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師德師範師道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李柏映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古代禮制與文化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ISBN】97875012523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1252329
    作者:李柏映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

    編輯推薦
    1 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要有好老師,就會有好學生。怎樣纔能成為一個好老師?本書是對多年教學實踐的心得,既有理論深度,也有具體的實踐操作指南。
    2 與坊間流行的講教育教學的不同在於,作者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良好的傳承和功底,對於傳統教育理念和方法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並善於把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創造性地融入現代學校教育的教學實踐中,而不是在現代學校教育之外另起爐灶,從而為廣大從教者提供了良好的樣板,具有極大的普及和推廣價值。 
    內容簡介
    教育在中國歷來被稱作百年大計、立國之本。教育從哪裡抓起?面對時代提出的課題,本書緊扣師德師範師道三者之間內在的邏輯關聯,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深入總結經驗,探討了傳統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創造性轉化問題,既有深入的理論思考,也有具體的實踐操作指南。
    本書認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離開教師談教育,很難獲得根本突破。而好老師的根本在哪裡?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是一個老師能否成為優秀教師的大前提。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那麼,如何樹立真正的師德?根源在師道。這個道在哪裡?在中國的經典中。經典首先並不是給學生學,而是先給老師學,給家長學。每個老師都要先講好自己這堂人生課,然後纔能正確地傳道、授業、解惑,完成為人師者的本位責任,讓學生踏對人生的腳步。
    目錄
    目 錄

    師道,重啟生命智慧和人類文明的天樞(任曉琳)

    前 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 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 抉擇影響整個生命的歷程 // 理念與抉擇 // 理念的形成 // 經典改變理念 // 回到教育 //

    講 師道的根本問題:為什麼做老師
    一、面對自己
    教師這個行業是大善業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幸福就在孩子成長的足跡中 //
    二、面對國家
    “欲栽大木柱長天” // 國家就在我們的校園、班級 // 難就業季 // 教出多少能貢獻社會的人 // 錢學森:我的歸宿在中國 //
    三、面對學子
    童年的教育影響人一輩子 // 教育的價值在於把孩子送到未來 // 回歸到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目 錄

    師道,重啟生命智慧和人類文明的天樞(任曉琳)

    前 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 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 抉擇影響整個生命的歷程 // 理念與抉擇 // 理念的形成 // 經典改變理念 // 回到教育 //

    講 師道的根本問題:為什麼做老師
    一、面對自己
    教師這個行業是大善業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幸福就在孩子成長的足跡中 //
    二、面對國家
    “欲栽大木柱長天” // 國家就在我們的校園、班級 // 難就業季 // 教出多少能貢獻社會的人 // 錢學森:我的歸宿在中國 //
    三、面對學子
    童年的教育影響人一輩子 // 教育的價值在於把孩子送到未來 // 回歸到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 //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
    四、師道,是理性,也是良知

    第二講 衡量教育優劣的標尺:培養什麼樣的人
    一、幸福的三層樓
    生存、生活、生命世界的關繫 // 以生命的圓滿作為幸福終點 //
    二、幫孩子構建生命的世界
    古代“一人多家”的培養方法 // 三個世界的現代教育分工 //
    三、隻要生存與不要生存的博弈
    四、關注人的本身,培養真正的人

    第三講 何者為道
    一、利他不僅是美德,更是人類理性的選擇
    把孩子帶向利他,還是自私? // 愛人敬人就是利他 // 利他是實現幸福的客觀規律 //
    二、自私的人為什麼失敗
    自私的人,可怕,可憐 // 自私的人,思維模式錯了 // 自私的人,成功是失敗之母 //
    三、利他與心理健康
    利他令人快樂 // 利他成就種種美德 //
    四、傳道與知識教育的關繫:先傳道,後授業
    五、師者何以傳道
    依靠經典,學道、行道、明道 // 教育者要率先受教育 //

