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事物掌故叢談(大字本)(全三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980-1422
    【優惠價】
    613-889
    【作者】 楊蔭深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ISBN】97875326471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647170
    作者:楊蔭深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8月 

        
        
    "

    編輯推薦
    【日常事物原始本真】《事物掌故叢談》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基本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此次重排的“大字本”,則按相同相近主題合並為三冊,即《歲神娛》《花蔬飲》《衣住用》(按分冊書名各取一字組成新的分冊名)。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特色。日常生活中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狀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撚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
    【民俗文化市井百態】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逐漸加深,大眾對民俗文化的興趣也日益濃厚。楊蔭深先生是著名的古典文學史家和民俗學家,深厚的學養根底使這套書集文學歷史、民間風俗於一體,按照楊蔭深先生撰寫《事物掌故叢談》的初衷來說即:不談軍國大事、典章制度,隻談日常事物、風俗人情;不求深奧,隻求生趣;不構鴻篇巨制,隻圖探明原委。
    【民間記憶親近歷史】《事物掌故叢談》談論的事物有五百餘種,雖大都是散落在大歷史之外的小場景、小事物,卻是真正的民間記憶,現代人與古人通過這些日常事物的維繫而變得親近起來,歷史仿佛也不再是遙遠的過往:古人過端午節,我們也過;古人在鼕至祭祀,我們在鼕至也追思亡者;古人謳歌的牡丹、芍藥,如今依然被賞玩……隻是這幾千年的歲月,其中的往事和故事隻有翻開這套書,細讀下來,纔能明了。 
    內容簡介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分為“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類,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初來源及其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了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撚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的百科全書。此次重排“大字本”,特地精選70幅《點石齋畫報》及同時代圖作作為插圖,令圖文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全書正文字號采用四號字,排版疏朗,特別適合中老年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楊蔭深(1908—1989),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市鄞州區)。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學大綱》《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學術家列傳》《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編年長編》《中國古代遊藝研究》《古今小說來源考》《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等。
    目錄
    分冊《歲神娛》
    《歲時令節》 歲時/旦/財神日/人/社日/上巳/清明/浴佛節/立夏/端午/天貺節/伏日/立秋/七/地藏王生日/中秋/重陽/十月朔/鼕至/臘日/祀灶日/除夕
    《神仙鬼怪》 玉皇/三官/泰山神/城隍神/文昌/關帝/灶神/門神/財神/土地/天妃/觀世音/西王母/八仙/張仙/閻羅/鐘馗/五通/白蛇/狐妖
    《遊戲娛樂》 圍棋/像棋/球戲/拳擊/雜耍/魔術/獸戲/禽戲/鬥戲/博戲/歌謠/俗曲/舞蹈/相聲/講書/寶卷/彈詞/鼓詞/戲劇/電影

    第二分冊《花蔬飲》
    《花草竹木》 牡丹芍藥/臘梅水仙/辛夷玉蘭/薔薇玫瑰/海棠茉莉/鳳仙雞冠/木犀芙蓉/蘭蕙菊華/菖蒲蓍艾/靈芝人參/蘆荻/麻棉/竹類/松柏/樟楠/椿樗/槐楓/桐漆/楊柳/桑柘/棕櫚/荊棘
