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人的民俗文化(套裝3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838-1214
    【優惠價】
    524-759
    【作者】 邱丙軍主編,陳玉新主編,吳裕成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民俗文化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71221701248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7122170124820
    作者:邱丙軍主編,陳玉新主編,吳裕成著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學者餘世存推薦,中國人的十二生肖: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劉魁立推薦,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者蕭放教授推薦。
    2了解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和傳統節日的知識讀本:從氣候變化到農事活動,從傳統習俗到飲食養生,從源流演變到傳統習俗,從故事傳說到詩詞文化,內容豐富,語言通俗、風趣,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讀者輕松閱讀同時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內容簡介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事的傳統歷法,更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結晶,中國人的時間美學。本書圍繞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自然變化,介紹了氣候變化、農事活動、傳統習俗、飲食養生、詩詞諺語等內容,內容豐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關二十四節氣知識的家庭實用寶典。
    生肖又稱屬相,是中國人以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用來表示人的生年的一組文化符碼。十二生肖濃縮農耕文明而形成的時間空間序數符號繫統及其應用習俗,是富有中國特色的一項文化遺產。本書引用大量文獻史料,介紹十二生肖的由來,介紹相關民風民俗、典故傳說等,多方面展現了源遠流長的生肖文化。本書圖文並茂,娓娓道來,既富於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有關十二生肖知識的國民讀本。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炎黃子孫心中永遠不能忘懷的極其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記憶。本書根據歲時節令變化,選取十六個傳統節日,分別介紹源流演變、傳統習俗、故事傳說、歷史典故、詩詞文化等內容,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識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關傳統節日知識的國民讀本。


     

    作者簡介

    邱丙軍,山東人,北京理工大學漢語老師,曾在泰國、印度尼西亞任教。長期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及中國文化,深愛中國傳統文化,尤其熱衷博大精深又獨具風味的傳統民俗,立志通過風趣、通俗的語言傳播中華文明之精華,使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民族民間文化的“好之者”“樂之者”。
    吳裕成,天津《今晚報》高級編輯,原副刊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曾任天津市政協文史委委員。著有《十二生肖與中華文化》《中國的門文化》《酉雞有吉》《中國龍》《中國的井文化》《生肖與中國文化》等著作。作品曾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
    陳玉新,河北人,文學學士,暢銷書作家,國學網站編輯,長期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化精粹研究以及國學文化普及。自中文專業畢業後專職從事國學研究和寫作,對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唐宋詩詞等都有深入研究。


     

    前言
    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以我國北方黃河流域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多集中在這些地區,為適應農業生產等的需要,當地的人們通過對太陽、月亮、天氣、物候等的長期觀察,總結出一套適合該地區的“自然歷法”,指導生活和從事農業生產。
    我國的節氣文化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中“二至”“二分”的概念已經見於《尚書·堯典》;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的《十二月紀》篇中也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鼕、鼕至等八個節氣的名稱;到秦漢年間,遂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目,《淮南子·天文篇》一書就有了和現在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名稱。到了漢武前104 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由此,經過歷朝歷代的演繹補充,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更加豐富。

    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以我國北方黃河流域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多集中在這些地區,為適應農業生產等的需要,當地的人們通過對太陽、月亮、天氣、物候等的長期觀察,總結出一套適合該地區的“自然歷法”,指導生活和從事農業生產。
        我國的節氣文化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中“二至”“二分”的概念已經見於《尚書·堯典》;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的《十二月紀》篇中也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鼕、鼕至等八個節氣的名稱;到秦漢年間,遂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目,《淮南子·天文篇》一書就有了和現在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名稱。到了漢武前104 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由此,經過歷朝歷代的演繹補充,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更加豐富。
        2016 年11 月30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將我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繫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的“申遺”成功,使這一影響我國幾千年農業文明的傳統文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為了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二十四節氣知識,特編寫了本書。本書圍繞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自然變化,分別介紹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農事活動、傳統習俗、飲食養生等內容。
        由於二十四節氣基本上是根據黃河流域的物候建立起來的,而且我國地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大,因此有時可能較難全面兼顧,還望廣大讀者體諒。

