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簽名版)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啟功先生嫡傳弟子、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李山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28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072830
    作者:李山著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4月 

        
        
    "

    內容簡介


    《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李山作品繫列》講述了:《詩經》是中國詩歌文學的開山之作,是民族文化形成時期的歌唱;是文學的經典,也是文化的聖經。

    文學是一個文化人群的靈性,是一個民族精神氣質的顯現。《詩經》記錄的是我們這個文化人群,在其民族性格形成時期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和美丑判斷等各種生活信念。

    作為古典詩歌聲,它把關懷的目光投向人間的生活,以“十五國風”的篇章尤為突出。風詩以其特有的對現實的敏感,對是非善惡的愛憎分明,對弱者不幸的無限同情,及其特有的細膩委婉、素樸活潑、氣韻生動,為後來古典詩歌確定了方向,為詩歌文學在後世的波瀾壯闊,開了先河。

    與《詩經》對話,是了解文學,更是了解傳統、理解我們自己。

    《風詩的情韻--李山講詩經/李山作品繫列》運用新材料重新解釋《詩經》中被誤解的篇章,首次展現《詩經》的千姿百態。



     

    作者簡介


    李山,1963年生,河北新城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詩經的文化精神》、《詩經析讀》、《詩經新注》、《中國文化概論》等。

    目錄
    集 《詩經》離我們遠嗎
    第二集 琴瑟和諧
    第三集 桃花盛開的時候
    第四集 美麗的新娘
    第五集 家有賢妻
    第六集 苦是離別
    第七集 水畔的歡歌
    第八集 情與理的糾結
    第九集 性愛的決堤
    第十集 面對生活的廢墟
    第十一集 蠶娘的覺悟
    第十二集 巾幗勝須眉
    第十三集 被誤解的詩
    第十四集 在水一方
    第十五集 七月流火
    第十六集 農桑生活大韻律
    第十七集 征夫的哀怨
    第十九集 生活的萬花筒
    第二十集 風詩的精神與藝術
    在線試讀
    《詩經》離我們遠嗎《詩經》三百篇,是中國早的文學。從時間上說,離我們很遠了。
    可是,《詩經》離我們真的很遠嗎?回答是:並不遠。今天人們說話若喜歡文雅一點,一不留神就可能溜出一個半個出自《詩經》的語詞。
    比如,我們常說某個人在某些領域“獨領風騷”。這“風騷”二字的“風”,就與《詩經》有關,《詩經》不是有“國風”嗎?還有好多這樣的詞。例如做什麼事如打仗,中途放棄、開小差,我們就說“逃之夭夭”。這個詞也出自《詩經》,隻是原本寫作“桃之夭夭”,是形容艷麗桃花的。再如,形容一個人提攜、誘導別人,就說他“耳提面命”,這也出自《詩經》。還有,假如在一些事上倆人立場不同,人們就說是“涇渭分明”,還是出自《詩經》。
    這樣的詞還有很多,有學者以《詩經》“成語”為題,居然可以寫成一本小冊子。所以,《詩經》雖古老,離我們卻很近。這就是經典,你不知道它,它知道你。《詩經》早的作品,其時間距今已有三千年了,近的也有兩千五六百年,時間很久了。可實際上,它的要素卻始終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液中。而且,可以肯定,不僅我們這代人,就是下代人、下下代人,《詩經》還會照樣起作用,人們照樣還會去關注《詩經》。而且所謂的“關注它”,還不隻是關注它精美的語言,還會關注《詩經》的思想觀念、藝術風采,等等。
    說來說去,那麼,《詩經》是什麼呢?或者說什麼是《詩經》呢?傳統的說法,《詩經》是我國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有人說是“選集”。總之,就是有這樣的305首詩,在一定時期被編纂成了一部書,就是《詩經》。若是用更形像、深入一點的語言說,《詩經》是我們這個民族,在自己的文化創生時期產生的精神花朵。正因如此,詩三百篇(簡稱“詩三百”)纔重要,纔與一般詩歌集子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我們這個民族,是歌唱著“詩三百”創立了自己的精神傳統的;換個說法也許更準確,在很大程度上,三百篇的歌唱所表達的內涵、風神、韻律,展現的就是我們這個文化人群在創建屬於自己的精神傳統時的所思所想,她的追求和崇尚,她對自己在世界中生存的理解感悟,她對美惡好歹的判斷即情感的反應,等等;歸結為一句話:《詩經》的內涵,其實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詩經》還將隨民族的發展而前行,傳之久遠。
    那麼,《詩經》包括哪些內容呢?按照古來的分類,包括三大部分:風、雅、頌。從藝術的表現手法上說,還有三項:賦、比、興。風、雅、頌,賦、比、興,就是所謂“詩經六義”。這是讀《詩經》之前,應該知道一點的。
    那麼,什麼是“風”?打開《詩經》,不論是古代人注解的,還是現代人注解的,頭一部分就是《周南》,之後是《召南》,再往後,《邶》《鄘》《衛》,之後是《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一共十五部分。再簡單點就是如下口訣:周召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三個五言句,雖不押韻,也很好記。記住這三句有好處,容易查找每一部分篇章。《詩經》離我們遠嗎《詩經》三百篇,是中國早的文學。從時間上說,離我們很遠了。

