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新民說·中世紀的身體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302-1888
    【優惠價】
    814-1180
    【作者】 英傑克·哈特內爾(Jack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史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532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53264
    作者:[英]傑克·哈特內爾(Jack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賣點



    • 獲《星期日泰晤士報》2018年度歷史書籍。

    • 全球6種語言版本,簡中版首次引進。

    • 圓背精裝,封面燙金,內文四色印刷。

    • 98幅精美彩圖,圖文並茂,使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中世紀的生活面貌。

    • 從頭到腳剖析身體,展現中世紀人的身體觀念和日常圖景,扭轉對“黑暗時代”的先入之見。


    編輯推薦



    • 角度獨特、趣味性強,從身體觀的角度切入中世紀漫長和龐雜的歷史。身體是人認識和經驗世界時常用的工具,身體經驗為所有人共有,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中的人有著相似的肉體凡胎和各異的身體觀念。本書從身體這個具體而聚焦的視角,探入中世紀社會景觀和中世紀人們的心靈景觀,既有助於我們了解歷史現實,也提供給我們一種認識自身的全新眼光。

    • 材料豐富,所涉及的圖像資料有中世紀壁畫、手抄本頁面、文物及建築圖片,文獻資料有醫學理論、文學藝術、編年史等。近百幅精美全彩插圖,與文字相輔相成,使讀者得以身臨其境,直觀、清晰地領略中世紀風情。

    • 兼具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本書根據清晰的邏輯,整合串聯起豐富的歷史資料,呈現了中世紀具體的人和具體的生活。不僅有助於扭轉我們關於中世紀“黑暗時代”的刻板印像,更為讀者提供了一扇望進中世紀的窗口,借以了解中世紀人們的生活願景、死亡恐懼、情感模式、宗教觀念,一窺當時社會的整體景觀。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身體的中世紀文化史,從身體的角度逐一審視了中世紀人們對身體的認知,依次從頭部、五感、皮膚、骨頭、心髒、血液、手、腹部、生殖器、腳各主要部位,展現了中世紀人的生死觀念和日常圖景,解讀了其感受和思考身體性自我的方式,並由此反映出中世紀的社會觀念和歷史文化。


        在中世紀生活的各方各面,身體都是重要議題。一方面,它被視為素相互平衡、與體外環境相互協調而運作的整體,也是實踐醫學觀念的場所;另一方面,它具有復雜而奇妙的像征含義,人們既有可能憑借身體獲得某種共通的內在體驗和身份認同,也有可能因其差異而產生恐懼進而相互仇恨。透過本書,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的人們如何探索、理解、幻想科學主義盛行前的世界。

    作者簡介

    作者


    [英]傑克·哈特內爾(Jack Hartnell)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藝術史副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科學歷史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世紀末和文藝復興早期的醫學、科學和藝術的跨學科研究。


     


    譯者


    徐仕美,臺灣大學植病所碩士,自由譯者。

    目錄
    引言  中世紀的身體 / 1
    I 頭 / 33
    II 感覺 / 59
    III 皮膚 / 91
    IV  骨頭 / 123
    V  心髒 / 151
    VI  血液 / 179
    VII  手 / 205
    XIII  腹部 / 231
    IX  生殖器 / 257
    X  腳 / 291
    結語  未來的身體 / 321
    致謝 / 333
    參考資料 / 335

    引言  中世紀的身體 / 1


    I 頭                / 33


    II 感覺             / 59


    III 皮膚             / 91


    IV  骨頭            / 123


    V  心髒             / 151


    VI  血液            / 179


    VII  手             / 205


    XIII  腹部            / 231


    IX  生殖器            / 257


    X  腳                 / 291


    結語  未來的身體      / 321


    致謝                   / 333


    參考資料               / 335


    圖片來源               / 363

    前言
    引言 中世紀的身體

    2003 年,有一位巴黎賣家把一顆保存良好的人頭出售給加拿大的私人收藏者,成交價格不詳。這件事本身不足為奇。在醫學珍奇與寶貴古董的熱絡國際市場上,人體遺骸的交易一直往來頻繁,如同其他類型的歷史文物。但是這項物件,也就是這塊尸體,令人特別好奇。
    它給人的印像相當生動。凝結於誇張的死後僵直狀態,頭顱從殘存的雙肩中往後仰,喉嚨外露,嘴巴張開。臉部有一道裂口從額頭中間往下延伸,把它翻轉過來,我們看到它的顱骨被鑿出了一個繞著頭部的圓坑。頭骨的頂部不見蹤影,就像餅干罐沒了蓋子一樣,裡頭的大腦遭到移除,隻剩下萎縮的基部組織,以及平整的脊髓殘束。

