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節日之書:餘世存說中國傳統節日(禮品裝,時間日記手賬本+時間圖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782-1134
    【優惠價】
    489-709
    【作者】 餘世存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節日文化與儀式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88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9928815
    作者:餘世存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一部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讀本,中國人的生活簡史, 安頓身心的日用之道。著名學者餘世存,從歷史故事、


    思想傳承、風俗禮節、生活方式等方面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講述。


    2,傳統節日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中國人的人情紐帶,愛情和親情,生離和死別,不同的節日中包


    含著不同的生活情緒。一本節日之書,帶你了解我們傳統文化背後更為深厚的人情、物理、信念,我們文明裡的信仰情懷。在傳統節日裡活出中國,見識中國。


    3,著名畫家老樹畫畫專門繪制節日插圖,精心呈現中國傳統節日之美。用心溫習每一個節日,從行動到儀式, 從儀式到情感,體察中國傳統文化生成的規律,體驗我們生存的真實世界。


    4,節日來源於時間,隻有理解這些時間,纔能理解我們那些源遠流長、世代流傳的慶典、儀式、信仰、禁忌。更重要的,隻有理解這些時間,纔能理解我們跟這個世界深刻的聯繫。

     
    內容簡介

    傳統節日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中國人的人情紐帶,愛情和親情,生離和死別,不同的節日中包含著不同的生活情緒。一本節日之書,就是一本中國人的生活簡史。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傳統的流失,節日的商業味漸濃文化味漸失,不少人呼吁:節日味淡了,沒了。因此,找回我們的傳統節日,成為一項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任務。


    本書由著名學者餘世存撰寫,是目前國內*本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讀本。相對於《時間之書》,本書更注重故事性和知識性,更貼近廣大讀者,書中從歷史故事、思想傳承、風俗禮節、生活方式等方面,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進行全方位講述,以學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將中國傳統節日進行完美解讀。配以著名畫家老樹畫畫專門繪制節日插圖,精心呈現中國傳統節日之美,是給當代人的*知識讀本,對找回我們的傳統節日、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作者簡介

    餘世存
    詩人、學者,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湖北隨州人,現居北京。做過中學教師、報社編輯、公務員、志願者。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主持過十年之久的“當代漢語貢獻獎”。當代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被稱為“當代中國富有思想衝擊力、*有歷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的思想者之一”。已出版的主要作品:《立人三部曲》《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國話語》《老子傳》《人間世: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家世》《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時間之書》《東方聖典》(主編)等。
    老樹
    畫家、學者,本名劉樹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繫主任。

    目錄
    春節:取悅天地的禮樂文明<宵:年歲勞作前的歡聚
    春分:情欲萌動的媒介
    社日: 社會之始的認同和歡樂
    寒食: 回到更為本真的生活
    清明:對家庭的尊崇和對祖先的感恩
    端午:節氣和操守,闢邪和祛災
    夏至:一年至盛,安居修心養身
    七夕:情感交融的橋梁中秋:小康生活的圓滿
    重陽:大自然後的壯觀
    臘八:報告天地的儀禮
    年關:文明存在的律令

