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尋味中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美林留清怡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飲食/茶酒文化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24777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2477730
    叢書名:時尚文化叢書

    作者:(美)林留清怡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6月 


        
        
    "

    編輯推薦
    一個老外的舌尖大冒險
    一個華裔女孩的美食尋根之旅
    一段生動幽默的跨文化觀察
    在小面館親歷百姓生活,在上海灘體味時代變遷
    小籠包中喫出中國美食的滋味,讓餃子慰藉你的人生
    "世界*美的書"獲獎者,著名設計師 朱贏椿 傾力設計
    這本書讀來妙趣盎然,以獨特的視角呈現了中國飲食文化--這世界上*偉大的飲食文化之一。
    --彼得·海斯勒(何偉),《尋路中國》作者
    千萬別錯過林留清怡的《尋味中國》。這部罕見的作品不但饒富趣味,也極其動人。
    ——《華爾街日報》
     
    內容簡介
    《尋味中國》的作者林留清怡是一個ABC,她出生於芝加哥,在南加州長大,從小喜歡寫作,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畢業之後纔首次來到中國。來到這塊陌生的大陸,她發現自己對美食烹飪的愛好和對寫作的熱愛一樣大。她亦發現,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同,中國人對美食充滿了熱情,漢語中三句話離不開食物和喫,比如說"喫醋喫苦",再比如用"酸甜苦辣"形容人生百味,所以她也希望通過美食走近中國文化,尋找自己的根。
    冒險之旅從北京的一所"既沒有暖氣,也沒有量杯"的烹飪學校開始,到山西面攤和餃子館做學徒工,再到上海外灘*餐廳的大廚。從普通的面條、餃子,到狗肉、牛鞭,又或*餐廳的饕餮盛宴。在廚房裡,在餐桌上,她遍嘗獨特的中國美食,也踫到形形色色的中國老百姓,並耳聞目睹了這些人物普通或又不平凡的經歷、故事;從中折射出中國社會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遷。
    作者以跨文化觀察的方式,幽默生動地寫下了她的經歷。她的文字讀來令人垂涎,文字中流露出濃濃的人情味,酸甜苦辣咸,所有的滋味都在書中一一呈現,從中國人的餐桌看盡中國社會的風貌百態和時代變遷,以及美食如何慰藉人們的心靈。這個"味",不僅僅是美食佳肴的美味,更是人生的滋味,引人思考,令人回味。《尋味中國》的作者林留清怡是一個ABC,她出生於芝加哥,在南加州長大,從小喜歡寫作,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畢業之後纔首次來到中國。來到這塊陌生的大陸,她發現自己對美食烹飪的愛好和對寫作的熱愛一樣大。她亦發現,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同,中國人對美食充滿了熱情,漢語中三句話離不開食物和喫,比如說"喫醋喫苦",再比如用"酸甜苦辣"形容人生百味,所以她也希望通過美食走近中國文化,尋找自己的根。
    冒險之旅從北京的一所"既沒有暖氣,也沒有量杯"的烹飪學校開始,到山西面攤和餃子館做學徒工,再到上海外灘*餐廳的大廚。從普通的面條、餃子,到狗肉、牛鞭,又或*餐廳的饕餮盛宴。在廚房裡,在餐桌上,她遍嘗獨特的中國美食,也踫到形形色色的中國老百姓,並耳聞目睹了這些人物普通或又不平凡的經歷、故事;從中折射出中國社會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遷。
    作者以跨文化觀察的方式,幽默生動地寫下了她的經歷。她的文字讀來令人垂涎,文字中流露出濃濃的人情味,酸甜苦辣咸,所有的滋味都在書中一一呈現,從中國人的餐桌看盡中國社會的風貌百態和時代變遷,以及美食如何慰藉人們的心靈。這個"味",不僅僅是美食佳肴的美味,更是人生的滋味,引人思考,令人回味。
    身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風味》雜志、《美食與美酒》雜志等等的資深撰稿人,作者非常擅長講故事,書中沒有誇張的形容詞,也沒有褒貶分明的形容詞或描寫,而是以一個一個生動的故事,不動聲色地寫出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勤勞、善良、樸實、智慧和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作者簡介
