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經典之門(全四冊)國學泰鬥饒宗頤、康震等解讀55種傳統文化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328-1924
    【優惠價】
    830-1203
    【作者】 饒宗頤主編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75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097565
    作者:饒宗頤主編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 與錢鐘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領銜作序,40位大陸港澳臺知名學者精心撰寫導讀,55種中華經典從此走下神壇與您相擁!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其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勇,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 聯袂推薦。
    ★ 博雅教育經典讀本,理解中國5000年文化的樞紐。
    ★ 國際視野,經典與現代結合的典範。博取眾家之長,勾連古今中外,跨學科、與現代社會“接地氣”解讀。
    ★ 跨界思維,用講故事的方式將人文與現代社會諸多領域打通。
    ★ 日常生活審美化、詩意棲居、心靈療愈的好伴侶。
    即將來臨的AI時代,文化與科技耦合成為創造力與競爭力的根基,中典將會有大功用於世。


    適合閱讀群體:
    ·大學生。博雅教育,通識教育;傳統文化傳承者、復興者與踐行者的責任;打通文化與科技“任督二脈”,在AI來臨時代增強自己的創造力與競爭力。
    ·中學生。素質教育——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為後續語文、歷史、政治、地理等科目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都市青年。朋友圈很多人愛抄佛經、練書法等,這些技藝需要與文化相結合纔能更好地實現提升自己的品味、增加談資與更多領域朋友對話、放空負面情緒、為靈魂尋找靜謐歸宿等目標。
    ·提倡素質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全家共讀經典,奧數、鋼琴等技藝不能錯過,閱讀經典更是全方位提升自己價值的必要途徑。
    ·閱讀推廣人。經典是有味道的,“都雲世人痴,誰解其中味?”對經典的解讀至關重要。他們需要這一套輔助裝備來更好地推廣閱讀。
     

     


    ★ 與錢鐘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領銜作序,40位大陸港澳臺知名學者精心撰寫導讀,55種中華經典從此走下神壇與您相擁!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其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勇,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 聯袂推薦。


    ★ 博雅教育經典讀本,理解中國5000年文化的樞紐。


    ★ 國際視野,經典與現代結合的典範。博取眾家之長,勾連古今中外,跨學科、與現代社會接地氣解讀。


    ★ 跨界思維,用講故事的方式將人文與現代社會諸多領域打通。


    ★ 日常生活審美化、詩意棲居、心靈療愈的好伴侶。


         即將來臨的AI時代,文化與科技耦合成為創造力與競爭力的根基,中典將會有大功用於世。


     



    適合閱讀群體:


    ·大學生。博雅教育,通識教育;傳統文化傳承者、復興者與踐行者的責任;打通文化與科技“任督二脈”,在AI來臨時代增強自己的創造力與競爭力。


    ·中學生。素質教育——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為後續語文、歷史、政治、地理等科目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都市青年。朋友圈很多人愛抄佛經、練書法等,這些技藝需要與文化相結合纔能更好地實現提升自己的品味、增加談資與更多領域朋友對話、放空負面情緒、為靈魂尋找靜謐歸宿等目標。


    ·提倡素質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全家共讀經典,奧數、鋼琴等技藝不能錯過,閱讀經典更是全方位提升自己價值的必要途徑。 


    ·閱讀推廣人。經典是有味道的,“都雲世人痴,誰解其中味?”對經典的解讀至關重要。他們需要這一套輔助裝備來更好地推廣閱讀。


    ·黨政機關干部。文化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現在社會發展不能依賴“鋼鐵”(工業)經濟,更多地需要轉型到創意(創造力)經濟上來;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名片,黨政機關干部需要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身體力行,閱讀經典,提高傳統文化素養。


     




    1.國學經典破門而入的鑰匙,通往國學精深閱讀的橋梁。


    閱讀經典對於人的精神成長、靈魂塑造、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倡導閱讀經典是社會與出版機構共同的價值取向。但是,隨著大眾閱讀的普及,經典似乎離讀者越來越遠,讀者對於經典有“讀不下去”的困惑,讀不下去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的經典卷帙浩繁,《史記》有52萬多字,《明史》已擴至280萬字,二十四史共有3259卷,再加上《清史稿》536卷,這還不包括哲學、文學類的經典作品,數目繁多的經典使讀者產生了選擇性的困難;二是,經典作品本身的閱讀障礙。如語言的佶屈聱牙、晦澀難懂。三是作品產生的時代離我們較遠,讀者對於經典的現代價值認識不夠,對於什麼是經典、經典告訴了我們什麼、怎麼閱讀經典,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認知。


