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茶之書(精裝典藏版,內附六十餘張日本建築、茶道演示、古畫等珍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411465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1146527
    作者:(日)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經典意義上的茶道,並非當下塑料感強的茶文化,而是集宗教、繪畫、書法、插畫、陶器、建築等多種藝術為一體的整全的審美體繫。        從“茶”到“道”,其中蘊含著一代代藝術家、文士和哲人對生命、審美、社會儀式和自然秩序的思考,是美學理想與生活態度的高度凝練與集中體現。這就是岡倉天心憑其敏銳的天賦、淵博的知識與詩人的情懷,在《茶之書》中向我們表達的思想。1906年作者以英文寫成,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有十八個日文譯本、十二個中文譯本。真正的經典,譯本自不嫌多,而本譯用詩性的語言,把茶道的整全審美感準確而充分地傳達了出來,可以期待,在眾譯本中將會脫穎而出。

     
    內容簡介

      從一種飲品談到一種生活儀式,再到茶道的衍生藝術;從各歷史時期不同的飲茶方式到偉大茶人的品性展現,岡倉天心完整演繹了從茶到美、進而至於道的藝術升維過程,用芥子納須彌的氣魄讓我們從一碗清飲之中品嘗到人類審美歷程的精髓。

    作者簡介

      岡倉天心(おかくら てんしん 1863—1913),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美術家、思想家。八歲開始跟著移居日本的美國人學習英語,九歲拜神奈川長延寺的住持學習漢文,十四歲進入開成學校(後改名東京大學)專修英語,十九歲獲得學術學位。畢業後進入日本文部省工作,1884年至1888年期間開始日本古寺調查,打開了拉隆寺塵封百年的觀音像,日本古典美術深深震撼了他,自此立志將一生奉獻給美術事業。1889年出任帝國博物館美術部部長,1890年出任東京美術學校校長。1898年後兩職同時被免,又創辦了日本美術院及《日本美術》。1901年受政府委派考察印度,1904年受聘於波士頓美術館,之後常年往返於美國和日本之間。1913年逝世。1983年前後,日本平凡社出版《岡倉天心全集》,包含著作、評論、演講、日記、旅行日志、書信、筆記、年譜等共9卷,較為完整地反映其一生著述。

    目錄
    章  /  001
    人情之飲

    第二章  /  016
    茶道諸流

    第三章  /  036
    道禪相嬗

    第四章  /  058
    茶室清幽

    第五章  /  080
    品鋻藝術

    章  /  001


    人情之飲


     


    第二章  /  016


    茶道諸流


     


    第三章   /  036


    道禪相嬗


     


    第四章   /  058


    茶室清幽


     


    第五章   /  080


    品鋻藝術


     


    第六章   /  096


    侍弄芳華


     


    第七章  /  120


    不朽茶人

    前言
    導讀



    當代藝術是真正屬於我們的藝術,也是我們自身的反映。譴責當代藝術,便是譴責我們自身。我們常說當代沒有藝術——這該歸咎於誰?盡管我們狂熱追崇古代藝術,卻幾乎從不關注自身的可能性,這確實令人羞愧。

    這一段話,出自岡倉天心所著的《茶之書》。此書完1906年,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全面追求西化的狂奔年代。時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的岡倉天心,卻是以英文寫下這本以茶為經,思想、美感為緯,被視為足以與新渡戶稻《武士道》相提並論的經典之作。

    導讀


     


     


     


      當代藝術是真正屬於我們的藝術,也是我們自身的反映。譴責當代藝術,便是譴責我們自身。我們常說當代沒有藝術——這該歸咎於誰?盡管我們狂熱追崇古代藝術,卻幾乎從不關注自身的可能性,這確實令人羞愧。


     


      這一段話,出自岡倉天心所著的《茶之書》。此書完1906年,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全面追求西化的狂奔年代。時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的岡倉天心,卻是以英文寫下這本以茶為經,思想、美感為緯,被視為足以與新渡戶稻《武士道》相提並論的經典之作。