    第四講 傳道的次第:以孝為本
    一、為什麼以孝為本
    孝是順天性而教 // 入孩子心的是孝道 //
    二、教孝三步驟
    教孝步,教會孩子感念親恩 // 教孝第二步,教會孩子明理知孝 // 教孝第三步,教會孩子身體力行,學會幫助父母 //
    三、扎住孝根

    第五講 知行立心
    一、“教”和“育”,知和行
    二、正知極大地影響人生效率
    三、正知的教育要慎於始
    幼兒園要先教什麼 // 關於少年教育的四句話 // 教育設計要有遠見 //

    第六講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一:上所施,下所效
    一、保護孩子的心
    從保護眼睛和耳朵入手 // 教育是行為、語言和心念 // 河流一旦污染,則很難清 //
    二、師德:愛孩子的人纔可以教育孩子
    三、境教:環境是人格的魔法師
    四、童蒙養正,正知是人的免疫力
    五、親師合作:家長也要有自己的功課
    六、從源頭做起
    七、人生的得失,看一時,還是看一生?

    第七講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二:順善而教
    一、深入孩子的心,幫孩子改正錯誤
    抓住孩子的上進心,順善而教 // 引導孩子自己去感知對錯的標準 //
    二、理性教育:順其願而教
    當孩子自覺時,好習慣纔算真正養成 //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要把握住教育的時機 //
    三、簡單因果句
    “果”藏在“真善美”裡 // 說理與立規矩的區別 //

    第八講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三:浸泡式成長
    一、誦讀經典
    “刮目相看”的典故 // 經典相伴,登高望遠 // 行得越深,對經典的感受越不一樣 // 吟誦讀書法 //
    二、一定要學歷史
    三、唱歌、講故事和讀書
    四、預則立

    第九講 正行的教育方法
    一、行了纔行
    行的過程形成人的綜合能力 // 從知到行,知行合一 // 從小“不力行”,長大就“不行” //
    二、“養子使作善也”
    亮亮的故事 // “使作善”三個字的微妙大義 // 現實中的四個誤區 // 學會正確的喫苦 //
    三、好習慣的養成
    養成好習慣的意義 // 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
    四、做好班務和家務,在做事中提升心性
    五、習禮和作樂

