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鄉下人:瀋從文與近代中國(1902—1947)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孫德鵬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史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370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37097
    作者:孫德鵬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本書以“鄉下人”為名有一語雙關之意:一是瀋從文向來自稱鄉下人;二是他的湘西敘事多取自鄉下人經驗。從湘西人的觀點來審察全部中國現代史,就等於從邊疆看中國,從瀋從文的眼光看中國;


        2.該書幾乎囊括了瀋從文所有值得一讀的小說,例如《三三》《山鬼》《廚子》《小砦》《黔小景》《巧秀與鼕生》等,且這些作品的人物、故事大多有跡可循,實現了文學對歷史的敘事性補充,揭示了近代中國的獨特面向;


        3.作者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見識高遠,其文字極具想像力,筆觸深刻有力,與其說是對瀋從文作品的解讀,毋寧說是點燃了瀋從文筆下的人性篝火;跟隨瀋從文的成長記憶,我們可以目睹一個傳統與現代並存且相互衝突、融合的鄉土影像,感受大時代變遷的憂郁和蒼涼。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瀋從文評傳,也是作者與瀋從文之間的一次跨學科對話。作者以史學為點,從 “鄉下人”的視角回顧瀋從文的前半生,在瀋從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國的記憶,從湘西敘事找尋理解近代中國的另一種方法。


        不同於一般從生平出發的人物立傳,作者立足瀋從文自稱“鄉下人”的人生經驗,結合法史哲等多學科思想、小說文本對其經歷與情感展開的推演想像,使得小說人物與傳主形像交相輝映,實現了文學對歷史的敘事性補充。並通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對照,展現了近代中國的一些獨特面向,讓人置身於進步與落後的對峙語境,理解近代中國的問題。

    作者簡介

        孫德鵬,1978年生,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副教授,蘭卡斯特大學訪問學者,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國法律史,著有《疲勞的顏色》《滿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與近代中國(1895—1916)》。從走上講臺到過上一種手邊有幾本舊書的教書匠生活,始終都有點不期而遇的感覺,所幸仍樂此不疲。

    目錄
    序·鄉下人印像
    章·引言
    第二章·風行地上
    第三章·記憶
    第四章·小兵
    第五章·統領官
    第六章·初出茅廬
    第七章·的形像
    第八章·都市
    第九章·泥塗身貴
    第十章·落伍
    第十一章·村姑
    第十二章·山路
    第十三章·詭道

    序·鄉下人印像


    章·引言


    第二章·風行地上


    第三章·記憶


    第四章·小兵


    第五章·統領官


    第六章·初出茅廬


    第七章·的形像


    第八章·都市


    第九章·泥塗身貴


    第十章·落伍


    第十一章·村姑


    第十二章·山路


    第十三章·詭道


    第十四章·新與舊


    第十五章·鄉評


    第十六章·食色


    第十七章·永年


    第十八章·舊事

    前言
    鄉下人印像

    乘著桃源劃子那樣的小舟,由常德轉走沅水,舟中僅竹簡、絹筆、玉劍及手編的楚國憲法。兩千年前,逐臣屈原和他的新法就這樣消逝了。瀋從文說,沿江可見娛神歌呼與火光,岸上是《長河》中的紅色橘林,於是有《橘頌》傳世。湘西,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道橘紅傷疤。
    瀋從文在長達千裡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20歲以前生活在邊城的土地上,之後是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印像裡。

    鄉下人印像


     


    乘著桃源劃子那樣的小舟,由常德轉走沅水,舟中僅竹簡、絹筆、玉劍及手編的楚國憲法。兩千年前,逐臣屈原和他的新法就這樣消逝了。瀋從文說,沿江可見娛神歌呼與火光,岸上是《長河》中的紅色橘林,於是有《橘頌》傳世。湘西,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道橘紅傷疤。


    瀋從文在長達千裡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20歲以前生活在邊城的土地上,之後是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印像裡。


