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李學勤講中國文明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李學勤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275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027571
    叢書名:“方家講壇”繫列叢書

    作者:李學勤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 


        
        
    "

    編輯推薦
    先生特別強調比較考古學、比較文明史之研究,認為中國古代文明乃是人類文明全體的一部分,不以人類文明為大背景考察中華文明,而是關起門來,自說自話,就不可能對中華文明有真正透徹的理解。
    先生又倡導“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之論以及“走出”疑古“時代”之論,力圖重建中國人自清末以來業已喪失殆盡的對於本國文化的“真正自信”。
    先生之努力非僅“為往聖繼絕學”,更欲“為萬世開太平”,為這落難四百年的“華夏文明”之起死回生,指明一個方向先生說:“史學的終極目標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菲但賺不了錢,還需要你去犧牲。” 
    內容簡介
    一九九二年,先生倡導“走出‘疑古’”說:咱們今天的學術界,有些地方還沒有從“疑古”的階段脫離出來.不能擺脫一些舊的觀點的束縛。在現在的條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時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一九九八年,先生再次重申“專門學科”論:近我常想,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應當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科來看待。我相信,中國古代研究將來一定會被承認是一個重要的專門學科。
    二○○五年,先生重提“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說:我所致力的領域,常給入以雜多的印像,其實談起來也很單純,就是中國歷史上文明早期的一段,大體與《史記》的上下限差不多。這一領域,我想好稱為“中國古代文明研究”。
    二○○六年,先生再次提到“民族信心”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該從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尋找寶貴的遺產,更好地建立我們的民族信心和加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認識到歷史上我們的先人對於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過重大貢獻,使我們今後的貢獻更多更好。
    二○○七年,先生提出“不公平”說:我總覺得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貶低了,與外國類似的文明相比,有些人給的評價不公平。一九九二年,先生倡導“走出‘疑古’”說:咱們今天的學術界,有些地方還沒有從“疑古”的階段脫離出來.不能擺脫一些舊的觀點的束縛。在現在的條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時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一九九八年,先生再次重申“專門學科”論:近我常想,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應當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科來看待。我相信,中國古代研究將來一定會被承認是一個重要的專門學科。
    二○○五年,先生重提“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說:我所致力的領域,常給入以雜多的印像,其實談起來也很單純,就是中國歷史上文明早期的一段,大體與《史記》的上下限差不多。這一領域,我想好稱為“中國古代文明研究”。
    二○○六年,先生再次提到“民族信心”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該從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尋找寶貴的遺產,更好地建立我們的民族信心和加強我們的民族凝聚力,認識到歷史上我們的先人對於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過重大貢獻,使我們今後的貢獻更多更好。
    二○○七年,先生提出“不公平”說:我總覺得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很多地方被貶低了,與外國類似的文明相比,有些人給的評價不公平。
    二○○八年,先生提出“世界意義”說:中國自古以來,無論是在人口數量、疆域的廣闊,還是歷史的淵源長久來說,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認識世界文明就不能不研究中國。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不僅對於我們自己意義重大,對了解整個人類文明的興起過程,提高對人類文化的認識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李學勤,1933年生於北京,就讀於清華大學哲學繫。1952年至195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編著《殷墟文字綴合》。1954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後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5年至1988年任副所長,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長。
    目錄
    自序
    章 不可懷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時代
    二、談“信古、疑古、釋古”
    三、關於“疑古時代”
    第二章 中國文明之源遠流長
    一、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古史、考古學與炎黃二帝
    三、古本《竹書紀年》與夏代史
    四、古代文明與文化發展戰略
    五、東周至秦代文明概觀
    六、中國考古學與古代文明研究
    第三章 三代離我們有多遠
    一、夏商周離我們有多遠?自序
    章 不可懷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時代
    二、談“信古、疑古、釋古”
    三、關於“疑古時代”
    第二章 中國文明之源遠流長
    一、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古史、考古學與炎黃二帝
    三、古本《竹書紀年》與夏代史
    四、古代文明與文化發展戰略
    五、東周至秦代文明概觀
    六、中國考古學與古代文明研究
    第三章 三代離我們有多遠
    一、夏商周離我們有多遠?
