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叢書(共13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822-1192
    【優惠價】
    514-745
    【作者】 李四龍、王德恆、孫靜 等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古代史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ISBN】235756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575686
    叢書名: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叢書

    作者:李四龍、王德恆、孫靜等著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9月 


        
        
    "

    編輯推薦


    ★普及祖國的歷史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由學術造詣較深的專家擔任主編,每部書稿都經同行專家審閱。



    ★作者用大手筆寫通俗性著作,學術性、知識性、可讀性並重,力求深入淺出,使廣大讀者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本書側重於精華部分,不致於使讀者覺得冗長枯燥





    相關推薦: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叢書包括:《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漢語詞彙的流變》、《中國方志學》、《中國神話與小說》、《陶淵明的心靈世界與藝術天地》、《漢魏樂府的音樂與詩》、《中國人與印度洋》、《中國文化在東南亞》、《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觀》、《儒林外史的文化意蘊》、《中國古代音樂舞蹈史話》、《銅琵鐵琶與紅牙像板》、《中國古代印刷術》、《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漢語詞彙的流變》共13冊。這套叢書可分為文學、語言、歷史、哲學、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若干繫列,每個繫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請學術造詣較深的專家擔任主編,每部書稿都經同行專家審閱。



    《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是圍繞佛教在走進民間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對民間信仰、民間生活乃至民間文學的影響,闡發了佛教對中國民間社會曾經起過的歷史作用。具體來說,即對民間社會心理、民間社會生活、民間日常生活、民間傳承文學四個方面簡要地闡述了佛教對於民間社會的影響;同時,也普及了一些有關佛教方面的基本常識。



    在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叢書之《漢語詞彙的流變》這本書中,作者從詞和詞義、詞義是怎樣變化的、詞義關繫面面觀、名稱的新陳代謝、漢語詞彙的變遷與社會發展這五個方面展示了漢語詞彙的流變,帶領讀者走進中國語言的奇妙世界。



    ……













    作者簡介


    李四龍,男,1969年生,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繫、宗教學繫講師。1987-1991年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繫科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1-1993年在航天部上海新中華機器廠機關工作;1993-199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繫中國哲學專業,以“智*思想與宗教派佛教的興起”獲得博士學位。2001-2002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在哈佛燕京學社、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訪問學習。 作者的研究重點為中國佛教史、佛教哲學與比較宗教學。迄今已發表《民俗佛教的形成與特征》、《現代中國佛教的批判與反批判》、《佛教教育的學科設置和學制管理》等論文十餘篇,《佛教征服中國》、《當代學術入門:神學》二部譯著,以及《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一部通俗讀物。



    李漢秋(1939年4月— ),中國人文科學學者。任中國《儒林外史》學會會長、中國關漢卿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節慶研究會主任、中華母親節促進會會長、中華父親節促進會會長。致力於推進道德建設和建設中華節日體繫,是清明、端午、中秋傳統節日放假的“推手”之一。



    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盧嘉錫院士題寫中堂稱贊李漢秋“江漢秋陽通典籍,漢宮秋月諳詞章”。



    人文社會科學界泰鬥張岱年教授評價李漢秋:“《外史》《紅樓》深解味,漢卿實甫真知音”。



    ……









    目錄
    《漢語詞彙的流變》目錄:
    緒論
    一、詞和詞義
    (一)詞的意義與詞義的分解
    (二)詞義的構成
    (三)字義與詞義
    二、詞義是怎樣變化的
    (一)詞義的時代性
    (二)意義的新生與消亡
    (三)詞義範圍的變化
    (四)搭配關繫的變化
    (五)詞義的引申
    (六)詞和詞義的競爭——排斥與
    互補《漢語詞彙的流變》目錄:

