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大家國學.王易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王易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582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1058283
    作者:王易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9月 

        
        
    "

    編輯推薦
    “大家國學”者,前輩大師的國學修為,今日大眾的國學養分也。
    在“國學熱”經由電視講壇途徑進入百姓視野、傳統文化過度娛樂化,而國學常識卻明顯匱乏的當下,聽聽昨天的大師們怎麼說,是一種補課,更是一種參照。 
    內容簡介
    《大家國學》者,王易大師的國學修為,今日大眾的國學養分也。 在“ 國學熱”經由電視講壇進入百姓視野、傳統文化過度娛樂化。 而國學常識卻明顯匱乏的當下,聽聽昨天的大師怎麼說,是一種補課,更是一種參照。
    本書內容包括:六藝概說、小學概說、治國學之基本方法等。
    作者簡介
    王易(1889-1956),字曉湘,號簡庵,江西南昌人。1907年入京師大學堂。曾執教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中正大學等。和黃侃、汪東、汪闢疆、柳詒徵、王伯沆、胡翔鼕合稱“江南七彥”。著有《國學概論》、《修辭學通詮》、《詞曲史》、《樂府通論》等以及許多優美
    目錄
    總序
    前言
    國學概論
    導言
    第一編 經學
    第一章 六藝概說
    第二章 漢晉經學
    第三章 唐宋經學
    第四章 清代經學
    第二編 小學
    第一章 小學概說
    第二章 六書
    第三章 音韻
    第四章 訓詁總序
    前言
    國學概論
    導言
    第一編 經學
    第一章 六藝概說
    第二章 漢晉經學
    第三章 唐宋經學
    第四章 清代經學
    第二編 小學
    第一章 小學概說
    第二章 六書
    第三章 音韻
    第四章 訓詁
    第三編 哲學
    第一章 周秦諸子
    第二章 魏晉玄學
    第三章 宋明理學
    第四章 晚近思潮
    第四編 史學
    第一章 史學概說
    第二章 歷代正史
    第三章 諸類雜史
    第四章 史之義例

    國學講札
    治國學之基本方法
    文字與文化
    《大學》講札
    《中庸》講札
    《論語》講札
    周度今征
    歷學與史學之關繫
    歷數脞譚
    在線試讀
    國學概論
    導言
    世界學術文化之興,其皆有所朕乎!太古之時,人獸雜處,競存救死,方且不暇,學術無由生,文化無自成也。生活稍進,人事漸繁;群體日恢,爭競益烈。有聖智者出,作為萬有之方術,以足生活,以理人事,以安群而泯爭。於是器用備焉,理智發焉,社會國家之雛形具焉,道德政法之胚胎生焉。積久而事習,群大而化廣,又各據其環境之殊而異其因應之術,基其習性之別而分其思想之途。故等是生民,而種族之文化不同也:同一種族,而時代之變遷不類也。明乎此,而後可與論學。
    學術者,文化之結晶也。芸芸之眾,作息自得,不足以雲學術也:必待理智之發達既盛,社會之組合既成,而後學術可得而言,歷史進化之公例然也。故民族史之時期每遠過於學術史,征諸東西各國,無或異焉。今人溯世界文化之大源,大率知有四大宗:其在西方,則為希臘與猶太,在東方,則印度與中國是已。是四宗者各有其發達之因,各成其結集之果,要其循序而進,彙流而大,則一致也。
