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長短經(全注全譯全三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唐)趙蕤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ISBN】97875149057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905755
    作者:(唐)趙蕤著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1月 

        
        
    "

    編輯推薦

    ★職場、官場、商場智慧修煉之***經典


    《長短經》是傳統謀略經典中邏輯體繫比較完整、嚴謹的一部。全書從謀略智慧的養成、歷史上的謀略智慧、謀略智慧的應用技巧三個層次,徹底講清了謀略應用方方面面的問題。雖然全書的案例是以官場為主,但其中的智慧、謀略在職場、商場上也一樣適用。要想在職場、官場、商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那《長短經》一定要看,更要比你的對手早看。
    ★乾隆、南懷瑾等古今名人一致推崇的曠世奇書
    《長短經》在誕生以後,以其極強的實用性被廣泛地應用於官場謀略,帝王之術。但它沒有取得像《資治通鋻》那樣的知名度,是因為它徹底脫去了傳統經典的道德偽飾,一針見血地直指問題的核心,讓當權者非常擔心會被反對勢力利用,危及自己的統治。所以一直以來當權者對《長短經》都是隻用不說。但近代以來,從乾隆專門為它題詩開始,*把它與《資治通鋻》並稱,南懷瑾著書解讀,連當代著名創意人李欣頻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中也著重推薦,都表達出對這本長期被忽視的曠世奇書的重視,認為它不應再被錯過。
    ★以歷史為基石構築完備的謀略體繫,以謀略的視角解讀唐代以前的華夏歷史
    《長短經》用謀略的思想穿起了唐代以前的華夏歷史。它比《孫子兵法》更實用,比《資治通鋻》更精彩。一方面,通過精彩的歷史解讀,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趙蕤的謀略思想,通俗易懂;另一方面,用謀略的視角去解讀唐代以前的歷史,充分挖掘歷史事件中歷史人物的高超智慧,讓讀者看到了不一樣的歷史。
    ★原汁原味,全本未刪節
    《長短經》一個很大的特色是作者自為經傳。除了正文,作者趙蕤還親自為本書做了大量的注解。而很多現行版本出版時將這些注解刪掉,甚至把很多章節都刪掉。這相當於把長短經進行了肢解,已經讓《長短經》面目全非了。而此次出版,我們完全保留了《長短經》原書的全部內容,不做任何刪節,同時進行了白話文的注解和翻譯。因此這本《長短經》不僅原汁原味,而且以方便讀者理解原文為宗旨,介紹了更多書中提到但未經展開的人物、事件等,是廣大普通讀者了解《長短經》的上佳讀本。
    ★宋刻絕世孤本簡體重現
    《長短經》的版本有四庫全書本、讀畫齋叢書本等,而要講版本價值,當屬宋刻絕世孤本杭州淨戒禪院刊本。此次以簡體標點本的形式重現這一絕世孤本,可以讓廣大《長短經》愛好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全本《長短經》。

     
    內容簡介

    《長短經》是唐朝趙蕤編撰的一部博采眾家之長的古代謀略之書。它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交錯縱橫,蔚然成章。它集歷史學、政治學、謀略學、人纔學、社會學為一體,以豐富的歷史案例和振聾發聵的理論,向讀者呈現了一套可讀性很強的鴻篇巨制。書中充滿了富於洞察力且實用的建議,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發人深省。
    本書以刊印南宋淨戒院刊本為底本注譯而成。在翻譯上,考慮到普通讀者的閱讀,在準確的基礎上盡可能流暢、通俗,是目前面向非專業讀者上佳版本。

    作者簡介

    趙蕤,唐朝大學者,著名隱士,四川梓州縣人,一生主要成就即是創作流傳千古的《長短經》。他讀百家書,博於韜略,長於經世。由於他生盛世,缺乏戰國時期那種大分裂、大動亂的政治環境,加上他視功名如糞土,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辭而不就,過著隱居的生活。大詩人李白對他極為推崇,曾經跟隨他學習帝王學和縱橫術,時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

