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遼史補注(全10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2873-4164
    【優惠價】
    1796-2603
    【作者】 陳述 
    【所屬類別】 圖書  歷史  中國史  宋遼金元史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15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061598
    作者:陳述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8年01月 

        
        
    "

    編輯推薦
    《遼史補注》是我國著名遼史學者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海內外遼史研究領域極受關注的著作之一。本書整理者陳述,與馮家昇、傅樂煥並稱“遼史三大家”,也是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遼史》的主要點校者之一。陳述先生對遼金史用力至勤至深,《遼史補注》是其積六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學界對此期待已久。本書對《遼史》正誤補缺,補充了大量傳世及出土資料,篇幅比《遼史》增加了一倍多。現在讀《三國志》離不開裴松之的注,《遼史補注》可以說就是《遼史》的裴注,是閱讀和研究《遼史》的工具書。 
    內容簡介

    《遼史》一書因成書倉促,書中記事不完全、混亂之處頗多。《遼史補注》是陳述先生利用碑志材料以及大量宋人使遼、使金的資料對《遼史》進行補注,成稿歷時數十年。其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正誤、補缺、補歧義、存類事。本書除了鉤輯資料、考訂史實,還為《遼史》補“選舉”、“藝文”等志,同時增補140餘位遼人傳記,並把古今解釋契丹語的有關資料彙集在一起,成“國語解補”,大大豐富了一向簡陋的《遼史》內容。本書征引書目八百種以上,網羅宏富,編排有法,為“集遼代史料之大成”之作。陳寅恪先生在早年為是書所撰序言中盛贊道:“《補注》之於《遼史》,亦將如裴《注》之附陳《志》,並重於學術之林。”


    陳述先生的遺稿整理工作,一直受到學界關注。《遼史補注》是陳述先生極重要的遺著,始作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到1992年先生去世之前纔基本得以完成,可謂傾盡畢生精力。在此期間不斷修改補充,其功力之深,在當代史學家中實屬罕見。現在這部著作終於出版,希望可以弘揚學術,嘉惠學林。

    作者簡介
    陳述先生(1911—1992),字玉書,河北樂亭人。我國著名遼金史學家、北方民族史專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等。早年師從陳垣、陳寅恪等先生,並深得傅斯年、羅常培等先生器重,進入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陳述先生從青年時代起,即潛心矢志,博覽旁收,專攻遼金史,著有《契丹史論證稿》(重版後改稱《契丹政治史稿》)、《契丹社會經濟史稿》、《金史拾補五種》、《全遼文》(繫《遼文彙》增補後的改稱)、《遼代史話》等;曾參與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工作,是《遼史》的主要點校者之一。
    目錄
    出版說明
    陳寅恪序
    顧頡剛序
    自序
    序例

    卷一本紀 太祖上
    卷二本紀第二 太祖下
    卷三本紀第三 太宗上
    卷四本紀第四 太宗下
    卷五本紀第五 世宗
    卷六本紀第六 穆宗上
    卷七本紀第七 穆宗下
    卷八本紀第八 景宗上

    出版說明


    陳寅恪序


    顧頡剛序


    自序


    序例


     


    卷一本紀  太祖上


    卷二本紀第二  太祖下


    卷三本紀第三  太宗上


    卷四本紀第四  太宗下


    卷五本紀第五  世宗


    卷六本紀第六  穆宗上


    卷七本紀第七  穆宗下


    卷八本紀第八  景宗上


    卷九本紀第九  景宗下


    卷十本紀第十  聖宗一


    卷十一本紀第十一  聖宗二


    卷十二本紀第十二  聖宗三


    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聖宗四


    卷十四本紀第十四  聖宗五


    卷十五本紀第十五  聖宗六


    卷十六本紀第十六  聖宗七


    卷十七本紀第十七  聖宗八


    卷十八本紀第十八  興宗一


    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卷二十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  道宗一


    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  道宗二


    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  道宗三


    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  道宗五


    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  道宗六


    卷二十七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卷二十八本紀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


    卷三十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卷三十一志  營衛志上


    卷三十二志第二  營衛志中


    卷三十三志第三  營衛志下


    卷三十四志第四  兵衛志上


    卷三十五志第五  兵衛志中


    卷三十六志第六  兵衛志下


    卷三十七志第七  地理志一


    卷三十八志第八  地理志二


    卷三十九志第九  地理志三


    卷四十志第十  地理志四


    卷四十一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  歷像志上


    卷四十三志第十三  歷像志中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  歷像志下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卷四十六志第十六  百官志二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  百官志三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  百官志四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  禮志一