    《經典之門》為我們閱讀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版本。本書是閱讀經典的入門之作。本書將中國古代的經典作品分為“先秦諸子”“哲學宗教”“文學”“歷史地理”四個門類,基本上將古代經典作品網羅其中。讀完本書,可以對中國古典經典作品有一個總貌式的認識。可謂國學經典破門而入的鑰匙,是進一步通往精深閱讀的橋梁。


    2.國學泰鬥饒宗頤領銜,大陸港澳臺40位大家攜手創作,博取眾家之長,勾連古今中外,跨學科解讀文本。


    本書是一種導讀式的作品,二十餘位大陸港臺的學者,對中國古典經典作品做了深入的解讀,這些作者大多是在經典作品研究方面學有專精的學者,他們的解讀,言簡而義深,文筆通俗清新流暢,文本高中以上程度就可以閱讀,適合對中國經典有興趣的各類讀者。例如香港學者關瑞至在解讀劉邵《人物論》中,開篇提到 “二十世紀管理學人纔輩出,但當中彼得·杜拉克無疑是大師中的大師,影響之巨,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他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所有企業歸根到底隻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用人。所謂管理,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繫列如何開發、如何選撥、如何配置、如何調動人力資源,以至獲得*產出的行為。可惜的是,世上大多數管理人員,所做的人纔決策並不理想,有研究顯示,成功率低至三成,換言之,企業用人,每十次就有七次出錯。”這個解讀的優點,在於既能走入經典,又能找到經典與現代的結合點,能夠找到經典的現代價值與意義。


    3.實際價值和閱讀功能並舉。


    今天,我們為何憎恨我們的文化粗鄙化?我們又為何懷念民國風度?


    古人熟讀經典,“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經常有詩詞佳作傳世,今人遊玩隻知道拍照發朋友圈說“美美美”。


    全球化時代,走出國門的每個中國人身上都包含著中華文化的因子,很多人隻知道“買買買”,人頭攢動,一擲千金,敢問文質彬彬、禮儀之邦的中國風範哪裡去了?


    當下,中華文化復興在召喚我典。本書所選55種經典是理解中國三千年歷史文化的樞紐,同時也是心靈療愈、日常生活審美化、詩意棲居的好伴侶。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勞生有限,讀不完的古書,割不斷的遠慮近憂,《經典之門》是我們與古今天地、聖賢哲人溝通與對話的*通道。經典之樹常青!


     
    內容簡介


    《經典之門》叢書包括《先秦諸子篇》《哲學宗教篇》《歷史地理篇》《文學篇》。本書為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五十分冊《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的導讀簡體字本。與錢鐘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領銜主編,40位大陸港澳臺知名學者精心撰寫導讀,讀完本書可以對中國古代經典作品有一個總貌式的認識。
    中國歷代文化經典是理解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樞紐,是中國文化的根基。在急速發展變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閱讀先賢聖哲的經典著作,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發。本書切合當下社會問題,以全新的視野引領讀者走進經典的世界,體驗詩意生活。
    ·《哲學宗教篇》包括《周易》《禮記》《孝經》《孔子家語》《近思錄》《傳習錄》《黃帝內經》《淮南鴻烈》《圍爐夜話》《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的導讀。
     

     


    《經典之門》叢書包括《先秦諸子篇》《哲學宗教篇》《歷史地理篇》《文學篇》。本書為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五十分冊《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的導讀簡體字本。與錢鐘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領銜主編,40位大陸港澳臺知名學者精心撰寫導讀,讀完本書可以對中國古代經典作品有一個總貌式的認識。 


    中國歷代文化經典是理解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樞紐,是中國文化的根基。在急速發展變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閱讀先賢聖哲的經典著作,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發。本書切合當下社會問題,以全新的視野引領讀者走進經典的世界,體驗詩意生活。


     ·《哲學宗教篇》包括《周易》《禮記》《孝經》《孔子家語》《近思錄》《傳習錄》《黃帝內經》《淮南鴻烈》《圍爐夜話》《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的導讀。  