    今專言中國:皇古邈遠,莫得而述矣,有文字興而學之萌蘗始兆。蓋陳跡托於是而不至澌滅,然後人類之生命始得延長,而進化之步伐始得繼繩。然中國者,四千餘年之古國,而其人又華夷雜糅之民族也。理智不出於一途,學術自難概舉。西人嘗號之日“東亞之謎”,蓋亦感其董理之不易耳。
    雖然,中國之文化大率漢族之文化也。有書籍可據,有金石可搜。文雖代變,而義則可索而知;民雖雜居,而化則可同而合。稽之史乘:
    自黃帝以來,漢族之勢力日展,蓋已由黃河流域而擴及於長江流域,他族則日就萎薾於荒陬絕徼之問而已。故自唐虞以訖於秦漢,漢族生存,不假他助,老孔諸子,蜂起競翔。學術之演進,若朝霞之擁旭日也!自漢末佛法東來,番僧迻譯經論,奘、窺大之,性相空有之論,超老邁孔,似外入者競奪主矣。然世法之施,仍舍儒莫屬,而大乘之教,則自東而昌。則以漢族白發力強而智慧優越也。自唐迄清,迭蒙夷禍,契丹、女真、蒙、滿勢力相繼侵入。民族氣質雖稍遷流,而性理、考據、詞章之學代盛,固猶是漢族之故物,異族之同化於我,事彰彰也。故泛夫學海之航,似灝遠迷其途向,而征諸史簡之跡,則百慮終於同歸。是難理者又未必不可以易之也。
    泊於今日,海禁大開,航轍交錯,文字互通。西方科哲藝術,泛濫漸漬,其影響至巨,其震撼至烈。幾使國人自疑僻陋,下比苗蠻,思欲盡掃固有,飽飫新知。然守舊之士,則竊竊以國粹喪亡為患,杞憂不已,敝帚自珍。論固各持,理亦兩失。夫物之存亡視其質,質苟粹也,必不終滅,如其不然,雖守何濟?故為自菲之論者固昧其本,而以亡古為憂者亦病過迂。誠能就事理之真形,作忠實之研究,剔粗取精,闕疑慎信。則有用之學,自脫穎而益彰;無稽之談,亦不攻而自破。此今日學者所當服持也!國學概論
    導言
    世界學術文化之興,其皆有所朕乎!太古之時,人獸雜處,競存救死,方且不暇,學術無由生,文化無自成也。生活稍進,人事漸繁;群體日恢,爭競益烈。有聖智者出,作為萬有之方術,以足生活,以理人事,以安群而泯爭。於是器用備焉,理智發焉,社會國家之雛形具焉,道德政法之胚胎生焉。積久而事習,群大而化廣,又各據其環境之殊而異其因應之術,基其習性之別而分其思想之途。故等是生民,而種族之文化不同也:同一種族,而時代之變遷不類也。明乎此,而後可與論學。
    學術者,文化之結晶也。芸芸之眾,作息自得,不足以雲學術也:必待理智之發達既盛,社會之組合既成,而後學術可得而言,歷史進化之公例然也。故民族史之時期每遠過於學術史,征諸東西各國,無或異焉。今人溯世界文化之大源,大率知有四大宗:其在西方,則為希臘與猶太,在東方,則印度與中國是已。是四宗者各有其發達之因,各成其結集之果,要其循序而進,彙流而大,則一致也。
    今專言中國:皇古邈遠,莫得而述矣,有文字興而學之萌蘗始兆。蓋陳跡托於是而不至澌滅,然後人類之生命始得延長,而進化之步伐始得繼繩。然中國者,四千餘年之古國,而其人又華夷雜糅之民族也。理智不出於一途,學術自難概舉。西人嘗號之日“東亞之謎”,蓋亦感其董理之不易耳。
    雖然,中國之文化大率漢族之文化也。有書籍可據,有金石可搜。文雖代變,而義則可索而知;民雖雜居,而化則可同而合。稽之史乘:
    自黃帝以來,漢族之勢力日展,蓋已由黃河流域而擴及於長江流域,他族則日就萎薾於荒陬絕徼之問而已。故自唐虞以訖於秦漢,漢族生存,不假他助,老孔諸子,蜂起競翔。學術之演進,若朝霞之擁旭日也!自漢末佛法東來,番僧迻譯經論,奘、窺大之,性相空有之論,超老邁孔,似外入者競奪主矣。然世法之施,仍舍儒莫屬,而大乘之教,則自東而昌。則以漢族白發力強而智慧優越也。自唐迄清,迭蒙夷禍,契丹、女真、蒙、滿勢力相繼侵入。民族氣質雖稍遷流,而性理、考據、詞章之學代盛,固猶是漢族之故物,異族之同化於我,事彰彰也。故泛夫學海之航,似灝遠迷其途向,而征諸史簡之跡,則百慮終於同歸。是難理者又未必不可以易之也。
    泊於今日,海禁大開,航轍交錯,文字互通。西方科哲藝術,泛濫漸漬,其影響至巨,其震撼至烈。幾使國人自疑僻陋,下比苗蠻,思欲盡掃固有,飽飫新知。然守舊之士,則竊竊以國粹喪亡為患,杞憂不已,敝帚自珍。論固各持,理亦兩失。夫物之存亡視其質,質苟粹也,必不終滅,如其不然,雖守何濟?故為自菲之論者固昧其本,而以亡古為憂者亦病過迂。誠能就事理之真形,作忠實之研究,剔粗取精,闕疑慎信。則有用之學,自脫穎而益彰;無稽之談,亦不攻而自破。此今日學者所當服持也!
