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錢穆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文化評述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71012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7101282
    作者:錢穆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抗衡時代思潮”之作
    近代以來,在章太炎、胡適、馮友蘭等人的倡導下,中國學術界受西學影響,務求分科分門以治國學,一時蔚然成風,忽視了中國文化和學術自有其“和合”特色,非融通無以體會國故精義。
    錢穆認為這種不求融通體會的專家之學棄五千年民族傳統學問特點於不顧,以此治之,則恐終難理解矣,所以繼《中國學術通義》之後,再著《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主張必回就中國以往之舊,主“通”不主“別”,會通求之,方能理解中國傳統學問和文化。


    2.從中國傳統學問視角,通覽12門學科要義
    在這本書中,錢穆就宗教、哲學、科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藝術、音樂等當時之12門學科,討論中國學術傳統及中西方學術思想相異處,從中可一窺諸門學科之核心精神。


    3.忍不住的現實關懷:在“專業”的時代,提供一種“通識”的人文視野
    錢穆一生以通儒視野為通人之學,辦學宗旨亦然,新亞書院一切課程,先重通識,再求專長,“以藥近來大學對教育嚴格分院分繫分科,直線上進、各不相關、支離破碎之流弊。”這本書是他一以貫之的通識主張之體現,其中所寄寓的現實關懷,可為壁壘分明的現代學術研究提供一種廣闊的人文視野。

     
    內容簡介

    “中國乃無獨立之科學,亦無獨立之哲學,一切知識貴能會通和合,乃始成其為學問”,但近代以來,受全盤西化之風影響,學者追求以分門分科之法治中國傳統學問,務求西化,再不求融通體會。


    錢穆認為這種專家之學與中國傳統通人通儒之學大相違異,“近人必以西方史學來治中國史,則恐終難理解矣。”


    先生憂心斯文墜地,先著《中國學術通義》,就經史子集四部求其會通和合,又著此書,就哲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等當時之新學術,討論中國傳統學術及中西方學術思想相異處,主張必回就中國以往之舊,主“通”不主“別”,方能理解中國傳統學術和文化。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七歲入私塾。曾就讀常州府中學堂、南京私立鐘英中學,高中肄業後,輾轉任教於無錫、廈門、蘇州等地小學、中學,並勵志苦讀,精研學問。1930年《劉向歆父子年譜》問世,為學界推重,轉入大學執教。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江南大學等校。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移居臺北,任教於臺灣中國文化書院。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一生著述,廣涉經史子集,後輯為《錢賓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編,凡一千七百萬字。

    目錄
    序 / i
    略論中國宗教 一 / 1
    略論中國宗教 二 / 11
    略論中國哲學 一 / 22
    略論中國哲學 二 / 30
    略論中國科學 一 / 42
    略論中國科學 二 / 53
    略論中國心理學 一 / 68
    略論中國心理學 二 / 84
    略論中國史學 一 / 101
    略論中國史學 二 / 111
    略論中國史學 三 / 125
    略論中國史學 四 / 138
    略論中國考古學 / 155

    序 / i 
    略論中國宗教 一 / 1 
    略論中國宗教 二 / 11 
    略論中國哲學 一 / 22 
    略論中國哲學 二 / 30 
    略論中國科學 一 / 42 
    略論中國科學 二 / 53 
    略論中國心理學 一 / 68 
    略論中國心理學 二 / 84 
    略論中國史學 一 / 101 
    略論中國史學 二 / 111 
    略論中國史學 三 / 125 
    略論中國史學 四 / 138
    略論中國考古學 / 155 
    略論中國教育學 一 / 166 
    略論中國教育學 二 / 177 
    略論中國教育學 三 / 186 
    略論中國政治學 一 / 190 
    略論中國政治學 二 / 201 
    略論中國社會學 一 / 210 
    略論中國社會學 二 / 221 
    略論中國文學 / 238 
    略論中國藝術 / 250 
    略論中國音樂 一 / 267 
    略論中國音樂 二 / 276 
    略論中國音樂 三 / 283 
    略論中國音樂 四 / 292

