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史記:領導干部簡讀版(2021新版) 國學研究史記簡讀版國學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張大可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化  傳統文化  其他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544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654434
    作者:張大可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1010個知識點,37篇濃縮精華,輕松讀《史記》,增知識、長纔干,修養人生。


    本書針對領導干部事務繁忙、沒有大段時間閱讀典籍的特點,彙編《史記》中1010個知識點,分37類編列,涵蓋了司馬遷對哲學、人生、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倫理、道德等各個領域的真知灼見。隨手翻開一頁,隻須一兩分鐘,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增長歷史知識、陶冶情操、修養人生。



    1. 史學大家、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張大可先生精華之作,化繁為簡解讀經典,為讀者提供一個人人都能讀懂、人人都會愛讀的《史記》。


    《史記》研究界翹楚張大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個出版《史記研究》個人論文專集的學者,本書亦是他多年史學研究的經典之作。作者以縱向研究的形式閱讀《史記》,將歷史大問題加以拆解,從細節入手,深入挖掘其內涵要旨,將三千年歷史各色人等,百態人生一一呈現。同時,在解讀中又將增強干部歷史文化素養與提高執政能力緊密結合起來,為領導干部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鋻。


    3.通俗易懂,時代性強,方便實用,助力領導干部汲取《史記》中的智慧力量。


    本書將《史記》各篇按照內容分為37個主題,每個主題收錄收入20-30個史記知識點,每篇內容均由導語、正文、譯文和評點四部分組成。導語高度概括各篇精華及特點,提綱挈領闡述宗旨;正文所摘之句,皆以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9月出版)為據,譯文則用簡潔明快的語言疏通原文語意;評點對相關人物、地理、職官、典章制度、歷史掌故等進行精彩解讀,闡發其蘊含的微言大義,使領導干部能更深入領會《史記》的精髓,汲取力量,並把它融入思想、化作行為,用以指導自身的工作和生活。

     
    內容簡介

    《史記》一書,體大思精,五十二萬餘言,記載了中國古代三千年的歷史發展,是古代中華文化的濃縮,也是古代三千年人生百態修養的濃縮。要把它的精言要義讀懂弄通實非易事。


    《史記》研究大家張大可先生針對領導干部事務繁忙、沒有大段時間閱讀典籍的特點,對普及國學精品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即采用縱向專題研究的形式閱讀《史記》,從《史記》精選1010個知識要點,分為37篇,深入挖掘《史記》的要旨,尤其是其所蘊含的濟世安民的治國理念,明白怎樣治國,怎樣做人的道理。


    內容涵括司馬遷對哲學、人生、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倫理、道德等各個領域的真知灼見,全方位解讀為什麼說《史記》是一本人人的國學根柢書。本書每篇內容均由導語、正文、譯文和評點四部分組成。導語提綱挈領闡述宗旨,正文摘句,以中華書局1959年版平裝本為據,括注卷目及頁碼,以備查核。解讀體例,一條原文,一節譯文,一段評點,層層深入,雅俗共賞。讀者利用茶餘飯後的碎片時間,隨手翻開一頁,隻須一兩分鐘,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增長歷史知識、陶冶情操、修養人生,將自己的思維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生,重慶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古典文獻專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繫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繫教授兼繫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現現任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


    在中國歷史文獻學、秦漢三國史兩個學術領域發表學術論文近二百篇,尤長於“三國史”與《史記》的研究,在學術界獨樹一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個出版《三國史研究》與《史記研究》個人論文專集的學者。2011年獲中國史記研究會學術成就獎。出版學術論著十餘種,主要有《史記研究》《史記通解》《史記文獻研究》《史記論贊輯釋》《司馬遷評傳》《三國史研究》《三國史》等。主編《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資治通鋻新注》等二十餘種著作,其中《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歷史文選》為高校教材。


    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十卷,作者有六部學術專著獲省部級優秀圖書獎,《中國歷史文選》2008年獲*高教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

    目錄
    一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 001
    二  不虛美,不隱惡 \\ 026
    三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 041
    四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052
    五  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 \\ 063
    六  為政先修身 \\ 077
    七  處世需方圓 \\ 086
    八  交友當擇善 \\ 093
    九  世情看冷暖,世態有炎涼 \\ 101
    十  立名天下,書於竹帛 \\ 109
    十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119
    十二 時勢造英雄 \\ 128
    十三 成敗在於決斷 \\ 138
    十四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 142