    引言 中世紀的身體


     


    2003 年,有一位巴黎賣家把一顆保存良好的人頭出售給加拿大的私人收藏者,成交價格不詳。這件事本身不足為奇。在醫學珍奇與寶貴古董的熱絡國際市場上,人體遺骸的交易一直往來頻繁,如同其他類型的歷史文物。但是這項物件,也就是這塊尸體,令人特別好奇。


    它給人的印像相當生動。凝結於誇張的死後僵直狀態,頭顱從殘存的雙肩中往後仰,喉嚨外露,嘴巴張開。臉部有一道裂口從額頭中間往下延伸,把它翻轉過來,我們看到它的顱骨被鑿出了一個繞著頭部的圓坑。頭骨的頂部不見蹤影,就像餅干罐沒了蓋子一樣,裡頭的大腦遭到移除,隻剩下萎縮的基部組織,以及平整的脊髓殘束。


    幾位法國古生物病理學家組成團隊,想要更加了解這具神秘的尸體,他們獲得允許對遺骸進行更詳細的檢視。利用幾項創新的醫學考古學技術加以處理,關於死者的各種信息很快開始浮現。他們發現,這人是個男性,高加索人後裔,死於四十五歲左右。下巴和嘴唇上方長著紅色短毛,表明他生前面帶赭土色。經過幾項掃描檢查,專家確認他的頭和肩膀是靠一種能夠快速凝固的含汞金屬蠟來保存的,這種蠟在他死後不久即被注入主動脈,使他的姿勢固定下來,仿佛一件雕塑翻模作品。有意思的是,放射性碳定年法估算出這人活在 1200 年至 1280 年之間,也就是說,這是一具中世紀的身體。


    對於像我這樣的歷史學家來說,這些發現不僅僅提供了古老遺骸的科學細節,更是一道充滿誘惑、直接通往過去的大門。雖然我們知道這半具人體的性別、年齡,甚至是毛發顏色,但是他栩栩如生的遺骸仍然拋出了各種亟待回答的問題:他是誰?來自何處?他有什麼故事?他是來自過去的提示,促使我們更深入地挖掘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探索中世紀的身體,在今天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的年代仍遭受著許多誤解。這幾個世紀夾在古希臘或古羅馬的盛世,和在歐洲文藝復興中重生的古典世界之間,被視為停滯和隔絕的時期,這概念可以從它的各種名稱中看出來:“黑暗”時代,或“中世紀”(來自拉丁文的 medium aevum,意思是“中間時期”)。這個時期往往由它本身以外的情形,亦即它不是什麼來定義,而且我們看待中世紀的遺產時,無論是身體或詩歌,還是繪畫或編年史,都傾向於突顯負面的部分。我們將它們套用到該時期相傳引人猜疑、且相當陰森恐怖的敘事中,認為那就是歷史上那種令人不快的時刻,身處其中的人下場很可能是頭顱被劈開,被注入金屬蠟。


    這種感受普遍存在。近倫敦一間大型博物館計劃翻新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展廳,在他們進行的遊客調查中,這一點便十分清楚地展現出來。他們請一部分參觀民眾設想自己分別回到這兩個時代,先是文藝復興時期,然後是中世紀,並說出自己認為周遭世界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或者可能會有什麼感受。博物館的逐字記錄顯示,對於文藝復興的回應非常熱烈。民眾似乎發自內心地感到滿足,因為到處充斥令人興奮的驚奇景像:


     


    正午時,我在佛羅倫薩的河畔散步。氣氛平和,我帶著微笑。我是一位藝術家的模特兒,他正在雕塑聖母子像。


     


    陽光閃耀,林間有一小片空地,還有一座湖。哲學氣息濃厚,人們圍坐成一圈,談論政治和書籍。音樂飄來……我想停留其中,繼續做夢。


     


    聽起來很美妙。但這些人在想像中世紀時,情形急轉直下:


     


    這裡有士兵、農民、高聳的城堡、泥濘的低地……黑死病和瘟疫四處蔓延。現在正在下雨。人們飲蜂蜜酒到爛醉,然後鬥毆。藝術家不受尊重。


     


    我在地牢裡,身穿土豆袋,現在是晚上。這裡很冷,還有老鼠。有欄杆的窗戶接著地板。我替你剛出生的孩子偷了一些土豆。


     