    第十講 從行到知:長善
    一、長善的三個益處
    二、長善的四個方法
    三、長善的兩個內容:自立和利他
    四、通過長善來救失

    第十一講 百學須先立志
    一、何者為志
    二、如何立志
    積小善為大善 // 增廣見聞 // 錢偉長:物理得五分,卻成了中國近代力學之父 //
    三、立志的六個錯誤
    四、老師的責任
    前言
    前 言
    教育是國家大事,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二〇一四年九月九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和師生座談時,發表了題為《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的講話,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怎樣理解這十六個字?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戰國時期,重要的教育學經典《禮記·學記》,開篇講道:“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發慮憲,求善良”,能夠給社會帶來利益,“就賢體遠”,可以關心到更多的百姓,但如果真正想化民成俗,轉化百姓的思想素質,塑造一個道德高尚的民族,一定從教育開始。教育在中國歷史上被稱作百年大計、立國之本。前 言
    教育是國家大事,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二〇一四年九月九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和師生座談時,發表了題為《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的講話,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怎樣理解這十六個字?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戰國時期,重要的教育學經典《禮記·學記》,開篇講道:“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發慮憲,求善良”,能夠給社會帶來利益,“就賢體遠”,可以關心到更多的百姓,但如果真正想化民成俗,轉化百姓的思想素質,塑造一個道德高尚的民族,一定從教育開始。教育在中國歷史上被稱作百年大計、立國之本。
    中國人為什麼如此重視教育?世界上曾經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隻有中華文明一直傳承、發展到今天。習近平主席說:“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國家的歷史長度與其文明體繫直接相關。那麼,有了先進的文明之後,是什麼在傳承著文明?教育。
    從治國來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纔,人纔的培養來自教育。教育當下的作用就是人纔的不斷湧現,從長遠來看,傳承文明。這兩大作用,決定了教育在整個社會和歷史中的地位。《荀子》雲:“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重視教育是一個國家興盛的像征。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教育從哪裡抓起?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離開教師談教育,很難獲得根本突破。在這次講話中,特別強調了教師在整個教育當中的重要性:“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湧現出一大批好老師。”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一個好老師的根本又在哪裡?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是一個老師能否成為優秀教師的大前提。講話中談到:“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
    那麼,師德從哪裡開始呢?德與非德是怎麼產生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師德的源頭在哪裡?這就需要我們去探究一個更深的話題:師道。
    師道,是老師對於人生及其職業深刻、客觀的理解。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道,醫有醫道,師有師道,為人師者,入了這個行業,就要了解這個行業的道在哪裡。