    前言

    晚清之末,中國有兩大學人,一康有為,一章炳麟。其時已西化東漸,而兩人成學皆在國內,未出國門一步。故其學皆承舊傳統。康氏主今文經學,章氏則主古文經學。而世風已變,兩人雖同治經學,其崇儒尊孔之意實不純,皆欲旁通釋氏以為變。康氏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並自號長素,其意已欲凌駕孔子。其為《大同書》,雖據《小戴禮記·禮運篇》“大同”一語為號召,但其書內容多采釋氏。惟康氏早已致力實際政治,謀求變法維新,故其宏揚釋氏者並不顯。章氏以為文排滿下獄,在獄中讀釋氏書,即一意尊釋,而排滿之意則無變。自號太炎,乃尊顧炎武之不仕清廷,而亦顯有凌駕顧氏之意。此下著書,皆崇釋抑儒,孔子地位遠在釋迦之下。如其著《國故論衡》,一切中國舊傳統隻以“國故”二字括淨。“論衡”則僅主批評,不加闡申。故曰 :“中國有一王充,乃可無恥。”其鄙斥傳統之意,則更昭之矣。惟其書文字艱拗,故其風亦不揚。


    文化異,斯學術亦異。中國重“和合”,西方重“分別”。民國以來,中國學術界分門別類,務為專家,與中國傳統通人通儒之學大相違異。循至返讀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響將來學術之發展實大,不可不加以討論。 
    晚清之末,中國有兩大學人,一康有為,一章炳麟。其時已西化東漸,而兩人成學皆在國內,未出國門一步。故其學皆承舊傳統。康氏主今文經學,章氏則主古文經學。而世風已變,兩人雖同治經學,其崇儒尊孔之意實不純,皆欲旁通釋氏以為變。康氏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並自號長素,其意已欲凌駕孔子。其為《大同書》,雖據《小戴禮記·禮運篇》“大同”一語為號召,但其書內容多采釋氏。惟康氏早已致力實際政治,謀求變法維新,故其宏揚釋氏者並不顯。章氏以為文排滿下獄,在獄中讀釋氏書,即一意尊釋,而排滿之意則無變。自號太炎,乃尊顧炎武之不仕清廷,而亦顯有凌駕顧氏之意。此下著書,皆崇釋抑儒,孔子地位遠在釋迦之下。如其著《國故論衡》,一切中國舊傳統隻以“國故”二字括淨。“論衡”則僅主批評,不加闡申。故曰 :“中國有一王充,乃可無恥。”其鄙斥傳統之意,則更昭之矣。惟其書文字艱拗,故其風亦不揚。 
    章氏去日本,從學者甚眾,然皆務專門,尠通學。惟黃侃一人,最為章氏門人所敬,則以其猶守通學舊軌。康氏門人少,惟梁啟超任公一人,早年曾去湘,故亦受湘學影響,知尊湘鄉曾氏。先創《新民叢報》,後改為《國風報》。創刊辭中大意謂,國風相異,英法皆然,中國亦當然。其識卓矣。後為《歐洲戰役史論》,敘述當時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來源,提綱挈領,要言不煩。如任公,實當為一史學巨擘。惜其一遵師旨從事變法維新之政治活動,未能專心為學,遂亦未臻於大成。 
    及第一次歐洲戰役既畢,任公遊歐歸來,草為《歐遊心影錄》一書。大意謂,歐洲文化流弊已顯,中國文化再當宣揚。其見解已遠超其師康有為遊歐歸來所草《十三國遊記》之上,而亦與太炎大不同。惜任公為學,未精未純,又不壽,年未六十即辭世,此誠大可惋悼矣。 
    與梁任公同在北平講學者有王國維靜安。先治西學,提倡《紅樓夢》。新文學運動受其影響甚大。然靜安終以專治國故,名震一世。當時競治殷墟龜甲文,而國維教學者,應先通許氏《說文》為基礎。可謂當矣。惜靜安亦不壽,先任公而卒,亦大堪惋悼。 
    胡適之早年遊學美國,歸而任教於北京大學,時任公、靜安亦同在北平。適之以後生晚學,新歸國,即克與任公、靜安鼎足並峙。抑且其名乃漸超任公、靜安而上之。蓋自道咸以來,內憂外患,紛起迭乘,國人思變心切,舊學日遭懷疑,群盼西化,能資拯救。任公以舊學加入新思想,雖承其師康氏,而所學實有變。適之則徑依西學來講國故,大體則有采於太炎之《國故論衡》。惟適之不尊釋。其主西化,亦不尊耶。而其譏評國故,則激昂有更超太炎之上者。獨靜安於時局政事遠離,而曾為宣統師,乃至以留辮投湖自盡。故三人中,適之乃獨為一時想望所歸。而新文化運動乃竟掩脅塵囂,無與抗衡。風氣之變,亦誠有難言者。 