    以下是常有的刻板印像:中世紀大約從300年延續至1500年,多數人民生存在《勇敢的心》(Braveheart) 與《黑爵士一世》(Blackadder)之間的時代,那是普遍悲慘且無知的世界,人們的生活貧窮邋遢得可憐,隻能在躁動的黑暗處境下發動戰爭。這是一段虛耗的千年歲月。接受博物館問卷調查的遊客中,接受博物館問卷調查的遊客中,至少有一人被這樣的流行觀點影響,甚至到了扭曲人事物的歷史定位的地步。他們幻想自己偷的土豆(想必不是飽滿松軟的烤土豆,而是硬邦邦的生冷土豆),其實要到 16 世紀70年代纔從美洲傳入歐洲,而這段所謂“黑暗”時代的黑暗應該早已消散。


    這種印像的罪魁禍首為何,尚不清楚。從某些方面來說,貶低過去,似乎是我們希望如何看待現今生活的自然反射。為了顯得開明和現代,我們需要黑暗和無知的過去當作推翻的目標。流行文化肯定大力采納了這種觀點,用來塑造悲慘受困於古老城堡的迪士尼公主的浪漫形像,或者《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之類動輒露點的電視劇的冷酷暴力。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執導的 1994 年上映的神片《低俗小說》(Pulp Fiction)中,文·瑞姆斯(Ving Rhames)飾演的馬沙準備讓曾經綁架他的家伙血債血還時,對這個不幸的獵物撂下狠話:“我要讓你的屁眼嘗嘗中世紀的折磨!”這並非偶然。一提起那個時代,立刻喚起的是歷史奇幻作品和惡毒的威脅。


    回顧歷史,認為中世紀是惡劣時代的觀念,時有所見。19 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覺得陰森森的中世紀特別令人著迷,他們樂於扭曲過去,好滿足自己對於新哥特式與恐怖事物的浮誇品味。這個想法還能追溯到更早以前,顯現於啟蒙運動思想家的文章之中。16 世紀 80 年代,鄙棄中世紀的風氣如此普遍,英格蘭古文物家威廉·卡姆登(William Camden)在撰寫一部不列顛大歷史的綜合性史書時,輕蔑地認為可以略過整段時期,這裡隻提供一兩段文字為證,他說:“我僅會帶你們稍微領略中世紀,這個時代籠罩於無知的烏雲之下,或說是相當濃密的大霧之中。”有些淒慘的是,中世紀思想家似乎是早產生如下構想的人,認為他們的年代處於某種中間狀態,卡在兩個更光輝、更激動人心的歷史時代之間。意大利作家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從周遭觀察到 14 世紀期間意大利文化價值的轉移,並期盼這種轉變或許能在接下來拖著中世紀的世界前進,於是懷著渴望與樂觀的興奮心情寫道:


     


    過去曾有一個更幸運的時代,或許未來還會再有;我們的時代處於中間,在這裡可憐與可恥彙集……我的命運就是活在各種混亂的風暴之中。但是對你而言,若你活得比我長命,或許,如我所願,將會有更好的時代來臨。當黑暗消散之時,我們的後代能夠重獲往日的純潔榮光。


     


    這樣看待中世紀時期的觀點,無論始於何時,無疑是被曲解過的。從扭曲印像中揭露中世紀的真相,是我十多年來研究的一部分,而且正是這本書的核心。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面對這個看似遙遠的時刻,隻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為了真正明白中世紀的所有方面,我們需要根據那個時代自身的條件加以理解。往後我們得要盡可能嘗試,在那個法國人的半具身體被時光凍結之前,通過他去了解當時的生活,事實上,我們還將借助一整組不同的人物,一一聚焦包括 6 世紀在拉韋納(Ravenna)治療病人的一位醫師、12 世紀在阿塞拜疆(Azerbaijan)寫下一部史詩的波斯詩人、15 世紀在倫敦東區縫制衣服的裁縫師,以及更多其他的人。我們需要超越誇張扭曲的描述,看看生活的基本細節。或者,以這本書來說,看看生命、死亡與藝術的細節。一旦這麼做,我們總會發現在落後、泥濘的中世紀以外,還有另一種故事。

    媒體評論
    哈特內爾專業的導覽,使我們全神貫注於一個古老的世界。——《泰晤士高等教育》

    圖文並茂,成功地將這一備受詬病的歷史時期展現在人們面前,使其重新鮮活。——《衛報》

    論述精彩,插圖精美……傑出的歷史著作。——《星期日郵報》

    這本精彩著作的成就之一,是使我們的世界觀看起來比所謂的“黑暗時代”更為狹窄、支離破碎……風趣、淵博、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驚嘆。——《標準晚報》