    《谷蔬瓜果》 稻麥/粱黍稷菰/豆菽花生/菘芥芸苔/芹苋菠薐/萊菔蕪菁/藷芋荸荠/蕈菇木耳/蔥韭蒜苔/瓜瓠茄子/梅杏/桃李/梨柿蘋果/柑橘橙柚/橄欖櫻桃/楊梅枇杷/石榴葡萄/甘蔗香蕉/蓮藕菱芡/棗栗核桃/荔枝龍眼
    《飲料食品》 茶/酒/漿汁/乳酪/飯/粥/餅面/糕團/油/鹽/醬/醋/豉/糖/蜜/肉/羹/珍羞/素食/煙

    第三分冊《衣住用》分冊《歲神娛》
    《歲時令節》  歲時/旦/財神日/人/社日/上巳/清明/浴佛節/立夏/端午/天貺節/伏日/立秋/七/地藏王生日/中秋/重陽/十月朔/鼕至/臘日/祀灶日/除夕
    《神仙鬼怪》  玉皇/三官/泰山神/城隍神/文昌/關帝/灶神/門神/財神/土地/天妃/觀世音/西王母/八仙/張仙/閻羅/鐘馗/五通/白蛇/狐妖
    《遊戲娛樂》  圍棋/像棋/球戲/拳擊/雜耍/魔術/獸戲/禽戲/鬥戲/博戲/歌謠/俗曲/舞蹈/相聲/講書/寶卷/彈詞/鼓詞/戲劇/電影

    第二分冊《花蔬飲》
    《花草竹木》  牡丹芍藥/臘梅水仙/辛夷玉蘭/薔薇玫瑰/海棠茉莉/鳳仙雞冠/木犀芙蓉/蘭蕙菊華/菖蒲蓍艾/靈芝人參/蘆荻/麻棉/竹類/松柏/樟楠/椿樗/槐楓/桐漆/楊柳/桑柘/棕櫚/荊棘
    《谷蔬瓜果》  稻麥/粱黍稷菰/豆菽花生/菘芥芸苔/芹苋菠薐/萊菔蕪菁/藷芋荸荠/蕈菇木耳/蔥韭蒜苔/瓜瓠茄子/梅杏/桃李/梨柿蘋果/柑橘橙柚/橄欖櫻桃/楊梅枇杷/石榴葡萄/甘蔗香蕉/蓮藕菱芡/棗栗核桃/荔枝龍眼
    《飲料食品》  茶/酒/漿汁/乳酪/飯/粥/餅面/糕團/油/鹽/醬/醋/豉/糖/蜜/肉/羹/珍羞/素食/煙

    第三分冊《衣住用》
    《衣冠服飾》  袍/裘/衫/襖/馬褂/背子/裙/褲/帽/襪/鞋/靴/巾/帶/被/褥/衣料/首飾/脂粉/夾袋
    《居住交通》  宅舍/堂室/齋軒/樓閣/臺亭/園囿/廚灶/溷廁/門戶/窗牖/旅寓/寺觀/道路/橋梁/車輪/輿轎/乘騎/舟楫/郵電/航空
    《器用雜物》  筆墨/紙硯/扇拂/鏡鋻/梳篦/針剪/碗盆/杯盤/匙箸/壺瓶/甑鑊/燈燭/幾案/凳椅/廚箱/床榻/枕席/箕帚/度量/權衡/便器
    前言
    述華夏之古,記乾坤之鋻
    ——楊蔭深先生《事物掌故叢談》大字本序
    仲富蘭

    乙未年末,上海辭書出版社責任編輯朱志凌先生給我寄來楊蔭深先生《事物掌故叢談》(以下簡稱《叢談》)的典藏本一函,分量沉甸甸的,朱先生特意囑我為再版的楊先生大著寫個序文。我有點誠惶誠恐,楊蔭深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輩,若論年紀,先生是我父親那一輩的長者;先生如今已經謝世,承傳他的學術思想,傳播他的著述作品,向年輕的讀者進行介紹和導讀,是我這一代學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責無旁貸啊!在此,我就談談閱讀楊先生這部《叢談》的淺薄體會,與當今的青年讀者做一個交流,也向各位前輩和學術新銳請益。述華夏之古,記乾坤之鋻
    ——楊蔭深先生《事物掌故叢談》大字本序
    仲富蘭

    乙未年末,上海辭書出版社責任編輯朱志凌先生給我寄來楊蔭深先生《事物掌故叢談》(以下簡稱《叢談》)的典藏本一函,分量沉甸甸的,朱先生特意囑我為再版的楊先生大著寫個序文。我有點誠惶誠恐,楊蔭深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輩,若論年紀,先生是我父親那一輩的長者;先生如今已經謝世,承傳他的學術思想,傳播他的著述作品,向年輕的讀者進行介紹和導讀,是我這一代學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責無旁貸啊!在此,我就談談閱讀楊先生這部《叢談》的淺薄體會,與當今的青年讀者做一個交流,也向各位前輩和學術新銳請益。
    《叢談》是楊蔭深先生於1940年代編撰的一部力作,也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初版於1945年2月。掐指算來,已經出版七十多年了,七十年來,世局翻騰,滄桑多變,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在民俗文化層面上就更顯示出五彩斑斕的色彩,在衣食住行、生產交通、婚姻嫁娶、歲時節令、生老病死、娛樂休閑、信俗禁忌等各個層面的一繫列變革和嬗變,自然也會引起每一個中國人對於生活方式、傳統信仰、人生價值、人生追求等諸多方面的思考。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叢談》一版再版,至今還受到讀者們的歡迎,就顯示出它的價值所在。
