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國學典藏 史記+世說新語+古文觀止(直觀流暢,一目了然,本本是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308-1896
    【優惠價】
    818-1185
    【作者】 (西漢)司馬遷、(南朝宋)劉義慶、(清)吳楚材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國學啟蒙讀物 
    【出版社】江蘇廣陵書社 
    【ISBN】291851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29185118
    作者:(西漢)司馬遷、(南朝宋)劉義慶、(清)吳楚材

    出版社:江蘇廣陵書社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現代中國人探索傳統文化寶藏的入門級國學經典,兼具故事性、知識性,文學性與藝術性的國學經典通識書,將做人處事傳統智慧盡收其中。


    2、原文所用底本經典,譯文信達雅皆備,場景高度還原,歷史細節豐富,語言優美生動。


    3、簡體橫排,譯文、注釋直觀流暢,一目了然,適應生活節奏快的現代人的閱讀特點。《史記》《世說新語》采用文白對照,雙欄對讀——左邊文言文,右邊白話文;《古文觀止》采用字注合體方式,注釋緊隨需注釋文字之後。 


    4、圖文並茂,用上百幅傳世名作與精美文物立體再現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原貌,展現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可讀宜藏。


     

     
    內容簡介

    《史記》《世說新語》《古文觀止》皆是國學經典著作中的翹楚,不僅是文質兼美的文學之書,也是經世致用的智慧之書。


    《史記》素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稱,是國人了解中國歷史的入門級讀物。本版《史記》從故事性、文學性、傳唱度等多個角度,精選18篇以饗讀者。在編排上略去注釋,采用雙欄文白對照的形式,讀者可以“不求甚解”、一氣呵成地欣賞太史公的典雅美妙的文章。此外還收錄了晚清名臣曾國藩、著名學者李景星對史記做的精選評點,對於讀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史記》大有裨益。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劉義慶召集文人雅士共同編著的一本記錄魏晉名士風流逸事的奇書。本版《世說新語》以清光緒王先謙思賢講舍本為底本,當代國學大家陳書良潛心釋義,在編排方面,略去注釋,采用雙欄文白對照的形式,這種形式類似“直讀”,讀者可以“不求甚解”地欣賞這本魏晉南北朝的百科全書。


    《古文觀止》繫由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叔姪共同選編的一部上起東周、下至明末的古代優秀散文總集。全書222篇文章皆是傳世名作,內容涉及歷史、文學、政治、宗教、藝術等諸多領域,堪稱一部小型中國傳統文化百科全書。除嚴謹呈現原文之外,本版還更額外選附金聖嘆、呂思勉等古今大家深具時代烙印的精彩評點,以及由國學大師陳書良先生親自主持的若水古社版白話譯注,可讀宜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初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
    劉義403&mdas444),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纔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吳楚材,名乘權,號楚材,清康熙年間人。他一生研習古文,好讀經史,終其一生以教書為業。除與其姪子吳調侯合編《古文觀止》,又與人一起編寫綱目體通史《綱鋻易知錄》。吳調侯,名大職,字調侯,曾任縣丞。他嗜“古學”而“纔器過人”,同叔父吳楚材一道在家鄉教書,因與吳楚材合編《古文觀止》而名傳後世。

    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初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


    劉義403&mdas444),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纔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吳楚材,名乘權,號楚材,清康熙年間人。他一生研習古文,好讀經史,終其一生以教書為業。除與其姪子吳調侯合編《古文觀止》,又與人一起編寫綱目體通史《綱鋻易知錄》。吳調侯,名大職,字調侯,曾任縣丞。他嗜“古學”而“纔器過人”,同叔父吳楚材一道在家鄉教書,因與吳楚材合編《古文觀止》而名傳後世。 


     


    譯者簡介


     


    陳書良出身江南讀書世家,二級教授,上世紀80年代初獲武漢大學魏晉隋唐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湖南省社學院學術委員、文學所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省政府文史館館員,省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研究魏晉南北朝文學成績顯著,被譽“六朝人物”。已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及古籍整理書籍80餘種,多次獲獎,包括古籍整理“伯鴻書香獎”。