    卷五十志第十九  禮志二


    卷五十一志第二十  禮志三  禮志四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一  禮志五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  禮志六


    卷五十四志第二十三  樂志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  儀衛志一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六  儀衛志三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七  儀衛志四


    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八  食貨志上


    卷六十志第二十九  食貨志下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  刑法志上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一  刑法志下  補選舉志  補藝文志


    卷六十三表  世表


    卷六十四表第二  皇子表


    卷六十五表第三  公主表


    卷六十六表第四  皇族表


    卷六十七表第五  外戚表


    卷六十八表第六  遊幸表


    卷六十九表第七  部族表


    卷七十表第八  屬國表


    卷七十一列傳  後妃


    卷七十二列傳第二  宗室上  補宗室下


    卷七十三列傳第三  耶律葛魯  蕭敵魯 子阿古隻  耶律斜涅赤 姪老古  頗德  耶律欲穩  耶律海裡  補蕭室魯


    卷七十四列傳第四  耶律敵剌  蕭痕篤  康默記 孫延壽  韓延徽 子德樞 德樞孫紹勛 紹芳 紹芳孫資讓  補紹雍  韓知古 子匡嗣 孫德源 德凝  補韓瑜  補匡胤  補賈去疑  補陳萬  補劉存規  補劉承嗣


    卷七十五列傳第五  耶律覿烈 弟羽之  耶律鐸臻 弟古  突呂不  王郁  耶律圖魯窘  補盧文進  


    卷七十六列傳第六  耶律解裡  耶律撥裡得  耶律朔古  耶律魯不古  趙延壽 補子匡贊  高模翰  補耿崇美  趙思溫 補孫匡禹  耶律漚裡思  張礪  補張建立  補張諫  補劉晞 子珂  補王敦裕  補崔廷勛


    卷七十七列傳第七  耶律屋質  耶律吼 子何魯不  耶律安摶  耶律窪  耶律頹昱  耶律撻烈


    卷七十八列傳第八  耶律夷臘葛  蕭海瓈  蕭護思  蕭思溫  蕭繼先  補劉繼文  補盧俊


    卷七十九列傳第九  室昉  耶律賢適  女裡  郭襲  耶律阿沒裡  補王裕  補李內貞  補姚漢英


    卷八十列傳第十  張儉  邢抱樸  馬得臣  蕭樸  耶律八哥  補常遵化  補宋匡世  補蕭僅  補韓知白


    卷八十一列傳第十一  耶律室魯 子歐裡斯  王繼忠  蕭孝忠  陳昭袞  蕭合卓


    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  耶律隆運 弟德威 德威孫滌魯 姪制心  耶律勃古哲  武白  耶律虎古 子磨魯古  補康昭裔  補馮從順  補李知順


    卷八十三列傳第十三  耶律休哥 孫馬哥  耶律斜軫  耶律奚低  耶律學古 弟烏不呂  補梁文規 子廷嗣


    卷八十四列傳第十四  耶律沙  耶律抹隻  蕭干 姪討古  耶律善補  耶律海裡


    卷八十五列傳第十五  蕭撻凜  補慥古  蕭觀音奴  耶律題子  耶律諧理  耶律奴瓜  蕭柳  高勛  奚和朔奴  蕭塔烈葛  耶律撒合  補耿延毅  補韓橁  補耶律延寧  補王說  補馬保忠  補王鄰


    卷八十六列傳第十六  耶律合住  劉景  劉六符  耶律褭履  牛溫舒  杜防  蕭和尚 弟特末  耶律合裡隻  耶律頗的


    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七  蕭孝穆 子撒八 弟孝先 孝友  蕭蒲奴  耶律蒲古  夏行美


    卷八十八列傳第十八  蕭敵烈 弟撥剌  耶律盆奴  蕭排押 弟恆德 恆德子匹敵  寧  耶律資忠  耶律瑤質  耶律弘古  高正  耶律的琭  大康乂  補董匡信 子庠