    我是1980年代初讀到這本書的。那個年代,我們國家剛從一場“浩劫”後復蘇,大病初愈,百廢待興,青年一代都在彷徨中尋找精神食糧,千方百計找書讀。就在那個時候,我讀到了這部《叢談》,至今家裡還珍藏著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影印合訂本。我覺得這部叢談的類目宏富,編排得體,包括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門類。這些分類當然還不是嚴格的民俗學意義的科學分類,但它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初來源和歷史演變,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的許多典故常識,給我耳目一新之感。1985年,時經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任職的鄧德先生的幫助和指點,知識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本拙作《中華風物探源》,雖然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彙聚了我當年的思考與追尋。至今想來,寫作過程中,我就深受這部《叢談》所給予的啟發與靈感,是它逐漸將我指向了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的研究路徑。
    怎麼來看這部《叢談》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叢談》既是一部濃縮了的中華民俗史,也是內涵廣博而底蘊厚重的百科全書。古代交通,如俗話說的“南船北馬”,是指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委就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布,船舶運輸適應“水鄉”的需要;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氣候,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馬匹因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馴化為代步工具。再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的話題,為了治理水患,大禹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十三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百工”被西周朝廷列為“六職”之一。《周禮•考工記》曰:“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西周各種具有專業技藝的工匠,幾乎全被網羅到官府之中,成為“在官之工”。“在官之工”一般都有專門的技能,甚至掌握世代相傳的秘方絕技。有些身懷絕技的“工巧奴”,還被擢升為“工師”,負責組織管理生產,傳授技藝。官營作坊將“百工”聚集在一起,起著互相觀摩、互相激勵的作用。於是,官營手工作坊,便成為培養有技術的手工業工人的場所,在其中產生了中國早的藝徒訓練。楚玉鏤雕,玉器奇葩。古往今來的工匠們“以天地為洪爐,以造化為大冶,銅綠山映紅古今。以銅作兵,莊王威名播春秋。臥薪嘗膽,越王利劍斬吳鉤。曾侯乙編鐘,古樂清音。治絲麻,績帛絹,以為民衣。”《論語•子張》:“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古往今來,中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在造物與器具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物質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彪炳千秋。
    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見證了甲骨金文,小篆秦隸,省改籀篆,古字立新。鬻熊錄《鬻子》,言君子之謀,為子書之祖。春秋百家爭鳴,文人墨客,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審文之榮枯,察風格變遷之妙。《叢談》中多有涉獵,述往事,思來者,無論荊楚玄想,抑或吳越清綺,乃至齊魯尚禮、燕趙悲歌,東西南北合璧、交融,盡美中華文化典籍。此乃開蒙啟迪。
    千百年來的歲時節令、婚姻壽誕喜慶,中華大地上風格殊異的地方風俗,記述各方水土之傳統習慣,然反映著當地人民的道德風尚、民眾信仰和社會生活的諸多事像,飽含著豐富素和文化價值。《叢談》如對神明及祖先的祭祀、節令的敘情、娛樂和競技,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更多地領略先賢的市井生活,以及他們口口相傳或筆墨書寫而保存的點點滴滴風俗,由此更崇尚、更景仰民族固有的正氣,以達今日之子孫後代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抒發對於鄉黨聯歡和親友款敘之情。全國性的傳統信仰,地方性神明和各種神靈崇拜,透過這些林林總總民間習俗,可以探索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民俗文化的淵源,更能感受到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叢談》這部書,述華夏之古,記乾坤之鋻。五千載春秋,千萬裡家國,東方暨白,華夏永生。