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千年悖論:張宏傑讀史與論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張宏傑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080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08084
    作者:張宏傑著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4月 

        
        
    "

    內容簡介
    十五年前,文學青年張宏傑將歷史散文《無處收留:吳三桂》投入郵筒,信封上的地址是“上海市巨鹿路675號《收獲》雜志社”。從此,這篇作品開始了漫長的“退稿—投給下一本雜志”的循環,五年之後,纔獲發表。這是張宏傑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此後的作品,大都保持著此文所確立的縱橫捭闔、雜糅各種文體的“合金體寫作”特色。

    2000年1月,張宏傑出版了第一本書《千年悖論》。本書是《千年悖論》的大幅增補版。除了原有的“合金體”散文,如寫曾國藩、慈禧、袁世璋等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文字之外,張宏傑還敞開心扉,回顧了自己的投稿生涯以及不同階段的生命體悟,暢敘對自我、欲望、愛情、記憶等的看法,同時披露了數枚此前從未示人的童年和文學青年時期的照片。
    作者簡介
    張宏傑,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給曾國藩算算賬》、《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饑餓的盛世》等。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
    目錄
    序:當歷史撲面而來
    自序:我的文學青年生涯
    人物
    無處收留:吳三桂
    曾圍藩:意志力的化身
    女人慈禧
    1913年前後的袁世凱
    璋畫像
    事件
    科舉之路:千年悖論
    酷刑:殘忍的遊戲
    從武勇到優雅:滿族漢化史
    神女生涯:柳如是與顧眉
    定居的成吉思汗序:當歷史撲面而來

    自序:我的文學青年生涯

    人物

    無處收留:吳三桂

    曾圍藩:意志力的化身

    女人慈禧

    1913年前後的袁世凱

    璋畫像

    事件

    科舉之路:千年悖論

    酷刑:殘忍的遊戲

    從武勇到優雅:滿族漢化史

    神女生涯:柳如是與顧眉

    定居的成吉思汗

    蒙古無邊

    隱士們

    慕古者說

    生命

    所謂70年代人

    我是誰

    記憶力

    欲望

    時間

    在愛情以外

    松贊林寺

    滅蚊記

    話語

    別管我叫作家

    “通俗歷史”的“啟蒙作用”

    出書記(代後記)
    媒體評論
    ★在河北保定的軍營中,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圖書管理員,培養起了對歷史書籍的閱讀興趣,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我很少讀到什麼歷史讀物能像張宏傑的這些作品一樣給我帶來這樣大的閱讀快感。

    ——莫言

    ★回顧這些文字,當然時有青澀味道。可是,也是不可復制的。每個生命階段的文字質地是不一樣的。在這些青澀的文字中,我能感覺到奔湧的能量,感覺到自己當初用大鐵錘去砸蝴蝶翅膀的雄壯,感覺到自己彼時的單純。