    這本書中的“鄉下人”是一個感通人物與人性的媒介性概念,沒有任何蔑視意味。它標識出一種地域性(湘西)的身份(苗民),可以理解為與不斷變化的“城裡人”相對應的概念。瀋從文常說,自己為鄉下人身份而感動,他們老實淳樸,待人熱忱而少機心,比大都市中人更可信賴。南朝詩人謝莊《懷園引》詩曰:“登楚都,入楚關,楚地蕭瑟楚山寒。歲去冰未已,春來雁不還。”這寒意是南渡之人的懷鄉之情(nostalgia),也是一種心靈溫度。楚地苦寒,火麻草、虎耳草、斷腸草有毒,“條條蛇都咬人”。湘西山高水急,林密霧多,浸潤遊俠精神與傳奇志怪氣氛。湘西亦多味,“有桃花處必有人家,有人家處必可沽酒”。人人潔身守法,像苗人水手的“原人性情”,“老實、忠厚、純樸、戆直”。木竹環伺的鄉裡村寨,山歌喂養的靈魂,黃泥的牆,烏黑的瓦,輪回的水車,便是瀋從文的鄉下人世界。


    瀋從文在作品中與家鄉父老秉燭夜談,在水邊,在船上或在爐火的微光裡有人生可憫、人世可親的字句,想像力也燃燒起來。他的寂寞像是在給什麼東西下跪,落在紙上時是與人世共苦樂的挺撥樣子。與鄉下人共苦樂,是瀋從文做小說的一份誠意。


    記憶,往往寄居在智力之外的某個地方,要經過細節的喚醒纔好識別。在荷馬的世界裡,“忘記”是生命中負面的動詞,奧德修斯的意義,是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保存記憶。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教授為瀋從文傳記取的英文名字是“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在方便英語讀者理解的同時,意在渲染瀋從文的“史詩”性。奧德賽,意指旅程,而奧德修斯無論曾經代表什麼,他首先是個敏感而痛苦的人。瀋從文與奧德修斯都歷經漫長的山水險途,他們的得救方式是借助旅程,通過讓他人揭開自己身上的秘密來重拾記憶。


    瀋從文的湘西敘事不是歷史的憂郁碎屑,而是一種“液體性”的智慧,是理解中國的一種方法。他所寫的故事,多數是水邊的故事。他滿意的故事,也是水邊的故事,像《邊城》《長河》《小砦》《三三》《黑夜》,或者是船上的故事,如《丈夫》《船上岸上》《湘西》《湘行散記》。水之於人,總是意指著某種原初的狀態。詩人克洛代爾說,人內心所渴望的一切都能還原為水的形像。作為一種通用的介質,水,是寂寞,是自由,有時,深暗的水(黃泉)還帶來死亡的教誨。瀋從文或許是那個時代親歷可怕現場多的作家,他講述了許多有關愛、激情和死亡的故事,卻幾乎與宗教無涉,這是一種厲害之至的寫法。


    死亡將生命一劈為二。死亡既是命運,也是一份厚禮,它的性讓人肅穆起來。死是人類共有的處境,死的痛楚傳遞著共通的情感。任何人之死都是完全的死,而任何人就是“大家”。講故事的人,是“一個讓其生命之燈芯由他的故事的柔和的燭光徐徐燃盡的人”。他分享故事,讀者獲得溫暖。本雅明認為,這份溫暖是雙向的。對敘事者而言,死亡是他敘說世間萬物的許可,同時,借助這個不可辯駁的自然流程,敘事者傳遞著生命之火的溫暖。另一方面,對讀者來說,死,猶如一團燃盡的火。在死亡的微暗之火中,人們遇見的不是別人,正是顫抖的自我:


    小說富於意義,並不是因為它時常稍帶教誨,向我們描繪了某人的命運,而是因為此人的命運借助烈焰而燃盡,給予我們從自身命運中無法獲得的溫暖。吸引讀者去讀小說的是這麼一個願望:以讀到的某人的死來暖和自己寒顫的生命。


