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全彩)圖說世界海洋文明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曲金良 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世界各國文化  其他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627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6062780
    叢書名:圖說世界文化

    作者:曲金良編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1月 


        
        
    "

    編輯推薦

    人類自從誕生那天起,就與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人類社會的繁衍和發展過程中,世界各民族、各社群對海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有了不同的海洋文明。 這種文明既領先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又得益於海洋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世界海洋文明的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進行選點掃描的。注重梳理介紹其各自的區域特點、發展路徑、相互關繫、人物故事、影響結果、地域風情等。既有走馬觀花,也有重點剖視,既有現像解讀,也有功過評說,目的是使讀者對世界海洋文明的整體面貌既有一個大體的客觀了解,又有一個基本的價值把握。

    目錄
    前言
    001.地球是個大“水球”
    002.全球海陸大變遷
    003.人類文明的“前世今生”
    004.世界海洋文明的多樣性
    005.史前“東亞三海文明”
    006.史前古太平洋文明
    007.史前古地中海文明
    008.史前大西洋文明
    009.歐洲海洋文明的搖籃
    010.“上帝創造的航海民族”
    011.北冰洋北極圈風情
    012.愛琴海文明的崛起
    013.歐洲中世紀的“海盜時代”

    前言
    001.地球是個大“水球”
    002.全球海陸大變遷
    003.人類文明的“前世今生”
    004.世界海洋文明的多樣性
    005.史前“東亞三海文明”
    006.史前古太平洋文明
    007.史前古地中海文明
    008.史前大西洋文明
    009.歐洲海洋文明的搖籃
    010.“上帝創造的航海民族”
    011.北冰洋北極圈風情
    012.愛琴海文明的崛起
    013.歐洲中世紀的“海盜時代”
    014.南北歐諸島風情
    015.西歐海洋文明的崛起
    016.達·伽馬“繞過好望角”
    017.南北非諸島風情
    018.麥哲倫“環繞地球航行”
    019.大洋洲諸島風情
    020.“堅船利炮”打出的“日不落帝國”
    021.“日不落帝國”的“日落”
    022.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文明
    023.哥倫布“誤入新大陸”
    024.南美中美北美諸島風情
    025.歐美海域的港口大都市
    026.孟加拉灣與印度海洋文明
    027.從佛經故事看古印度的航海商人
    028.印度半島科摩林角上的三海守護神
    029.東南亞南亞諸島風情
    030.阿拉伯海地中海與伊斯蘭文明
    031.東西方航路上的阿拉伯商人
    032.從“島嶼民族”到“海洋國家”的日本
    033.東亞東北亞諸島風情
    034.東亞海域的港口大都市
    035.東亞“地中海”與“東中國海文明圈”
    036.東南亞“地中海”與“南中國海文明圈”
    037.從“東夷”、“百越”到“海王之國”
    038.“四海海神”與“蓬萊仙島”
    039.秦皇漢武巡海與東方大國的海洋經略
    040.徐福東渡的千古佳話
    041.中華民族的航海發明
    042.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043.從法顯歸航看“海上絲綢之路”
    044.中華民族的海上“保護神”
    045.鄭和下西洋的千古絕唱
    046.“鄭和船隊發現美洲”的新說與證據
    047.馬漢的“海權論”與美國的海上稱霸
    048.歐美海域世界大港的昨日霸業
    049.東亞海域世界大港的今日稱雄

