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依然如舊的月色(增訂本)茅海建學術隨筆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392-568
    【優惠價】
    245-355
    【作者】 茅海建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隨筆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746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74607
    作者:茅海建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編輯推薦

    本書初版於2014年。由幾類文章彙編而成,長短不拘,比較輕松可讀。增訂本的部分篇目做了調整,有增有刪。


    作為茅海建教授為數不多的學術隨筆集之一,可以見其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史家的性情表露。“依然如舊的月色”,是作者對其當年確定學術路徑的篤定與堅守。


    其中有一組圍繞晚清文化生活史的文章,可以看作作者利用海量檔案閱讀中的邊角餘料做出的小題目。如,關於“湖湘文化”;關於龔自珍;慈禧太後、光緒帝、攝政王載灃等清末帝王的教科書;讀張之洞、醇親王府、李鴻藻等處檔案所見禮單、貢品,從高官大員的活動,梳理出晚清上流社會的變化,扎實詳明而饒有趣味。

     
    內容簡介

    近代史專家茅海建教授的學術隨筆集。從不同的側面記錄了作者近二十年習史、治學、思考的學術人生,像散落在海灘上,深深淺淺、尋尋覓覓的一串串腳印。


    文章分為四輯。懷人的輯如師長學行錄,有陳旭麓、黃彰健、衛籐瀋吉、朱維錚等活躍在中外史壇的學人、師長,近距離觀察其內心追求,親切溫暖,耐人尋味;第二組筆涉學術思潮、學界生態,討論的問題頗有啟發性;第三輯可見其治學心跡的坦陳,對年青學人有垂範的啟示;後一輯有趣味的近代文化生活史事之考察,作者慧眼獨具,頗多“看點”。增訂本刪去了初版中六篇自著的序言,增補了回憶蔡鴻生、章開源先生等多篇新文章。


    對許多熟悉茅海建的讀者來說,在 “史實重建、精微考辨”的重大歷史命題之外,讀讀這本書,可以更多地獲取有趣味的近代史事,還可以觸摸到這位嚴謹治學的教授內心深處,有著怎樣熾熱深沉的情感。

    作者簡介
    茅海建,中國近代史學者。澳門大學歷史繫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繫特聘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學繫教授。多年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兩次鴉片戰爭史和戊戌變法史,著有:《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苦命天子:咸豐帝奕詝》《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及戊戌變法研究的多部著作。
    夜深人靜,月亮一次次飄出雲層
    讓我忽然有了一陣陣輕微的感動
    那些人與那些事,不過就是些故人舊事
    歲月如風,情景不再
    在這個千變萬化的近代中國與當代世界
    還有什麼是恆久不變、又可讓讀書人心常相守

    茅海建,中國近代史學者。澳門大學歷史繫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繫特聘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學繫教授。多年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兩次鴉片戰爭史和戊戌變法史,著有:《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苦命天子:咸豐帝奕詝》《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及戊戌變法研究的多部著作。


    夜深人靜,月亮一次次飄出雲層


    讓我忽然有了一陣陣輕微的感動


    那些人與那些事,不過就是些故人舊事


    歲月如風,情景不再


    在這個千變萬化的近代中國與當代世界


    還有什麼是恆久不變、又可讓讀書人心常相守


    或許就有這眼面前依然如舊的月色


    多少年,多少地,多少人,所享有的,應該是同樣的


     


                                                                   ——茅海建

    目錄
    自序
    陳師旭麓先生忌日二十周年
    悼念黃彰健先生
    追思衛籐瀋吉先生
    記朱維錚先生
    記何芳川先生
    此情可待成追憶
    ——蔡鴻生教授著俄羅斯館紀事討論課發言
    悼念章開沅先生

    中國近代政治史面對的挑戰及其思考
    中美國家關繫的起源及其影響
    歷史地看待歷史
    ——讀陶文釗著《中美關繫史1911—1950》

    自序


    陳師旭麓先生忌日二十周年


    悼念黃彰健先生


    追思衛籐瀋吉先生


    記朱維錚先生


    記何芳川先生


    此情可待成追憶


    ——蔡鴻生教授著俄羅斯館紀事討論課發言


    悼念章開沅先生


     