    曾經拜訪過一位校長,他招聘老師,首先不談專業,不問業務,面試道題就是讓每位老師去思考和規劃自己的人生。為什麼要出這道題?他說:“一位老師講得好的課程,就是他自己的人生。倘若這位老師不能把自己的人生梳理得很理性,不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正確的認知與規劃,他怎麼能教好學生呢?”他又說:“我要選聘的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們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遞人生。隻有光明纔能照亮黑暗。出這道題的原因,就是想問問老師,你對人生有過思考嗎?你的燈點亮了嗎?”
    那一次訪談給了我很深的思考,原來選聘老師,要從關注一位老師對自己人生的正確思考開始,他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對未來的命運如何分析、如何看待,他想如何度過自己這一生。一個教師,唯有點亮自己的人生,纔能照亮學生的人生。
    一位老師,教任何一門學科,走進課堂,站在講臺,就是一盞燈,他對人生理解的深度,對父母的孝,對國家的愛,對生命的珍惜,會在點點滴滴的語言中自然流露出來,影響學生的未來。
    如何樹立真正的師德,根源在師道。這裡所說的師道,不單純是一個老師的職業道德,而是教學背後,老師的人生觀是什麼,你為什麼這樣教?依據什麼取舍?
    對於老師自身人生的關注,是我們當下教育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能幫助老師理清他們自己的人生,而去要求他們引領學生,將很難實現。抉擇影響整個生命的歷程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希望一生平安幸福,可事實上,無論怎樣努力奮鬥,人和人的命運總是大相徑庭。為什麼差距會如此之大?問題出在哪裡?
    抉擇和奮鬥,哪一個更重要?抉擇。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抉擇的過程,擇師、擇偶、擇友、擇業,每一次選擇都是生命的一個轉折點。初在起點,彼此差距並不是很大。後來,有人家庭幸福,有人不幸,有人事業有成,有人窮困潦倒。為什麼會這樣呢?抉擇影響了整個生命的歷程。
    人生就像爬一座迷霧重重的山,一路上我們必須做出判斷、抉擇。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抉擇?是我們內在所秉持的理念。因為所秉持的理念不同,即使遇到的事情相同,也會做出不同的抉擇。
    理念與抉擇
    理念在平時看不見,隻有用的時候纔會顯現。舉一個生活中的事例,比如說一個男孩,正在讀高中,非常孝敬父母。父母說:“你讀高中不容易,媽媽要給你買部好手機,這樣你跟家裡溝通方便。”男孩說:“我不要,一般手機就可以了,你們上班掙錢太辛苦了。”還有一個男孩也在讀高中,媽媽給他買了一部手機,他一看便說:“什麼破手機啊,現在同學都用蘋果了,你還給我買這種手機,多丟人啊。”為什麼同樣是買手機的事情,兩個孩子做出了不同的反應?顯然,問題不是出在手機那裡,而是這兩個孩子內在的理念完全不一樣。
    理念會影響到命運嗎?比如兩個家族,一個家族所秉持的家風是孝道,父慈子孝,代代相傳;另一個家族沒有家道,每個人都非常自私,經常因為財產而鬧矛盾。百年以後,兩個家族的命運一樣嗎?哪個會興盛?結果不言自明。
    結果出現在終點,可是問題啟動卻在起點。在起點時做出的抉擇,已經指向了必然到達的終點。比如,一個人中年不孝敬父母,到了晚年孤苦伶仃,遭到兒女遺棄,是輸在終點,還是輸在起點?
    起點是什麼,就是當下內在所秉持的理念,持有這樣的理念一定會做出這樣的抉擇,也一定產生這樣的結果。從主觀看來,這種結果很意外,從客觀規律看來,這種結果是必然的。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理念可能有錯誤,人們通常習慣性地認為,自己的理念一定是正確的。這是現實生活中一個很大的難點。在一個沒有孝道理念的家族,兒女在遺棄老人時,不會認為自己這麼做是錯的。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警醒。能夠反觀覺照自己的理念錯誤與否,這需要很高的修養和很強的學習意願。
    怎樣發現自己理念的錯誤?這就要隨時隨地保持柔軟、開放的心態,願意去學習,努力改變自己。而這又需要具備兩個重要條件:,有機會遇到正確理念;第二,願意學習和改變。比如一個不孝順父母的兒子,工作中恰好聽到了一堂傳統孝道課程,個條件具備了;他發現自己錯了,以後要改過,好好孝敬父母,第二個條件也具備了。兩個條件同時具足,理念纔會發生變化。而實際上,兩個條件同時具足並不是很容易。
    理念的形成
    理念的形成一般經過三個階段。階段叫空白,像小孩子一樣,來到這個世界,充滿了空白。隨著年齡增長,出現了第二種狀態,叫迷茫。我要畢業了,找個什麼工作呢?現實擺在面前。隨後即出現了第三種狀態,叫隨眾。隨是跟隨,跟隨大眾。看別人怎麼樣,我也怎麼樣吧。人在迷茫時,隨眾是正常的。從空白到迷茫,從迷茫到隨眾,我們的基礎理念就形成了。那麼,其中的風險在哪裡?
