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春秋左傳(全二冊):國學經典典藏版 全本布面精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管曙光 
    【所屬類別】 圖書  古籍  經部  春秋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44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4864452
    作者:管曙光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9月 

        
        
    "

    編輯推薦

    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


    ——晉·賀循


    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義未盡。                 ——唐·劉知幾


    《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運化之方,斯為大備。        ——清·劉熙載


     看《左傳》須看一代之所以升降,一國之所以盛衰,一君之所以治亂,一人之所以變遷。                           ——宋·呂祖謙


     經世之務莫備於史,……《尚書》,史之太祖;《左傳》,史之太宗。古今治天下之理盡於《尚書》,而古今御天下之變備於《左傳》。     ——·魏禧


    左氏者,談兵之書,定亂之書也。           ——韓範


     左氏之文,萬世古文之祖也。              ——林紓

     
    內容簡介

    本《春秋左傳》文本足全,為全譯全注本,包含《春秋》和《左傳》的全本。


    《左傳》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和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繫、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等均有記述和評論。《左傳》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是典之作。它以敘事解《春秋》,記錄了約兩個半世紀的歷史事件,塑造了一大批歷史人物群像,在經學、史學及文學等方面,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目錄
    隱公……………………………………………………………………1
    桓公……………………………………………………………………44
    莊公………………………………………………………………87
    閔公………………………………………………………………………………139
    僖公……………………………………………………………………………………153
    文公…………………………………………………………286
    宣公…………………………………………………………………………361

    隱公……………………………………………………………………1


    桓公……………………………………………………………………44


    莊公………………………………………………………………87


    閔公………………………………………………………………………………139


    僖公……………………………………………………………………………………153


    文公…………………………………………………………286


    宣公…………………………………………………………………………361


    成公………………………………………………………………434


    襄公…………………………………………………………539


    昭公…………………………………………………………………………………785


    定公………………………………………………………………………………1074


    哀公………………………………………………………………………………1139

    前言
    前 言
    春秋戰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同尋常的時期,是社會發生激劇變化的時期。在這個長達數百年的歷史轉型過程中,不僅政治、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遷,思想文化領域也出現了罕有的繁榮景像,一典相繼湧現,成為中華文化的源頭和精華。其中《左傳》堪稱那個時期的傑出代表。
    一、春秋戰國時期
    以周平王東遷洛陽為標志,開啟了東周時期。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其分水嶺是韓、趙、魏三家分晉。春秋基本上是東周的前期,戰國指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所謂“春秋”“戰國”,是後人所命名。“春秋”取自史書《春秋》,“戰國”取自西漢劉向校訂的《戰國策》。

    前 


    春秋戰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同尋常的時期,是社會發生激劇變化的時期。在這個長達數百年的歷史轉型過程中,不僅政治、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遷,思想文化領域也出現了罕有的繁榮景像,一典相繼湧現,成為中華文化的源頭和精華。其中《左傳》堪稱那個時期的傑出代表。


    一、春秋戰國時期


    以周平王東遷洛陽為標志,開啟了東周時期。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其分水嶺是韓、趙、魏三家分晉。春秋基本上是東周的前期,戰國指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所謂“春秋”“戰國”,是後人所命名。“春秋”取自史書《春秋》,“戰國”取自西漢劉向校訂的《戰國策》。


    春秋戰國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時期。春秋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宗法制和禮制的變化、王權旁落、列國爭霸、士階層的形成和壯大、學術下移等原因,形成了相對寬松的文化環境,諸多思想流派得到了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此時既有亂世必然出現的所謂禮崩樂壞的種種亂像,也有化所孕育出的文化新生機、新氣像。特別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征服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得到提高,人的獨立意識得以增強,反對天道,重視人道,要求提高人的地位和價值的思想,成為社會思潮的大趨勢,促進了一個時代的覺醒。戰國中前期,中國保留著春秋時期的社會特征,同時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社會生活更加復雜,各國爭鬥更為激烈,一繫列政治問題、社會問題、人生問題需要解答。肇始於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此時更加活躍,並達到鼎盛。諸子百家從不同角度總結歷史發展規律,探索社會發展方向,思考人生真諦,解答各種問題,或聚徒講學,或私家著述,或處士橫議,或遊說諸侯……各種思想相互激蕩、相互融合,學術更加繁榮,開創了我國歷史上學術文化的黃金時代,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社會的轉型深刻影響著文化的轉型,文化的轉型又直接推動了社會的轉型。《左傳》就是那個轉型期大合唱中出現的一朵文化奇葩。