    中國近代政治史面對的挑戰及其思考


    中美國家關繫的起源及其影響


    歷史地看待歷史


    ——讀陶文釗著《中美關繫史1911—1950》


    不同的聲音


    ——讀楊奎松著《中間地帶的革命》


    京都大學的“共同研究”


     


    《天朝的崩潰》的出版


    心中要有讀者:經歷與體會


     


    也談近代湖湘文化


    一 近代中國文化的區域結構


    二 湖湘文化在近代中國的作用與地位


    三 來自湖南的毛澤東


    龔自珍和他的時代


    一 家世、生平與纔華


    二 傳統意識下的危機感


    三、社會精英與時代要求的差距


    清末帝王教科書:中國歷史檔案館收藏的各類《講義》


    一 《講義》的產生背景與收藏情況


    二  周自齊與他的《外交講義》


    三 《講義》展現的歷史及其思想價值


    “醇親王府檔案”中的雞零狗碎


    一 免跪拜的上諭


    二 菜單


    三 分期付款購買《大英百科全書》


    四 兩封沒來由的家信


    康有為的房師與同文館的考卷


    一 餘誠格的稟帖與房師、座師


    二 光緒九年京師同文館年終大考考卷


    張之洞的別敬、禮物與貢品


    ——晚清上層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


    直隸總督陳夔年炭敬冊


     


    增訂版後記

    在線試讀
    【摘選】
    記朱維錚先生
    朱維錚教授剛去世不久,我的學生便立即給我發了E信;而我當時的感受很難形容,雖然早聽說已經病情轉重,但一直沒有去看他——害怕看見他的衰病虛弱相,總覺得在腦海中永遠保留下他那種意氣張揚、纔思銳捷的記憶,會更好一些。
    我次聽到朱先生的名字,還是我在華東師範大學讀研究生的日子,導師陳旭麓先生言及復旦大學中年骨干,提到了朱維錚的名字,稱其纔思甚銳。我畢業後到北京,一次回上海見陳先生,他又談起朱先生的新著《走出中世紀》,多有贊語,並稱其書名可改為《轟出中世紀》。那本書初版的封面設計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黑色,一種很有力量的感覺,裡面的文章也讓我感到了力量。然我當時的研究興趣,是兩次鴉片戰爭,與朱先生的學術專攻還有較遠的距離,雖感受到其纔學靈敏與思考深度,但畢竟還沒有學術思想上的直接共鳴。
    1997年2月,我還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一次回上海,朋友劉申寧君提議一起去看朱先生。記得那是一個下午,在一個日本式的老房子裡,各種書籍雜亂擺放著,到處都是,強烈的陽光射進窗來,也隻有一絲淡淡的暖意,三個人坐在很舊的沙發和小椅子上,隻是他一個人在海闊天空的談論,一副意氣張揚、纔思銳捷的模樣。晚餐在他家附近的小餐館,他與店主很熟,點菜時不看菜單,喝的是黃酒。他說,下午起來沒多久,這一頓飯可算是早餐,也算是午餐,此後纔是工作時間,由此不能喝白酒,不然又要睡去了。初次交談有好幾個小時,內容我也不太記得了,隻覺得他是善談的人,隻要你提出一個問題或一個想法,然後就可以不說話,靜靜地聽著。我當時因《天朝的崩潰》稍受小累,他也知道此事,卻在長時間的談話中,善解人意地不提此事,而多次言及他對陳先生的回憶,讓我感到了溫暖。他送了我一本他的著作《求索真文明》,我今天能那麼肯定初次見面的日子,是他在那本書上題簽的日期。
    也就在此時,我的研究轉向戊戌變法,開始閱讀朱先生關於康有為、梁啟超的著述,也開始注意他的言論。1998年,戊戌百年的一個會議在京西臥佛寺舉行,朱先生有一個長篇的即席發言,有兩點我記得很清楚:其一是戊戌變法已經一百年,但這一百天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到現在還搞不太清楚;其二是《康南海自編年譜》應復名為《我史》,是康有為版的《我的奮鬥》。前一點我寫入《戊戌變法史事考》的序言之中,後一點我在九年後曾當面向他提起,他卻說已經不記得了。此後的幾次見面都在北京的學術會議中,我因很少參加會議也很少相見,有一次他提起此事,稱為何見面不多,我說“隻聞燕飛過”。