    再來關注現實。我們雖然生活在文明古國,但對於這片土地曾有過的輝煌歷史、曾出現過的文明智慧,當代人繼承得怎麼樣?科技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大眾普遍的文化教育程度如何呢?在我們身邊,能否找到真正的人生榜樣?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我們選擇隨眾,這個“眾”是不是值得我們依賴?
    理念的改變又如此艱難,有九個字總在困擾著我們:我認為、我感覺、不知道。我們經常生活在這九個字的狀態下。外層是“我認為”。一生怎麼能夠幸福圓滿?我認為得多掙錢。多掙錢一定幸福嗎?“我感覺”應該是。掙了很多錢的人,為什麼有的名聲也敗壞了,身體也敗壞了,晚年如此不幸?“不知道”。仔細追問下,真相顯現出來,多數時候,我們常常處在似是而非的“不知道”的狀態下。我們靠什麼做抉擇呢?“我認為”。人不容易看見自己的迷茫。這就是人生的怪圈。在這種怪圈裡,我們習以為常。
    那位校長是認真的人,他說:“你來做老師,你對你的人生不可以說不知道,我要聽到你的答案。”你的答案是否經得起推敲?作為老師,首先就是勇於對自己的理念世界做深刻的洞察和梳理。這條路該怎麼走,人該怎麼活著,打破“我認為”,面對“不知道”。理念如果是模糊的、迷茫的,抉擇一定充滿了風險,整個人生可能就此耽誤了。讓這樣的老師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怎麼能實現好的效果呢?經典改變理念
    《中庸》說:“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闢也。”每個人都說我知道我知道,被一種自以為是的思想所驅趕(罟攫陷阱,指捕鳥的籠子、捕魚的網、捕獸的坑),而不知道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人們在理念世界裡自欺欺人,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卻不知道如何應對。
    哪個人不向往自由?哪個人不向往尊嚴?哪個人不向往幸福呢?怎麼從“我認為”的世界裡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用什麼校正我們的理念?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好方法。
    這個方法有一個前提,我們一定要接受這樣的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我認為”的世界存在,同時這三個字後面一定遮著 “不知道”三個字。在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我們是渺小的,我們的智慧是不足的,當下的很多理念,隻是“我認為”。能承認這一點,纔能洞察自己的錯誤,邁開前進的腳步。
    “我認為”裡有錯有對,用什麼來校正?可以基於三種認為:,聖賢經典認為;第二,歷史實踐認為;第三,客觀規律認為。也就是說,我們整個理念是按照聖賢經典、歷史實踐、客觀規律去選擇。10
    如何說,歷史怎樣記載,以此作為參照,不斷地自我校正。
    平時讀經典,每讀一次都非常汗顏,越讀越發現自己的無知。有時會感嘆,如果從小就學經典,就按照經典去做,人生多美好啊!過去的路是怎麼走的,全是自以為是啊,做錯了自己還根本不知道,總認為是別人的錯,是自己運氣不好,還經常抱怨。想想真可笑,自己對客觀規律了解太少了。
    古人把經典留給我們,經典不是普通的文字,經典是古人的人生經驗,是古人畫出的人生路線圖。參照這樣的理念,我們就可能走出一條平坦、幸福的人生大道。
    比如家道傳承,古代有傳承三百年以上的成功家族,如果我們把這樣的家道文化繼承下來,又何須從頭摸索到處踫壁呢?歷史是一本大書,值得我們去讀。人生寶貴,不能拿來做實驗。我們讀歷史,學經典,是為了改善我們自己的人生。它首先改善了我們的理念世界,讓我們的思考更客觀,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抉擇。
    回到教育
    我們的主題是教育,為什麼突然談起了人生?從頭梳理一下:要想國家興盛,就要辦好教育;要想辦好教育,就要培養好老師;要想培養好老師,就要幫助老師梳理好他的人生理念。怎樣幫助老師梳理好人生理念呢?修學聖賢經典。這是一條根本之道。經典首先並不是給學生學,是給老師學,給家長學,和老師、家長一起來完成堂課,就是自己的人生課。每個老師都要講好自己這堂人生課,都要問自己,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我的人生該怎樣留下清晰的足跡。
    我們關注師道,師道能夠建立,師德就不難。一個真正明理的人,需要別人來要求嗎?所以,師德的背後是什麼?是一個老師客觀理性的人生觀,是他對自己人生深刻的思考。有道纔能有德,這個道在哪裡?在中國的經典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師德大計,師道為本。
    在線試讀
    傳道與知識教育的關繫:先傳道,後授業