    ——作者
    在線試讀
    無處收留:吳三桂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吳三桂三十二歲。這是人一生中最挺撥亮麗的年華。就在這一年,他第一次面對了從未經歷的精神重壓。
    這年三月,明朝和滿洲之間的最後一次關鍵性戰役——松錦之戰塵埃落定。明朝遼東經略洪承疇的十三萬大軍土崩瓦解,錦州陷落,洪承疇被俘。大明王朝苦心經營十餘年的寧錦防線終於被撕破。寧遠,成了大明朝在山海關外的最後一座堡壘。
    三十二歲的吳三桂繼洪承疇之後統率遼東兵馬,成了寧遠城的最高軍事長官,成了明帝國風頭最勁的將領,也第一次成了明清兩朝大角鬥中的焦點人物。崇禎皇帝和皇太極的目光分別從北京和盛京投過來,聚焦在他身上。來自東西兩邊的政治、軍事乃至社會關繫的壓力和吸力揉撕著他。西面,是前途黯淡的祖國和家園。那裡正處在分崩離析前夜的緊張慌亂之中,幸虧山海關那高大厚實的城牆把饑民的呻吟和叛軍的吶喊聲嚴嚴地擋住,讓他享受片刻清靜。而東面,三百五十年前,坦蕩而蠻荒的遼東平原上,尖聲嚎叫著的滿洲人潮水般一波比一波洶湧地湧來,衝刷得寧遠城搖搖欲墜。
    越來越多的人投向滿洲,像洪水浸泡下不斷崩塌的堤石。其中包括吳三桂的三位舅舅,赫赫有名的祖氏三大將。這座寧遠城原本是他們把守。祖氏三兄弟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祖逖,那個志在恢復中原的東晉英雄。他們在遼東建立了自己的功業,並且相繼栽培和提撥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以及吳三桂本人。不過,現在,他們不再提及自己那位著名的祖先,他們寫來親筆信,替滿洲人勸降。這些信件娓娓說明,饑荒和寇賊的侵蝕下,大明朝千瘡百孔,氣數已盡,識時務者為俊傑。隨信而來的,還有皇太極的敕書,那上面寫明,滿洲人許諾給吳三桂的官職遠比崇禎皇帝給的高。
    可是,官職再高,畢竟是滿洲人的。“投降”這個詞,即使是在吳三桂腦海裡轉一下,也火辣辣地燙得他的神經不舒服。他吳三桂,怎麼能和叛變投降聯繫在一起呢?
    自視頗高的他無法接納這個肮髒的字眼。天朝和異族,從來是兩個相互消解的世界。從你的敵人那裡得到的越多,標志著你喪失的越多。滿洲人給他的地位再顯赫,也無法抵償投降付出的人格代價和名譽損失。如果那樣,他將日夜承受社會輿論造成的心靈重壓。無處收留:吳三桂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吳三桂三十二歲。這是人一生中最挺撥亮麗的年華。就在這一年,他第一次面對了從未經歷的精神重壓。

    這年三月,明朝和滿洲之間的最後一次關鍵性戰役——松錦之戰塵埃落定。明朝遼東經略洪承疇的十三萬大軍土崩瓦解,錦州陷落,洪承疇被俘。大明王朝苦心經營十餘年的寧錦防線終於被撕破。寧遠,成了大明朝在山海關外的最後一座堡壘。

    三十二歲的吳三桂繼洪承疇之後統率遼東兵馬,成了寧遠城的最高軍事長官,成了明帝國風頭最勁的將領,也第一次成了明清兩朝大角鬥中的焦點人物。崇禎皇帝和皇太極的目光分別從北京和盛京投過來,聚焦在他身上。來自東西兩邊的政治、軍事乃至社會關繫的壓力和吸力揉撕著他。西面,是前途黯淡的祖國和家園。那裡正處在分崩離析前夜的緊張慌亂之中,幸虧山海關那高大厚實的城牆把饑民的呻吟和叛軍的吶喊聲嚴嚴地擋住,讓他享受片刻清靜。而東面,三百五十年前,坦蕩而蠻荒的遼東平原上,尖聲嚎叫著的滿洲人潮水般一波比一波洶湧地湧來,衝刷得寧遠城搖搖欲墜。

    越來越多的人投向滿洲,像洪水浸泡下不斷崩塌的堤石。其中包括吳三桂的三位舅舅,赫赫有名的祖氏三大將。這座寧遠城原本是他們把守。祖氏三兄弟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祖逖,那個志在恢復中原的東晉英雄。他們在遼東建立了自己的功業,並且相繼栽培和提撥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以及吳三桂本人。不過,現在,他們不再提及自己那位著名的祖先,他們寫來親筆信,替滿洲人勸降。這些信件娓娓說明,饑荒和寇賊的侵蝕下,大明朝千瘡百孔,氣數已盡,識時務者為俊傑。隨信而來的,還有皇太極的敕書,那上面寫明,滿洲人許諾給吳三桂的官職遠比崇禎皇帝給的高。

    可是,官職再高,畢竟是滿洲人的。“投降”這個詞,即使是在吳三桂腦海裡轉一下,也火辣辣地燙得他的神經不舒服。他吳三桂,怎麼能和叛變投降聯繫在一起呢?

