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華民俗萬年歷(新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靜荺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97875113520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352057
    作者:靜荺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 

        
        
    "

    內容簡介

    本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內容經典,萬年歷是千百年來深受我國人民群眾喜愛的經典歷書,本書仿照傳統歷書的形式進行編排,保留了歷書的傳統色彩,詳盡介紹了中華蔚為大觀的民俗文化,凸顯了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數據科學,書中列出了1930?2050年共121年的年歷,采用了天文機構發布的新科學數據,糾正了舊版萬年歷中月大、月小及節氣時間上的錯誤;查閱方便,萬年歷廣泛的用途是農歷與公歷之間的換算,本書采用世界通用公歷和農歷相對照,並用圖表形式詳細列出了1930?2050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節氣,一目了然,便於查閱。

    目錄
    上篇 中華民俗文化 
    章 各地民風
    白山黑水
    狗拉爬犁——白山黑水間的交通工具
    打糕、冷面——風味獨特的朝鮮族美食
    木屋、窩棚——富於野趣的大、小興安嶺民居
    “坐福”“開臉”——滿族婚禮儀式
    懸弓、抓周——遼寧滿族的古*俗
    扭秧歌——東北地區老少咸宜的遊藝活動
    二人轉——情味難舍的東北鄉土藝術
    大河上下
    “二十八,蒸棗花”——地域特色濃厚的河南年俗
    住窯洞、貼炕圍——鼕暖夏涼的陝北民居
    百家衣裳百家飯——帶有河南梆子味的中原習俗