    卷八十九列傳第十九  耶律庶成 弟庶箴 庶箴子蒲魯  楊晳  耶律韓留  楊佶  耶律和尚  補張思忠


    卷九十列傳第二十  蕭阿剌  補別裡剌  耶律義先 弟信先  蕭陶隗  蕭塔剌葛  耶律敵祿


    卷九十一列傳第二十一  耶律韓八  耶律唐古  蕭朮哲 姪藥師奴  耶律玦  耶律僕裡篤


    卷九十二列傳第二十二  蕭奪剌  蕭普達  耶律侯哂  耶律古昱  耶律獨攧  蕭韓家  蕭烏野


    卷九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蕭惠 子慈氏奴  蕭迂魯 弟鐸盧斡  蕭圖玉  耶律鐸軫  補蕭袍魯  補陳覺  補白萬德


    卷九十四列傳第二十四  耶律化哥  耶律斡臘  耶律速撒  蕭阿魯帶  耶律那也  耶律何魯掃古  耶律世良  補王澤 子綱 孫安裔  補韓資道


    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五  耶律弘古  耶律馬六  蕭滴冽  耶律適祿  耶律陳家奴  耶律特麼  耶律仙童  蕭素颯  耶律大悲奴  補耶律萬辛


    卷九十六列傳第二十六  耶律仁先 子撻不也  耶律良  蕭韓家奴  蕭德  蕭惟信  蕭樂音奴  耶律敵烈  姚景行  耶律阿思  補劉雲  補賈師訓  補鄧中舉


    卷九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耶律斡特剌  孩裡  竇景庸  耶律引吉  楊績  趙徽  王觀  耶律喜孫  補王師儒  


    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蕭兀納  耶律儼  劉伸  耶律胡呂  補耶律固  補梁援  補尚暐  補高為裘


    卷九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蕭岩壽  耶律撒剌  蕭速撒  耶律撻不也  蕭撻不也  蕭忽古  耶律石柳  補王士方  蕭常哥  蕭陽阿  補寧鋻  補張世卿


    卷一百列傳第三十  耶律棠古  蕭得裡底  蕭酬斡  補耶律習涅  補耶律弘義  耶律章奴  耶律朮者  補趙孝嚴  補史洵直  補張衍


    卷一百一列傳第三十一  蕭陶蘇斡  耶律阿息保  蕭乙薛  蕭胡篤  補耶律劭  補馬直溫


    卷一百二列傳第三十二  蕭奉先  李處溫  張琳  耶律餘覩  補張瑴


    卷一百三列傳第三十三  文學上


    卷一百四列傳第三十四  文學下


    卷一百五列傳第三十五  能吏


    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六  卓行  補忠義


    卷一百七列傳第三十七  列女


    卷一百八列傳第三十八  方技  補方外


    卷一百九列傳第三十九  伶官  宦官


    卷一百十列傳第四十  奸臣上


    卷百十一列傳第四十一  奸臣下


    卷百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逆臣上


    卷百十三列傳第四十三  逆臣中


    卷百十四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卷百十五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卷百十六  國語解  國語解補


     


    附録


    修三史詔


    進遼史表


    三史凡例


    修史官員


    三史質疑


    遼史補注後記

    前言

    前言


     


    【陳寅恪序】


    裴世期之注《三國志》,深受當時內典合本子注之熏習,此蓋吾國學術史之一大事,而後代評史者局於所見,不知今古學術繫統之有別流,著述體裁之有變例,乃以喜聚異同,坐長煩蕪為言,其實非也。趙宋史家著述,如《續資治通鋻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能得昔人合本子注之遺意,豈庸妄子之書,矜詡筆削,自比“夏五”“郭公”斷爛朝報者所可企及乎?


    寅恪僑寓香港,值太平洋之戰,扶疾入國,歸正首丘,途中得陳玉書先生述寄示所撰《遼史補注序例》,急取讀之,見其所論寧詳毋略之旨,甚與鄙見符合,若使全書告成,殊可稱契丹史事之總集,近日吾國史學不可多得之作也。回憶前在絶島,蒼黃逃死之際,取一巾箱坊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抱持誦讀,其汴京圍困屈降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環,國論是非之紛錯,殆極世態詭變之至奇。然其中頗復有不甚可解者,乃取當日身歷目覩之事,以相印證,則忽豁然心通意會。平生讀史凡四十年,從無似此親切有味之快感,而死亡饑餓之苦遂亦置諸度量之外矣。由今思之,倘非其書喜聚異同,取材詳備,曷足以臻是耶?況近者營州舊壤、遼陵玉冊,已出人間,葬地陶瓶,猶摹革橐,不有如釋教信徒迦葉、阿難之總持結集,何以免契丹一族千年之往事及其與中原之緊密聯繫之歷史不隨劫波之火以灰燼?故《遼史補注》之作,尤為今日所不可或緩者。