    二、《春秋》簡說


    在中國古代,史官記事制度非常發達。《漢書·藝文志》上說:“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
    《春秋》作為史書的通稱由來已久。據先秦文獻記載,西周末期至東周前期,不少諸侯國的編年史大都以“春秋”命名。如墨子雲:“吾見百國《春秋》。”《國語·晉語》:“羊舌肸習於《春秋》。”《國語·楚語》:“教之以《春秋》。”《戰國策·燕策》:“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這裡的《春秋》應是史書的通稱。有時為了說明是哪一國史書,前面會冠以國名,如《墨子·明鬼》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齊之《春秋》”
    諸說。


    《春秋》雖為各國史書通稱,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隻有魯國史書《春秋》傳了下來,因此到了春秋末期和戰國時期,《春秋》便逐漸成了魯史的專稱。


    為什麼取名《春秋》呢?古來說法甚多。主要有三:一是認為《春秋》有刑賞之義。根據古制,賞以春夏,刑以秋鼕,各取一字,以示賞罰,寓褒貶於其中。二是取自孔子著書的時間。認為孔丘作《春秋》以其“春作秋成”,故名。三是錯舉“春秋”以代表四季。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說:“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也就是說,古代史書無非記載一年春夏秋鼕四季大事,但不能遍舉四字以為書名,又由於古人於四季中,特別重視春秋二季,“春為生物之始,而秋為成物之終”。所以便交錯互舉,取春、秋以包夏、鼕。另有今人認為春、秋二季白晝黑夜一樣長,氣候不冷不熱,比較溫和,古人希望一個國家的社會、政治也能像春秋一樣平衡,因此便稱史書為《春秋》。


    三、《春秋》與孔子


    現存《春秋》,分年紀事,即上起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後人又續至十六年),歷時12代君主,凡242年,極其簡明地記載了周王朝、魯國及其他各國的事件,是古代較早的一部編年史。其內容大多記錄政治活動,這也是中國古代史書的一個特色。其中征伐大約占40%,會盟大約占20%,朝聘大約占20%,祭祀婚喪等大約占10%,日月之食、星變、地震、隕石、雨雪、水災、旱災等大約占10%。


    關於《春秋》的作者,也是一個久爭不休的話題。從戰國時期孟子提出孔子作《春秋》,到民國錢玄同等人認為《春秋》與孔子無關,兩千多年來關於《春秋》作者以及孔子與《春秋》關繫的爭論,大致有三種說法。


    ,孔子作《春秋》說。早提出孔子作《春秋》之說的是孟子,在《孟子》一書中有兩處提及孔子作《春秋》,其中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滕文公下》)的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歷代史學大師如司馬遷、董仲舒、劉向、桓寬、王充、康有為、梁啟超等也一致認同孔子作《春秋》的說法。其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魯國舊史隻是孔子作《春秋》的素材,其體例乃孔子所創。二是《春秋》中的微言大義是原魯《春秋》所沒有的。


    第二,孔子修《春秋》說。此說是由晉人杜預早提出。杜預認為,《春秋》為魯國舊史,其凡例大義周公早已確立,孔子在刊削時當然也加進了自己的見解,但隻不過在原有基礎上修訂、補充而已,因此《春秋》不能算是孔子的著作。今人楊伯峻先生認為,早提出《春秋》為孔子所修的是《左傳》作者。