    二、天下之中
    三、古代文明研究與“夏商周斷代工程”
    四、“夏商周斷代工程”作為科研項目的特點
    五、“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文獻學基礎
    六、“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方法的特點及成果
    七、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西周金文歷譜
    八、學科結合的必然趨勢
    九、文明起源的科學考察
    十、探索中國文明的起源
    第四章 《周易》在中國文明中之分量
    一、關於《周易》的幾個問題
    二、帛書《周易》的卦序卦位
    三、從《要》篇看孔子與《易》
    四、孔子、朱子論《易》異同
    五、帛書《周易》的幾個問題
    第五章 中國文明之地理的分布
    一、多彩的古代地區文化
    二、非中原地區青銅器研究的幾個問題
    三、豐富多彩的吳文化
    四、安徽南部的青銅文化
    五、商代通向東南亞的道路
    六、阿富汗席巴爾甘出土的一面漢鏡
    七、韓國金海出土的西漢銅鼎
    八、日本膽澤城遺址出土《古文孝經》論介
    九、愛爾蘭出土中國印章 的傳說
    第六章 古文字與中國文明
    一、文字起源之謎
    二、漢字——中國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
    三、古埃及與中國文字的起源
    四、中國文字與書法的孿生
    五、甲骨文的世界
    六、甲骨學的七個課題
    七、殷墟甲骨發現一百年
    八、西周甲骨的幾點研究
    九、殷墟出土的周人甲骨
    十、金文的形形色色
    十一、論孔子壁中書的文字類型
    十二、戰國文字研究
    第七章 占器物與中國文明
    一、中國青銅器及其發現
    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的兩個高峰
    三、青銅器與商周文化的關繫
    四、談長江流域的商代青錒文化
    五、眉縣楊家村新出青銅器研究
    六、西周青銅器研究的堅實基礎
    七、中國銅鏡的起源及傳播
    八、中國和中亞的馬車
    九、曲阜周代墓葬的兩種類型
    第八章 沉睡地下的文明史
    一、新出簡帛與學術史
    二、雲夢睡虎地秦簡概述
    三、江陵張家山漢簡概述
    四、中、日、英三國出土木簡
    五、簡帛和楚文化
    六、楚帛書中的古史與宇宙論
    七、簡帛書籍的發現及其意義
    李學勤先生學術編年"
    編後記
    在線試讀
    章 不可懷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時代
    (一)考古與思想文化研究
    談到近年來的考古發現,特別是一些新的考古發現,它們對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特別是在座各位關心的思想文化會有什麼影響。這個題目,還是很值得研究的。考古發現對研究歷史作用很大。這一點,恐怕現在所有的人都承認。這點恐怕是一個常識。不過,很少有人想到它對研究思想文化的作用,大家都重視得不夠。關於它有這種作用,很多人不這麼看。為什麼?我想這裡有個原因,就是早期的考古學本來就不強調思想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裡,英國的柴爾德,就是Gordon Childe,他給我們帶來一種影響。大家知道,柴爾德這個人在一定意義上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比如從他的書,像《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等等,我們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馬克思主義者。但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他帶來了早期考古學上的丹麥學派的影響。因為丹麥學派本來是搞博物館,它的創始人就是發明“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這些詞的,他們都是搞博物館的,光擺東西,不大講,當時也不可能講思想文化。所以,柴爾德的書也帶來了一些這樣的影響。