    一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 001


    二  不虛美,不隱惡 \\ 026


    三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 041


    四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052


    五  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 \\ 063


    六  為政先修身 \\ 077


    七  處世需方圓 \\ 086


    八  交友當擇善 \\ 093


    九  世情看冷暖,世態有炎涼 \\ 101


    十  立名天下,書於竹帛 \\ 109


    十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119


    十二 時勢造英雄 \\ 128


    十三 成敗在於決斷 \\ 138


    十四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 142 


    十五  施大德,天下懷安 \\ 148


    十六  世必有非常之人,纔能建非常之功 \\ 158


    十七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 168


    十八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 \\ 177


    十九  為政之德、為政之道、為政之要 \\ 189


    二十  國以民為本,本固邦寧  \\ 201


    二十一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 211


    二十二 陰陽之變,萬物之統 \\ 224


    二十三 緣人情而制禮 \\ 235


    二十四 法者,治之正也 \\ 242


    二十五 人心是的政治 \\ 250


    二十六 遇事問策,集思廣益 \\ 269


    二十七 非兵不強,非德不昌 \\ 281


    二十八 將勇者勝 \\ 291


    二十九 臨陣之變,考驗良將精兵之課堂 \\ 298


    三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316


    三十一 史載宵小,懲惡勸善 \\ 325


    三十二 榮膺天命,有道伐無道 \\ 333


    三十三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346


    三十四 四海皆兄弟,各民族團結是一家 \\ 357 


    三十五 《史記》中的俗諺 \\ 366


    三十六 《史記》中的歌謠 \\ 379


    三十七 《史記》中的成語 \\ 391

    前言
    在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精品中,《史記》之樹生命長青,它有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具有無與倫比的凝聚作用。作者司馬遷在《史記》中所體現的思想精神及其人格對中國知識階層、政界商界,乃至對整個中華民族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由古及今,每一個時代都有許多名流學者對《史記》進行閱讀和研究,如漢代歷史學者班彪、班固父子,哲學家揚雄、王充;唐宋文學八大家及史學家劉知幾、鄭樵,哲學家程顥、程頤、朱熹等;清代考據大家與文史哲各界學術泰鬥,如顧炎武、王鳴盛、錢大昕等;近現代學者梁啟超、王國維、胡適、魯迅、郭沫若、錢穆、錢鍾書等,不勝枚舉。司馬遷曾定下三句話,用來概括《史記》一書的內容和思想內涵:“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際”,即考察天人關繫。這裡的“天”有多種含義。一是自然之天,即日月山川、星辰太空;二是意志之天,即控制人間的超自然力量,中國人稱為天帝,西方人稱為上帝;三是時勢之天,主要指人世間的形勢變化,也包括自然災變;四是命運之天,指人的際遇,如事業成敗等。 “通古今之變”,即貫通古今人間社會的變化發展。“成一家之言”則指《史記》通過歷史記載,描寫人生百態,總結經驗教訓,提供一套濟世安民的思想理論體繫。如此一部經世大典,可用四句話概括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國學之根柢,資治之寶典”。前兩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指《史記》在史學、文學兩個方面的成就,達到了的境界,為魯迅所概括,婦孺皆知。後兩句——“國學之根柢,資治之寶典”,是今人用現代漢語對司馬遷自述《史記》思想價值的概括,指其思想、內容與價值,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司馬遷自述效《春秋》而著《史記》(此處《春秋》指孔子所作魯史)。