    前言
    人類自從誕生那天起,就與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繁衍和文明發展,世界上的各個民族、各個社群對海洋抑或對陸地有了各自不同的自覺或非自覺的選擇,也就有了不同的海洋文明和內陸文明。 海洋文明,就是人類在海洋環境條件下所創造的文明形態,即利用和適應海洋資源與空間條件的生存與發展方式,包括精神的、制度的、物質的、生活的等各個層面。這也就是說,隻要人們生活在海洋資源與海洋空間條件下,形成了某種相對繫統的文明生活方式,那麼這種文明就是海洋文明。 這裡我們必須強調,作為一種“文明”,是以人類社會的一個個區域、民族、國家或社群為&ldqu”載體的。它是具體的,而不是抽像的;它是區域的,而不是人類“全體”的;它是一個“”的集體行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獨立行動;這個“”是以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繫構成的,歷史地看來,這個“”往往是一個部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是一個較大國家的較大區域。海洋文明作為人類社會在海洋環境條件下所創造的文明形態,它的基本的環境要素就是海洋。因此,屬於海洋文明的部落、民族、國家或較大國家的較大區域,其坐落空間都是沿海和海中島嶼;其生存和發展空間都是他們力所能及所能溝通的海域和陸域腹地。 同時,我們還應該強調,人類各個社會集團選擇海洋文明抑或內陸文明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方式,有些情況下是被迫的,有些情況下是自覺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其他海洋文明和內陸文明互有交叉、流動,乃至“換防”或日“換血”,而同時又是互動互融的。這也就是說,人類不同民族、不同社會的海洋文明和內陸文明之間的“區別”,歷史地看來,是相對的、流動的,而不是的、固定的,因此,我們對世界海洋文明的考察和認識,應該用全局的眼光、歷史的眼光、動態的眼光,隻有這樣纔符合實際。 由此可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抽像的海洋文明,沒有“標準”的海洋文明,沒有的海洋文明。沒有孤立的海洋文明,沒有一成不變的海洋文明。 正是因為人類歷史上各個民族、國家等社會集團對海洋文明抑或內陸文明的自覺的抑或被迫的動態選擇,世界海洋文明的歷史舞臺上纔“演出 ”了一幕幕有悲有喜的“大戲”:正是因為世界海洋文明不是抽像的而是一個個具體、動態、鮮活、生動的,因而纔使得這個世界上的多種海洋文明類型、多種海洋文明文明形態如此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對於世界海洋文明這一部“大戲”如此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歷史與現狀的全面繫統觀照,在古今中外圖書市場上還從來沒有過。我們的這本圖書,僅僅是一個開始,僅僅是一個初步的梳理和粗淺的介紹,目的是提供給人們一個對世界海洋文明的基本的“常識”——當今的世界是一個海洋發展的時代,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海洋意識覺醒、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經濟騰飛、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科技發展、海洋權益維護、海洋和平建設、海洋空間拓展、海洋行政管理等等,都需要對世界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的歷史發展進程與當代呈現狀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成為國民的“常識”。 本書就是按照世界海洋文明的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進行選點掃描的。注重梳理介紹其各自的區域特點、發展路徑、相互關繫、人物故事、影響結果、地域風情等。既有走馬觀花,也有重點剖視,既有現像解讀,也有功過評說,目的是使讀者對世界海洋文明的整體面貌既有一個大體的客觀了解,又有一個基本的價值把握。 由於還隻是一個開始,還隻是一個嘗試,對“全球性”各類型海洋文明的整體觀照,對全局性大量資料的搜集整理,對全面性各類知識點的選擇和描述,對各區域類型歷史脈絡、人物故事的史實把握與價值評說,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十分艱難、費力的過程。好在也正由於這隻是一個開始,隻是一個嘗試,掛一漏萬、錯訛未當之處肯定不少,因學力未達,尚可自諒,有待讀者方家的批評指正。 感謝姜秉國博士、邱世霞、張敏、王棟、張磊、楊柳、李志民、鄭蔚等研究生的參與協助。 作者 2009年8月10日 於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