    舊學宏博,既需會通,又求切合時宜,其事不易。尋瑕索疵,漫肆批評,則不難。適之又提倡新文學白話文,可以脫離舊學大傳統,不經勤學,即成專家。誰不願踊躍以赴。其門弟子顧頡剛,承康氏“托古改制”義,倡為疑古,著《古史辨》一書,尤不脛而走,馳譽海內外,與適之齊名。同時有馮友蘭芝生,繼適之《中國哲學史》首冊之後,續為《中國哲學史》一書,書中多采任公諸人批駁胡氏意,其書亦與適之書同負盛名。對日抗戰時,餘與芝生同在湘之南嶽,以新撰《新理學》手稿示餘,囑參加意見。餘告以君書批評朱子,不當專限“理氣”一問題。朱子論“心性”,亦當注意。又其論“鬼神”,與西方宗教科學均有關,似亦宜涉及。芝生依餘意,增《鬼神》一篇。並告餘,朱子論心性,無甚深意,故不再及。並在西南聯大作講演,謂彼治哲學,乃為神學。餘治史學,則為鬼學。專家學者,率置其專學以外於不論,否則必加輕鄙,惟重己學有如此。於是文學、史學、哲學,及考古發掘龜甲文等各項專門之學,一時風起雲湧,實可謂皆自新文化運動啟之。
    但適之提倡新文化運動,其意不在提倡專門,凡屬中國舊學,逐一加以批評,無一人一書足資敬佩。亦曾提倡崔東壁,然亦僅撰文半篇,未遑詳闡。適之晚年在臺灣出席夏威夷召開之世界哲學會議,會中請中、日、印三國學人各介紹其本國之哲學。日、印兩國出席人,皆分別介紹。獨適之宣講杜威哲學,於中國方面一字不提。則適之所主持之新文化運動,實為批評中國舊文化,為新文化運動作準備。當時有倡“全盤西化”之說者。而適之僅提倡“賽先生”科學與“德先生”民主兩項。於宗教則避而不談,又主哲學關門。適之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語。其所假設者,似僅為打倒孔家店,中國舊文化要不得。一意廣泛批評,即其小心求證矣。至“民主”“科學”兩項,究當作何具體之開創與設施,則初未之及。亦別有人較適之更作大膽假設者,如線裝書扔毛廁,廢止漢字,改為羅馬字拼音等。又如陳獨秀之主張共產主義。適之對此諸端,則並無明白之反對。要之,重在除舊,至於如何布新,則實未深及。 
    不幸而日本東侵,“政府”播遷來臺,而一切情勢皆大變。臺灣惟科學、民主兩項仍在提倡。而中國舊文化、舊傳統、舊學術,則已掃地而盡。治學則務為專家,惟求西化。中國古書,僅以新式眼光偶作參考翻閱之用,再不求融通體會,亦無再批評之必要。則民初以來之新文化運動,亦可謂已告一段落。 
    繼此當有一大問題出現。試問此五千年摶成之一中華大民族,此下當何由而維繫於不壞?若謂民族當由國家來維繫,此國家則又從何而建立?若謂此一國家不建立於民族精神,而惟建立於民主自由。所謂“民”,則僅是一國家之公民,政府在上,民在下,無民族精神可言,則試問西方國家之建立其亦然乎?抑否乎?此一問題宜當先究。 
    又所謂分門別類之專家學,是否當盡棄五千年來民族傳統之一切學問於不顧?如有人謂,非先通康德,即無以知朱子。但朱子之為學途徑與其主要理想,又何嘗從先知康德來。必先西方,乃有中國,全盤西化已成時代之風氣,其他則尚何言。 
    早於治朱子必先通康德之說之前,已有人主張不通西洋史即無以治中國史。於是“帝王專制”與“封建社會”之兩語,乃成為中國史之主要綱領。又如謂非取法西方文學,即無以建立中國之新文學。於是男女戀愛、武力打鬥,乃為現代中國新文學必所共有之兩項目。以此而言,一切學術,除舊則除中國,開新則開西方。有西方,無中國,今日國人之所謂現代化,亦如是而止矣。 
    餘曾著《中國學術通義》一書,就經、史、子、集四部,求其會通和合。今繼前書續撰此編,一遵當前各門新學術,分門別類,加以研討。非謂不當有此各項學問,乃必回就中國以往之舊,主 “通”不主“別”。求為一專家,不如求為一“通人”。比較異同,乃可批評得失。否則惟分新舊,惟分中西,惟中為舊,惟西為新,惟破舊趨新之當務,則竊恐其言有不如是之易者。 
    此編姑分宗教、哲學、科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藝術、音樂為十二目。其名稱或中國所舊有,或傳譯而新增。粗就餘所略窺於舊籍者,以見中西新舊有其異,亦有其同,仍可會通求之。區區之意,則待國人賢達之衡定。 