    今人恆言:“今後世界文化,必東西握手所得之文化也。”所謂東方文化者,舍印度與中國誰屬?而能彙二者而形成東方之特色者,則惟中國耳。近人梁漱溟論東西文化,析為三派:西方進取,印度退守,中國則且進且守,而異日必有甚盛之一日。此其言雖近執一,然征諸進化之跡,不盡誣也。世宙之演進,同賴進取,然艱阻隨在有之。譬諸行軍,進不知守,則或時而撓,守不知進,則終歸於敝。必也以進為的,以守為權,而後利集而害去。此中國之道,不利於物競劇烈之時,而足為互助安輯之用,且終以翼成世界大同之治也。
    聞者疑吾言乎?則盍觀夫英人韋爾斯之論中國人,曰:“中國人之心,若有相當之刺激,何嘗不多纔多藝如歐人!”(《世界史綱》第三十章)又斥歐人永操世界霸權之謬想,而未察亞人之平均智力初未略遜於歐人,且與歐人同其勇武、奮厲、寬大而富於犧牲精神,而有堅強之團結力。並推測中國可進與重歸和好之歐洲,共肩世界之和平。(同書第三十八章)則外人之視我,固已反鄙夷而為期許,我之自誓,亦當加奮厲以謀光昌。則國學之研求又烏容已邪!
    然國學之範圍廣矣,品質雜矣,涉獵審辨之難,使人目眩,而其間孰本孰末,孰真孰偽,孰有用孰無用,則尤不易明。況值西學彙流之日,學術之海漫無津涯。學者欲並究之,時力均有不及。是不得不擇要論列,借識大凡,以資學者深造之基。籀其內含,計區四部:
    古者學主於官,官守其書。仲尼述古,約為六藝,刪其煩雜,著以為經,大義微言,垂世立教。秦火燔滅,漢復稍出。闕文異說,學者眩焉。今文諸儒,墨守師說,古文學起,爭哄特甚。然國以經術取士,士以經術階進,學可致用,風氣益張。大師眾多,教澤宏溥,並有發明,是為極盛。後儒各持一端,乖戾分爭。或出偽籍,淆亂聖言;漢學中衰,臆解紛起。底於六朝,南北分途;諸儒守缺,倡為義疏。唐人繼之,漢儒章句訓詁之學,因以不墜。宋代變古疑經,別矜新義,本實先撥,積衰遂成。清學初兼漢宋,及惠、戴諸儒出,盡棄宋詮,獨標漢幟,家法專門,純潔精一,搜遺發蒙,所造至偉。統陳流變,用識盛衰,述經學第一。
    《周官》保氏施教,先以六書。治官察民,是賴文字。學者昧此,不足讀書。故漢制:學僮試字九千,兼以六體。字書迭出,訓讀漸明。唐人義疏,重倚小學。清儒融會,斯道乃昌。析其內容,為形、音、義。許君《說文》,略存古籀,結體既明,推及聲訓。南唐二徐衍其傳;清代段氏集其大。降及晚近,西周鼎彝,殷墟甲骨,尤發古芳。是為字形之學。李登《聲類》,始識五聲,法言《切韻》,遂開韻部。李唐而後,梵母東流,學說愈明,專家益眾。是為字音之學。《爾雅》專明義訓,《釋名》衍及音聲。漢唐注疏,滂沛縷析。既明通假,可達古今。清儒詁經,名家輩出,操觚酌古。左右逢源。是為字義之說。略明綱領,用備索途,述小學第二。
    周道既微,處士橫議,九流競作,各挾所長,乘世糾紛,馳說取合。儒主仁義,道法自然,墨倡兼愛,法任刑賞,名核名實,陰陽明消息,縱橫競短長,農重民生,雜羅眾議,言雖殊途,皆務為治。漢代崇儒,百家破碎。魏晉諸子,獨扇玄風。六朝迄唐,佛法浸盛。宋明儒學,研求心性,時參禪理,遂造精微。近世西哲學說闌入,國人思想波動匪輕。世運推移,一日千裡!指示遷流,用明得失,述哲學第三。
    史源於經,掌諸太史。馬、班巨子,乃擅三長,繼世朋興,奉為正則。衰時媚主,載筆多誣。或競辭華,或侈文飾,信史直筆,乃出私家。涑水、紫陽,編年有法,君卿、貴與,政典是彰。餘或廣志方輿,網羅散逸,標示義例,旁及校讎。非徒玩文,並足經世。約其派別,用便紬繹,述史學第四。
