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茶味的初相: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茶事美學曲,用茶人的第三隻眼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79-259
    【優惠價】
    112-162
    【作者】 李曙韻 著,蔡永和 攝影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飲食/茶酒文化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229135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2913568
    作者:李曙韻著,蔡永和攝影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1月 

        
        
    "

    編輯推薦

    臺灣著名茶人作品大陸授權首發,作者二十餘年事茶工夫的體現,新都市茶文化的代表。

    全彩特種紙印刷,完美復原臺版,纖毫畢現地傳遞茶之美、茶人之美、茶藝之美。

    收錄資深攝影人蔡永和百餘幅精美攝影作品,文圖相得益彰。

    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方鵬程、文化名人陳文茜、漢聲雜志黃永松等多位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曙韻茶事美學***曲,作者用茶人的第三隻眼看茶、看人、看世界。從器物層面:茶席的設計,壺、碗、盅、杯、水方、茶巾、茶匙、茶帖、茶布包,茶之花,乃至茶湯本身;從技術的層面:如何行茶、如何分茶、如何碗泡、如何傳杯、如何清壺;從人的層面:茶友、茶書院的同學們,設計各種茶具、茶器的陶藝家們,後到茶人的養成……李曙韻帶我們從容走入茶的世界,體味茶自身的美與溫度,品讀茶所維繫的那一份人情。
    《茶味的初相》完全還原臺版風貌,在制作過程中輾轉尋覓,力求在現有條件下做到做好,甚至可以說與臺版各擅勝場,完全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本書采用高檔特種紙,全彩印刷,提供了悅目賞心的視覺享受,用書之“色”表現茶之“味”,用書之“形”承載茶之“道”。讓您同時得到閱讀和欣賞藝術品的雙重享受。
    本書封面精選自內文插圖,為一片歲月浸染的絲瓜絡墊氈。廣東文史館研究員、潮汕方言專家翁輝東在《潮州茶經?工夫茶》中說:“茶墊如盤而小,徑約三寸,用以置衝罐、承滾湯。式樣夏日宜淺,鼕日宜深;深則可容多湯,俾勿易冷。茶墊之底,托以墊氈,以絲瓜絡為之,不生他味;氈毯舊布,剪成圓形,稍有不合矣。”小小的茶墊,古樸的色調來自茶湯,來自時光,反映的是茶人對茶的一份玩心、一份從容、一份耐心。


    本書是李曙韻茶事美學***曲,作者用茶人的第三隻眼看茶、看人、看世界。從器物層面:茶席的設計,壺、碗、盅、杯、水方、茶巾、茶匙、茶帖、茶布包,茶之花,乃至茶湯本身;從技術的層面:如何行茶、如何分茶、如何碗泡、如何傳杯、如何清壺;從人的層面:茶友、茶書院的同學們,設計各種茶具、茶器的陶藝家們,後到茶人的養成……李曙韻帶我們從容走入茶的世界,體味茶自身的美與溫度,品讀茶所維繫的那一份人情。


    《茶味的初相》完全還原臺版風貌,在制作過程中輾轉尋覓,力求在現有條件下做到做好,甚至可以說與臺版各擅勝場,完全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本書采用高檔特種紙,全彩印刷,提供了悅目賞心的視覺享受,用書之“色”表現茶之“味”,用書之“形”承載茶之“道”。讓您同時得到閱讀和欣賞藝術品的雙重享受。


    本書封面精選自內文插圖,為一片歲月浸染的絲瓜絡墊氈。廣東文史館研究員、潮汕方言專家翁輝東在《潮州茶經?工夫茶》中說:“茶墊如盤而小,徑約三寸,用以置衝罐、承滾湯。式樣夏日宜淺,鼕日宜深;深則可容多湯,俾勿易冷。茶墊之底,托以墊氈,以絲瓜絡為之,不生他味;氈毯舊布,剪成圓形,稍有不合矣。”小小的茶墊,古樸的色調來自茶湯,來自時光,反映的是茶人對茶的一份玩心、一份從容、一份耐心。