    第三,孔子非《春秋》作者說。此驚世駭俗之論出自民國初年疑古大家錢玄同。他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從總體上否定“六經”典價值,認為是後世儒家的“托古”,孔子無刪述或制作“六經”之事。二是檢索《論語》中有關“六經”言論,獨無《春秋》之說,“《論語》關於《春秋》的話,簡直一句也沒有”。故證明孔子不曾作過《春秋》。三是孔子作《春秋》是孟子偽造,這是道統思想作祟。對此,今人又從《春秋》書法體例前後不一、歧異之處甚多證明其出於眾手而非孔子一人所刪定;《春秋》中有“孔子生”“孔子卒”的記載,也證明孔子不可能是《春秋》的作者。


    總之,孔子作《春秋》說確實缺乏足夠的證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春秋》與孔子的關繫。至少可以肯定,孔子曾經用《春秋》作為教材教過學生,孔子曾經講論過《春秋》。那麼他在此期間對《春秋》進行過一番整理和文字上的修訂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


    八、《左傳》的價值


     


    《左傳》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經典、史學巨著、歷史散文傑作,更是一部春秋時期的社會文化百科全書,先秦史學發展的經典之作、集大成者,具有重要的史學和文學價值,對其後幾千年中國政治、思想、文化、軍事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左傳》的史學價值主要表現為:一是全面繫統且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的歷史,是研究春秋時期歷史的寶貴文獻資料。它以實錄的方式,記載了大量春秋時期的史實,全方位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保存了豐富的古代典章制度史料。如果沒有《左傳》,我們今天對春秋時期的認識要淺薄、蒼白很多。二是為春秋以前的古史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史料。三是記載了許多復雜的歷史事件,總結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如國家關繫、戰爭成敗、外交藝術等,對今天仍有借鋻意義。四是反映了春秋時期豐富復雜的思想傾向,包括民本思想、崇禮思想、愛國思想、戰爭觀念、天人觀念、倫理觀念等,並通過對虛偽殘暴、荒淫腐敗的統治者的揭露和對愛國、有為、明禮、誠信的傑出政治家和優秀人纔的贊揚,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價值取向。五是通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表現歷史,反映歷史全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史著體裁,對後世歷史著作的寫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是史官文化的傑出代表,是史家寫史的榜樣。


    《左傳》的文學價值主要表現為:一是將“言”“事”結合,把歷史事件故事化的寫法,對史傳文學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二是敘事完整,結構縝密,亦文亦史,富於故事性和戲劇性,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典範之作。三是善於描寫歷史人物,通過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刻畫出人物的動作和心理,創造了一繫列栩栩如生的形像。四是擅長運用曲盡其詳、張弛有度、謹嚴有序的筆觸把復雜的戰爭、宏大的場面描寫得驚心動魄、波瀾起伏、跌宕多姿,為後世文學和歷史作品描寫戰爭等場面積累了寶貴經驗。五是善於用平易簡練、富於文采和魅力的語言把復雜紛繁的歷史事件寫得脈絡清晰、詳略適宜、引人入勝。六是典雅渾樸、細致傳神的文風成為後世作家取之不盡的源泉。此外,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說理透闢、委婉動聽、措辭典雅巧妙而不失分寸、為人稱道不已的外交辭令。


    歷代學者對《左傳》推崇備至,評價甚高。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說:“辭宗丘明。”唐人劉知幾《史通》說:“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義未盡”。清人劉熙載《藝概》說:“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左氏》釋經有此五體,其實《左氏》敘事,亦處處皆本此意。”“《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運化之方,期為大備。”清人馮李驊《左繡·讀〈左〉卮言》說:“左氏敘事、述言、論斷,色色精絕,固不待言,乃其妙尤在無字句處,凡聲情意態,緩者緩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畢肖,筆有化工。”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說:“《左傳》文章優美,其記事文對於極復雜之事項,如五大戰役等,綱領提挈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敘述得極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能事。其記言文淵懿美茂,而生氣勃勃,後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雖時代甚古,然無佶屈聱牙之病,頗易誦習。”