    林留清怡,飲食及文化作家,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風味》雜志、《美食與美酒》雜志等媒體供稿;是多個餐館獎項的評審委員;還是北京國際慢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在中國的美食冒險之旅讓她寫下了《尋味中國》這本書,得到《紐約時報》、《科克斯書評》、《人物》雜志等媒體的一致好評和推薦,並獲得美食世界飲食圖書獎之*中國飲食書獎和《匹茲堡郵報》年度*圖書獎。
    目錄
    第一部分烹飪學校
    鍋塌裡脊
    媽媽的蒸肉餅
    炸蝦仁
    撥絲蘋果
    炒蘑菇
    豬肉茴香香菇餃子
    羊肉南瓜餃子
    炸醬面
    干煸豆角
    咕咾肉
    第一道小菜味精,味之精華
    第二部分面攤小妹
    拉條子第一部分烹飪學校
    鍋塌裡脊
    媽媽的蒸肉餅
    炸蝦仁
    撥絲蘋果
    炒蘑菇
    豬肉茴香香菇餃子
    羊肉南瓜餃子
    炸醬面
    干煸豆角
    咕咾肉
    第一道小菜味精,味之精華
    第二部分面攤小妹
    拉條子
    茶葉蛋
    拍黃瓜
    涼拌豆腐絲
    酸湯魚
    豬肉鹵
    茄子鹵
    張師傅的面條:刀削面,貓耳朵,手擀面
    東北大拌菜
    第二道小菜平安割稻子
    粉絲炒番茄
    第三部分珍饈美味
    醉雞
    小籠包
    家常豆腐
    紅燒肉
    第三道小菜淮揚菜
    揚州炒飯
    第四部分胡同餐館
    最好喫的麻婆豆腐
    媒體評論
    這本書讀來妙趣盎然,以獨特的視角呈現了中國飲食文化——這世界上最偉大的飲食文化之一。
    ——何偉,《尋路中國》作者
    千萬別錯過林留清怡的《尋味中國》。這部罕見的作品不但饒富趣味,也極其動人。
    ——《華爾街日報》
    美食版《喜福會》…….讓人一旦翻開,就放不下來的一本書。
    ——《遠東經濟評論》
    林留清怡是一位迷人的導遊,帶領我們漫遊現代中國和它那萬花筒般的烹飪文化。
    ——《人物》雜志這本書讀來妙趣盎然,以獨特的視角呈現了中國飲食文化——這世界上最偉大的飲食文化之一。
    ——何偉,《尋路中國》作者
    千萬別錯過林留清怡的《尋味中國》。這部罕見的作品不但饒富趣味,也極其動人。
    ——《華爾街日報》
    美食版《喜福會》…….讓人一旦翻開,就放不下來的一本書。
    ——《遠東經濟評論》
    林留清怡是一位迷人的導遊,帶領我們漫遊現代中國和它那萬花筒般的烹飪文化。
    ——《人物》雜志
    這本書就像一個包得精巧、熱氣騰騰的餃子…….歡樂的跨文化觀察,老饕的寫作風格,怎能不俘獲讀者和出版商的芳心?書裡面既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描寫,也有權威的菜譜,還有讀來令人捧腹的趣聞軼事。多麼美好呀,一個女孩找到了她的人生道路,甚至陷入愛河。
    ——《國際先驅論壇報》
    今日中國繁榮的美食現場,讀來令人忍不住流口水,加特美食指南(ZAGAT)最高評分!
    ——Nina and Tim Zagat
    隨著這幅生動的中國美食畫卷的展開,中國社會的生動畫卷也隨之展開。 ——張戎
    最好的一本寫中國飲食的書——幾十年來,中國人喫什麼,怎麼喫,怎麼做,為什麼喫那麼重要。
    ——美國《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葛鋼(Ed Gargan)
    一本幽默而又富有深刻洞察力的書,通過中國最有名的專家"烹飪"看中國。
    ——Ian Johnson,曾任《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社長
    在線試讀
    寫給中國讀者的話
    當我著手寫《尋味中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中國的食物,更是這個國家的歷史。盡管我的父母原籍是中國,但我是在美國出生長大,對中國大陸所知甚少。通過這段美食之旅,我了解了一些歷史事件,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我忠實地記錄下在2005年到2007年這兩三年間,我所看到的中國。或許很快,我所觀察到的一切也將成為歷史。
    最明顯的細節--那就是價格。2005年,我去菜市場買菜,活一斤,一斤。現在這些價格早已翻番,甚至翻了三倍。在書裡,我曾寫道一位頂級的廚師可以拿到4的月薪,但現在,這隻是北京廚師的平均工資而已。那時,1美金可以換8塊多人民幣,而現在1美金隻能換6塊錢。