    上篇 中華民俗文化 


    章 各地民風


    白山黑水


    狗拉爬犁——白山黑水間的交通工具


    打糕、冷面——風味獨特的朝鮮族美食


    木屋、窩棚——富於野趣的大、小興安嶺民居


    “坐福”“開臉”——滿族婚禮儀式


    懸弓、抓周——遼寧滿族的古*俗


    扭秧歌——東北地區老少咸宜的遊藝活動


    二人轉——情味難舍的東北鄉土藝術


    大河上下


    “二十八,蒸棗花”——地域特色濃厚的河南年俗


    住窯洞、貼炕圍——鼕暖夏涼的陝北民居


    百家衣裳百家飯——帶有河南梆子味的中原習俗


    “隨身飯”“離娘肉”——豫西地區的古老婚俗


    “坐帳”“上頭”——寓意吉祥的陝北婚俗


    宵鬧花燈——流光溢彩的民間節日


    遛鳥、養魚——八旗子弟的遊藝遺風


    鬥雞——盛行在開封的民間風俗


    正月十五鬧社火——黃河流域的傳統民間節慶


    撓羊賽——摔跤摔出媳婦來


    江南江北


    “謝蠶花”“軋蠶花”——絲綢之府的蠶鄉禁忌


    “女兒酒”陪嫁——紹興地區的傳統婚俗


    弔腳樓——古風猶存的湘西民居


    烏篷船——浙江紹興的水鄉風韻


    端午節,喫粽子——紀念屈原的民間習俗


    浙南龍燈——由來已久的民間節慶活動


    紹興社戲——鄉情悠悠的地方曲藝


    賽龍舟——汩羅江上的民間盛會


    嶺南秀色


    “功夫茶”——閑情逸致的休閑習俗


    土樓、圍屋——福建客家的傳統民居


    膜拜“泗州佛”——閩臺地區的愛神崇拜


    “盤王節”——粵北連南地區的祖先崇拜


    媽祖崇拜——福澤沿海的母性神靈


    田間“禾樓歌”——祈求豐收的清遠民歌


    西南邊陲


    雲南馬幫——穿行在茶馬古道上的運輸隊


    銀衣繡飾妝苗女——獨具風情的苗家服飾文化


    弔腳竹樓——西雙版納的民居文化


    石板房——布依族的石砌民居


    “送童子”——四川地區的求子風俗


    第二章 中國節日


    傳統節日


    新桃換舊符——春節


    一夜魚龍舞—&mda宵節


    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


    蒲酒花升平——端午節


    千裡共嬋娟——中秋節


    遙知兄弟登高處——重陽節


    民俗節日


    人歸落雁後——人日節


    春蒿黃韭試春盤——立春節


    紛紛蝴蝶鬥芳菲——花朝節


    九龍噴水梵函傳——浴佛節


    一陰已復生——夏至節


    家家小婦拜天孫——七夕節


    小兒競把青荷葉—&mdas節


    鼕至陽生春又來——鼕至節


    灶君朝天欲言事——灶王節


    少數民族的節日


    銅鼓節——壯族


    趕鳥節——瑤族


    插花節——彝族


    三月街——白族


    取新火節——佤族


    趕坳節——侗族


    牛王節——土家族


    跳花節——苗族


    潑水節——傣族


    查白歌節——布依族


    豐年祭——高山族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第三章 傳統文化


    天文歷法


    老黃歷、現行公歷與農歷


    天干地支


    陰陽五行學說


    十二生肖


    天文歷法小常識


    黃歷擇日宜忌


    老黃歷術語解釋


    傳統曲藝


    戲曲的四功五法十耍


    唱念做打


    江湖十二角色


    毯子功


    把子功


    翎子功


    甩發功


    髯口功


    水袖功


    扇子功


    手絹功


    起霸


    女霸


    男霸


    打出手


    俊扮


    髯口


    假發


    戲衣


    楔子


    科班


    行頭


    跑龍套


    票友


    京劇


    京劇臉譜


    生旦淨丑


    梨園


    京劇各主要流派的創始人


    梨園三怪


    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須生”


    京劇“四小名旦”


    青陽腔


    海鹽腔


    餘姚腔


    滬劇


    越劇


    山東梆子


    呂劇


    潮劇


    川劇


    琴書


    相聲


    小品


    雙簧


    秦腔


    黃梅戲


    秧歌戲


    昆曲


    豫劇


    川劇變臉


    評劇


    彈詞


    木偶戲


    皮影戲


    口技


    魔術


    話劇


    民間工藝


    牙雕


    木雕


    中國四大名繡


    雲錦


    泥人張


    剪紙


    盆景


    指畫


    火筆燙畫


    緙絲


    木偶戲


    中國結


    風箏


    桃花塢年畫


    楊柳青年畫


    蠟染


    扎染


    姓氏文化


    中華姓氏由來


    中國早的姓


    百家姓


    取名忌諱十點


    古人的改姓現像


    帝王賜姓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行輩


    古代讀書人的雅號


    民間諸神


    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觀音菩薩


    財神


    喜神


    福星


    祿星


    壽星


    灶神


    農神


    土地神


    門神


    八仙


    鐘馗


    龍王


    風雨雷電四神


    四大金剛


    冥司神靈


    中華典故


    典故的基本介紹


    典故精選


     下篇 萬年歷 


    1930?2050年

    前言
    民俗是一種原始而又古老的文化現像,它一般是指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各種風俗和習慣,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眼見可及、耳聞有聲、觸之有形的文化形式。中華大地廣袤,民族眾多,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由此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別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我國素有“十裡不同風,五裡不同俗”的說法。民俗中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和生活內容,諸如節慶活動、婚誕壽葬、行為禁忌、餐飲習俗、日常起居、風味名喫、民間藝術、信仰習俗等,都可囊括在民俗範疇之內。千百年來,我們民族的傳統風俗早已扎根於人們的思想深處,存活在孩子們的遊戲中,反映在人們日常平凡而瑣碎的生活中??有一些傳統民俗在現在看來,都是頗有意思的。或許你會有很多關於民俗方面的疑問,比如結婚的時候為什麼要“鬧洞房”?端午節為什麼要喫粽子?為什麼民間忌捅燕子窩?等等。了解這些民俗可以幫我們正確理解對待傳統民俗文化,保持良好的民風民俗習慣,順利融入所在地區的生活,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