    簽名+簽章本除了有作者李曙韻女士親筆簽名之外,還配有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杜三鑫先生專為本書刻制的“茶味麁相”印一方,極具收藏和玩賞價值。搶先購買的幸運讀者還有機會獲得不同於普通本制作的特別版,特別版采用高雅的特殊燙銀工藝,內斂大方,配合本書內文的精致印刷,於低調中傳遞一份美感。簽章本數量有限,希望讀者珍惜一份書緣。

    作者簡介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辦者,第十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同時也是一個事茶人,以文字書寫茶之美、茶之境,以生命體悟茶之味、茶之髓。
    李曙韻女士來自新加坡,18歲前父親栽培她當鋼琴家,她卻隻想躲在琴腳下作畫。21歲與茶結緣,一心向往宋明文人閑情逸致的她來到臺灣,隨身的三大袋行囊中,有四套不同版本的《紅樓夢》、數把朱泥壺以及各色武夷岩茶。她在臺灣茶界辛勤耕耘二十餘年,一手創立“人澹如菊”茶書院。茶書院取名自唐代詩人司空圖名句“落華無言,人澹如菊”,代表了她在茶藝、茶道上的向往。
    在回溯、追尋、繼承傳統茶道的同時,她和茶書院同仁又開創性地舉辦了“茶禁?禁茶”、“秋來耽晚菊”、“白色茶會”、“茶賞六月春”、“茶閑梅花落”、“竹外一室香”、“二十四節氣與臺灣烏龍”、“飲?影?隱”、“燈夕茶會”等多次茶會,這些茶會成功整合了王心心的南管、遊麗玉的古琴、中華花藝的造境藝術、楚戈的畫、董陽孜的書法、洪麗芬與鄭惠中的服裝、曾昭旭及其他文人的文學吟唱,成為21世紀初臺灣茶文化獨步世界的劇場表現形式。
    現今,作者已經來到北京,開設晚香茶室,開啟又一段茶之旅。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辦者,第十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同時也是一個事茶人,以文字書寫茶之美、茶之境,以生命體悟茶之味、茶之髓。


    李曙韻女士來自新加坡,18歲前父親栽培她當鋼琴家,她卻隻想躲在琴腳下作畫。21歲與茶結緣,一心向往宋明文人閑情逸致的她來到臺灣,隨身的三大袋行囊中,有四套不同版本的《紅樓夢》、數把朱泥壺以及各色武夷岩茶。她在臺灣茶界辛勤耕耘二十餘年,一手創立“人澹如菊”茶書院。茶書院取名自唐代詩人司空圖名句“落華無言,人澹如菊”,代表了她在茶藝、茶道上的向往。


    在回溯、追尋、繼承傳統茶道的同時,她和茶書院同仁又開創性地舉辦了“茶禁?禁茶”、“秋來耽晚菊”、“白色茶會”、“茶賞六月春”、“茶閑梅花落”、“竹外一室香”、“二十四節氣與臺灣烏龍”、“飲?影?隱”、“燈夕茶會”等多次茶會,這些茶會成功整合了王心心的南管、遊麗玉的古琴、中華花藝的造境藝術、楚戈的畫、董陽孜的書法、洪麗芬與鄭惠中的服裝、曾昭旭及其他文人的文學吟唱,成為21世紀初臺灣茶文化獨步世界的劇場表現形式。


    現今,作者已經來到北京,開設晚香茶室,開啟又一段茶之旅。

    本書攝影蔡永和,1984成立個人攝影工作室,以鮮明個人風格投入臺北人像攝影界,並為多家雜志擔任特約攝影工作;1993於爵士藝廊舉行首次攝影個展——《異塵》並出版同名攝影集;2003於宜蘭誠品書店舉辦“城市閱讀影像”攝影個展;2008臺北天棚畫廊“步移光影”影像個展;目前專職影像創作及攝影美學教學,潛修生活茶道。

