉變 218



    (一)徽州經濟結構轉變的基礎 218



    (二)徽州經濟結構轉變的契機 223



    (三)徽州經商風氣的興起 225



    三 新安理學的形成 231



    (一)新安理學的學術淵源 231



    (二)朱熹與新安理學 235



    (三)南宋新安理學的特點 238



    四 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 242



    (一)程頤和朱熹的宗法思想 242



    (二)族譜的編纂 245



    (三)祠堂的建立 248



    (四)族產的設置 251



    五 宗教在徽州的世俗化傾向 253



    (一)佛教在徽州 253



    (二)道教在徽州 256



    (三)宗教的世俗化 258



    六 徽州科學技術成就 263



    (一)新安醫學的興起 263



    (二)地理學上的成就 267



    (三)光學與生物學成就 269



    (四)朱熹的自然觀 271



     



    第代徽州文化的成長 / 275



    一 徽州人文的穩步發展 276



    (一)教育與科舉 276



    (二)文學創作成就 281



    (三)藏書與刻書 288



    (四)書畫藝術 291



    二 徽州手工業與商業 293



    (一)礦冶業與絲織業 293



    (二)酒醋釀造業 297



    (三)文房四寶制造業 299



    (四)徽州商人的成長 302



    三 新安理學的發展 305



    (一)新安理學的學術活動 305



    (二)新安理學的政治態度 308



    (三)著名理學家及其學術成就 310



    四 徽州宗族制度建設 316



    (一)編纂族譜之風盛行 316



    (二)祠堂和祖墓建設加快 322



    (三)族田設置與宗族管理制度化 325



    五 徽州宗教的衰落 327



    (一)徽州佛教的蛻變 327



    (二)徽州道教的凋零 330



    六 徽州科學技術成就 333



    (一)新安醫學與王國瑞《玉龍經》 333



    (二)吳瑞對食用動植物的利用和研究 336



     



    結論 / 339



     



    參考文獻 / 350



     



    後記 / 355



     



    《徽州文化史》後記 /
    358

    在線試讀
    後 記
    徽州文化的歷史,從萌芽、發展、鼎盛到轉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隻有對這一完整的過程進行繫統的研究,纔能真正認識徽州文化的發展規律,體現徽州文化的價值與意義。當安徽省徽學學會決定編撰《徽州文化史》,並邀請我擔任代卷的主編時,我感到既榮幸又有壓力。榮幸的是我對宋以前的徽州文化史很有興趣,也曾發表過諸如《徽州先秦史初探》《徽州古史二題》之類的文章,如今有一個繫統梳理徽州文化源流的機會,確實很高興。壓力是目前學術界對徽州文化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明清徽州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對它的萌芽、形成的過程研究不足。尤其是宋以前的徽州資料極其缺乏,從文化史的角度來寫,既要寫出特色,又要寫出徽州文化的發展規律,有一定的難度。
    接受任務後,我首先考慮如何擬大綱。張海鵬先生曾指出,形成徽州文化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中原文化是“基因”,徽州商幫是“催化劑”。我這一卷主要是記載徽州文化的源流,那麼徽州文化中的“中原文化”是怎麼來的?它又是如何同徽州土著文化相融合的?這點必須要論述清楚。同時,徽州這個“山限壤隔”“地狹人稠”的偏僻山區,又是如何從農業經濟向商業經濟轉型,形成引領中國商業經濟潮流的徽州商幫,也是必須要交以前徽州經濟的發展,是形成明清徽商鼎盛的基礎以前徽州經濟的發展,就沒有明清徽商的鼎盛。
    我很快就擬出了大綱,並幾經編委會開會斟酌、修改、確定。可是在具體的資料搜集過程中,發現原來想寫的內容的相關資料極少,成不了章節。有些章節的資料又過於豐富,完全可以擴充。同時,在閱讀資料時,不斷有新的想法湧現。於是,提綱在撰寫過程中不斷得以修改,以致等書稿完成,與原來擬定的大綱已經大不相同,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遺憾的是,徽州人的風俗禮儀、衣食住行、語言是文化史的重要內容代以前的資料中,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詳細記載,無法作繫統的論述,這也是本卷的缺失,隻能留待以後新資料的發掘、發現,再予以修改補充。
    在具體撰寫過程中還有不少困惑,如遷徽中原士族的始遷祖等資料,很多都不可靠。但在明清徽州文獻中,往往記載了不少這些始遷祖在南北朝、隋唐時期徽州經濟開發中的貢獻,如鮑弘建鮑南堨、呂文達建呂堨等。如果不寫,這些事跡都明明白白地記載於府志、縣志;如寫實在是勉強。另外,關於徽州汪氏,從文獻和民間信仰的角度來考察,應該是土著。是將其作為土著來寫?還是作為中原士族來寫?也頗傷腦筋。目前已經完成的書稿,是本著“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原則,可信的,就作為信史流傳下去;可疑的,在記述中加以辨證,留待讀者自己思考。