      The Book of Tea是原書名,雖然以茶為題,但是《茶之書》絕非一本純粹的茶道入門,更不是通俗的品茗大全。在這本書中,茶道不僅是茶道,更是日本近代美術之父岡倉天心闡述編織東洋文明全貌時,那隻穿梭於生活、宗教、思想、美感奧義間的梭子。煎茶、抹茶及淹茶所反映的日本茶道發展歷程,隻是天心帶領讀者進入東方傳統文化殿堂的起點,以人情之飲、茶道諸流、道禪源流、茶室清幽、品鋻藝術、侍弄芳華、不朽茶人共七大主題所展開的東洋文明論述,纔是《茶之書》的終極奧義。在天心熱情細膩的敘寫筆法下,東洋文明中感性的審美意識及理性的思辨思想獲得了全面的調和,再以日本的住屋、習慣、衣食、瓷器、繪畫及茶道之間的關繫為例,歸結出茶道是日本文化中核心的一種文化樣式。如此論點正是《茶之書》之所以問世至今達百年,依舊廣泛流傳於世的關鍵。


      《茶之書》在二十世紀初葉於美國紐約首度問世,立即成為當時西方世界理解日本的重要窗口,或說是造就日本茶道躍上世界舞臺的快捷方式也不為過。相較於近代西洋社會呈現的世俗化、物質主義,思想啟蒙家岡倉天心,希望透過《茶之書》來向世界闡述東方世界的傳統精神內涵。據說1906年5月,就在天心啟程返回日本的同時,這本厚160頁,重310克,以綠色布裝書封,燙有The Book of Tea 金色印刷字樣的書籍,在紐約當地的出版社Fox Duffield&Company的推出下,立即引起西方世界對日本文化的矚目。也因此,除了原書的英文版本之外,德文、法文、瑞典文、西班牙文等語言的《茶之書》,很快地被翻譯出版,不久後在歐美各國間被 泛閱讀流通。近年來,在世界上的漢語地區,岡倉天心的《茶之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被矚目,目前於市面上可見分別譯自英、日原書的譯本,反映出《茶之書》的不朽性。這本書的出版,不僅成為西方理解東方文化的指南讀本,對日本以及亞洲各國而言,《茶之書》以茶道出發,論衡東西文明的視野,即使原書出版至今已達百年,已被視為人類史上留名的經典。事實上,當年《茶之書》在美國出版之際,日本讀者不僅無法即時取得,也尚未有日文版本的《茶の本》存在。直到天心死後又過十餘年,纔在天心弟子村岡博的翻譯下,岩波文 庫正1929年出版《茶の本》。換言之,在岡倉天心有生之年,《茶之書》僅以英文版本流傳於世,這本由岩波文庫所出版的《茶の本》,至今已超過百刷,顯示這本原專為西方人所寫的書籍,其內容所發揮的價 值可能早已超越天心撰寫The Book of Tea 的想像。


      當你翻開《茶之書》一書,《人情之飲》篇章就像 通往天心東洋文明論的架橋:他意識到茶作為飲品,在西方已獲得了相當的認可,但是對於茶所代表的東方精神——它崇尚純淨和諧,教人以互愛之精妙,秩序之情懷——並未被深刻認識。他說自己願做文化的使者,促進東西方世界的真正理解。茶、茶道是本書的標題,美則是天心終其一生探索的母題,就如同天心所說“茶道教人在污濁的日常中尋覓潛在的美”。茶道,即是美的實踐,一種儀式性的文化行為,存在於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如此對美的關懷,讓《茶之書》不僅可被視為一本將東洋文明、茶道介紹給西方世界的讀本,是結構完整的日本文化論,更可將其視為理解日本美學的教科書。特別是我們回到前面引用的那一段話,是否已激起各位心頭的陣陣漣漪。