    寅恪頻歲衰病,於塞外之史、殊族之文,久不敢有所論述,惟尚冀未至此身蓋棺之日,獲逢是書出版之期,而《補注》之於《遼史》,亦將如裴《注》之附陳《志》,並重於學術之林,斯則今日發聲唱導之時不勝深願誠禱者也。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陳寅恪    


    書於桂林雁山別墅


     


    【顧頡剛序】


    文化大革命後期,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恢復點校“廿四史”作為批判繼承歷史遺產的資料。頡剛受命聯繫點校工作,一面感到汲長綆短,一面感到責任重大、光榮,幾年來,在各級黨組織的直接領導關懷下,現已陸續出齊。但是,體會“古為今用”的精神和詳細占有材料的教導,還感到有需要進一步補充史料的。


    在“廿四史”中,前人曾說:“遼史太簡略”,“遼史簡略”。陳述同志所撰《遼史補注》,正是對《遼史》的全面訂補,可稱一代史料的總集,現在隨《遼史》刊布並行,供讀者參考。


    嘗檢“廿四史”各史記載的年數,史記之外,以宋(320年)、遼(296年)為長,唐(290年)、明(276年)次之。但就各史所用篇幅(頁數)看,《宋史》約當《遼史》的十倍,新舊《唐書》、《明史》也各當於《遼史》四五倍,可見彼此差距之大,而《遼史》是很漏略的。就各史在“廿四史”所用字數多少計,《遼史》占第十八位,其次各史,由第十九至第廿四是:《南齊書》、《新五代史》、《梁書》、《周書》、《北齊書》、《陳書》。其中年分長的《梁書》五十五年(不足《遼史》五分之一的時間),短的《南齊書》纔二十三年(不足《遼史》十分之一的時間)。《遼史》以前的十幾種,都沒有遼代的年代長,而篇幅則都比《遼史》多。《史記》因屬通史未計,實《遼史》就敘契丹族而言,也帶有通史的意義。遼代國號幾次改變,稱遼以前,曾號契丹;後又改契丹,再改大遼。《遼史》沒有記載。甚至《食貨志》未記鹽課、榷場。從各方面看,都顯出《遼史》是迫切需要補充的。


    清代以來,對“廿四史”中的某史全部作注成書者,有王先謙《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和吳士鋻《晉書斠注》。王《注》特別是《漢書補注》有益讀者多在訓詁考證,不重增補史料,吳《注》曾有志於考源考異和增補,但因《晉書》材料豐富,編纂較好,所以,它的主要貢獻,還是在史文來源方面。


    《遼史補注》的特點,主要是遼史事實缺漏,而本書明確著重在史料補充,作者曾多年校輯遼金史,充分利用了晚近出土的金石碑刻,並與《遼史》勘證,使事具本末,有線索可尋。再有清錢竹汀、厲樊榭以下諸家的校訂補充,作者曾核對吸收並搜集舊史、方志、行程録、文集等,其中大人修史時所未曾見到的。


    由於時代要求不同,條件又比較優越,所以有不少後來居上的地方,尤其是考訂精審,批判吸收了前人成績,也解決了若干前人未能解決的問題。


    1964年春,頡剛參觀東北歸來,翻閱《遼》《金》二史及東北其他史籍,當時曾拜讀此注,頗增新知。這次又細看凡例及部分內容,益信此書確是一部比較充實的、不可多得的資料,今幸隨點校本“廿四史”以並行,當然不僅是讀者翻檢校對的時間而已。


    我們這次校點工作,可能有一些缺點錯誤,但質量都有所提高,由於《補注》的出版,顯然又是一個新的突破。行見《補注》之於《遼史》,亦將如裴《注》之附陳《志》,為讀者提供很多便利,也必將是讀《遼史》者一部離不開的重要資料。




    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顧頡剛    


     


    【自序】陳述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從很早的古代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殖在這塊廣大的土地之上。”歷代先輩披荊斬棘,開發建設了我國的疆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多年積累的歷史文化,曾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過光輝貢獻。