“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這是我為感佩的。《叢談》大量輯錄了正史、野史、方志、筆記等前賢的古籍,他沒有發表自己的評論,而是將自己的觀點隱藏在編輯體例之中。辨析、梳理得當,這正是歷史上編撰這類資料書的重要特點。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編修類書的文化傳統,北宋太平興國二977年)三月,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的《太平御覽》堪稱中國類書之冠。在《太平御覽》以後還有《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及宋真宗趙桓時期編的龜》合稱為“宋代四大類書”。這四大類書的編撰影響極其廣泛,對後世《永樂大典》《淵鋻類函》《古今圖書集成》等鴻篇巨制的出現,都產生過重要影響,內容宏富,收錄廣博,體例較完備,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資料,是很有使用價值的工具書。類書是古代典籍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先人智慧與纔能的結晶,它們為中國文化平添了絢麗的光彩,也為文明的進步,留下了的見證。
    當然,這部《叢談》,雖不能與官修類書相提並論,但它的特色是很鮮明的。在抗戰艱辛的年代中,楊蔭深先生憑一己之力,在古代典籍的大海中,索引鉤沉,披沙瀝金,梳理出民眾生活事物掌故,彙於一爐,這種志在弘揚整理華夏文化,傳承民族精粹的志向是可貴的,而“甘坐冷板凳”的刻苦治學精神更是彌足珍貴!有人或許對這種學術成果不屑一顧,認為它都是古書上輯錄下來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做學問,寫文章,我歷來崇尚兩種價值,一個是獨具慧眼的新穎觀點;一個是可以實用的資料功用,前者振聾發聵,後者則可為後來者提供可資借鋻的資料功用。打一個也許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如同你有人民幣,一個是銀票支票,一個則是一百的硬幣,孰優孰劣,其實,他們的價值量是相等的,所不同的隻是形式而已。
    現在學界有一個很壞的風氣,表現為食洋不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很有市場,一些研究者的研究內容大量抄襲國外,跟在洋人後面亦步亦趨,嚴重脫離中國的實際情況。現在回頭看楊蔭深先生那一批民俗學人,他們“有熱心腸,坐冷板凳”,懷抱振興中華文化的理想,夜以繼日,孜孜不倦,鈍學累功,積學聚寶,整理和研究,艱苦地磨礪。那個年代出過一大批專家,為民俗學術事業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貢獻,其精神本身就是值得後學繼承的一筆寶貴財富。
    亙古以來,歷朝歷代的風俗總是器物文化、世道人心的伴生物,它也是時代走向與社會發展的伴生物。近世以來,中國社會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跨越,以及當今社會正在向信息文明邁進,作為民眾生活固有的組成部分,日常的生活事物正在出現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然而,當今的態勢是: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外越來越多,但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卻越來越少,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五千年來所有中國人的智慧,我們不僅要學習和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結合當代社會生活的實際,把它運用到現實當中來,與時代結合,與現代生活結合,與方興未艾的“文創”結合,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貢獻我們每個人的力量。
    重讀楊先生的這部書,我感到應該有一種發展的思想,我特別想說的就是,如果將這部《叢談》書名中的“事物”改成“風物”的話,可能與這個眼花繚亂的時代更為貼切。當然,限於時代和條件,這又是我們不能苛求於楊先生的。
    1986年,我曾提出研究“風物”的概念。多年來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舉例說吧,辛亥革命之前,各類制造精巧、五光十色的洋貨如鐘表、眼鏡、玻璃器皿、洋布、洋油、洋皂、洋針、火柴等大量輸入,這樣洋貨固然都是物質的;但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或使用,或感新奇,或為炫耀,或為了方便利用,或作為饋贈禮品,以購用洋貨為時尚;繼而國內的民族資本紛紛投入,興辦實業——這就是“風物”的導入引發國內的工業變革,這本身就是一種非物質的東西,即精神在起的作用。或許這樣理解“民俗”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是恰當的,至少是不無裨益。