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唐君毅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唐君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史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884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888434
    作者:唐君毅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3月 

        
        
    "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唐君毅先生對本書的評價是:“本書之論述哲學與中國文化諸問題,自不如吾其他之著之較為詳盡。然自本書所涵蘊之義理,並連及之問題之豐富,而富啟發性言,則此吾之他書皆不如此書。”

     
    內容簡介

    本書屬劉東先生主編“臺灣國學叢書”之一種。《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成書於一九五一年,在作者唐君毅去世前曾再版十次。全書本哲學觀點以論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以通論為主,幾乎涉及中華文化的所有方面和所有要素的品質特征及其發展,全面論證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同時明確提出了中國文化未來發展的創新路徑。本書是唐君毅先生學術思想和學術體繫承上啟下的核心著作。

    作者簡介

    唐君毅,學名毅伯,一九〇八年生於四川宜賓,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畢業於中央大學哲學繫,曾任中央大學哲學繫教授、繫主任,江南大學教授兼教務長。與錢穆、張丕介聯合創辦新亞書院,並任教務長兼哲學教育繫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後,受聘為哲學繫講座教授兼哲學繫繫務會主席,並被選為中大任文學院院長。一九七八年二月病逝於香港,後落葬於臺北觀音山朝陽墓園。


    主編簡介:


    劉東,1955年生,曾先後任職於浙大、南大、中國社科院、北大、清華,講學足跡遍及亞美歐澳各洲,現為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敦和講席教授、中西書院院長。創辦並主持“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及《中國學術》雜志。是當代獨立精神的學界“動手派”,以畢生之力為再造傳統而奔勞吶喊。代表著作有《西方的丑學:感取向》《悲劇的文化解析:從古代希臘到現代中國》《天邊有一塊烏雲:儒學與存在主義》《國學的當代性》等。

    目錄
    自序(述本書緣起) / 1
    第十版自序 / 7

    章 中西文化精神形成之外緣 / 1
    (一)西方文化之來與中國文化之來 / 1
    (二)不同文化民族之接觸——戰爭與商業對西方文化精神形成之關繫 / 4
    (三)農業與和平對中國文化精神之形成之關繫 / 9
    (四)中西文化之面目之不同——重文化之類別與重文化之統 / 12
    第二章 中國文化與宗教之起源 / 16
    (一)中國古代之勞動精神與社會政治之關繫 / 16
    (二)社會政治與文學藝術之相依 / 19
    (三)中國古代宗教精神之特質 / 21
    第三章 中國哲學之原始精神 / 28
    (一)中國哲學之起源問題與周代宗法制度之合家庭社會政治道德以為一 / 28

    自序(述本書緣起) / 1


    第十版自序 / 7


     