司馬遷評價《春秋》當一王之法,說“《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孔子世家》)又說《春秋》“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浃”(《十二諸侯年表序》)。這三句話用現代語言說,就是——《春秋》的思想內涵,為後王立法,為人倫立則。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明確指出,《春秋》是全社會君臣父子人人的一部道德倫理教科書,它比法律還重要,因為《春秋》是“禮義之大宗”,“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司馬遷所說《春秋》,實指《史記》。“禮義之大宗”,即人世間社會秩序的總彙,既是國家秩序的規範,也是教人為人的行為準則。所以《史記》這部教科書,人人。綜上所述,我們概括《史記》為“國學之根柢,資治之寶典”,完全符合實際,合於司馬遷的論述。《史記》博大精深,可比作黃河、長江。閱讀和研究《史記》的人,用《資治通鋻》的注家胡三省的話說,如同飲河之鼠,各充其腹而已。如何充其腹,即怎樣讀《史記》,簡括來說,有多種層次。對於初學者或涉獵者,可讀《史記》選本。一般選本,多為《史記》的紀傳部分,可當故事讀,可當小說讀。進一步讀《史記》全本,要一般了解,讀白話本,要體味原著風韻,讀注釋本。若有志於深入了解《史記》,那就要做長遠規劃,沒有三五年的工夫靜心閱讀,僅匆匆瀏覽,是不可能升堂入室的。讀全本《史記》,若按順序讀,主體自然分類,可先易後難。按時代分類,先秦時代,可分為夏、商、周(指西周)時期、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接下來是秦漢之際,西漢百年可分為西漢初期、文景之世、武帝時期,這是橫向的時代分期。還可縱向分類,如戰國七雄,分國別集中相關材料來閱讀。比如,秦國發展史,集中《秦本紀》《始皇本紀》以及相關人物傳記,進行對照、比較閱讀。除此還有專題分類,如司馬遷寫戰爭、婦女、民族等。當然,也可先讀紀、傳,次讀世家、八書,十表作工具書隨時備查驗證。隻有善於分類閱讀,纔能體悟《史記》思想內涵,要深入閱讀,要反復讀。本書《史記領導干部簡讀版》,是一個縱向專題閱讀《史記》的簡本,也是一部欣賞語言藝術的普及性古典讀物。語言是人們之間思想交流、傳情達意的工具,語言藝術是文學的靈魂,也是文學的殿堂。司馬遷是語言巨匠,他創造的散文語言達到了敘事述史、描繪情感、寫人藝術的境界。司馬遷寫《史記》,強調“成一家之言”,這裡的“言”,指議論、理想和主張。司馬遷的“一家之言”,熔鑄在《史記》一書的敘述之中,即“寓論斷於序事”,涵蓋了他對哲學、人生、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倫理、道德各個領域的真知灼見,言簡意賅,回味無窮。 本書將《史記》一書的語言精華從行文中摘錄,共有1010條知識點,分為37類主題編列。每類一篇,共37篇。每一條摘錄的原文皆以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9月出版)為據,另行括注卷目及頁碼,以備查閱。一條正文,一節譯文,一段評點,層層深入。讀一條,一分鐘,或數分鐘,可利用碎片時間解乏,可在茶餘飯後消遣,可在娛悅心情中潛移默化。本書是普及國學精品的一次嘗試,亦是文獻整理的一種創新形式。作者通過將《史記》的經典內容濃縮成1010個精華知識點,把繁復的歷史大問題加以拆解,從細節入手,幫助每一位讀者(尤其是工作繁忙、時間不甚寬裕者)增知識,長纔干,修養人生。而且,根據這千條知識點,每一個讀者均可結合自身的閱歷體悟,進行獨立思考,做出創造性的闡釋,以迸放語言蘊藏的思想之花。另,本書作者的闡釋與點評,隻代表作者的“一家之言”,僅可看作是一個讀者的體悟,提供給他人做參考。後淺談幾句領導干部怎樣讀《史記》。首先,《史記》的本質是“資治之寶典”,是“治國之寶典”,是對我國古代三千年人生百態修養之濃縮,它所提供的“如何治國理政”“如何為人處世”之借鋻具有無限智慧。那麼,領導干部應該怎樣讀《史記》呢?在職干部與退休干部應有不同的讀法。因時間有限,在職干部讀書應著重今用,重在取資借鋻。通過《史記》來看看古代那些明君賢臣是如何開創基業,決策進取;如何謀國家發展,轉軌變革;如何知曉民生,為民謀利。不同層級的領導干部讀《史記》可有不同的視點和重點。例如,做秘書工作的或處理民政工作的干部,可以看看古代那些謀臣智士如何公關、如何協調人際關繫;如何上傳下達、與人對話。如此必有受益。退休干部讀《史記》,可對照自己,回首此生,便知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欠周詳。在總結體味中,必能提高自身修養,讓晚景更有質量,讓人生更有價值。至於《史記》中所寫的那些昏暴之君、權臣奸佞,還有各色奸巧小人,看書中這些人是怎樣一步步淪落的,以此警醒自己,尤為有益。中華優秀典籍中的“智慧點”是全人類共享的精神食糧。我們深信,司馬遷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史記》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本書《史記領導干部簡讀版》還會普及開來,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是為序。張大可2021年3月於北京