    目錄
    《儒門經濟長短經》自序原文
    譯文
    卷一文上
    譯文
    任長第二原文
    譯文
    品目第三原文
    譯文
    量纔第四原文
    譯文
    知人第五原文
    譯文
    察相第六原文
    譯文

    《儒門經濟長短經》自序原文
    譯文
    卷一文上


    大體原文
    譯文
    任長第二原文
    譯文
    品目第三原文
    譯文
    量纔第四原文
    譯文
    知人第五原文
    譯文
    察相第六原文
    譯文
    論士第七原文
    譯文
    政體第八原文
    譯文
    卷二文中


    君德第九原文
    譯文
    臣行第十原文
    譯文
    德表第十一原文
    譯文
    理亂第十二原文
    譯文
    卷三文下


    反經第十三原文
    譯文
    是非第十四原文
    譯文
    適變第十五原文
    譯文
    正論第十六原文
    譯文


    長短經(中)


    卷四霸紀上


    霸圖第十七原文
    譯文
    卷五霸紀中


    七雄略第十八原文
    譯文
    卷六霸紀下


    三國權第十九原文
    譯文


    長短經(下)


    卷七權議


    懼戒第二十原文
    譯文
    時宜第二十一原文
    譯文
    卷八雜說


    釣情第二十二原文
    譯文
    詭信第二十三原文
    譯文
    忠疑第二十四原文
    譯文
    用無用第二十五原文
    譯文
    恩生怨第二十六原文
    譯文
    詭順第二十七原文
    譯文
    難必第二十八原文
    譯文
    運命第二十九原文
    譯文
    大私第三十原文
    譯文
    敗功第三十一原文
    譯文
    昏智第三十二原文
    譯文
    卑政第三十三原文
    譯文
    善亡第三十四原文
    譯文
    詭俗第三十五原文
    譯文
    息辯第三十六原文
    譯文
    量過第三十七原文
    譯文
    勢運第三十八原文
    譯文
    傲禮第三十九原文
    譯文
    定名第四十原文
    譯文
    卷九兵權


    引言原文
    譯文
    出軍原文
    譯文
    練士第二原文
    譯文
    結營第三原文
    譯文
    道德第四原文
    譯文
    禁令第五原文
    譯文
    教戰第六原文
    譯文
    天時第七原文
    譯文
    地形第八原文
    譯文
    水火第九原文
    譯文
    五間第十原文
    譯文
    將體第十一原文
    譯文
    料敵第十二原文
    譯文
    勢略第十三原文
    譯文
    攻心第十四原文
    譯文
    伐交第十五原文
    譯文
    格形第十六原文
    譯文
    蛇勢第十七原文
    譯文
    先勝第十八原文
    譯文
    圍師第十九原文
    譯文
    變通第二十原文
    譯文
    利害第二十一原文
    譯文
    奇正第二十二原文
    譯文
    掩發第二十三原文
    譯文
    還師第二十四原文
    譯文
    附錄