      天心眼中的美,不該是脫離現實一味地贊頌往昔的美好,卻忘了現實生活周遭所存在的當下,宛如你我今日身處社會的縮影。為何會出現令人感到不堪的美感,從現像的反省到當代局限的超克,相信都是《茶之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天心所詮釋的美並非崇高不可攀的抽像概念。


      對於天心而言,生活中所存在的美感,美的營造應該出自於生活的各個片段,這點是國人生活中經常因便宜行事及貪求方便而忽略的。


     


      從和服剪裁用色,到體型步態,都要體現出自身的藝術人格。這些細節皆不可輕視,因為一個人隻有把自身引向美,纔能擁有接近美的資格。


     


       岡倉天心於《茶之書》中論美談藝,強調藝術、美感不僅不可脫離現實生活。從衣著的樣式、色彩,到行為儀態展現的氛圍,在天心眼中都是一種藝術之於人的重要表現。並且他認為當人自身達到美化的階段,纔更能接近美、理解美、擁抱美。如此之說,美學、藝術,不再隻是通過那些令人感到高深莫測的語彙所辯證闡述的一些觀念,或是一股神秘難以捉摸掌握的意像。收錄於《茶之書》第五、六章的“品鋻藝術”“侍弄芳華” 兩大主題,繫統性呈現岡倉天心獨到的美學視野及藝術之眼。


      天心認為藝術鋻賞需要心靈的溝通,這一溝通必須以彼此包容為基礎;在有能力共鳴的人面前,藝術品會成為鮮活真實的存在,它會將你引入美的海洋,與藝術家一同徜徉。偉大的藝術家從不遺忘在作品中植入暗示與引導,若我們擁有無限理解力,那藝術便是一種無限的話語。他也指出,現代人對美術表面狂熱,卻缺乏真 正的感情基礎。將考古與藝術混淆,是藝術鋻賞中常見的錯誤。我們過度熱衷於分類,卻失落了欣賞之趣。這些都是天心在百年前就寫下的藝術鋻賞獨門心法。如果你隻見書名,就以為《茶之書》單是一本談茶論道的小書,那將錯失認識天心美學的大好機會。


      今昔美感的優劣差異,如何在尊重、推崇傳世而來的藝術結晶下,也能持相同的審美基準來面對當世所見的藝術創作,這項問題相信在今日仍無法完全克服,這是傳統與現代之間那道無形的鴻溝。另一方面,當我們面對各種事物,如何保有純粹的審美鋻賞能力,避免受 各種外在因素左右。關於這點,天心寫道:“將考古與藝術混淆,是藝術鋻賞中另一個常見的錯誤。崇古是人性中秀的特質,我們應該將其發揚光大。古代大師開拓了啟迪後世之路,自然應該受到尊崇。他們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批判滌蕩,依舊能毫發無損地流傳至今,並散發著迷人的藝術光輝,單是這點便足以讓我們表達敬意。但若僅以作品年代作為價值衡量標準,就是一種愚昧行徑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讓歷史情感凌駕於審美之上。隻要藝術家長眠在墓穴中,我們便會獻上贊嘆的鮮花。”


      天心推崇的審美鋻賞應保有其自主性,正與柳宗悅 論及民藝屢屢提及的無名工匠所作,物件上不加落款的民藝特質之說異曲同工。柳宗悅認為有銘落款的器物,將讓人容易隨著落款掌握對像的年代、產地、制作者等訊息,而產生對於該對像先入為主的刻板印像;進而在面對對像時,雖然仍可進行審美判斷,但往往容易忽略直觀的審美力。天心所論及的美術的確與民藝的概念不盡相同,我們應避免僅流於懷古趣味,也應避免在受其他因素干擾下喪失掌握美感本質的能力。岡倉天心、柳宗悅這兩位分別於明治、大正到昭和年間獨領日本美學風潮的先驅者,透過不同取徑觀點而相互輝映。岡倉天心的《茶之書》,這本從茶談到美的經典之作,一本追本溯源的日本美學原典,值得推薦給關心日本藝術、民藝運動、設計文化的各位。