    緒論

    一、詞和詞義

    (一)詞的意義與詞義的分解

    (二)詞義的構成

    (三)字義與詞義

    二、詞義是怎樣變化的

    (一)詞義的時代性

    (二)意義的新生與消亡

    (三)詞義範圍的變化

    (四)搭配關繫的變化

    (五)詞義的引申

    (六)詞和詞義的競爭——排斥與

    互補

    三、詞義關繫面面觀

    (一)詞的同義關繫

    (二)詞的反義關繫與反訓

    (三)音義關繫與詞的孳乳

    四、名稱的新陳代謝

    (一)舊名的繼承與消亡

    (二)新名的產生

    (三)專名與通名

    五、漢語詞彙的變遷與社會發展

    (一)古代漢語中幾種值得注意的詞彙

    (二)漢語的基本詞彙

    (三)漢語詞彙的復音化

    (四)漢語詞彙的發展與中國社會

    (五)漢語詞彙的發展與中外交流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目錄:

    一 佛教走向民間社會的歷史進程

    二 佛教信仰與民間社會心理

    (一)善惡報應

    (二)觀音信仰

    (三)淨土信仰

    (四)冥界信仰

    三 寺院生活與民間社會生活

    (一)寺院結構與寺院制度

    (二)日常行事與節日活動

    (三)幾種主要佛事活動

    (四)以寺院為中心的民間社會生活

    四 佛教影響下的民俗與民間日常生活

    (一)喪祭民俗

    宵節)

    (三)浴佛節

    (節(盂蘭盆節)

    (五)臘八節(佛成道節)

    五 變文、寶卷與民間傳承文學

    結束語

    ……




    在線試讀
    一、詞和詞義
    (一)詞的意義與詞義的分解
    2.詞義
    給詞下定義難,給詞義下一個定義也不容易。
    上面說過,詞是一種音義結合體。音是外在形式,一種物質外殼,這話的意思是說音是可以感知的(正常人可以聽得到)。既有形式,就要有一個內容,詞義就是詞的內容。這麼一說,有的人可能覺得詞義這東西是再簡單不過的了:月球的含義不就是晚上看到的月亮嗎?桌子的含義不就是可以放東西、可以坐在前面喫飯寫字的一種家具嗎?這樣說來,詞義就是一個詞指稱的事物了。不過我們要問:我們平時說“十五的月亮圓又圓”,為什麼不說“十五的月球圓又圓”呢?凳子上面也可以放東西,小孩子有時也在上面寫字,為什麼不叫桌子呢?我們再換一個問法,同是一樣事物,為什麼又叫月球又叫月亮呢?這麼一問,我們會覺得一個詞的詞義和它指稱的事物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這樣同物異名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北京人叫做三輪兒(三輪車)的,有的地方叫平板車;咱們現在叫做樹梢的,古代又叫做標。如果把一件事物的不同名稱放在一起比較,就會感到它們的含義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同。看來這詞的意義除了和它所指稱的事物有聯繫,其中必定還有別的因素,這另外一層因素就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
    一件事物可以有幾個不同的名稱,一個名稱(詞)又可以指不同的具體事物。當我們說到“車”這個詞的時候,它既可以指現在的汽車、火車、三輪車,又可以指過去的牛、馬拉的車和人挽的車,但我們覺得車的詞義還是一個,《新華字典》的解釋是:“陸地上的有輪子的交通工具。”坐,在古人說是屈膝跪於席上,臀部壓在腳後跟上;在今人說是屈腿坐在椅子上或者盤腿坐在床上或什麼地方,姿勢不同,但詞義好像也沒有變。這就是說,同樣的詞可以指稱若干種具體事物(包括動作),這從另一方面證明詞義並不等於它所指稱的對像。再者說,像上帝、神靈、魂魄,根本沒有這樣的事物存在,但你能說它們沒有詞義嗎?
    把上面說的意思總結一下,可以知道詞義是用一定的聲音固定下來的人們對事物特征的認識。詞義是人的認識,事物是認識的對像,兩者還不是一回事。由此看來,詞義有它的客觀性,因為人們認識的對像是客觀事物;詞義又有它的主觀性,因為認識的主體是人。不過,一種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本質的,也有一般的、非本質的。人的認識不可能吸納所有的特征,隻能選取其中的一部分。一、詞和詞義