    可是,《詩經》離我們真的很遠嗎?回答是:並不遠。今天人們說話若喜歡文雅一點,一不留神就可能溜出一個半個出自《詩經》的語詞。

    比如,我們常說某個人在某些領域“獨領風騷”。這“風騷”二字的“風”,就與《詩經》有關,《詩經》不是有“國風”嗎?還有好多這樣的詞。例如做什麼事如打仗,中途放棄、開小差,我們就說“逃之夭夭”。這個詞也出自《詩經》,隻是原本寫作“桃之夭夭”,是形容艷麗桃花的。再如,形容一個人提攜、誘導別人,就說他“耳提面命”,這也出自《詩經》。還有,假如在一些事上倆人立場不同,人們就說是“涇渭分明”,還是出自《詩經》。

    這樣的詞還有很多,有學者以《詩經》“成語”為題,居然可以寫成一本小冊子。所以,《詩經》雖古老,離我們卻很近。這就是經典,你不知道它,它知道你。《詩經》早的作品,其時間距今已有三千年了,近的也有兩千五六百年,時間很久了。可實際上,它的要素卻始終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液中。而且,可以肯定,不僅我們這代人,就是下代人、下下代人,《詩經》還會照樣起作用,人們照樣還會去關注《詩經》。而且所謂的“關注它”,還不隻是關注它精美的語言,還會關注《詩經》的思想觀念、藝術風采,等等。

    說來說去,那麼,《詩經》是什麼呢?或者說什麼是《詩經》呢?傳統的說法,《詩經》是我國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有人說是“選集”。總之,就是有這樣的305首詩,在一定時期被編纂成了一部書,就是《詩經》。若是用更形像、深入一點的語言說,《詩經》是我們這個民族,在自己的文化創生時期產生的精神花朵。正因如此,詩三百篇(簡稱“詩三百”)纔重要,纔與一般詩歌集子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我們這個民族,是歌唱著“詩三百”創立了自己的精神傳統的;換個說法也許更準確,在很大程度上,三百篇的歌唱所表達的內涵、風神、韻律,展現的就是我們這個文化人群在創建屬於自己的精神傳統時的所思所想,她的追求和崇尚,她對自己在世界中生存的理解感悟,她對美惡好歹的判斷即情感的反應,等等;歸結為一句話:《詩經》的內涵,其實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詩經》還將隨民族的發展而前行,傳之久遠。

    那麼,《詩經》包括哪些內容呢?按照古來的分類,包括三大部分:風、雅、頌。從藝術的表現手法上說,還有三項:賦、比、興。風、雅、頌,賦、比、興,就是所謂“詩經六義”。這是讀《詩經》之前,應該知道一點的。

    那麼,什麼是“風”?打開《詩經》,不論是古代人注解的,還是現代人注解的,頭一部分就是《周南》,之後是《召南》,再往後,《邶》《鄘》《衛》,之後是《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一共十五部分。再簡單點就是如下口訣:周召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三個五言句,雖不押韻,也很好記。記住這三句有好處,容易查找每一部分篇章。

    “十五國風”的這個“國”,原本是稱“邦”的。不論是“邦”還是“國”,概念都與今天不大一樣,“十五國”,其實就是周王朝的十五個地區。就是說,“風”是分地域的,這些“國”,有的是國,有的則不是。這些地域大致包括黃河流域、江漢地區。

    具體點說,黃河途經陝西、山西,轉而向東,流向下遊河南、河北以及齊魯地帶,後入海。這一線,周代諸侯,舉其大者有秦、晉(即魏、唐風詩之地)、鄭(鄭風、檜風之地)、衛(邶、鄘、衛三風之地)、曹、齊、魯之邦等;王風之區及周南、召南之地的一部分,也屬於黃河沿岸一帶。再往南、東南,一為漢水與長江彙合之域,還有淮水沿岸地區,詩篇也有顯示,《周南》《召南》一些篇章即與這些地方有關。國風地域的南界沒有過長江。然而,西至陝甘交界、東到齊魯大地、北至河北、南到江漢的廣大區域,大致就是周王朝勢力所及的範圍,封建諸侯很多,是當時“華夏”的中心地帶。