    在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精品中,《史記》之樹生命長青,它有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具有無與倫比的凝聚作用。作者司馬遷在《史記》中所體現的思想精神及其人格對中國知識階層、政界商界,乃至對整個中華民族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由古及今,每一個時代都有許多名流學者對《史記》進行閱讀和研究,如漢代歷史學者班彪、班固父子,哲學家揚雄、王充;唐宋文學八大家及史學家劉知幾、鄭樵,哲學家程顥、程頤、朱熹等;清代考據大家與文史哲各界學術泰鬥,如顧炎武、王鳴盛、錢大昕等;近現代學者梁啟超、王國維、胡適、魯迅、郭沫若、錢穆、錢鍾書等,不勝枚舉。司馬遷曾定下三句話,用來概括《史記》一書的內容和思想內涵:“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際”,即考察天人關繫。這裡的“天”有多種含義。一是自然之天,即日月山川、星辰太空;二是意志之天,即控制人間的超自然力量,中國人稱為天帝,西方人稱為上帝;三是時勢之天,主要指人世間的形勢變化,也包括自然災變;四是命運之天,指人的際遇,如事業成敗等。 “通古今之變”,即貫通古今人間社會的變化發展。“成一家之言”則指《史記》通過歷史記載,描寫人生百態,總結經驗教訓,提供一套濟世安民的思想理論體繫。如此一部經世大典,可用四句話概括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國學之根柢,資治之寶典”。前兩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指《史記》在史學、文學兩個方面的成就,達到了的境界,為魯迅所概括,婦孺皆知。後兩句——“國學之根柢,資治之寶典”,是今人用現代漢語對司馬遷自述《史記》思想價值的概括,指其思想、內容與價值,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司馬遷自述效《春秋》而著《史記》(此處《春秋》指孔子所作魯史)。司馬遷評價《春秋》當一王之法,說“《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孔子世家》)又說《春秋》“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浃”(《十二諸侯年表序》)。這三句話用現代語言說,就是——《春秋》的思想內涵,為後王立法,為人倫立則。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明確指出,《春秋》是全社會君臣父子人人的一部道德倫理教科書,它比法律還重要,因為《春秋》是“禮義之大宗”,“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司馬遷所說《春秋》,實指《史記》。“禮義之大宗”,即人世間社會秩序的總彙,既是國家秩序的規範,也是教人為人的行為準則。所以《史記》這部教科書,人人。綜上所述,我們概括《史記》為“國學之根柢,資治之寶典”,完全符合實際,合於司馬遷的論述。《史記》博大精深,可比作黃河、長江。閱讀和研究《史記》的人,用《資治通鋻》的注家胡三省的話說,如同飲河之鼠,各充其腹而已。如何充其腹,即怎樣讀《史記》,簡括來說,有多種層次。對於初學者或涉獵者,可讀《史記》選本。一般選本,多為《史記》的紀傳部分,可當故事讀,可當小說讀。進一步讀《史記》全本,要一般了解,讀白話本,要體味原著風韻,讀注釋本。若有志於深入了解《史記》,那就要做長遠規劃,沒有三五年的工夫靜心閱讀,僅匆匆瀏覽,是不可能升堂入室的。讀全本《史記》,若按順序讀,主體自然分類,可先易後難。按時代分類,先秦時代,可分為夏、商、周(指西周)時期、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接下來是秦漢之際,西漢百年可分為西漢初期、文景之世、武帝時期,這是橫向的時代分期。還可縱向分類,如戰國七雄,分國別集中相關材料來閱讀。比如,秦國發展史,集中《秦本紀》《始皇本紀》以及相關人物傳記,進行對照、比較閱讀。除此還有專題分類,如司馬遷寫戰爭、婦女、民族等。當然,也可先讀紀、傳,次讀世家、八書,十表作工具書隨時備查驗證。隻有善於分類閱讀,纔能體悟《史記》思想內涵,要深入閱讀,要反復讀。本書《史記領導干部簡讀版》,是一個縱向專題閱讀《史記》的簡本,也是一部欣賞語言藝術的普及性古典讀物。語言是人們之間思想交流、傳情達意的工具,語言藝術是文學的靈魂,也是文學的殿堂。司馬遷是語言巨匠,他創造的散文語言達到了敘事述史、描繪情感、寫人藝術的境界。司馬遷寫《史記》,強調“成一家之言”,這裡的“言”,指議論、理想和主張。司馬遷的“一家之言”,熔鑄在《史記》一書的敘述之中,即“寓論斷於序事”,涵蓋了他對哲學、人生、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倫理、道德各個領域的真知灼見,言簡意賅,回味無窮。 本書將《史記》一書的語言精華從行文中摘錄,共有1010條知識點,分為37類主題編列。每類一篇,共37篇。每一條摘錄的原文皆以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9月出版)為據,另行括注卷目及頁碼,以備查閱。一條正文,一節譯文,一段評點,層層深入。讀一條,一分鐘,或數分鐘,可利用碎片時間解乏,可在茶餘飯後消遣,可在娛悅心情中潛移默化。本書是普及國學精品的一次嘗試,亦是文獻整理的一種創新形式。作者通過將《史記》的經典內容濃縮成1010個精華知識點,把繁復的歷史大問題加以拆解,從細節入手,幫助每一位讀者(尤其是工作繁忙、時間不甚寬裕者)增知識,長纔干,修養人生。而且,根據這千條知識點,每一個讀者均可結合自身的閱歷體悟,進行獨立思考,做出創造性的闡釋,以迸放語言蘊藏的思想之花。另,本書作者的闡釋與點評,隻代表作者的“一家之言”,僅可看作是一個讀者的體悟,提供給他人做參考。後淺談幾句領導干部怎樣讀《史記》。首先,《史記》的本質是“資治之寶典”,是“治國之寶典”,是對我國古代三千年人生百態修養之濃縮,它所提供的“如何治國理政”“如何為人處世”之借鋻具有無限智慧。那麼,領導干部應該怎樣讀《史記》呢?在職干部與退休干部應有不同的讀法。因時間有限,在職干部讀書應著重今用,重在取資借鋻。通過《史記》來看看古代那些明君賢臣是如何開創基業,決策進取;如何謀國家發展,轉軌變革;如何知曉民生,為民謀利。不同層級的領導干部讀《史記》可有不同的視點和重點。例如,做秘書工作的或處理民政工作的干部,可以看看古代那些謀臣智士如何公關、如何協調人際關繫;如何上傳下達、與人對話。如此必有受益。退休干部讀《史記》,可對照自己,回首此生,便知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欠周詳。在總結體味中,必能提高自身修養,讓晚景更有質量,讓人生更有價值。至於《史記》中所寫的那些昏暴之君、權臣奸佞,還有各色奸巧小人,看書中這些人是怎樣一步步淪落的,以此警醒自己,尤為有益。中華優秀典籍中的“智慧點”是全人類共享的精神食糧。我們深信,司馬遷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史記》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本書《史記領導干部簡讀版》還會普及開來,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是為序。張大可2021年3月於北京