    人類自從誕生那天起,就與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繁衍和文明發展,世界上的各個民族、各個社群對海洋抑或對陸地有了各自不同的自覺或非自覺的選擇,也就有了不同的海洋文明和內陸文明。 海洋文明,就是人類在海洋環境條件下所創造的文明形態,即利用和適應海洋資源與空間條件的生存與發展方式,包括精神的、制度的、物質的、生活的等各個層面。這也就是說,隻要人們生活在海洋資源與海洋空間條件下,形成了某種相對繫統的文明生活方式,那麼這種文明就是海洋文明。 這裡我們必須強調,作為一種“文明”,是以人類社會的一個個區域、民族、國家或社群為&ldqu”載體的。它是具體的,而不是抽像的;它是區域的,而不是人類“全體”的;它是一個“”的集體行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獨立行動;這個“”是以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繫構成的,歷史地看來,這個“”往往是一個部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是一個較大國家的較大區域。海洋文明作為人類社會在海洋環境條件下所創造的文明形態,它的基本的環境要素就是海洋。因此,屬於海洋文明的部落、民族、國家或較大國家的較大區域,其坐落空間都是沿海和海中島嶼;其生存和發展空間都是他們力所能及所能溝通的海域和陸域腹地。 同時,我們還應該強調,人類各個社會集團選擇海洋文明抑或內陸文明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方式,有些情況下是被迫的,有些情況下是自覺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其他海洋文明和內陸文明互有交叉、流動,乃至“換防”或日“換血”,而同時又是互動互融的。這也就是說,人類不同民族、不同社會的海洋文明和內陸文明之間的“區別”,歷史地看來,是相對的、流動的,而不是的、固定的,因此,我們對世界海洋文明的考察和認識,應該用全局的眼光、歷史的眼光、動態的眼光,隻有這樣纔符合實際。 由此可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抽像的海洋文明,沒有“標準”的海洋文明,沒有的海洋文明。沒有孤立的海洋文明,沒有一成不變的海洋文明。 正是因為人類歷史上各個民族、國家等社會集團對海洋文明抑或內陸文明的自覺的抑或被迫的動態選擇,世界海洋文明的歷史舞臺上纔“演出 ”了一幕幕有悲有喜的“大戲”:正是因為世界海洋文明不是抽像的而是一個個具體、動態、鮮活、生動的,因而纔使得這個世界上的多種海洋文明類型、多種海洋文明文明形態如此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對於世界海洋文明這一部“大戲”如此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歷史與現狀的全面繫統觀照,在古今中外圖書市場上還從來沒有過。我們的這本圖書,僅僅是一個開始,僅僅是一個初步的梳理和粗淺的介紹,目的是提供給人們一個對世界海洋文明的基本的“常識”——當今的世界是一個海洋發展的時代,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海洋意識覺醒、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經濟騰飛、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科技發展、海洋權益維護、海洋和平建設、海洋空間拓展、海洋行政管理等等,都需要對世界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的歷史發展進程與當代呈現狀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成為國民的“常識”。 本書就是按照世界海洋文明的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進行選點掃描的。注重梳理介紹其各自的區域特點、發展路徑、相互關繫、人物故事、影響結果、地域風情等。既有走馬觀花,也有重點剖視,既有現像解讀,也有功過評說,目的是使讀者對世界海洋文明的整體面貌既有一個大體的客觀了解,又有一個基本的價值把握。 由於還隻是一個開始,還隻是一個嘗試,對“全球性”各類型海洋文明的整體觀照,對全局性大量資料的搜集整理,對全面性各類知識點的選擇和描述,對各區域類型歷史脈絡、人物故事的史實把握與價值評說,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十分艱難、費力的過程。好在也正由於這隻是一個開始,隻是一個嘗試,掛一漏萬、錯訛未當之處肯定不少,因學力未達,尚可自諒,有待讀者方家的批評指正。 感謝姜秉國博士、邱世霞、張敏、王棟、張磊、楊柳、李志民、鄭蔚等研究生的參與協助。 作者 2009年8月10日 於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