    沒有道就沒有德,沒有德就沒有幸福。在教師節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一個優秀的老師,要把傳道作為責任和使命。”傳道和教孩子學知識是什麼關繫?首先要懂得,為什麼教孩子學知識?知識的學習是用來增進服務他人的技術和能力,知識是行道的技能。古人說:“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什麼是聖賢?樂於為大眾服務,識大體能大用之人。當了官要想著國家,想著老百姓。
    先傳道,再授業。傳道是教做人的價值觀,是方向;授業是傳授為人服務的能力,是方法。傳道在前面,不傳道隻授業,雖然有知識,可能還是一個自私的人。先把孩子帶到道上,學會利他,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資質,決定考職業學校還是本科。哪怕做一個職業工人,他是有道有德的,是一個好人,有用之人。如果有天賦,那就當物理學家、音樂家、文學家等,為人類譜寫華章,給人類帶來幸福。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還要加一個前提,依道而行的知識纔是力量。
    如果學知識隻是單純為了考試,為了考得表揚,這種導向在教育中是值得商榷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傾向?根源在於道之不傳。當教育本身不能堅定不移地傳道時,一味地學知識,就會慢慢地迷失,把成績當作少年成長的全部。就像一群人在海上劃船,丟失了航海地圖,不知道要去哪裡,還不能怠工,必須快速劃,那隻能怎麼辦?臨時在海上搞一個劃船比賽,比賽成了劃船的目的。比賽本來是目的嗎?
    如果教育能慢慢回歸到以傳道為首要任務,這種現像會慢慢得到調整。單純地追求考,追求個人受表揚,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孩子利他心的培養。這個現像已經出現了,班裡成績好的學生,後來在社會上的作為並不是很大。為什麼?大有作為,首先要有一顆為大眾服務的心,然後是為大眾服務的技能。首先是德,然後是纔,德是利他,纔是能力,德纔兼備的人纔會大有作為。
    我們為什麼要教孩子學藝術?學藝術的本來目的又是什麼?《樂書》裡說:“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樂是什麼?通於倫理,借助生活到達生命。孩子學藝術,目標不是成名。每個孩子都應該學藝術,通過藝術的熏習,完成內心的淨化與成長。以藝術滋養孩子本善的心,這是它本來的目的。
    有一次乘公交車,車上播放一家幼兒園的招生廣告,也在搞樂教,跳舞。但跳一種那樣的舞,沒有美,隻有狂躁,看了真不忍心。四五歲的孩子,遭受心靈的污染。為什麼會這樣?忘記了藝術的方向。藝術是一種孩子喜歡的自我成長教育,感受生命,感受美好。
    我們學藝術,如果隻是為了考試加分,為了凸顯個人纔藝,則偏離了學藝術的本質,也不容易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一個真正學藝術的人,首先要有思想、有情懷,就像古代那些大詩人,為什麼他們的詩寫得那麼好?以言志,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文字。傳道與知識教育的關繫:先傳道,後授業
    沒有道就沒有德,沒有德就沒有幸福。在教師節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一個優秀的老師,要把傳道作為責任和使命。”傳道和教孩子學知識是什麼關繫?首先要懂得,為什麼教孩子學知識?知識的學習是用來增進服務他人的技術和能力,知識是行道的技能。古人說:“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什麼是聖賢?樂於為大眾服務,識大體能大用之人。當了官要想著國家,想著老百姓。
    先傳道,再授業。傳道是教做人的價值觀,是方向;授業是傳授為人服務的能力,是方法。傳道在前面,不傳道隻授業,雖然有知識,可能還是一個自私的人。先把孩子帶到道上,學會利他,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資質,決定考職業學校還是本科。哪怕做一個職業工人,他是有道有德的,是一個好人,有用之人。如果有天賦,那就當物理學家、音樂家、文學家等,為人類譜寫華章,給人類帶來幸福。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還要加一個前提,依道而行的知識纔是力量。
    如果學知識隻是單純為了考試,為了考得表揚,這種導向在教育中是值得商榷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傾向?根源在於道之不傳。當教育本身不能堅定不移地傳道時,一味地學知識,就會慢慢地迷失,把成績當作少年成長的全部。就像一群人在海上劃船,丟失了航海地圖,不知道要去哪裡,還不能怠工,必須快速劃,那隻能怎麼辦?臨時在海上搞一個劃船比賽,比賽成了劃船的目的。比賽本來是目的嗎?