    哈特內爾專業的導覽,使我們全神貫注於一個古老的世界。——《泰晤士高等教育》


     


    圖文並茂,成功地將這一備受詬病的歷史時期展現在人們面前,使其重新鮮活。——《衛報》


     


    論述精彩,插圖精美……傑出的歷史著作。——《星期日郵報》


     


    這本精彩著作的成就之一,是使我們的世界觀看起來比所謂的“黑暗時代”更為狹窄、支離破碎……風趣、淵博、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驚嘆。——《標準晚報》


     


    讀到一本書,內容廣博,令人愉悅,並且愛上它的主題,真是一大樂事!——英國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暢銷歷史作家湯姆·霍蘭(Tom Holland)


     


    無限淵博,始終有趣,且意外地詼諧。這些書頁,連同書中所探討的人體,彷彿有了生機而躍動起來。——藝術史學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

    在線試讀
    結語 未來的身體

    關於中世紀的身體,永遠都說不盡道不完。如同今天的身體,我們觀察得愈仔細,愈能體認到各種模式浮現在眼前。本書隻是浮光掠影地展示了以前的人看待自己的不同方式。這些人類形體是古人討論和發展復雜理論的地方,是他們的感官與周遭世界接觸的管道,是展現性別、宗教、族群認同方面不協和音的舞臺,也是揮灑美學觀念的畫布,從丑陋和痛苦至於令人欣喜若狂的美。對每一個人來說,身體就是一切。
    整個中世紀,人們都在試圖預測自己的身體在未來會有什麼下場。對於即將到來的時刻中存在的危險的不確定,宗教思維提供了不同解答。無論是《聖經》或當代的末世預言,都允諾在永恆的彌賽亞時代會有雷鳴般啟示、道德審判、尸首復活,有人得到可怕的刑罰,有人得到救贖。世俗文學同樣夢想著平行的未來:從6世紀開始,《以弗所之七眠子》(Seven Sleepers of Ephesus)的故事在歐洲和中東一再傳誦,這個幾近科幻的想像故事中,有一群人把自己封在山洞裡過夜,醒來卻發現他們不知怎地睡了三百年。中世紀哲學家也努力理解關於未來世界的抽像問題。我們真正知道變化的本質嗎?未來是由命運、神或其他力量交給我們的嗎?如果是的話,我們在行動中是否真的有任何自由或選擇?我們能否改變這條既定的真實道路,轉向我們希望的方向?
    到了16世紀初,這個中世紀世界確實正要發生巨大變化。數個世紀以來不可動搖的眾多思想即將翻轉。1492年西班牙艦隊穿越大西洋,帶回發現一片全新大陸的消息。1497年至1499年,葡萄牙水手繞過非洲南端,打通前往遠東的重要新海路,重繪了好幾個世紀之久未曾改變的地圖。1522年的首次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圓的,此時距離古希臘人提出這個想法大約過了兩千年。其他各種維持已久的固定狀態,也一樣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自1512年起,奧斯曼帝國在塞利姆一世(Selim I)和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的統治下迅速壯大,數個世紀以來首度統一遍及東歐、安納托利亞、中東及北非的廣闊土地。同時,馬丁·路德在1517年發表了《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在實際上啟動了宗教改革,使得天主教會走上分裂之路,西歐的宗教和政治勢力被徹底重整。醫學也在這種新天地之中發展。從新世界取得的藥材被與新式實驗化學結合,這種化學受到活躍但充滿爭議的瑞士醫師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約1493—1541)的推崇,導致古典體液學說式微,轉向更廣泛的藥物治療。新一波具有探索精神的解剖學家,包括意大利的雅各布·貝倫加裡奧·達卡爾皮(Jacopo Berengario da Carpi,1466—1530)、法國的夏爾·艾蒂安(Charles Estienne,約1505—1564)以及荷蘭的安德烈亞斯·維薩裡(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帶著復燃的好奇心,著手剖開人體,決心重新觀察皮膚之下的真實情形。

    結語 未來的身體


     


    關於中世紀的身體,永遠都說不盡道不完。如同今天的身體,我們觀察得愈仔細,愈能體認到各種模式浮現在眼前。本書隻是浮光掠影地展示了以前的人看待自己的不同方式。這些人類形體是古人討論和發展復雜理論的地方,是他們的感官與周遭世界接觸的管道,是展現性別、宗教、族群認同方面不協和音的舞臺,也是揮灑美學觀念的畫布,從丑陋和痛苦至於令人欣喜若狂的美。對每一個人來說,身體就是一切。