    春節:取悅天地的禮樂文明


    宵:年歲勞作前的歡聚


    春分:情欲萌動的媒介


    社日: 社會之始的認同和歡樂


    寒食: 回到更為本真的生活


    清明:對家庭的尊崇和對祖先的感恩


    端午:節氣和操守,闢邪和祛災


    夏至:一年至盛,安居修心養身


    七夕:情感交融的橋梁


    <:為生命留有餘地


    中秋:小康生活的圓滿


    重陽:大自然後的壯觀


    臘八:報告天地的儀禮


    年關:文明存在的律令


    過年:在時運的變遷裡通變重生


    附:在家鄉過年

    在線試讀
    七夕:情感交融的橋梁
    對七夕這樣一個節日而言,我們今天多半把它浪漫化了、美麗化了。說到美麗,我們知道其中一定得有缺憾、得有悲劇。就像詩人說,美麗的哀傷,我知道有些永生的歌隻是嗚咽。美麗總是跟愛情、悲情哀情相關。這個浪漫美麗的行為就是把一個節日編成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四大傳說之一。
    我們今天的人多知道七夕是情人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七夕是乞巧節,是乞求姑娘們也有一身好手藝的節日。從這一層面還演生出其他意義,比如讀書人拜魁星的節日,希望一舉奪魁;七七這一天還有曬衣曬書的意義。當然,這一層面主要在於乞巧,我們甘肅的西和縣今天還有乞巧節。至於大文化層面,這一節日是祭神儀式,估計知道的人更少了。有學者認為,七夕是父權社會出現之前的神話母題,是請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儀式,乞巧的初意思向天神乞橋、乞求溝通的橋梁,啟橋,啟動溝通的橋梁,西和的乞巧節更多地屬於這一層面。
    因此,我想把牛郎織女的故事放在後面,先從文化大傳統層面講起,為什麼在七七這一天會有乞橋的神話。
    農歷的七七這一天多半在陽歷的八月上旬左右,在上古中國沒有文字、結繩記事的時代,這一時間發生的事情及其意義是以易經符號卦起來表示的。那個時候的人沒有七這樣的概念,沒有八月這樣的定時概念,他們的記事是以升卦、訟卦、困卦這幾個卦符號表示的。就是說,在每一年的八月上旬,會有瓜果農作物豐登的收獲、會有因收獲產生的糾紛、因糾紛而產生困局……八月上旬是立秋前後,這個時候有夏天與秋天的爭鬥,有天向西北走水向東南走的爭鬥,這是天像與地像,人間現像,則是繁榮之極的爭奪。有農村生活經驗的知道,這個時候農村人會因為瓜果稻谷等等的成熟而產生矛盾,像這個時候的天氣一樣,大家的火氣很大,以至於打架,甚至發動村落、族群的戰爭。歷史記載,春秋時期,周天子首都的莊稼收獲的時候,個登上春秋霸業舞臺上的鄭國就派軍隊去搶先收割了。
    我們可以佩服中國古人對時間命名的精準,升卦、訟卦、困卦,非常精準地理解七七前後的吉兇變化。在這樣白天陷入人事的糾紛困局中,人們就在晚上尋求突圍解決之道,這種靜夜尋找之道就是想像有天神能夠主宰。趨吉避兇的辦法就是請神下凡來體察人情,天神下來需要搭一座橋,就像夏天雨後的彩虹那樣的虹橋,上古時代的玉器中有一種玉璜就是這樣的橋,甲骨文的“虹”字也是雙頭龍虹橋,它們表示的就是天人溝通的意思。

    七夕:情感交融的橋梁


        對七夕這樣一個節日而言,我們今天多半把它浪漫化了、美麗化了。說到美麗,我們知道其中一定得有缺憾、得有悲劇。就像詩人說,美麗的哀傷,我知道有些永生的歌隻是嗚咽。美麗總是跟愛情、悲情哀情相關。這個浪漫美麗的行為就是把一個節日編成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四大傳說之一。


        我們今天的人多知道七夕是情人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七夕是乞巧節,是乞求姑娘們也有一身好手藝的節日。從這一層面還演生出其他意義,比如讀書人拜魁星的節日,希望一舉奪魁;七七這一天還有曬衣曬書的意義。當然,這一層面主要在於乞巧,我們甘肅的西和縣今天還有乞巧節。至於大文化層面,這一節日是祭神儀式,估計知道的人更少了。有學者認為,七夕是父權社會出現之前的神話母題,是請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儀式,乞巧的初意思向天神乞橋、乞求溝通的橋梁,啟橋,啟動溝通的橋梁,西和的乞巧節更多地屬於這一層面。