    章 中西文化精神形成之外緣 / 1


    (一)西方文化之來與中國文化之來 / 1


    (二)不同文化民族之接觸——戰爭與商業對西方文化精神形成之關繫 / 4


    (三)農業與和平對中國文化精神之形成之關繫 / 9


    (四)中西文化之面目之不同——重文化之類別與重文化之統 / 12


    第二章 中國文化與宗教之起源 / 16


    (一)中國古代之勞動精神與社會政治之關繫 / 16


    (二)社會政治與文學藝術之相依 / 19


    (三)中國古代宗教精神之特質 / 21


    第三章 中國哲學之原始精神 / 28


    (一)中國哲學之起源問題與周代宗法制度之合家庭社會政治道德以為一 / 28


    (二)中國哲學智慧之起源,為古代宗教道德精神之升進,而非對之之懷疑與批


    評 / 33


    (三)孔子之繼往開來與繼天道以立人道 / 35


    (四) 孔子之全面的合天與全面的人文精神,與孔子所開啟之人文精神與哲學 / 39


    (五)中國文化精神之形成與西方之不同 / 42


    第四章 孔子以後之中國學術文化精神 / 44


    (一)九流與六藝及孔子的精神 / 44


    (二)秦明清之文化精神之綜貫的說明 / 47


    第五章 中國先哲之自然宇宙觀 / 54


    (一)西方哲學科學中之自然宇宙觀 / 54


    (二)中國自然宇宙觀中缺乏超越的必然律之觀念,而以自然律則為內在於自然


    事物者 / 60


    (三)中國自然宇宙觀中,共相非義之理。物之存在的根本之理為生理,此生


    理即物之性。物之性表現於與他物感通之德量。性或生理,乃自由原則、生


    化原則,而非必然原則 / 62


    (四)中國自然宇宙觀,視物皆有虛以涵實,以形成生化歷程,故無純物質性之實


    體觀念,萬物無永相矛盾衝突之理,而有由相感通以歸中和之理 / 64


    (五)中國宇宙觀中物質與能力、物質與空間、時間與空間不相對立,以位序說時


    空,而無“無限之時間空間觀念” / 68


    (六)中國自然宇宙觀重明理、像、數合一而不相離 / 74


    (七)價值內在於自然萬物之宇宙觀 / 76


    (八)儒道陰陽法諸家之自然宇宙觀之比較 / 81


    第六章 中國先哲之人心觀 / 85


    (一)中西哲學中人心觀之不同 / 85


    (二)心之無對性、虛靈性、涵蓋性、主宰性 / 89


    (三)心之知與神為心之陰陽二面 / 94


    (四)心之神與志氣 / 97


    (五)心之性情 / 100


    (六)性情之善不善及性與理 / 105


    (七)中國儒家所謂心性之直道而行,及心與其所對之自然之本性,皆超矛盾辯


    證歷程者 / 109


    (八)罪惡之起源與道德生活中之辯證的發展 / 115


    (九)中國儒道二家之心性觀之體會 / 118


    第七章 中國先哲之人生道德理想論(上) / 124


    (一)西方人生道德理想之類型與中國人生道德理想相比較 / 124


    (二)中國儒家人生思想對自然實在之敬意及惜物貴物 / 130


    (三)愛物之道德問題 / 137


    (四)家庭之尊重——孝友之意義 / 140


    (五)道德責任之範圍 / 144


    第八章 中國先哲之人生道德理想論(下) / 146


    (六)道德意識中之平等慧與差別慧 / 146


    (七)良知與當然之理之內在性 / 151


    (八)恕道與過失罪惡之撥除 / 155


    (九)修養重建本教始之工夫 / 158


    (十)一切人生活動皆可為一目的 / 161


    (十一)人生一切活動與苦樂之遭遇皆充滿價值意義 / 166


    第九章 中國人間世界——日常生活社會政治與教育及講學之精神 / 171


    (一)日常生活與文化生活 / 171


    (二)中國人在自然界之農業生活與其精神涵義 / 174


    (三)中國之家庭生活日常生活之精神涵義 / 178


    (四)日常生活中之禮樂意味 / 182


    (五)致廣大之社會精神 / 185


    (六)平天下法天地之政治理念 / 195


    (七)貫古今重會通之教育與講學精神 / 199


    第十章 中國藝術精神 / 204


    (一)中國藝術精神下之自然觀 / 204


    (二)泛論中國文藝精神與西方之不同 / 209


    (三)建築 / 212


    (四)書畫 / 214


    (五)音樂 / 216


    (六)雕刻 / 218


    (七)中國各藝術精神之相通 / 220


    第十一章 中國文學精神 / 223


    (一)中國文學重視詩歌散文及中國文字文法之特性 / 223


    (二)中國自然文學中所表現之自然觀——生德、仙境化境——虛實一如、無我之


    實境——忘我忘神之解脫感 / 228


    (三)中國文學不長於英雄之歌頌、社會之寫實,而尚豪俠以代英雄 / 233


    (四)中國小說戲劇,不重烘托一主角之性格與理想,而重繪出整幅之人間 / 236


    (五)中國人間文學中之愛情文學重回環婉轉之情與婚後之愛 / 238


    (六)中國人間文學範圍,包含人與人之各種關繫,及人與歷史文化之關繫 / 241


    (七)中國文學之表情,重兩面關繫中一往一復之情,並重超越境之內在化 / 244


    (八)中國無西方式悲劇之理由 / 246


    (九)中國之悲劇意識 / 249


    (十)中國悲劇意識之虛與實、悲與壯 / 253


    第十二章 與中國人格世界對照之西方人格世界 / 255


    (一)西方之社會事業家、發明家型 / 256


    (二)西方之學者型 / 258


    (三)西方之文學家、藝術家型 / 260


    (四)西方之軍事家、政治家、社會改造家型 / 264


    (五)西方宗教人格型 / 266


    第十三章 中國之人格世界 / 269