    如果教育能慢慢回歸到以傳道為首要任務,這種現像會慢慢得到調整。單純地追求考,追求個人受表揚,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孩子利他心的培養。這個現像已經出現了,班裡成績好的學生,後來在社會上的作為並不是很大。為什麼?大有作為,首先要有一顆為大眾服務的心,然後是為大眾服務的技能。首先是德,然後是纔,德是利他,纔是能力,德纔兼備的人纔會大有作為。
    我們為什麼要教孩子學藝術?學藝術的本來目的又是什麼?《樂書》裡說:“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樂是什麼?通於倫理,借助生活到達生命。孩子學藝術,目標不是成名。每個孩子都應該學藝術,通過藝術的熏習,完成內心的淨化與成長。以藝術滋養孩子本善的心,這是它本來的目的。
    有一次乘公交車,車上播放一家幼兒園的招生廣告,也在搞樂教,跳舞。但跳一種那樣的舞,沒有美,隻有狂躁,看了真不忍心。四五歲的孩子,遭受心靈的污染。為什麼會這樣?忘記了藝術的方向。藝術是一種孩子喜歡的自我成長教育,感受生命,感受美好。
    我們學藝術,如果隻是為了考試加分,為了凸顯個人纔藝,則偏離了學藝術的本質,也不容易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一個真正學藝術的人,首先要有思想、有情懷,就像古代那些大詩人,為什麼他們的詩寫得那麼好?以言志,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文字。
    一個孩子怎樣寫出好文章?必須要進入生命的世界。他對生命有了感受,然後用文字表達出來。好文章來自於對生活真實的感受。前期學文字,是為後來表達思想提供熟練運用的工具。孩子生命的世界打開後,文字自然流淌出來。
    傳道可以直接融入各個課程中,比如給孩子講唐詩,有兩種分析方法:種,請問各位同學,唐代詩人的主要特點是什麼?第二種,請問各位同學,大詩人杜甫對於我們人生的思想世界,有什麼影響?
    同樣學唐詩,差別在哪裡?個問題是純粹的知識教育,背一下古代文學常識,照著答案一寫就可以了;第二個問題是讓孩子在學唐詩的過程中,反照自己的人生,從唐詩裡發現自己的思想世界,孩子纔會受到真實的感染。
    學中國歷史、文學,如果隻是當作知識,沒有引領學生深入生命層面,這樣的課程就會顯得很蒼白。在學生的作文中,您看到他們的人生了嗎?如果整個教育主線弱化了人生主題,當他們畢業走向社會時,那個世界會很荒蕪,因為一直沒有被開墾。教育,自古以來一直在對生命進行著不懈的探索,這是師者的良知。
    一次教學中,沒有直接講課,請孩子們先自己查閱,然後搞一個“研討會”,請大家解讀孔夫子。孩子們的世界充滿了勃勃生機,他們說:“夫子是聖人,我想看一看他是怎麼成為聖人的,向他學習。”他們沒有把孔夫子變成知識研究,而是作為自我人生的對照,以這種思維來觀察歷史,不斷地探索要怎麼做,這樣就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
    孩子們未來的人生道路還很長,在他們少年成長過程中,如果疏忽了人生教育,到後免不了輸家。
    《論語》中講到教育大綱:“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道就是我們教育的靈魂。無論是學知識還是藝術,都沒有離開“志於道”這個總綱。從孩子的本善出發,“藝”是教育的實用方法,以藝入道,不是單純的娛樂。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以孩子內在的成長作為根本,以孩子的人生觀構建作為方向,以生活托起生命。如果把這個綱丟掉了,“遊於藝”就變成了隻是遊樂,對生命成長的意義不大。一個有智慧的老師總是能夠在各種課程、遊戲、手工中,不知不覺地把孩子內在的人文世界構建起來,滋養他的本善,啟發他的良知。
    那語數外的學習呢?孩子們要學外語,首先要和他們溝通,為什麼要學外語?還是“志於道”。通過學外語,可以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可以把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傳播給世界。為了利他,我們要學外語。
    人類的文明發展需要數學,需要物理,需要化學,需要很多。我們所學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為了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給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物理、化學,有了這種心,學習的動力是由內生發的,永不衰竭,這樣一定能學好。讀了本科再讀碩士博士,而且終保持學習的熱情,這樣的人必能成為有大用之人,而不隻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
    傳道和學知識絕不矛盾,本來就是一體的,重點在於怎麼運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