        因此,我想把牛郎織女的故事放在後面,先從文化大傳統層面講起,為什麼在七七這一天會有乞橋的神話。


        農歷的七七這一天多半在陽歷的八月上旬左右,在上古中國沒有文字、結繩記事的時代,這一時間發生的事情及其意義是以易經符號卦起來表示的。那個時候的人沒有七這樣的概念,沒有八月這樣的定時概念,他們的記事是以升卦、訟卦、困卦這幾個卦符號表示的。就是說,在每一年的八月上旬,會有瓜果農作物豐登的收獲、會有因收獲產生的糾紛、因糾紛而產生困局……八月上旬是立秋前後,這個時候有夏天與秋天的爭鬥,有天向西北走水向東南走的爭鬥,這是天像與地像,人間現像,則是繁榮之極的爭奪。有農村生活經驗的知道,這個時候農村人會因為瓜果稻谷等等的成熟而產生矛盾,像這個時候的天氣一樣,大家的火氣很大,以至於打架,甚至發動村落、族群的戰爭。歷史記載,春秋時期,周天子首都的莊稼收獲的時候,個登上春秋霸業舞臺上的鄭國就派軍隊去搶先收割了。


        我們可以佩服中國古人對時間命名的精準,升卦、訟卦、困卦,非常精準地理解七七前後的吉兇變化。在這樣白天陷入人事的糾紛困局中,人們就在晚上尋求突圍解決之道,這種靜夜尋找之道就是想像有天神能夠主宰。趨吉避兇的辦法就是請神下凡來體察人情,天神下來需要搭一座橋,就像夏天雨後的彩虹那樣的虹橋,上古時代的玉器中有一種玉璜就是這樣的橋,甲骨文的“虹”字也是雙頭龍虹橋,它們表示的就是天人溝通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七七的祭神儀式早跟男人無關,是女人們的工作。我們當然也可以想像,白天是男人們跟人爭鬥,夜晚天然地屬於女性,和平也好、走出困境也好,是女人們虔誠努力爭取來的。據說西和縣的乞巧節有這些內容,搭天橋、制巧(制作紙質的巧娘娘偶像)、迎神、祭拜、供奉、神靈附體的跳麻姐姐、反復占卜等內容,是女性社會群體對女神祭拜的活動,有學者發現,把西和乞巧節儀禮和屈原的《九歌》以及湘西鄂西土家族儺祭儀式相比,其先請神下凡後再送神回歸天界的儀式結構幾乎如出一轍。可見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大傳統,是我們先民對時間的把握和安排,以乞橋的形式與天界溝通。換句話說,在文明的時間流逝中,在出現爭鬥、困境的時候,我們需要乞橋,以與世界溝通。


     


        但一個文化大傳統會向小傳統比如文字小傳統轉變,文字出現後,橋與巧相通。乞橋的請神儀式就轉變為乞求心靈手巧的祈禱儀式。這就是從秦漢以來,中國民間流行的七七這一天的各種活動:比如,穿針乞巧、投針驗巧、喫巧果、拜織女……


             民間的歌謠有這樣的: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還有,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歷史還在演變,漢代以後,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代。那是一個文明坎陷、人性慘烈、充滿苦難和罪惡的時代,那是一個上層精英、華夏男人無能的時代。文明和歷史的悲劇過於深廣,以至於在集體無意識層面、在民間尋找突破、尋找解決之道,其中之一就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出現。中國歷史的南北分裂,大致以秦嶺、淮河一帶為界,河南南陽、信陽,湖北襄樊等地是離亂之地,是變動為劇烈的地方。牛郎織女的故事就坐實在南陽。大概是卑微如蟻的中國人對美好的事物為向往。