    乾隆御題趙蕤《長短經》原文
    欽定四庫全書《長短經》提要原文

    在線試讀
    釣情第二十二
    原文
    孔子曰:“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又曰:“未信,則以為謗己。”孫卿曰:“語而當,智也;默而當,知也。”尸子曰:“聽言,耳目不懼,視聽不深,則善言不往焉。”是知將語者,必先釣於人情,自古然矣。
    故韓子曰:“夫說之難也,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實為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此不可不知也;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實為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此不可不知。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未必其身洩之也,而說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亡,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是者身危。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善議,以推其惡者,身危。貴人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則身危。強之以其所不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又曰:“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與之論細人,則以為粥權;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順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此不可不知也。彼自知其計,則無以其失窮之;自勇其斷,則無以其敵怒之凡說須曠日彌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交爭而不罪,乃明計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荀悅曰:“夫臣下之所以難言者,何也?言出乎身,則咎悔及之矣。故曰舉過揭非,則有干忤之咎;勸勵教誨,則有刺上之譏。言而當,則恥其勝己也;言而不當,則賤其愚也。先己而同,則惡其奪己明也;後己而同,則以為順從也。違下從上,則以為諂諛也;違上從下,則以為雷同也。與眾共言,則以為順負也;違眾獨言,則以為專美也。言而淺露,則簡而薄之;深妙弘遠,則不知而非之。特見獨智,則眾惡其蓋之也,雖是而不見稱;與眾同智,則以為附隨也,雖得之不以為功。謙讓不爭,則以為易窮;言而不盡,則以為懷隱。進說竭情,則以為不知量;言而不效,則受其怨責;言而事效,則以為固當。利於上,不利於下;或便於左,則不便於右;或合於前,而忤於後。此下情所以常不通。仲尼發憤,稱予欲無言者,蓋為語之難也。”
    何以明其難耶?昔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且有盜。”其鄰人亦雲。暮而果大亡,其家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鄭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問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關其思曰:“胡可。”乃戮關其思。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此二說者,其智皆當矣。然而甚者為戮,薄者見疑。非智之難也,處智則難。

    釣情第二十二
    原文
    孔子曰:“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又曰:“未信,則以為謗己。”孫卿曰:“語而當,智也;默而當,知也。”尸子曰:“聽言,耳目不懼,視聽不深,則善言不往焉。”是知將語者,必先釣於人情,自古然矣。
    故韓子曰:“夫說之難也,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實為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此不可不知也;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實為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此不可不知。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未必其身洩之也,而說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亡,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是者身危。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善議,以推其惡者,身危。貴人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則身危。