    中國思想的緊要處是“易”,而活潑處在“禪”。變易的底色是警惕性,經籍中的思想者往往生於憂患境遇,於是由知警而開悟。禪語禪意是經驗性的,多植根於煙火民間,如流行的口頭禪或俗語。兩種思想在瀋從文作品中鋪陳出獨特的中國近代性,一方面是由落後而求變,他說,“我想讀好書救救國家”;另一方面是敏感於一切反常的新舊經驗,他說,“進步正消滅掉過去一切”。這本書以“鄉下人”為名有一語雙關之意:一是瀋從文向來自稱鄉下人;二是他的湘西敘事多取自鄉下人經驗。《三三》《山鬼》《廚子》《小砦》《黔小景》《巧秀與鼕生》《七個野人與後一個迎春節》等作品實現了文學對歷史的敘事性補充(narrative supplement)。這些故事與唐傳奇的“親歷—制作”方式相近,有檔案(archive)價值,可以當作“史料”來解讀,其中隱藏著雙重的“真實”:自我真實性與湘西的地方真實性,如金介甫教授所言,“從一個湘西人的觀點來審察全部中國現代史,就等於從邊疆看中國,從瀋從文的眼光看中國”。


    水是中國文化的基準和原型,先秦諸子思想無不因循“水之道”,道、德、治、法等觀念都來自對水這種物質的觀審、想像與沉思。瀋從文在沅水、酉水邊凝視,遐想,用“水上人的言語”連通了一條理解近代中國的“湘西”端口。他說“這個地方的過去,正是中國三十年來的縮影”。在瀋從文的作品中,我們看到文學與律法,歷史與故事在水邊“聚義”,納的投名狀卻是鄉評與記憶——溪邊的三三,桂枝的草藥,伍娘的灶臺,凝視火焰的樵夫,瘋癲的山鬼,躲進叢林的獵人,半夜裡為兒子哭泣的母親,當然,還有生命後一晚仍舍不得點桐油燈的“顛東”孤老。


    瀋從文筆下“無獃相”。《景德傳燈錄》有一則禪宗公案:龐蘊居士初見馬祖,開口便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馬祖向前踏一步,說:“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思想的機鋒不宜說破,人要自悟,要訪師拜師,要“行腳”,在刀山劍樹中或迷,或悟,如此纔親切明白。所謂公案,是不願對“大問題”表態的意思,敲在頭上的棒喝故事大多與“公”無關,而是描摹不同問答狀態的個案,即“私案”。以此推之,瀋從文的小說是每個與山水為伴之人的生生死死,這些“私案”擴散開來,便是湘西的大小“公案”了。在70餘本“語帶機鋒”的著作中,瀋從文時而轉身,時而分身,幾乎跨越了所有年齡,所有身份,所有性別。他是伍娘,桂枝,三三,宋媽,王嫂;他是樵夫貴生,偵察兵熊喜;他是老實人自寬,他也是山大王劉雲亭;他是他的母親,妻子,孩子;他是轉過身謙卑面對雲麓大哥、四處尋找九妹的那個人;他是他生活的時代,也是他出生的那個國度。


    五四一代人步入中年晚年時,瀋從文還是個“小伙子”。魯迅1936年去世,瀋從文時年34周歲。他在寫給胡適的信中說,應該把《新青年》時代的“憨氣”恢復起來。五四一代人,包括他自己在內,已經固化為一個特殊階層,變得遲鈍了。倘若多有兩個鄉下人,“文壇”會熱鬧一點。五年後,他在《“五四”二十年》中寫道,紀念五四要從“工具”的檢視入手。五四精神的特點是天真和勇敢,如今看來,唯有鄉下人能“莊嚴慎重”地審視時代了。