    民俗是一種原始而又古老的文化現像,它一般是指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各種風俗和習慣,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眼見可及、耳聞有聲、觸之有形的文化形式。中華大地廣袤,民族眾多,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由此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別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我國素有“十裡不同風,五裡不同俗”的說法。民俗中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和生活內容,諸如節慶活動、婚誕壽葬、行為禁忌、餐飲習俗、日常起居、風味名喫、民間藝術、信仰習俗等,都可囊括在民俗範疇之內。千百年來,我們民族的傳統風俗早已扎根於人們的思想深處,存活在孩子們的遊戲中,反映在人們日常平凡而瑣碎的生活中??有一些傳統民俗在現在看來,都是頗有意思的。或許你會有很多關於民俗方面的疑問,比如結婚的時候為什麼要“鬧洞房”?端午節為什麼要喫粽子?為什麼民間忌捅燕子窩?等等。了解這些民俗可以幫我們正確理解對待傳統民俗文化,保持良好的民風民俗習慣,順利融入所在地區的生活,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


    歷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用甲骨文記載的歷書,現在已知早的木刻歷書出現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當時,為了防止民間濫印歷書,唐文宗還下令今後歷書須由皇帝審定,官方印刷。因此,歷書也就被稱作皇歷。古代歷書通常又被稱為“通書”“黃歷”(因采用的歷法為黃帝歷)、“時憲書”等,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書,它能夠清晰地顯示出年、月、日及節氣等數據,反映自然界的時間更替和氣像變化的客觀規律,通常還會介紹與農事、生活相關的具有參謀生活、指導農事、選定良辰吉日的作用。萬年歷是歷書中的一種,早見於1741年,流行於清朝民間,被清朝皇帝定為御定萬年歷。時至今日,歷書對廣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仍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為弘揚祖國傳統民俗文化,我們對千百年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萬年歷進行重新編寫,打造了這部兼具傳統民俗文化和時代特色的《中華民俗萬年歷》,以適合廣大百姓生活工作的需要。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中華民俗文化”詳盡介紹了反映日常行為等方面的民俗禁忌,不同地區和民族的民風民俗,如東北地區的扭秧歌活動、紹興社戲等,與中華傳統節日、民俗節日以及少數民俗的節日有關的風俗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如十二生肖、民間諸神、戲曲工藝等,還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天文歷法知識,如天像、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引領讀者全面領略中華民俗文化。下篇“萬年歷”詳細列出了1930?2050年共121年的年歷。每年包括干支紀紀年、農歷月份、大小月的標注、紀日干支、二十四節氣等信息。


    本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內容經典,萬年歷是千百年來深受我國人民群眾喜愛的經典歷書,本書仿照傳統歷書的形式進行編排,保留了歷書的傳統色彩,詳盡介紹了中華蔚為大觀的民俗文化,凸顯了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數據科學,書中列出了1930?2050年共121年的年歷,采用了權威天文機構發布的科學數據,糾正了舊版萬年歷中月大、月小及節氣時間上的錯誤;查閱方便,萬年歷廣泛的用途是農歷與公歷之間的換算,本書采用世界通用公歷和農歷相對照,並用圖表形式詳細列出了1930?2050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節氣,一目了然,便於查閱。