    《左傳》自戰國問世以來,非常流行。從西漢賈誼開始,歷代都有人為《左傳》作注。現存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西晉杜預的《春秋經傳集解》,唐代孔穎達的《春秋左傳正義》,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傳詁》,尤其是今人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廣采古今有關《春秋》《左傳》的研究成果,資料翔實,釋讀精當。


    管曙光


    2017年5月於鄭州

    在線試讀
    隱公

    傳 妃孟子①。孟子卒②,繼室以聲子③,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④,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⑤,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⑥。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⑦。

    [注釋]
    ①惠公:魯國國君,名弗湟,隱公、桓公之父,在位四十六年妃:國君次所娶的正夫人,即原配。孟子:宋國女子。孟,為排行,即老大。古時以“孟、仲、叔、季”排行,或作“伯、仲、叔、季”。子,宋國姓。女子出嫁後的名字常以排行冠於姓之前。下文“仲子”亦同此。②卒:去世。據《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③繼室:此處用作動詞,指續娶。聲子:宋國女子,孟子的姪女。春秋時婚俗,諸侯娶妻,女方常以其妹妹或姪女陪嫁,稱妃死,則以媵為繼室,但尚不能視為正室夫人。聲,謚號。④宋武公:宋國國君,名司空。宋,子姓,都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區,為殷商後裔。仲子:宋武公之女,魯惠公繼配夫人,魯桓公之母。⑤文:文字,或解釋為花紋、圖形。⑥歸:出嫁。我:魯國,即魯惠公。⑦隱公:魯惠公繼室聲子所生,名息姑。立:此指隱公行國君之政,即攝政。奉之:奉戴桓公。時桓公為太子,年尚幼,隱公遵照其父遺囑,率國人奉戴桓公為君。
    [譯文]
    魯惠公的原配夫人是孟子。孟子去世後,惠公娶了聲子為繼室,生了隱公。宋武公生了仲子。仲子生下時手掌上有文字,說“為魯夫人”,因此仲子嫁到了魯國。生了桓公不久惠公去世,因此由隱公攝政以奉戴桓公。
    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於宿。鼕十有二月,祭伯來。公子益師卒。

    隱公


     


     妃孟子①。孟子卒②,繼室以聲子③,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④,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⑤,曰“為魯夫人”,故仲子歸於我⑥。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⑦。


     


    [注釋]


    ①惠公:魯國國君,名弗湟,隱公、桓公之父,在位四十六年妃:國君次所娶的正夫人,即原配。孟子:宋國女子。孟,為排行,即老大。古時以“孟、仲、叔、季”排行,或作“伯、仲、叔、季”。子,宋國姓。女子出嫁後的名字常以排行冠於姓之前。下文“仲子”亦同此。②卒:去世。據《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③繼室:此處用作動詞,指續娶。聲子:宋國女子,孟子的姪女。春秋時婚俗,諸侯娶妻,女方常以其妹妹或姪女陪嫁,稱妃死,則以媵為繼室,但尚不能視為正室夫人。聲,謚號。④宋武公:宋國國君,名司空。宋,子姓,都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區,為殷商後裔。仲子:宋武公之女,魯惠公繼配夫人,魯桓公之母。⑤文:文字,或解釋為花紋、圖形。⑥歸:出嫁。我:魯國,即魯惠公。⑦隱公:魯惠公繼室聲子所生,名息姑。立:此指隱公行國君之政,即攝政。奉之:奉戴桓公。時桓公為太子,年尚幼,隱公遵照其父遺囑,率國人奉戴桓公為君。


    [譯文]


    魯惠公的原配夫人是孟子。孟子去世後,惠公娶了聲子為繼室,生了隱公。宋武公生了仲子。仲子生下時手掌上有文字,說“為魯夫人”,因此仲子嫁到了魯國。生了桓公不久惠公去世,因此由隱公攝政以奉戴桓公。