強之以其所不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又曰:“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與之論細人,則以為粥權;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順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此不可不知也。彼自知其計,則無以其失窮之;自勇其斷,則無以其敵怒之凡說須曠日彌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交爭而不罪,乃明計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荀悅曰:“夫臣下之所以難言者,何也?言出乎身,則咎悔及之矣。故曰舉過揭非,則有干忤之咎;勸勵教誨,則有刺上之譏。言而當,則恥其勝己也;言而不當,則賤其愚也。先己而同,則惡其奪己明也;後己而同,則以為順從也。違下從上,則以為諂諛也;違上從下,則以為雷同也。與眾共言,則以為順負也;違眾獨言,則以為專美也。言而淺露,則簡而薄之;深妙弘遠,則不知而非之。特見獨智,則眾惡其蓋之也,雖是而不見稱;與眾同智,則以為附隨也,雖得之不以為功。謙讓不爭,則以為易窮;言而不盡,則以為懷隱。進說竭情,則以為不知量;言而不效,則受其怨責;言而事效,則以為固當。利於上,不利於下;或便於左,則不便於右;或合於前,而忤於後。此下情所以常不通。仲尼發憤,稱予欲無言者,蓋為語之難也。”
    何以明其難耶?昔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且有盜。”其鄰人亦雲。暮而果大亡,其家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鄭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問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關其思曰:“胡可。”乃戮關其思。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此二說者,其智皆當矣。然而甚者為戮,薄者見疑。非智之難也,處智則難。
    衛人迎新婦,婦上車,問:“驂馬誰馬也?”御曰:“借之。”新婦謂僕曰:“拊驂,無苦服。”車至門,撥教:“逆母滅櫓,將失火。”入室,見臼,曰:“徙牖下,妨往來者。”主人大笑之。此三言皆要言也,然而不免為笑者,早晚之時失矣。此說之難也。
    說者知其難也,故語必有釣,以取人情。何以明之?昔齊王後死,欲置後而未定,使群臣議。薛公田嬰欲中王之意,因獻十珥而美其一。旦日,因問美珥所在,因勸立以為王後。齊王大悅,遂重薛公。此情可以物釣也。
    申不害始合於韓王,然未知王之所欲也,恐言而未必中於王也。王問申子曰:“吾誰與而可?”對曰:“此安危之要,國家之大事也,臣請深惟而苦思之。”乃微謂趙卓、韓晁曰:“子皆國之辯士也。夫為人臣者,言何必用,盡忠而已矣。”二人各進議於王以事。申子微視王之所說,以言於王,王大悅之。此情可以言釣也。
    吳伐越,越棲於會稽,勾踐喟然嘆曰:“吾終此乎?”大夫種曰:“湯繫夏臺,文王囚裡,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其霸王。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勾踐及得免,務報吳。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嘗之。”乃貸粟以卜其事。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子胥曰:“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矣。”太宰聞之,讒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吳遂殺子胥。此情可以事釣也。
    客以淳於髡見梁惠王,惠王屏左右再見之,終無言。惠王怪之,讓客。客謂淳於髡,髡曰:“吾前見王,王志在馳逐,後復見王,王志在音聲,是以默然。”客具以報王。王大駭曰:“淳於先生誠聖人也。前有獻善馬,寡人未及試,會生來;後有獻謳者,未及試,又會生至。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此情可以志釣也。
    智伯從韓、魏之君伐趙,韓、魏用趙臣張孟談之計,陰謀叛智伯。張孟談因朝智伯,遇智果於轅門之外。智果入見智伯曰:“二主殆將有變。臣遇張孟談,察其志矜而行高,見二君色動而變,必背君矣。”智伯不從。智果出,遂更其姓為輔氏。張孟談入見趙襄子,曰:“臣遇智果於轅門之外,其視有疑臣之心,入見智伯而更其族。今暮不擊,必後之矣。”襄子曰:“諾。”因與韓、魏殺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軍。此情可以視釣也。
    殷浩仕晉,有盛名。時人觀其出處,以卜江左興亡。此情可以賢釣也《呂氏春秋》曰:夫國之將亡,有道者先去。
    《鈐經》曰:喜色灑然以出,怒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憚然以下,憂色瞿然以靜。此情可以色釣也《易》曰: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周禮》五聽:一曰辭聽,辭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色不直則赧;三曰氣聽,氣不直則喘;四曰耳聽,耳不直則惑;五曰目聽,目不直則然。
    由是觀之,夫人情必見於物昔晉公好色,驪姬乘色以壅之。吳王好廣地,太宰陳伐以壅之。桓公好味,易牙蒸子以壅之。沉冥無端,甚可畏也。故知人主之好惡,不可見於外。所好惡見於外,則臣、妾乘其所好惡以行壅制焉。故曰人君無見其意,將為下餌。此之謂也,能知此者,可以納說於人主矣。