    周柳燕,教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繫,現為湖南商學院文學院副院長。主編、參編多本教材。


    “若水古社”繫高高國際旗下專業古籍整理工作室,已獲注冊商標,由當今古典文學研究名宿、國學世家陳書良先生任學術總指導,同時聘請眾多古籍專家為長期顧問。已校點、譯注、整理出版了《山海經》、《周易》、《道德經》、《莊子》、《史記》、《世說新語》、《古文觀止》、《王陽明全集》、《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家書》、《聊齋志異》、《戰國策》、《脂硯齋評石頭記》、“四大名著·國學典藏版”等數十種古籍類暢銷經典,深得業內認可及讀者喜愛。


     

    目錄
    《史記》
    目 錄
    1 / 五帝本紀
    23 / 項羽本紀
    71 / 高祖本紀
    120 / 越王勾踐世家
    142 / 孔子世家
    189 / 陳涉世家
    208 / 留侯世家
    232 / 伍子胥列傳
    249 / 蘇秦列傳
    294 / 孟嘗君列傳
    315 / 廉頗藺相如列傳
    338 / 屈原賈生列傳

    《史記》


    目 錄


        1 / 五帝本紀


      23 / 項羽本紀


      71 / 高祖本紀


    120 / 越王勾踐世家


    142 / 孔子世家


    189 / 陳涉世家


    208 / 留侯世家


    232 / 伍子胥列傳


    249 / 蘇秦列傳


    294 / 孟嘗君列傳


    315 / 廉頗藺相如列傳


    338 / 屈原賈生列傳


    358 / 淮陰侯列傳


    400 / 李將軍列傳


    420 / 遊俠列傳


    433 / 滑稽列傳


    459 / 貨殖列傳


    489 / 太史公自序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卷一


        3  德行


      28  言語第二


     


    世說新語卷二


      85  政事第三


      99  文學第四


     


    世說新語卷三


    153  方正第五


    190  雅量第六


    213  識鋻第七


    世說新語卷四


    231  賞譽第八


    283  品藻第九


    316  規箴第十


    332  捷悟第十一


    337  夙惠第十二


    342  豪爽第十三


     


    世說新語卷五


    351  容止第十四


    365  自新第十五


    368  企羨第十六


    371  傷逝第十七


    380  棲逸第十八


    389  賢媛第十九


    411  術解第二十


    418  巧藝第二十一


    425  寵禮第二十二


    428  任誕第二十三


    456  簡傲第二十四


     