     



    &nbs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於宿。鼕十有二月,祭伯來。公子益師卒。


     


     


    &nbs年春①,王周正月②,不書即位,攝也③。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④,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⑤。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⑥。不書,非公命也。


    初,鄭武公娶於申⑦,曰武姜⑧。生莊公及共叔段⑨。莊公寤生⑩,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緩,且子氏未薨,故名。


    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贈死不及尸,弔生不及哀,豫兇事,非禮也。


    八月,紀人伐夷。夷不告,故不書。


    有蜚。不為災,亦不書。


    惠公之季年,敗宋師於黃。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始通也。


    鼕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臨,故不書。


    惠公之薨也,有宋師,大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


    衛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


    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衛人為之伐鄭,取廩延。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請師於邾。邾子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及邾人、鄭人盟於翼。不書,非公命也。


    新作南門。不書,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來,非王命也。


    眾父卒。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


     


    [注釋]


    <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②王:周天子。周:周歷。春秋時代各國所用歷法不一,有夏歷、殷歷、周歷。三歷歲首月建不同,夏歷正月建寅,殷歷正月建丑,周歷正月建子。正月:周歷即今夏歷十一月。③攝:攝政。④邾儀父:即邾子克,邾國國君。盟:此處用作動詞,指會盟、訂約。蔑:魯地,即姑蔑,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部。⑤爵:爵位,君主國家貴族所封的等級,古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說。⑥費(bì)伯:魯國大夫。郎:魯邑,在今山東省魚臺縣東北。⑦鄭武公:鄭國國君,名掘突,武公是死後的謚號。鄭,國名,姬姓,周宣王封其弟桓公友於鄭,初都棫林(在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北),後遷都新鄭(在今河南省新鄭市)。申:國名,姜姓,在今河南省南陽市。⑧武姜:即武公之妻姜氏,莊公、共(ɡōnɡ)叔段之母。武,表明其夫為武公。姜,表明其母家姓姜。⑨莊公:即鄭伯,武公長子。共叔段:即太叔段,武公次子,名段。⑩寤生:逆生,出生時足先出,即難產。寤,通“牾”。亟(qì):屢次。制:鄭邑,又名虎牢,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岩邑:險邑。邑,城邑。虢(guó)叔:東虢國君,為鄭所滅。虢,國名,在今河南省滎陽市。佗:通“他”。京:鄭邑,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南。大叔:即太叔,叔段的尊稱,表示在莊公弟弟中排行前。大,同“太”。祭(zhài)仲:即祭足,鄭國大夫。祭,地名,祭仲的食邑,在今河南省中牟縣境內。都:都邑。城:城牆。雉:古時度量名稱,長三丈,高一丈。制:制度,規制。參國之一:即國都的三分之一。參,同“三”。不度:不合法度。闢:同“避”,逃避。何厭之有:即“有何厭”的倒裝。厭,滿足。之,結構助詞,將賓語提前,無義。所:處所。斃:倒下,喻失敗。既而:不久。西鄙、北鄙:邊境二邑。鄙,邊境城邑。貳:兩屬,既屬於莊公,也屬於自己。公子呂:鄭國大夫,字子封。堪:忍受,容忍。無庸:不用。庸,用,使用,采用。廩延:鄭邑,在今河南省延津縣北。厚:指勢力雄厚。昵:親近。完:堅固城郭。聚:收集糧食。繕:修整。具:準備。啟:開啟。乘(shèng):一車四馬為一乘。鄢:鄭地,在今河南省鄢陵縣。辛丑:二十三日。共:原諸侯國名,後為衛國別邑,在今河南省輝縣市。不弟:不像兄弟。弟,又通“悌”。鄭志:即鄭莊公的意志。城潁:鄭邑,在今河南省臨潁縣西北。封人:鎮守邊疆的地方官。封,疆界。獻:送物於人。舍肉:將肉放置一邊。舍,放置。遺(wèi):饋贈,給予。繄(yī):語氣助詞。敢:謙辭,有冒昧的意思。闕(jué):同“掘”,挖。隧:用作動詞,指挖隧道。其:語氣副詞,加強反問。賦:賦詩。融融:和樂的樣子。洩洩(yì yì):舒暢的樣子。施(yì):延及,推廣。《詩》:指《詩經》。下面兩句引自《詩經·大雅·既醉》。匱:缺乏,竭盡。錫:通“賜”。天王:即周平王姬宜臼。宰咺(xuǎn):周王室臣子,宰為官名。歸:通“饋”。赗(fèng):送財物給人辦喪事。子氏:即仲子。同軌:車軌轍跡相同者,此指周天子所分封的諸侯。同盟:訂立盟約的諸侯。同位:爵位相同者。外姻:有婚姻關繫的親戚。尸:停柩待葬之時通稱為“尸”。哀:自始死至返哭(古禮,葬後返廟而哭),其間主人為悲哀。豫:通“預”。紀:國名,姜姓,故城在今山東省壽光市南。夷:國名,妘姓,故城在今山東省即墨市西。蜚(fěi):一種有害的飛蟲,今人謂之蜚盤蟲。季:末。黃:宋邑,故城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成:媾和。宿:國名,風姓,故城在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南。通:通好。庚申:十四日。臨:臨喪哭泣。闕:缺失,不完備。衛侯:衛國國君,姬姓。公孫滑:共叔段之子。虢:此指西虢國,故城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此時東虢已滅。邾子:即邾子克。公子豫:魯國大夫。翼:邾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祭伯:周王室卿士。祭為其食邑,在今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與前祭仲之食邑為兩地。眾父:即公子益師,字眾父,魯孝公之子。小斂:給死者穿衣稱為小斂,入棺稱為大斂。