    中國人的傳統節日:
        中國是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農耕文化、遊牧文化和海洋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踫撞、相互融合,使中華民族形成了豐富的節日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即便朝代更迭,卻依舊得以延續。其所記錄的是古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同時承載著他們的精神世界。其所蘊含的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地理、歷法等人文與自然知識,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在古代農業社會,農作物的播種、培育、生長、成熟,都依賴陽光、雨水等氣候條件。靠天喫飯的人們,對物候、天像的變化自然就有著高度的自覺性和敏感性。在不斷的總結和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四時八節的時令繫統,漢代以後,四時八節又進一步細分為二十四節氣。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的歲時變化,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歲時節令民俗。歲時節日,大多依傍著自然節氣,比如清明節和鼕至節等。不過傳統節日的形成還與宗教崇拜、神話傳奇、迷信禁忌、人物紀念等社會風俗和歷史文化有關。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出現,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基本成型明清時期繼承發展,並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代表著中華文化的特質和精神。傳統節日作為載體,寄托著關於民族情感溫情的呵護與敬意。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社會身份的人們,在慶祝相同傳統節日的過程中,實現了關於民族情感、人文情懷的殊途同歸。但今天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熱衷於過“洋節”,如聖誕節、情人節等外國節日在中國升溫。我國的傳統節日面臨著有些尷尬的局面:關於傳統節日的記憶正趨向蒼白、關於傳統節日的細節正在淡去,甚至有些傳統節日淪落為“放假”的代名詞。盡管傳統節日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卻被人們日益淡忘,有識之士甚至發出“搶救傳統節日”的呼聲。
        紀念傳統節日,對於弘揚中華文化以及蘊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由此,我們編寫了本書,意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增強文化同根性的親和力,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和回歸傳統節日,體會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取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五彩繽紛,包含了各少數民族異彩紛呈的民族節日,限於篇幅,我們僅選取了十六個有代表性和文化社會意義的傳統節日,分別介紹節日名稱、源流演變、傳統習俗、故事傳說、歷史典故、詩詞文化等內容。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大,“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傳統節日在各地的內容和形式可能會有不同,本書較難全面兼顧,還請廣大讀者體諒。


     

    媒體評論

    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發明的關於自己生命節點和生命歷程的一套符號體繫。
                                                                                             ——劉魁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
    節日就是中國人將抽像的不可逆的時間,轉換為具體的重復出現的日常生活,以有聲有色的節慶禮儀作為時間段落的坐標。
                                                                                             ——蕭放(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教授)
    生產生活有時,人生社會有節,人身人性有氣,節氣不僅自成時間坐標,也演化成氣節,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為。
    節氣不僅跟農民農業有關,不僅跟養生有關,也跟我們每個人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認知有關。
                                                                                             ——餘世存


     

    在線試讀
    立春:乍暖還寒時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遊魚迸冰出。


    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氣,時間為每年的2月4日或2月5日。俗語說“春打六九頭”,指立春日在“六九”的天,因此“立春”又叫打春。明代王像晉編撰的《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建”就是“開始”的意思,意味著春天的氣息來臨。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把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氣候變化
    立春時節,“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此時的陽光不像之前那樣清冷了,而逐漸變得溫暖,讓人覺得“春日烘烘”,俗語即有“立春一日,水熱三分”之說。
    春天的前奏。立春並不意味著春天真正到來,春的氣息還不算濃厚。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乍暖還寒時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遊魚迸冰出。


        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氣,時間為每年的2月4日或2月5日。俗語說“春打六九頭”,指立春日在“六九”的天,因此“立春”又叫打春。明代王像晉編撰的《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建”就是“開始”的意思,意味著春天的氣息來臨。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把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氣候變化
        立春時節,“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此時的陽光不像之前那樣清冷了,而逐漸變得溫暖,讓人覺得“春日烘烘”,俗語即有“立春一日,水熱三分”之說。
        春天的前奏。立春並不意味著春天真正到來,春的氣息還不算濃厚。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從現代氣候學標準看,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不能和當時全國各地的自然物候現像吻合。常年來看,2 月上旬,真正進入花紅柳綠的春季隻有華南地區,華北大地卻仍是大雪紛飛。現在比較科學的劃分,是把候( 5 天為一
    候) 平均氣溫在10℃以上的始日,作為春季開始。
        氣溫仍寒。立春時節冷暖空氣交替頻頻出現,氣溫忽高忽低,氣壓變化也大,氣候仍以風寒為主,因為當陽氣和陰氣勢均力敵且進行交流的時候,便會出現風,尤其初春,更是多風。而在北方,冷空氣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甚至有的年份還會有強冷空氣向南侵襲,造成較大範圍的雨雪、大風和降溫天氣。此時,東亞南支西風急流開始減弱,隆鼕嚴寒天氣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因此這一時節的天氣總是乍暖還寒,忽冷忽熱,讓人摸不著頭腦,俗話說“早春孩兒面,一日兩三變”。
        春雷、春雨。由於氣流影響,這一季節全國各地會普遍出現雷電現像,溫度在0℃以上時則會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古諺語中就有“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等。