    譯文
    孔子說:“不事先察言觀色就貿然開口說話,這樣的人就和瞎子一樣。”他還說:“還未能取得對方的信任,就直言不諱地提出意見,就會被對方認為是毀謗。”荀子說:“講話的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這是智慧;不該講話的時候知道保持沉默,也是聰明。”尸子說:“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耳目不專注,精神不集中,那麼,即使是金玉良言也聽不進去。”由此看來,要向別人進言的時候,必須先了解對方的心理和態度,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因此韓非子說:“遊說的困難,在於揣摩對方的心理,纔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話去順應他的意圖。如果遊說的對像想要的是美名,遊說者卻勸他追逐厚利,那麼就會被認為志向不高,而會看不起他,這個遊說者必定會遭到鄙視,從而被疏遠如果遊說的對像實際上是貪圖厚利的,那麼他就會暗中采納遊說者的意見,卻在公開場合鄙視遊說者這個人。這一定要弄明白;如果遊說的對像追求厚利,遊說者卻勸他追求美名,那麼就會被認為沒有頭腦,不懂人情世故,其意見必然不會被采納如果遊說的對像實際上是貪圖美名,那麼他就會表面上親近遊說者這個人,實際上卻會疏遠遊說者。這一定要弄明白。事情因為保守機密而成功,洩漏機密就會失敗。這未必是有意要洩密,而是不知不覺中就觸及了君主隱秘的事,這樣遊說者就會處境危險這是由於遊說者和君主之間的情分還沒到親密無間的程度,而遊說者卻要知無不言地說盡心裡話,即使意見被采納而且也收到了成效,他也不會認為這是遊說者的功勞,如果意見不被采納,或者采納了而事情卻辦糟了,遊說者就會受到猜疑,這樣遊說者就會有生命危險。遊說的對像有了過失,遊說者在公開場合說出來,並推究其危害,這個遊說者自身就會有危險遊說的對像得到了好計謀並且想要當作自己的功績,遊說者卻預先點破,那麼遊說者自身就會有危險;勉強權貴做他不願做的事,阻止遊說的對像做他不願意放棄的事,這樣的遊說者自身也會有危險。”韓非子還說:“與君主議論君主的大臣,就會被認為是在離間他們的關繫;向君主推薦君主身邊的小人物,就會被認為是在炫耀權勢。稱頌君主喜愛的人,就會被認為要找靠山作為資本;批評君主憎恨的人,就會被認為是在試探他的態度。如果順著君主的意思來陳述想法,就會被說成膽怯懦弱,不敢坦誠進言,有所保留;經過反復思考,放言直陳己見,就會被說成粗野傲慢。這些也一定要弄明白。如果君主自以為他的計謀高明,就不要指責他的失誤,使他難堪;如果君主自以為他的決斷英明果敢,就不要指責他的過錯,使他發怒凡是要遊說君主,一定要耗費許多時日,等到感情深厚了以後,你們之間討論問題再深入也不會被猜疑,相互爭論也不會被怪罪,這時纔能明確地闡述利害關繫,來達到遊說的目的;直言指出他的對與錯,來幫助他進步。隻有堅持到感情深厚了,遊說纔能成功。”
    東漢史學家荀悅說:“臣子向君主進言很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話一出口,那麼罪過、悔恨就跟著來了。所以說,指摘君主的過失,就會有冒犯天威、忤逆君命的罪名;勸勵教誨君主,就會受到諷刺主上的非議。你說得對,他會因為你的智謀勝過他而感到恥辱;你說得不對,他會認為你愚蠢而輕視你。相同的見解,你比他說得早,他會認為你有意顯示自己聰明而厭惡你;你比他說得晚,他會認為你隻會順從別人。違背下級而順從上級的意見,會被認為是阿諛奉承;違背上級而順從下級的主張,又會被認為是與人雷同。