    ·《先秦諸子篇》包括《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荀子》《老子》《莊子》《列 子》《管子》《商君書》《韓非子》《墨子》《鬼谷子》《呂氏春秋》《孫子兵法》的導讀。


    ·《歷史地理篇》包括《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貞觀政要》《資治通鋻》《山海經》《鹽鐵論》《人物志》《水經注》的導讀。


    ·《文學篇》包括《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曲三百首》《搜神記》《世說新語》《夢溪筆談》《東坡志林》《徐霞客遊記》《古文觀止》《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的導讀。


    作者簡介


    部分作者簡介:
    1.名譽主編饒宗頤(1917-2018年),在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中國學術界曾先後將其與錢鐘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大師。
    2.陳鼓應,《老子》《莊子》導讀,1935年生,福建長汀人。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繫和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
    3.吳震。《傳習錄》導讀,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4.馬彪。《史記》《漢書》《後漢書》導讀。1987年至1995年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繫,2002年始任日本山口大學東洋史研究室教授。
     

     


    部分作者簡介:


    1.名譽主編饒宗頤(1917-2018年),在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中國學術界曾先後將其與錢鐘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大師。                                          


    2.陳鼓應,《老子》《莊子》導讀,1935年生,福建長汀人。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繫和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                                                    


    3.吳震。《傳習錄》導讀,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4.馬彪。《史記》《漢書》《後漢書》導讀。1987年至1995年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繫,2002年始任日本山口大學東洋史研究室教授。                                                  


    5.康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曲三百首》導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


    目錄

    1.先秦諸子篇
    網羅十五種先秦時期的子學經典。百家爭鳴,呈現春秋戰國諸子修身治國的思想和關懷。
    《大學》導讀 古代的大學之道 劉桂標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助理教授
    《論語》導讀 人文化成的宗師言行 陳耀南 前香港大學中文繫教授
    《孟子》導讀 遺編一讀想風標 黃俊傑 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中庸》導讀 《中庸》的現代意義 方世豪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香港人文哲學會會長
    《荀子》導讀 開出一個人文世界 方世豪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香港人文哲學會會長
    《老子》導讀 道:萬物的本原 陳鼓應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
    《莊子》導讀 我讀《莊子》的心路歷程 陳鼓應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
    《列子》導讀 虛無與實在的人生——《列子》寓言的現代啟示 梁萬如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
    《管子》導讀 《管子》其書其人與現實主義精神 趙善軒 香港明愛專上學院通識教育及語文學繫助理教授
     

     



    1.先秦諸子篇


    網羅十五種先秦時期的子學經典。百家爭鳴,呈現春秋戰國諸子修身治國的思想和關懷。


    《大學》導讀  古代的大學之道   劉桂標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助理教授


    《論語》導讀  人文化成的宗師言行   陳耀南  前香港大學中文繫教授


    《孟子》導讀  遺編一讀想風標   黃俊傑 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中庸》導讀  《中庸》的現代意義 方世豪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香港人文哲學會會長


    《荀子》導讀  開出一個人文世界   方世豪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香港人文哲學會會長


    《老子》導讀  道:萬物的本原    陳鼓應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


    《莊子》導讀  我讀《莊子》的心路歷程   陳鼓應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


    《列子》導讀  虛無與實在的人生——《列子》寓言的現代啟示   梁萬如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


    《管子》導讀  《管子》其書其人與現實主義精神  趙善軒  香港明愛專上學院通識教育及語文學繫助理教授


    《商君書》導讀  以法治國的原則、推行與實踐—《商君書》的現代意義  梁萬如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


    《韓非子》導讀  獨裁專制者的秘笈  陳耀南 前香港大學中文繫教授 


    《墨子》導讀  敬天愛人的墨子   李賢中 臺灣大學哲學繫教授


    《鬼谷子》導讀  縱橫捭闔,神鬼莫測   曾財安  香港警務處前總警司、香港警察歷史學會名譽副會長


    《呂氏春秋》導讀  《呂氏春秋》成書經過及其思想概述   何志華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繫主任


    《孫子兵法》導讀  上古戰爭智慧的結晶   王宏林  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2.哲學宗教篇