    同時,“十五國風”的“國”,有疊合或大致疊合的現像。如秦風,主要流行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即今陝西地區,之前,此地為西周腹地。有的國風稱謂所指,在周代本不是國家,如周、召。兩者的地域,據古代的說法,隻是周初兩位大臣即周公、召公分別負責管轄的區域,以陝(約在今三門峽市)為分界點,以東洛陽即左近地區,為周公管轄;自陝以西,北起陝西關中南到江漢之區,為召公管理。因此,兩地風詩纔分稱“周”、“召”。總之,知道“十五國風”之“國”,是區域概念,差不多就夠了。

    以上說“國風”,重點在“國”,現在談談“風”。“風”的概念,從古到今有不同的解釋。風,本為自然界空氣流動現像。但古人理解可不這樣簡單。

    有人就說“風”代表的是教化、風教。孔子就說:“君主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國家發布政令,發布文教政策,就像刮風一樣;風一動草就隨之擺動。古代非常重視風教,又稱政教。“政”什麼意思?政者,正也。就是引導人民走正確的路。走正確的路,就要實施正確的文教,也就是用好的風化化導民眾。這是“風”的個含義。

    風,又可以讀成“諷”,就是今天“諷刺”的“諷”。要諷刺什麼,總得幽默點,拐彎抹角一點。大家較為熟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話說得多麼委婉啊!這在古人也是很重視的。從上面往下說,是風化;下面對上提意見,就是“諷”、“諷諫”。老百姓有意見,往往是經由民謠唱歌來表達的,這就是諷諫。這是古代的大致情況。還有其他解釋,以上兩點是主要的。

    還有一種說法,自古就有,近現代以來更受重視。那就是:“風”是地方土調。古代著名編年史《左傳》就曾記載了一個故事:一位楚國樂官戰爭中被晉國人抓了俘虜,晉國人叫他演奏音樂,他就“操南音”,即演奏南方的家鄉樂調。為此晉國人稱贊他是“君子”,是“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土風”就是樂調。還有,孔子、墨子,都是歌《詩》三百、舞《詩》三百的。既然是“歌舞”《詩》三百,就得有樂調。古代中國是地域廣大的國家,現代地方戲曲也很多,在古代,各地的樂音也很豐富多彩;多姿多彩的各地樂音、樂調,就是“風”。上面說過,現代人認同“風是地方樂調”這一說法。

    上面這後的“風”說,很有道理。不過,筆者以為還不全面。所以,讓我們從“風”的原始意義再做一點分析。古代有一種現像,就是“吹風定律”。

    吹風定律干什麼?判斷時令。這在東周文獻中有記載。春天到了,該下地耕種了。那麼,哪一天是春耕時節?這需要專門的判斷,方法就是吹律管。所謂律管,差不多跟後來的笛子大體相同。誰來吹律呢?記載上說是“瞽”,就是一種瞎子藝人。他們雙眼失明,所謂感官互補,眼睛看不見的人往往耳朵靈光,古代就由他們專門負責吹律。我們知道,在不同的氣溫、氣壓、濕度下,同一個長度的管子吹出的聲調,是不一樣的。古人就根據這一原理吹律,測定某一節令的到來。中國文化是農耕文明,而且,中國農耕文明是在季風氣候區域裡建立的,所以種地特別強調時令。任何一個農民,對時令的熟悉要比城市人敏感得多。什麼時候種小麥,什麼時候種瓜、種豆,時令是非常講究的。這就要吹律管、測時節了。請注意,因為風與時令有關,古人又相信天地有靈,所以“風”就很神秘。郭沫若先生有一部書叫《卜辭通纂》,書中說,甲骨文有這樣的說法:“風”字與“鳳”字有密切關繫,風就是鳳,就是神秘的鳳凰。“鳳”的職責就是“帝史”。“帝”就是上天,“史”就是信使。“風”是什麼?原來就是傳達上天意思的使者。也就是說,古人認為“風”這種現像與神秘的天意相通。

    這又涉及西周時的“天命”觀念。西周確立了一個很重要的精神觀念,相信歷史興衰的幕後總主宰就是天。上天把王朝大權一開始交給夏,後來到夏桀時惡待老百姓,老百姓怨聲載道,上天就聽到(“聽到”倆字很重要)了。於是上天就“革命”,做法就是把權力從夏人手裡奪回來,轉而交給殷商。殷商到了紂王時,又不好好干,老百姓又怨聲載道,於是上天也聽到了,就又把權力重新奪回來,轉而又交給周人。那麼,上天根據什麼把權力拿回來又換過去呢?就是根據老百姓的呼聲,其中就包括歌唱。剛纔我們說,“風”有神秘的含義,老百姓的這種歌唱,也被視為“風”,就是想像歌聲像風一樣傳達給上帝。這樣的意思,保存在《孟子》裡就是這樣的兩句話:“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這兩句話的要點是:老百姓唱歌裡含的情感,是可以被傳達到上天的。上天終是根據百姓的歌聲亦即民“風”的內容,做出把大權交給誰的決定。