    凡此四區,悉屬質說。至若文藝詞翰,作者過眾,灝瀚曼衍,敘次為煩。況內實外華,非可苟得,由學窺文,無待毛舉。果其讀書得有門徑,則用治文學,遊刃有餘。故茲編不述文學,非輕之也,舉學之質,文自可見也。
    又若兵家、數術、方技之學,別著專門,約言無當,非子政所校定,異經世之常訓。況世移代易,其效屢遷,以視今日西方軍備、推步、醫藥之科,瞠乎落後。吾人力學,致用為期。陳跡所存,幾成土飯。故茲編不述諸學,非遺之也,語焉不詳,詳亦無用也。
    夫為學貴夫識體,而致力務在知方。上述四區,國學之體也:苟不知方,則猶泛舟而昧於帆柁之施,解牛而迷其肯綮所在矣。故治國學者當明四端:
    一曰辨真偽。事理與說,皆有真偽,惟有識者辨之。世傳: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姜螈履武,黃帝乘龍,民智茫昧時之偽事也;天圓地方,地靜日動,雀入水化,兔以吐生,科學未明時之偽理也。事理之偽,及今無慮其混真;學之偽,則歷世而彌難於辨。古皇《三墳》,葛天《八闋》,書契未立,文何由成?其偽無論矣。如:《尚書》復有古文,《周官》托為古制;《內經》、《周髀》,全出假名;《莊子》、《韓非》,半經點竄;龍門《史記》,偶雜褚書;《竹書紀年》,別由晉造。使忽於辨識,則正覺何由?是在審酌於文字人情之間,稽考夫名物制度之細,則涇渭可分,迷途未遠!
    二曰知重輕。學問泛濫,豈盡適時,欲免徒勞,當知權劑。昔漢人說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碎義便辭,終以自蔽,此不知輕重之患也。夫前人遺物,後人寶之,雖在隱微,亦勤搜討,固其宜矣。然生居今世,知也無涯。日力易窮,恐遺遠大。是不得不挈其綱領,別其緩急。庶事半功倍,不勞擿埴,探賾索隱,讓之專家。如:周制明堂,徒爭尺寸;《毛詩》物類,更辨雌雄:傳人則碎采無稽之瑣聞,志地則詳究已亡之物產。苟日力有裕,猶不妨旁征曲引,以助談資。否則措重舉輕,反失要領。
    三曰明地理。學術之源,各有所托,地理關繫,至切且深。中國上古文明起自北部,典章文物,緣是以生。中古而後,漸推及南,風氣亦變。如井田之制,利於平原,而藪澤之區不適;魚鹽之利,盛於當潟鹵,而膏腴之壤匪宜。北方政治具備,則孔孟禮樂仁義之教昌;南方民智恢奇,而老莊虛無清靜之說起。北魏郦注《水經》,於南多誤,南宋鄭氏《通志》,於北未真。地隔則情有所暌,知昧則斷有所蔽。故吾人研求國學,首宜熟知地輿。固不獨紙上談兵,侈陳阨塞,卷中攬勝,借利遊觀已也。
    四曰通人情。人情之變遷,多繫於時會之演進。上古國土分立,君權未張。及周而封建完成,及秦而郡縣改設。兩漢以後,君位益尊,影響所及,觀察各殊。如堯舜克讓溫恭,出乎自然,而見於異代則為聖德;始皇統一專制,號為暴主,而擬之世君則亦數見。三代侯伯儼為君主,而漢隋割據自雄之輩著稱:六朝更迭有若弈棋,而蜀魏正統偏安之爭未已。他如學術思想各有背景,研治者不可不明。如縱橫遊說,不適於統一之局,而西漢詩賦反以盛行:釋老哲學,非果為邪說之尤,而昌黎《原道》必須痛闢。若非觀察周密,洞達人情,則以此例彼,必多齟齬。
    本是四端,以窺四部,有脊有倫,不中不遠。若夫知類通達,致遠鉤深,博極群書,自成家法,非此堪勝,以待賢者!