    在線試讀
    前面所述人類文明所依托的自然環境包括海平面的演變乃至“變革” ,是現代科學認知的結果。那麼,歷史上的人類一代又一代親身經歷了這樣的演變乃至“變革”,他們是怎樣認識這樣的歷史過程的呢?這樣的演變乃至“變革”過程,在人類的歷史記憶裡留下了什麼樣的烙印呢?歷史上的人們自然沒有這麼“科學”,他們給出的解釋是“人文”的,是合乎他們的歷史認知體繫的。 似乎就是由於人類對這樣的一次又一次演變乃至“變革”難以抹滅的記憶,人類普遍地形成了關於“天下洪水”、“今世文明”和人類來歷的 “世界觀”和“認識論”,那就是“洪水兄妹婚神話”。 “洪水兄妹婚神話”在世界上的眾多民族那裡曾廣為流傳,並至今廣有影響。世界神話學界對此一直廣為重視,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這一神話實際上與地球的“滄海桑田之變”即海陸變遷及其對人類心理的深層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因緣。 所謂洪水兄妹婚神話,亦稱宇宙毀滅與人類再生神話,講述的是在我們現在的人類文明歷史以前,世界上就已經有過人類文明,但被一次天下大洪水給全部淹沒了,世界上隻剩下了兄妹倆,二人為了使人類再得以繁衍,求得神的允許而得以結婚,從此纔有了今天的人類。這一神話在我國漢族地區和周邊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在日本,在東南亞,在印度,在歐美等等,都有廣泛的傳承播布,並且在很多地區、很多民族那裡保存得較為完整。如在我國瑤族、苗族、仫佬、毛南等少數民族中,大多都有類似保存較為完整的故事,而漢族中則已成為殘片。在漢族中,關於洪水部分的內容成為共工神話:《左傳·昭工十七年》謂“共工氏以水紀,故以水師而得名。”《管子·揆度》謂“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孟子·滕文公下》謂“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淮南子·本經訓》謂“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天文訓》謂“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關於兄妹婚部分的內容,則成為伏羲女媧神話:《獨異志》謂“昔宇宙初開之時,隻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譴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關於後者,神話學者稱之為洪水情節的遺失,而共工神話可視之為其遺失部分得到了獨立演變的產物。 在一些少數民族的神話那裡,還有“昔宇宙初開之時,隻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內容之前的相關內容,解說的是為什麼會如此。大意說,在“天下未有人民”、隻剩下女媧兄妹之前,“天下 ”是人口繁衍,繁榮一片的,但因為人類開始墮落,並對天不敬,於是天神要懲罰世人,毀滅人類。隻不過人世間有一對兄妹,純真善良,還未被墮落惡風熏染,天神要留下他們兄妹倆,於是化作一位老人,教他倆種下一顆葫蘆,叮囑他們如果天下洪水暴發,他倆可在葫蘆瓢裡躲過一劫。