    (一)詞的意義與詞義的分解

    2.詞義

    給詞下定義難,給詞義下一個定義也不容易。

    上面說過,詞是一種音義結合體。音是外在形式,一種物質外殼,這話的意思是說音是可以感知的(正常人可以聽得到)。既有形式,就要有一個內容,詞義就是詞的內容。這麼一說,有的人可能覺得詞義這東西是再簡單不過的了:月球的含義不就是晚上看到的月亮嗎?桌子的含義不就是可以放東西、可以坐在前面喫飯寫字的一種家具嗎?這樣說來,詞義就是一個詞指稱的事物了。不過我們要問:我們平時說“十五的月亮圓又圓”,為什麼不說“十五的月球圓又圓”呢?凳子上面也可以放東西,小孩子有時也在上面寫字,為什麼不叫桌子呢?我們再換一個問法,同是一樣事物,為什麼又叫月球又叫月亮呢?這麼一問,我們會覺得一個詞的詞義和它指稱的事物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這樣同物異名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北京人叫做三輪兒(三輪車)的,有的地方叫平板車;咱們現在叫做樹梢的,古代又叫做標。如果把一件事物的不同名稱放在一起比較,就會感到它們的含義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同。看來這詞的意義除了和它所指稱的事物有聯繫,其中必定還有別的因素,這另外一層因素就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

    一件事物可以有幾個不同的名稱,一個名稱(詞)又可以指不同的具體事物。當我們說到“車”這個詞的時候,它既可以指現在的汽車、火車、三輪車,又可以指過去的牛、馬拉的車和人挽的車,但我們覺得車的詞義還是一個,《新華字典》的解釋是:“陸地上的有輪子的交通工具。”坐,在古人說是屈膝跪於席上,臀部壓在腳後跟上;在今人說是屈腿坐在椅子上或者盤腿坐在床上或什麼地方,姿勢不同,但詞義好像也沒有變。這就是說,同樣的詞可以指稱若干種具體事物(包括動作),這從另一方面證明詞義並不等於它所指稱的對像。再者說,像上帝、神靈、魂魄,根本沒有這樣的事物存在,但你能說它們沒有詞義嗎?

    把上面說的意思總結一下,可以知道詞義是用一定的聲音固定下來的人們對事物特征的認識。詞義是人的認識,事物是認識的對像,兩者還不是一回事。由此看來,詞義有它的客觀性,因為人們認識的對像是客觀事物;詞義又有它的主觀性,因為認識的主體是人。不過,一種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本質的,也有一般的、非本質的。人的認識不可能吸納所有的特征,隻能選取其中的一部分。

    同一樣東西,人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它。三輪車從輪子的數目著眼,平板車從車板的特征著眼,這樣就可以和其他車子區別開來。把樹的末端叫梢,是取末端木枝細小的特征;古人叫做標,是取其上端表露的特征。稱月球,有一種科學的含義在內(球體);叫月亮,是取其夜晚的光亮引人注目,可以和夜空中的星星區別開來。古人把脖子叫做頸,是取其挺直的特征;把山稱為岡,是取山形像脊梁在上的特征。德國學者弗雷格曾舉過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啟明星和黃昏星雖然指同一個行星——金星,但它們的涵義並不相同。中國學者也有大致相同的認識。《詩小雅大東》中有“東有啟明,西有長庚”的話,宋代的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啟明、長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謂之啟明;以其後日而入,故謂之長庚。”“先日而出”和“後日而人”就是人們觀察到的同一個金星的兩方面特征。當我們說啟明星就是長庚星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一樣東西,但詞是兩個,讀音不同,意義也有區別。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區別,起人們選取了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征。

    既然要選取,總要有一個考慮,重要的就是要把一個事物同其他與之相關的事物區別開來。比如燈、庭燎、火把都是用來照明的,這是相關的三種事物。燈,繁體作“烴”,原來寫作鐙。鐙字的右邊“登”是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肉食、形似高腳盤的一種器皿。古代的燈是一種燈盞,可以盛油置捻燃火照明,其形制與登相似,故名之日鐙。庭燎,《詩小雅庭燎》裡說:“夜未央,庭燎之光。”這是古代用於庭中照明的一種火炬。《說文》:“燎,放火也。”這是著眼於燃火的特點。至於火把,它是束成柱形的,可以用手握,這是著眼於外形和使用方法。古人說病情好轉叫瘥,是取病情減輕的特征(“瘥”與“差”應看做是同源詞);又叫愈,是取越渡(向好的方面越渡)的特征。