    整個中世紀,人們都在試圖預測自己的身體在未來會有什麼下場。對於即將到來的時刻中存在的危險的不確定,宗教思維提供了不同解答。無論是《聖經》或當代的末世預言,都允諾在永恆的彌賽亞時代會有雷鳴般啟示、道德審判、尸首復活,有人得到可怕的刑罰,有人得到救贖。世俗文學同樣夢想著平行的未來:從6世紀開始,《以弗所之七眠子》(Seven Sleepers of Ephesus)的故事在歐洲和中東一再傳誦,這個幾近科幻的想像故事中,有一群人把自己封在山洞裡過夜,醒來卻發現他們不知怎地睡了三百年。中世紀哲學家也努力理解關於未來世界的抽像問題。我們真正知道變化的本質嗎?未來是由命運、神或其他力量交給我們的嗎?如果是的話,我們在行動中是否真的有任何自由或選擇?我們能否改變這條既定的真實道路,轉向我們希望的方向?


    到了16世紀初,這個中世紀世界確實正要發生巨大變化。數個世紀以來不可動搖的眾多思想即將翻轉。1492年西班牙艦隊穿越大西洋,帶回發現一片全新大陸的消息。1497年至1499年,葡萄牙水手繞過非洲南端,打通前往遠東的重要新海路,重繪了好幾個世紀之久未曾改變的地圖。1522年的首次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圓的,此時距離古希臘人提出這個想法大約過了兩千年。其他各種維持已久的固定狀態,也一樣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自1512年起,奧斯曼帝國在塞利姆一世(Selim I)和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的統治下迅速壯大,數個世紀以來首度統一遍及東歐、安納托利亞、中東及北非的廣闊土地。同時,馬丁·路德在1517年發表了《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在實際上啟動了宗教改革,使得天主教會走上分裂之路,西歐的宗教和政治勢力被徹底重整。醫學也在這種新天地之中發展。從新世界取得的藥材被與新式實驗化學結合,這種化學受到活躍但充滿爭議的瑞士醫師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約1493—1541)的推崇,導致古典體液學說式微,轉向更廣泛的藥物治療。新一波具有探索精神的解剖學家,包括意大利的雅各布·貝倫加裡奧·達卡爾皮(Jacopo Berengario da Carpi,1466—1530)、法國的夏爾·艾蒂安(Charles Estienne,約1505—1564)以及荷蘭的安德烈亞斯·維薩裡(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帶著復燃的好奇心,著手剖開人體,決心重新觀察皮膚之下的真實情形。


    中世紀很少有思想家能預測到未來會發生這些事情,或許正是因此,他們通常被排除於16世紀的巨變敘事之外。我著手寫這本書的出發點,是考慮到我們看待像中世紀這種歷史時期的方式,終能夠如何用於討論當前,使之如同對過去的討論那般詳盡。而對中世紀之後的近代早期也是如此。正如今天人們往往把“中世紀”一詞與某種灰暗或落後的想法混在一起,我們也把“文藝復興”定位為一種成功。這個名詞就代表“重生”的意思,在一段死寂之後重新活過來的時期,以彼特拉克的話來說,就是“在黑暗消散之時”。我們佩服那一代人能夠迅速翻轉想法,因為這也是我們至少在過去大約一個世紀以來佩服自己、佩服我們這個以變革為驅動力的社會的地方。他們似乎在問我們想問的問題,消除界限,推動有新意和有創意的事情。而關於中世紀的論點,則基於一套聽起來不那麼有魅力的不同標準:連續、一致、反思,以及讓某種想法在好壞年代裡都持續存在的能力。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不是中世紀人把巴格達、君士坦丁堡、薩萊諾乃至巴黎的經典抄本和評注保存下來,近代早期的人就沒有材料可供大刀闊斧的重新思考。


    那麼,我們對於中世紀的身體的理解,未來會怎樣?我認為,這也取決於同時回顧和展望,一隻眼看著過去,另一隻眼看著前方即將發生的事情。我們的世界目前演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贏過16世紀看似狂亂無序的步調。而且我們現在可以把研究過往的緩慢而謹慎的過程,像是仔細解讀藝術、詩歌、宗教文本、民間故事、醫學療法,與發展迅速的科技相結合,將我們的發現推向各種未曾預見的方向。