    目錄
    推薦文—
    曾昭旭你好不要想了解曙韻
    詹勛華自然禪事禪靜
    茶人的第三隻眼
    茶人的素養

    ·燒水壺和爐爐
    ·壺
    ·壺承
    ·蓋碗
    ·茶碗
    ·茶盅
    ·飲杯與聞香杯
    ·杯籠

    推薦文—

    曾昭旭你好不要想了解曙韻

    詹勛華自然禪事禪靜

    茶人的第三隻眼

    茶人的素養



    ·燒水壺和爐爐

    ·壺

    ·壺承

    ·蓋碗

    ·茶碗

    ·茶盅

    ·飲杯與聞香杯

    ·杯籠

    ·杯托

    ·水方

    ·茶巾

    ·茶席巾

    ·茶則與茶匙

    ·茶倉

    ·茶帖

    ·茶布包

    ·茶棚

    茶湯之序

    茶湯

    茶之花

    茶煙

    給十六席同學

    我的陶藝家朋友們們

    一甲子的風華



    山居茶事

    水解身體之需,茶治心靈之渴

    人澹如菊茶事記事

    作者後記

    媒體評論

    ★茶可以品,可以回味,亦可以形成文字,以饗讀者,以會友人。

    ★無論喝不喝茶,本書都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心靈讀本。

    在線試讀
    茶之花?
    屬於茶人對花木的品味,置放在茶席或茶室的一角。
    臺灣茶界耆老潘燕九先生,多年來茶席隻用一枝人造的姬百合,概因老人家悲天憫人,不忍為每一次的茶事而折騰花草。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多處反對人工事花,尤指花道界用鐵絲矯正花枝形態,或用燭油滴點牡丹花心,或用熱水蹂躪花枝,罔顧花的尊嚴。
    對花人而言,茶花是可以獨立欣賞的作品,以花枝少、花頭小、花色雅、花品清、花器秀為準則。
    對茶人來說,技術隻為輔佐花型,更嚴格來說,掌握技法後應學習放下,重新將眼光放回自然界的秩序上。傳統插花為固定花型而用的劍山,在茶席上應避免使用。碗型或皿型的花器常與茶席上的器型相近,不易創造層次感。文房雅玩的小瓶,將折枝花自然投入,很符合茶花情趣。
    日本茶室結構中有床龕一角,為茶室的精神角落,作茶花、掛軸、香合陳設之用。平日茶人多親執花事,茶事中也有“花所望”之語,意指主人不自己插花而請客人代為發揮。唯客人離去前需將自己插的花撤下,包在白宣紙中置於床龕的一角。也就是茶花僅屬茶席間的花,茶事畢了,花亦非花了。
    茶花所追求的是將花所持有的生命在瞬息間把握,很像禪宗活在當下的生命觀。故茶席的花隻要在茶事進行時三兩小時間,維持茶人所期待的生命狀態即可。是以像春日盛開的山茶、夏日的蓮、秋日的楓、鼕日的梅,都是茶室花品的代表。
    近年來臺灣茶人為響應環保,多祟尚自然的盆栽,擺在茶席上,成了案頭的活山水。屠隆在《考盤餘事》中寫道:“??春之芳蘭,夏之夜合黃香萱,秋之黃密矮菊,鼕之短葉水仙、美人蕉,佑以靈芝,盛諸古盆,傍立小巧奇石一塊,架以珠幾,清標雅質,疏朗不繁,玉立亭亭,儼若隱人君子,清素逼人??”
    盆栽的意趣在於將自然的山水濃縮在咫尺的盆器中,借景入室,寓情於天地山川之間。民初文人周瘦鵑熱愛梅花,園有梅屋、梅丘,也培育了不少盆梅,尤其偏愛古干虯枝的綠梅。而文人審美趣味奇的當屬《影梅庵憶語》的作者冒闢疆,他主張隔著屏障點著翠燭欣賞花影,為我日後進入劇場為茶會做造景時,提供了很好的靈感。
    我習花多年也曾從事教學數載,曾在茶花的形式上力求創新。我以為花器與花本應視為創作的一體,不可切割。尤其在茶花器上,理應與茶器具同調。多年前嘗選用燒水焙茶用的大木炭,將花插入蘭花吸管中再埋入炭縫,以炭作為茶花器。出國布置茶席時,常攜帶自然造型的枯木塊,可隨時隨地搭配在地的青苔花木。
    我平日選用的花類不多,除了梅蘭竹菊四君子,大多以白為主調。曾在夏天的劇場茶會用了五十盆白荷,鼕日的茶會用了七株老白梅,春日茶會在劇場裡植了近百棵六米高的桂竹,後以一樹八米高的枯木為華山茶會劃下句點。

    茶之花?