     


    [譯文]


    年春季,周歷正月,《春秋》沒有記載隱公即位,因為他隻是代理國政。


    三月,隱公與邾儀父在蔑地會盟,邾儀父就是邾子克。因為邾子尚未正式受周王室冊封,所以《春秋》未記載他的爵位。稱其為“儀父”,是尊重他。隱公因為攝政而想和邾國結好,所以在蔑地舉行了盟會。


    夏季四月,魯大夫費伯率領軍隊在郎地築城。《春秋》沒有記載此事,是因為不是奉隱公之命。


    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一女子,稱為武姜。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生莊公時出現難產,姜氏受到驚嚇,就給莊公取名叫“寤生”,並因此而討厭他。姜氏寵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多次請求武公,武公不答應。等到莊公即位,姜氏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共叔段。莊公說:“制,是一個險要的城邑,虢叔曾經死在那裡,其他地方隨您挑選。”姜氏又請求京地,並讓共叔段住在那裡,稱其為“京城太叔”。鄭國大夫祭仲說:“都邑的城牆周圍超過了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規定的制度是:大的都邑城牆不超過國都城牆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都邑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城的城牆不合法度,不是先王定下的規矩,國君將難以承受。”莊公說:“姜氏要這樣,我哪裡能夠避免禍害呢?”祭仲說:“姜氏哪裡會滿足?不如對共叔段早做處置,不要讓他的勢力滋長蔓延,一旦蔓延開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難以鏟除,更何況是國君受寵的弟弟呢?”莊公說:“不義之事做多了,必然自己栽跟頭。您就等著瞧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二邑同時也聽命於自己。公子呂說:“一國不能容有二君,國君打算怎麼辦?如果想把君位讓給太叔,就請允許我去事奉他。如果不想給他,就請把他除掉,以免讓百姓生有二心。”莊公說:“不必如此,他將咎由自取。”太叔進而把兩屬之地收歸自己所有,並擴展到廩延一帶。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土地擴大了就會得到更多的民心。”莊公說:“對國君不義,對兄長不敬,土地越多,崩潰就越快。”