    同樣,上天的意思,有時候也是經由唱歌傳達給下界人的。這樣的例子周代有,不過這裡還是舉一個大家較熟悉的吧。東漢後期,出了一個很殘暴的人董卓,殺了不少人。據文獻記載,在董卓沒有殺人之前,當時的市井小孩嘴裡就唱:“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什麼意思啊?一開始大家莫名其妙,後來董卓殺人了,纔發現“千裡草”,就是一個“董”字,“十日卜”就是一個“卓”字啊!原來在董卓兇暴以前,老天就經由小孩子的嘴向人們預告,不久將有一個董卓出來殺人放火啊!可惜,大家也隻能事後諸葛亮,肉眼凡胎,沒能領會老天提早群發的微博、短信啊!還有一個例子離我們更近,是關於近代袁世凱稱帝的。袁世凱有好不學,偏學壞,放著民國大總統不當,非要做皇帝。那時候的北京,據說家家唱“家家門口掛紅線”。袁世凱稱帝了以後國號叫“洪憲”,據說就是一個妓女給他起的。一些達官貴人在八大胡同那種地界閑聊國是,旁邊一位妓女多了一嘴:說未來的帝朝叫紅線得啦!你看市面上唱“家家門口掛紅線”,叫“紅線”,不就完了嗎?後來“紅線”倆字一改裝雅化,就成了“洪憲”。諸如此類的現像,用唯物觀點理解,是人心騷動的表現,人心不安自然就出這種事情,與人撞見鬼差不多,心裡沒事撞不見鬼。一個時代也一樣。當年陳勝、吳廣要造反,為了神化自己,吳廣就點一堆篝火,黑夜裡躲在一邊學狐狸叫,即所謂“篝火狐鳴”,叫什麼“大楚興,陳勝王”,也都是造謠惑眾的事情,當不得真。可在古人就不然,他們相信這個,相信老百姓歌唱,是神秘的,“風”就傳達了上天的什麼神秘天意。

    這樣就帶來一個重要的文化結果。簡單看這個現像,是古人愚昧的表現。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愚昧觀念,卻帶來一個積極的結果,什麼結果?就是朝廷特別重視采集民風。采集民風做什麼?觀看。觀看什麼?觀天意。同時,儒家解釋說,觀看民風重要的是考察自己的政治得失。通過老百姓的歌唱,你執政者聽到、看到,就知道了百姓心裡是怎麼想的了。那就根據民意檢測自己的行政,改善自己的政治吧。一個愚昧的觀念,帶來的卻是一種不錯的文化結果。歷史往往就是這樣復雜,這樣精華與糟粕並存,手心手背。剔除糟粕,取其精華,道理是好,談何容易!在新中國,上過中學年歲稍微大一點的先生女士都學過《詩經》中的兩首詩:《伐檀》與《碩鼠》。

    這兩首詩出自《魏風》,暴露了當時社會存在的嚴重問題:賦稅太重和尸位素餐。按照傳統的理解,社會上流傳這樣的歌謠,你魏國當政者就該注意了,詩篇被采集加工到王朝的朝廷上演奏,你周王也該注意了。魏侯——可能還有其他諸侯,老百姓經濟負擔過重了,魏國——可能還有其他邦國,朝堂上不三不四的人多了。不論魏的主政者還是更高一級的周王朝主政者,就該“觀得失,自考正”,及時調整政策、稅率,否則民怨日趨嚴重,老天爺知道了,魏國喫不了兜著走,連周王也得負責。這就是古代學者以為的風詩的價值。是否真的這樣起過作用,我不敢說,但是,在天命觀念下,發乎民間的一些歌唱被保存加工,以至於流傳後世,成為民族的文化、文學經典,這倒是可以肯定的。

    總之,說到這個風,現代人說他是土調,沒問題,就像河南人唱戲用豫劇腔調,河北人用梆子腔,浙江人用越劇腔一樣。這些戲曲發源於地方土調,沒問題,可是,若把古代的“風”就單純地理解為地方土調,可就太過簡單了,就像是神廟裡沒了神,空蕩蕩的,無精打采的。應該把古人風、鳳相連,溝通人天的理解,加到“風土”這個概念中去,這就能解釋何以古代王朝有心思采集民風歌唱了。這就是“風”,一個千百年之前的老觀念。

    以上說的是“風”。那“雅”又是什麼呢?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