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前蘇聯,很長一個時期裡,他們的考古研究所不叫“考古研究所”,他們不用“考古學”這個詞,是叫“物質文化研究所”。什麼叫“物質文化”?這個詞不大清楚。因為考古發現的東西是不能用“物質文化”來限定的。考古挖出來的東西,怎麼都是“物質文化”呢?我自己從來都不這麼看。所以,我寫那本《東周與秦代文明》的小冊子,裡面就特別講到一段話。後來好多人都引用這段話,幸虧大家覺得還可以。那意思就是說,考古學發現的東西,比如一個墓葬,它總有一定的葬儀,一定的禮制,這些東西都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當時的風俗習慣。如果你隻是從物質上來看,那麼,這樣的考古學,它的作用就很值得考慮了。這是我的一種看法,向大家請教。那麼,今天我就想講講考古文化對精神的東西有什麼影響。
    (二)兩種考古證據
    我想大家都知道,把考古學的東西和歷史學的東西放在一起來研究,特別是把地下的東西和地上的傳世文獻放在一起來研究,從方法上講,是我們大家尊重的王國維先生提出來的。王國維先生提出來“二重證據法”,即地下的與地上的相互印證,這是很有名的。它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王靜安先生是講“二重證據法”,近聽說香港饒宗頤先生寫了文章,提出“三重證據法”,把考古材料又分為兩部分。這第三重證據就是考古發現的古文字資料。如果說一般的考古資料和古文字資料可以分開,那麼後者就是第三重證據。像楚簡就是第三類。考古學的發現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字的,一種是沒字的。有字的這一類,它所負載的信息當然就更豐富。有字的東西和挖出來的一般東西不大相同。當然也可以作為另外的一類。章 不可懷疑的文明
    一、走出疑古時代
    (一)考古與思想文化研究
    談到近年來的考古發現,特別是一些新的考古發現,它們對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特別是在座各位關心的思想文化會有什麼影響。這個題目,還是很值得研究的。考古發現對研究歷史作用很大。這一點,恐怕現在所有的人都承認。這點恐怕是一個常識。不過,很少有人想到它對研究思想文化的作用,大家都重視得不夠。關於它有這種作用,很多人不這麼看。為什麼?我想這裡有個原因,就是早期的考古學本來就不強調思想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裡,英國的柴爾德,就是Gordon Childe,他給我們帶來一種影響。大家知道,柴爾德這個人在一定意義上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比如從他的書,像《歷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等等,我們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馬克思主義者。但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他帶來了早期考古學上的丹麥學派的影響。因為丹麥學派本來是搞博物館,它的創始人就是發明“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這些詞的,他們都是搞博物館的,光擺東西,不大講,當時也不可能講思想文化。所以,柴爾德的書也帶來了一些這樣的影響。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前蘇聯,很長一個時期裡,他們的考古研究所不叫“考古研究所”,他們不用“考古學”這個詞,是叫“物質文化研究所”。什麼叫“物質文化”?這個詞不大清楚。因為考古發現的東西是不能用“物質文化”來限定的。考古挖出來的東西,怎麼都是“物質文化”呢?我自己從來都不這麼看。所以,我寫那本《東周與秦代文明》的小冊子,裡面就特別講到一段話。後來好多人都引用這段話,幸虧大家覺得還可以。那意思就是說,考古學發現的東西,比如一個墓葬,它總有一定的葬儀,一定的禮制,這些東西都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當時的風俗習慣。如果你隻是從物質上來看,那麼,這樣的考古學,它的作用就很值得考慮了。這是我的一種看法,向大家請教。那麼,今天我就想講講考古文化對精神的東西有什麼影響。
    (二)兩種考古證據