    徽州文化的歷史,從萌芽、發展、鼎盛到轉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隻有對這一完整的過程進行繫統的研究,纔能真正認識徽州文化的發展規律,體現徽州文化的價值與意義。當安徽省徽學學會決定編撰《徽州文化史》,並邀請我擔任代卷的主編時,我感到既榮幸又有壓力。榮幸的是我對宋以前的徽州文化史很有興趣,也曾發表過諸如《徽州先秦史初探》《徽州古史二題》之類的文章,如今有一個繫統梳理徽州文化源流的機會,確實很高興。壓力是目前學術界對徽州文化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明清徽州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對它的萌芽、形成的過程研究不足。尤其是宋以前的徽州資料極其缺乏,從文化史的角度來寫,既要寫出特色,又要寫出徽州文化的發展規律,有一定的難度。



    接受任務後,我首先考慮如何擬大綱。張海鵬先生曾指出,形成徽州文化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中原文化是“基因”,徽州商幫是“催化劑”。我這一卷主要是記載徽州文化的源流,那麼徽州文化中的“中原文化”是怎麼來的?它又是如何同徽州土著文化相融合的?這點必須要論述清楚。同時,徽州這個“山限壤隔”“地狹人稠”的偏僻山區,又是如何從農業經濟向商業經濟轉型,形成引領中國商業經濟潮流的徽州商幫,也是必須要交以前徽州經濟的發展,是形成明清徽商鼎盛的基礎以前徽州經濟的發展,就沒有明清徽商的鼎盛。



    我很快就擬出了大綱,並幾經編委會開會斟酌、修改、確定。可是在具體的資料搜集過程中,發現原來想寫的內容的相關資料極少,成不了章節。有些章節的資料又過於豐富,完全可以擴充。同時,在閱讀資料時,不斷有新的想法湧現。於是,提綱在撰寫過程中不斷得以修改,以致等書稿完成,與原來擬定的大綱已經大不相同,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遺憾的是,徽州人的風俗禮儀、衣食住行、語言是文化史的重要內容代以前的資料中,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詳細記載,無法作繫統的論述,這也是本卷的缺失,隻能留待以後新資料的發掘、發現,再予以修改補充。



    在具體撰寫過程中還有不少困惑,如遷徽中原士族的始遷祖等資料,很多都不可靠。但在明清徽州文獻中,往往記載了不少這些始遷祖在南北朝、隋唐時期徽州經濟開發中的貢獻,如鮑弘建鮑南堨、呂文達建呂堨等。如果不寫,這些事跡都明明白白地記載於府志、縣志;如寫實在是勉強。另外,關於徽州汪氏,從文獻和民間信仰的角度來考察,應該是土著。是將其作為土著來寫?還是作為中原士族來寫?也頗傷腦筋。目前已經完成的書稿,是本著“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原則,可信的,就作為信史流傳下去;可疑的,在記述中加以辨證,留待讀者自己思考。



    陶淵明、李白、張志和與徽州的關繫,是徽州文人津津樂道和史志經常記載的一種文化現像,但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是不是以黟縣為原型,李白究竟來過徽州沒有,張志和是不是祁門人,這都是沒有定論的歷史公案。武斷下結論稱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是或不是以黟縣為原型,李白來過或沒有來過徽州,張志和是或不是祁門人,都不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但這三個人與徽州的關繫,又是徽州歷史上的一種文化現像,並一直影響著徽州文化。所以我在寫三人與徽州的關繫時,也是本著“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原則,隻寫各方意見,不下定論,隻記述這一文化現像,讓讀者自己去思考。



    在寫徽州宗教信仰的過程中間,也遇到一些困難。按理寫徽州人的宗教信仰,應重點突出徽州宗教人物的宗教理論和老百姓的宗教活動。但是由於缺乏徽州地方宗教人物有關宗教理論和老百姓具體的宗教活動資料,隻能從宗教人物隱逸修煉、拜神尋仙、祈福禳災的宗教行為中來加以記述。但這也是記載地方宗教文化的一種不得已的方式,能夠反映徽州人南宋以前宗教信仰的實際狀況。通過記載徽州南宋以前宗教信仰的實際狀況和南宋以後宗教的世俗化,反映徽州人思想信仰的轉變,突出新安理學作為徽州文化思想基礎的存在。



    由於文化史涉及面廣,我約請了徽州師範學校方光祿教授撰寫中原三次人口遷徙和徽州宗族制度形成的內容,黃山學院吳兆民教授撰寫徽州文學史方面的內容,歙縣地方志辦公室張愷先生撰寫徽州文房四寶方面的內容。開始約稿時代以前的資料難找,也就沒有限定他們的字數,讓他們放開來寫,越詳細越好。誰知道方光祿、吳兆民都寫了將近10萬字,張愷也有2萬多字。為了這方面的內容能夠同整卷的風格一致,我進行了大刀闊斧地刪削和改寫,特向他們表示歉意。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都在相關章節中予以注明,謹在此表示感謝!圖片由張建平、李俊協助提供,一並表示感謝!該卷書稿雖由我一手總編完成,實際上是學術界共同研究成果的結晶。



    翟屯建



    2014年2月28日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