    自視頗高的他無法接納這個肮髒的字眼。天朝和異族,從來是兩個相互消解的世界。從你的敵人那裡得到的越多,標志著你喪失的越多。滿洲人給他的地位再顯赫,也無法抵償投降付出的人格代價和名譽損失。如果那樣,他將日夜承受社會輿論造成的心靈重壓。

    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個漶漫而無序的世界截然不同,穿過三百五十年的時空,在關東這片土地上(那時候,這片土地上到處覆蓋著不修邊幅的森林和無邊無際的野草。人類隻是在這野蠻豪放的土地的胸膛上,侵蝕出幾小塊難看的疤痕,作為城市和屯田。整個情景就像皮膚病初起時的癥狀),放眼四望,所見到的世界卻是清晰、堅固、完整的。那是三百五十年前的先人們心中的世界。這個世界來有源去有跡,結構嚴謹,雄偉壯麗,一目了然。這個世界由儒家的倫理綱常所支撐,幾千年來不斷有智者為其修補加固,使其成為一處絕好的精神家園。每個人一出生就已被規定了生存的理由和目的,每個靈魂都可以在這個宏大堅固的庇護下安全而慵懶地憩息。這些靈魂都安土重遷,不到萬不得已,刀劍相逼,不會另尋他路。

    在這個世界裡,你的生命並不屬於自己。“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你的生命是祖先的恩賜,它附屬於父母和家族。所以,一個人生存的目的,乃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光大家族的基業,延續家族的血統,使之不致斷絕。這種責任重於個人的生命利益。這種思維大而廣之,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家族,所有的社會關繫都是血緣關繫的擴展。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社會成員的一切行為,必須基於兩條基本準則,那就是對皇帝的“忠”和對家長的“孝”。

    在某種意義上,“忠”和“孝”已經脫離道德規範和範疇,而上升到價值本體的層面。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價值,即在於用自己的行動去注解忠孝仁義這些天理,否則你的存在不僅毫無價值,甚至不如禽獸。所以,叛徒、投降者、貳臣,他們背叛的不僅是自己的主子,而且是整個世界。他們注定要被世界所拋棄。

    翻檢圖書館裡整架整架發黃的史書,我驚異於歷朝歷代忠臣烈士的數量,他們總是於王朝板蕩之際集中出現,史書作者總是不得不為他們那些近乎雷同的事跡留出大量篇幅。他們中的多數是在並無切身危險的情況下安然自裁,有的還同時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女,甚至於貼身僕人。常常是闔門自焚。他們用這種殘酷的自殺方式為自己的精神生存贏得空間,並因此獲得精神上的自足感。這是他們完成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使命的最完美選擇。

    吳三桂別無選擇地屬於這個世界。他的人格取向不可避免地認同於正統價值觀的守護者:忠臣孝子。

    吳三桂似乎比別人更有理由效忠於大明朝。

    風華正茂的青年將領吳三桂是大明朝野聞名的孝子良臣。他甚至可稱得上這個世界的道德楷模。這起因於一件意外事件。

    那是天啟年末的事。那一年吳三桂剛剛十八歲,還是個半大孩子,正在舅舅祖大壽的指導下學習武藝,父親吳襄是祖大壽手下的一個總兵官。那一日吳襄帶領五百名士兵出錦州城巡邏,在遼西荒涼的白山黑水間例行每天的公事。不過,這一次事出偶然,在城外幾十裡處,吳襄和皇太極率領的四萬滿洲兵遭遇。皇太極為什麼帶領如此龐大的軍隊出現在此地,史書中未有明確記載,不過吳襄的境遇卻可想而知。吳襄急忙撤退,但是在錦州城幾裡之外還是被如狼似虎的滿洲兵團團包圍。吳襄帶領這五百人左衝右突,無濟於事,全軍覆沒看來是唯一可能的結果。

    祖大壽聞訊帶著外甥吳三桂登上城樓觀戰。兩人都心急如焚,吳三桂一遍遍催促舅舅發兵救援。可是錦州城裡隻有三千守兵,堅守尚且不足,何談出城救援。無奈之下,祖大壽隻好硬起心腸,拒絕吳三桂的請求。

    我們無法確知十八歲的少年吳三桂的心理感受,無法確知他的舉動是出於父子情深(吳三桂和父親的感情真的很好,這在那時是並不多見的情形)還是少年人的熱血衝動,總之,在祖大壽未加注意的情況下,少年吳三桂帶領二十幾名家丁馳出城門,殺入了四萬滿洲人的重圍之中。