    第一編經學
    第一章六藝概說
    六藝者,孔氏之六經也。古以禮、樂、射、御、書、數為六藝,乃《周官》保氏之教科,與孔氏之經異物而同名。自孔子述《易》、《書》、《詩》、《禮》、《樂》、《春秋》,亦有六藝之目,《史記·孔子世家》所謂“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是也。漢時以《樂經》廢於秦火不復傳,武帝乃置五經博士。劉向校經傳、詩賦、諸子,其子歆奏《七略》,於經傳則有《六藝略》。日經、日藝,其名歧者,舉其學日藝,奉其書日經也。至經之得名究始何時,經之始作究出誰手,古今聚訟,迄無一是。今先考經之得名。
    孔子以前無經名。而百家之書有稱經者,如《黃帝內經》、《周髀算經》、《神農本草經》等,大率百家自崇其術而托之古聖焉耳。至孔氏六藝之稱經見於著錄者則有《禮記·經解》篇,紀孔子之言曰:“入其國,其教司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淨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似孔子自舉六經,然《禮記》出孔門弟子,雖篇名《經解》,而孔子未明言經。又《莊子·天運篇》:“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似孔子始明言經,然莊周多寓言,載孔子事常出假托,未為的據。又六經之外,《孝經》亦稱經。《孝經緯鉤命訣》載孔子語:“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又曰:“《春秋》屬商、《孝經》屬參。”《春秋緯》載孔子語:“吾作《孝經》,以素王無爵之賞,斧鉞之誅,故稱明王之道。”似孔子自名其書為《孝經》。然緯候之書偽起哀平,事多離奇,未足為信,而語氣亦不倫類。皆未可為孔子時有經名之證。
    至孔子以後,百家之書有以經名者,如墨子有《經》上下、《經說》,而《莊子·天下》雲:“苦獲、己齒、鄭陵之屬皆誦《墨經》。”韓非為《內儲》、《外儲》,先次凡目,亦揭經名,則皆有綱領經緯之義。他如李悝《法經》則法令之屬,義取經綸;《山海經》則地理之書,意同經界(章學誠說),又與自崇其術者又別。《老子》二篇,劉、班著錄初不稱經,《隋志》乃依阮《錄》稱《老子經》;屈原《離騷》,劉、班亦並《九歌》之屬列為《屈原賦》,及王逸作注,而《離騷》已有經名。至唐重玄教,而稱《老子》為《道德真經》,《莊》為《南華真經》,《列》為《衝虛真經》,則事同尊號,又不足論矣。
    六藝之稱經,蓋出於孔門弟子。當夫子既歿,微言將絕,初乃稱述夫子傳授之口說以為傳,繼遂尊奉夫子所手定之六藝以為經。如《荀子》所謂“夫學始於誦經,終於習禮”,《莊子》所謂“繙十二經以見老子”,皆此類也。後更並聖門著述之足以翼經者皆列為經:如《論語》、《孝經》、《戴記》皆門人述夫子之言行;《左氏》、《公羊》、《轂梁》,皆以釋《春秋》;《爾雅》為群經之訓詁,則又推廣其義而稱之也。自後有七經、九經、十三經之稱,而清段玉裁獨有增列《大戴禮》、《國語》、《史記》、《漢書》、《資治通鋻》、《說文解字》、《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八家為二十一經之議,則又經名蔓衍之極矣。
    至經字之義,前人釋者亦不一。漢儒訓經為“常”,謂其道不可易也。如鄭注《孝經·序》曰:“《孝經》者三纔之經緯,五行之綱紀;孝為百行之首,經者不易之稱。”是經者尊稱,非作自聖人不足以當之也。至章炳麟則謂“經者竹簡成書,編絲綴屬之稱”。是經者共名,不待出諸聖人而皆可竊取也。是二說者輕重懸殊。惟章學誠則日:“六經初不為尊稱,義取經綸為世法耳。”又曰:“儒者著書始嚴經名,不敢觸犯,則尊聖教而慎避嫌名,蓋猶三代以後非人主不得稱我為朕也。”斯言得之!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