    契丹人起於漢末,盛於隋唐,作為祖國古老各族之一,長期隸屬中央朝廷。唐末,農民起義推翻了大唐的統治。契丹阿保機和後梁朱溫同年建國,大遼繼承唐代在東北的疆域,歷二百多年(907—1125),溝通了農區牧區,開發了東北邊境,遼宋彼此影響,為祖國統一奠定了牢固基礎。大石西遷,又把中原文化帶到西域。遼代在各方面的貢獻,久已融入祖國歷史文化的整體。


    遼史有當代留下的一份簡單材料,即耶律儼《實錄》。金朝兩次修《遼史》,泰和六年,章宗敕翰林學士陳大任專職修纂,但因義例爭論,宣布罷文類》卷四五《修端辯遼宋金正統》),《金史·章宗紀》泰和七年十二月所記“《遼史》成”,即指此次代年經王鶚等建議修《遼》《金》二史,宋亡,復議修三史,終“以義例未定,竟不能成”(《續通考·正史考》),長期糾纏義例,對於史實搜訪訂正很末至正修史時,僅據耶律儼《實錄》、陳大任《遼史》和《契丹國志》、《資治通鋻》等潦草編綴,由至正三年四月至四年三月,倉卒作成。


    《遼》、《金》、《宋》三史同修,按記載年數,《宋史》《遼史》相仿佛(宋320年、遼219年合西遼88年,凡307年),《金史》較短(金120年),計其所用篇幅,《宋史》當《遼史》的十倍,《金史》亦當《遼史》的二倍(《宋史》六八一五頁,《金史》一四四三頁,《遼史》六六六頁,皆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這個數字表明《遼史》的漏略不備。清錢大昕、畢沅先後指出《遼史》闕漏(《潛研堂集》、《續通鋻》),趙翼也屢次說過“遼史太簡略”,“遼史簡略,二百年人物列傳,僅百餘篇,其脫漏必多矣”(《廿二史札記》)。


    過去有不滿意舊史而改作者,如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和歐陽修的《新五代史》等,例皆新史既行,舊史不廢,及至讀者感覺不便,又不得不有合鈔。彭注《五代史記》,全采舊史,實際也是合鈔。於是名為一史,實則三書,迭床架屋,給讀者帶來很大不便。劉知幾《史通》有《補注》一篇,曾論裴《注》喜聚異同,不加刊定;陸《注》則僅校增闕,標為異說。又論範曄《後漢書》簡而且周,疎而不漏,劉昭采其所捐作《補注》,譏為“吐果之核”。但是他沒有考慮《補注》所用的材料,並不是修史時都能看到的,即使是修史時能看到的,是否仍有助於參證,這就是補注體裁的優越性,遠非重新改作所能比。


    今天,作為國史代表的“廿四史”,均屬歷史資料,其中保存了寶貴的歷史遺產,值得繼承發揚;也存在著應當批判的錯誤觀點,要古為今用,批判繼承。作為歷史遺產材料,那就隻有訂補,無所謂改作。至於把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更需要豐富準確的史料,更需要廣聚異同。當然在技術上要盡量便利讀者,讀者時間。


    關於史籍著作,不難於詳,而難於詳而不蕪;不難於略,而難於略而不漏。所謂簡要,須是由博返約,並非奪漏史實。在《遼史》說,隻能說是漏,不能稱為簡。因為纂修之前,搜訪工作很不夠,修史時,又倉卒塞責。葉適說過:“至要出於至詳,至簡成於至繁。”所以今天對於《遼史》的工作,仍當廣求史實的詳贍。


    明清以來,補訂《遼史》勤者,首推厲鶚,他就是用裴松之的辦法撰成《遼史拾遺》,所惜因時地條件的限制,見聞未廣,也有未及詳細核對的,如興年九月,厲引李燾《長編》七月以寇瑊使遼,謂《遼史》作範諷,未知孰是。實《長編》當年八月辛巳即載範諷使遼,以寇瑊病不能成行。又重熙三年十二月引《長編》八月以謝絳為生辰使,《遼史》作楊偕,未知孰是。實《長編》同年十月癸未即載楊偕使遼,謝絳以父疾辭。由於牽涉面很寬,難免顧此失彼。楊復吉撰《遼史拾遺補》,所補亦嫌未備。陳漢章《遼史索隱》多取一統志,也多有不合者。述嘗校輯各家所錄遼文及新獲者為《遼文彙》兩編,又取宋人入遼的語錄、紀行詩、行程錄等,彙集一編,也都屬於史料校訂,未能附入《遼史》正文,讀者不便,因不自量度,發願勉為《遼史補注》,補者效褚少孫之補《史記》,注者效裴松之之注《三國》。廣征後魏以來諸史、文集、筆記,包括錢大昕、厲鶚諸家所考訂及晚近出土資料和研究成績,全面網羅,證其合否,一一補入遼史。考證之學,譬如積薪,現在的工作,即就前人所積者,接力積累,對《遼史》作全面增補訂正。但願返於《遼史》之前,使大遼一代,尤其是契丹及其所屬各部與中原的緊密聯繫,彙集於此,信而有征,以備讀者參考。