    收錄十六種哲學宗教經典。從傳統儒家、佛教到理學,展示中國哲學和宗教的發展及創造性。


    《周易》導讀  神奇的易經  周錫?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


    《禮記》導讀  為什麼我們還要讀《禮記》? 劉志輝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兼任導師


     《孝經》導讀   在“孝”以外——《孝經》的現代詮釋 劉志輝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兼任導師


     《孔子家語》導讀   聖人立體生命的彰顯 潘樹仁  香港中知書院客座教授,人文學會客座教授


    《近思錄》導讀   宋儒的天道論與人道論   楊祖漢 臺灣中央大學中文繫教授


    《傳習錄》導讀  陽明學的傳世經典   吳震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心經》導讀  空而不空的人生大智慧  淨因法師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佛學博士、南京大學教授


    《金剛經》導讀  無住生心  淨因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  有信念的地方就有奇跡存在   淨因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  心如工畫師,有願皆成就   淨因法師  


    《佛說無量壽經》導讀  善念善行,善作善成   淨因法師  


    《六祖壇經》導讀  迷悟一念間    淨因法師  


    《黃帝內經》導讀  天佑中華有中醫    蘇晶 醫學博士,現任職於香港大學


    《淮南鴻烈》導讀  宇宙人生繫統的精微智慧   潘樹仁  香港中知書院客座教授,人文學會客座教授


    《顏氏家訓》導讀  辨時俗之謬,述立身之法,育通識之纔  李小傑 復旦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


    《圍爐夜話》導讀  帝制末期的秩序憂慮與省思— 王永彬及其《圍爐夜話》 何淑宜 臺北大學歷史學繫助理教授


     


    3. 歷史地理篇


    選取歷代史地名著,精彩的人物史事和山川名勝,呈現中國歷史和地理的經緯。


    《左傳》導讀  闡春秋大義,美千古文章


        許子濱 嶺南大學中文繫署理繫主任及教授   單周堯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副校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


    《戰國策》導讀    縱橫決蕩,問鼎中原: 《戰國策》中的變法、戰爭及興亡


        陳岸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博士,現任職於香港大學


    《史記》導讀  司馬遷的盛世之憂與庶民情結   馬彪 歷史學博士、日本山口大學東洋史研究室教授


    《漢書》導讀  惟一一部出自家學的斷代史正史  馬彪 歷史學博士、日本山口大學東洋史研究室教授


    《後漢書》導讀   前四史中成書晚而創新頗多的《後漢書》 馬彪 歷史學博士、日本山口大學東洋史研究室教授


    《三國志》導讀  千古風流話三國 張偉保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暨新亞研究所歷史學博士


    《貞觀政要》導讀  貞觀君臣為政安邦的核心思想  羅永生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繫副教授


    《資治通鋻》導讀  一部經典的誕生  張偉保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暨新亞研究所歷史學博士


    《山海經》導讀   論《山海經》與中西神話的比較  黃正謙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助理教授


    《鹽鐵論》導讀  干預主義與反干預主義:《鹽鐵論》中的經濟思想 


        趙善軒 香港明愛專上學院通識教育及語文學繫助理教授


    《人物志》導讀 且讓駿駒馳大漠,莫教駑馬騁沙場:從管理學與哲學角度看《人物志》


        關瑞至 香港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講師


    《水經注》導讀  中華大地的血脈  張偉國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教授


     


    4.文學篇 


    12種傳世文學經典。歷朝美文及詩詞歌賦,呈現中國文學的美感。


    《詩經》導讀   《詩》為誰歌? 陳致   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長、文學院署理院長、中文繫講座教授


    《楚辭》導讀 綺麗浪漫,哀婉深情  陳煒舜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繫助理教授


     《唐詩三百首》導讀 童蒙皆能誦唐詩  康震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宋詞三百首》導讀 宛麗端雅話宋詞  康震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康震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向鐵生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湖南大學文學院講師


    《搜神記》導讀    鬼怪異聞信史錄   賴慶芳  珠海學院中文繫副教授、香港作家聯會學術部副主席


    《世說新語》導讀   一往情深:論《世說新語》中的社會結構、思想變遷及生命之痛苦


        陳岸峰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博士,現任職於香港大學


    《夢溪筆談》導讀   知識爆發時期的理性產物


        馮錦榮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院士兼代理所長


    《東坡志林》導讀      幽默中顯剛正:談《東坡志林》成書與蘇軾的處世哲學


        梁樹風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中國語言及文學繫講師


    《徐霞客遊記》導讀   跋涉天涯一奇人   


        鄭培凱   耶魯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


     《古文觀止》導讀  古文不古萬古常新


    黃坤堯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繫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資深導師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導讀  為學者必有初