    農事活動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就要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了。農作物長勢加快,油菜和小麥生長需水量增加,應及時灌溉,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促進作物生長。
        防寒、防凍、防蟲害。鼕小麥除草也要適時而行,同時仍要做好防凍工作,預防寒潮低溫和雨雪天氣的不利影響,謹防“倒春寒”天氣對農作物造成危害,做好防凍保苗的工作。可采取放煙霧避凍、凍害發生後及早水肥齊攻等措施補救,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程度。也要加強小麥鏽病等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預防春季病蟲害的發生與流行。
        農耕。南方地區則要抓緊耕翻早稻秧田,做好選種、曬種,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間管理。春耕春種要全面展開了,“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南方早稻將陸續播種,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下種。

    傳統習俗
        占春。古時立春日有占春的習俗。占春就是在立春這一天依照一定的事物占驗全年的天氣和收成。據說古時立春前幾日,縣令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等重量較輕的東西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會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當這個時刻到來時就開始放鞭炮慶祝,祈求此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迎春。在我國,立春之日迎春的習俗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在周代,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並有祭祀太皞、青帝句芒的儀式,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立春之日祭祀二神表達了人們渴望美好春天的強烈願望,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使之成為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遊春、探春。立春節氣民間有遊春、探春的活動。此時,人們紛紛裝扮起來,組成長長的隊伍遊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前面,之後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像,之後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這次遊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
        送春牛帖。古時立春日還有送春牛帖、送春牛圖的習俗。古時縣裡立春前一日要派發報春的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春吏站在田間敲鑼打鼓,唱著迎春的贊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在這紅紙印的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和人牽著牛耕地,人們稱其為“春帖子”。此日,無論士、農、工、商,見到春吏都要作揖禮謁。
        弔春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的弔春穗也是一種立春習俗。每年立春日,當地婦女用各色布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弔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借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
        躲春、禁戊。立春日不僅要迎太歲,而且還不能衝犯歲君。《寧鄉縣志》載:“立春……多按時刻燃香燭,奉迎太歲。間有聽星士言年命衝犯歲君,或行運衝犯者,是日杜門不出,謂之‘躲春’。”此外還有“禁戊”之俗,立春以後的一連五個戊日都不能動土。《寧鄉縣志》載:“自後逢戊日,家家輟土鋤不動土,謂之‘禁戊’,五戊皆然。或謂戊為陽,土其數為五,木主事則土休囚,故於春首禁五戊以培之,亦通。”
        “躲春”和“禁戊”的禁忌與民間的太歲信仰和擇日習俗有關,但是也說明人們對於春神和春陽的重視。
        鞭春牛。古時立春日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楊萬裡《觀小兒戲打春牛》詩寫道:“小兒著鞭鞭土牛,學翁打春先打頭。……兒聞年登喜不饑,牛聞年登愁不肥。麥穗即看雲作帚,稻米亦復珠盈鬥。大田耕盡卻耕山,黃牛從此何時閑?”在幽默詼諧的筆調中勸課農桑。
        民間立春日要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並設春官,然後由郡縣太守等像征性耕種,鞭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這些習俗意在催促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抓緊務農,莫誤大好春光。
        喫春餅。春餅是立春時節的一大美食。《北平風俗類征·歲時》載:“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腌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雞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餅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餅。”如今我國南北方都有喫春餅的食俗,但也有所區別。
        南方地區通常將面粉搓揉成面皮,包入餡心做成團狀的薄餅,用油兩面煎至金黃。
        北方喫法則比較講究,將面團擀成圓形的非常薄的面皮,然後放入平底鍋內攤熟,成薄圓片備用。另用豆芽菜、胡蘿卜絲、干粉絲、火腿絲、韭菜芽、雞蛋絲、肉絲等和在一起炒熟(所有的餡心原料均要切成絲狀,並且不得少於7 種),然後將炒好的餡心放入面皮中卷而食之,另備一鍋湯作輔食。
        也可以把各種果品、糖果、豆芽、蘿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等擺在盤子裡拼成“春盤”,好喫又好看。
        祭春神。民間立春要祭祀春神。相傳太皞,即伏羲氏,是司春之神;句芒是木神,他的形像是人面鳥身,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在江南一些地區,每家每戶都於立春日在門口放一張桌子,桌上貼著寫有“迎春接福”四個字的紅紙,桌子中間放一個飯甑,飯盛得極滿,以“飯飯年”表示“春神萬萬年”。在飯甑的左右兩邊各放些新鮮青菜和豆腐,豆腐上插有梅花、松柏和竹枝,像征潔淨、長青和富足,也有的在大碗中栽白菜和插小旗。等立春時刻一到,鳴放爆竹,行禮祭拜,然後把青菜移栽到菜地或者大花盆中,以示春到。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