    世說新語卷六


    469  排調第二十五


    501  輕詆第二十六


    516  假譎第二十七


    528  黜免第二十八


    533  儉嗇第二十九


    538  汰侈第三十


    546  忿狷第三十一


    551  讒險第三十二


    554  尤悔第三十三


    564  紕漏第三十四


    570  惑溺第三十五


    575  仇隙第三十六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 卷一


    《左 傳》


     3 鄭伯克段於鄢


     6 周鄭交質


     8 石碏諫寵州吁


     10 臧僖伯諫觀魚


     12 鄭莊公戒飭守臣


     14 臧哀伯諫納郜鼎


     17 季梁諫追楚師


     19 曹劌論戰


     21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24 宮之奇諫假道


     26 齊桓下拜受胙


     27 陰飴甥對秦伯


     29 子魚論戰


     31 寺人披見文公


     32 介之推不言祿


     33 展喜犒師


     35 燭之武退秦師


     37 蹇叔哭師


    古文觀止 卷二


    《左 傳》


     41 鄭子家告趙宣子


     44 王孫滿對楚子


     46 齊國佐不辱命


     48 楚歸晉知罃


     50 呂相絕秦


     54 駒支不屈於晉


     56 祁奚請免叔向


     58 子產告範宣子輕幣


     60 晏子不死君難


     62 季札觀周樂


     65 子產壞晉館垣


     68 子產論尹何為邑


     70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72 子革對靈王


     75 子產論政寬猛


     76 吳許越成


    古文觀止 卷三


    《國 語》


     81 祭公諫征犬戎


     84 召公諫厲王止謗


     86 襄王不許請隧


     88 單子知陳必亡


     91 展禽論祀爰居


     95 裡革斷罟匡君


     96 敬姜論勞逸


     99 叔向賀貧


    101 王孫圉論楚寶


    103 諸稽郢行成於吳


    106 申胥諫許越成


    《公羊傳》


    108 春王正月


    110 宋人及楚人平


    112 吳子使札來聘


    《穀梁傳》


    114 鄭伯克段於鄢


    115 虞師晉師滅夏陽


    《檀 弓》


    117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118 曾子易簀


    119 有子之言似夫子


    121 公子重耳對秦客


    122 杜蕢揚觶


    124 晉獻文子成室


    古文觀止 卷四


    《戰國策》


    127 蘇秦以連橫說秦


    132 司馬錯論伐蜀


    135 範雎說秦王


    137 鄒忌諷齊王納諫


    139 顏斶說齊王


    141 馮煖客孟嘗君


    145 趙威後問齊使


    147 莊辛論幸臣


    149 觸詟說趙太後


    151 魯仲連義不帝秦


    156 魯共公擇言


    157 唐雎說信陵君


    158 唐雎不辱使命


    160 樂毅報燕王書


    《史 記》


    165 李斯諫逐客書


    《楚 辭》


    169 卜 居


    171 宋玉對楚王問


    古文觀止 卷五


    《史 記》


    175 五帝本紀贊


    177 項羽本紀贊


    178 秦楚之際月表


    180 高祖功臣侯年表


    182 孔子世家贊


    184 外戚世家序


    186 伯夷列傳


    190 管晏列傳


    194 屈原列傳


    199 酷吏列傳序


    200 遊俠列傳序


    203 滑稽列傳


    206 貨殖列傳序


    209 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


    213 報任少卿書


    古文觀止 卷六


    《漢 書》


    223 高帝求賢詔


    225 文帝議佐百姓詔


    227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229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230 賈誼過秦論上


    235 賈誼治安策一


    242 晁錯論貴粟疏


    246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


    252 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254 李陵答蘇武書


    259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


    264 楊惲報孫會宗書


    《後漢書》


    269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271 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諸葛亮


    273 前出師表


    278 後出師表


    古文觀止 卷七


    李 密


    283 陳情表


    王羲之


    286 蘭亭集序


    陶淵明


    289 歸去來辭


    292 桃花源記


    294 五柳先生傳


    孔稚珪


    295 北山移文


    魏 徵


    299 諫太宗十思疏


    駱賓王


    302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王 勃


    306 滕王閣序


    李 白


    311 與韓荊州書


    314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 華


    315 弔古戰場文


    劉禹錫


    318 陋室銘


    杜 牧


    319 阿房宮賦


    韓 愈


    322 原道


    329 原毀


    331 獲麟解


    332 雜說一


    333 雜說四


    古文觀止 卷八


    韓 愈


    337 師說


    341 進學解


    345 圬者王承福傳


    348 諱辯


    350 爭臣論


    353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355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358 與於襄陽書