    媒體評論

      岡倉天心對茶室的闡釋,完全超越了建築學的意義;對藝術鋻賞的驚魂一刻的傳神寫意,足以令人擊節而嘆;對花的頂禮膜拜,委實令人類無度膨脹的欲望之魔羞愧地無地自容。*後,《茶之書》選擇了茶道大師千利休的死來結束全文,猶如滔天巨浪在翻騰瞬間的戛然而止,在精神激烈踫撞的*點上,一切都停息了。


    ——岡倉天心研究專家、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蔡春華


     


      《茶之書》,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書,能讓日本人以及東方人認識自己的文化。


    ——日本文化觀察家  李長聲


      《茶之書》讓我認識到了建築藝術中的空間的重要性,揭示了日本建築迥然有別於西洋建築的、注重建築物與自然的交融的獨特性,這對我的建築理念有著深刻的啟示。


    ——美國建築大師  法蘭克·羅伊德·拉伊特。

    在線試讀

    人情之飲





    茶,始於藥,繼為飲。在8世紀的中國,茶作為一 種雅士之趣走進了詩歌世界。時至15世紀,茶在日本被 奉為一種美學之道——茶道。茶道教人在污濁的日常中 尋覓潛在的美。它崇尚純淨和諧,教人以互愛之精妙, 秩序之情懷。它的本質是贊美殘缺,試圖以一種慈悲的 心境,在無常的人生裡成就細微的有常。
    茶的哲學並不僅是單純的唯美主義,它同時蘊含著倫理與信仰,表達了我們對人與自然的全部見解。它是健康學,因其講究潔淨;它是經濟學,因其重簡而避繁;它是精神幾何學,因其定義了我們對宇宙的分寸感。茶道使品茶人成為精神上的貴族,體現了東方民主政體的精髓。
    長期與世相隔的島嶼生活,使日本人善於自省,造就了極為適宜茶道發展的環境。我們的起居飲食、服飾器具、文化藝術,甚至文明本身,無一不受茶道的深遠影響。每一位日本文化的修習者都不可忽略茶道這一存在。它早已登上大雅之堂,也普遍存在於市井街巷。農夫能識花弄葉,鄙漢亦知向山水致意。若有人不能賞此莊諧相伴之趣,我們稱其為“心中無茶”,若有人過分縱情不羈,毫不理睬世間悲苦,放意肆志,則我等稱其為“茶氣太重”。
    不知茶者或許會質疑它小題大做。或許還會說,區區一杯茶竟有這許多文章!然而當我們想到人類的杯盞之歡何其渺小,無常之世何其悲苦,對永恆之渴求何其渺茫時,我們就不該責怪自己沉湎其中。我們已有更壞的先例。對酒神巴克斯的信仰,讓我們的犧牲過於狂熱;對戰神瑪斯的崇拜,又讓我們主動抹去了他淋漓的血污。何不將我們獻祭給山茶花的女神,陶醉在她流淌著仁愛之暖的聖餐臺上?啜一口像牙白瓷中的琥珀瓊漿,或能品出孔子的溫文內斂、老子的辛辣直率,乃至佛陀的縹緲芬芳。


    人情之飲


     


     


     


     


     


      茶,始於藥,繼為飲。在8世紀的中國,茶作為一 種雅士之趣走進了詩歌世界。時至15世紀,茶在日本被 奉為一種美學之道——茶道。茶道教人在污濁的日常中 尋覓潛在的美。它崇尚純淨和諧,教人以互愛之精妙, 秩序之情懷。它的本質是贊美殘缺,試圖以一種慈悲的 心境,在無常的人生裡成就細微的有常。


      茶的哲學並不僅是單純的唯美主義,它同時蘊含著倫理與信仰,表達了我們對人與自然的全部見解。它是健康學,因其講究潔淨;它是經濟學,因其重簡而避繁;它是精神幾何學,因其定義了我們對宇宙的分寸感。茶道使品茶人成為精神上的貴族,體現了東方民主政體的精髓。