    鄉下人之於瀋從文,不是敘事技巧或聲口,而是銳利的“官能”。直心與憨氣為作品注入臨淵觀水的凝視力量:一是角色落差。比如《長河》中寫“父母官”邏輯像一種寄生物,不停地尋找宿主,幾經翻新之後便成了“登了報,不怕告”的新式樣。來到鄉下人面前的不是“德先生”“賽先生”,而是“從文明地區闖到鄉下人中間的新吸血鬼”,是“五老爺”“閻王”這樣的角色。二是身份落差。狩獵性暴力在湘西盛行,鄉下人被降格為動物身份,而手握權柄者卻以法政之名升格。他們的人性為身份覆蓋,成為推動程序運轉的“部件”,因而從法律後果甚至道德後果中脫身。三是心理落差。當時富於“秩序性”的理論莫過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說,新舊秩序的較力在制造苦難的同時,也撕扯著鄉下人的心靈。瀋從文從浸潤“舊俗”的湘西來到都市,轉過頭來看那裡的生活,不能不感到痛苦。《新與舊》《菜園》《丈夫》《貴生》《菌子》《小砦》裡表現了這種痛苦。他說,我想寫雷雨後的《邊城》,接著寫翠翠如何離開她的家……


    人類學家認為書籍的誕生與“火”有關。家園、故事、技藝等觀念源於安全感,“炊煙”的升起,意味著人們開始熟練而安全地享用篝火。火能照明,取暖,還可以烹制熟食。文字是人類對居家感的確證,石刻岩畫中多以水火或圍獵場面為意像。一個被稱為“家園”的地方,不僅是一幢漂亮樓宇,還意指著某種心靈狀態。那是一個用火把“生的食物”變成“熟的食物”的地方,是孩子們可以在爐火邊遐想的地方。用火點燃柴草,爐火就溫暖家庭。圍繞篝火與灶臺展開的,是記憶和經驗,是生火、撥火的技藝,它培養人的耐心、膽量和幻想的能力。巴什拉說,“我寧可曠一節哲學課,也不願錯過早晨起來生火”,他在《火的精神分析》中寫道,撥火是一件耐心、大膽和幸福的事情。


    童年、爐火、柴草,散發著永恆的家園感,這是一種從人類童年時代闖進來的情感。淡泊是自然的品格,也是鄉下人的品格,像他們的灶臺和爐火。如今,人類記憶已經塞滿了商業價值,瀋從文的小說帶我們重返連綿的森林,跳動的篝火,從設計感十足的“豢養”狀態中擺脫出來。


    瀋從文對物像、表面和神韻的關注,總是超過對整體秩序或價值的關注。閱讀瀋從文的快樂,不是去挖掘他頭腦中的偉大想法,而是在細節中,在獵人或樵夫的呼吸中,我們得以重返森林。水與火意指不同的時間結構,水讓人產生挽留時間的欲望,而火讓人產生變化的欲望,加快時間的欲望。瀋從文是寂寞的水,也是引人遐想的爐火。他筆下的水,是可以在不同思想狀態間飛躍穿梭的液體,明亮、透光、易逝。火也常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像某種記憶“存儲設備”,用來存放永恆之物,如灰燼、恐懼、死亡,當然,還有光與熱的持續影響,它潔淨一切,像火山灰呈現出的那種狀態。他說,隻有盡它燃燒,纔會有轉機,看大處,中國是有前途的。


    契訶夫的《在峽谷裡》寫鄉下姑娘“麗帕”受盡凌辱又失去孩子,她問鄰居:“一個小孩子,沒犯過什麼罪,為什麼也要受苦呢?”眾人無話可說,默默坐了一個小時。一位老人開口道:“我們不能每件事情都知道:怎麼樣啦,為什麼啦,上帝不讓鳥兒生四個翅膀,隻讓它生兩個,因為有兩個翅膀也就能飛了;所以人呢,上帝也不讓他知道每件事情,隻讓他知道一半或者兩三成。”接下來,老人講了一個故事:我走遍了俄羅斯,什麼都見識過。我到過黑龍江和阿爾泰山,我在西伯利亞住過,後來我想念俄羅斯母親,就走著回來了。我記得有一回坐渡船,我啊,要多瘦有多瘦,穿得破破爛爛,光著腳,凍得發僵,啃著一塊面包皮。渡船上有一位老爺瞧著我,眼睛裡含著淚水。“唉”,他說,“你的面包是黑的,你的日子是黑的”!