    一九八三年鼕錢穆自識於臺北士林之外雙溪時年八十有九

    媒體評論

    錢先生是極少數能與當代流行的思潮相抗衡的傑出學人。
    ——狄百瑞(著名漢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


    錢先生自幼以中國讀書人之本色,獨立苦學,外絕聲華,內無假借,三十年來,學問局面一步開展一步,而一直與中國甲午戰敗以來之時代憂患共終始。
    ——唐君毅(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

    在線試讀

    略論中國史學(節選)


    即如中國古史中之有巢氏、燧人氏,其人姓名,乃從無知者。西方史學稱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誰始用石用鐵,則可不論,惟知其時代之為石器時代、鐵器時代則已。中國人則不稱巢居時代、火食時代,而必特舉一人以為此時代之創始,此即中國史學重人尤更重於事之一證。 
    中國人論人,則必分好壞、善惡,即“君子”“小人”賢奸之辨。善人君子賢人固得見於史,而小人奸惡亦得入史。如夏、商兩代,禹、湯固必詳,而桀、紂亦必及。其他帝王,或僅存其名,或並其名而不載。近代人重多數,其實一部美國史,開國以來兩百年,總統五十人皆有其名,其他姓字不詳者何啻億萬倍。是西方史學亦重少數,惟賢奸之辨,西方人似不以為意。
    人分賢奸,斯事有褒貶。“褒貶”乃成中國史學之要綱。未有不分賢奸,不加褒貶之史學。史之褒貶,亦不始於孔子之作《春秋》。齊崔杼弒其君,齊史臣執筆直書,而見誅。其弟承襲史官位,又續書,又見誅。第三弟再續書,乃免。有史臣在野者,聞其事而來,則史筆已定矣。當時列國史官,由西周中央政府派任,其職世襲。周之東遷,天子聲威掃地以盡,而史官守職,執筆直書,置身家死生於度外,有如齊史之所為者。其實齊君亦非崔杼親殺,而終必正其名曰“崔杼弒其君”。此乃中國傳統史學精神,亦可名之曰中國傳統民族精神。然當時史臣之具此精神者,已不多見,故孔子作《春秋》而曰此天子之事也。孔子非任史職,乃因魯舊史作為《春秋》,褒則褒,貶則貶,遊、夏不能贊一辭。此可謂由孔子之《春秋》而見中國之史學精神民族精神矣。但此亦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一端,而豈孔子之自我創造乎! 
    今試舍《春秋》而讀《左傳》,此乃集合當時兩百四十年列國中不知姓名之作者所記載,而彙以成書。而其人物之賢奸,人事之褒貶,亦已至詳具備矣。孔子當亦對此等材料,信而好之,承而述之而已。繼《左傳》又有《國語》,有《戰國策》,此等書皆不知出於誰何人之手,惟知其決不出於一人之手而已。然而所載人物多無職無位,而賢奸褒貶,則既詳且備。其事則亦多無關於君國之大,此皆中國史學精神民族精神之隨時隨人而流露,為並世其他民族所無有。近代國人讀之,則曰此乃封建社會事。如讀崔杼弒其君,則謂此乃專制政治下尊君觀念之表現。則試問何以在封建社會之上猶得有專制政治。近人必以西方史學來治中國史,則恐終難理解矣。 
    西漢司馬遷作為《史記》,乃取法於孔子之《春秋》,其記事多采之《左傳》《國語》《國策》諸書,而有取舍,又有增益,茲不論。姑論其載楚漢之際,乃及西漢開國後事,則所略而不備者多矣,而乃特載田橫其人與其事,此亦特見中國之史學精神民族精神處。至於漢之立國,是否為一帝國,漢之為政,是否為帝王專制,此皆可據遷書而論定。今人則必依據西方史學觀念與成語來加之中國史,則遷書亦可束高閣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