我對“民俗文化”的定義是:它是溝通民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間社區的和集體的人群意願,並主要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沿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像(參閱拙著《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第2版)。“風物”是從歷史沿傳來的,又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生生不息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心態、習慣、儀式、制度等,是一個外延相當廣泛,反映民間文化一般的概念。
    “風物”一詞早源於晉人陶淵明“天氣澄和,風物閑美。”(《遊斜川》詩序),一般概念包含著這幾層意思:一是指風光景物;二是指風俗物產,“叢談”所述大體如斯;三是它就是整個民俗的代稱。“風物”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獨特寫照,它是民眾恆常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更充滿著親切與溫暖的鄉愁。記得有妙文說及,我借用了,並略作改動:婉約江南,塞外關東,風霜西北,地域雖不同,風物各相異,但它們都寄托著我們久遠而悵惘的、聊以慰藉的鄉愁。那些鮮活的,有聲、有色、有形、有味的記憶,如果它們的存在不能上升到恆常,那麼還有什麼東西更值得我們去記錄呢?真正的民間好風物,並不完全屬於時空閾限中的那方水土,而是更廣大民眾心靈的情感共鳴。林林總總的事物,如今稱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種表現形式,在當今事物更新的速度讓人目不暇接的時代,當我們靜心釐清這些“風物”的由來、發展、變化時,並循著這些“風物”載述年輪之曲徑,不斷地駐足、尋覓,在鄉愁的記憶中,我們就眼神明亮,內心清淨。
    泱泱中華大地,物華天寶、地靈人傑,看看這裡如此眾多的名勝古跡,探尋這些古城、書院、碑林、詩牆、樓閣、文廟、寺院、博物館、紀念館、古墓葬、古遺址、民俗村……還有那浩如煙海的文史典籍,格調清新的民俗風情、千奇百怪的地域風俗,表明華夏兒女生活得有滋有味,中國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總是那樣豐富多彩化格局。中國人民愛開創,敢開拓,也善於創造,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華夏子孫必將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財富,創造和諧,創造文明。瑰麗多姿的中華風物必將為燦爛的中華文明永續輝煌,在人類文明史上書寫新的篇章。
                                               
    2016年2月12日於滬上五角場凝風軒

    (本文作者為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媒體評論
    【新華社】半個多世紀以後,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對民俗文化的興趣也日益濃厚。上海辭書出版社將《事物掌故叢談》重新排印面世,鮮活地再現了市井生活的豐富與真實。
    【人民網】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的楊蔭深先生,在科學考據的基礎上,對於遺失的節日習俗、神秘的鬼狐現像、有爭議的神仙事物、金魚排隊的魔術表演等進行了還原、澄清、揭秘。《事物掌故叢談》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市井寫真,妙趣橫生,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為一體的百科全書。
    【中國文化報】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的代表作,初版於1945年。全套包括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等9冊,其內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500多種事物的*初來源和歷史演變,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
    【解放日報】上海辭書出版社近日重磅推出年度民俗文化精品圖書《事物掌故叢談》。其內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初來源和歷史演變,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新華社】半個多世紀以後,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對民俗文化的興趣也日益濃厚。上海辭書出版社將《事物掌故叢談》重新排印面世,鮮活地再現了市井生活的豐富與真實。