    360 與陳給事書


    362 應科目時與人書


    363 送孟東野序


    366 送李願歸盤谷序


    368 送董邵南序


    369 送楊少尹序


    371 送石處士序


    374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376 祭十二郎文


    380 祭鱷魚文


    382 柳子厚墓志銘


    古文觀止 卷九



    387 駁復仇議


    390 桐葉封弟辨


    392 箕子碑


    395 捕蛇者說


    397 種樹郭橐駝傳


    399 梓人傳


    403 愚溪詩序


    405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407 鈷潭西小丘記


    410 小石城山記


    412 賀進失火書


    王禹偁


    415 待漏院記


    418 黃岡竹樓記


    李格非


    420 書洛陽名園記後


    範仲淹


    422 嚴先生祠堂記


    424 嶽陽樓記


    司馬光


    426 諫院題名記


    錢公輔


    428 義田記


    李 覯


    431 袁州州學記


    歐陽修


    434 朋黨論


    436 縱囚論


    438 釋秘演詩集序


    古文觀止 卷十


    歐陽修


    443 梅聖俞詩集序


    445 送楊寘序


    447 五代史伶官傳序


    449 五代史宦者傳論


    451 相州晝錦堂記


    454 豐樂亭記


    457 醉翁亭記


    460 秋聲賦


    462 祭石曼卿文


    464 瀧岡阡表


    蘇 洵


    468 管仲論


    470 辨奸論


    472 心術


    475 張益州畫像記


    蘇 軾


    478 刑賞忠厚之至論


    481 範增論


    483 留侯論


    485 賈誼論


    488 晁錯論


    古文觀止 卷十一


    蘇 軾


    493 上梅直講書


    496 喜雨亭記


    498 凌虛臺記


    500 超然臺記


    503 放鶴亭記


    505 石鐘山記


    507 潮州韓文公廟碑


    510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513 前赤壁賦


    517 後赤壁賦


    519 三槐堂銘


    522 方山子傳


    蘇 轍


    525 六國論


    528 上樞密韓太尉書


    530 黃州快哉亭記


    曾 鞏


    532 寄歐陽舍人書


    535 贈黎安二生序


    王安石


    537 讀孟嘗君傳


    539 同學一首別子固


    541 遊褒禪山記


    543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古文觀止 卷十二


    宋 濂


    547 送天臺陳庭學序


    550 閱江樓記


    劉 基


    553 司馬季主論卜


    555 賣柑者言


    方孝孺


    557 深慮論


    559 豫讓論


    王 鏊


    561 親政篇


    王守仁


    565 尊經閣記


    568 像祠記


    570 瘞旅文


    唐順之


    573 信陵君救趙論


    宗 臣


    577 報劉一丈書


    歸有光


    580 吳山圖記


    582 滄浪亭記


    茅 坤


    584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貞


    588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袁宏道


    590 徐文長傳


    張 溥


    594 五人墓碑記

    前言
    前 言
    《史記》是中國文化史上少數幾部偉大的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他的父親司馬談是一個淵博的學者。司馬遷十歲時,隨就任太史令的父親遷居長安,以後曾師從大儒董仲舒、孔安國等學習經書,奠定了他的學問基礎。二十歲以後,他開始了廣泛的漫遊。幾次漫遊,他考察了歷史遺跡和山川形勝,接觸到各個階層各種人物的生活,開拓了胸襟和眼界,並且搜集到許多歷史資料和傳說。這一切,對他後來寫作《史記》起了很大的作用。

    前 言


    《史記》是中國文化史上少數幾部偉大的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他的父親司馬談是一個淵博的學者。司馬遷十歲時,隨就任太史令的父親遷居長安,以後曾師從大儒董仲舒、孔安國等學習經書,奠定了他的學問基礎。二十歲以後,他開始了廣泛的漫遊。幾次漫遊,他考察了歷史遺跡和山川形勝,接觸到各個階層各種人物的生活,開拓了胸襟和眼界,並且搜集到許多歷史資料和傳說。這一切,對他後來寫作《史記》起了很大的作用。


    <年(前110),司馬談去世。臨終前,把著述歷史的未竟之業作為一項遺願囑托給司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任太史令。