和大家說的一樣,會被認為是沒有個人見解;發表與眾不同的個人見解,又會被認為是逞能出風頭。話說得淺顯,會被認為淺薄而被輕視;話說得玄妙,就會因為別人聽不懂而被指責。有獨到的見解,眾人就會因為你蓋過了他們的風頭而厭惡你,即使你說得對他們也不會贊同;與大家看法一樣,就會被認為是隨波逐流,即使成功了也沒有你的功勞。言語謙讓不去爭辯,就會被認為沒本事;言而不盡,就會被認為是有所隱瞞;言無不盡,就會被認為是不識時務。提出的建議沒有成效,就會遭到埋怨和責難;提出的建議效果顯著,就會被認為本來就應當這樣。事情有利於上級,就會不利於下級;方便了左邊,就有可能妨礙右邊;符合了前面的利益,就有可能傷害了後面的利益。這些就是臣下的真實情況很難為君主所了解的根本原因。孔子曾經激憤地說‘我打算不再講話了’,就是針對進言之難發出的感慨。”
    怎麼知道進言到底有多難?從前,宋國有一個有錢人,因天降大雨衝壞了院牆,他的兒子說:“不趕快把院牆壘起來,就會招來盜賊。”他家的鄰居也說了同樣的話。夜裡,有錢人家裡果然被盜,丟了大批財物,有錢人就認為他兒子很聰明,卻懷疑鄰居的父親是盜賊,偷走了他家的財物。
    春秋時,鄭國君主鄭武公想要討伐胡人,卻先把他的女兒嫁給胡人首領做妻子,並且問群臣:“我準備用兵打仗,應該討伐哪個國家呢?”大臣關其思說:“應該討伐胡人。”鄭武公一怒殺了關其思,說:“胡人是兄弟之邦,你居然說討伐胡人,是何用意?”胡人的首領聽說了這件事,認為鄭國是親近自己的,因而不再防備鄭國。於是鄭國的軍隊突然對胡人發動襲擊,奪取了胡人的國家。有錢人的鄰居和關其思講的都沒錯,然而重則被殺害,輕則被猜疑。可見聰明不聰明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何時使用自己的聰明。
    衛國有一戶人家娶媳婦,新媳婦上了車,問:“車轅兩邊的驂馬,是誰家的馬?”駕車的人說:“是借來的。”新媳婦便對僕人說:“抽打兩邊的驂馬,不要讓駕轅的服馬受苦。”車子到達夫家門口,她就趕緊催促人說:“接婆母出來,熄滅樓上的燈火,防止發生火災。”進入屋內後,她看見舂米的石臼,又說:“把它移到窗戶下邊去,放在這裡妨礙走路。”她夫家的人聽後都大聲笑話她。新媳婦的這三句話都很中肯,然而卻不免被嘲笑,是因為時機不恰當。這就是勸說的困難。
    遊說者知道遊說是件很難的事,所以在進言之前必定要先行試探,以揣摩對方的心理和態度。為什麼這麼說呢?從前齊威王的王後死了,他想要選立新王後,但還沒有拿定主意,就讓大臣們來商議。薛公田嬰想要迎合威王的心思,便借機獻上十副耳環,其中有一副特別精美。第二天,田嬰就先去打探那副精美的耳環賜給了哪位妃子,然後就勸威王立這位寵妃為後。齊威王非常高興,於是便重用薛公田嬰。這說明隱情可以用器物試探出來。
    申不害剛開始和韓王交往的時候,還弄不清楚韓王的喜好,擔心進言後未必能合乎韓王的心意。韓王問申不害:“我們和哪個國家結盟好呢?”申不害回答說:“這是關繫到國家安危的重大問題,請允許臣深思熟慮之後再稟報大王。”於是申不害私下請來韓國能言善辯的趙卓、韓晁,對他們說:“您二位都是韓國能言善辯的謀士,但作為臣子,意見為什麼一定要和君王一樣呢?隻要盡到自己的忠心就行了。”於是二人便就和哪個國家結盟的問題分別向韓王進言。申不害暗中觀察韓王聽了哪個意見感到高興,然後再拿同樣的意見向韓王進言,韓王聽了非常滿意。這說明隱情可以用話語試探出來。