    皇太極此時想誘明軍出戰,但是這二十多人的隊伍卻大出他的意料,這個精明雄武的滿洲首領不知道明軍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少年吳三桂此時把生死置之度外,憑著一股血氣,帶領著二十多名家丁,居然如入無人之境,殺到父親身邊,把吳襄從目瞪口獃的滿洲兵中帶了出來。皇太極懷疑明軍有詐,下令兵丁不要追殺,聽任吳三桂父子逸去。

    這個傳奇性的遭遇給吳三桂帶來的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聲譽資本。在文恬武嬉的大明王朝,這個十幾歲孩子的孝勇之舉立刻遍聞天下。連皇太極也對這個後生贊不絕口,稱他為“好漢子”,並不無遺憾地說:“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在以德治天下的社會,對人的道德自覺非常重視,把它作為維繫社會運轉的基礎,每一例出於人性自然的道德行為立刻會被社會輿論納入倫理綱常繫統大加褒揚,為了鼓勵人們的這種行為,社會為此建立了相應的賞罰機制:德行能直接換取官階和祿位。根據這種思維方式,父子人倫,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繫,從一個人對父母的態度,可以推斷他對他人對國家的態度。“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就成了當然的邏輯。當吳三桂帶著一身血水汗水殺回錦州城之後,祖大壽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兒不憂不富貴,吾即題請封拜。

    之後,吳三桂高中武舉;再之後,仕途一路坦蕩,年僅二十八歲,就做到了鎮守一方的寧遠總兵,成為青年將領中的翹楚。在仕途的攀升過程中,他比誰都更深切地感受到道德資源對一個人社會成就的巨大推動作用。他十分珍重自己忠臣孝子的社會形像,他習慣性地圍繞這個形像設計自己的行動。他在父母面前恭謹體貼,在朋友圈裡輕財好士,在百萬軍中英勇無雙。他知道社會對他的角色期待,也盡心盡力地完善自己的社會角色。年僅三十二歲,他即已被破格提撥為遼東提督,總領關外軍事,社會對他的回饋不可謂不厚。大明朝對他確實高恩厚德。

    確切地分析吳三桂選擇中的道義原則和現實利益的比重也許是不可能的。不過,最後的結果是明確的,他拒絕了舅舅的建議。此舉很快就為朝廷所知,並進一步豐厚了他的道德資本。不過,從以後的敘述中我們便會得知,他的這一選擇並不輕松。



    即使隔了三百年的歷史煙塵,吳三桂的生命光芒依然能穿透文字的覆蓋,明亮我們的視野。

    這是一個充滿激情、欲望、纔華、能量的生命,上天賦予這個生命以那麼多優越之處,似乎並不是為了讓它滿載著遺憾消殞。

    吳三桂堪稱美男子。吳三桂祖籍江蘇高郵,彌漫著水汽的杏花春雨的南方;他本人卻是在風霜凜冽的遼東長大。南方的水汽和塞外的長風同時融進了他的氣質。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白皙的面龐上兩道爽朗的眉毛和一條挺撥的鼻梁十足地挑起了男子漢的英風颯氣。更引人注目的是眉宇間那股端凝沉穩之氣,竟如深潭靜水,瀲灩襲人。

    三百年前的文字是這樣記載的:

    三桂巨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

    延陵將軍美豐姿,善騎射,軀干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沉鷙多謀,頗以風流自賞。

    年少成名的吳三桂曾在北京短暫逗留。在上流社會的圈子裡,有著傳奇經歷而又風姿俊逸的他幾乎引起了轟動。名公巨卿乃至文人雅士們都以結識他為榮。他兼粗豪與文雅的氣質使名動京師的大詩人吳梅村十分傾倒,為他留下了“白皙通侯最少年”一句。

    從兒童時期起,吳三桂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品質。膏粱子弟的他當然同樣貪玩調皮,但是在練武場上,他卻表現出一般兒童所沒有的自律能力和喫苦精神。長時間單調而艱苦的練習中,他異常投入,從不偷懶。另一個突出的品質就是爭強好勝,從不服輸。根據現有資料判斷,吳三桂的神經類型極好,智商很高,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均為一流,天賦極為突出。祖大壽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外甥身上的不凡素質,對他極為寵愛,廣延名師,悉心栽培。纔十幾歲,他的一身騎射本領就已十分出眾,校場上常常奪魁,在關外軍中已小有名氣。