    在線試讀

    各 地 民 風
    白山黑水
    狗拉爬犁——白山黑水間的交通工具
    一到鼕季,黑龍江地區冰天雪地,一般的車馬都無用武之地。這時,爬犁就是黑龍江沿江地區常用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隻要有冰面或雪層就可行駛,這對於每年有2/3時間處於冰雪期的東北地區來說,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爬犁的樣子,遠處看去像車,近處細看又有些像船。其基本結構主要有:兩個彎成半圓形或兩頭翹起中間平直的船形滑動支架,連接滑動支架並鋪上木板或柳條的橫梁以及兩支供駕馭用的轅把。爬犁的用途很廣,坐人載物無所不能。人出門時,乘上爬犁一天可以疾行200餘裡。進山狩獵豐收,幾百斤重的獵物裝上爬犁即可拉回。驅使爬犁行駛的動力也因其樣式和規格大小而異。比較輕便靈巧的爬犁,用人力就可以驅動;那些體形高大的大家伙,卻是要用馬、牛甚至駝鹿纔能拉得動。更為常見的,則是用狗牽拉的爬犁,小者隻需一兩條狗,大者要用十幾條。
    除此之外,還有借助風力飛速行駛的“風帆”爬犁。如果在爬犁上面架起支架蒙上獸皮,就成了“皮棚”(也叫“暖棚”“睡棚”)爬犁,坐在裡面行路不必擔心風雪的侵襲。不但如此,這種爬犁裡面還設有火盆或腳爐,長途趕路時即使坐在裡面過夜,也足以抵擋徹骨的寒冷。若在爬犁上用彩綢搭棚,張掛彩帶,就成了一些民族在婚禮中使用的彩爬犁。用它來迎娶新娘,會給婚禮營造一番美妙的喜慶熱烈氣氛。那些專門從事爬犁制作的“二木匠”們,還會時常抽空制作一種輕盈小巧的“迷你”爬犁,這實際上是孩子們玩耍用的玩具。每當孩子們帶著它在冰雪上盡情歡笑嬉戲時,小小的爬犁上又滿載著甜蜜的童趣。
    時至今日,乘坐爬犁馳騁於冰川雪原,已經成為遊客鼕季到東北地區時必不可少的冰雪旅遊項目,制作爬犁的材料與爬犁樣式又有了新的發展。有的爬犁雖然仍由狗來牽拉,但整個架子由鋼鐵焊成,下部依然半圓,上面卻安裝一張靠椅。一家三口乘坐,自然會樂陶陶興味盎然。還有一種二人鋼鐵爬犁,前端安裝了可靈活掌握方向的方向盤,後面的人雙手握柄跑推,前面的人握住方向盤左轉右轉,真可謂銀色世界“任我闖”了。樣式更具現代化氣息的爬犁,則是新式的風帆爬犁。這種爬犁遠望如同在大海上乘風破浪的帆板,近看架身恰似展開的機翼,坐上它在速度上一比高低,更是別有趣味。
    打糕、冷面——風味獨特的朝鮮族美食


    各 地 民 風


    白山黑水


    狗拉爬犁——白山黑水間的交通工具


    一到鼕季,黑龍江地區冰天雪地,一般的車馬都無用武之地。這時,爬犁就是黑龍江沿江地區常用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隻要有冰面或雪層就可行駛,這對於每年有2/3時間處於冰雪期的東北地區來說,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爬犁的樣子,遠處看去像車,近處細看又有些像船。其基本結構主要有:兩個彎成半圓形或兩頭翹起中間平直的船形滑動支架,連接滑動支架並鋪上木板或柳條的橫梁以及兩支供駕馭用的轅把。爬犁的用途很廣,坐人載物無所不能。人出門時,乘上爬犁一天可以疾行200餘裡。進山狩獵豐收,幾百斤重的獵物裝上爬犁即可拉回。驅使爬犁行駛的動力也因其樣式和規格大小而異。比較輕便靈巧的爬犁,用人力就可以驅動;那些體形高大的大家伙,卻是要用馬、牛甚至駝鹿纔能拉得動。更為常見的,則是用狗牽拉的爬犁,小者隻需一兩條狗,大者要用十幾條。


    除此之外,還有借助風力飛速行駛的“風帆”爬犁。如果在爬犁上面架起支架蒙上獸皮,就成了“皮棚”(也叫“暖棚”“睡棚”)爬犁,坐在裡面行路不必擔心風雪的侵襲。不但如此,這種爬犁裡面還設有火盆或腳爐,長途趕路時即使坐在裡面過夜,也足以抵擋徹骨的寒冷。若在爬犁上用彩綢搭棚,張掛彩帶,就成了一些民族在婚禮中使用的彩爬犁。用它來迎娶新娘,會給婚禮營造一番美妙的喜慶熱烈氣氛。那些專門從事爬犁制作的“二木匠”們,還會時常抽空制作一種輕盈小巧的“迷你”爬犁,這實際上是孩子們玩耍用的玩具。每當孩子們帶著它在冰雪上盡情歡笑嬉戲時,小小的爬犁上又滿載著甜蜜的童趣。