    (一)有功德於民生日用之人物 / 270


    (二)學者 / 272


    (三)文學家、藝術家 / 275


    (四)儒將與聖君賢相 / 279


    (五)豪傑之士 / 281


    (六)俠義之士 / 283


    (七)氣節之士 / 285


    (八)高僧 / 286


    (九)隱逸與仙道 / 289


    (十)獨行人物 / 291


    (十一)聖賢 / 292


    第十四章 中國之宗教精神與形上信仰——悠久世界 / 296


    (一)宗教要求之內容與其產生之必然性及當然性 / 296


    (二)世界各大宗教之異同 / 303


    (三)中國宗教精神比較淡薄之故 / 307


    (四)宗教信仰之當有與儒家之形上性的宗教信仰 / 312


    (五)中國儒者證天道之方——天或天地可指宇宙生命、宇宙精神、本心即天


    心 / 315


    (六)中國宗教之形上智慧——開天地為二 / 321


    (七)中國先哲對鬼神之信仰與對自己之宗教精神 / 325


    第十五章 中國文化之創造(上) / 329


    (一)中國百年來之文化問題與中國文化之價值 / 329


    (二)中國數十年新文化運動,提倡西方文化之科學民主自由之精神於中國,所以


    失敗之故及其態度上之錯誤 / 336


    第十六章 中國文化之創造(中) / 343


    (三)中國文化精神之根本缺點之反省(此段或須讀者先看一次,再看後文,重


    看一次,乃能真理解)/ 343


    (四)內心理想之超越性、客觀性與其價值 / 349


    (五)西方科學、工業文明、階級、國家法律意識、社會文化之分途發展、民主


    自由精神,依同一理念而成立 / 352


    (六)西方社會文化精神對中國文化之價值 / 357


    (七)社會文化之分途發展與國家法律意識及世界性之人類社會組織 / 360


    第十七章 中國未來之文化創造(下) / 367


    (八)中國未來哲學及文藝之方向 / 367


    (九)宗教精神之重建 / 370


    (十)倫理道德精神之充拓 / 379


    (十一)中國文化之回顧與前瞻 / 387


    外文人名中譯對照表 / 391

    前言
    《臺灣國學叢書》總序
    在我看來,不管多變的時局到底怎麼演變,以及兩岸歷史的舞臺場景如何轉換,都不會妨礙海峽對岸的國學研究,總要構成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事實上,無論是就其時間上的起源而言,還是就其空間上的分布而言,這個幅員如此遼闊的文明,都既曾呈現出“滿天星鬥”似的散落,也曾表現出&ldqu一體”式的聚集,這既表征著發展步調與觀念傳播上的落差,也表征著從地理到政治、從風俗到方言上的區隔。也正因為這樣,越是到了晚近這段時間,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學界來看,也都越發重視起儒學乃至國學的地域性問題。
    可無論如何,既然“國學”正如我給出的定義那樣,乃屬於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總稱,那麼在這樣的總稱之下,任何地域性的儒學流派乃至國學分支,畢竟都並非隻屬於某種“地方性文化”。也就是說,一旦換從另一方面來看,尤其是,換從全球性的宏觀對比來看,那麼,無論是何種地域的國學流派,都顯然在共享著同一批來自先秦的典籍,乃至負載著這些典籍的同一書寫繫統,以及隱含在這些典籍中的同一價值繫統。

    《臺灣國學叢書》總序


    在我看來,不管多變的時局到底怎麼演變,以及兩岸歷史的舞臺場景如何轉換,都不會妨礙海峽對岸的國學研究,總要構成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事實上,無論是就其時間上的起源而言,還是就其空間上的分布而言,這個幅員如此遼闊的文明,都既曾呈現出“滿天星鬥”似的散落,也曾表現出&ldqu一體”式的聚集,這既表征著發展步調與觀念傳播上的落差,也表征著從地理到政治、從風俗到方言上的區隔。也正因為這樣,越是到了晚近這段時間,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學界來看,也都越發重視起儒學乃至國學的地域性問題。


    可無論如何,既然“國學”正如我給出的定義那樣,乃屬於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總稱,那麼在這樣的總稱之下,任何地域性的儒學流派乃至國學分支,畢竟都並非隻屬於某種“地方性文化”。也就是說,一旦換從另一方面來看,尤其是,換從全球性的宏觀對比來看,那麼,無論是何種地域的國學流派,都顯然在共享著同一批來自先秦的典籍,乃至負載著這些典籍的同一書寫繫統,以及隱含在這些典籍中的同一價值繫統。


    更不要說,受這種價值繫統的點化與浸潤,無論你來到哪個特殊的地域,都不難從更深層的意義上發現,那裡在共享著同一個“生活世界”。甚至可以這麼說,這些林林總總、五光十色的地域文化,反而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生活實驗室,來落實那種價值的各種可能性。正因為這樣,無論來到中華世界的哪一方水土,也無論是從它的田間還是市井,你都可能發出“似曾相識”的感慨。——這種感慨,當然也能概括我對臺北街市的感受,正因為那表現形態是獨具特色的,它對我本人纔顯得有點“出乎意料”,可說到底它畢竟還是中國式的,於是在細思之下又仍不出“情理之中”。


    在這個意義上,當然所有的“多樣性”都是可貴的。而進一步說,至少在我這個嗜書如命的人看來,臺灣那邊的國學研究就尤其可貴,尤其是從1949年到1978年間,由那些桴海遷移的前輩們所做出的研究。無可諱言,那正是大陸越來越走向緊張與禁閉,終至去全方位地“破除四舊”的歲月,所以在那種命懸一線的危殆情況下,若不是中國總還保留了那麼個角落,仍然活躍著對於文化傳統的學術研究,那麼,我們曾經長期引以為自豪的、據說在歷史中從未中斷過的學脈,可能就要面對另一番難以想像的場景了。