    湘西人常說,“治不好的病,就是命運了”。人與人在苦難中得和解,得安慰,這或許是接近信仰的一種人類關繫。作家用故事持守“人境”,他總是會想到別人——“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瀋從文,就是這樣的藹然仁者。


     


    2021年春於蘭卡斯特

    媒體評論

    湘西令人神往,“有桃花處必有人家,有人家處必可沽酒”。閱讀(寫作)是一種走入的行為,這本書帶我們走向森林,走進獵人的房間,與鄉下人秉燭夜談,與瀋從文一起面對那些印刻著疤痕的直心公案、楚地江湖。


    ——王人博,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法治論》《權利論》《孤獨的敏感者》《法的中國性》。


     


    孫德鵬對瀋從文其人、其文、其家鄉有著極富詩意的理解。感謝他,讓我們在那些觸動人心的作品和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山水裡看到了詩意和憂傷。


    ——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著名漢學家,歷史學家,古根海姆獎得主,美國聖約翰大學榮休教授。師從費正清、史華慈,其著作《瀋從文傳》是公認的瀋從文研究領域的重要作品。

    在線試讀
    初出茅廬

    瀋從文受“五四”精神的啟發,隻身來到北京,想考一所大學,安心從事文字工作,可北京當時的環境卻給瀋從文潑了一盆冷水,他在北京經歷了一段極其艱難的時光;作者通過展現瀋從文“初出茅廬”的北京經歷,揭示了當時北京文壇的風貌,以及一些“五四”學人的內心世界。
    ——編者按

    湘西的山山水水不僅僅是記憶,還是可以食用,可供穿戴的山河,而京城,大得令瀋從文驚慌。接下來的生活經歷表明,京城似乎也真的成了他的孤絕之地。
    同許多作家青年時期的經歷相似,瀋從文陷入一種精神上的迷失狀態。他常常用迷失的語調來書寫自我,或者說,他是在迷失中漸漸找到自我:
    我坐在這不可收拾的破爛命運之舟上,竟想不出辦法去找一個一年以上的固定生活。我成了一張小而無根的浮萍,風是如何吹——風的去處,便是我的去處。湖南,四川,到處飄,我如今竟又飄到這死沉沉的沙漠北京了。
    這位“古都怪客”首先迎來的,不是文藝革命的雨露,而是大大小小的當頭棒喝。不要說沒錢進大學求學,他甚至沒錢點燈照明,沒錢買煤取暖,連個門房的工作也找不到,仿佛“陷進一個無底心的黑暗澗谷一樣,隻是往下墜,隻是往下墜”。
    1924年鼕,瀋從文給在北京大學任教的郁達夫寫信,訴說自己的苦悶,於是,就有了那篇著名的《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在這篇11月16日發表於《晨報副刊》的文章中,郁達夫公開為瀋從文,或者說是為那些有理想而無出路的年輕人鳴不平,同時,也表達了對時事與時局控訴。他在文章中寫道:
    引誘你到北京來的,是一個國立大學畢業的頭銜,你告訴我說你的心裡,總想在國立大學弄到畢業,畢業以後至少生計問題總可以解決。
    現在學校都已考完,你一個國立大學也進不去,接濟你的資金的人,又因為他自家的地位動搖,無錢寄你,你去投奔你同縣而且帶有親屬的大慈善家H,H又不納,窮極無路,隻好寫封信給一個和你素不相識而你也明明知道和你一樣窮的我,在這時候這樣的狀態之下你還要口口聲聲的說什麼大學教育,“念書”,我真佩服你的堅忍不撥的雄心。不過佩服雖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簡單愚直,也卻是一樣的可驚可異。