    時至今日,乘坐爬犁馳騁於冰川雪原,已經成為遊客鼕季到東北地區時必不可少的冰雪旅遊項目,制作爬犁的材料與爬犁樣式又有了新的發展。有的爬犁雖然仍由狗來牽拉,但整個架子由鋼鐵焊成,下部依然半圓,上面卻安裝一張靠椅。一家三口乘坐,自然會樂陶陶興味盎然。還有一種二人鋼鐵爬犁,前端安裝了可靈活掌握方向的方向盤,後面的人雙手握柄跑推,前面的人握住方向盤左轉右轉,真可謂銀色世界“任我闖”了。樣式更具現代化氣息的爬犁,則是新式的風帆爬犁。這種爬犁遠望如同在大海上乘風破浪的帆板,近看架身恰似展開的機翼,坐上它在速度上一比高低,更是別有趣味。


    打糕、冷面——風味獨特的朝鮮族美食


    有人說,朝鮮族人離不開泡菜,其實,朝鮮族更離不開打糕和冷面。打糕是一種黏食,滿族和朝鮮族都喜愛這種食品,冷面則純粹是朝鮮族的專利了。打糕是朝鮮族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宴客待賓,都要精心制作。可以說打糕對於朝鮮族人,就如同餃子對於北方漢族人一樣重要,不但全家人一起喫,還要全家人一起動手制作。


    打糕的制作過程比較復雜,先由家中的阿媽妮(老媽媽)或阿志媽妮(大嫂)把江米(即糯米)淘洗干淨,再用水浸泡半天,然後撈出灑上少許鹽水,上鍋蒸熟後取出放進專用的大木槽或石槽中。接下來便需要家中的男子漢上場了。隻見兩個壯漢每人手提一把碩大的專用硬木木槌或鐵錘走到槽邊,各站一端掄起錘子輪番向槽中的熟江米錘打,婦女則守在一旁不斷向槽內澆上一些水。直到槽內的江米米粒被打碾成糕團狀為止。隨後,婦女們把打好的糕團切成薄片,再撒上紅小豆、豆沙面或大豆面,獨具風味的打糕這纔做成。


    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孩子們有的給大人打下手幫忙,有的圍著大人嬉戲,那種合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場面,不亞於漢族人合家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的溫馨氣氛。打糕喫起來涼軟香甜,耐人回味,喫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贊。如果蘸上白糖或蜂蜜食用,味道更是非同一般。


    滿族人則不但把打糕作為日常食物,還將其用於祭祀供奉,使用的原料也不僅限於江米,黏高粱和大、小黃米等,也都可以做成香甜可口的打糕,喫起來另有一番風味。


    冷面是朝鮮族人的特有食品,其制作與口味均可謂天下獨有。制作時先把荞麥面或小麥面與土豆面按比例摻在一起和成面團,再用專用的工具軋成面條直接落入滾開的水鍋中,煮熟後撈出放入冷水中冷卻,使面條爽滑筋道。面條盛入碗裡,再澆上事先煮好撇去浮油、早已晾得涼涼的牛肉湯或雞肉湯,放上香油、胡椒面、辣椒面、醬油、醋,配上牛肉片、雞蛋絲、切開的半個煮雞蛋,一碗酸甜香辣、清涼爽口的朝鮮冷面就做好了。如果碗中再配上切好的蘋果片或梨片,味道更是別樣鮮美了。有時他們熬湯時還會加入甘草等中草藥,使冷面別有一種藥香,也增加了營養。


    對於朝鮮族人來說,冷面不僅是可以飽腹的食物,同時也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化意義。冷面的形狀綿長不絕,朝鮮族人認為它具有長壽多福的寓意。因此,每年農歷正月初四中午,朝鮮族人家家戶戶都要喫冷面,謂之喫“長壽面”,以求“長命百歲”。不但在節日喜慶之時要喫冷面,每有賓客來訪,朝鮮族主人也會熱情地以冷面款待。由於冷面獨特的誘人風味,其制作方法已經廣為流傳。


    木屋、窩棚——富於野趣的大、小興安嶺民居


    長期生活在大、小興安嶺密林中的鄂倫春人,喫住都離不開森林,如隨處可見鄂倫春族人居住的漂亮木屋“木刻楞”,就是他們利用森林資源的創造。這種木屋用原木搭建,不加任何裝飾,有著獨特的山林風格。屋內的樹墩桌凳和木板睡床,透出濃烈的山間野趣,而原木牆上掛著的獵槍、獵刀和獸皮、獵物,又使木屋平添了一股鄂倫春族獵人的豪放氣概。在吉林長白山區,人們也是用這種方法建造木屋。