      長期與世相隔的島嶼生活,使日本人善於自省,造就了極為適宜茶道發展的環境。我們的起居飲食、服飾器具、文化藝術,甚至文明本身,無一不受茶道的深遠影響。每一位日本文化的修習者都不可忽略茶道這一存在。它早已登上大雅之堂,也普遍存在於市井街巷。農夫能識花弄葉,鄙漢亦知向山水致意。若有人不能賞此莊諧相伴之趣,我們稱其為“心中無茶”,若有人過分縱情不羈,毫不理睬世間悲苦,放意肆志,則我等稱其為“茶氣太重”。


      不知茶者或許會質疑它小題大做。或許還會說,區區一杯茶竟有這許多文章!然而當我們想到人類的杯盞之歡何其渺小,無常之世何其悲苦,對永恆之渴求何其渺茫時,我們就不該責怪自己沉湎其中。我們已有更壞的先例。對酒神巴克斯的信仰,讓我們的犧牲過於狂熱;對戰神瑪斯的崇拜,又讓我們主動抹去了他淋漓的血污。何不將我們獻祭給山茶花的女神,陶醉在她流淌著仁愛之暖的聖餐臺上?啜一口像牙白瓷中的琥珀瓊漿,或能品出孔子的溫文內斂、老子的辛辣直率,乃至佛陀的縹緲芬芳。


      若不能識得自身偉大中的渺小,便不可照見他人渺小中的偉大。一般傲然自得之西方人,會將茶視作一千零一種東方古怪把戲。當日本沉浸於溫柔平和的藝術之境,他們習慣於稱其為粗野蠻夷;當日本在滿洲戰場上大舉殺戮,他們卻轉而稱她為文明之邦。近來西方熱衷於談論武士道——令我們的戰士樂於自我犧牲的死亡藝術,卻鮮有人去關注茶道,這種日本人的“生之趣”。若文明隻能來自戰爭之殤,則我等甘於抱守荒蠻。若我們的藝術及理想終將獲得敬重,則我等甘願等待。日本庭園的禪宗氣質使其具有簡單、不對稱設計的特色,以求營造一個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當下之美,並用來冥想和沉思的環境。這是位於石川縣金澤市長汀的加賀藩時代的武家屋敷野村家,園林與茶室在靜寂中煥發生機。


      西方何時纔能,何時纔願理解東方?他們以事實與幻想為東方織就的獵奇之網,常使我等亞洲人瞠目結舌。我們或居於蓮香仙境,或以老鼠蟑螂為食。若非無能狂熱,便是卑劣荒淫。印度的靈性被嗤為無知,中國的理性被貶為愚昧,日本的愛國主義更被歸結為宿命論。有人竟認為東方人對疼痛與傷口麻木無感,皆因我等神經繫統粗鄙遲鈍!


      何不以我等來取樂呢?亞洲亦會回敬她所受到的贊美。若你等得知我們心中與筆下的西方,歡樂的食糧將會無窮無盡。所有那些充滿魅力的視角,所有那些對奇跡下意識的敬重,所有那些對新生未定事物的沉默敵意。你們的美德光芒四射,教人無法嫉妒,犯下的罪行美麗如畫,讓人難以制裁。我們曾經的作家,那些博學的智者,告訴人們你等衣服下藏著滿是絨毛的尾巴,並常把新生的嬰兒煮而食之!不僅如此,我們還有更惡劣的指責:我們曾認為,你們是世上言行不一之人。因為你們宣講的教義,自己從未踐行過。