    區志堅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繫助理教授、教學研究及支援中心副主任


    前言
    中國夢當有文化作為
    饒宗頤 
    二十一世紀是我們國家踏上“文藝復興”的新時代,中華文明再次展露了興盛的端倪。我們既要放開心胸,也要反求諸己,纔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為”,不斷靠近古人所言“天人爭挽留”的理想境界。
    二〇〇一年,我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上預期,二十一世紀是我們國家踏上“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今,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對此更加充滿信心。
    現在都在說“中國夢”,作為一個文化研究者,我的夢想就是中華文化的復興。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甚至在相當意義上說,民族的復興即是文化的復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的文明,是世界上沒有中斷過的古老文明。盡管在近代以後中國飽經滄桑,但歷史輾轉至今,中華文明再次展露了興盛的端倪。

    中國夢當有文化作為


                     饒宗頤 


        二十一世紀是我們國家踏上“文藝復興”的新時代,中華文明再次展露了興盛的端倪。我們既要放開心胸,也要反求諸己,纔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為”,不斷靠近古人所言“天人爭挽留”的理想境界。


        二〇〇一年,我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上預期,二十一世紀是我們國家踏上“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今,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對此更加充滿信心。


        現在都在說“中國夢”,作為一個文化研究者,我的夢想就是中華文化的復興。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甚至在相當意義上說,民族的復興即是文化的復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的文明,是世界上沒有中斷過的古老文明。盡管在近代以後中國飽經滄桑,但歷史輾轉至今,中華文明再次展露了興盛的端倪。


        推動文化的復興,我輩的使命是什麼?我以為,二十一世紀是重新整理古籍和有選擇地重拾傳統道德與文化的時代,當此之時,應當重新塑造我們的“新經學”。我們的哲學史,由子學時代進入經學時代,經學幾乎貫徹了漢以後的整部歷史。但五四運動以來,把經學納入史學,隻作史料看待,未免可惜,也將經學的現實意義降到了。現在許多簡帛記錄紛紛出土,過去自宋迄清的學人千方百計求索夢想不到的東西,而今正如蘇軾所說“大千在掌


    握”。我們應該如何善加運用,重新制訂新時代的“經學”,並以之為一把鑰匙,開啟和光大傳統文化的寶藏?長期研究中,我深深感到,經書凝結著我們民族文化之精華,是國民思維模式、知識涵蘊的基礎,是先哲道德關懷與睿智的核心精義、不廢江河的論著。重新認識經書的價值,在當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甚至說,這應是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立足點。


        “經”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因為它講的是常道,樹立起真理標準,去衡量行事的正確與否,取古典的精華,用篤實的科學理解,使人的生活與自然相協調,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繫臻於和諧的境界。經的內容,不講空頭支票式的人類學,而是實際受用有長遠教育意義的人智學。


        “經”對現代社會依然很有積極作用。漢人比《五經》為五常,《漢書· 藝文志》更把《樂》列在前茅,樂以致和,所謂“保合太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和”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理想。五常是很平常的道理,是講人與人之間互相親愛、互相敬重、團結群眾、促進文明的總原則。


        在科技發達、社會巨變的時代,如何不使人淪為物質的俘虜,如何走出價值觀的迷陣,求索古人的智慧,應能收獲不少有益啟示。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正是發軔於對古典的重新發掘與認識,通過對古代文明的研究,為人類知識帶來極大的啟迪,從而刷新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知。中國近半個世紀以來地下出土文物的總和,比較西方文藝復興以來考古所得的成績,可相匹敵。令人感覺到有另外一個地下的中國—一個在文化上鮮活而又厚重的古國。對此,我們不是要照單全收,而應推陳出新,與現代接軌,把前人保留在歷史記憶中的生命點滴和寶貴經歷的膏腴,給予新的詮釋。這正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的好友法國人戴密微先生多次說,他很後悔花了太多精力於佛學,他發覺中國文學資產的豐富,世界上罕有可與倫比。現在是科技引領的時代,但人文科學更是重任在肩。老友季羨林先生,生前倡導他的天人合一觀。以我的淺陋,很想為季老的學說增加一小小腳注。我認為“天人合一”不妨說成“天人互益”。一切的事業,要從益人而不損人的原則出發,並以此為歸宿。當今時代,“人”的學問比“物”的學問更關鍵,也更