    由於從上往下看這種木屋的四牆如同過去水井的井框,因此有的書籍中將這種木壘房屋稱為“井干式房屋”。但不同的是,長白山區的木屋外壁用泥抹平後還要用石灰刷白,屋頂不鋪木板而是覆以原木劈成的木瓦。遠遠望去,這些木瓦的顏色,有的金黃,有的灰白,有的黝黑,在雪白的外牆映襯下,顯得格外別致。更為奇特的是,這裡的木屋連煙囪也是利用朽倒中空的枯木樹干做成,還有的木煙囪是用四塊木板拼捆在一起,裡邊套抹上膠泥而成。在長白山區的朝鮮族人村莊中,這種木板煙囪極為常見,它們在山牆邊挺立成排,著實別具風采。同樣是木材,這裡的人們用來做煙囪卻不會被燒毀,實在令人叫絕。據日本科學家研究,居住在木屋中非常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沒想到,這種原始木建房屋,居然符合現代科學道理,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大、小興安嶺中還可以見到各種類型的窩棚式住宅,這一類住宅完全由木頭搭建,形式簡單,建造方便,充滿著野趣,是山林“穹廬居”的典型。長期以來,鄂倫春族人、鄂溫克族人和赫哲族人都喜愛住窩棚。在供人居住的窩棚中,正對門口大多供奉神位,四周按長幼、男女尊卑分布著一個個鋪位,窩棚中央則是常燃不息的火堆。窩棚裡的擺設雖然較為簡陋、原始,卻另有一番溫馨洋溢其中。能在這樣的“居室”中小住一回,恐怕也是難得的享受。


    東北地區還常見到土坯房。東北地區氣候寒冷,鼕季漫長,因此房屋保暖是非常迫切的問題。土坯房是用土坯壘砌屋牆加蓋草頂而建成的房屋。這種土坯房一般是坐北朝南,屋頂大多覆蓋厚厚的“蓋房草”,大大的木格窗從外面貼上窗紙,既有利於采光,又可遮擋風寒。屋內的南、西、北三面是火炕。火炕燒熱之後,即使是數九隆鼕,屋內也會暖氣融融,毫無寒意。根據使用的泥土和其他材料的不同,土坯可分為黑土坯、黃土坯、砂土坯和木棒土坯,此外還有一種名為“垡子”的土坯。


    “坐福”“開臉”——滿族婚禮儀式


    滿族是一個重視禮儀的民族,其中婚俗禮儀為豐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東北地區滿族人的結婚禮俗既融入了許多漢族的婚俗成分,又保留了大量本民族特有的傳統,令人回味。


    婚禮當天的正午,新郎家要舉行被稱為“撇盞”的祭祀神靈的儀式。儀式開始後,隻見院內設置的神桌上供奉著豬肘肉和白酒三盅。新郎和新娘面向南方跪在神桌前,身穿祭祀服的宗族長者單腿跪在神桌左側,用滿語吟唱歌調,乞求神靈保佑新婚夫婦幸福美滿,白頭偕老。每唱完一段,就用尖刀割下一片肉拋向空中,再端起一盅酒,澆灑在地上,如是三次而畢。隨後便是鼓樂齊鳴,婚禮的喜慶氣氛此時達到高潮。


    同漢族婚禮不同的是,滿族人在拜完天地之後並不是馬上“入洞房”,而是先進入事先在院中搭建的帳篷。新娘在進入帳篷之前,新郎先要用馬鞭、秤杆或拜杆將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挑下放在帳篷頂上,接著新娘跨過門口的馬鞍走進帳篷,面向南坐在下面放著一把斧頭的坐墊上,開始“坐福”,也叫“坐帳”或“悶性兒”,要一直坐到晚上纔能下地。在這當兒,伴娘要用紅色絲線將新娘臉上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並改梳戴鈿子、插扁方的“旗頭”。在此期間,新郎要一直站在帳篷外守衛,不可離開,直到天黑為止。