    【人民網】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的楊蔭深先生,在科學考據的基礎上,對於遺失的節日習俗、神秘的鬼狐現像、有爭議的神仙事物、金魚排隊的魔術表演等進行了還原、澄清、揭秘。《事物掌故叢談》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市井寫真,妙趣橫生,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為一體的百科全書。
    【中國文化報】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的代表作,初版於1945年。全套包括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等9冊,其內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500多種事物的*初來源和歷史演變,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
    【解放日報】上海辭書出版社近日重磅推出年度民俗文化精品圖書《事物掌故叢談》。其內容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初來源和歷史演變,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
    【新民晚報】《事物掌故叢談》全套包括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冊,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勞動報】古人之雅致生動、閑情逸趣、奇思妙想、原始本真無不穿越古今,躍然紙上。《事物掌故叢談》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為一體的百科全書。
    【新華書目報】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典籍,《事物掌故叢談》全書引用的典籍著作達百餘種,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掌故與事物一一對應,糾正前人誤謬不計其數,讀後頓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由此可見作者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因此其史料價值和考據價值也顯得尤為珍貴。

    在線試讀
    《事物掌故叢談》繫楊蔭深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一九四五年由世界書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叢書》,分冊出版。楊先生原計劃為十六種,囿於時代不安定,實際隻完成九種。一九八五年,九冊合為一冊由上海書店影印出版。二○一一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取得先生後人的支持,對此書重行校訂。全書以線裝書書冊形式並添配以精選的《點石齋畫報》等晚清風俗畫插圖,雙色精印,使之文圖並茂、雅致不凡。因限量發行,為難得一見之“典藏本”。二○一四年三月,再次運籌策劃出版“小精裝”,主要是根據其內容特點、讀者閱讀習慣以及傳統文化普及的需要,特在版式和形制安排上做了一些調整:首先,《事物掌故叢談》仍按原九冊獨立成書,以原各冊的分冊名為書名,一目了然。其次,文字改豎排為以橫排為主的橫豎交錯編排,改繁體為簡體,方便讀者閱讀。再則,延請當代書畫金石名家鄧明、潘方爾、趙澄襄諸位先生分別題簽、治印、配畫,相映成趣;另外還將全套書的總序及書名、篇目名等翻譯為英、日文,以期使更多讀者受益。“小精裝”一面世,果然擁躉者眾多,多家海外出版機構亦聞風而動。不久前已與一家香港出版社簽署繁體字版權協議。
    《事物掌故叢談》到底是怎樣一部書?時隔半個多世紀,一部不起眼的舊著為何竟如此吸睛?這在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教授專門為“大字本”所作序言裡解讀得非常清楚,無需我贅言。此書源於一九四五年,楊蔭深先生當時在商務印書館從事編譯工作。那時,胡山源先生在世界書局任編輯,正在編著《古今茶事》《古今酒事》兩部大書,經常向商務印書館借資料。楊先生受他的啟發,業餘時間也想搞些掌故一類的小冊子,先寫了《歲時令節》;由《歲時令節》牽涉到民俗風土中有許多迷信的舉動,又續寫了《神仙鬼怪》。胡山源先生聽說楊蔭深有此兩稿,就主動替他介紹給世界書局出版。世界書局的負責人陸高誼先生希望楊蔭深訂個計劃多寫幾種,當時擬訂了十六種。一九八五年按原樣影印出版時,楊先生感到原稱已名不符實,遂改稱《事物掌故叢談》。楊先生自稱有歷史癖,當時他遍覽典籍,精心梳理日常事物的起源和演變,使之掌故典章資料翔實、考證嚴謹、內容豐富。雖然這套書的內容是七十多年前編寫的,世事丕變,然其掌故,仍昭示其本質意義。