        牛郎織女的故事中,有美好的愛情,牛郎織女相愛;有完善的生活,他們生下了一對兒女;有悲劇,織女被迫離開,她和牛郎隔河相望……


        我們看牛郎織女的故事,可以觀察這樣的結構。牛郎織女不是同類,牛郎是凡人,織女是仙女;其次,仙女很善良,她不嫌棄牛郎的身份;再次,他們的結合注定是悲劇,仙女總歸要回到天上的,愛情隻能在美好的一刻永恆。


        我們可以說,這個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幾乎成了中國故事的某種母題。那就是窮書生也好、窮人也好,他們需要過上好日子,得有另類異類的女性來救助。從蒲松齡到今天的屌絲文化,大概也都有這種集體無意識,有狐仙、有神女、有富貴人家的小姐來以身相許,他們纔能得到解放。


        我們今天大概可以說,牛郎織女雖然是民間傳說,卻有著我們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反映了我們民族的某種心理。你可以把牛郎解讀成所有的中國男人,也可以把牛郎解讀成中國,可以看到,這個中國、這個中國男人,自南北朝開始,就隻能展示自己的老實、無能一面,隻能靠老牛來幫忙,隻能無奈地乞求神靈。但也如這個故事所揭示的,外來的仙女,印度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好,跟我們的結合是短暫的,我們很快仍是處於無能自主、無處歸依的狀態。


        從牛郎織女的故事裡還可以看到,中國男人和女人的生命能量之不同。女性的生命能量旺盛於男人。我原來說,自宋朝之後,中國男人陽氣不足,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近網上的微博微信中流傳一篇《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但看牛郎織女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南北朝時期,中國男人就屌絲化了。


        其實,人類集體無意識中還有幾種故事原型,比如王子與公主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有希望、有平等,這類故事在我們這裡是少見的。還比如關於英雄的神話,這類神話在西方較多,這類神話的結構是,英雄離開當下的生活,離開故鄉去探險,然後與女神相會,得到新的智慧和力量,然後英雄歸來,賦予他的故土以新的意義。這類英雄神話,中國也有,但英雄神話在我們這裡是悲劇,比如誇父逐日、後羿射日。


        從民間傳說中,從神話中看一個民族的心理,我們可以說,七夕的牛郎織女故事是中國民眾對中國文明的一個判詞。在中國文明停滯之際,民眾會通過種種手段命名、編排、推動這個文明。牛郎織女故事背後的判詞當然也簡單化了,因為在後來,印度文明中的佛教文化終究跟我們相融合了,我們今天也多半樂觀,很快西方文明也會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說,中國人仍有強悍而堅忍的力量突破爭鬥的困局,活出新的樣子。


        當然,正面地看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我們必須說,牛郎之所以成為牛郎,並非他本身不夠努力、不夠聰明,而是他天命如此。用美國哲學家杜威的話,中國男人、中國文明是“過度了”,要解決這個過度的問題,必須依靠外力,必須尋找外來的救援。因此,中國歷史上的“閉關鎖國”、今天一些人津津樂道的光榮孤立,都是有害的。即使用我們說的文化大傳統的辦法,要解決爭鬥、突破困境,我們也需要天神或天神一樣的力量,我們需要橋梁。我們需要跨越、連通世界的橋梁,但遺憾的是,今天這道橋仍未建好,我們仍是牛郎和織女隔絕狀態。就像有人說的,在大航海時代,我們實行海禁政策;在大貿易時代,我們禁絕國際貿易;在大數據時代,我們關閉互聯網。


            因此,我們今天看待中國民眾對文明的判斷、對尋求文明突破的努力,通過七夕這個節日可以得到一些啟示。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是關於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也是關於文明如何走出困局而新生的故事。我們的生活是可以浪漫的、美麗的,但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來努力,需要我們架起溝通的橋梁。


        後,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牛郎織女的詩篇,畢竟七夕是情人節,讓我們回到男歡女愛上來。


        牛郎織女首先作為天上的星宿而存在,《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開始稱牛郎織女為夫妻。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唐代詩人杜牧有兩首七夕的詩,其中之一說,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還有白居易的詩: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