    司馬光說過,《長編》之作,“寧失之繁,勿失之略”,此《遼史補注》,也可說是“遼史長編”。萬斯同撰《明史稿》,自謂“吾所取者或有可損,所不取者必非其真”,也是極言寧繁勿略之意。範曄《後漢書》作成了纔說對於後漢史實“轉得統緒”,確屬實踐體會之言。述學無一得,纔非撰造,對於遼史所知不多,隻是條梳史實,便利讀者。李善注《文選》,由初注再注以至五注。蘇轍注《老子》,在晚年也對舊注有很多改訂。現在隻是一份初注長編,並非名山之藏,不敢自信為是。希望讀者指出缺點、錯誤,以便改訂。


     


    【遼史補注後記】


    述初讀《遼史》時,嘗置《遼史拾遺》、《拾遺補》於側,覺有未安,隨手查閱。後因翻檢之便,遂合兩者為一書。偶有新知,亦附注書眉,僅便於使用,初未有意成書。


    在北海靜心齋時,一日,友人姚從吾過訪,見此冊,問,吾兄將欲撰一新《遼史》?急應之曰:不敢不敢。當時吾實無此奢願。但志在遼、金二史,則已略具方向,亦嘗讀李史學》,知李氏曾與援庵先生討論史》問題,深有同感。


    憶初謁寅恪先生於姚家胡同,先生為言:”王觀堂先生學識廣博,但其興趣常轉變,若專以為之,其所成就當更大。”因是初見,承諄諄相囑,故記憶深刻,長期志之不敢忘。翻閱書史,以唐、宋、遼為主,不敢多讀漢唐以前書。在此千年諸史之中,尤以《遼史》記載闕漏,遂以厲、楊之書附《遼史》,並以五代諸史及《冊府》、《會要》、碑志、雜記補其闕,參取錢大昕《考異》、陳漢章《索隱》彙集一編。


    “七七”以後,攜之轉徙後方,亦未多有增益。迨太平洋戰起,已知勝利可望。三臺東北大學成立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金靜安先生主其事,急欲有所撰作公於世。述被借聘襄贊之,研究東北、遼金史。但久與淪陷區隔絶,東北重分幾省,已莫得聞;經濟更無所知。且金先生隻半年來三臺,半年在重慶,印制設備,僅石印機一臺。


    遠在後方,期以紙墨報國,此書與遼金聞見彙錄,均曾列入計劃目錄。因條理其類例,整齊成書。並以序例寄寅恪先生呈教,重承鼓勵,亟欲早見此書出版。但卷帙較重,印制為難。


    勝利後,南北執教餬口,友人聶崇岐小山、齊思和致中為言,哈佛燕京社存紙若干,欲排印此書。尋以該校改公立,事遂寢。


    徐老特立曾偕王真、劉立凱來舍談敘,翻看此書,言以後可設法印。


    後政府責成顧頡剛先生主持標點“二十四史”,述亦參與其役,“二十四史”點校畢,顧先生以項目向中華書局推薦,承當時當事同意。友人孫楷第子書聞知此事,忻喜贈詩,有句雲:“老來見箋注,忻喜眼猶明。”但1975年並未付印,僅與總編趙守儼、姚景安簽訂排印辦法、體式。1980年排印全遼文,述病臥阜外醫院,由文學組主編黃克與小女陳正核對排印。病愈,陸續增益為本書新資料。今當此書付排,略志過程如右。




    一九九○年十月


    陳述    


    於北京西郊法華寺村和平樓

    媒體評論

    《補注》之於《遼史》,亦將如裴《注》之附陳《志》,並重於學術之林。


    ——陳寅恪


     


    陳述同志所撰《遼史補注》,正是對《遼史》的全面訂補,可稱一代史料的總集。


    ——顧頡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