    夜幕降臨了,新郎還是不能馬上進入帳篷,而是要背著行李圍著帳篷走圈,邊走邊試探著問新娘“留不留宿”,直到新娘回答“留宿”時纔可走進帳篷。可是新娘往往由於害羞而不吱聲,這時參加婚禮的姑娘們會趁機隔著帳篷冒充新娘高喊:“不——留——!”新郎隻好接著走圈,直被鬧得滿頭大汗,焦急不安,逗得旁人發出笑聲。後,新郎的兄嫂或族兄嫂出面干涉,新郎纔得以解脫,進入帳篷。


    新郎進入帳篷後,便要與新娘一起喝交杯酒,喫喜餑餑,這叫作行合巹禮。隨後新婚夫婦還要來一場爭搶競賽,看誰能獲勝先坐在被子上,據說這預示著今後誰在家中占據上風。這種“爭坐被上”的場面也是充滿風趣,新娘不再害羞扭捏,新郎也一改白天的拘謹,二人在炕上你推我擠,爭得不可開交,直到一方獲勝或者二人同時坐在被子上為止。滿族人新房內的床鋪也講究由父母子女俱全的“全科人”鋪設,並在被褥上撒上棗、栗子、花生、桂圓等,像征“早生貴子”。被子中間還要放上一支如意或蘋果,像征“平安如意”。新房鋪好之後,還要“響房”,即在新房內奏樂。


    新郎和新娘在帳篷內度過新婚之夜,第二天要在全家人之前早早起床,接著便舉行“點煙分大小”儀式。一般先是由新郎帶領新娘拜祭祖宗神位,然後分別拜見公婆、兄嫂、姑姐以及宗族中的其他長輩們。第三天或第七天,新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到娘家探望父母,俗稱“回門”。婚後滿一個月時,新娘可以回娘家住上一個月,俗稱“住對月”。“回門”之後,滿族人的婚禮儀式纔算結束。


    懸弓、抓周——遼寧滿族的古*俗


    滿族人將小孩出生叫作“落草”,因為過去滿族婦女生小孩時,要將炕席卷起,鋪上谷草或蒿草,使孩子生在草上,故有此稱。如果生的是男孩,家人就在房門的左邊掛上一套用杏樹枝做成的弓箭,滿族人稱之為“公子箭”。這種懸弓習俗,是向外人昭示家裡又有一位將來會成為精於騎射、英勇善戰的勇士出生,反映出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傳統。如果生的是女孩,則在房門的右邊懸掛一條紅布,以此祝福孩子將來能心靈手巧,幸福安康。


    孩子生下的第二天,父母長輩要請人給孩子“開奶”“采生人”。到了第三天,他們又會煮上一大盆加有槐樹枝葉和艾蒿的熱水,再請來一位兒女雙全的老太太邊念唱祝詞邊給孩子洗澡,這叫“洗三”。前來祝賀孩子出生的親友們會紛紛“添盆”表示祝福,把銅錢、花生和雞蛋等放入浴盆內。要是孩子在洗浴過程中放聲大哭,在場的人們更會喜出望外,因為這種“響盆”場面可是大吉大利的好兆頭。洗完之後,那位老太太還要用一根大蔥輕輕敲打孩子,祝願孩子長大聰明伶俐。


    從第七天開始,孩子就會依俗睡進“悠車子”中。孩子滿月了,除了給孩子正式起名之外,對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大人們還忘不了給孩子舉行“抓周”儀式。清代以來,這一習俗也曾在全中國各地廣為流傳。滿族人為孩子舉行抓周儀式時,一般是將刀剪、弓箭、鞭子、算盤、彩線、紙筆等物件放在一起,讓滿月的孩子隨意從中抓取,並以孩子抓取的物品預測他的未來。抓周之後,在門口懸掛了一個月的“公子箭”或紅布條就要被取下了。但其“使命”並未就此結束,而是要被賦予更重要的作用:用彩線將其拴在正屋西牆“祖宗板”上供奉的“子孫繩”上。滿族人在春秋時節,要隆重祭拜“佛托媽媽”和“子孫繩”。這時,大人們會把“公子箭”或紅布條上的彩線取下,拴在孩子的脖子上,三天之後再收起,放入存放“子孫繩”專用的“子孫袋”(也叫“媽媽口袋”)內,這像征著把孩子“鎖住”,預示著祖宗神靈會保佑孩子平安長大,長命百歲。在孩子5歲之前,大人們還要為他舉行一些其他儀式。