後來洪水果然來了,世上的人們都被淹沒,隻有這兄妹二人存活了下來。這兄妹二人,在許多少數民族的神話裡叫做伏羲和女媧,聞一多先生曾作《伏羲考》,根據漢文本記載指出這伏羲與女媧實際上原是一人,女媧是伏羲音轉,在少數民族神話中作為伏羲之妹,不過是女伏羲而已。兄妹是不能結婚的,而這一對兄妹要承擔繁衍人類、恢復人類文明的使命,就必須結婚,這就是一般神話故事中往往有的難題。而難題之破解,就是禱告於天,以做成常理看似萬萬不能做成之事為“咒”,作為天神應允其結婚的 “神判”。上引《獨異志》中記載的是兄妹二人分別燃起兩堆煙火,其“ 咒”就是“兩煙相合方能結婚”,按照常理,兩堆煙火各自升起,是無論如何不會合起來的,但兩煙卻偏偏合了起來。在一些少數民族的神話裡,類似的“咒”與“神判”是兄妹二人從兩個山頭分別向山下滾石頭或者磨盤,兩石合,就為天神允婚。日本的神話中是兄名伊呀那岐命,妹名伊呀那美命,兄妹二入圍繞某個柱子兄跑妹追,常理是妹跑得慢,無奈如何追不上,但天神做法令其追上,於是二人就婚。 漢族也有類似洪水與人類再生的其他神話傳說,以水淹某某城為多,其中說天神為保佑某一對兄妹或某一家人,也多是化作一老者教他們種葫蘆,並要他們時時觀察某城門口的一對石獅子,石獅子兩眼變紅時就是洪水到來時。當這對兄妹或一家人果然發現石獅子兩眼變紅時,好心告訴眾人,但眾人不信,都被洪水淹沒,唯獨這對兄妹或一家人乘葫蘆得救。 同樣類似的內容也見於《聖經》的“諾亞方舟”。上帝要懲罰作惡的人類,但要留下先知諾亞及其一家,於是叮囑他造成方舟,大洪水到來之時得救,從而人類得以再生。 從洪水兄妹婚神話和洪水人類再生神話,我們可得到的信息很多。這一神話為何在世界各民族中傳承如此普遍、具有著“永久的魅力”(馬克思論神話語)? 事實應該是,在人類的遠古歷史上,由於地殼和海平面的變化,陸海幾經變遷,在人類較為集中聚居的許多地區,都曾發生過巨大的桑田滄海之變,使得大多數人類群落遭到了洪水淹沒;毀滅性災難之後,那些原本文化發達的人類群落區域所剩無幾,他們隻得近親繁殖,由此繁衍開來,形成了後世的人類文化範式。在洪水兄妹婚神話和洪水人類再生神話中,一是葫蘆,即人們想像中早的船:一是洪水,即海平面上升乃至大風暴、大海嘯災害;一是兄妹,反映了以家庭、家族為基本社會單位、親緣關繫和感情紐帶。擴而言之為親族,擴而言之為社團,擴而言之為民族,擴而言之為國家;一是人類再生,既反映了人類對於善惡的理解和勸誡,又反映了在現今的人類早期文明之前,人類還曾有過較為發達的“前文明” ——而這些都是因為海洋的緣故。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漢族也好,少數民族也好,人們對“家”、“ 家國”、“國家”、“大家庭”、“家天下”具有著特殊的情感;在我們的語言裡,對本非一家的人而互以同一家庭、同一家族或同一親族成員相稱謂,“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滿天下,男女相愛者多以“哥哥”、“妹妹”相稱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對此,歷史文化學者多從農耕文化上給予揭示,殊不知就其發生源和文化心理機理上來說,在民間,就已經與海陸滄桑的記憶和文化積澱密切結合在一起了。 P19-21