    費思量。


        作為一個中國人,自大與自貶都是不必要的。文化的復興,沒有“自覺”“自尊”“自信”這三個基點立不住,沒有“求是”“求真”“求正”這三大歷程上不去。我們既要放開心胸,也要反求諸己,纔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為”,不斷靠近古人所言“天人爭挽留”的理想境界。


                                                   鄭煒明博士整理


                                            載《人民日報》二〇一三年七月五日五版


     


     


    現代人為什麼要讀經典


    李焯芬


        英國牛津大學有位歷史學家,名叫湯因比 (Arnold  Toynbee,一八八九—一九七五)。他著作等身,代表作是十二卷的《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書中深入分析了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學界一般認為他是二十世紀偉大的歷史學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湯因比在他晚年的一些著作和訪談中,不時談到他對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一些預測和憂慮。他在分析文明史的基礎上,預見到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科技不斷進步,物質生活非常豐富;但人會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越來越自私,物質欲望不斷膨脹。這將對地球的自然資源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而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衝突亦越來越尖銳。從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湯因比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需要重新審視並踐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特別是儒家思想與大乘佛教。


        四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溫湯因比的這些預言,不無感觸。過去的教育,既重視知識的傳播,亦同時重視人的教育,特別是品德的熏陶。今天的教育,基本上以知識教育為主導。知識的不斷膨脹,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新科目,以及永遠也教不完的新課程。展望將來,網絡教育 (e-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的比例會越來越重。同學們忙於低頭看他們的手機或 iPad,從中汲取他們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或訊息。君不見:一家人外出喫頓飯,各人在飯桌


    上往往忙於看自己的手機,閑話家常式的分享明顯減少了。不少教育界的同工對如何在網絡時代推行德育(或人的教育)感到困惑。這不啻是湯因比所預見的現代人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人與人之間關繫越來越疏離的現像。湯因比的命題是現代人如何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取得更合理的平衡。從現代教育的角度看,則是如何在知識教育與人的教育之間取得更合理的平衡。


        湯因比認為人類社會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處理好這些失衡的現像。而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正可以幫助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取得更均衡、更和諧的發展;從而讓現代人生活得更有智慧、更稱意、更自在。我們回顧中古時代的歐洲,文藝復興讓當時的歐洲人生活得更有智慧,思想更開放和活躍,因而成就了後來的工業革命、科技不斷進步和強大的歐洲。正如饒宗頤教授所指出的,促進歐洲文藝復興的正是歐洲人對重新


    研讀古希臘、羅馬經典的興趣和熱潮。歐洲人從經典中得到了無窮智慧以及發展的動力。


    就在這個有趣的歷史時刻,基於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會承擔,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一套五十本的“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並把每本的導讀抽出、結集成為這套名為《經典之門: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導讀》的集子,作為閱讀經典的入門書。書中的每一篇經典導讀,均是針對現代人對經典智慧的需求而寫成的,因此既具現代視野,亦契合現代人的需要。


    湯因比預見了中華經典智慧對社會的價值。從個人的角度看,中華經典智慧亦能幫助現代人更好地面對社會的種種壓力,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從而讓大家生活得更稱意、更自在。我們今天的社會,競爭比以前更激烈,生活和工作壓力比以前更大。單以香港為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隻有二三千大學生。今天香港大學生逾十萬。不但畢業後找工作比從前難,連升職亦比從前難。我們的許多大學畢業生,很少有下午五點鐘下班的,經常是傍晚七點或更晚纔能下班。有人回家以後還要用手機或計算機繼續工作。中華經典中有不少人生智慧,可以幫助我們更坦然地應付這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更善巧地處理好人際關繫,幫助我們走上事業成功的坦途,同時獲得別人的尊敬、精誠合作和支持。換句話說,研習中華經典,可以補現代知識教育的不足,讓我們除了現代專業知識之外,還具有人生智慧,懂得待人接物,事業上更成功,生活得更幸福快樂。                                                                                                                                                                                                                                     