    媒體評論

    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劉向)


     


    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班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


     


    空前之傑作,絕後之至文。(曾毅)

    在線試讀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引言】本篇提供為學借鋻。《史記》開篇告誡,做不到“好學深思”的人,不能讀《史記》。其實,豈止是讀《史記》,讀任何書,做任何事,都要好學深思,纔能有得。
    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卷一《五帝本紀》/46頁)
    【譯文】隻有好學深思的人,纔能心領神會,本來就難於對見識淺薄、孤陋寡聞的人說清楚。
    【評點】司馬遷論贊之言。提示《史記》起於黃帝,具有一般人難以體察的深意,儒家述史起於唐堯,司馬談發凡起例“太史公書”,效《春秋》而宗儒家之說,也起於唐堯。司馬遷擴展至黃帝,寄寓中華民族皆黃帝子孫,因為各地風習傳說,都稱頌黃帝。這一觀念宣揚民族一統,天下一統。這一層深意,司馬遷認為要好學深思的人纔能體察,纔能讀《史記》。擴而大之,做一切事,見新鮮事物,都應好學深思,纔能有所發明,有所前進。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好學而不動腦子思考則易受欺罔,隻是空想而不學習更加危險而迷不知返。好學而深思,纔算是真正的學問。可以說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這不是隻讀《史記》一書纔是這樣的。
    見微而知清濁。(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1475頁)
    【譯文】看到一點跡像就能明辨事物的清白與污濁。
    【評點】司馬遷論贊之言。微,《爾雅》:“幽,微也。”即微為幽,隱微。《廣韻》:“微,細也。”細微。引申為苗頭,跡像。古有成語“見微知著”。《白虎通義·情性節》:“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而知著也。”司馬遷化用成語稱贊吳延陵季子仁愛,向慕道義終生不止,能夠見微知著,分辨清濁,從隱微的跡像看出時代的治亂。延陵季子,春秋時吳王壽夢少子名札,故稱“季札”“季子”,封於延陵,史稱延陵季子。他賢明博學,辭讓王位棄室而耕。曾遊歷齊、晉、鄭等國,與齊晏嬰、鄭子產等交遊,議論盛衰大勢,頗中時要。
    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卷四十三《趙世家》/1807頁)
    【譯文】愚笨的人對已經成就的事情還弄不明白,而聰明的人在事先就能看出苗頭。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引言】本篇提供為學借鋻。《史記》開篇告誡,做不到“好學深思”的人,不能讀《史記》。其實,豈止是讀《史記》,讀任何書,做任何事,都要好學深思,纔能有得。