      這種錯誤觀念正迅速從我們中間消亡。貿易往來迫使眾多東方港口接納了歐洲語言。亞洲青年成群擁入西方院校,以期獲取現代化的器材與教育。我們尚未深入理解你們的文化,但至少我們有心學習。我的部分同胞被你們的風俗與禮儀過度同化,滿以為有了硬領子和高帽子,便能收獲西方文明。這些可悲可鄙的造作之人,體現了我等同胞向西方文明屈服獻媚的態度。不幸的是,西方依舊不願意理解東方。傳教士們來到這裡,為的是宣教,而非接受。你們掌握的信息,來自對我等博大文明的一點粗陋翻譯,甚至旅行者們虛無縹緲的旅途逸事。如拉夫卡迪奧·赫恩1或     《印度生活網》作者那拉夫卡迪奧·赫恩(1850-1904):愛爾蘭裔日本作家。1890年赴日,在東京帝國大學和早稻田大學開講英國文學,後與日本女子小泉節子結婚,1896年加入日本國籍,從妻姓小泉,取名八雲,1904年去世。共在日本生活了14年。熱衷向西方介紹日本文化,代表作《日本與日本人》。位於日本熊本城的小泉八雲舊居一角。如今這裡是一處備受遊人喜愛的紀念館。般,以公正的筆觸予以描繪,以我等自身情感照亮東方暗夜的作者,真是少之又少。


      這樣直言不諱或許體現了我對茶的無知,畢竟點到即止纔是茶禮之精髓。然而我並不甘於徒為知禮茶人,新舊兩個世界對彼此的諸多誤解已帶來過多傷害,我無須為意圖促進雙方真正的理解而道歉。若俄國願意屈尊來了解日本,20世紀初葉或許不會被戰火所荼毒。對東方問題的過度輕視,給人類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歐洲列強從不恥於將“黃禍”之名強加於我們身上,同時也並未企及亞洲也喚起了冷酷的“白災”意識。你們會嘲笑我們“茶氣過重”,莫非我們就不會質疑你等“心中無茶”?


      何不停下大陸間的謾罵嘲諷,為謀求兩個半球的共同利益,即便不能更為睿智,也對彼此多些寬容。我們固然循著不同道路發展至今,但那並不是拒絕相互支持的理由。你們舍棄了內心安寧,換來疆土擴張;我們雖無力抵御侵襲,卻能營造一片祥和。你相信嗎?在某些方面,東方確實要勝過西方!


      奇妙的是,人性在小小茶碗中實現了東西相合。茶道成了獲得普遍尊重的亞洲儀式。白人藐視我們的信仰與道德觀,卻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種琥珀色飲品。下午茶已然成為西方社會的重要部分。在盤盞踫撞的曼妙之音中,在女主人裙裾摩挲的得體款待裡,在奶油與砂糖的尋常問答間,我們無疑看到了對茶的崇尚與憧憬。賓客面對不明甘苦的液體,將自身付諸命運的哲學式舉動,就已經表明了在這一刻,東方精神至高無上。歐洲關於茶的早記載,普遍認為來自一名阿拉伯旅行者的描879年以後,鹽稅與茶稅已成為廣東省的主要稅收來源。馬可·波羅也曾記錄過1285年一名中國市舶司因擅自增加茶稅而遭罷免之事。進入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人開始進一步了解他們口中的遠東。16世紀末期,荷蘭人把這樣的消息帶回了歐洲大陸:東方人會用一種灌木的葉子調制可口飲品。喬凡尼·巴蒂斯塔·賴麥錫(1559)、阿爾梅達(1576)\\馬斐諾(1588)、塔雷拉(1610)等一眾旅行家亦在遊記中對茶有所提及。16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將船茶葉運到歐洲。1636年,茶普及到法國,1638年進入俄國。英國在1650年迎接了茶的到來,並將其描述為“美味絕倫並深受醫師推崇的中國飲品,在中國被稱為茶(Tcha),在其他國家則被稱為Tay,或Tea”。正如世間所有美好事物那般,茶的推廣同樣遭遇了抵制。茶文化反對者亨利·薩維爾於1678年將其斥為污穢的習俗。喬納斯·漢威在《茶論》(1756)中寫道,喝茶會讓男人失去挺撥的身高和強健氣魄,讓女人失去美麗容顏。初引進時,茶價過於昂貴(每磅十五到十六先令),使其難以普及,成了“王公貴族的特殊待遇和消遣,饋贈大公權貴之臻品”。盡管受到不菲價格之限,茶還是以驚人的速度流行起來。18世紀前葉,倫敦的咖啡廳實際上已成為茶館,如艾迪生和斯蒂爾這般風雅之士也都陶醉在茶香之中。不久之後,這種飲料就正式成為生活必需品——課稅品。這讓我們想到,茶在現代歷史上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在英國日漸加重的茶稅重壓之下,美國殖民地人民終於揭竿而起。傾入波士頓灣的一箱箱茶葉,正是美國獨立戰爭的開端。