    我想大家都知道,把考古學的東西和歷史學的東西放在一起來研究,特別是把地下的東西和地上的傳世文獻放在一起來研究,從方法上講,是我們大家尊重的王國維先生提出來的。王國維先生提出來“二重證據法”,即地下的與地上的相互印證,這是很有名的。它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王靜安先生是講“二重證據法”,近聽說香港饒宗頤先生寫了文章,提出“三重證據法”,把考古材料又分為兩部分。這第三重證據就是考古發現的古文字資料。如果說一般的考古資料和古文字資料可以分開,那麼後者就是第三重證據。像楚簡就是第三類。考古學的發現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字的,一種是沒字的。有字的這一類,它所負載的信息當然就更豐富。有字的東西和挖出來的一般東西不大相同。當然也可以作為另外的一類。
    我是不是先用比較簡單的話說說那些沒有字的東西?沒有字的東西。在我看來,對於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甚至於對古書的研究也很有用。我特別推薦考古所張長壽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在《文物》l992年第4期發表,題目叫《“牆柳”與“荒帷”》。特別是裡面講了銅魚,這見於禮書的鄭玄注。用考古材料一講就清楚了。類似這樣的研究,今天不可能多談。考古發現的東西,或者遺址,或者墓葬,或者建築,或者服飾,或者各種器物的形制,都可以了解古書的真偽。像墓葬中這些銅魚,作為棺蓋上的裝飾,一串串的,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東西主要都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的,近在三門峽的虢國墓地發現這種銅魚很多。墓打開一看,張長壽先生在那兒說,這和我們在灃西挖的東西一樣。我們挖的墓大多是盜過的,這兒是完整的。這樣一些材料,可以印證古書的一些講法。那我們大家就可以知道《儀禮》這本書確實是講春秋的,至少是有相當一部分是和春秋時代有關,
    這些都是沒有文字的東西。我想這些是比較直接的。還有一些是比較問接的。既然是間接的,那就不一定很準確了,但我們還是可以有一些體會的。比如說前一個時候大家都看到良渚文化出土的大玉琮。那種琮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你從側面看是一個玉琮,但從上面看就是一個玉璧、是按照璧的形式做的。很多人都知道璧是禮天的。琮是禮地的,這個大玉琮是把天和地結合起來的。當然這一點僅僅是推論。不能直接證明一定是對的,可是至少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討論良渚文化的朋友有這樣的看法,我個人也有這樣的想法。當然這些是間接的,不像我們剛纔說到的銅魚,是可以直接看到的。這類情形,我們還可舉很多例子。它不僅可以證明我們對很多問題研究得不夠,而且還可以證明很多古人本來講的是對的東西。後人卻懷疑起來了,結果後證明,他們的看法還是對的。
    有一個例子可能不恰當,聶崇義的《三禮圖》,它的內容很多可能是從漢代和六朝的一些圖傳下來的。它把器物每每畫成一種動物形狀,背上背著個尊。宋仿的銅器很多是這個樣子。後來人就說這種東西是杜撰,實際不是這樣,沒有動物身上背個尊的。現在像這樣的東西出了好幾件,近文物精華展上看到的一件,完全是這個樣子,可見《三禮圖》雖然畫的不一定都對,但是並非毫無所據。所以,我們對古代的東西別那麼輕易懷疑。
    當然,今天更重要的東西還是帶文字的東西。帶文字的考古發現,即第三重證據,是更重要的,它的影響當然特別大。王靜安先生講近代以來有幾次大的發現,都是帶文字的材料。(上世紀)20年代,他寫了《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見之學問》,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早發表在哪兒嗎?先見於《清華周刊》,後來又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科學》雜志是盧於道主編的,他和秉志、胡先骕等是當時的留美學生,這些人回來後成立了一個中國科學社,出版了《科學》、《科學畫報》,後者由盧於道和他的夫人盧邵瀞容編輯。說起這兩個人,我總是帶著敬佩之情。雖然今天我是學了文史,可原來是想學科學的。我有一點科學知識,都是從他們的這兩種雜志學來的。王靜安先生的文章就是印在《科學》雜志上,我過去曾經有過一本,現在是珍本了。
    王靜安先生說,中國歷代發現的新學問都是由於有新的發現。他舉的例子很多,重要的是漢代的孔壁中經和西晉的汲塚竹書,都是地地道道的古書。這些古書發現之後,對於中國文化和學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種作用到今天還能看到。我們今天的新發現至少不比那個時候少吧?可是有一點,重要性差些,比如我們還沒有發現《尚書》。張政烺先生總是說什麼時候挖出《尚書》就好了。