    【摘選】


    記朱維錚先生


           朱維錚教授剛去世不久,我的學生便立即給我發了E信;而我當時的感受很難形容,雖然早聽說已經病情轉重,但一直沒有去看他——害怕看見他的衰病虛弱相,總覺得在腦海中永遠保留下他那種意氣張揚、纔思銳捷的記憶,會更好一些。


           我次聽到朱先生的名字,還是我在華東師範大學讀研究生的日子,導師陳旭麓先生言及復旦大學中年骨干,提到了朱維錚的名字,稱其纔思甚銳。我畢業後到北京,一次回上海見陳先生,他又談起朱先生的新著《走出中世紀》,多有贊語,並稱其書名可改為《轟出中世紀》。那本書初版的封面設計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黑色,一種很有力量的感覺,裡面的文章也讓我感到了力量。然我當時的研究興趣,是兩次鴉片戰爭,與朱先生的學術專攻還有較遠的距離,雖感受到其纔學靈敏與思考深度,但畢竟還沒有學術思想上的直接共鳴。


           1997年2月,我還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一次回上海,朋友劉申寧君提議一起去看朱先生。記得那是一個下午,在一個日本式的老房子裡,各種書籍雜亂擺放著,到處都是,強烈的陽光射進窗來,也隻有一絲淡淡的暖意,三個人坐在很舊的沙發和小椅子上,隻是他一個人在海闊天空的談論,一副意氣張揚、纔思銳捷的模樣。晚餐在他家附近的小餐館,他與店主很熟,點菜時不看菜單,喝的是黃酒。他說,下午起來沒多久,這一頓飯可算是早餐,也算是午餐,此後纔是工作時間,由此不能喝白酒,不然又要睡去了。初次交談有好幾個小時,內容我也不太記得了,隻覺得他是善談的人,隻要你提出一個問題或一個想法,然後就可以不說話,靜靜地聽著。我當時因《天朝的崩潰》稍受小累,他也知道此事,卻在長時間的談話中,善解人意地不提此事,而多次言及他對陳先生的回憶,讓我感到了溫暖。他送了我一本他的著作《求索真文明》,我今天能那麼肯定初次見面的日子,是他在那本書上題簽的日期。


             也就在此時,我的研究轉向戊戌變法,開始閱讀朱先生關於康有為、梁啟超的著述,也開始注意他的言論。1998年,戊戌百年的一個會議在京西臥佛寺舉行,朱先生有一個長篇的即席發言,有兩點我記得很清楚:其一是戊戌變法已經一百年,但這一百天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到現在還搞不太清楚;其二是《康南海自編年譜》應復名為《我史》,是康有為版的《我的奮鬥》。前一點我寫入《戊戌變法史事考》的序言之中,後一點我在九年後曾當面向他提起,他卻說已經不記得了。此後的幾次見面都在北京的學術會議中,我因很少參加會議也很少相見,有一次他提起此事,稱為何見面不多,我說“隻聞燕飛過”。


             我真正認識到朱先生的纔識學力,是為康有為《我史》作注之時。也算是我的運氣,2006年秋天我看到了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康有為《我史》原稿本,突然發現朱先生對於康有為《我史》原文的責疑:關於康的家世,關於康著《公理書》或《人類公理》,關於大同思想,甚至關於閱讀邸報的內容、關於光緒十五年順天府鄉試之誤記等細節,竟然能從《我史》的原稿本上得到完全的證明。雖說對《我史》的記載表示懷疑的學者,也有數位,但沒有一個人敢像朱先生那樣不加注釋甚至不加說明而直截了當乃至口吐真言式地駁斥當事人自己的回憶錄,真是讓我敬佩。於是,我在《“康有為自寫年譜手稿本”閱讀報告》中極為感慨地寫道:


    “朱維錚雖非以新史料的發現者而著稱,然解讀史料的能力強,許多舊史料能在他的眼中識出差異與新意來。其作《康有為在十九世紀》,對康的生平多有考訂,也發現康在《我史》中多處作偽。”