    唯一遺憾的是吳三桂對讀書不太感興趣。一心望子成龍的吳襄在培養兒子上不惜工本,曾叫吳三桂投在董其昌門下讀書,無奈吳三桂實在不是此道中人,吳襄也隻好由他去了。好在當時對武將的文化素質要求並不高,武功騎射是衡量武將纔干的主要標準。

    但是,出眾的武功和傳奇般的孝勇之名並不足以解釋吳三桂令人目眩的升遷步伐。吳三桂真正過人之處在於他的處世能力。他屬於多血質類型,社會協調性極強,善於感知別人的情緒反應。無論什麼場合,他都能鎮定自若,在戰場上他表現出的勇氣和沉著使他能贏得所有軍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場合,他的沉穩風度使他能永遠成為人群中心。吳三桂城府極深,精明機敏,和同齡人相比,他顯得成熟許多。年紀輕輕的他在關外上層人物圈裡就有著“輕財好士”的美譽。他在任何場合都能遊刃有餘,和任何人都能迅速建立起親密的關繫。雖然年紀輕輕,又是名門之後,可他身上見不到一點紈绔之氣,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顏悅色,彬彬有禮,從無疾言遽色。尤其是對那些地位較低的人,他同樣和藹可親,一臉坦誠,讓人大有受寵若驚之感。他熱衷於廣泛交遊,人有所長,他總是千方百計要與之結識,別人遇到困難,他經常主動慷慨解囊,一擲千金。對於那些身居高位、於他的前途大有關礙的人物,他更是善於攀附,不顯山不露水之中每每贏得他們的好感。

    天啟年間,高起潛代皇帝總監遼東兵馬,初出茅廬的吳三桂就認這位位高權重的太監做了義父。大學士方一藻巡撫遼東以後,吳三桂很快和其子方光琛成了結拜兄弟。洪承疇經略遼東之後,他又和洪的親信幕僚謝四新結為至交。所以歷任邊關大吏無不對他寵眷有加,他不發跡,還有誰能發跡?

    在謙恭謹慎八面玲瓏的背後,是他那深藏不露的強烈欲望。在內心深處,他是一個極為自負、極為自傲的人。自身的出眾素質和不斷的成功使他對自己的能力極為自信。他深知自己是個欲望強烈的人,包括功名欲和享受欲。他絕不會把這一生白白放過,他要居大名,享大位,得到天下最美好的女人。他還要封妻蔭子,光宗耀祖。讀《漢紀》至《光武本紀》時,他不覺擲書長嘆:“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餘亦遂此願足矣!”而隻要向社會上層攀升,生命價值、個人欲望,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得到解決。這真是一幅簡潔而絢麗的人生圖景。

    武人吳三桂也許不會去更多地思考諸如生命的終極意義之類的問題,也不會體驗到困擾著我們筆端(有時僅僅是筆端)的存在的荒謬之類的後現代痛苦。他興致勃勃地沉醉在他的世界中,他的痛苦和歡樂都是古典的、沉重的、全神貫注的,有著埋頭走路,不抬頭看天的性質,因此也具有某種樸素動人的意味。他存在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在大明朝這座巨大的山體上盡力攀登,海撥的上升就意味著幸福的臨近。但是,就在他興致勃勃地攀到半山腰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腳下所踩的原來是座冰山,正在面臨著不可避免的緩慢消融。即使攀爬到最高處,最後的結局依然是毀滅,而不是達到永恆的幸福之源。

    武人吳三桂就是在寧錦戰役之後,在接連聽到關內官軍連連戰敗的消息之後,突然發現了自己原來是站在冰山上。此刻他體驗到了存在的荒謬。當然,他不會用這個詞去表述。他隻是覺得,他心中那個完整堅固的世界破裂了,名譽、尊嚴、社會成就和生命欲望,個人價值被割裂成不同的兩半。他必須有所取舍。而任何一種選擇對他都是一種不能負擔的殘酷。

    一種無可逃避的殘酷。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