    正是因此,我纔更加感佩那些前輩的薪火相傳。雖說餘生也晚,無緣向其中的大多數人當面請益,然而我從他們留下的那些書頁中,還是不僅能讀出他們潛在的情思,更油然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正如自己曾就此動情而寫的:“這些前輩終究會表現為‘後的玫瑰’麼?他們當年的學術努力,終究會被斬斷為無本之木麼?——讀著這些幾乎是‘一生磨一劍’的學術成果,雖然餘生也晚,而跟這些前輩學人緣慳一面,仍然情不自禁地懷想到,他們當年這般花果飄零,雖然這般奮筆疾書,以圖思緒能有所寄托,但在其內心世界裡,還是有說不出的淒苦猶疑。”


        終於,趁著大陸這邊的國學振興,我們可以更成規模地引進那些老先生的相關著作了。由此便不在話下,這種更加繫統的、按部就班的引進,首先就出於一種親切的“傳承意識”。實際上,即使我們現在所獲得的進展,乃至由此而催生出的國學高漲,也並非沒有臺灣國學的影響在。早在改革開放、邊門乍開的初期,那些從海峽對岸得到的繁體著作,就跟從大洋彼岸得到的英文著作一樣,都使得我們從中獲得過興奮的“解放感”。正因此,如果任何一種學術史的內在線索,都必然表現為承前啟後的“接著講”,那麼也完全可以說,我們也正是在接著臺灣國學的線索來講的。


    與此同時,現在借著這種集成式的編輯,而對於臺灣國學的總體回顧,當然也包含了另一種活躍的“對話意識”。學術研究,作為一種有機增長的話語,其生命力從來都在於不斷的創新,而如此不斷創新的內生動力,又從來都來自“後生”向著“前賢”的反復切磋。也是惟其如此,這些如今靜躺在臺灣圖書館中的著作——它們眼下基本上已不再被對岸再版了——纔不會隻表現為某種歷史的遺跡,而得以加入到整個國學復興的“大合唱”中;此外,同樣不在話下的是,我們還希望這次集中的重印,又不失為一種相應的和及時的提醒,那就是在這種&ldqu一體”的“大合唱”中,仍需仔細聆聽來自寶島的那個特殊聲部。


    後要說的是,在一方面,我們既已不再相信任何形式的“歷史目的論”,那麼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今後的進程也總會開放向任何“偶然性”,無法再去想像黑格爾式的、必然的螺旋上升;可在另一方面,又正如我在新近完成的著作中所講的:“盡管我們的確屬於‘有限的、會死亡的、偶然存在的’人類,他們也的確屬於‘有限的、會死亡的、偶然存在的’人類,可話說回來,構成了彼此‘主觀間性’的那種‘人心所向’,卻並不是同樣有限和偶然的,相反倒是遞相授受、薪火相傳、永世長存的,由此也便顯出了不可抹煞的‘必然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就總還有理由去暢想:由作為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總稱的國學——當然也包括臺灣國學——所造成的“人心所向”和“主觀間性”,也總還不失為一種歷史的推動力量吧?


    劉東


    2020年6月24日於浙江大學中西書院


     


    原書序


    此書之作,動念於十年前,其初意乃為個人之補過。原餘於十七年前,即曾作一長文,名《中國文化之根本精神論》,發表於《中央大學文藝叢刊》。當時曾提出“天人合一”與“分全不二”,為解釋中國文化之根本觀念。繼後三四年中,曾陸續對中國之哲學、文學、藝術、宗教、道德皆有所論。後輯成《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集》,予正中書局出版。在此書印刷之際,正個人思想有一進境之時,及該書印出,即深致不滿,並曾函正中書局,勿再版。然書局仍續有再版印行,遂欲另寫一書,以贖愆尤。原該書自表面觀之,內容似甚豐富,且根本觀念與今之所陳,亦似相差不遠,然實則多似是而非之論。蓋文化之範圍至大,論文化重要者,在所持以論文化之中心觀念。如中心觀念不清或錯誤,則全盤皆錯。餘在當時,雖已泛濫於中西哲學之著作,然於中西思想之大本大源,未能清楚。當時餘所謂天人合一之天,唯是指自然生命現像之全,或一切變化流行之現像之全。餘當時在西方哲學中,頗受柏格孫、詹姆士,及新實在思想之影響。對中國哲學思想,唯於心之虛靈不滯、周行萬物一義,及自然宇宙之變化無方、無往不復二義,有一深切之了解。此二義亦保存於本書中。然當時對於西方理想主義或唯心論之形上學,無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