    從開始寫這本書起,我和我的烹飪引路人王主任和張師傅一直保持著緊密聯繫。2008年,這本書在美國出版以後,我在北京創辦了一所專門面向外國人的烹飪學校,學校就開在我住處附近的胡同裡。王主任和張師傅都曾在我的學校工作,向外國人傳授怎麼做中國菜。因為在這間烹飪學校授課,他們兩人都得到了出國的機會。一位美國明星廚師雇張師傅擔任他在拉斯維加斯的餐廳的客座大廚,王主任應邀去印度尼西亞的巴釐島上去培訓廚師。
    我與兩位烹飪老師也加深了私交。張師傅帶我去了他的老家山西,去拜訪他的家人,祭掃他養父的墓,品嘗了無數種山西面食。我也跟著王主任去了當年她下鄉插隊的村子。盡管我現在不住在北京了,但隻要一回北京,頭一站就是去烹飪學校看張師傅(他還在那裡工作),以及去王主任胡同裡的家做客。
    我曾經的住處,也是我學習烹飪的地方所在的那條胡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附近很多胡同都被拆掉了,隻有南鑼鼓巷幸運地躲過了推土機。但是,它也不再是那條安靜的居民小巷了,成了一個興旺的商業區,裡面充斥著新生文化和外國食物。現在,胡同裡鮮有磨刀匠蹬著自行車駛過了。每到秋天,堆在街角的大白菜垛兒沒有過去那麼高了。在過去買羊肉和白菜的地方,你可以買到墨西哥吉拿、美國熱狗和日本壽司。
    隨著這個國家的日益國際化,更多的中國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我了。作為華裔美國人,過去我經常覺得自己像個另類。隨著中國與西方世界和美國的接觸愈發頻繁,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去美國留學、定居,我的祖籍國和祖國的紐帶在增強。
    也有一些東西沒有變,比如中國人對錢的態度--還是愛問別人掙多少錢,某個東西花多少錢買的;比如中國人的智慧--正如我在張師傅和王主任身上所看到的--依舊閃光;再比如,北京人對餃子的熱情也一如既往。我也有同樣的熱情。我永遠不會對擀出完美圓形的餃子皮、包豬肉茴香或者羊肉南瓜餡兒的餃子感到厭煩。我希望,這份熱情將永遠持續下去。寫給中國讀者的話
    當我著手寫《尋味中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中國的食物,更是這個國家的歷史。盡管我的父母原籍是中國,但我是在美國出生長大,對中國大陸所知甚少。通過這段美食之旅,我了解了一些歷史事件,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我忠實地記錄下在2005年到2007年這兩三年間,我所看到的中國。或許很快,我所觀察到的一切也將成為歷史。
    最明顯的細節--那就是價格。2005年,我去菜市場買菜,活一斤,一斤。現在這些價格早已翻番,甚至翻了三倍。在書裡,我曾寫道一位頂級的廚師可以拿到4的月薪,但現在,這隻是北京廚師的平均工資而已。那時,1美金可以換8塊多人民幣,而現在1美金隻能換6塊錢。
    從開始寫這本書起,我和我的烹飪引路人王主任和張師傅一直保持著緊密聯繫。2008年,這本書在美國出版以後,我在北京創辦了一所專門面向外國人的烹飪學校,學校就開在我住處附近的胡同裡。王主任和張師傅都曾在我的學校工作,向外國人傳授怎麼做中國菜。因為在這間烹飪學校授課,他們兩人都得到了出國的機會。一位美國明星廚師雇張師傅擔任他在拉斯維加斯的餐廳的客座大廚,王主任應邀去印度尼西亞的巴釐島上去培訓廚師。
    我與兩位烹飪老師也加深了私交。張師傅帶我去了他的老家山西,去拜訪他的家人,祭掃他養父的墓,品嘗了無數種山西面食。我也跟著王主任去了當年她下鄉插隊的村子。盡管我現在不住在北京了,但隻要一回北京,頭一站就是去烹飪學校看張師傅(他還在那裡工作),以及去王主任胡同裡的家做客。
    我曾經的住處,也是我學習烹飪的地方所在的那條胡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附近很多胡同都被拆掉了,隻有南鑼鼓巷幸運地躲過了推土機。但是,它也不再是那條安靜的居民小巷了,成了一個興旺的商業區,裡面充斥著新生文化和外國食物。現在,胡同裡鮮有磨刀匠蹬著自行車駛過了。每到秋天,堆在街角的大白菜垛兒沒有過去那麼高了。在過去買羊肉和白菜的地方,你可以買到墨西哥吉拿、美國熱狗和日本壽司。
    隨著這個國家的日益國際化,更多的中國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我了。作為華裔美國人,過去我經常覺得自己像個另類。隨著中國與西方世界和美國的接觸愈發頻繁,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去美國留學、定居,我的祖籍國和祖國的紐帶在增強。
    也有一些東西沒有變,比如中國人對錢的態度--還是愛問別人掙多少錢,某個東西花多少錢買的;比如中國人的智慧--正如我在張師傅和王主任身上所看到的--依舊閃光;再比如,北京人對餃子的熱情也一如既往。我也有同樣的熱情。我永遠不會對擀出完美圓形的餃子皮、包豬肉茴香或者羊肉南瓜餡兒的餃子感到厭煩。我希望,這份熱情將永遠持續下去。
    林留清怡
    中國成都
    2013年6月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