        中華經典智慧,無論是對人類社會的未來,抑或是對個人的成功和幸福,都具有巨大的價值和意義。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


    二〇一六年六月

    媒體評論


    二十一世紀是我們國家踏上“文藝復興”的新時代,中華文明再次展露了興盛的端倪。我們既要放開心胸,也要反求諸己,纔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為”。 ——國學大師 饒宗頤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從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需要重新審視並踐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從而讓現代人生活得更有智慧、更稱意、更自在。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 李焯芬
    所謂“經典”,就是經歷了無數考驗,仍是大家心悅誠服、可資指導言行的文字記載。泛觀博覽、精細研究這些記載,我們可以了解人性人情、洞明世務,於是知所選擇繼承、發揚光大。
    ——香港大學中文繫教授陳耀南
     

     


    二十一世紀是我們國家踏上“文藝復興”的新時代,中華文明再次展露了興盛的端倪。我們既要放開心胸,也要反求諸己,纔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為”。                           ——國學大師 饒宗頤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從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需要重新審視並踐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從而讓現代人生活得更有智慧、更稱意、更自在。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 李焯芬


    所謂“經典”,就是經歷了無數考驗,仍是大家心悅誠服、可資指導言行的文字記載。泛觀博覽、精細研究這些記載,我們可以了解人性人情、洞明世務,於是知所選擇繼承、發揚光大。


                                                                  ——香港大學中文繫教授陳耀南


    中華文明是沒有中斷的文明,我們祖先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制度文明與精神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賢經典著作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理解中華文化核心基因的鑰匙。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卜憲群


    傳統文化精華中蘊涵著寶貴的民族智慧,其中有許多超越時空、超越國度,能與當今時代需要相適應的永久價值。本書以新的視角、新的方法對中國文化經典進行闡釋,是一項創造性轉化的工作。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陳其泰


    在一個過度商業化的社會,閱讀越來越成為問題。不是人們不想讀,而是不知道如何讀。人類的智慧財富汗牛充棟,但很多讀者想讀也無從下手。這套書由專業人員執筆,深入淺出,是一套不錯的入門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馬勇


    中華文化面對的是生命世界,信仰與信念、道德與價值是中華文化的魂魄。經典是中華文化的精華,《經典之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中華文化的全新版本。


                                                               ——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  楊朝明


    在線試讀

    《中庸》導讀 方世豪 《中庸》的現代意義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香港人文哲學會會長
    中國文化近百年來的失敗,其實就是文化思想教育的失敗。中國以前的知識分子都是先修養自己的。“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孔子說:“穿著破舊、粗糙的衣服,和穿著華貴狐貉皮草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恥的,就是子路了!”窮而有志氣,有自信,這就是道德氣概。“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孟子認為面對高官貴族,也不會因為他的地位而覺得他高高在上,雖是高官,也可以輕視他。“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荀子認為如果修養好意志則可以傲視富貴,重視道義則可以輕視高官權貴。杜甫的《述懷》:“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杜甫在安史之亂中逃難,往見皇帝,隻穿著草鞋,衣服破爛,但沒有因此而窘迫、卑屈。中國知識分子的志氣應當是這樣的。所以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首先一定要堂堂正正的站立起來,盡性立誠,修養身心。因此,中國知識分子的步是修養自己。
    《莊子》導讀 我讀《莊子》的心路歷程
    陳鼓應 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
    我出生在廈門鼓浪嶼(“鼓應”這個名字,就來自於 “鼓”浪嶼)。我的青年時期,正處於新舊儒家重塑道統意識及其推波助浪於個人崇拜的空氣中。這時,尼采的話語使我聽來眼明心亮:“生命就是要做一個人,不要跟隨我─隻是建立你自己!隻是成為你自己。”莊子的人文世界裡,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汪洋恣肆以適己”,既沒有康德式的“命令”,也不見膜拜“教主”的幻影崇拜癥。
    尼采和莊子都是熱愛生命的。尼采說:“世界如一座花園,展開在我的面前。”莊子則說:“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莊子善生善死的人生態度,忽然使我想起泰戈爾的詩句:“願生時麗如夏花,死時美如秋葉。”不過,尼采和莊子屬於兩種不同的生命形態,尼釆不時地激發出“酒神精神”,莊子則寧靜中映射著“日神精神”。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