    就這樣,孩子在一重重濃厚民族傳統文化的氛圍中,邁過一個個人生重要階段,逐漸出落成人。到滿族地區一遊的他鄉遊客,如果親眼得見滿族孩子初涉人世必經的某個重要儀式過程,一定會對此深有體會。


    扭秧歌——東北地區老少咸宜的遊藝活動


    如果問外地人對東北地區的印像,恐怕都會提到隨處可見的東北大秧歌。秧歌是一種用鑼鼓、嗩吶伴奏,將舞蹈、歌唱揉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迄今為止,中國的秧歌主要分為四大流派。在這四大秧歌流派中,除了陝北秧歌之外,著名的莫過於東北秧歌了。一提起秧歌,有許多人會馬上聯想到“東北”兩個字,有的人甚至以為秧歌是東北地區的“特產”,可見東北秧歌影響之大。


    據《王曾行程錄》記載:“渤海俗,每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先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這裡描繪的正是逢年過節扭秧歌的民間習俗。清代中期詩人楊錫恆曾寫過“傾城鼎沸鬧秧歌”的詩句,生動反映了當時瀋陽民間秧歌活動的盛況。


    東北秧歌又稱大秧歌,大致可以分為“地蹦子秧歌”和“高蹺秧歌”,其形式紅火、熱烈、強勁、豪放、粗獷,具有令人振奮的藝術個性。東北秧歌隊的裝束極具中國民族風情:表演地蹦子秧歌的,臉上濃妝艷抹,有的綠衣紅襖,有的全身素裝卻又外套一方極具傳統風格的中式大紅兜肚。有的手持彩色折扇,有的則捏著一條彩色手帕,但毫無例外均是腰繫一條鮮艷奪目的長長彩綢,女的還要頭戴五彩繽紛的大花朵。表演高蹺秧歌的,則裝扮成各種古代或戲劇中的人物,腳踩長長的高蹺,隨時展現個人的表演絕技。走在街上,還未見到扭秧歌人的隊伍,就已先聽到鑼鼓伴著高亢的嗩吶之聲發出陣陣轟鳴。隨著秧歌隊越走越近,隻見一股彩流迎面湧來,鑼鼓之聲也越來越響亮,後達到震耳欲聾的程度。和著鼓點的節奏,舞蹈者的腳步左騰右挪,腰肢手臂左扭右擺,手中的彩綢、彩扇和彩帕也上下翻飛,更有一股興高采烈、歡樂至極的情緒在舞者與觀者之間回蕩。面對這種場景,即使是初次見到扭秧歌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地停住腳步,凝眸觀看。


    東北秧歌以滿族秧歌代表性。秧歌隊的服裝,男著滿族彩色箭袖長袍,頭戴滿族纓帽;女著素色寬大緄邊衣褲,外套彩色長坎肩,頭梳滿族“兩把頭”。腰中不繫彩綢,手中也不拿彩扇,而是左拿彩帕,右持響板,伴奏的鑼鼓則改為滿式八角鼓。秧歌隊的人數一般為48人,但有時會酌情增減。表演時,手持花棍的舞蹈者走在前面開路,隨後由多纔多藝的藝人歌手扮演的煞公領隊,他們反應機敏,見景生情,隨編隨唱,引來觀眾一陣陣歡笑。煞公之後,跟隨著秧歌隊各色人馬,扮相表演不一而足,別有一番滿族風情。


    近年來,東北秧歌又逐漸成為一種健身手段,從瀋陽,到天津,再到北京,每到清晨黃昏,都會看到男女老少在街頭巷尾或公園空地和著鑼鼓盡情扭擺,可謂娛樂健身兩全其美。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