    “……我想,朱維錚、湯志鈞等人看到了這些內容,自然會心而悅,他們當年睿智的校讀、考證與猜測,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我在四天的閱讀過程中,隨讀而多有隨感。朱維錚、馬忠文等人敢於作大膽懷疑,其研究似可在手稿本中得到相當大的支持,而當時他們的手中並沒有確切的證據。這裡又牽涉到應如何理解康有為的基本思路。康是一個非常之人,進入他的內心須得行非常之道,對於康說似應不能不信,不可全信,曲曲彎彎,長久讀其文,長久思其意,方有可能識別康說而得心解。當然,所有的心解都不會是歷史研究的後結論,終還需要進行證明。”


    我當時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繫訪問,打電話給他,也找到了他的E地址,將我的《閱讀報告》發送給他。我那時纔知道,王醫生當了他的助理。


             2007年的初夏,我回上海省親並辦理私事,在復旦大學談完事後,去了朱先生的新家。由於是一個人去,他怕我不認識,電話中再三告訴我,位於“肺科醫院”之旁。還是一個下午,還是一次長談,人已相熟,談鋒依舊,我仍是大多數的時間在當聽客,然環境卻是大變,廳室光亮,桌幾潔淨,也顯得他更精神一些。我多次提到《我史》手稿本可證明他智慧的判斷,他隻是輕輕說了一句,那也算不上什麼。晚上是在他家喫的飯,喝的仍然是黃酒,做飯的是王醫生,我是次見到她。由於比較熟悉了一點,我便提出什麼時候可以大喝一次白酒,可按照他的工作習慣,早上三四點纔睡,誰也沒有辦法相約在清晨來他個一醉方休。那次進門和出門時,我都看到了“肺科醫院”,沒有想到他的後來與這家醫院會有這麼大的關繫。


             2008年的春天,我因家事之責任而從北京大學調回華東師範大學,正值家中不幸,不願意出門,也不願見客。朱先生後來聽說我回到上海,便向他人指責我,說我既不報告也不去看望雲雲。我聽到這話,自然很緊張,立即給他打電話。這一年的秋天,我第三次去拜訪他。又是一個下午,又是一次長談,喝的又是黃酒,王醫生給我們包了好喫的餃子。


             2010年9月,我聽說朱先生手術的消息,與張濟順書記一起去看望他。他出院未久,精神比我想像的要好很多,依然那麼健談。那一次由於拜訪病人,沒有多談,連黃酒也沒有喝,但感覺他像是度過了難關,將來的情況自然會有好轉。離開朱家後,我到附近的書店去看書,卻靜不下心來,又去了一家咖啡店,坐了很久……


             我算不上是與朱先生交往密切的人,兩人直接交往的次數不多,而在我的記憶中,較長時間的談話,也隻是前三次拜訪其家之時。可我是一個生性淡泊的人,與人交往本來就不太多,雖說隻是四次拜訪,但很可能是我這些年交往多的人士——除了同門的師兄弟和近代史所、北大、華東師大的同行與領導外。我敬重他的學識與人格,我對他的一般看法,也與外間的傳說有別。可舉一例來說明。我有一次小心地提到,“湯志鈞的戊戌變法做得也很不錯”,從此之後,我們見面時他就不怎麼再談湯先生,尤其不談湯先生的戊戌變法史研究。這是很給我面子的。而我們交談的內容大多是那些舊日的往事,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大學和他個人的經歷,這也是我有興趣去了解的內容。我很希望他能寫一部回憶錄,他卻直截了當地說,他不會去寫回憶錄,就讓往事過去吧。


             2012年3月14日,我去參加朱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聽到的不是往常的哀樂,而是貝多芬的《英雄》,心也為之一動。回來之後,想了很久,想了很多,又看了許多追思他的文章。有一天早上,我突然想到:朱先生是一個生不逢時的人,早生二十年或晚生二十年,以他的纔華,會做出極其巨大的學術貢獻來,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卻是朱先生的學術成長期,他恰恰就是這個時期的果實,以此來推斷這一顆果實在不同時期的後生長形態,很可能隻不過是寄托了一種心情罷了。我們真該要認真研究這一時期的中國學術史……也因為如此,我今天在此不願更多地去說對朱先生的學術評價,隻是說說那些私人交往的瑣碎小事,而他那意氣張揚、纔思銳捷的言談形像,伴隨那天聽到的《英雄》,留在腦海之中。


    ——2012年4月22日在復旦大學朱維錚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