    屬於茶人對花木的品味,置放在茶席或茶室的一角。

    臺灣茶界耆老潘燕九先生,多年來茶席隻用一枝人造的姬百合,概因老人家悲天憫人,不忍為每一次的茶事而折騰花草。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多處反對人工事花,尤指花道界用鐵絲矯正花枝形態,或用燭油滴點牡丹花心,或用熱水蹂躪花枝,罔顧花的尊嚴。


    對花人而言,茶花是可以獨立欣賞的作品,以花枝少、花頭小、花色雅、花品清、花器秀為準則。

    對茶人來說,技術隻為輔佐花型,更嚴格來說,掌握技法後應學習放下,重新將眼光放回自然界的秩序上。傳統插花為固定花型而用的劍山,在茶席上應避免使用。碗型或皿型的花器常與茶席上的器型相近,不易創造層次感。文房雅玩的小瓶,將折枝花自然投入,很符合茶花情趣。


    日本茶室結構中有床龕一角,為茶室的精神角落,作茶花、掛軸、香合陳設之用。平日茶人多親執花事,茶事中也有“花所望”之語,意指主人不自己插花而請客人代為發揮。唯客人離去前需將自己插的花撤下,包在白宣紙中置於床龕的一角。也就是茶花僅屬茶席間的花,茶事畢了,花亦非花了。


    茶花所追求的是將花所持有的生命在瞬息間把握,很像禪宗活在當下的生命觀。故茶席的花隻要在茶事進行時三兩小時間,維持茶人所期待的生命狀態即可。是以像春日盛開的山茶、夏日的蓮、秋日的楓、鼕日的梅,都是茶室花品的代表。


    近年來臺灣茶人為響應環保,多祟尚自然的盆栽,擺在茶席上,成了案頭的活山水。屠隆在《考盤餘事》中寫道:“??春之芳蘭,夏之夜合黃香萱,秋之黃密矮菊,鼕之短葉水仙、美人蕉,佑以靈芝,盛諸古盆,傍立小巧奇石一塊,架以珠幾,清標雅質,疏朗不繁,玉立亭亭,儼若隱人君子,清素逼人??”


    盆栽的意趣在於將自然的山水濃縮在咫尺的盆器中,借景入室,寓情於天地山川之間。民初文人周瘦鵑熱愛梅花,園有梅屋、梅丘,也培育了不少盆梅,尤其偏愛古干虯枝的綠梅。而文人審美趣味奇的當屬《影梅庵憶語》的作者冒闢疆,他主張隔著屏障點著翠燭欣賞花影,為我日後進入劇場為茶會做造景時,提供了很好的靈感。


    我習花多年也曾從事教學數載,曾在茶花的形式上力求創新。我以為花器與花本應視為創作的一體,不可切割。尤其在茶花器上,理應與茶器具同調。多年前嘗選用燒水焙茶用的大木炭,將花插入蘭花吸管中再埋入炭縫,以炭作為茶花器。出國布置茶席時,常攜帶自然造型的枯木塊,可隨時隨地搭配在地的青苔花木。


    我平日選用的花類不多,除了梅蘭竹菊四君子,大多以白為主調。曾在夏天的劇場茶會用了五十盆白荷,鼕日的茶會用了七株老白梅,春日茶會在劇場裡植了近百棵六米高的桂竹,後以一樹八米高的枯木為華山茶會劃下句點。


    這兩年來因考量水資源的匱乏,鮮少從事大型花木布場活動,愈發能體會小盆山水的靈性。茶書院的小植栽多來自於黃淑女和餘舜德兩位綠手指,在近年的茶席上,十分引人注目。書院的同學也開始嘗試為自己日常的茶席植養些花草,像對待無聲的寵物,得定時定量給予修剪照顧,很符合茶人的修行。


    偶爾途經茶區在郊野中得到靈感,回到茶室不妨找隻古拙的容器,用幾枝草花來個寫意插,添增茶室的季節感。

    我想,草木在天地間自然蘊藉,能提醒茶人隨時保有謙衝的姿態,畢竟人生寄世,轉眼攸忽而過,有時還不如一株小草自在自得。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