    咱們選詞造句是用來交流思想的,如果連事物都區分不開,又怎麼能交流呢?所以,人們對事物特征的選取重在區別。從另一方面說,在確立詞義時隻要區別得清楚、能滿足人們交際的需要,也就夠了。很多人並不了解水的化學構成,不了解光的物理性質,不了解鹽的化學的、藥物的性質,但你能說他們不了解這幾個詞的意義嗎?他們幾乎每天都在用這些詞和其他的人進行交流。別的人對這些詞也有相同的理解。由此看來,詞義並不一定等於科學定義和科學概念。

    說到這裡,咱們對詞義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這還不夠。科學家們把物質分解成分子、原子,分子和原子是深層結構的東西,光憑咱們的肉眼看不著,但這樣的分析能使我們對物質有更深刻的認識。那麼對詞義能不能做類似的分析呢?回答應當是肯定的。語言學家在研究語音時,有音位和音素的分析,如果對詞的某一個意義(就是一般說的義項)做深入一步的分解,咱們也可以找到組成每一個義項的“語義原子”——語言研究者把它稱作義素。咱們講詞彙的變化牽涉到這個概念,應當有所了解。

    《現代漢語詞典》對“男人”這個詞的解釋是“男性的成年人”。這個解釋包含了三個意義要素:男性(講性別)、成年(講年齡段)、人(所屬的大類)。這本詞典對“寡婦”一詞的解釋是“死了丈夫的女人”,這個解釋包含的義素是:女性、成年、丈夫死亡。你看,平時咱們說到這兩個詞,誰也不會想那麼多,經這麼一一分析就清楚多了。

    下面舉古代的例子。《孟子梁惠王上》講到有的國君不施行仁政,“塗(路)有餓莩而不知發”。這個“發”是什麼意思?有的說是發放。東漢的趙岐解釋說:“道路之旁有餓死者,不知發倉廩以用賑救之。”可見這個“發”是打開的意思(雙音詞“揭發”、“發掘”中的“發”也是打開的意思),它的義素構成是:(使)覆蓋的部分+離開。如果說是發放(救濟糧),那麼“發”的義素構成是:(使某物)離開原處+交付(他人)。可見這兩個“發”不一樣。一般認為“越”和“過”是一對同義詞,都有渡過的意思,但還不能輕易給這兩個詞畫等號。曹操《短歌行》寫道:“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指賢人枉駕前來)。”“越”是一般的經過,所以和“度”連言。《漢書魏相傳》說:“日月不過,四時不忒。”這個“過”和“忒”(差誤)放在一起,是說超越了一定的限度。這樣一分析,就可以看出在上面一句話中,“過”比“越”多了一個義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過”又引申出過頭、罪過的意思,“越”就不行。

    詞義的分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詞義、辨析同義詞,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詞義的發展變化。比如說“淡”,它的詞義構成包含某種成分的比例:

    (1)“薄味也”(《說文》)。“淡乎其無味”(《老子》)。

    食物飲品的味道+某種成分+少

    (2)後常指鹽分少

    食物飲品+鹽分+少

    (3)轉指顏色淺

    某一種顏色+某種成分+少

    (4)引申指恬淡

    處世態度+激烈的熱情+少

    (5)引申指冷淡

    對人態度+熱情+少

    不過義素分析是一件很復雜的事,結合漢語詞彙的實際,還需要做很多的研究,但它的確為我們研究詞義開闢了一條新路。

    (二)詞義的構成

    觀察一下漢語的詞就可以知道,有的詞隻有一個意義,這叫單義詞,比如酒、錢、蔬菜、火車。因為它們隻有一個義項,這樣的詞就好掌握。可是還有很多詞,一個詞就有好幾個意義,這叫多義詞,掌握起來就困難一些。一個詞如果有好幾個意義,學起來就不能平等看待,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個意義都要把它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上,分出一個主次先後來,理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繫,這就是咱們分析詞義構成的主要目的。

    ……

    ——選自《漢語詞彙的流變》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