    幾年後,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天漢二年(前99),李陵抗擊匈奴,力戰之後,兵敗投降。消息傳來,武帝大為震怒。司馬遷卻為李陵辯護,陳說李陵投降乃出於無奈,兵敗實由武帝任用無能的外戚李廣利為主帥所致。司馬遷的陳詞觸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對於司馬遷來說,這是人生的奇恥大辱。他一度想到自殺,但他不願寶貴的生命在毫無價值的情況下結束,於是“隱忍苟活”,在著述歷史中求得生命價值的體現。終於在太始四年(前93)左右,司馬遷完成了《史記》這部空前的巨著,這是一部“無韻之《離騷》”,是一位學者對君主的淫威和殘酷的命運所能采取的反抗。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東漢末始稱《史記》。它是中國古代部由個人獨立完成的具有完整體繫的著作。總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餘字,又是到那時為止規模的一部著作。全書由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構成。“本紀”是用編年方式敘述歷代君主或實際統治者的政績,是全書的大綱;“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項列出各歷史時期的大事,是全書敘事的補充和聯絡;“書”是天文、歷法、水利、經濟等各類專門事項的記載;“世家”是世襲家族以及孔子、陳勝等歷代祭祀不絕的人物的傳記;“列傳”為本紀、世家以外各種人物的傳記,還有一部分記載了中國邊緣地帶各民族的歷史。《史記》通過這五種不同體例的文字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構成了完整的歷史體繫。這種著作體裁簡稱為“紀傳體”,以後成為歷代正史的通用體裁。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坦承,他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因此,《史記》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而且在文學上、哲學上都具有極高的成就。


    為了再現歷史上的場景和人物活動,《史記》很多傳記是用一繫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構成的。如本書所選《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是用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等故事構成。而且,《史記》的故事,有不少極富戲劇性,在逼真的場景、尖銳的矛盾衝突中展開。如《李將軍列傳》寫霸陵醉尉呵斥李廣夜行,就是一個很好的戲劇小品。另外,《高祖本紀》中記敘了著名的“鴻門宴”的故事,簡直是一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獨幕劇,人物的出場、退場、神情、動作、對話,乃至座位的朝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史記》中寫得為壯麗動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劇命運。如《項羽本紀》寫項羽後失敗自殺,竟用了一二千字,淋漓酣暢,動人心魄。


    《史記》的語言藝術,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被尊為典範,代表了駢文以前所謂“古文”的成就。


    我們從《史記》中選出十八篇,供初學者學習。在編排方面,略去注釋,采用雙欄文白對照的形式,這種形式類似“直讀”,讀者可以“不求甚解”地欣賞太史公的典雅美妙的文章。


    本書正文選用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史記》為主要參校本。凡文中出現衍文、脫文、誤文等錯漏之處,我們參照當代古籍研究成果,徑改。此外,在()中還會標識一些字詞讀音,以方便讀者閱讀。


    另外,每篇篇末的評議是從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及李景星《史記評議》中選出。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字伯涵,號滌生。道光年間進士。歷任武英殿大學士,直隸及兩江總督。一生以修身立德為己任,“讀書不二”是曾氏修身的基本法則。《讀書錄》為其研讀經史子集書籍的心得、考證及校勘,既是他讀書的求證,又是他實踐的思索。現攫取的《史記》曾氏筆記,以光緒二年丙子(1876)鼕湖南傳忠書局刻本《求闕齋讀書錄》為底本,參校上海世界書局本《曾文正公集·讀書錄》,並據湖南圖書館藏《求闕齋讀書錄》殘抄本卷三補苴校正,以饗讀者。李景星是山東費縣人,生當清末民初,精研歷史,有《史記評議》《漢書評議》《後漢書評議》《三國志評議》等著作,可惜現在社會上已經很難看到李氏的這些著作了。現選取的評議,是以東北師範大學版陸永品點校、李景星著《史記評議》為底本。需要指出的是,李氏的評議是難得的好文章,他大至篇章的命題、作品的中心、作者的用意、歷史人物的品評、歷史材料的運用,以及各書之間的異同、各篇自身的結構,小至一詞一語、一時一地的勘核推敲,都花費了許多工夫,做出了許多令人嘆服的分析和論斷。讀者隻要認真一讀,就可知所言絕非溢美。


    後,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應該有不少疏漏之處,敬請讀者多多指教。

    在線試讀
    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音痴)尤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音奪)四方,教熊、羆、貔、貅、(音出)、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音勛玉),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音雷)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音專虛)也。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像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音庫)。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極,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音痴)尤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音奪)四方,教熊、羆、貔、貅、(音出)、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音勛玉),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音雷)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音專虛)也。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像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音庫)。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極,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音居子)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肜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音顯)。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鼕。其民燠(音裕),鳥獸氄(音冗)。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兇,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音袞)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音銀),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為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