    吳國攻打越國,越王勾踐被困在會稽,長嘆一聲說:“我真的要命喪於此嗎?”大夫文種說:“當年商湯被夏桀囚禁在夏臺,周文王被商紂囚禁在裡,晉文公重耳年輕時也曾逃亡到戎狄,齊桓公小白年輕的時候也曾到莒地避難,他們後都成就了霸業。由此看來,大王您怎麼會認定我們將來不會轉禍為福呢?”後來,勾踐被吳王夫差赦免,回國後下定決心要向吳國報仇雪恨。大夫文種說:“據我觀察,吳王治國已經非常驕橫了,請讓我去試探一下他。”於是就通過向吳國借糧來試探吳王夫差。伍子胥勸吳王不要借糧給越國,可是吳王不聽,堅持要借糧給越國。伍子胥說:“大王不聽我的勸告,不出三年,吳國就會變成一片廢墟。”吳國太宰伯聽到了這句話,便向吳王進讒言說:“伍子胥這個人表面忠厚,實際是個殘忍的人。”吳王聽信了伯的讒言,就殺了伍子胥。這說明隱情可以通過事情試探出來。
    戰國時,有人把淳於髡推薦給魏國國君梁惠王,惠王很重視,屏退左右隨從,單獨接見了淳於髡兩次,可是淳於髡始終沒說一句話。梁惠王非常奇怪,就責備那個推薦淳於髡的人。那人把梁惠王責備的事情轉告給了淳於髡,淳於髡解釋說:“我次見大王,大王的心思全在騎馬馳騁上;第二次見大王,大王的心思全在欣賞音樂上,所以我纔沉默不語。”推薦的人把這些話原原本本彙報給梁惠王。梁惠王大喫一驚,說:“淳於先生果真是聖人。次接見他的時候,恰好有人來獻好馬,我還沒來得及試騎,淳於先生就來了。第二次接見他的時候,恰好又有人來獻歌者,我還沒來得及試聽,淳於先生就到了。我當時雖然屏退了左右親信,但心思確實是在想著別的事。”這說明隱情可以通過興趣觀察出來。
    春秋時,晉國權臣智伯率領韓、魏兩家討伐趙國,韓、魏兩家聽從趙襄子的家臣張孟談的遊說,暗中圖謀背叛智伯。張孟談拜見智伯後從大帳出來,在轅門外被智伯的族人智果踫到了。智果馬上進去見智伯,說:“韓、魏兩家的首領恐怕要叛變。我剛纔遇到張孟談,見他志氣遠大,態度傲慢,又見韓、魏兩家的君主神色不正常,一定是要背叛您。”智伯不聽智果的告誡。智果出來後,便改智姓為輔氏。張孟談去見趙襄子,說:“臣在轅門外踫到了智果,看他的眼神,已經在懷疑我。他進去見過智伯後卻更改了族姓,今天夜裡如果不發動攻擊就來不及了。”趙襄子說:“好吧。”於是和韓、魏兩家一起殺了守護堤防的軍官,挖開河堤放水淹了智伯的軍隊。這說明隱情可以從神情上觀察出來。
    殷浩在東晉做官,名氣很大。當時人們通過觀察殷浩是在朝為官還是辭官隱居來判斷東晉的興亡。這說明國家的隱情可以通過賢人的行為判斷出來《呂氏春秋》稱:當國家將要滅亡時,有德行的人就會事先離開朝廷。
    《玉鈐經》稱:心中高興,神色就顯得瀟灑輕松;心中生氣,神色就顯得武斷輕慢;心存私欲,神色就顯得輕薄苟且;心存恐懼,神色就顯得畏畏縮縮;心存憂慮,神色就顯得沉默拘謹。這說明隱情可以通過神色觀察出來《易經》稱:將要謀反的人,他的言辭會流露出愧疚;心中疑惑的人,他的言辭會雜亂無章。平靜的人話少,浮躁的人話多。誣陷好人的人,他的言辭虛浮。失去操守的人,他的言辭也做不到理直氣壯。《周禮》中關於斷案有“五聽”的方法:一是“聽”言辭來判斷,說話不理直氣壯,就會煩亂;二是“聽”神色來判斷,神色不正常就會羞愧臉紅;三是“聽”呼吸來判斷,呼吸不正常就會氣喘;四是“聽”當事人精神能否集中來判斷,精神不能集中就會經常聽不清別人的話;五是“聽”當事人的眼神來判斷,眼神不正常就會散亂迷離。
    由此看來,人的隱情必定會通過外在事物表現出來從前晉獻公好色,驪姬就憑著美色來蒙蔽他。吳王夫差喜歡擴張國土,太宰伯就建議發動戰爭來蒙蔽他。齊桓公喜歡美味,易牙就把兒子蒸熟供他享用來蒙蔽他。臣子蒙蔽君主的手段隱晦詭秘,五花八門,非常可怕。因此君主的好惡,不可以表露在外。如果好惡表露在外,那麼臣子、妻妾就會利用其好惡來行蒙蔽、挾制君主之事。所以說,君主無意中顯露出的好惡,都將成為臣子的釣餌。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向君主遊說進言了。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