    現在的發現還沒有《尚書》,可是至少從數量上說,比起古代一點不差,因此它的影響是特別大的。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屢屢有一些新的東西發現,這些發現使我們直接看到當時的書。我自己認為,對這些東西做全面和徹底的研究,恐怕不是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做得到的。因為比如汲塚竹書,一直到清朝還有人研究,對古史研究作用很大。所以這一類新發現,它的影響要經過很長時間纔能看到。
    對考古學的作用,我發表過一個看法。古代的東西無論在空間還是時間上與我們都有一段距離。這個距離,必須通過信息纔可以越過。古代給我們的信息就是古書,除了這個沒有第二條路,可是考古學的東西不是這樣,那是另外一條途徑。古書是歷代傳下來的東西,它是曾被歪曲和變化的。不管有意無意,總會有些歪曲,而考古獲得的東西就不一樣,我們是直接看見了古代的遺存。現在我們有了機會,可以直接看到古代的書,這就沒有辨偽的問題。
    古書的面貌和我們的想像是大不一樣的,這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有時候我常常說,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感受去體會孔安國,或者束晳、荀勖這些人的重大成果。孔安國作隸古定,那時候他對戰國文字畢竟不大懂,所以弄出很多問題來。當然他在某些點上比我們認識得更多,可是基本上他已不很了解,就像今天我們很多人已不認識繁體字。繁體字離開我們纔多少年?社會上繁體字還存在,可當時社會上已沒有古文流行,人們沒有這種教養。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古書是一種新的信息途徑。它使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當時人的思想、學術,這個機會是前人沒有的,因為至少兩千年來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過去很多東西都糟蹋了,像王僧虔所見的所謂蝌蚪文《考工記》,結果根本沒有傳下來。還有傅奕本的《老子》提到,在徐州發現了項羽妾墓,墓裡面發現了《老子》,可是沒有人把它記下來,隻是做了一點兒校勘,也不知道哪些是從項羽妾墓來的,是不是就是《汗簡》裡的《古老子》?所以今天我們要做的步是把新發現的這些書整理出來,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發表出來。至於說,我們學術界要想充分吸取這些東西,得到它的影響,那還僅僅是嘗試。當然,今天它已經起了很大作用。
    我們發現的這些東西,在現已發現的這類材料裡,我想今天大家需要的有一種就是秦律和漢律。過去研究漢律,比如瀋家本、程樹德專門輯錄漢律,他們鉤稽漢律費了那麼大勁。至於秦律簡直不成條,所以程氏的書隻叫《九朝律考》,不敢叫《十朝律考》。近年我們居然在雲夢睡虎地和龍崗兩次發現了秦律。秦律我們發表得還比較快。現在江陵張家山兩批漢律竹簡還沒有發表,但可以告訴你們,材料好極了。我老勸人不要急於去討論什麼“隸臣妾”,好稍微等一下。因為我們的材料太多了,如果你說錯了的話,馬上沒法辦。張家山簡數量很大,批和雲夢睡虎地的簡差不多,總在1200枚左右。睡虎地隨葬秦律的那個叫喜的人是個令史。他抄的那些律,很多重要的東西都沒有。隨葬張家山批漢律的那個人我們不知道他是干什麼的,但他的官職比睡虎地的官要高,他抄的律很多都是刑律。這批簡給我深的印像是《盜》、《賊》二律,它的細致程度比起唐律並不遜色。它考慮的各種細節,比如殺人吧,涉及各種不同的情況、各種不同的對像以及親屬關繫等等,非常非常細。從這一點看,從漢朝到唐朝的發展不是很多。
    另一個大家關心的是馬王堆帛書的《周易》,特別是《易傳》。關於《易傳》,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易傳》中的《易之義》比今本《繫辭下》多出很大的一段,而這一段和今本《繫辭》有同樣的哲學意義,這當然極其不得了。
    當然除這些還有其他一些很重要的發現,比如定縣八角廊的西漢竹簡《論語》,估計還保存有今本的百分之七十五。另外還有《周易》,那是阜陽八角廊漢墓出的,是占卦用的,像《火珠林》這類玩意兒。
    ……
    書摘插畫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