    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卷一《五帝本紀》/46頁)


    【譯文】隻有好學深思的人,纔能心領神會,本來就難於對見識淺薄、孤陋寡聞的人說清楚。


    【評點】司馬遷論贊之言。提示《史記》起於黃帝,具有一般人難以體察的深意,儒家述史起於唐堯,司馬談發凡起例“太史公書”,效《春秋》而宗儒家之說,也起於唐堯。司馬遷擴展至黃帝,寄寓中華民族皆黃帝子孫,因為各地風習傳說,都稱頌黃帝。這一觀念宣揚民族一統,天下一統。這一層深意,司馬遷認為要好學深思的人纔能體察,纔能讀《史記》。擴而大之,做一切事,見新鮮事物,都應好學深思,纔能有所發明,有所前進。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好學而不動腦子思考則易受欺罔,隻是空想而不學習更加危險而迷不知返。好學而深思,纔算是真正的學問。可以說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這不是隻讀《史記》一書纔是這樣的。


    見微而知清濁。(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1475頁)


    【譯文】看到一點跡像就能明辨事物的清白與污濁。


    【評點】司馬遷論贊之言。微,《爾雅》:“幽,微也。”即微為幽,隱微。《廣韻》:“微,細也。”細微。引申為苗頭,跡像。古有成語“見微知著”。《白虎通義·情性節》:“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而知著也。”司馬遷化用成語稱贊吳延陵季子仁愛,向慕道義終生不止,能夠見微知著,分辨清濁,從隱微的跡像看出時代的治亂。延陵季子,春秋時吳王壽夢少子名札,故稱“季札”“季子”,封於延陵,史稱延陵季子。他賢明博學,辭讓王位棄室而耕。曾遊歷齊、晉、鄭等國,與齊晏嬰、鄭子產等交遊,議論盛衰大勢,頗中時要。


    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卷四十三《趙世家》/1807頁)


    【譯文】愚笨的人對已經成就的事情還弄不明白,而聰明的人在事先就能看出苗頭。


    【評點】肥義勸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之言。這是兩句古代成語,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在與論敵辯難中也引用了這兩句話,見《商君列傳》,又見《商君書·更法》,可見在古代廣泛流傳。愚者,指目光短淺的人,尤其是保守分子。智者,對待事物敏感有主見和有預見能力的人,尤其是改革者。個人要想干一番事業,凡是認準的事,就要力排眾議,大膽去干,不能受平庸保守的人的阻撓而猶豫不決,更不要妥協退讓。


    非其地,樹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傳》/3221頁)


    【譯文】不適合它生長的地方,種上也長不起來;不符合他心意的東西,教了他也學不會。


    【評點】褚少孫補傳之言,謂教育人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富為上,貴次之;既貴各各學一伎能立其身。(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傳》/3221頁)


    【譯文】上等是富足,其次是有地位;有了地位以後,各自又能學會一技之長就可立身於不敗之地。


    【評點】褚少孫補傳之言,以富貴與一技之長作比較,雖然富與貴為人所羨慕,但立身於不敗之地,還是有一技之長為好。古代有相豬、相馬、相牛、相羊,或磨刀、賣胭脂等百工小技都可成名。俗話說“七十二行,行”。做任何事,隻要是流的,都可成名。要緊的是業精於勤,干出的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