    太叔修治城郭,積聚糧草,整治裝備武器,充實士卒戰車,準備偷襲鄭都。姜氏準備作為內應打開城門。莊公聽說太叔起兵的日期後說:“可以動手了。”命令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攻打京城。京城的人背叛了太叔,太叔逃到鄢地,莊公又攻打鄢地。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到共國。


    《春秋》記載為:“鄭伯克段於鄢。”太叔不講孝悌,所以不稱他為莊公之弟;兄弟相爭,如同兩國國君交戰一樣,所以稱為“克”;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有失教誨。這也表明莊公早有殺弟之心。不寫太叔“出奔”,是表示責難莊公。


    隨後莊公把姜氏安置到城潁居住,並發誓說:“不到黃泉,絕不再見。”但不久他就後悔了。


    當時,潁考叔正鎮守潁谷,聽說此事後,借獻禮之機求見莊公。莊公賜給他食物,潁考叔把肉挑出來放在一邊。莊公問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小人家有老母,一向都是喫小人供奉的食物,還從未嘗過國君的東西。請允許我把這些肉帶回去給她品嘗。”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孝敬,我卻沒有。”潁考叔問:“請問這是什麼意思?”莊公告訴他原因,並表示已經後悔。潁考叔說:“國君何必對此憂慮?如果掘地見到泉水,你們在隧道中相見,又有誰說這不是黃泉相見呢?”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議。莊公進入隧道吟詩道:“來到隧道中,心中好歡暢!”姜氏走出隧道也吟道:“走出隧道外,心情真愉快!”從此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評論說:“潁考叔是一個至純的孝子,孝敬自己的母親,並且還推及莊公。《詩經》說:‘孝子之孝無窮盡,永遠賜予你同類。’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秋季七月,周天子派宰咺來饋送惠公和仲子的助喪財物。惠公已經下葬,財物送的太遲;仲子還沒有死,財物送的又過早,因此《春秋》直書宰咺的名字。


    天子死後七個月下葬,諸侯都要參加葬禮。諸侯去世後五個月下葬,同盟的諸侯都要參加葬禮。大夫去世後三個月下葬,爵位相同的人都要參加葬禮。士去世後一個月下葬,姻親都要參加葬禮。下葬之後再向死者贈品,向生者弔喪沒有趕上舉哀的時間,人未去世就預先贈送喪葬禮品,都不合乎禮。


    八月,紀國人討伐夷國。夷國沒有前來報告,《春秋》沒有記載。


    魯國發現了蜚盤蟲,但沒有造成災害,《春秋》也不記載。


    惠公晚年,曾在黃地打敗宋國。隱公即位後要求和宋人講和。九月,在宿地和宋人結盟,兩國開始通好。


    鼕季十月十四日,改葬惠公。隱公沒有以喪主的身份臨喪哭泣。因此,《春秋》沒有記載。


    惠公去世時,正遇魯國和宋國交戰,太子桓公又年幼,葬禮不夠完備,所以現在纔改葬。


    衛桓公前來參加葬禮,沒有見到隱公,因此《春秋》也不予記載。


    鄭國的共叔段叛亂後,他的兒子公孫滑逃到衛國。衛國人幫助他攻打鄭國,奪取了廩延。鄭國人率領周天子和虢國的軍隊攻打衛國南部邊境。又請求邾國出兵。邾子派人私下和魯國大夫公子豫商量,公子豫請求出兵救援,隱公不同意。公子豫便自己去了,和邾國、鄭國在翼地結盟。《春秋》沒有記載,是因為不是出於隱公的命令。


    魯國重新建造了國都南門。《春秋》沒有記載,也是因為不是出於隱公的命令。


    十二月,祭伯來到魯國,他此行不是奉周天子的命令。


    眾父去世。隱公沒有參加小斂,因此《春秋》沒有記載眾父死亡的日期。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