    初出茅廬


     


    瀋從文受“五四”精神的啟發,隻身來到北京,想考一所大學,安心從事文字工作,可北京當時的環境卻給瀋從文潑了一盆冷水,他在北京經歷了一段極其艱難的時光;作者通過展現瀋從文“初出茅廬”的北京經歷,揭示了當時北京文壇的風貌,以及一些“五四”學人的內心世界。


    ——編者按


     


    湘西的山山水水不僅僅是記憶,還是可以食用,可供穿戴的山河,而京城,大得令瀋從文驚慌。接下來的生活經歷表明,京城似乎也真的成了他的孤絕之地。


    同許多作家青年時期的經歷相似,瀋從文陷入一種精神上的迷失狀態。他常常用迷失的語調來書寫自我,或者說,他是在迷失中漸漸找到自我:


    我坐在這不可收拾的破爛命運之舟上,竟想不出辦法去找一個一年以上的固定生活。我成了一張小而無根的浮萍,風是如何吹——風的去處,便是我的去處。湖南,四川,到處飄,我如今竟又飄到這死沉沉的沙漠北京了。


    這位“古都怪客”首先迎來的,不是文藝革命的雨露,而是大大小小的當頭棒喝。不要說沒錢進大學求學,他甚至沒錢點燈照明,沒錢買煤取暖,連個門房的工作也找不到,仿佛“陷進一個無底心的黑暗澗谷一樣,隻是往下墜,隻是往下墜”。


    1924年鼕,瀋從文給在北京大學任教的郁達夫寫信,訴說自己的苦悶,於是,就有了那篇著名的《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在這篇11月16日發表於《晨報副刊》的文章中,郁達夫公開為瀋從文,或者說是為那些有理想而無出路的年輕人鳴不平,同時,也表達了對時事與時局控訴。他在文章中寫道:


    引誘你到北京來的,是一個國立大學畢業的頭銜,你告訴我說你的心裡,總想在國立大學弄到畢業,畢業以後至少生計問題總可以解決。


    現在學校都已考完,你一個國立大學也進不去,接濟你的資金的人,又因為他自家的地位動搖,無錢寄你,你去投奔你同縣而且帶有親屬的大慈善家H,H又不納,窮極無路,隻好寫封信給一個和你素不相識而你也明明知道和你一樣窮的我,在這時候這樣的狀態之下你還要口口聲聲的說什麼大學教育,“念書”,我真佩服你的堅忍不撥的雄心。不過佩服雖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簡單愚直,也卻是一樣的可驚可異。


    現在你已經是變成了中性——半去勢的文人了,有許多事情,譬如說高尚一點的,去當土匪,卑微一點的,去拉洋車等事情,你已經是干不了的了,難道你還嫌不足,還要想穿幾年長袍,做幾篇白話詩,短篇小說,達到你的全去勢的目的麼?大學畢業,以後就可以有飯喫,你這一種定理,是哪一本書上翻來的?


    郁達夫的這一棒喝可以說是又絕情又熱烈,其中有對社會苦況的絕望,也滿含著對年輕作家的熱烈同情。當時的“鄉下佬”瀋從文像一株風滾草,困於無根的漂泊狀態,住在鬥大的“貯煤間”裡,單薄,窮酸。可不知為什麼,他說自己的身體中滿是氣概,虎虎有生氣:


    因為受“五四”影響,來京窮學生日多,掌櫃的把這個貯煤間加以改造,臨時開個窗口,縱橫釘上四根細木條,用高麗紙糊好,擱上一個小小寫字桌,裝上一扇舊門,讓我這麼一個體重不到一百磅的鄉下佬住下 。我為這個僅可容膝安身處,取了一個既符合實際又略帶窮秀纔酸味的名稱,“窄而霉小齋”,就泰然坦然住下來了。