      茶的滋味有種獨特魔力,讓人難以抗拒,甚至將它作為理想的具像。西方的詼諧智者們毫不猶豫地將茶香融入了他們的睿智。茶沒有酒的傲慢,沒有咖啡的清高,亦不似可可那般賣弄純真。早在1711年,《旁觀者報》就這樣描述:“我在此將我的觀點特別推薦給眾多體面家庭,供他們在每日清晨用以品茶及早餐的時間享用;同時我也極力建議每個這樣的家庭特別要求自己的報紙準時送達,以便作為品茶之餘的讀物。”薩繆爾·約翰遜把自己描繪成“冥頑不靈而不知羞恥的茶客,二十年來耽茶忘食;以茶水消磨黃昏,聞茶香慰藉長夜,品茶味迎接清晨”。在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收藏的《1825年水粉畫的中國商品貿易狀況》中,有兩幅作品描繪了英國東印度公司來華人員所見的福建、廣東地區的茶業景觀。177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茶葉法案,使東印度公司控制了茶葉貿易。這引發了殖民者之間的抗議,直接導致了波士頓茶黨的出現。這期間,茶葉開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主角,與咖啡平起平坐。當時流行的一組海報描繪了這種變化。


      查爾斯·蘭姆,這個公開的愛茶之人以筆書寫了茶道的真髓。他認為,世上愉悅之事當屬悄然行善,並在偶然之中教人察覺。在茶道中,那是藏美,是內斂。是平靜徹底的自嘲中潛在的高貴氣質,因而也是幽默本身,是哲學的會心一笑。在此意義上,所有真正的詼諧智者都可被稱為茶哲。如薩克雷,當然也有莎士比亞。頹廢時代(試問世界何時不頹廢?)的詩篇在反對物欲的同時,亦在某種程度上打開了通往茶道的大門。現如今,我們面對“殘缺”的謙虛審視依舊是東西方得以彼此慰藉的橋梁。


      道家說,太初之始,心與物相爭。太陽之神黃帝終打敗黑暗與大地之邪神祝融。巨神祝融瀕死時以頭撞向天蓋,將碧玉的蒼穹粉碎。群星流離失所,明月在暗夜的寂寥裡徘徊。絕望之中,黃帝行遍四海尋找補天之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女神自東海而起,龍尾角冠,身披焰甲,名喚女媧。女媧投五彩霓虹於神爐之中,修補了中華天穹。但傳說她在蒼穹之上遺漏了兩道縫隙,因此生出愛的陰陽相合。兩道精魂為尋覓彼此而永不停歇地遊走於天地之間,直至相合,補完整個宇宙。每個人都需重新構築自己希望與和平的天空。


      現代人性的天穹已被財富與權力的激烈爭鬥所粉碎。世間早已陷入利己與庸俗的暗影中。知識以良心為交換,仁慈因功利而施與。東西方如同兩條落入狂濤之海的巨龍,妄圖重獲生命的珍寶。如今我們再一次需要女媧來修復這茫漠破敗的人間;我們都在等待神人的降臨。與此同時,讓我們點上一盞茶吧。午後的日光照亮了竹林,泉水湧動著歡愉,茶爐裡傳來陣陣松濤。且讓我們夢想轉瞬即逝的美好,徜徉於世間悅心的愚行。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