    我們也有愈來愈多的中世紀的身體可以利用。倫敦博物館的人類考古中心(Museum of London’s Centre for Human Bioarchaeology)擁有超過兩萬副人體的局部骨骸,它們來自不同時期,從首都市中心出土,此外,在各個意想不到的地點持續有類似發現。2015年巴黎一間超市地下室的挖掘過程中,發現了大約兩百具中世紀的身體,那裡以前是一所醫院。2016年,阿伯丁藝術畫廊(Aberdeen’s Art Gallery)按計劃擴建時發掘出至少九十二具人體,可能是在13世紀該處仍是修會會院時埋葬的。2017年,羅馬完成了一項共三十八座墳墓的墓群發掘工作,它們屬於中世紀小型猶太人墓地的一部分,這是一家保險公司為了建造新總部,在翻新過程中發現的。城市之外也是如此。愛爾蘭斯萊戈郡(County Sligo)的科盧尼(Collooney)鎮經歷了一場鼕季暴風雨,被強風刮倒的一棵兩百一十五歲的山毛櫸,把一名大約11或12世紀的男孩從土中拉了出來,他的骨骸已經與生長的樹根糾結在一起。


    如果將中世紀殘骸經過適當編目與清理,光是靠觀察,即能獲得充沛的信息。不正常的骨骼就極醒目地訴說了豐富的故事。骨頭意外折斷、碎裂或有其他損傷,可能指向身體曾經遭受嚴重的創傷,暗示有特定的且通常由暴力所致的死因。而愈合或受損骨頭上出現的一些良性變形,則代表這個人在一段時間遇到某種關節問題或有導致骨頭變形的先天狀況,並透露出他們曾經享受或忍受的生活條件。近年來發展出愈加精密的分析技術,意味著我們能夠知道過往的中世紀生活的更多細節。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生物考古學家愈來愈擅長尋找骨頭中致密、受到好保護的部分,例如牙髓,或頭骨中位於耳朵後面的顱骨,想從這些部位取得保存良好的古代DNA樣本。這種DNA稱為aDNA,經過萃取、擴增、定序,能夠得到正確的序列,再與其他歷史或現代樣本比較,後呈現出取樣骨頭的獨特檔案。即便是從零碎的殘骸中,我們現在都可以辨認出某個人的性別、可能的地理或族群背景,以及他們是否罹患特定的遺傳疾病,例如囊性纖維化或貧血。研究甚至可以對曾經寄生在那些久遠人體纖維上的微小細菌的aDNA進行類似的檢測,這種程序已經揭露了從瘟疫、結核到麻風的古早菌株。


    這些開創性科技不隻能被運用在骨頭上。對於本書所有章節中提到的每一種物件,這樣的方法都能夠幫助我們揭露出新的故事。手抄本的羊皮紙或者古董鞋的皮革可以拿去檢測,找出這些東西是用哪種動物做成的,以及它們被養在哪裡。古老織物的布料或者聖物的木頭,能夠從顏料或植物成分追蹤到中世紀世界的特定年代及個別地區。有時候在研究中,物品甚至會被當成身體來對待。2007年,7世紀的馬斯特裡赫特(Maastricht)主教聖阿曼杜斯(Saint Amandus)的大型棺材聖髑盒,在它位於巴爾的摩目前的家——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Walters Art Museum)的科技部門進行研究。為了更加了解這物件,修復師用戴著手套的手,拿著刀片和解剖刀割下聖髑盒木心外層的一小片銅。接下來的工作輪到附近馬裡蘭大學的醫學中心接手,聖髑盒被送進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描儀裡頭,這臺儀器平常是給在巴爾的摩生活的民眾使用的。博物館的保存小組和醫學中心的一群診斷放射科醫師一起分析結果,尋找聖髑盒的線索,這是醫師和歷史學家的對話。


    這就是中世紀的身體的未來。我們檢查文物和人體遺骸時抱著同樣的謹慎態度,就像對待幾百歲的病人。我們找出他們的個案史,在檔案庫裡大海撈針,想發現片段信息,以便建構他們在過去生活的畫面。我們把他們的樣本送到實驗室分析,運用尖端程序,幫助我們收網。然後,我們把這些專門知識彙集在一起,得到了診斷結果:6世紀、阿拉伯、女性、銀、彩繪、德國、13世紀、男性、埃及、雪花石膏等等。如同“以弗所之七眠子”,這些身體已經沉睡了幾個世紀。但如今,它們蘇醒過來,前所未有地開口娓娓道來。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