    生活雖還近於無望無助的懸在空中,氣概倒很好,從不感到消沉氣餒。給朋友印像,且可說生氣虎虎,憨勁十足。主要原因,除了我在軍隊中照嚴格等級制度,由班長到軍長約四十級的什麼長,具體壓在我頭上心上的沉重分量已完全擺脫,且明確意識到是在真正十分自由的處理我的當前,並創造我的未來。此外還有三根堅固結實支柱支撐住了我,即“朋友”、“環境”和“社會風氣”。


    1924年11月中旬,在北京大學任教的郁達夫,冒著大雪探訪了住在窄而霉齋的瀋從文。當時已是初鼕天氣,而瀋從文仍穿著單衣,郁達夫把自己的羊毛圍巾送給了這個可憐的年輕人,還請他到西單牌樓四如春飯店喫飯。結賬時,郁達夫把找多錢也拿給瀋從文救急。


    郁達夫贈與的錢物並不能使他成為一個“作家”,這一面之恩,貴在一份相知。有些飯菜的味道,像酒,是越陳越香的。半個世紀後,瀋從文仍然記得他為感謝郁達夫而籌備的苗鄉飯菜,觀之令人神往:


    還記得有一次雪後天晴,和郁達夫先生、陳翔鶴、趙其文共同踏雪出平則門,一直走到羅道莊,在學校喫了一頓飯,大家都十分滿意開心。因為上桌的菜有來自苗鄉山城的鵪鶉和胡蔥酸菜,新化的菌子油,漢壽石門的風雞風魚,在北京任何飯館裡都喫不到的全上了桌子。


    瀋從文沒有中學文憑,也就沒有資格報考國立大學。後來考取了一個“中法大學”,因交不起學費,也無法出國。他向《北京晨報副刊》投去的稿子,都被主編孫伏園扔進廢紙簍。他想回家,卻湊不出路費,想投軍,又割舍不下他的文學夢。絕境中的生路是去同鄉熊希齡舉辦的香山慈幼院打工,職位是圖書館員。


    初入京城的瀋從文居無定所,身無分文,卻有個文人氣派的齋號:窄而霉齋。像他小說中的角色一樣,他得了某種呼吸繫統疾病,不停地流鼻血。


    為了省錢,他在鼕天也不生煤爐取暖,為了夢想,他拿起了筆。於是,這個湘西青年就以這樣的形像闖入了文壇:身上裹著棉被,一隻手握筆,另一隻手以破布掩著流血的鼻子。那血是貧窮的血,卻流淌出一種獅子、老虎、豹子纔有的野心勃勃。


    1925年初春,瀋從文先後結識了胡也頻和丁玲,三人的關繫密切到如結義之人,而接下來的幾年,他們所經歷的,除了瀋從文筆下的一派天真,還有五四前後的無數殺戮與犧牲——除丁玲劫後餘生外,與瀋從文有生命交集的年輕一代幾乎全部赴死:


    在20年代後期的短短幾年間,瀋從文跟左派朋友大都不再聯繫了。有些人音信杳然,更多的人並非死亡,但已不知去向。例如農學院他有八位朋友,其中六位在1927年北伐時期都是湖南農會的領導者。在1927年國民黨清黨中,他們全都被處決。瀋在燕京大學也有十幾位朋友,他們在1927年武漢和廣東公社中都是革命的組織者,在二次革命中大多數人獻出了生命。1928—1929年間,瀋還同董秋斯、張采真談過武漢、廣州的起義,兩位中隻剩下董秋斯活到了1949年後。(而且也隻有他,在中國共產黨政權正式建成以後,沒有否認他同瀋從文的關繫)瀋難過的還有,從家鄉來信中聽到消息說,1922年以前他結識的朋友,也幾乎全都不在人間。這些朋友為數不少,大多是陳渠珍辦的高度軍事化中學裡的軍官和學員。其中有兩位是他保靖時期碩果僅存的好友。兩人後來到鳳凰縣當中學教師,都因為同情共產黨的嫌疑被處決——雖然那時鳳凰縣離共產黨活動地區非常遙遠。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