誠如楊先生“總序”所述“我總覺前人的載籍還是值得我們現在去留戀的”,基於此,我們懷著恭敬的態度編輯出版該書,以遂先生“我們中國人,更應愛護中國過去的文化。錯誤的正可把它改正,正確的當然要把它更發揚出來,使知前人研究,也並非完全是不對的”之心願。《事物掌故叢談》繫楊蔭深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一九四五年由世界書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叢書》,分冊出版。楊先生原計劃為十六種,囿於時代不安定,實際隻完成九種。一九八五年,九冊合為一冊由上海書店影印出版。二○一一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取得先生後人的支持,對此書重行校訂。全書以線裝書書冊形式並添配以精選的《點石齋畫報》等晚清風俗畫插圖,雙色精印,使之文圖並茂、雅致不凡。因限量發行,為難得一見之“典藏本”。二○一四年三月,再次運籌策劃出版“小精裝”,主要是根據其內容特點、讀者閱讀習慣以及傳統文化普及的需要,特在版式和形制安排上做了一些調整:首先,《事物掌故叢談》仍按原九冊獨立成書,以原各冊的分冊名為書名,一目了然。其次,文字改豎排為以橫排為主的橫豎交錯編排,改繁體為簡體,方便讀者閱讀。再則,延請當代書畫金石名家鄧明、潘方爾、趙澄襄諸位先生分別題簽、治印、配畫,相映成趣;另外還將全套書的總序及書名、篇目名等翻譯為英、日文,以期使更多讀者受益。“小精裝”一面世,果然擁躉者眾多,多家海外出版機構亦聞風而動。不久前已與一家香港出版社簽署繁體字版權協議。
    《事物掌故叢談》到底是怎樣一部書?時隔半個多世紀,一部不起眼的舊著為何竟如此吸睛?這在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教授專門為“大字本”所作序言裡解讀得非常清楚,無需我贅言。此書源於一九四五年,楊蔭深先生當時在商務印書館從事編譯工作。那時,胡山源先生在世界書局任編輯,正在編著《古今茶事》《古今酒事》兩部大書,經常向商務印書館借資料。楊先生受他的啟發,業餘時間也想搞些掌故一類的小冊子,先寫了《歲時令節》;由《歲時令節》牽涉到民俗風土中有許多迷信的舉動,又續寫了《神仙鬼怪》。胡山源先生聽說楊蔭深有此兩稿,就主動替他介紹給世界書局出版。世界書局的負責人陸高誼先生希望楊蔭深訂個計劃多寫幾種,當時擬訂了十六種。一九八五年按原樣影印出版時,楊先生感到原稱已名不符實,遂改稱《事物掌故叢談》。楊先生自稱有歷史癖,當時他遍覽典籍,精心梳理日常事物的起源和演變,使之掌故典章資料翔實、考證嚴謹、內容豐富。雖然這套書的內容是七十多年前編寫的,世事丕變,然其掌故,仍昭示其本質意義。誠如楊先生“總序”所述“我總覺前人的載籍還是值得我們現在去留戀的”,基於此,我們懷著恭敬的態度編輯出版該書,以遂先生“我們中國人,更應愛護中國過去的文化。錯誤的正可把它改正,正確的當然要把它更發揚出來,使知前人研究,也並非完全是不對的”之心願。
    楊蔭深先生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此書溯源追本,資料豐富,無不言之有據,引經據典頗多,兼及領域甚廣,紹介事物五百餘種,風俗人情、衣食住行、花草竹木等日常事物無所不包,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為一體的百科全書,其史料價值和考據價值也顯得尤為珍貴。然書中某些名稱、地名、譯名難免與今不一致。之前的兩種版本,我們在尊重原著的原則下,對一些有明顯不同的內容酌加“編者注”,方便讀者對照。由於書中涉及對某些文字的解釋以及對事物名稱演變的詮釋,在編輯過程中,一些異體字或繁體字因行文需要仍予保留,如“盌”“牀”“筍”“竈”等。在此次“大字本”的編輯加工過程中,凡書中引用古籍文字,主要參照中華經典古籍庫和文淵閣四庫全書數據庫進行校訂,輔以部分刻本、抄本(如四部叢刊本、學津討原本、百川歸海本、知不足齋叢書本等)以及近人校本(以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為主);引自近人著作的文字,則根據能夠找到的出版物進行校核。對於校對中發現的文字差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采取了較為審慎的態度進行校改,一般而言,以文意為基礎,以較權威的版本為準,以多數版本為依據。當然,如果引文不是明顯有錯或非明顯的遺漏,通常還是遵照作者原文。這一做法也得到楊先生的公子楊忠煌先生的認可和贊賞。另外,此次印行特地精選了七十幅晚清風俗畫,契合的主題使得圖畫與文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先後幾任辭書社社長都非常支持對這套舊著的“精耕細作”,這是作為編輯的欣慰。從秉承歷史與現代合璧的設計理念“典藏本”,到被孔夫子網炒到一套(注:毛邊本)的“小精裝”;而今又推出“大字本”,字號大,開本也大,非常適合中老年讀者的悅讀。或許以後還會再搞出幾個不同的版本來。如此,不僅增加閱讀樂趣,提高傳統文化修養,又可供讀者茶餘飯後增加一些談助。
    另,“大字本”限於篇幅,原著各冊的附錄部分不予收錄。謹此說明。
    朱志凌  二○一六年七月七日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