    前面所述人類文明所依托的自然環境包括海平面的演變乃至“變革” ,是現代科學認知的結果。那麼,歷史上的人類一代又一代親身經歷了這樣的演變乃至“變革”,他們是怎樣認識這樣的歷史過程的呢?這樣的演變乃至“變革”過程,在人類的歷史記憶裡留下了什麼樣的烙印呢?歷史上的人們自然沒有這麼“科學”,他們給出的解釋是“人文”的,是合乎他們的歷史認知體繫的。 似乎就是由於人類對這樣的一次又一次演變乃至“變革”難以抹滅的記憶,人類普遍地形成了關於“天下洪水”、“今世文明”和人類來歷的 “世界觀”和“認識論”,那就是“洪水兄妹婚神話”。 “洪水兄妹婚神話”在世界上的眾多民族那裡曾廣為流傳,並至今廣有影響。世界神話學界對此一直廣為重視,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這一神話實際上與地球的“滄海桑田之變”即海陸變遷及其對人類心理的深層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因緣。 所謂洪水兄妹婚神話,亦稱宇宙毀滅與人類再生神話,講述的是在我們現在的人類文明歷史以前,世界上就已經有過人類文明,但被一次天下大洪水給全部淹沒了,世界上隻剩下了兄妹倆,二人為了使人類再得以繁衍,求得神的允許而得以結婚,從此纔有了今天的人類。這一神話在我國漢族地區和周邊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在日本,在東南亞,在印度,在歐美等等,都有廣泛的傳承播布,並且在很多地區、很多民族那裡保存得較為完整。如在我國瑤族、苗族、仫佬、毛南等少數民族中,大多都有類似保存較為完整的故事,而漢族中則已成為殘片。在漢族中,關於洪水部分的內容成為共工神話:《左傳·昭工十七年》謂“共工氏以水紀,故以水師而得名。”《管子·揆度》謂“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孟子·滕文公下》謂“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淮南子·本經訓》謂“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天文訓》謂“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關於兄妹婚部分的內容,則成為伏羲女媧神話:《獨異志》謂“昔宇宙初開之時,隻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譴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 ”關於後者,神話學者稱之為洪水情節的遺失,而共工神話可視之為其遺失部分得到了獨立演變的產物。 在一些少數民族的神話那裡,還有“昔宇宙初開之時,隻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內容之前的相關內容,解說的是為什麼會如此。大意說,在“天下未有人民”、隻剩下女媧兄妹之前,“天下 ”是人口繁衍,繁榮一片的,但因為人類開始墮落,並對天不敬,於是天神要懲罰世人,毀滅人類。隻不過人世間有一對兄妹,純真善良,還未被墮落惡風熏染,天神要留下他們兄妹倆,於是化作一位老人,教他倆種下一顆葫蘆,叮囑他們如果天下洪水暴發,他倆可在葫蘆瓢裡躲過一劫。後來洪水果然來了,世上的人們都被淹沒,隻有這兄妹二人存活了下來。這兄妹二人,在許多少數民族的神話裡叫做伏羲和女媧,聞一多先生曾作《伏羲考》,根據漢文本記載指出這伏羲與女媧實際上原是一人,女媧是伏羲音轉,在少數民族神話中作為伏羲之妹,不過是女伏羲而已。兄妹是不能結婚的,而這一對兄妹要承擔繁衍人類、恢復人類文明的使命,就必須結婚,這就是一般神話故事中往往有的難題。而難題之破解,就是禱告於天,以做成常理看似萬萬不能做成之事為“咒”,作為天神應允其結婚的 “神判”。上引《獨異志》中記載的是兄妹二人分別燃起兩堆煙火,其“ 咒”就是“兩煙相合方能結婚”,按照常理,兩堆煙火各自升起,是無論如何不會合起來的,但兩煙卻偏偏合了起來。在一些少數民族的神話裡,類似的“咒”與“神判”是兄妹二人從兩個山頭分別向山下滾石頭或者磨盤,兩石合,就為天神允婚。日本的神話中是兄名伊呀那岐命,妹名伊呀那美命,兄妹二入圍繞某個柱子兄跑妹追,常理是妹跑得慢,無奈如何追不上,但天神做法令其追上,於是二人就婚。 漢族也有類似洪水與人類再生的其他神話傳說,以水淹某某城為多,其中說天神為保佑某一對兄妹或某一家人,也多是化作一老者教他們種葫蘆,並要他們時時觀察某城門口的一對石獅子,石獅子兩眼變紅時就是洪水到來時。當這對兄妹或一家人果然發現石獅子兩眼變紅時,好心告訴眾人,但眾人不信,都被洪水淹沒,唯獨這對兄妹或一家人乘葫蘆得救。 同樣類似的內容也見於《聖經》的“諾亞方舟”。上帝要懲罰作惡的人類,但要留下先知諾亞及其一家,於是叮囑他造成方舟,大洪水到來之時得救,從而人類得以再生。 從洪水兄妹婚神話和洪水人類再生神話,我們可得到的信息很多。這一神話為何在世界各民族中傳承如此普遍、具有著“永久的魅力”(馬克思論神話語)? 事實應該是,在人類的遠古歷史上,由於地殼和海平面的變化,陸海幾經變遷,在人類較為集中聚居的許多地區,都曾發生過巨大的桑田滄海之變,使得大多數人類群落遭到了洪水淹沒;毀滅性災難之後,那些原本文化發達的人類群落區域所剩無幾,他們隻得近親繁殖,由此繁衍開來,形成了後世的人類文化範式。在洪水兄妹婚神話和洪水人類再生神話中,一是葫蘆,即人們想像中早的船:一是洪水,即海平面上升乃至大風暴、大海嘯災害;一是兄妹,反映了以家庭、家族為基本社會單位、親緣關繫和感情紐帶。擴而言之為親族,擴而言之為社團,擴而言之為民族,擴而言之為國家;一是人類再生,既反映了人類對於善惡的理解和勸誡,又反映了在現今的人類早期文明之前,人類還曾有過較為發達的“前文明” ——而這些都是因為海洋的緣故。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漢族也好,少數民族也好,人們對“家”、“ 家國”、“國家”、“大家庭”、“家天下”具有著特殊的情感;在我們的語言裡,對本非一家的人而互以同一家庭、同一家族或同一親族成員相稱謂,“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滿天下,男女相愛者多以“哥哥”、“妹妹”相稱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對此,歷史文化學者多從農耕文化上給予揭示,殊不知就其發生源和文化心理機理上來說,在民間,就已經與海陸滄桑的記憶和文化積澱密切結合在一起了。 P19-21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